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时空坐标】
【归纳·阶段特征】
阶段 表现
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1919—1927年) (1)政治上,北洋军阀统治黑暗,五四运动唤醒民众,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促成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 (2)思想上,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的准备。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思想,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 (1)政治上,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专制统治,中国共产党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长征胜利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经济上,国民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年) (1)局部抗战时期:从东北人民革命军到长城抗战,从一二·九运动到西安事变,抗日救亡运动轰轰烈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2)全面抗战时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会战,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打击下,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 (1)争取和平民主: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抉择。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了很大努力,国民党悍然挑起全面内战。 (2)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最终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17讲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程标准】 1.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2.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3.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知识点一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五四运动
(1)背景: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2)经过
(3)性质
(4)意义
2.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时间:从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
(2)中心:北京和上海。
(3)途径
助学助考
学习聚焦——辨正误
①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②五四运动取得了彻底胜利。(×)
③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④五四运动提高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和觉悟,也促进了新思潮的蓬勃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挖掘教材——学思用
①1919年5月5日,上海《新申报》为五四运动爆发印发的“号外”。(摘自教材P128)这份报刊有什么价值?
提示 1919年5月5日,上海《新申报》印发号外,专门报道4日学生运动的情况。对公众及时了解学生运动的原因和内容起了重要作用,对研究五四运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②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的五四精神。(摘自教材P129)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提示 爱国主义。
必考概念——拓视野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李大钊于1919年撰写,原载《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六号。文章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阐明了阶级斗争学说和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这是中国第一篇比较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论文。
知识点二 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到国民革命的兴起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条件 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组织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阶级 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国际 共产国际的指导与帮助
成立 时间地点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进行
内容 通过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大会还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意义 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方向;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第一次国共合作
(2)国民革命
目标 打倒列强,除军阀
进程 ①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 ②东征:通过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 ③北伐: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结果 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助学助考
学习聚焦——辨正误
①中共一大的奋斗目标正确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
②中共一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③中共二大提出的党的最低纲领,符合当时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也是首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④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挖掘教材——学思用
①《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规定: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摘自教材P131)据此说明,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是否符合实际?为什么?
提示 不符合实际。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资产阶级还是一个革命的阶级。
②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指出党在现阶段“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摘自教材P131)结合所学说明这次会议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提示 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国民革命做了准备。
必考概念——拓视野
红船精神: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主题一 彰显新潮流——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5年9考]
1.五四运动后革命形势特点 (2023·全国乙卷,29)
2.五四运动后救亡图存的特点 (2023·山东高考,6)
3.马克思主义传播 (2023·广东高考,17)
4.五四学生爱国运动 (2022·辽宁高考,8)
5.五四运动后思想解放的特点 (2022·全国乙卷,29)
6.五四运动的特点及影响 (2022·浙江6月选考,12)
7.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021·全国甲卷,29)
8.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021·湖南高考,9)
9.五四时期平民教育推动民众觉醒 (2020·山东高考,7)
视角 史料证史——五四运动的特点
史料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12日)
思考 根据史料概括五四运动的特点。
提示 一是突破了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青年学生、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爱国运动;二是工人阶级表现出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坚决性和彻底性,在斗争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视角 家国情怀——五四运动的影响
史料 五四运动是影响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发展的重要事件。作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五四运动通过继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守转化的价值根基,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为转化确定前进方向,以民主科学冲破封建主义思想桎梏赋予转化时代特征,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转化提供领导力量,开辟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转化提供现实支撑,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传统文化转化的创造性。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思考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应紧紧围绕革命性这个核心问题来深化。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思考 根据史料,概括指出五四运动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分析其背景。
提示 表现: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以民主科学冲破封建主义思想桎梏;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推动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
背景:民族危机加深;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新文化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十月革命的影响。
视角 问题探史——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史料 1903年,资产阶级革命派马君武撰写《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比较》一文,列举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的著作目录,这是迄今所知中国人最早介绍马克思主义著作的书单。1919年李大钊在北京《晨报》和《新青年》上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栏,发表了众多文章,或对《共产党宣言》进行简单介绍。同年,《广东中华新刊》《新潮》《觉悟》等期刊也为介绍马克思主义作了极大贡献。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提示 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受到挫折;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新的出路;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无产阶级斗争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1.历史解释——五四运动改变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新式知识精英群体走上中国社会舞台:通过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新式知识精英群体整体地、主动地出现在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舞台上,成为一支无法忽视的巨大力量,这充分展现了他们改造中国的主动意识、集体意识。
(2)近代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使具有民族国家意识的知识群体爆发运动。这种意识的形成对于后来中国的民族独立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
(3)对近代化的探索不断深入:五四运动从根本上说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政治运动的形式也是在近代思想文化的长期熏陶下自然发酵出来的。
2.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影响
(1)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大大启发了人们的思想觉悟,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
(2)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加速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3)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和组织基础,使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主题二 孕育新希望——中国共产党诞生与国民革命[3年7考]
1.中共一大与早期探索 (2023·全国甲卷,30)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023·广东高考,17)
3.中国革命的特点 (2023·江苏高考,7)
4.中国共产党早期探索的特点 (2022·天津高考,7)
5.中共创办农工职业学校的目的 (2022·海南高考,7)
6.中共宣传国民革命 (2021·江苏高考,9)
7.中共三大与国民革命 (2021·广东高考,8)
视角 家国情怀——中国共产党诞生
史料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中共二大(制定)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中国近代史》
思考 结合史料,简析中国共产党当时是如何思考中国革命方向和进程的。
提示 一开始就明确了党的最高目标,但对国情认识不科学;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初步树立了革命分两步走的历程设定。
视角 学者观点——国民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史料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摘编自陈勤、李刚、齐佩芳著
《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思考 依据史料,分析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呈现怎样的新特点?
