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安居中学高2023级2025年第一次学月考试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
1.12世纪,佛罗伦萨的城市空间特征呈现出混乱的块状聚居模式,存在大量开放的公共空间。13世纪末,佛罗伦萨逐渐出现了大批临街而立、具有古典风格的豪华府邸与独栋别墅,拓宽了街道,并规范了街道两旁房屋的高度和立面。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文艺复兴的开展 B.社会发展影响城市空间形态
C.城市自治的成效 D.建筑的风格决定城市的发展
2.下图为古罗马图拉真浴场的平面图。图中洗浴区位于中央,而其周围的房间曾被用于会议厅、演讲厅以及收藏希腊拉丁卷轴的图书馆,市民在这里可以阅读,也可以听演讲、参加讨论等.这反映出古罗马( )
A.成为后世西方城市建设典范
B.公共设施建设助推文化发展
C.公共卫生意识获得普遍提高
D.城市管道系统发展趋于完备
3.明清时期,松江府朱泾镇附近四乡盛产棉花,居民又精于纺织,所产棉布闻名遐迩,这里“居民数千家,商贾辐辏”;苏州府的盛泽镇地处于桑蚕之乡,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丝业重镇。这说明( )
A.江浙地区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B.交通发展促进区域贸易繁荣
C.农产品商品化推动市镇兴盛 D.传统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4.19世纪初的中国,在拥有3000人及以上人口的1400个城市中,至少有80%是县衙所在地,而人数超过1万的城市中,大致有一半是府或省治的所在地。这反映了( )
A.经济水平决定政治地位 B.城镇是经济发展的缩影
C.多数城镇具有政治功能 D.商品经济冲击旧有体制
5.1914年上海发布了《公路安全须知》,规定了行人、乘客、驾驶员、修理员等须注意的事项。其中有“协助救济翻车,扶弱伤者……行车遇险应协助救伤并据实报告,大车让小车先行”,“过牲畜时勿使快车或急鸣喇叭”,“不要一面走路一面看报”等等。这印证了( )
A.民国政府着力推动交通文明普及 B.中国交通近代化进程显著加速
C.道路安全法准则在上海成型固化 D.近代交通文明规范逐步的确立
6.1865年清政府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最初计划以造船为主,因镇压人民需要,改造枪炮,造船成果极为有限;甲午战后因经费紧张,无力造船,船坞长期荒废;1905年将造船部单独划出,招商经营。由此可知,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
A.凸显了官督商办的经营优势 B.表明了实业救国道路的失败
C.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 D.折射出近代化过程举步维艰
7.波斯帝国境内有几条重要的驿道,从以弗所到帝国行政中心苏萨的“御道”,全长2400多千米,设施完善;中国秦朝修建了连通全国的驰道和直道;罗马帝国有“条条大道通罗马”的说法。这些道路的修建( )
A.主要目的是促进经济交流 B.说明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密切
C.体现多元文明中的统一性 D.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建设规模
8.据记载,北宋可能已出现人痘接种预防天花的方法。明代隆庆年间,安徽宁国府太平县已有人痘接种中心。到了清代,在康熙帝的提倡推广下,人痘接种术传到欧洲,英国的医生詹纳将之改造成接种牛痘术,催生了现代免疫学。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古代的人痘接种术能有效治疗天花 B.明清时期中国用人痘接种术消灭了天花
C.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是世界医学发展的基础 D.中西医之间的交流推动了世界医疗技术发展
9.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英国卫生部每年以招标的形式采购医疗服务,公立或私立医疗机构、社区全科医生都可以投标,并规定不同医疗单位之间的医疗服务都要货币化购买转账。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社会力量成为医疗慈善事业主力 B.公共服务事业引入市场机制
C.医疗服务注重强化行业盈利优势 D.完备的现代医疗体系已形成
10.1926年10月,晏阳初在定县(今河北定州)翟城村进行平民教育实验,以“除文盲、做新民”为宗旨,以医治“愚、穷、弱、私”四大病症为目标,以文艺教育救愚,以生计教育救穷,以卫生教育救弱,以公民教育救私。这项实验( )
A.体现了对民族救亡道路的探索 B.说明政府重视乡村基层治理
C.反映了启蒙与救亡的对立统一 D.推动国民革命运动深入农村
11.下图为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孔子和儒家认可程度的变化曲线图。造成从甲处到乙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儒学迎合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B.儒家学者对诸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C.封建统治者采取顺其自然的治国之道 D.科举制规定以儒家经典为研习内容
12.温州人周佇搭乘商船前往高丽,因有文化留在高丽朝廷任官,官至礼部尚书,执掌诏书起草,并因为突出表现在《高丽史》立传。周佇拟的《本国(高丽)入宋进奉起居表》,文书格式完全遵循中原王朝制度礼仪。周佇的事迹表明( )
A.高丽全面仿效宋朝政治制度 B.对外贸易提高宋朝国际地位
C.海外移民促进中华文明传播 D.北宋与高丽因抗辽结成联盟
