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讲 人民解放战争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2.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知识点一 从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到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重庆 谈判 背景 (1)中共: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主张成立联合政府 (2)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谈判 1945年8—10月
结果 国共双方代表签署“双十协定”
政协 会议 召开 1946年1月10日
结果 通过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但最终被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否决
2.全面内战爆发
3.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危机 表现 影响
经济危机 滥发纸币 造成国统区恶性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信任危机 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掠夺 导致国统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
政治危机 通过《中华民国宪法》 暴露国民党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
助学助考
学习聚焦——辨正误
①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积极准备发动内战。(√)
②重庆谈判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在人民面前表现出了和平的诚意。(√)
③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和平建国纲领得到贯彻执行。(×)
④1946年通过的《中华民国约法》确立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
⑤国民党的倒行逆施所导致的经济、政治困局,表明国民党政权面临统治危机。(√)
挖掘教材——学思用
阅读图片“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期间的合影”。(摘自教材P157)指出蒋介石邀请毛泽东来重庆谈判的实质目的。
提示 借谈判赢得准备战争的时间。
必考概念——拓视野
第二条战线:指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成功运用和影响下,国民党统治区广大爱国学生、工人、市民及其他阶层人民群众广泛参加的,以反对国民党政权的内战、独裁、卖国政策为主要内容的爱国民主运动。相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反对国民党军队的军事斗争战线而言,这是第二条战线。
知识点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实施:1947年夏,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
(2)内容: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
(3)意义: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成为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2.解放军的战略进攻
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召开 1949年春,河北平山西柏坡
内容 (1)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 (2)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3)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 (4)告诫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意义 为中国革命胜利和建设指明了方向
4.北平和谈:1949年4月,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南京政府代表团在北平谈判,但谈判最终破裂。
5.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23日占领南京,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覆灭。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原因
国民党 ①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②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 ③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
中共 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2)意义
①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
助学助考
学习聚焦——辨正误
①解放军在粉碎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后,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②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并不是建立土地公有制,实行的是农民土地所有制,提高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③三大战役彻底消灭了国民党军队,推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
④1949年,在陕西延安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中共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⑤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完全胜利。(×)
挖掘教材——学思用
①《中央关于彻底平分土地问题给中央工委的复示》中提到:“平分土地利益极多,办法简单,群众拥护,外界亦难找出理由反对此种公平办法……”(摘自教材P159)结合土地改革的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何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
提示 土地改革运动,基本上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使亿万农民获得了土地,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②1948年7月至11月,国民党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人民解放军则增加到310万人。至此,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取得优势。(摘自教材P160)这表明了什么?
提示 人民解放军取得军事上的优势,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战阶段。
必考概念——拓视野
《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9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内容: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规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规定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规定设立人民法庭。通过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的革命热情被激发出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主题一 国运抉择——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与民主的斗争 [3年4考]
1.解放战争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 (2023·广东高考,17)
2.社会各界企盼国家和平民主 (2022·北京高考,8)
3.抗战胜利后中共的军事准备 (2022·广东高考,9)
4.重庆谈判的国内形势及特点 (2021·广东高考,9)
视角 史料证史——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政治策略
史料 目前与共产党谈判,乃系窥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转移国际视线,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待国军控制所有战略据点、交通线,待寇军完全受降后,再以有利之优越军事形势与共产党作妥协谈判。如彼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清剿之。
——蒋介石绝密电报(1945年9月20日)
思考 据史料概括蒋介石谈判的目的。
提示 借谈判拖延时间,为发动全面内战作准备;借谈判之机,诱使中国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
视角 问题探史——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史料 只要和平有望,仍不放弃和平的谈判,即使被逼得进行全面自卫抵抗,也仍是为争取独立、和平、民主、统一。
——周恩来《在上海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1946年10月19日)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
提示 以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一面抵抗国民党军队的进犯,一面不放弃和平努力,尽力争取和平。
1.唯物史观——全面内战爆发的必然性
(1)主要矛盾:抗日战争胜利后,阶级矛盾重新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
(3)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实现民主革命的目标,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4)国际环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政策,支持蒋介石政府发动内战。
2.历史解释——民主革命时期国共关系的演变
主题二 人心向背——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5年5考]
1.解放区人民政权的选举制度 (2023·新课标卷,44)
2.北京市贯彻新民主主义政策 (2022·湖南高考,9)
3.土地改革改变家庭成员经济地位 (2021·全国乙卷,30)
4.解放前夕城市经济的调整 (2020·全国Ⅰ卷,30)
5.中共工作重心的转移 (2019·全国Ⅱ卷,30)
视角 史料证史——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斗争策略
史料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对解放区大举进攻,国内形势急剧变化,中共中央迅速确立新的工作方向。“具体条件变了,战争打到头上来了,参军参战这时应比群运还重要,一时应成为中心工作。”中共中央发出“后方比着搞生产”的号召,带领各界群众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生产运动,各军区也组织了不同规模的生产支援活动。1946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城市工作部,“管理中共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一切工作”。借助各种媒介,广泛发动宣传攻势,连续报道“蒋介石出卖民族利益、破坏和平、发动内战、坚持实行法西斯独裁的罪行”。