提示 宣传发动广,群众参与多(群众基础更广泛);国共两党合作;以新三民主义为指导;具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1.唯物史观——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1)新的革命领导核心:革命性最强的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2)新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先进政党,能够制定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和正确的策略方针。
(3)新的群众基础
①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广大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②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能得到中国各族人民的支持。
(4)新的国际环境: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联系起来,使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特别是得到了共产国际的帮助。
(5)新的革命成就
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②实现了国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推动并参与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中国革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面貌。
2.家国情怀——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中的作用
政治 领域 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这一政治主张,提出了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组织 领域 积极帮助和促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把国民党改组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并通过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宣传党的纲领,开展工农运动,推动了全国革命的发展
群众 运动 国民革命的特点之一就是群众运动,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和发动工农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基础,支持和配合了北伐战争
军事 领域 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建立了革命武装,创办了黄埔军校,在国民革命军中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在北伐战争中,共产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练·教材改编题//固基础】
1.(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31“学思之窗”改编)中共一大制定的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同时规定,在政治斗争中,党要坚持无产阶级的立场。这表明,中共一大( )
A.提出革命政权的创建
B.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步
C.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
D.探索出了正确的民主革命道路
答案 C
解析 党的一大通过的纲领,表明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把“坚持无产阶级的立场,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故选C项;大革命失败后,一系列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才提出革命政权的创建问题,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才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大的纲领目标不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排除B项;井冈山道路的形成,标志着探索出正确的民主革命道路,排除D项。
2.(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31“历史纵横”改编)中共二大确定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表明中共二大( )
A.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C.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D.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决策
答案 A
解析 材料“消除内乱,打倒军阀”体现了反封建;材料“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体现了反帝。中共二大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A项正确。
3.(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31“史料阅读”改编)1920年11月的《共产党》第1号卷发刊词中认为“经济的改造自然占人类改造之主要地位。吾人生产方法除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外,别无他途”,并认为最终将由社会主义生产方法取代资本主义。这一观点( )
A.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指导
B.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C.渗透着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模式
D.否定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民主与科学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经济的改造自然占人类改造之主要地位”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将由社会主义生产方法取代资本主义,材料中的观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唯物史观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维模式,故选C项。
4.(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32“史料阅读”改编)“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以这次“合作”为基础的革命运动( )
A.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范围
D.取得了抗击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可知,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出现了轰轰烈烈、席卷全国的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故选B项。
【练·高考真题//明考向】
命题点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
1.(2023·全国乙卷,29)1920年5月,陈独秀发表演说:“中国古人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现在我们要将这句话倒转过来说,‘劳力者治人,劳心者治于人’。”9月,他发文主张“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这反映出( )
A.工人待遇得到极大改善
B.民主与科学深入人心
C.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答案 C
解析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大意是脑力劳动的人统治人,体力劳动的人被人统治,陈独秀认为这句话现在已倒转过来,即现在应是体力劳动的人民大众居于统治地位。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工人阶级开始追求政治权利和地位。这与陈独秀主张“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的想法相合,故选C项。
命题点 中共一大与早期探索
2.(2023·全国甲卷,30)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注重增强阶级基础。中共一大在讨论今后的工作时,“决定集中我们的全部精力组织工厂工人……鉴于我们的党至今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所以代表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这反映出当时( )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民主革命纲领开始制定
C.党的中心任务确立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
微点拨
命题立意 以中共一大为切入点,从史料实证角度考查中共一大制定的党的中心任务,旨在考查学生史料获取与理性分析的思维能力
解题关键 由材料可知,中共一大对领导工人运动的任务、方针、政策和方法都提出了规定或要求,决定了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误区排查 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1922年中共二大确立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1927年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答案 C
命题点 中共三大的决策
3.(2021·广东高考,8)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中国“资产阶级不能充分发展,因之无产阶级也自然不能充分发展,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适应国情调整革命策略
B.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武装斗争
C.统一认识促进经济发展
D.根据矛盾变化扩大阶级基础
微点拨
命题点 农民运动的发展及影响
4.(2020·山东高考,9)下图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农民运动发展形势示意图。图中形势形成的原因是( )
A.辛亥革命得到各地响应
B.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D.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时期的农民运动以湖南、湖北为中心,延伸至整个中部、东部地区,国民革命的革命中心转移至武汉,农民运动在国民革命进程中取得重大进展,因此材料所涉及的历史时期为国民革命时期,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忽视农民群众的革命作用,群众基础较弱,故A项错误。农村革命根据地主要集中在南方区域,故C项错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反攻开始于1947年6月,这与材料反映的历史时期不符,故D项错误。
课时精练
一、选择题
1.(2023·江苏盐城高三期中)有学者研究认为,巴黎和会上,中国在美国鼓励下采取了“联美制日”的方针。然而美国与英、法、意各国之间的分歧以及日本与英、法之间的秘密协定,导致美国在山东问题上作出让步,进而导致中国外交失败。该学者把中国外交的失败归结于( )
A.美国谋取世界霸权的野心
B.列强之间的利益争夺与妥协
C.欧洲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巴黎和会上,中国在美国鼓励下采取了‘联美制日’的方针。然而美国与英、法、意各国之间的分歧以及日本与英、法之间的秘密协定,导致美国在山东问题上作出让步,进而导致中国外交失败”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自19世纪末以来,美国对华政策奉行“门户开放”原则,列强在其势力范围内努力保障自身利益,而此协议不仅危及中国,也有损美国在华利益,列强间的外交是以侵占中国权益为前提的,故选B项。
2.(2024·山东烟台调研)1919年6月5日之前,上海租界报纸时常表示对学生运动的同情;但6月5日之后,便开始警告公众不要在租界发放传单,禁止上街游行,《北华捷报》更是将学生运动称之为“骚乱”。这一转变( )
A.推动帝国主义侵华阵营瓦解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运动方向的引导
C.折射出五四运动影响力增强
D.表明了列强对于社会剧变的强烈排斥
答案 C
解析 据所学可知,在1919年6月5日之前,五四运动的中心在北京,主要斗争形式是学生罢课,到6月5日之后,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了上海,其主要斗争形式出现了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体现在题干中就是上海租界报纸对该事件的态度由“同情”转变为“禁止”,据此可知,这一转变折射出五四运动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故选C项。
3.(2024·广东江门模拟)1919年8月,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写道:“旌旗南向,过黄河而到长江,黄浦汉皋,屡演活剧,洞庭闽水,更起高潮。天地为之昭苏,奸邪为之辟易。咳!我们知道了!我们觉醒了!”与此直接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
A.新文化运动开展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巴黎和会的召开
D.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1919年8月”“我们知道了!我们觉醒了”可知毛泽东强调的是五四运动的风潮逐渐影响到了南方地区,促进了进步知识分子的觉醒,故选D项;新文化运动经历了从上海到北京的迁移过程,与材料中“过黄河而到长江”的说法不符,排除A项;俄国十月革命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属于间接影响,而且1917年十月革命在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巴黎和会在1919年1月18日召开,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
4.(2024·湖南省名校大联考高三测试)据统计,1919年传播新思想的青年学生刊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仅“五四”运动后的半年内,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进步报刊达200多种,遍布全国各主要省会城市。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马克思主义已中国化 B.大城市新思潮涌动
C.救亡图存出现新变化 D.工农革命运动兴起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进步报刊达200多种,遍布各主要省会城市,这表明当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较为广泛,中国人的救国方式发生变化,由向西方学习转向向俄学习,故选C项。
5.(2024·山东菏泽调研)《新青年》翻译外国著作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是在第四卷(1918年),翻译作品中文学类达89%左右。第二个高峰是在第八卷(1920年),其中文学类只有23%,而政治类和社会类则占了73%左右。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文学革命的深入开展
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
D.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其中文学类只有23%,而政治类和社会类则占了73%左右”可知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且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提高了知识分子对社会政治变革研究的积极性,故选B项;“其中文学类只有23%”说明当时人们对社会政治变革的研究比文学革命更加积极,排除A项;近代中国的革命性质始终是民主革命,排除C项;一战结束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加速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再次萧条,排除D项。
6.(2024·重庆八中调研)《共产党》月刊创刊于俄国十月革命三周年纪念日,共出6期,在全国秘密发行。在创刊号的《短言》中,陈独秀明确提出“跟着俄国共产党”“经济的改造自然占人类改造之主要地位。吾人生产方法除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外,别无他途”。该月刊在当时所起到的实际作用是( )
A.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B.对建党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C.促使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开始成立
D.使得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共产党》创刊于1920年11月,该月刊的发行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中共的诞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故选B项;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排除A项;1920年8月—10月,上海、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先后建立,时间不符,排除C项;据材料可知《共产党》月刊是中共党内机关刊物,不能代表整个思想界。从内容上说,着重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探索共产主义运动,并非对欧美社会制度的介绍,排除D项。