13.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不断融合,到隋唐时期形成众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禅宗就是其中之一、禅宗强调“不立文字,见性成佛”,将佛教修行与中国人的思维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这说明隋唐时期( )
A.思想统一且兼容并包 B.儒学地位遭到挑战
C.佛教呈现本土化趋势 D.佛教成为统治工具
14.万历后期至明末,耶稣会士输入中国的西学中科学技术占了大部分,如天文、历算、物理、地理、火器铸造技术、水利、建筑、地图测绘等。传教士介绍的光学知识和望远镜曾震惊了当时的中国学术界。这表明( )
A.西学东渐有利于开拓中国人的视野 B.中国传统科技遭受到巨大冲击
C.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因素大大增加 D.新航路开辟推动中西文化互鉴
15.《汉谟拉比法典》明确规定,如果由于谁的过错而使堤防决口并淹没他人的田地,犯罪者要赔偿损失;因为失职而使租种王室土地的农民得不到水因而造成歉收,地方官便要为农民交纳所欠的租金。这说明古巴比伦( )
A.建立了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B.注重对农业生产的保护
C.侧重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 D.农业灌溉技术世界领先
16.中世纪以来,除了坚定的信仰和强大的军事力量,阿拉伯人给欧洲带来了新的科学技术和新思想,伊斯兰的文化遗产在现在通行于英语中的许多词汇里也有充分的反映,比如tariff(关税)、bazaar(集市)、sugar(糖)等。材料意在说明,阿拉伯人( )
A.充当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B.引发了物种和商品的区域流动
C.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D.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二、材料题(共3个题,17题22分,18题18分,19题12分,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春秋时期的贵族,把国家社稷看得如同自己的性命一样重要,认为苟活于世则为人所不齿,“故国有患,君死社稷,谓之大义;大夫死宗庙,谓之变”;春秋时期的贵族有着高贵的身份,蕴涵着高贵的气质,勤于政务,淡泊名利,坚持以“礼”为行事准则,他们外表文雅、讲究礼乐、重视教育,成为人们笔下的君子典范。
——摘编自张文燕《从<礼记>中看春秋的贵族精神》
材料二 希腊人崇尚民主,认为人人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众人之见比一人之见要好,由于城邦属于全体公民所有,公民们认为自己是自由的,他们不臣服于任何外在的权威,只服从他们为自己制定的法律。在古希腊城邦共同体中,公民本位的自身价值表现为公民在社会共同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的确立,他们在尊重城邦的前提下共享自由、平等与公正。城邦意味着一种共同的公共的生活,它不只是一个生活的公共体,同时也是实现超越自我的道德的共同体。
——摘编自赵映诚《古希腊公民社会与公民精神》
材料三 19世纪中后期,德国政府推行以培养顺从的臣民为目标的国民教育,灌输对帝国的爱、民族思想、虔诚信仰上帝和效忠王室的观念。……1920年,德国政府提出平等给予所有公民个体自由和培养公民政治责任感的公民教育理念。希特勒上台后,纳粹政权建立特种学校,意图把德国青年培养成对希特勒和纳粹政权绝对服从、对元首或领袖绝对忠诚、勇于为纳粹卖命的工具。
——摘编自高霏霏《德国公民教育研究》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和镇压反革命运动的同时,党和政府特别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各级政府果断禁绝娼、赌、毒等社会痼疾,迅速涤荡了旧社会留下的污泥浊水。与此同时,党领导开展了广泛的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改造运动,大力推动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除旧布新,开展了大规模扫盲和扫除封建迷信、改革陈规陋习等移风易俗活动,得到亿万群众的热烈拥护。
——摘编自胡昌勇《中国共产党精神文明建设的百年历程》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春秋的贵族精神与古希腊的公民精神的内涵。(10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后期起德国推行公民教育的危害。(6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优势。(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秦汉时期,统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即全国性统治中心的确立、从中央到地方官僚体系的形成、庞大军事体系以及全国性社会秩序的建立。这一变化促使王朝必须建立一个有序的、有保障的、以粮食为主体的物资供应体系。然而,以农立国的经济特性,使得统一的集权王朝在建立物资供应体系时,不得不面对广泛而分散的小农经济。集权政治有效地使小农成为赋税与徭役的双重负担者,成为国家的生存基础。在此基础上,漕运逐渐形成并发展。秦汉时期的漕运,由于政治、经济制度尚处于初步阶段,漕运无常制、无常时、无常额,漕粮多为军用。隋唐以后,渐形成了相应的成法、固定的职官和额定的年漕量,漕运逐渐成为一个较完整的经济体系。
——摘编自吴琦《中国古代漕运的社会意义》等