——摘编自《军队政治工作历史资料》等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解放战争开始后中国共产党为取得胜利采取的主要措施。
提示 措施:参军参战,军事动员;开展生产运动;土地改革;加强在国统区的斗争;发动宣传攻势,占据舆论阵地;正确的战略战术。
视角 学术争鸣——国民党统治的败亡
史料 抗战胜利后不到四年的时间,国民党政权就覆亡了。学术界对国民党政权迅速崩溃的原因进行了长期探讨。一种观点强调,国民党的腐败是其迅速垮台的根本原因,表现在坚持一党专政、个人独裁,在政治上陷于孤立;发动内战,遭到全国人民反对;战后接收时大小官员聚敛钱财,人们失望等。有的专家强调,国民党在军事上指挥无能,上下脱节,军队内部派系林立,以邻为壑,严重削弱了部队的战斗力,各个军事集团在战场上节节败退,这成为国民党垮台的主要原因。还有的观点强调,国统区财政经济的崩溃是国民党在大陆败亡的重要原因。
——齐涛主编《中国通史教程
教学参考·现代卷》
思考 试分析史学界对国民党政权迅速崩溃现象持有各种历史解释的原因。
提示 历史事实是客观的,但历史解释具有主观性。研究者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对同一历史事件(现象)作出的解释不尽相同。史料中的三种观点代表了政治、军事和经济三个不同的研究角度。学者们分别从这三个角度观察,因而得出了三种不同的观点和结论。
1.历史解释——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影响
(1)军事上,土地改革促进了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土地改革大大提高了农村的粮食产量,调动了农民参军参战的积极性,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财力和人力基础。
(2)政治上,巩固了共产党在解放区的领导地位。土地改革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农民真诚的拥护。
(3)经济上,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土地改革让农民当家作主,改变了农村的阶级关系,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4)社会关系上,改变了两千多年来农村的社会关系。封建土地所有制终于被废除,农民真正成为土地和农村的主人,农村的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2.家国情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从近代中国革命角度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的新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
(2)从现代化发展角度来说,实现了民族独立,为现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经济建设、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
(3)从世界政治影响角度来说,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对国际格局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具有久远的影响。
(4)从社会主义发展角度来说,是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
【练·教材改编题//固基础】
1.(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57“学思之窗”改编)1946年初,中国民主促进会发表对于时局的宣言:“自由自主的人民才能创造自由自主的国家。……二十世纪的政治真理,只有自由自主的人民,才能创造自由自主的国家;只有人民有力量,国家才有力量。……非先实行民主决无从实现统一。”这表明当时( )
A.民主党派宣传西方民主思想
B.民主党派坚持走第三条道路
C.民主党派反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
D.民主党派反对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方针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抗战胜利后,文化教育界进步知识分子马叙伦等人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积极投入反对内战、争取和平、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初,中国民主促进会发表对于时局的宣言,提出了结束国民党一党专制、保障人民民主自由权利等主张,这表明当时民主党派反对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方针,D项正确。
2.(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59“史料阅读”改编)1947年9月,《中央关于彻底平分土地问题给中央工委的复示》中提出:“土地会议应该采取彻底平分土地的方针,将农村中全部土地、山林、水利,平地以乡为单位,山地以村为单位,除少数重要反动分子本身外,不分男女老少,在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平均分配。”这一做法( )
A.延续了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
B.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C.推动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
D.利于壮大革命统一战线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中央关于彻底平分土地问题给中央工委的复示》”“除少数重要反动分子本身外,不分男女老少,在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平均分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共提出彻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这与解放战争时期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有关,目的是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这有利于加速民主革命的胜利,故选B项。
3.(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60“史料阅读”)在解放战争中,国共两党的力量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1948年7月至11月,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00万人,使其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人民解放军则增加到310万人。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的胜利结束
C.淮海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
D.渡江战役的顺利进行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使其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人民解放军则增加到310万人”可知,1948年9月至11月,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东北全境解放,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故选B项;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A项;1948年11月初至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获得解放,排除C项;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迅速突破长江防线,排除D项。
4.(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62“问题探究”改编)1948年,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时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口号,得到了各民主党派的热烈响应。这表明( )
A.解放战争决战时机成熟
B.中共组建联合政府的条件成熟
C.国民党的统治日益孤立
D.民主协商建国的雏形已经初现
答案 C
解析 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响应,说明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不得人心,故选C项;解放战争决战是在1948年9月展开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此时是在战略进攻阶段,还没有主力决战,谈不上“条件成熟”,排除B项;民主协商建国是在1949年4月渡江战役后,排除D项。
【练·高考真题//明考向】
命题点 抗战胜利后的民众企盼
1.(2022·北京高考,8)1946年4月8日,中共代表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后,从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民主人士、国民党要员等社会各界纷纷表示哀悼。有悼文指出:“他们的事业,就是中国人民大众的事业,就是全人类的事业。”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各界( )
A.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C.希望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D.企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就是中国人民大众的事业,就是全人类的事业”可知,抗战结束后,和平建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主要是讨论和平建国问题,社会各界的哀悼活动说明人民大众企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故选D项。
命题点 中共斗争策略的调整
2.(2022·广东高考,9)1946年6月,中共中央致电各军区负责人说:“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因此中共中央向解放区军民发出的号召是( )
A.“武装自卫” B.“向敌后发展”
C.“救亡图存” D.“解放全中国”
答案 A
解析 依据材料“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可知,在全面内战爆发之际,中共中央清醒地估计国际国内形势,向解放区军民发出了“武装自卫”的号召,以期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恢复国内和平,A项正确;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致电新四军,发出了“向敌后发展”的指示,B项排除;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就已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时代主题,C项排除;1947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D项排除。
命题点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3.(2021·全国乙卷,30)土改后,太行山区某农民要买一头驴,谈好价钱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们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规矩,男的开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这件事可以反映出,当时解放区( )