7.(2023·百师联盟高三冲刺卷)20世纪初,欧洲华侨和中国留学生、旅俄华工、中国留日学生和华侨积极向国内传播马列主义;杨明斋等俄国华侨先进分子协助共产国际工作组来华帮助创建中国共产党。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A.推动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源于华侨的积极推动
C.受到了广泛的社会助力
D.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答案 C
解析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受到很多因素的推动,材料中的“华侨”和“留学生”对马列主义的宣传,以及共产国际的帮助都是具体体现,故选C项。推动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后来国共合作时期的事情,时间不符,故不选A项;材料所述对中国共产党成立有所帮助的除华侨外,还有留学生和共产国际,仅仅归结于华侨的积极推动不够全面,且“源于”一词过于绝对化,故不选B项:材料着重描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故不选D项。
8.(2024·云南昆明模拟)中共二大通过宣言,指出在中国社会各阶级中,“幼稚的资产阶级,已能结合全国的力量,反对外国帝国主义和北京卖国政府”;“大量的贫苦农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工人阶级将会成为“革命领袖军”。这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
A.致力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B.确立了社会主义革命目标
C.对中国国情形成理性认识
D.领导全国反帝反封建斗争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7月中共二大召开,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资产阶级、农民和工人是革命动力,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是革命对象,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对国情形成理性认识,故选C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正式形成,革命统一战线由此建立,故排除A项;反帝反封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并非“社会主义革命目标”,故排除B项;此时,以孙中山为核心的国民党在革命中仍发挥着重要领导作用,故排除D项。
9.(2023·辽宁沈阳高三期中)1922年,中共二大将无产阶级置于“帮助”“援助”“扶助”的地位。1925年,中共四大指出:“无产阶级的政党应该指导无产阶级参加民族运动,不是附属资产阶级而参加,乃以自己阶级独立的地位与目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完善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
B.忽视了国内民族资产阶级力量
C.在总结经验教训中不断发展
D.对中国的革命性质尚认识不清
答案 C
解析 从中共二大到中共四大,中共逐渐明确了在民族运动中的地位,主张独立地位、领导地位,这表明中共在总结经验教训中不断发展,故C项正确;A项是十年内战时期,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排除B项;中共二大已对中国的革命性质有了明确认识,排除D项。
10.(2023·山东济南三模)中共中央曾就农民问题作出决定,强调党有结合小农佃户及雇工以反抗牵制中国的帝国主义者,打倒军阀及贪官污吏,反抗地痞劣绅,以保护农民之利益而促进国民革命运动之必要。这一决定作出的时间应是( )
A.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 D.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答案 A
解析 “小农佃户及雇工以反抗牵制中国的帝国主义者”“打倒军阀”“促进国民革命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共的中心任务在于发动农民,团结小生产者,推翻帝国主义及封建主义,推动国民革命,这一决议是中共三大的内容,符合中共成立初期的革命纲领,故选A项。
11.(2023·天津高三上期末)1924年1月之后,在国民党中央党部,跨党的中共党团员在一个秘书处和六个部中占据了两个部长(组织部、农民部)和三个实际为副部长的秘书(组织部、工人部、农民部)的席位,同时在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里还取得了三分之一的发言权。这说明( )
A.中共控制了国民党党务
B.国共合作理念深入人心
C.新三民主义的贯彻实行
D.北伐战争推动国共合作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跨党的中共党团员在一个秘书处和六个部中占据了两个部长(组织部、农民部)和三个实际为副部长的秘书(组织部、工人部、农民部)的席位,同时在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里还取得了三分之一的发言权”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当时两党合作密切,充分体现了联共、扶助农工的特征,故选C项。
12.(2024·河南省普高联考高三测评)1924年,孙中山在农民运动讲习所演讲时指出,“要联络全体的农民来同政府合作,慢慢商量来解决农民同地主的办法。让农民可以得利益,地主不受损失。这种方法可以说是和平解决”。由此可知,孙中山意在( )
A.深入持久地开展土地革命
B.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C.巩固政治革命的社会基础
D.确立政治协商机制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让农民可以得利益,地主不受损失”可知,孙中山意图找到农民和地主都不受损失的方案,说明他是想保持社会的稳定,得到社会不同阶层的支持,从而巩固政治革命的社会基础,故选C项。
13.(2024·湖北武汉调研)1925年,毛泽东在国民党《广东省党部代表大会会场日刊》发刊词中指出,孙中山是“应乎中国被外力、军阀、买办、地主阶级重重压迫的客观环境,为我们定下了革命的三民主义”。孙中山虽逝,但“革命的三民主义不死”。毛泽东的上述言论旨在( )
A.分析中国社会各阶层状况
B.悼念中山先生的不幸离世
C.保障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
D.推动国民革命的继续开展
答案 D
解析 材料表明,国民革命兴起后毛泽东高度肯定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涉及中国社会各阶层状况,A项错误。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当时北伐战争尚未开始,C项错误。
14.(2023·浙江临海、新昌联考)1927年初,湖南工会、农会会员分别有32多万、200万左右;湖北工会、农会会员分别是40多万、30万人左右;江西工会、农会会员分别为20多万、30多万。这反映了( )
A.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
C.土地革命的逐步开展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国民革命中,北伐顺利进军,所到之处,军阀统治被推翻,工农运动如火如荼,规模空前,进一步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故选A项。
15.(2024·河北邯郸调研)1926年6月广东农会会员有64万多人,湖南只有3.8万人,湖北只有4 000人;1927年6月湖南农会会员有451万,湖北有250万,而广东只有70万。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因素在于( )
A.政党合作主要致力组织农民运动
B.中部地区遭列强侵略程度较深
C.政治生态环境对农民运动的影响
D.土地革命激发农民的革命热情
答案 C
解析 本题以国民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发展历程命题立意,从广东等地农会会员人数变化的角度创设情境。结合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农会会员的发展路径与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革命形势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有关,C项正确。组织领导农民运动的是中国共产党而不是国共两党,而且国共合作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A项错误,排除;东南地区较中部地区遭到列强侵略程度更深,B项错误,排除;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时期,D项错误,排除。
16.(2024·山东济宁调研)下表为1926—1927年间部分省市国民党党员人数及增长率统计表。影响其党员人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上海 江苏 广东
1926年10月 2 266人 3 225人 156 915人
1927年4月 16 000人 27 872人 236 605人
增长率(%) 606 764 51
A.国共合作实现 B.北伐胜利进军
C.黄埔军校兴办 D.北洋政府瓦解
答案 B
解析 据表格数据可知,广东国民党人数增长较大,上海、江苏增长率高于广东,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处于国民革命时期,随着北伐顺利进军,革命中心由广州向北转移,上海、江苏等地国民党人数急剧增长便体现了这一趋势,故选B项;1924年国共合作实现,且材料信息与共产党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1924年黄埔军校兴办,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北洋政府瓦解是在1928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7.(2024·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
(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4)联合第三国际。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1921)
材料二 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最高纲领是:在最低纲领实现之后,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
(1)根据材料,概括两份革命纲领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两份革命纲领。
答案 (1)同: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都是共产主义。
异:中共二大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
(2)中共一大的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奋斗目标和手段,确立了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政党的属性;不符合中国革命实际,表明共产党还处于年幼时期。
中共二大的纲领确立了将中国革命分为两步走的目标,为后来的革命指明了方向,更符合中国革命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最初尝试。【构建·时空坐标】
【归纳·阶段特征】
阶段 表现
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1919—1927年) (1)政治上,北洋军阀统治黑暗,五四运动唤醒民众,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促成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 (2)思想上,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的准备。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思想,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 (1)政治上,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专制统治,中国共产党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长征胜利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经济上,国民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年) (1)局部抗战时期:从东北人民革命军到长城抗战,从一二·九运动到西安事变,抗日救亡运动轰轰烈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2)全面抗战时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会战,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打击下,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 (1)争取和平民主: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抉择。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了很大努力,国民党悍然挑起全面内战。 (2)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最终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17讲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程标准】 1.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2.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3.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知识点一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五四运动
(1)背景: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2)经过
(3)性质
(4)意义
2.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时间:从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
(2)中心:北京和________。
(3)途径
助学助考
学习聚焦——辨正误
①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
②五四运动取得了彻底胜利。( )
③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
④五四运动提高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和觉悟,也促进了新思潮的蓬勃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挖掘教材——学思用
①1919年5月5日,上海《新申报》为五四运动爆发印发的“号外”。(摘自教材P128)这份报刊有什么价值?
试答
②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的五四精神。(摘自教材P129)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试答
必考概念——拓视野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李大钊于1919年撰写,原载《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六号。文章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阐明了阶级斗争学说和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这是中国第一篇比较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论文。
知识点二 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到国民革命的兴起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条件 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组织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阶级 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国际 共产国际的指导与帮助
成立 时间 地点 ________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进行
内容 通过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________专政,实现________________。大会还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意义 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方向;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第一次国共合作
(2)国民革命
目标 打倒列强,除军阀
进程 ①1925年,____________在广州成立 ②东征:通过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 ③北伐: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基本推翻了____________的反动统治
结果 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助学助考
学习聚焦——辨正误
①中共一大的奋斗目标正确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 )
②中共一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
③中共二大提出的党的最低纲领,符合当时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也是首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
④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
挖掘教材——学思用
①《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规定: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摘自教材P131)据此说明,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是否符合实际?为什么?
