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一中学2024-2025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武安一中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3月考试
高一 历史
一、选择题(40个小题,每个2分,共80分)
1.下图是水稻、小麦和大麦的历史分布,据图可知,古代人类文明( )
①呈现多元特征 ②起源时间大体一致 ③基本独立发展 ④都分布在大河流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商人为收取利息而贷出大麦或银子,但既无证人又无契文的,那么他将丧失他贷出的一切。”这说明古巴比伦( )
A.强调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B.契约订立程序较为严格
C.法律主要涉及借贷关系 D.蕴含着鲜明的契约精神
3.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对印度有如下描述:“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曰婆罗门……二曰刹帝利……三曰吠奢……四曰戍陀罗……。凡兹四姓,清浊殊流,婚娶通亲,飞伏异路,内外宗枝,姻媾不杂。” 据此可知,当时的印度( )
A.社会阶层固化 B.分裂割据严重 C.社会分工细化 D.阶级矛盾弱化
4.古希腊的城邦国家时期与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基本处于同一时代,但却创造了奴隶制民主政治模式。其根本原因是( )
A.海洋国家的地理优势 B.小国寡民的政治形态
C.工商经济的繁荣兴盛 D.人文哲学的高度发展
5.世界文化呈现着多元发展的特征,古代文明皆有对应的文化成就,其中文明与文化成就对应正确的是( )
A.古代西亚—实行种姓制度 B.古代埃及—加工莎草纸
C.古代印度—《吉尔伽美什》史诗 D.古代希腊—创造腓尼基文字
6.公元前6世纪,建立起一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继承了西亚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地方实行行省制,首次将西亚文明与北非文明统一起来。该帝国是( )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7.亚历山大在远征过程中,无论他把军队带到哪里,他都以希腊的形式建造希腊城市。在这些希腊人的生活中心,最初的希腊人或马其顿人与当地居民生活在一起。由此可见,亚历山大远征( )
A.促进了疆域的拓展延伸 B.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交融
C.助力希腊文化占据主导 D.丰富了国家治理的内涵
8.罗马文明是古代世界中辉煌而持久的文明之一、其留下的政治遗产,对后世的影响不容小觑。主要表现为( )
①城邦国家与公民政治 ②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
③法律体系的完善延续 ④封君封臣与联邦共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在中世纪西欧,国王将土地分给他的封臣,以换取对方的兵役义务。土地分封可逐级分下去,大封建主封给比他小的封建主,最后及于农民,但高一层的封建主只能对他的直接受封人发号施令。据此推知,材料所述制度( )
A.使国王的权力由软弱走向强大 B.缓解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C.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D.使基督教会的权力受到限制
10.如图为英国13世纪末1031个庄园中领主自营地和份地之间的比例图。这反映出( )
A.庄园大小与领主自营地正相关 B.庄园的经营模式呈现灵活多样
C.农奴和自由农完全依附于领主 D.封建庄园制度正逐渐走向衰落
11.14世纪初,法王腓力四世在对抗教皇和征税问题上获得三级会议的支持,此后法国国王为征税问题多次召开三级会议。1439年,国王查理七世通过三级会议获得征税的永久权之后,不再召开三级会议。这说明法国( )
A.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B.议会参政权力的扩大
C.国王权力不断加强 D.封建专制制度被推翻
12.14世纪中后期,英国的一些城市(如布里斯托尔市、约克市)通过赎买等手段从国王手中获得特许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自治权。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封建制度的瓦解
C.王权逐渐的衰落 D.地方势力的膨胀
13.拜占庭帝国时期,在君士坦丁堡的市场上,有东方和波斯商人运来的东方丝绸和香料,有埃及人运来的粮食、甘蔗、麻布、纸草,有叙利亚人运来的精致的织物和刺绣,还有斯拉夫人运来的毛皮、蜂蜡和琥珀。这从侧面说明( )
A.对外贸易是罗马人扩张的基础 B.拜占庭帝国的强大与包容性
C.东西方文化发展呈现出同步性 D.欧洲商业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14.日耳曼人统治西欧之后,创造了基督教的神学观,古希腊、罗马文化被视为“异教”予以抛弃。在公元8—10世纪的百余年中,阿拉伯世界出现了一场有组织的翻译古希腊、罗马文化典籍的运动,大量相关典籍以阿拉伯语的形式保存下来。据此可知,阿拉伯翻译运动( )
A.表明东西方文化具有同源性特征 B.促成希腊化时代东西方文化融合
C.加速了对被征服地区文化的吸收 D.有利于存续欧洲古典文明的成果
15.公元5世纪,笈多帝国达到鼎盛时期,但在印度中南部扩张有限,南部德干高原诸国大都只是名义上的臣属性质,称为藩王。这说明笈多帝国( )
A.政局稳定,经济繁荣 B.地方割据,政令不统一
C.多年扩张,北乱南稳 D.政局动荡,内忧外患
16.7世纪中叶,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建立中央集权的律令制国家,将贵族的私地私民均收归国有,行班田收授之法,将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所授之田不准买卖。这一规定旨在( )