A.男尊女卑观念消亡
B.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发生变化
C.按劳分配得到实施
D.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被颠覆
答案 B
解析 “男尊女卑观念消亡”的说法过于绝对且和史实不符,排除A项;随着解放区的政治经济改革的开展,女性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B项正确;“按劳分配得到实施”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被颠覆”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课时精练
一、选择题
1.(2023·江苏南通三模)194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告诫各根据地“为了战胜国民党的进攻,要加紧减租和生产”,务使整个解放区在冬春两季发动一次大的减租运动,强调“目前我党方针,仍然是减租而不是没收土地”。这一指示意在( )
A.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B.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发动群众保卫解放区 D.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为了战胜国民党的进攻”“目前我党方针,仍然是减租而不是没收土地”并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内乱危机,中共延续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是旨在稳定群众,以获得群众支持,保卫解放区,故选C项;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进攻,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抗日战争此时已经胜利,排除B项;新民主主义革命此时尚未完成,也就不存在革命遗留任务,排除D项。
2.(2023·山西大同三模)1946年6月,美国国会决定延长对中国的租借法案期限。根据租借法案,美国移让给国民党政府的物资总值达7亿8千100万美元。7月,美国国会授权总统将总数不超过271艘的舰艇及船坞器材等“赠送”给国民政府。这些举措反映了( )
A.美国计划推进亚洲版“马歇尔计划”
B.反法西斯战争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C.美国成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主要国家
D.美国扶蒋反共干涉中国内政的意图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美国将大量物质和军备武器以租借法案的方式“赠送”国民政府,实质上是公开实施扶蒋反共的政策,支持国民政府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是对中国内政的直接干涉,故选D项;“马歇尔计划”主要是用于经济重建,大量军备物资主要用于国内战争,排除A项;美国对华“赠送”军备物资是为了支持蒋介石政府进行内战,是干涉中国内政的体现,不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排除B项;美国对华经济侵略主要体现在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武器“赠送”不属于经济侵略的范畴,排除C项。
3.(2023·安徽A10联盟高三11月测试)南京国民政府在十四年抗战中已成为民族存亡的重要象征,但华东、华北及东北等沦陷区的人们对于重新归来的国民党的热情在短短几个星期内就迅速冷却了,这些地区人民的幻灭感显得尤为强烈。这反映出( )
A.国民政府已丧失了人民的支持
B.国民党的沦陷区收复举措失当
C.民众和平与民主梦想彻底幻灭
D.社会民生深陷通货膨胀的泥潭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在抗战时曾经对国民党抱有很大希望的原沦陷区人民,很快对其感到极端的失望,其原因就是国民党政府派出的官员到原沦陷区接收时,把接收变成了“劫收”,大发国难财,以及制定不合理的货币兑换政策,公开掠夺沦陷区人民的财富,故选B项;材料只涉及华东、华北及东北等沦陷区的人民对国民政府的失望,不能说“国民政府已丧失了人民的支持”,排除A项;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内战,使民众和平、民主的愿望最终落空,排除C项;D项只是沦陷区人民失望的原因之一,不能完整解释材料,排除。
4.(2024·广东高州模拟)重庆谈判中,国共双方均认为应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应邀集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共商国是,在谈判结束后,应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据此可知,重庆谈判( )
A.扩大了国民党统治基础
B.国共双方均有谈判诚意
C.有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
D.旨在解决国共双方分歧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重庆谈判中,国共双方均认为应实施宪政,应邀集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共商国是”可知,重庆谈判主张实行宪政,和平民主建国,有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故选C项;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统治基础并未发生变化,排除A项;国民党谈判是为内战争取时间,排除B、D项。
5.(2024·北京西城区调研)1947年3月,中共中央作出决定:一方面成立中央前敌委员会,由毛泽东等主持,仍留陕北,同敌“兜圈子、扭辫子”并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同时成立中央工作委员会,撤出陕北后“经五台往太行”疏散,负责“中央委托之工作”。这些调整( )
A.促进了土地改革群众运动的高涨
B.成功开辟了国统区内的第二条战线
C.是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具体实践
D.有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答案 D
解析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这与题干中“1947年3月,中共中央作出决定:一方面成立中央前敌委员会,由毛泽东等主持,仍留陕北”“(中央工作委员会)撤出陕北后‘经五台往太行’疏散”相合,可知这些调整有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故选D项。
6.(2024·河北衡水模拟)1946年12月底到1947年1月初,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天津、上海、南京、开封、重庆、昆明、武汉、广州、杭州、苏州等几十个大中城市的群众举行示威,要求美军退出中国,要求国民党政府改善人民生活、停止内战。这些行动( )
A.与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交相呼应
B.说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
C.反映阶级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D.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行动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要求美军退出中国,要求国民党政府改善人民生活、停止内战”可知解放战争时期,党在国统区通过开辟第二条战线开展反战运动,冲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秩序,有力地配合了解放军在前线的战略行动,故选D项。
7.(2023·湖北名校联盟3月联测)1947年10月3日,毛泽东致电华野陈毅、粟裕:“现应确定一个月至两个月内只打小仗不打大仗。各纵应划定地境,每纵几个县……建立政权,实行土改……此种工作看似不甚重要,实则具有伟大战略意义。”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
A.动员群众推进民主革命的进程
B.积极推进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
C.实行减租减息以扩大统一战线
D.揭开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当时毛泽东强调解放军要调整战略,进行土地改革,关注动员群众,建立政权,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调整战略,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故选A项;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在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排除B项;“减租减息”政策实行的时间为抗日战争时期,排除C项;揭开解放战争战略进攻序幕的是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排除D项。
8.(2024·浙江金华十校调研)1947年,毛泽东亲自起草电文,指示刘伯承、邓小平:“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肃清民团,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吸引敌人向我进攻打运动战。”该军事行动( )
A.直接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
B.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C.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D.彻底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答案 A
解析 据题干“刘伯承、邓小平”“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等内容,可知该军事行动是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它直接威胁到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故选A项。
9.(2024·广东惠州模拟)1947年,毛泽东在十二月会议上提交的报告中阐明了党的政治纲领:“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纲领( )
A.体现了新民主主义原则
B.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延续
C.推动了战略进攻的开展
D.为党工作中心的转移做好了准备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党的政治纲领是组成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这体现出新民主主义的原则,故选A项。1947年12月为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破裂,故排除B项。1947年6月战略进攻已经开展,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党的政治纲领,并没有涉及工作重心的转移,故排除D项。
10.(2023·天津河西区三模)1948年,南京国民政府被迫进行币制改革,先发行金圆券,但是,金圆券的发行量就像洪水决堤,迅速膨胀。当时市场上黄金、银元、外币,甚至是清朝铜币都能自由流通。这最可能说明( )
A.抗战胜利后国家经济恢复
B.国民党军事失败导致金融崩溃
C.官僚资本用金融手段搜刮民财
D.通货膨胀严重破坏了国家金融秩序
答案 D