试答
②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指出党在现阶段“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摘自教材P131)结合所学说明这次会议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试答
必考概念——拓视野
红船精神: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主题一 彰显新潮流——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5年9考]
1.五四运动后革命形势特点(2023·全国乙卷,29)
2.五四运动后救亡图存的特点(2023·山东高考,6)
3.马克思主义传播(2023·广东高考,17)
4.五四学生爱国运动(2022·辽宁高考,8)
5.五四运动后思想解放的特点(2022·全国乙卷,29)
6.五四运动的特点及影响(2022·浙江6月选考,12)
7.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021·全国甲卷,29)
8.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021·湖南高考,9)
9.五四时期平民教育推动民众觉醒(2020·山东高考,7)
视角1 史料证史——五四运动的特点
史料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12日)
思考 根据史料概括五四运动的特点。
试答
视角2 家国情怀——五四运动的影响
史料 五四运动是影响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发展的重要事件。作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五四运动通过继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守转化的价值根基,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为转化确定前进方向,以民主科学冲破封建主义思想桎梏赋予转化时代特征,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转化提供领导力量,开辟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转化提供现实支撑,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传统文化转化的创造性。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思考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应紧紧围绕革命性这个核心问题来深化。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思考 根据史料,概括指出五四运动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分析其背景。
试答
视角3 问题探史——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史料 1903年,资产阶级革命派马君武撰写《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比较》一文,列举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的著作目录,这是迄今所知中国人最早介绍马克思主义著作的书单。1919年李大钊在北京《晨报》和《新青年》上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栏,发表了众多文章,或对《共产党宣言》进行简单介绍。同年,《广东中华新刊》《新潮》《觉悟》等期刊也为介绍马克思主义作了极大贡献。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试答
1.历史解释——五四运动改变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新式知识精英群体走上中国社会舞台:通过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新式知识精英群体整体地、主动地出现在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舞台上,成为一支无法忽视的巨大力量,这充分展现了他们改造中国的主动意识、集体意识。
(2)近代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使具有民族国家意识的知识群体爆发运动。这种意识的形成对于后来中国的民族独立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
(3)对近代化的探索不断深入:五四运动从根本上说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政治运动的形式也是在近代思想文化的长期熏陶下自然发酵出来的。
2.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影响
(1)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大大启发了人们的思想觉悟,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
(2)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加速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3)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和组织基础,使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主题二 孕育新希望——中国共产党诞生与国民革命[3年7考]
1.中共一大与早期探索(2023·全国甲卷,30)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023·广东高考,17)
3.中国革命的特点(2023·江苏高考,7)
4.中国共产党早期探索的特点(2022·天津高考,7)
5.中共创办农工职业学校的目的(2022·海南高考,7)
6.中共宣传国民革命(2021·江苏高考,9)
7.中共三大与国民革命(2021·广东高考,8)
视角1 家国情怀——中国共产党诞生
史料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中共二大(制定)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中国近代史》
思考 结合史料,简析中国共产党当时是如何思考中国革命方向和进程的。
试答
视角2 学者观点——国民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史料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摘编自陈勤、李刚、齐佩芳著
《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思考 依据史料,分析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呈现怎样的新特点?
试答
1.唯物史观——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1)新的革命领导核心:革命性最强的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2)新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先进政党,能够制定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和正确的策略方针。
(3)新的群众基础
①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广大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②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能得到中国各族人民的支持。
(4)新的国际环境: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联系起来,使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特别是得到了共产国际的帮助。
(5)新的革命成就
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②实现了国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推动并参与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中国革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面貌。
2.家国情怀——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中的作用
政治 领域 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这一政治主张,提出了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组织 领域 积极帮助和促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把国民党改组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并通过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宣传党的纲领,开展工农运动,推动了全国革命的发展
群众 运动 国民革命的特点之一就是群众运动,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和发动工农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基础,支持和配合了北伐战争
军事 领域 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建立了革命武装,创办了黄埔军校,在国民革命军中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在北伐战争中,共产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练·教材改编题//固基础】
1.(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31“学思之窗”改编)中共一大制定的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同时规定,在政治斗争中,党要坚持无产阶级的立场。这表明,中共一大( )
A.提出革命政权的创建
B.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步
C.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
D.探索出了正确的民主革命道路
2.(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31“历史纵横”改编)中共二大确定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表明中共二大( )
A.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C.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D.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决策
3.(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31“史料阅读”改编)1920年11月的《共产党》第1号卷发刊词中认为“经济的改造自然占人类改造之主要地位。吾人生产方法除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外,别无他途”,并认为最终将由社会主义生产方法取代资本主义。这一观点( )
A.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指导
B.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C.渗透着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模式
D.否定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民主与科学
4.(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32“史料阅读”改编)“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以这次“合作”为基础的革命运动( )
A.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范围
D.取得了抗击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练·高考真题//明考向】
命题点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
1.(2023·全国乙卷,29)1920年5月,陈独秀发表演说:“中国古人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现在我们要将这句话倒转过来说,‘劳力者治人,劳心者治于人’。”9月,他发文主张“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这反映出( )
A.工人待遇得到极大改善
B.民主与科学深入人心
C.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命题点2 中共一大与早期探索
2.(2023·全国甲卷,30)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注重增强阶级基础。中共一大在讨论今后的工作时,“决定集中我们的全部精力组织工厂工人……鉴于我们的党至今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所以代表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这反映出当时( )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民主革命纲领开始制定
C.党的中心任务确立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
微点拨
命题立意 以中共一大为切入点,从史料实证角度考查中共一大制定的党的中心任务,旨在考查学生史料获取与理性分析的思维能力
解题关键 由材料可知,中共一大对领导工人运动的任务、方针、政策和方法都提出了规定或要求,决定了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误区排查 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1922年中共二大确立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1927年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命题点3 中共三大的决策
3.(2021·广东高考,8)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中国“资产阶级不能充分发展,因之无产阶级也自然不能充分发展,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适应国情调整革命策略
B.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武装斗争
C.统一认识促进经济发展
D.根据矛盾变化扩大阶级基础
微点拨
命题点4 农民运动的发展及影响
4.(2020·山东高考,9)下图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农民运动发展形势示意图。图中形势形成的原因是( )
A.辛亥革命得到各地响应
B.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D.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
:课后完成 训练17(共73张PPT)
第六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构建·时空坐标】
【归纳·阶段特征】
阶段 表现
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1919—1927年) (1)政治上,北洋军阀统治黑暗,五四运动唤醒民众,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促成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
(2)思想上,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的准备。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思想,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 (1)政治上,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专制统治,中国共产党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长征胜利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经济上,国民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年) (1)局部抗战时期:从东北人民革命军到长城抗战,从一二·九运动到西安事变,抗日救亡运动轰轰烈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2)全面抗战时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会战,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打击下,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 (1)争取和平民主: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抉择。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了很大努力,国民党悍然挑起全面内战。
(2)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最终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
17
讲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2.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3.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课程标准】
整合教材 夯实必备知识
命题探究 提升关键能力
随堂演练 热考命题对接
课时精练
目
录
整合教材 夯实必备知识
学什么
1
工人阶级
知识点一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五四运动
(1)背景: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2)经过
反帝反封建
民族尊严
思想启蒙运动
工人运动
思想上
新民主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时间:从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
(2)中心:北京和________。
上海
马克思主义
陈独秀
学习聚焦——辨正误
①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
②五四运动取得了彻底胜利。( )
③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
④五四运动提高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和觉悟,也促进了新思潮的蓬勃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
助学助考
×
√
√
挖掘教材——学思用
①1919年5月5日,上海《新申报》为五四运动爆发印发的“号外”。(摘自教材P128)这份报刊有什么价值?
提示 1919年5月5日,上海《新申报》印发号外,专门报道4日学生运动的情况。对公众及时了解学生运动的原因和内容起了重要作用,对研究五四运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②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的五四精神。(摘自教材P129)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提示 爱国主义。
必考概念——拓视野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李大钊于1919年撰写,原载《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六号。文章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阐明了阶级斗争学说和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这是中国第一篇比较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论文。
知识点二 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到国民革命的兴起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条件 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组织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阶级 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国际 共产国际的指导与帮助
成立 时间 地点 ________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进行
内容 通过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__________专政,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大会还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意义 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方向;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921
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2.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第一次国共合作
革命统一战线
新三民主义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国共合作
(2)国民革命
目标 打倒列强,除军阀
进程 ①1925年,____________在广州成立
②东征:通过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
③北伐: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基本推翻了____________的反动统治
结果 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国民政府
北洋军阀
学习聚焦——辨正误
①中共一大的奋斗目标正确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 )
②中共一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
③中共二大提出的党的最低纲领,符合当时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也是首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
④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
×
助学助考
×
√
√
挖掘教材——学思用
①《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规定: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摘自教材P131)据此说明,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是否符合实际?为什么?