限制幕府势力 B.稳定统治基础
C.发展庄园经济 D.模仿唐朝制度
17.公元722年,新罗圣德王宣布实行丁田制,即国家把一定面积的土地授予15岁以上的男丁,其中口分田只限终身占有,不得买卖、转让,永业田可以传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提供租(田租)、庸(徭役)、调(贡物)。这些举措( )
A.体现了文明的交流互鉴 B.废除了贵族身份和经济特权
C.加剧了土地兼并的程度 D.瓦解了传统经济制度的根基
18.7世纪阿拉伯帝国崛起后不久,帝国内部就发生了争执和分裂,权力之争中的失败者为逃避迫害,纷纷背井离乡,迁居东非沿海地区,到10世纪末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向东非沿海地区的移民浪潮基本结束。这股移民浪潮( )
A.瓦解了印度洋贸易网络 B.激化了东非地区的民族矛盾
C.推动了东非城邦的兴起 D.加速了东非城邦走向一体化
19.麦克维尔、汤普森等学者对建造于中世纪的非洲大津巴布韦遗址进行考察和研究,在古城附近发现了古代的梯田和用于灌溉的水井、水渠;在卫城外一堆垃圾遗物中,还发现了大量骨头,其中95%是牲畜骨头。这说明,当时津巴布韦( )
A.精耕细作农业发达 B.定居生活开始出现
C.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D.人们生存能力提高
20.在玛雅文明的古典时期,地处危地马拉高地的卡米纳胡尤等城邦控制了黑曜石的生产,其他许多城邦也有自身的产品如可可、美洲豹皮、羽毛和盐等,统治阶层通过掌控这些资源,攫取了大量财富。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的玛雅( )
A.商品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B.各城邦间资源争夺较为激烈
C.手工业是重要经济基础 D.与西非存在一定的贸易往来
21.美洲印第安文明属于山地高原型文明:阿兹特克文明位于墨西哥中央高原;印加文明处于安第斯山脉和秘鲁高原……这些文明的发展条件,远比其他类型文明更为恶劣,故其文明的发展进化程度极为缓慢和艰难。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大河文明优越于山地高原型文明 B.地理环境决定了文明发展的高度
C.印第安文明具有多元统一的特点 D.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发展影响较大
22.阿兹特克人发明了浮园耕作法,他们在水浅的地方划出一片片长方形的区域,用黏土、芦苇混合成的材料筑起篱笆围住,然后用泥土和枯死的植物将其填平。这样,一片片可供耕种的人造耕地出现了。阿兹特克人每天乘船到耕地上劳作,据说每年可以收获七季作物。阿兹特克人发明的“浮园” ( )
A.为玛雅文明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B.体现当时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的深远影响 D.可能种植水稻和马铃薯等作物
23.《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记载:“卡伯特父子是为英王服务的威尼斯人;热那亚人哥伦布如果不为卡斯蒂利亚的女王服务,也会心甘情愿地为英国的或者法国的或者葡萄牙的国王效劳;佛罗伦萨人维雷扎诺携带法国国旗去美洲大陆;葡萄牙人麦哲伦是由西班牙雇佣去航行的。”这段材料可用于说明( )
A.意大利成为开辟新航路的先锋 B.早期海外殖民扩张的规模巨大
C.新航路开辟活动得到政府支持 D.西欧国家开辟了众多的新航线
24.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至亚洲最有利的航线被西、葡两国占据,倒逼英、荷两国开始探索其它航线。1497年,卡伯特父子找到纽芬兰岛;16世纪,巴伦支3次航行北冰洋地区;1642—1643年,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这些探索( )
A.打破了西、葡海上霸主地位 B.扩大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
C.加剧了英、荷两国贸易摩擦 D.促进了全球贸易中心转移
25.有观点认为:1500年以来,拉丁美洲的粮食作物,如木薯、玉米等,对中非、中国和巴尔干等各个地区的人口发展趋势产生支配作用;安第斯地区、墨西哥和日本的白银生产影响了东南亚群岛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各种趋势。该观点意在强调( )
A.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国际交流推动历史进程
C.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D.白银流动催生价格革命
26.有史著谓,达·伽马从印度满载而归获得丰厚利润的消息,像“晴天霹雳”一样震撼着威尼斯,可怕的预感笼罩石头城。当时有威尼斯商人在日记中写道:“收到此消息的时候,整个城市的人……都目瞪口呆,最聪明的人都认为,这是他们听过的最坏的消息。”史著中“可怕的预感”是指( )
A.传统商路将因新航路开辟而中断 B.价格革命会冲击欧洲的封建制度
C.“地圆说”的证实势必动摇传统信仰 D.欧洲商业格局将要发生重大变化
27.荷兰学者弗朗索瓦·瓦伦坦泰因在1726年写道:“咖啡在这个国家的消费已经非常普遍,以至于如果女仆和缝纫工人每天早上不喝咖啡就很难将线穿过针孔。”咖啡消费“非常普遍”的主要原因是( )
A.价格革命的开展 B.消费习惯的变化
C.全球贸易网的发展 D.劳作方式的巨变
28.16世纪,西班牙王室要依靠热那亚银行家提供财政支持,便将秘鲁白银的部分销售权赐给了他们。正是主要通过热那亚银行家,西班牙的白银才得以大量流入北大西洋沿岸的欧洲国家。这直接导致( )
A.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 B.价格革命的发生
C.热那亚成为贸易中心 D.全球贸易网形成
29.下面是对世界史某一时期的描述。符合以上描述的时期是( )
①食物价格上涨反而驱使农场主囤积谷物,面包师将锯末等渗入面粉制成面包,缩小了面包大小,使得人们在上涨的价格面前更为恐慌。 ②“地主和资本家则越过越好,资本的收益与商品价格的增长保持了同步。” ③“增强有产阶级的政治权力。”