解析 材料“金圆券的发行量就像洪水决堤,迅速膨胀”和“当时市场上黄金、银元、外币,甚至是清朝铜币都能自由流通”表明金圆券的过量发行使得通货膨胀的局面出现,最终导致市面上币制混乱,故选D项;币制混乱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不能表明国家经济恢复,且战后国家经济初步恢复是在1952年,排除A项;是金圆券的发行过量导致的金融市场混乱而非战争失败导致,排除B项;金圆券的发行是国民政府的行为,不能简单定义为官僚资本,排除C项。
11.(2023·河北张家口三模)1948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重印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第二章前言的通知中提出“人民民主专政”概念:列宁在本书中所说的,是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今天在我们中国,则不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而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
A.积极探索新政权建设方向
B.致力于维护革命统一战线
C.全面借鉴苏俄的革命经验
D.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答案 A
解析 由题干可知,1948年正处于国共内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这为未来成立的新政权指明了方向,故选A项;这一时期并不是革命统一战线,而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排除B项;中共提出的是人民民主专政,而不是列宁提出的无产阶级专政,所以这并不是在借鉴苏俄的革命经验,排除C项;题干中的这一理论是关于建立新政权的,并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组成部分,排除D项。
12.(2023·辽宁沈阳三模)1949年3月,长春市内公私营铁工业工人赶制出军用锅4 021个、军用铁锹22 230把、军用镐15 000把;12个靴鞋生产合作社仅二十几天就生产出25 000双鞋。这种高涨的生产热情( )
A.加快了辽沈战役的胜利进程
B.利于解放区国民经济的恢复
C.是解放战争胜利的有力保障
D.稳定了东北地区的政治局势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时间“1949年3月”并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打响,东北解放军参战,长春人民的生产热情有力地支持了解放军南下作战,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有力保障,故选C项;辽沈战役时间为1948年9月至11月,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信息主要涉及军事用品,B、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3.(2024·天津和平区调研)1949年2月,美国《时代》杂志介绍某期封面人物:“毛泽东,正引领着中国加入世界共产主义阵营。对西方而言,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它是自苏联革命以来最大的胜利;对绝大多数中国百姓而言,则意味着和平。”材料能反映的事实是( )
A.中国内战局势发生重大转变
B.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即将取胜
C.美国在华反共立场有所改变
D.中共工作重心已经发生转移
答案 A
解析 结合时间1949年2月,可知三大战役已经结束,基本摧毁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因而会出现材料中“对西方而言,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它是自苏联革命以来最大的胜利;对绝大多数中国百姓而言,则意味着和平”,故选A项。
14.(2023·福建南平三模)1949年1月,中共中央的一次会议指出:“全党大多数干部,在过去几年,特别是一九四八年,有系统地学会了在农村工作中,在城市工作中和在军事工作中的各项具体的政策和策略……这是一个最伟大和最根本的胜利。”这( )
A.提供了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依据
B.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
C.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D.指明了新生政权建设的根本方向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1949年1月……‘学会了在农村……在城市工作中和在军事工作中……’”可知,此时处于解放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积极筹划将来国家建设工作,为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做了准备,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故选B项。
15.(2024·北京丰台区调研)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以“不当李自成”为主题,在党内立了六条规矩:不祝寿,不送礼,不敬酒,不鼓掌,不准用党的领导人名字作地名,不要把中央领导同志与马恩列斯并列。这六条规矩( )
A.展现了中国命运的光明前景
B.彰显了党内团结的重要意义
C.体现了革命胜利前夕的警醒
D.确立了独立自主的施政方针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在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总结了李自成农民起义的深刻历史教训,定下六条规矩,即不祝寿,不送礼,不敬酒,不鼓掌,不准用党的领导人名字作地名,不要把中央领导同志与马恩列斯并列,其目的在于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防止个人崇拜,继续保持优良的作风,体现出在革命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人的自我警醒,故选C项。
16.(2024·山西运城调研)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统计,在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部队起义、投诚以及改编的部队总数近178万人,约占国民党作战军队总数的22%,被人民解放军俘虏的国民党军队总数为458万人。这说明( )
A.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了胜利
B.国共之间力量对比得到根本扭转
C.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
D.正确斗争策略加速战争胜利进程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采取了军事进攻与政治引导相结合、分化瓦解敌方势力与区别对待敌方阵营相结合、必须接受和平条件与宽大处置相结合的政策,使大量的国民党军队最终站在了中共及人民一边,大大削弱了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内战的军事实力和战斗力,客观上使战争走势利于人民解放军,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
17.(2024·重庆一中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1年11月,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暂行财政条例》,要求税收由国家财政部门征收,地方政府不许自行其是。1932年,邓子恢出任中央财政部部长,他把统一财政当作“当头的重要工作”,指出:“只有把一切财政开支统一起来,……由中央作有计划的支配,才能把不必要的用款通通节省下去,拿去供给红军。”9月,财政部颁布训令:“各级政府必须按照中央颁布之财政条例,坚决执行。”他还要求各级财政部“必须尽量指导和帮助各种合作社组织……之建立与发展”。到1933年9月,据江西、福建两省17个县的统计,各种合作社共有1 423个。
——摘编自苏俊才《中央苏区财经建设的若干问题》
材料二 1947年1月,党中央采纳了晋察冀中央局的建议,决定召开华北各解放区财政经济会议,要求统一各区步调,克服本位主义,合用各区一切财经条件和资源。3月,会议正式开始。最后通过了《华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工作会议综合报告》。报告强调:“要努力发展各种生产,奖励人民发家致富,在公营经济还不能大量发展并占有主要地位的时候,应该注意发展私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4月,华北财政经济办事处成立,负责统筹管理华北各个解放区财政经济。1948年4月,华北各解放区金融贸易会议在石家庄召开,进一步制定统一的政策和行动计划。会议强调华北各解放区除有部分地区仍在进行战争外,一般应以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1948年5月党中央决定取消华北财政经济办事处,成立中央财政经济部。
——摘编自薛暮桥《解放战争时期华
北解放区的财经工作》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央苏区和华北解放区财经工作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解放战争时期华北解放区财经工作调整的意义。
答案 (1)同:强调财经工作的统一领导;都重视发展集体经济。
异:中央苏区财经工作主要服务于军事斗争,华北多数解放区强调发展生产是工作中心;华北解放区还重视发展私营经济。
(2)意义:促进了解放区经济发展,巩固了解放区政权;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为新中国成立后的财经管理奠定了重要基础。第20讲 人民解放战争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2.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知识点一 从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到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重庆 谈判 背景 (1)中共:以______________为号召,主张成立联合政府 (2)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谈判 1945年8—10月
结果 国共双方代表签署“双十协定”
政协 会议 召开 1946年1月10日
结果 通过______________等五项协议,但最终被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否决
2.全面内战爆发
3.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危机 表现 影响
经济危机 滥发纸币 造成国统区恶性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信任危机 反动政策和____________的掠夺 导致国统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
政治危机 通过《中华民国宪法》 暴露国民党坚持____________的真面目
助学助考
学习聚焦——辨正误
①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积极准备发动内战。( )
②重庆谈判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在人民面前表现出了和平的诚意。( )
③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和平建国纲领得到贯彻执行。( )
④1946年通过的《中华民国约法》确立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 )
⑤国民党的倒行逆施所导致的经济、政治困局,表明国民党政权面临统治危机。( )
挖掘教材——学思用
阅读图片“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期间的合影”。(摘自教材P157)指出蒋介石邀请毛泽东来重庆谈判的实质目的。
试答
必考概念——拓视野