提示 不符合实际。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资产阶级还是一个革命的阶级。
②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指出党在现阶段“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摘自教材P131)结合所学说明这次会议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提示 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国民革命做了准备。
必考概念——拓视野
红船精神: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命题探究 提升关键能力
考什么
2
主题一 彰显新潮流——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5年9考]
主题二 孕育新希望——中国共产党诞生与国民革命 [3年7考]
主题一 彰显新潮流——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5年9考]
1.五四运动后革命形势特点 (2023·全国乙卷,29)
2.五四运动后救亡图存的特点 (2023·山东高考,6)
3.马克思主义传播 (2023·广东高考,17)
4.五四学生爱国运动 (2022·辽宁高考,8)
5.五四运动后思想解放的特点 (2022·全国乙卷,29)
6.五四运动的特点及影响 (2022·浙江6月选考,12)
7.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021·全国甲卷,29)
8.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021·湖南高考,9)
9.五四时期平民教育推动民众觉醒 (2020·山东高考,7)
视角
史料证史——五四运动的特点
史料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12日)
思考 根据史料概括五四运动的特点。
提示 一是突破了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青年学生、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爱国运动;二是工人阶级表现出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坚决性和彻底性,在斗争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视角
家国情怀——五四运动的影响
史料 五四运动是影响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发展的重要事件。作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五四运动通过继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守转化的价值根基,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为转化确定前进方向,以民主科学冲破封建主义思想桎梏赋予转化时代特征,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转化提供领导力量,开辟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转化提供现实支撑,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传统文化转化的创造性。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思考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应紧紧围绕革命性这个核心问题来深化。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思考 根据史料,概括指出五四运动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分析其背景。
提示 表现: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以民主科学冲破封建主义思想桎梏;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推动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
背景:民族危机加深;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新文化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十月革命的影响。
视角
问题探史——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史料 1903年,资产阶级革命派马君武撰写《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比较》一文,列举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的著作目录,这是迄今所知中国人最早介绍马克思主义著作的书单。1919年李大钊在北京《晨报》和《新青年》上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栏,发表了众多文章,或对《共产党宣言》进行简单介绍。同年,《广东中华新刊》《新潮》《觉悟》等期刊也为介绍马克思主义作了极大贡献。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提示 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受到挫折;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新的出路;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无产阶级斗争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1.历史解释——五四运动改变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新式知识精英群体走上中国社会舞台:通过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新式知识精英群体整体地、主动地出现在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舞台上,成为一支无法忽视的巨大力量,这充分展现了他们改造中国的主动意识、集体意识。
(2)近代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使具有民族国家意识的知识群体爆发运动。这种意识的形成对于后来中国的民族独立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
(3)对近代化的探索不断深入:五四运动从根本上说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政治运动的形式也是在近代思想文化的长期熏陶下自然发酵出来的。
2.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影响
(1)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大大启发了人们的思想觉悟,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
(2)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加速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3)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和组织基础,使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主题二 孕育新希望——中国共产党诞生与国民革命 [3年7考]
1.中共一大与早期探索 (2023·全国甲卷,30)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023·广东高考,17)
3.中国革命的特点 (2023·江苏高考,7)
4.中国共产党早期探索的特点 (2022·天津高考,7)
5.中共创办农工职业学校的目的 (2022·海南高考,7)
6.中共宣传国民革命 (2021·江苏高考,9)
7.中共三大与国民革命 (2021·广东高考,8)
视角
家国情怀——中国共产党诞生
史料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中共二大(制定)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中国近代史》
思考 结合史料,简析中国共产党当时是如何思考中国革命方向和进程的。
提示 一开始就明确了党的最高目标,但对国情认识不科学;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初步树立了革命分两步走的历程设定。
视角
学者观点——国民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史料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摘编自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思考 依据史料,分析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呈现怎样的新特点?
提示 宣传发动广,群众参与多(群众基础更广泛);国共两党合作;以新三民主义为指导;具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1.唯物史观——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1)新的革命领导核心:革命性最强的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2)新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先进政党,能够制定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和正确的策略方针。
(3)新的群众基础
①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广大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②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能得到中国各族人民的支持。
(4)新的国际环境: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联系起来,使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特别是得到了共产国际的帮助。
(5)新的革命成就
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②实现了国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推动并参与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中国革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面貌。
2.家国情怀——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中的作用
政治 领域 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这一政治主张,提出了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组织 领域 积极帮助和促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把国民党改组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并通过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宣传党的纲领,开展工农运动,推动了全国革命的发展
群众 运动 国民革命的特点之一就是群众运动,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和发动工农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基础,支持和配合了北伐战争
军事 领域 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建立了革命武装,创办了黄埔军校,在国民革命军中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在北伐战争中,共产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随堂演练 热考命题对接
练什么
3
C
1.(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31“学思之窗”改编)中共一大制定的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同时规定,在政治斗争中,党要坚持无产阶级的立场。这表明,中共一大( )
A.提出革命政权的创建
B.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步
C.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
D.探索出了正确的民主革命道路
【练 教材改编题//固基础】
解析 党的一大通过的纲领,表明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把“坚持无产阶级的立场,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故选C项;大革命失败后,一系列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才提出革命政权的创建问题,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才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大的纲领目标不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排除B项;井冈山道路的形成,标志着探索出正确的民主革命道路,排除D项。
2.(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31“历史纵横”改编)中共二大确定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表明中共二大( )
A.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C.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D.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决策