材料二 明清时期,由于历代的积累和统治者的重视,漕运制度不断完善,漕运的组织、机构、政策十分严密和健全。清代的漕运管理体系严密而复杂,上至漕运总督,下到旗丁运卒,组成一个职责分明、组织严密的庞大漕运系统。在中央有户部总其责,在地方设漕运总督衙门于淮安,由漕运总督总理漕政诸务;各省设粮道衙门,分掌各地漕政;各州县收漕亦有专设机构。从向税户征收起到京通交仓止,整个漕粮征运过程都有严格的监管。漕粮虽有定额,但实际上加耗、加脚费等名目繁多,层层加码,实际交纳的漕粮高于定额数倍。漕运成为一大弊政,又是一项苛政。漕运的沉重负担都直接或间接地转嫁到农民身上,这必然激起农民各种形式的反抗。在农民的反抗斗争下,加上自然条件的变化,河道的淤塞,清代漕运日趋衰落。
——摘编自王明德《论中国古代漕运体系发展的几个阶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漕运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漕运的变化及其历史影响。(10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在近代中西交汇的背景下,天津在开埠后迅速成长为北方最大的口岸城市和重要的军政运作中心。自晚清以迄民国,天津是权力、资本与信息的汇聚之地,中西、土、洋不同元素塑造了天津的城市样貌与文化性格,旧城、租界与新区并存的空间格局、是传统、现代与变革的物质化象征;而封疆大吏与贩夫走卒、文人遗老与思想先驱,形态各异的生活图景,则演绎出天津社会的多元面相。作为现代化事业的先行之区,在晚清以来中国历史现代性转向过程中,天津是特定的样本,也是不可替代的角色。
——田涛《近代天津与中国社会转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一个天津以外的中国城市,围绕“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四川省安居中学高2023级2025年第一次学月考试
历史试卷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C C D D C D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C C A B D
17.(1)内涵:春秋的贵族精神:崇尚礼乐规制;重视自身教育;为国为民的献身精神。(答三点5分)
古希腊的公民精神:维护公共政治;崇尚民主自由;重视集体主义。(答三点5分)
(2)危害:德国的公民教育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沦为希特勒独裁和侵略的工具;极端的民族主义;给德国和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答三点6分)
(3)优势:国家基本完成统一,社会安定;经过建国初三年的调整,经济基本上得到恢复;党和政府特别重视;党组织了系列思想理论学习和思想改造运动;党开展了系列除旧布新的移风易俗活动。(答三点6分)
18.(1)特点:服务于封建统治的需要;漕粮以军用为主;漕运体制、漕运时间、清运数量等具有随意性。(答两点4分)
历史背景: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形成;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政权急切需要物资供应体系;小农经济的发展;交通的改善。(答两点4分)
(2)变化:管理体系严密复杂,形成漕运系统;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专门机构;遭运负担激化阶级矛盾,导致农民反抗;漕运最终走向衰落。(答三点6分)
历史影响: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封建统治;一定范围内激化了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稳定。(答两点4分)
19.示例论题:近代广州: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枢纽。论述:广州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具有重要地位。经济上,作为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传统商业与近代工商业融合发展。十三行曾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见证了中外贸易的繁荣。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如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政治上,广州是民主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三元里抗英斗争展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勇气。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中国政治近代化奠定基础。文化上,广州积极吸收西方文化,传统岭南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交融。新式学堂和报刊传播新思想,培养了大批人才,推动了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总结:总之,广州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枢纽。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四川省遂宁市安居中学2024-2025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学月考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