第二条战线:指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成功运用和影响下,国民党统治区广大爱国学生、工人、市民及其他阶层人民群众广泛参加的,以反对国民党政权的内战、独裁、卖国政策为主要内容的爱国民主运动。相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反对国民党军队的军事斗争战线而言,这是第二条战线。
知识点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实施:1947年夏,制定《________________》。
(2)内容: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
(3)意义: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成为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2.解放军的战略进攻
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召开 1949年春,河北平山________
内容 (1)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 (2)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________ (3)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 (4)告诫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____________的作风
意义 为中国革命胜利和建设指明了方向
4.北平和谈:1949年4月,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南京政府代表团在北平谈判,但谈判最终破裂。
5.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23日占领________,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覆灭。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原因
国民党 ①不能解决________________ ②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 ③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
中共 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2)意义
①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
助学助考
学习聚焦——辨正误
①解放军在粉碎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后,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
②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并不是建立土地公有制,实行的是农民土地所有制,提高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
③三大战役彻底消灭了国民党军队,推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 )
④1949年,在陕西延安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中共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
⑤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完全胜利。( )
挖掘教材——学思用
①《中央关于彻底平分土地问题给中央工委的复示》中提到:“平分土地利益极多,办法简单,群众拥护,外界亦难找出理由反对此种公平办法……”(摘自教材P159)结合土地改革的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何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
试答
②1948年7月至11月,国民党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人民解放军则增加到310万人。至此,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取得优势。(摘自教材P160)这表明了什么?
试答
必考概念——拓视野
《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9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内容: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规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规定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规定设立人民法庭。通过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的革命热情被激发出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主题一 国运抉择——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与民主的斗争[3年4考]
1.解放战争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2023·广东高考,17)
2.社会各界企盼国家和平民主(2022·北京高考,8)
3.抗战胜利后中共的军事准备(2022·广东高考,9)
4.重庆谈判的国内形势及特点(2021·广东高考,9)
视角1 史料证史——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政治策略
史料 目前与共产党谈判,乃系窥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转移国际视线,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待国军控制所有战略据点、交通线,待寇军完全受降后,再以有利之优越军事形势与共产党作妥协谈判。如彼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清剿之。
——蒋介石绝密电报(1945年9月20日)
思考 据史料概括蒋介石谈判的目的。
试答
视角2 问题探史——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史料 只要和平有望,仍不放弃和平的谈判,即使被逼得进行全面自卫抵抗,也仍是为争取独立、和平、民主、统一。
——周恩来《在上海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会
上的演说》(1946年10月19日)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
试答
1.唯物史观——全面内战爆发的必然性
(1)主要矛盾:抗日战争胜利后,阶级矛盾重新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
(3)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实现民主革命的目标,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4)国际环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政策,支持蒋介石政府发动内战。
2.历史解释——民主革命时期国共关系的演变
主题二 人心向背——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5年5考]
1.解放区人民政权的选举制度(2023·新课标卷,44)
2.北京市贯彻新民主主义政策(2022·湖南高考,9)
3.土地改革改变家庭成员经济地位(2021·全国乙卷,30)
4.解放前夕城市经济的调整(2020·全国Ⅰ卷,30)
5.中共工作重心的转移(2019·全国Ⅱ卷,30)
视角1 史料证史——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斗争策略
史料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对解放区大举进攻,国内形势急剧变化,中共中央迅速确立新的工作方向。“具体条件变了,战争打到头上来了,参军参战这时应比群运还重要,一时应成为中心工作。”中共中央发出“后方比着搞生产”的号召,带领各界群众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生产运动,各军区也组织了不同规模的生产支援活动。1946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城市工作部,“管理中共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一切工作”。借助各种媒介,广泛发动宣传攻势,连续报道“蒋介石出卖民族利益、破坏和平、发动内战、坚持实行法西斯独裁的罪行”。
——摘编自《军队政治工作历史资料》等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解放战争开始后中国共产党为取得胜利采取的主要措施。
试答
视角2 学术争鸣——国民党统治的败亡
史料 抗战胜利后不到四年的时间,国民党政权就覆亡了。学术界对国民党政权迅速崩溃的原因进行了长期探讨。一种观点强调,国民党的腐败是其迅速垮台的根本原因,表现在坚持一党专政、个人独裁,在政治上陷于孤立;发动内战,遭到全国人民反对;战后接收时大小官员聚敛钱财,人们失望等。有的专家强调,国民党在军事上指挥无能,上下脱节,军队内部派系林立,以邻为壑,严重削弱了部队的战斗力,各个军事集团在战场上节节败退,这成为国民党垮台的主要原因。还有的观点强调,国统区财政经济的崩溃是国民党在大陆败亡的重要原因。
——齐涛主编《中国通史教程教学参考·现代卷》
思考 试分析史学界对国民党政权迅速崩溃现象持有各种历史解释的原因。
试答
1.历史解释——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影响
(1)军事上,土地改革促进了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土地改革大大提高了农村的粮食产量,调动了农民参军参战的积极性,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财力和人力基础。
(2)政治上,巩固了共产党在解放区的领导地位。土地改革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农民真诚的拥护。
(3)经济上,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土地改革让农民当家作主,改变了农村的阶级关系,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4)社会关系上,改变了两千多年来农村的社会关系。封建土地所有制终于被废除,农民真正成为土地和农村的主人,农村的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2.家国情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从近代中国革命角度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的新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
(2)从现代化发展角度来说,实现了民族独立,为现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经济建设、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
(3)从世界政治影响角度来说,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对国际格局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具有久远的影响。
(4)从社会主义发展角度来说,是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
【练·教材改编题//固基础】
1.(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57“学思之窗”改编)1946年初,中国民主促进会发表对于时局的宣言:“自由自主的人民才能创造自由自主的国家。……二十世纪的政治真理,只有自由自主的人民,才能创造自由自主的国家;只有人民有力量,国家才有力量。……非先实行民主决无从实现统一。”这表明当时( )
A.民主党派宣传西方民主思想
B.民主党派坚持走第三条道路