解析 材料“消除内乱,打倒军阀”体现了反封建;材料“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体现了反帝。中共二大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A项正确。
A
3.(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31“史料阅读”改编)1920年11月的《共产党》第1号卷发刊词中认为“经济的改造自然占人类改造之主要地位。吾人生产方法除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外,别无他途”,并认为最终将由社会主义生产方法取代资本主义。这一观点( )
A.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指导 B.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C.渗透着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模式 D.否定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民主与科学
解析 据材料“经济的改造自然占人类改造之主要地位”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将由社会主义生产方法取代资本主义,材料中的观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唯物史观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维模式,故选C项。
C
4.(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32“史料阅读”改编)“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以这次“合作”为基础的革命运动( )
A.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范围 D.取得了抗击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解析 据材料“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可知,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出现了轰轰烈烈、席卷全国的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故选B项。
B
命题点
【练 高考真题//明考向】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
1.(2023·全国乙卷,29)1920年5月,陈独秀发表演说:“中国古人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现在我们要将这句话倒转过来说,‘劳力者治人,劳心者治于人’。”9月,他发文主张“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这反映出( )
A.工人待遇得到极大改善 B.民主与科学深入人心
C.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解析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大意是脑力劳动的人统治人,体力劳动的人被人统治,陈独秀认为这句话现在已倒转过来,即现在应是体力劳动的人民大众居于统治地位。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工人阶级开始追求政治权利和地位。这与陈独秀主张“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的想法相合,故选C项。
C
命题点
中共一大与早期探索
2.(2023·全国甲卷,30)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注重增强阶级基础。中共一大在讨论今后的工作时,“决定集中我们的全部精力组织工厂工人……鉴于我们的党至今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所以代表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这反映出当时( )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民主革命纲领开始制定
C.党的中心任务确立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
C
微点拨
命题立意 以中共一大为切入点,从史料实证角度考查中共一大制定的党的中心任务,旨在考查学生史料获取与理性分析的思维能力
解题关键 由材料可知,中共一大对领导工人运动的任务、方针、政策和方法都提出了规定或要求,决定了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误区排查 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1922年中共二大确立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1927年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命题点
中共三大的决策
3.(2021·广东高考,8)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中国“资产阶级不能充分发展,因之无产阶级也自然不能充分发展,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适应国情调整革命策略 B.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武装斗争
C.统一认识促进经济发展 D.根据矛盾变化扩大阶级基础
A
微点拨
A
命题点
农民运动的发展及影响
4.(2020·山东高考,9)下图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农民运动发展形势示意图。图中形势形成的原因是( )
B
A.辛亥革命得到各地响应
B.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D.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时期的农民运动以湖南、湖北为中心,延伸至整个中部、东部地区,国民革命的革命中心转移至武汉,农民运动在国民革命进程中取得重大进展,因此材料所涉及的历史时期为国民革命时期,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忽视农民群众的革命作用,群众基础较弱,故A项错误。农村革命根据地主要集中在南方区域,故C项错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反攻开始于1947年6月,这与材料反映的历史时期不符,故D项错误。
课时精练
B
一、选择题
1.(2023·江苏盐城高三期中)有学者研究认为,巴黎和会上,中国在美国鼓励下采取了“联美制日”的方针。然而美国与英、法、意各国之间的分歧以及日本与英、法之间的秘密协定,导致美国在山东问题上作出让步,进而导致中国外交失败。该学者把中国外交的失败归结于( )
A.美国谋取世界霸权的野心 B.列强之间的利益争夺与妥协
C.欧洲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解析 据材料“巴黎和会上,中国在美国鼓励下采取了‘联美制日’的方针。然而美国与英、法、意各国之间的分歧以及日本与英、法之间的秘密协定,导致美国在山东问题上作出让步,进而导致中国外交失败”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自19世纪末以来,美国对华政策奉行“门户开放”原则,列强在其势力范围内努力保障自身利益,而此协议不仅危及中国,也有损美国在华利益,列强间的外交是以侵占中国权益为前提的,故选B项。
C
2.(2024·山东烟台调研)1919年6月5日之前,上海租界报纸时常表示对学生运动的同情;但6月5日之后,便开始警告公众不要在租界发放传单,禁止上街游行,《北华捷报》更是将学生运动称之为“骚乱”。这一转变( )
A.推动帝国主义侵华阵营瓦解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运动方向的引导
C.折射出五四运动影响力增强
D.表明了列强对于社会剧变的强烈排斥
解析 据所学可知,在1919年6月5日之前,五四运动的中心在北京,主要斗争形式是学生罢课,到6月5日之后,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了上海,其主要斗争形式出现了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体现在题干中就是上海租界报纸对该事件的态度由“同情”转变为“禁止”,据此可知,这一转变折射出五四运动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故选C项。
D
3.(2024·广东江门模拟)1919年8月,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写道:“旌旗南向,过黄河而到长江,黄浦汉皋,屡演活剧,洞庭闽水,更起高潮。天地为之昭苏,奸邪为之辟易。咳!我们知道了!我们觉醒了!”与此直接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
A.新文化运动开展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巴黎和会的召开 D.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解析 据材料“1919年8月”“我们知道了!我们觉醒了”可知毛泽东强调的是五四运动的风潮逐渐影响到了南方地区,促进了进步知识分子的觉醒,故选D项;新文化运动经历了从上海到北京的迁移过程,与材料中“过黄河而到长江”的说法不符,排除A项;俄国十月革命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属于间接影响,而且1917年十月革命在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巴黎和会在1919年1月18日召开,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
C
4.(2024·湖南省名校大联考高三测试)据统计,1919年传播新思想的青年学生刊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仅“五四”运动后的半年内,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进步报刊达200多种,遍布全国各主要省会城市。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马克思主义已中国化 B.大城市新思潮涌动
C.救亡图存出现新变化 D.工农革命运动兴起
解析 据材料可知,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进步报刊达200多种,遍布各主要省会城市,这表明当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较为广泛,中国人的救国方式发生变化,由向西方学习转向向俄学习,故选C项。
B
5.(2024·山东菏泽调研)《新青年》翻译外国著作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是在第四卷(1918年),翻译作品中文学类达89%左右。第二个高峰是在第八卷(1920年),其中文学类只有23%,而政治类和社会类则占了73%左右。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文学革命的深入开展 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 D.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解析 据材料“其中文学类只有23%,而政治类和社会类则占了73%左右”可知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且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提高了知识分子对社会政治变革研究的积极性,故选B项;“其中文学类只有23%”说明当时人们对社会政治变革的研究比文学革命更加积极,排除A项;近代中国的革命性质始终是民主革命,排除C项;一战结束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加速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再次萧条,排除D项。
B
6.(2024·重庆八中调研)《共产党》月刊创刊于俄国十月革命三周年纪念日,共出6期,在全国秘密发行。在创刊号的《短言》中,陈独秀明确提出“跟着俄国共产党”“经济的改造自然占人类改造之主要地位。吾人生产方法除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外,别无他途”。该月刊在当时所起到的实际作用是( )
A.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B.对建党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C.促使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开始成立
D.使得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解析 据材料可知,《共产党》创刊于1920年11月,该月刊的发行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中共的诞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故选B项;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排除A项;1920年8月—10月,上海、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先后建立,时间不符,排除C项;据材料可知《共产党》月刊是中共党内机关刊物,不能代表整个思想界。从内容上说,着重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探索共产主义运动,并非对欧美社会制度的介绍,排除D项。
C
7.(2023·百师联盟高三冲刺卷)20世纪初,欧洲华侨和中国留学生、旅俄华工、中国留日学生和华侨积极向国内传播马列主义;杨明斋等俄国华侨先进分子协助共产国际工作组来华帮助创建中国共产党。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A.推动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源于华侨的积极推动
C.受到了广泛的社会助力 D.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解析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受到很多因素的推动,材料中的“华侨”和“留学生”对马列主义的宣传,以及共产国际的帮助都是具体体现,故选C项。推动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后来国共合作时期的事情,时间不符,故不选A项;材料所述对中国共产党成立有所帮助的除华侨外,还有留学生和共产国际,仅仅归结于华侨的积极推动不够全面,且“源于”一词过于绝对化,故不选B项:材料着重描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故不选D项。