A.15—17世纪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二战后期
30.西方学者将某历史事件描述为“对我们极具影响力的近现代西方文化之母”“一种反叛和反抗当时道德和宗教观念的精神”“突然和光明”。其描述的事件是( )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近代科学的兴起
31.《九十五条论纲》提出后,其主张很快变成了德语和各种民族语言的印刷品。此后三十年内,新教出版了大约600万册的印刷品,有时还会配上一幅马丁·路德的头像。据当时人口计算,平均每个识字的人手中拥有22本新教宣传册。这些印刷品( )
A.加快了德意志统一进程 B.促进欧洲人文精神的萌发
C.有助于民族意识的觉醒 D.摧毁罗马教廷的神权统治
32.据下表可知,16世纪末17世纪初期( )
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 1584年出版的《论无限性、宇宙和诸世界》《论原因、本原和统一》等书中进一步提出:宇宙在空间与时间上都是无限的,太阳只是太阳系而非宇宙的中心
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 1609年发明了天文望远镜,1632年出版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 1609年在《新天文学》一书中提出了行星运动的客观规律,判定行星围绕太阳运转时是沿着椭圆形轨道进行的
A.日心说已产生重要影响 B.人文主义在欧洲广泛传播
C.欧洲科学知识得到普及 D.意大利成为当时科学中心
33.18世纪,法国著名学者达朗贝尔曾说过,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是知识,而非信仰。信仰只是对知识的补充,其作用非常有限,知识才是人类世界的主导力量。该学者的说法折射出当时( )
A.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 B.宗教禁锢思想的消亡
C.资本主义蓝图的描绘 D.启蒙运动的深入开展
34.中国学者程汉大指出,“‘光荣革命’从形式上看是政变,但从内容上说则是‘革命’”。英国学者狄金森认为,“光荣革命”“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革命”,“《权利法案》为英国创造了一个新的政治秩序”。他们关于“光荣革命”性质的论述,主要依据是( )
A.暴力驱逐了国王 B.国家权力中心的转移
C.确立双国王制度 D.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35.一幅名为《铲除“衰败选邑”》的漫画创作于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见下图),漫画中,腐朽的树干象征着“衰败的选邑制度”,树干上有许多“衰败的选邑”,左侧的人群高举写有“改革”字样的大斧,而右侧的人群则要拼命维护这棵大树。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建立廉洁高效政府的呼声日益高涨 B.无产阶级以独立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C.工业革命导致一系列严重社会问题 D.工业资产阶级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
36.1787年,美国费城制宪会议经过激烈争论,确定了平均制与比例制相结合的两院制国会。后又在宪法修正案中规定:凡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均由各州和人民保留之。这些制度设计( )
A.旨在扩大联邦政府的权力 B.是多元利益角逐妥协的结果
C.消除了各州的矛盾和分歧 D.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37.法国1875年宪法仅以一票之多获得通过;1877年,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法国共和制政体最终确立。这反映了( )
A.共和制度要被君主制推翻 B.法国共和制的确立非常艰难
C.恢复君主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D.共和制度确立不适合法国国情
38.19世纪中期,俄国沙皇颁布改革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农民可依法赎买份地。据统计,农民赎买土地的市场价格为5.44亿卢布,但政府规定的价格为8.67亿卢布。国家向农民提供贷款。1906年,因农民坚决斗争而使政府废除赎金,他们已向国家支付了约20亿卢布,约是1861年土地价值的4倍。分析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农民获得土地,解决了社会矛盾 B.土地赎买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C.改革推动了俄国民族国家的建立 D.土地赎买的掠夺性加重人民负担
39.“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与上述条款相符合的是( )
A.美国共和制 B.英国君主立宪制 C.法国共和制 D.德国君主立宪制
40.1885年,日本颁布《官吏纲要》,规定录用官员必须通过考试,强调官员要有能力、办事快、效率高等。但也规定“凡官吏有悖离忠顺……依其情节之轻重予以告诫、谴责或惩罚”。据此可知,当时日本官僚制度( )
A.完全照搬西方文官制度 B.兼具保守与进步双重特点
C.确保政府行政效率提高 D.杜绝政党政治带来的弊端
二、材料题(20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在15世纪之前,欧洲的蔗糖主要来自地中海东部地区,产量有限且价格昂贵,只有贵族和富人才能享用。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发现了美洲和非洲的广阔土地,开始大规模种植甘蔗。16世纪以来,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英国人和法国人先后在美洲建立甘蔗种植园,使得蔗糖产量大幅增加,价格逐渐下降,普通民众也能消费得起。到18世纪,蔗糖在欧洲的消费量迅速增长,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甜味剂。