C.民主党派反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
D.民主党派反对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方针
2.(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59“史料阅读”改编)1947年9月,《中央关于彻底平分土地问题给中央工委的复示》中提出:“土地会议应该采取彻底平分土地的方针,将农村中全部土地、山林、水利,平地以乡为单位,山地以村为单位,除少数重要反动分子本身外,不分男女老少,在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平均分配。”这一做法( )
A.延续了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
B.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C.推动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
D.利于壮大革命统一战线
3.(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60“史料阅读”)在解放战争中,国共两党的力量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1948年7月至11月,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00万人,使其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人民解放军则增加到310万人。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的胜利结束
C.淮海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
D.渡江战役的顺利进行
4.(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62“问题探究”改编)1948年,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时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口号,得到了各民主党派的热烈响应。这表明( )
A.解放战争决战时机成熟
B.中共组建联合政府的条件成熟
C.国民党的统治日益孤立
D.民主协商建国的雏形已经初现
【练·高考真题//明考向】
命题点1 抗战胜利后的民众企盼
1.(2022·北京高考,8)1946年4月8日,中共代表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后,从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民主人士、国民党要员等社会各界纷纷表示哀悼。有悼文指出:“他们的事业,就是中国人民大众的事业,就是全人类的事业。”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各界( )
A.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C.希望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D.企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
命题点2 中共斗争策略的调整
2.(2022·广东高考,9)1946年6月,中共中央致电各军区负责人说:“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因此中共中央向解放区军民发出的号召是( )
A.“武装自卫” B.“向敌后发展”
C.“救亡图存” D.“解放全中国”
命题点3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3.(2021·全国乙卷,30)土改后,太行山区某农民要买一头驴,谈好价钱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们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规矩,男的开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这件事可以反映出,当时解放区( )
A.男尊女卑观念消亡
B.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发生变化
C.按劳分配得到实施
D.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被颠覆
:课后完成 训练20(共67张PPT)
第
20
讲
人民解放战争
1.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
2.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课程标准】
整合教材 夯实必备知识
命题探究 提升关键能力
随堂演练 热考命题对接
课时精练
目
录
整合教材 夯实必备知识
学什么
1
和平、民主、团结
知识点一 从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到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重庆 谈判 背景 (1)中共: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号召,主张成立联合政府
(2)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谈判 1945年8—10月
结果 国共双方代表签署“双十协定”
政协 会议 召开 1946年1月10日
结果 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项协议,但最终被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否决
和平建国纲领案
2.全面内战爆发
中原解放区
孟良崮战役
3.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危机 表现 影响
经济危机 滥发纸币 造成国统区恶性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信任危机 反动政策和____________的掠夺 导致国统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
政治危机 通过《中华民国宪法》 暴露国民党坚持____________的真面目
官僚资本
独裁和内战
学习聚焦——辨正误
①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积极准备发动内战。( )
②重庆谈判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在人民面前表现出了和平的诚意。( )
③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和平建国纲领得到贯彻执行。( )
④1946年通过的《中华民国约法》确立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 )
⑤国民党的倒行逆施所导致的经济、政治困局,表明国民党政权面临统治危机。( )
√
助学助考
√
×
×
√
挖掘教材——学思用
阅读图片“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期间的合影”。(摘自教材P157)指出蒋介石邀请毛泽东来重庆谈判的实质目的。
提示 借谈判赢得准备战争的时间。
必考概念——拓视野
第二条战线:指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成功运用和影响下,国民党统治区广大爱国学生、工人、市民及其他阶层人民群众广泛参加的,以反对国民党政权的内战、独裁、卖国政策为主要内容的爱国民主运动。相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反对国民党军队的军事斗争战线而言,这是第二条战线。
知识点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实施:1947年夏,制定《________________》。
(2)内容: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
(3)意义: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成为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中国土地法大纲
2.解放军的战略进攻
战略进攻
淮海战役
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召开 1949年春,河北平山________
内容 (1)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
(2)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________
(3)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
(4)告诫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____________的作风
意义 为中国革命胜利和建设指明了方向
西柏坡
城市
艰苦奋斗
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4.北平和谈:1949年4月,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南京政府代表团在北平谈判,但谈判最终破裂。
5.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23日占领________,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覆灭。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原因
国民党 ①不能解决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
③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
中共 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南京
(2)意义
①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
学习聚焦——辨正误
①解放军在粉碎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后,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
②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并不是建立土地公有制,实行的是农民土地所有制,提高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
③三大战役彻底消灭了国民党军队,推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 )
④1949年,在陕西延安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中共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
⑤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完全胜利。( )
√
助学助考
√
×
×
×
挖掘教材——学思用
①《中央关于彻底平分土地问题给中央工委的复示》中提到:“平分土地利益极多,办法简单,群众拥护,外界亦难找出理由反对此种公平办法……”(摘自教材P159)结合土地改革的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何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
提示 土地改革运动,基本上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使亿万农民获得了土地,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②1948年7月至11月,国民党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人民解放军则增加到310万人。至此,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取得优势。(摘自教材P160)这表明了什么?