C
8.(2024·云南昆明模拟)中共二大通过宣言,指出在中国社会各阶级中,“幼稚的资产阶级,已能结合全国的力量,反对外国帝国主义和北京卖国政府”;“大量的贫苦农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工人阶级将会成为“革命领袖军”。这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
A.致力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B.确立了社会主义革命目标
C.对中国国情形成理性认识 D.领导全国反帝反封建斗争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7月中共二大召开,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资产阶级、农民和工人是革命动力,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是革命对象,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对国情形成理性认识,故选C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正式形成,革命统一战线由此建立,故排除A项;反帝反封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并非“社会主义革命目标”,故排除B项;此时,以孙中山为核心的国民党在革命中仍发挥着重要领导作用,故排除D项。
C
9.(2023·辽宁沈阳高三期中)1922年,中共二大将无产阶级置于“帮助”“援助”“扶助”的地位。1925年,中共四大指出:“无产阶级的政党应该指导无产阶级参加民族运动,不是附属资产阶级而参加,乃以自己阶级独立的地位与目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完善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 B.忽视了国内民族资产阶级力量
C.在总结经验教训中不断发展 D.对中国的革命性质尚认识不清
解析 从中共二大到中共四大,中共逐渐明确了在民族运动中的地位,主张独立地位、领导地位,这表明中共在总结经验教训中不断发展,故C项正确;A项是十年内战时期,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排除B项;中共二大已对中国的革命性质有了明确认识,排除D项。
A
10.(2023·山东济南三模)中共中央曾就农民问题作出决定,强调党有结合小农佃户及雇工以反抗牵制中国的帝国主义者,打倒军阀及贪官污吏,反抗地痞劣绅,以保护农民之利益而促进国民革命运动之必要。这一决定作出的时间应是( )
A.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 D.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解析 “小农佃户及雇工以反抗牵制中国的帝国主义者”“打倒军阀”“促进国民革命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共的中心任务在于发动农民,团结小生产者,推翻帝国主义及封建主义,推动国民革命,这一决议是中共三大的内容,符合中共成立初期的革命纲领,故选A项。
C
11.(2023·天津高三上期末)1924年1月之后,在国民党中央党部,跨党的中共党团员在一个秘书处和六个部中占据了两个部长(组织部、农民部)和三个实际为副部长的秘书(组织部、工人部、农民部)的席位,同时在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里还取得了三分之一的发言权。这说明( )
A.中共控制了国民党党务 B.国共合作理念深入人心
C.新三民主义的贯彻实行 D.北伐战争推动国共合作
解析 据材料“跨党的中共党团员在一个秘书处和六个部中占据了两个部长(组织部、农民部)和三个实际为副部长的秘书(组织部、工人部、农民部)的席位,同时在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里还取得了三分之一的发言权”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当时两党合作密切,充分体现了联共、扶助农工的特征,故选C项。
C
12.(2024·河南省普高联考高三测评)1924年,孙中山在农民运动讲习所演讲时指出,“要联络全体的农民来同政府合作,慢慢商量来解决农民同地主的办法。让农民可以得利益,地主不受损失。这种方法可以说是和平解决”。由此可知,孙中山意在( )
A.深入持久地开展土地革命 B.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C.巩固政治革命的社会基础 D.确立政治协商机制
解析 据材料“让农民可以得利益,地主不受损失”可知,孙中山意图找到农民和地主都不受损失的方案,说明他是想保持社会的稳定,得到社会不同阶层的支持,从而巩固政治革命的社会基础,故选C项。
D
13.(2024·湖北武汉调研)1925年,毛泽东在国民党《广东省党部代表大会会场日刊》发刊词中指出,孙中山是“应乎中国被外力、军阀、买办、地主阶级重重压迫的客观环境,为我们定下了革命的三民主义”。孙中山虽逝,但“革命的三民主义不死”。毛泽东的上述言论旨在( )
A.分析中国社会各阶层状况 B.悼念中山先生的不幸离世
C.保障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 D.推动国民革命的继续开展
解析 材料表明,国民革命兴起后毛泽东高度肯定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涉及中国社会各阶层状况,A项错误。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当时北伐战争尚未开始,C项错误。
A
14.(2023·浙江临海、新昌联考)1927年初,湖南工会、农会会员分别有32多万、200万左右;湖北工会、农会会员分别是40多万、30万人左右;江西工会、农会会员分别为20多万、30多万。这反映了( )
A.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
C.土地革命的逐步开展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解析 据材料可知,国民革命中,北伐顺利进军,所到之处,军阀统治被推翻,工农运动如火如荼,规模空前,进一步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故选A项。
C
15.(2024·河北邯郸调研)1926年6月广东农会会员有64万多人,湖南只有3.8万人,湖北只有4 000人;1927年6月湖南农会会员有451万,湖北有250万,而广东只有70万。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因素在于( )
A.政党合作主要致力组织农民运动 B.中部地区遭列强侵略程度较深
C.政治生态环境对农民运动的影响 D.土地革命激发农民的革命热情
解析 本题以国民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发展历程命题立意,从广东等地农会会员人数变化的角度创设情境。结合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农会会员的发展路径与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革命形势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有关,C项正确。组织领导农民运动的是中国共产党而不是国共两党,而且国共合作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A项错误,排除;东南地区较中部地区遭到列强侵略程度更深,B项错误,排除;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时期,D项错误,排除。
B
上海 江苏 广东
1926年10月 2 266人 3 225人 156 915人
1927年4月 16 000人 27 872人 236 605人
增长率(%) 606 764 51
16.(2024·山东济宁调研)下表为1926—1927年间部分省市国民党党员人数及增长率统计表。影响其党员人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国共合作实现 B.北伐胜利进军
C.黄埔军校兴办 D.北洋政府瓦解
解析 据表格数据可知,广东国民党人数增长较大,上海、江苏增长率高于广东,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处于国民革命时期,随着北伐顺利进军,革命中心由广州向北转移,上海、江苏等地国民党人数急剧增长便体现了这一趋势,故选B项;1924年国共合作实现,且材料信息与共产党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1924年黄埔军校兴办,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北洋政府瓦解是在1928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7.(2024·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
(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4)联合第三国际。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1921)
材料二 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最高纲领是:在最低纲领实现之后,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
(1)根据材料,概括两份革命纲领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两份革命纲领。
答案 (1)同: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都是共产主义。
异:中共二大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
(2)中共一大的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奋斗目标和手段,确立了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政党的属性;不符合中国革命实际,表明共产党还处于年幼时期。
中共二大的纲领确立了将中国革命分为两步走的目标,为后来的革命指明了方向,更符合中国革命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最初尝试。
本节内容结束
Thanks!
本
节内
容
结
束训练17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选择题
1.(2023·江苏盐城高三期中)有学者研究认为,巴黎和会上,中国在美国鼓励下采取了“联美制日”的方针。然而美国与英、法、意各国之间的分歧以及日本与英、法之间的秘密协定,导致美国在山东问题上作出让步,进而导致中国外交失败。该学者把中国外交的失败归结于( )
A.美国谋取世界霸权的野心
B.列强之间的利益争夺与妥协
C.欧洲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2.(2024·山东烟台调研)1919年6月5日之前,上海租界报纸时常表示对学生运动的同情;但6月5日之后,便开始警告公众不要在租界发放传单,禁止上街游行,《北华捷报》更是将学生运动称之为“骚乱”。这一转变( )
A.推动帝国主义侵华阵营瓦解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运动方向的引导
C.折射出五四运动影响力增强
D.表明了列强对于社会剧变的强烈排斥
3.(2024·广东江门模拟)1919年8月,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写道:“旌旗南向,过黄河而到长江,黄浦汉皋,屡演活剧,洞庭闽水,更起高潮。天地为之昭苏,奸邪为之辟易。咳!我们知道了!我们觉醒了!”与此直接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
A.新文化运动开展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巴黎和会的召开
D.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4.(2024·湖南省名校大联考高三测试)据统计,1919年传播新思想的青年学生刊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仅“五四”运动后的半年内,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进步报刊达200多种,遍布全国各主要省会城市。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马克思主义已中国化 B.大城市新思潮涌动
C.救亡图存出现新变化 D.工农革命运动兴起
5.(2024·山东菏泽调研)《新青年》翻译外国著作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是在第四卷(1918年),翻译作品中文学类达89%左右。第二个高峰是在第八卷(1920年),其中文学类只有23%,而政治类和社会类则占了73%左右。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文学革命的深入开展
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
D.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6.(2024·重庆八中调研)《共产党》月刊创刊于俄国十月革命三周年纪念日,共出6期,在全国秘密发行。在创刊号的《短言》中,陈独秀明确提出“跟着俄国共产党”“经济的改造自然占人类改造之主要地位。吾人生产方法除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外,别无他途”。该月刊在当时所起到的实际作用是( )
A.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B.对建党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C.促使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开始成立
D.使得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7.(2023·百师联盟高三冲刺卷)20世纪初,欧洲华侨和中国留学生、旅俄华工、中国留日学生和华侨积极向国内传播马列主义;杨明斋等俄国华侨先进分子协助共产国际工作组来华帮助创建中国共产党。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A.推动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源于华侨的积极推动
C.受到了广泛的社会助力
D.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8.(2024·云南昆明模拟)中共二大通过宣言,指出在中国社会各阶级中,“幼稚的资产阶级,已能结合全国的力量,反对外国帝国主义和北京卖国政府”;“大量的贫苦农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工人阶级将会成为“革命领袖军”。这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