——摘编自(美)西德尼·明茨《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
材料二 砂糖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这都是通过对大量非洲奴隶的残酷剥削而实现的。数万吨糖被运往欧洲的码头,并在当地精炼厂进一步加工,最终通过市场、集市、商店和流动商贩,销往整个西欧乃至全世界。这时候,大多数从事砂糖贸易的商人都住在英国,这些人因为富有,逐渐成为上流阶层,其政治影响力也开始凸显开来,可以说,砂糖商人们当时几乎把持了英国的政治。蔗糖在18世纪变得越来越日常化、平民化,工人阶级中开始流行茶歇,工作间歇喝上一杯加糖红茶补充每天所需要的热量,以省出更多的时间来从事工业生产。
——摘编自(英)詹姆斯·沃尔韦恩《糖的征服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后蔗糖在欧洲发展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蔗糖产业发展的历史影响。(4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近代欧洲思想文化不断变化,每一次变化都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每个地区的思想文化既有它自身的发展,但又能不断汇入整个欧洲思想发展的洪流;从每个历史时期大致可以看出,有一个地区俨然是欧洲思想文化的中心。
——摘编自[奥地利]弗里德里希·希尔《欧洲思想史》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围绕近代欧洲思想文化变动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表达清晰。)高一3月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A C B A B C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B D B B A C D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B C B B D C B A A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C A D B D B B D D B
41.(1)变化:蔗糖产量大幅增加,价格逐渐下降;消费群体从贵族和富人扩大到普通民众。(4分)
原因: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发展;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建立甘蔗种植园,扩大了蔗糖的生产规模。(2分,2点即可)
(2)影响:促进了欧洲的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商业资本家实力增强,促进资本主义政治的发展;增强世界不同区域的经济联系,促进世界市场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对非洲黑奴的压迫,是对人权的严重践踏;对美洲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等。(4分,4点即可,但必须有一点消极影响)
42.论题:近代欧洲思想中心变动与时代变化紧密相关。(2分)
阐述:早在中世纪晚期,意大利就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城市经济的繁荣使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打破天主教神学的束缚,更加相信个人的价值和力量,人文主义者借助古希腊罗马的文化打破天主教神学束缚、发展经济和追求现实生活。意大利出现但丁、彼得拉克和薄伽丘等“文学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等“美术三杰”,他们汇集于此,使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世俗王权要求进一步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文艺复兴的开展使天主教会的权威日益受到人们的质疑,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盘剥加重,引发了德意志由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路德派通过提倡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价教会,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等,传播和发展人文主义。其思想在欧洲引起广泛响应。这样,德意志成为宗教改革的发源地和中心之一。17世纪至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迅速。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新兴资产阶级力量也空前增强,于是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思想束缚的启蒙运动应运而生。法国在当时由于封建专制制度与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尤为突出,涌现出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等一批杰出的思想家,他们猛烈抨击黑暗的封建制度,提出对理性王国的追求,在欧洲乃至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法国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7分)
总之,伴随时代的变化,欧洲思想运动中心不断变化,推动了欧洲思想不断解放。(1分,重复观点不得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一中学2024-2025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