提示 人民解放军取得军事上的优势,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战阶段。
必考概念——拓视野
《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9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内容: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规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规定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规定设立人民法庭。通过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的革命热情被激发出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命题探究 提升关键能力
考什么
2
主题一 国运抉择——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与民主的斗争 [3年4考]
主题二 人心向背——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5年5考]
主题一 国运抉择——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与民主的斗争 [3年4考]
1.解放战争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 (2023·广东高考,17)
2.社会各界企盼国家和平民主 (2022·北京高考,8)
3.抗战胜利后中共的军事准备 (2022·广东高考,9)
4.重庆谈判的国内形势及特点 (2021·广东高考,9)
视角
史料证史——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政治策略
史料 目前与共产党谈判,乃系窥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转移国际视线,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待国军控制所有战略据点、交通线,待寇军完全受降后,再以有利之优越军事形势与共产党作妥协谈判。如彼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清剿之。
——蒋介石绝密电报(1945年9月20日)
思考 据史料概括蒋介石谈判的目的。
提示 借谈判拖延时间,为发动全面内战作准备;借谈判之机,诱使中国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
视角
问题探史——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史料 只要和平有望,仍不放弃和平的谈判,即使被逼得进行全面自卫抵抗,也仍是为争取独立、和平、民主、统一。
——周恩来《在上海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会
上的演说》(1946年10月19日)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
提示 以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一面抵抗国民党军队的进犯,一面不放弃和平努力,尽力争取和平。
1.唯物史观——全面内战爆发的必然性
(1)主要矛盾:抗日战争胜利后,阶级矛盾重新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
(3)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实现民主革命的目标,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4)国际环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政策,支持蒋介石政府发动内战。
2.历史解释——民主革命时期国共关系的演变
主题二 人心向背——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5年5考]
1.解放区人民政权的选举制度 (2023·新课标卷,44)
2.北京市贯彻新民主主义政策 (2022·湖南高考,9)
3.土地改革改变家庭成员经济地位 (2021·全国乙卷,30)
4.解放前夕城市经济的调整 (2020·全国Ⅰ卷,30)
5.中共工作重心的转移 (2019·全国Ⅱ卷,30)
视角
史料证史——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斗争策略
史料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对解放区大举进攻,国内形势急剧变化,中共中央迅速确立新的工作方向。“具体条件变了,战争打到头上来了,参军参战这时应比群运还重要,一时应成为中心工作。”中共中央发出“后方比着搞生产”的号召,带领各界群众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生产运动,各军区也组织了不同规模的生产支援活动。1946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城市工作部,“管理中共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一切工作”。借助各种媒介,广泛发动宣传攻势,连续报道“蒋介石出卖民族利益、破坏和平、发动内战、坚持实行法西斯独裁的罪行”。
——摘编自《军队政治工作历史资料》等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解放战争开始后中国共产党为取得胜利采取的主要措施。
提示 措施:参军参战,军事动员;开展生产运动;土地改革;加强在国统区的斗争;发动宣传攻势,占据舆论阵地;正确的战略战术。
视角
学术争鸣——国民党统治的败亡
史料 抗战胜利后不到四年的时间,国民党政权就覆亡了。学术界对国民党政权迅速崩溃的原因进行了长期探讨。一种观点强调,国民党的腐败是其迅速垮台的根本原因,表现在坚持一党专政、个人独裁,在政治上陷于孤立;发动内战,遭到全国人民反对;战后接收时大小官员聚敛钱财,人们失望等。有的专家强调,国民党在军事上指挥无能,上下脱节,军队内部派系林立,以邻为壑,严重削弱了部队的战斗力,各个军事集团在战场上节节败退,这成为国民党垮台的主要原因。还有的观点强调,国统区财政经济的崩溃是国民党在大陆败亡的重要原因。
——齐涛主编《中国通史教程教学参考·现代卷》
思考 试分析史学界对国民党政权迅速崩溃现象持有各种历史解释的原因。
提示 历史事实是客观的,但历史解释具有主观性。研究者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对同一历史事件(现象)作出的解释不尽相同。史料中的三种观点代表了政治、军事和经济三个不同的研究角度。学者们分别从这三个角度观察,因而得出了三种不同的观点和结论。
1.历史解释——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影响
(1)军事上,土地改革促进了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土地改革大大提高了农村的粮食产量,调动了农民参军参战的积极性,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财力和人力基础。
(2)政治上,巩固了共产党在解放区的领导地位。土地改革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农民真诚的拥护。
(3)经济上,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土地改革让农民当家作主,改变了农村的阶级关系,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4)社会关系上,改变了两千多年来农村的社会关系。封建土地所有制终于被废除,农民真正成为土地和农村的主人,农村的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2.家国情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从近代中国革命角度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的新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
(2)从现代化发展角度来说,实现了民族独立,为现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经济建设、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
(3)从世界政治影响角度来说,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对国际格局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具有久远的影响。
(4)从社会主义发展角度来说,是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
随堂演练 热考命题对接
练什么
3
D
1.(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57“学思之窗”改编)1946年初,中国民主促进会发表对于时局的宣言:“自由自主的人民才能创造自由自主的国家。……二十世纪的政治真理,只有自由自主的人民,才能创造自由自主的国家;只有人民有力量,国家才有力量。……非先实行民主决无从实现统一。”这表明当时( )
A.民主党派宣传西方民主思想
B.民主党派坚持走第三条道路
C.民主党派反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
D.民主党派反对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方针
【练 教材改编题//固基础】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抗战胜利后,文化教育界进步知识分子马叙伦等人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积极投入反对内战、争取和平、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初,中国民主促进会发表对于时局的宣言,提出了结束国民党一党专制、保障人民民主自由权利等主张,这表明当时民主党派反对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方针,D项正确。