A.致力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B.确立了社会主义革命目标
C.对中国国情形成理性认识
D.领导全国反帝反封建斗争
9.(2023·辽宁沈阳高三期中)1922年,中共二大将无产阶级置于“帮助”“援助”“扶助”的地位。1925年,中共四大指出:“无产阶级的政党应该指导无产阶级参加民族运动,不是附属资产阶级而参加,乃以自己阶级独立的地位与目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完善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
B.忽视了国内民族资产阶级力量
C.在总结经验教训中不断发展
D.对中国的革命性质尚认识不清
10.(2023·山东济南三模)中共中央曾就农民问题作出决定,强调党有结合小农佃户及雇工以反抗牵制中国的帝国主义者,打倒军阀及贪官污吏,反抗地痞劣绅,以保护农民之利益而促进国民革命运动之必要。这一决定作出的时间应是( )
A.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 D.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11.(2023·天津高三上期末)1924年1月之后,在国民党中央党部,跨党的中共党团员在一个秘书处和六个部中占据了两个部长(组织部、农民部)和三个实际为副部长的秘书(组织部、工人部、农民部)的席位,同时在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里还取得了三分之一的发言权。这说明( )
A.中共控制了国民党党务
B.国共合作理念深入人心
C.新三民主义的贯彻实行
D.北伐战争推动国共合作
12.(2024·河南省普高联考高三测评)1924年,孙中山在农民运动讲习所演讲时指出,“要联络全体的农民来同政府合作,慢慢商量来解决农民同地主的办法。让农民可以得利益,地主不受损失。这种方法可以说是和平解决”。由此可知,孙中山意在( )
A.深入持久地开展土地革命
B.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C.巩固政治革命的社会基础
D.确立政治协商机制
13.(2024·湖北武汉调研)1925年,毛泽东在国民党《广东省党部代表大会会场日刊》发刊词中指出,孙中山是“应乎中国被外力、军阀、买办、地主阶级重重压迫的客观环境,为我们定下了革命的三民主义”。孙中山虽逝,但“革命的三民主义不死”。毛泽东的上述言论旨在( )
A.分析中国社会各阶层状况
B.悼念中山先生的不幸离世
C.保障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
D.推动国民革命的继续开展
14.(2023·浙江临海、新昌联考)1927年初,湖南工会、农会会员分别有32多万、200万左右;湖北工会、农会会员分别是40多万、30万人左右;江西工会、农会会员分别为20多万、30多万。这反映了( )
A.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
C.土地革命的逐步开展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15.(2024·河北邯郸调研)1926年6月广东农会会员有64万多人,湖南只有3.8万人,湖北只有4 000人;1927年6月湖南农会会员有451万,湖北有250万,而广东只有70万。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因素在于( )
A.政党合作主要致力组织农民运动
B.中部地区遭列强侵略程度较深
C.政治生态环境对农民运动的影响
D.土地革命激发农民的革命热情
16.(2024·山东济宁调研)下表为1926—1927年间部分省市国民党党员人数及增长率统计表。影响其党员人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上海 江苏 广东
1926年10月 2 266人 3 225人 156 915人
1927年4月 16 000人 27 872人 236 605人
增长率(%) 606 764 51
A.国共合作实现 B.北伐胜利进军
C.黄埔军校兴办 D.北洋政府瓦解
二、非选择题
17.(2024·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
(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4)联合第三国际。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1921)
材料二 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最高纲领是:在最低纲领实现之后,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
(1)根据材料,概括两份革命纲领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两份革命纲领。
训练17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B [据材料“巴黎和会上,中国在美国鼓励下采取了‘联美制日’的方针。然而美国与英、法、意各国之间的分歧以及日本与英、法之间的秘密协定,导致美国在山东问题上作出让步,进而导致中国外交失败”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自19世纪末以来,美国对华政策奉行“门户开放”原则,列强在其势力范围内努力保障自身利益,而此协议不仅危及中国,也有损美国在华利益,列强间的外交是以侵占中国权益为前提的,故选B项。]
2.C [据所学可知,在1919年6月5日之前,五四运动的中心在北京,主要斗争形式是学生罢课,到6月5日之后,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了上海,其主要斗争形式出现了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体现在题干中就是上海租界报纸对该事件的态度由“同情”转变为“禁止”,据此可知,这一转变折射出五四运动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故选C项。]
3.D [据材料“1919年8月”“我们知道了!我们觉醒了”可知毛泽东强调的是五四运动的风潮逐渐影响到了南方地区,促进了进步知识分子的觉醒,故选D项;新文化运动经历了从上海到北京的迁移过程,与材料中“过黄河而到长江”的说法不符,排除A项;俄国十月革命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属于间接影响,而且1917年十月革命在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巴黎和会在1919年1月18日召开,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
4.C [据材料可知,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进步报刊达200多种,遍布各主要省会城市,这表明当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较为广泛,中国人的救国方式发生变化,由向西方学习转向向俄学习,故选C项。]
5.B [据材料“其中文学类只有23%,而政治类和社会类则占了73%左右”可知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且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提高了知识分子对社会政治变革研究的积极性,故选B项;“其中文学类只有23%”说明当时人们对社会政治变革的研究比文学革命更加积极,排除A项;近代中国的革命性质始终是民主革命,排除C项;一战结束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加速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再次萧条,排除D项。]
6.B [据材料可知,《共产党》创刊于1920年11月,该月刊的发行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中共的诞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故选B项;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排除A项;1920年8月—10月,上海、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先后建立,时间不符,排除C项;据材料可知《共产党》月刊是中共党内机关刊物,不能代表整个思想界。从内容上说,着重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探索共产主义运动,并非对欧美社会制度的介绍,排除D项。]
7.C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受到很多因素的推动,材料中的“华侨”和“留学生”对马列主义的宣传,以及共产国际的帮助都是具体体现,故选C项。推动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后来国共合作时期的事情,时间不符,故不选A项;材料所述对中国共产党成立有所帮助的除华侨外,还有留学生和共产国际,仅仅归结于华侨的积极推动不够全面,且“源于”一词过于绝对化,故不选B项:材料着重描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故不选D项。]
8.C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7月中共二大召开,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资产阶级、农民和工人是革命动力,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是革命对象,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对国情形成理性认识,故选C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正式形成,革命统一战线由此建立,故排除A项;反帝反封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并非“社会主义革命目标”,故排除B项;此时,以孙中山为核心的国民党在革命中仍发挥着重要领导作用,故排除D项。]
9.C [从中共二大到中共四大,中共逐渐明确了在民族运动中的地位,主张独立地位、领导地位,这表明中共在总结经验教训中不断发展,故C项正确;A项是十年内战时期,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排除B项;中共二大已对中国的革命性质有了明确认识,排除D项。]
10.A [“小农佃户及雇工以反抗牵制中国的帝国主义者”“打倒军阀”“促进国民革命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共的中心任务在于发动农民,团结小生产者,推翻帝国主义及封建主义,推动国民革命,这一决议是中共三大的内容,符合中共成立初期的革命纲领,故选A项。]
11.C [据材料“跨党的中共党团员在一个秘书处和六个部中占据了两个部长(组织部、农民部)和三个实际为副部长的秘书(组织部、工人部、农民部)的席位,同时在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里还取得了三分之一的发言权”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当时两党合作密切,充分体现了联共、扶助农工的特征,故选C项。]
12.C [据材料“让农民可以得利益,地主不受损失”可知,孙中山意图找到农民和地主都不受损失的方案,说明他是想保持社会的稳定,得到社会不同阶层的支持,从而巩固政治革命的社会基础,故选C项。]
13.D [材料表明,国民革命兴起后毛泽东高度肯定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涉及中国社会各阶层状况,A项错误。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当时北伐战争尚未开始,C项错误。]
14.A [据材料可知,国民革命中,北伐顺利进军,所到之处,军阀统治被推翻,工农运动如火如荼,规模空前,进一步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故选A项。]
15.C [本题以国民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发展历程命题立意,从广东等地农会会员人数变化的角度创设情境。结合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农会会员的发展路径与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革命形势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有关,C项正确。组织领导农民运动的是中国共产党而不是国共两党,而且国共合作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A项错误,排除;东南地区较中部地区遭到列强侵略程度更深,B项错误,排除;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时期,D项错误,排除。]
16.B [据表格数据可知,广东国民党人数增长较大,上海、江苏增长率高于广东,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处于国民革命时期,随着北伐顺利进军,革命中心由广州向北转移,上海、江苏等地国民党人数急剧增长便体现了这一趋势,故选B项;1924年国共合作实现,且材料信息与共产党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1924年黄埔军校兴办,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北洋政府瓦解是在1928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17.(1)同: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都是共产主义。
异:中共二大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
(2)中共一大的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奋斗目标和手段,确立了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政党的属性;不符合中国革命实际,表明共产党还处于年幼时期。
中共二大的纲领确立了将中国革命分为两步走的目标,为后来的革命指明了方向,更符合中国革命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最初尝试。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高中历史2025届一轮复习第六单元第17讲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课件 讲义 练习四份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