2.(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59“史料阅读”改编)1947年9月,《中央关于彻底平分土地问题给中央工委的复示》中提出:“土地会议应该采取彻底平分土地的方针,将农村中全部土地、山林、水利,平地以乡为单位,山地以村为单位,除少数重要反动分子本身外,不分男女老少,在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平均分配。”这一做法( )
A.延续了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 B.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C.推动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 D.利于壮大革命统一战线
解析 根据材料“《中央关于彻底平分土地问题给中央工委的复示》”“除少数重要反动分子本身外,不分男女老少,在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平均分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共提出彻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这与解放战争时期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有关,目的是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这有利于加速民主革命的胜利,故选B项。
B
3.(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60“史料阅读”)在解放战争中,国共两党的力量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1948年7月至11月,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00万人,使其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人民解放军则增加到310万人。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的胜利结束
C.淮海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 D.渡江战役的顺利进行
B
解析 据材料“使其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人民解放军则增加到310万人”可知,1948年9月至11月,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东北全境解放,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故选B项;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A项;1948年11月初至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获得解放,排除C项;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迅速突破长江防线,排除D项。
4.(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62“问题探究”改编)1948年,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时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口号,得到了各民主党派的热烈响应。这表明( )
A.解放战争决战时机成熟 B.中共组建联合政府的条件成熟
C.国民党的统治日益孤立 D.民主协商建国的雏形已经初现
解析 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响应,说明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不得人心,故选C项;解放战争决战是在1948年9月展开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此时是在战略进攻阶段,还没有主力决战,谈不上“条件成熟”,排除B项;民主协商建国是在1949年4月渡江战役后,排除D项。
C
命题点
【练 高考真题//明考向】
抗战胜利后的民众企盼
1.(2022·北京高考,8)1946年4月8日,中共代表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后,从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民主人士、国民党要员等社会各界纷纷表示哀悼。有悼文指出:“他们的事业,就是中国人民大众的事业,就是全人类的事业。”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各界( )
A.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C.希望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D.企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
解析 据材料“就是中国人民大众的事业,就是全人类的事业”可知,抗战结束后,和平建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主要是讨论和平建国问题,社会各界的哀悼活动说明人民大众企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故选D项。
D
命题点
中共斗争策略的调整
2.(2022·广东高考,9)1946年6月,中共中央致电各军区负责人说:“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因此中共中央向解放区军民发出的号召是( )
A.“武装自卫” B.“向敌后发展” C.“救亡图存” D.“解放全中国”
解析 依据材料“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可知,在全面内战爆发之际,中共中央清醒地估计国际国内形势,向解放区军民发出了“武装自卫”的号召,以期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恢复国内和平,A项正确;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致电新四军,发出了“向敌后发展”的指示,B项排除;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就已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时代主题,C项排除;1947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D项排除。
A
命题点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3.(2021·全国乙卷,30)土改后,太行山区某农民要买一头驴,谈好价钱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们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规矩,男的开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这件事可以反映出,当时解放区( )
A.男尊女卑观念消亡 B.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发生变化
C.按劳分配得到实施 D.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被颠覆
解析 “男尊女卑观念消亡”的说法过于绝对且和史实不符,排除A项;随着解放区的政治经济改革的开展,女性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B项正确;“按劳分配得到实施”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被颠覆”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B
课时精练
C
一、选择题
1.(2023·江苏南通三模)194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告诫各根据地“为了战胜国民党的进攻,要加紧减租和生产”,务使整个解放区在冬春两季发动一次大的减租运动,强调“目前我党方针,仍然是减租而不是没收土地”。这一指示意在( )
A.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B.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发动群众保卫解放区 D.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解析 根据材料“为了战胜国民党的进攻”“目前我党方针,仍然是减租而不是没收土地”并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内乱危机,中共延续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是旨在稳定群众,以获得群众支持,保卫解放区,故选C项;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进攻,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抗日战争此时已经胜利,排除B项;新民主主义革命此时尚未完成,也就不存在革命遗留任务,排除D项。
D
2.(2023·山西大同三模)1946年6月,美国国会决定延长对中国的租借法案期限。根据租借法案,美国移让给国民党政府的物资总值达7亿8千100万美元。7月,美国国会授权总统将总数不超过271艘的舰艇及船坞器材等“赠送”给国民政府。这些举措反映了( )
A.美国计划推进亚洲版“马歇尔计划”
B.反法西斯战争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C.美国成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主要国家
D.美国扶蒋反共干涉中国内政的意图
解析 材料中美国将大量物质和军备武器以租借法案的方式“赠送”国民政府,实质上是公开实施扶蒋反共的政策,支持国民政府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是对中国内政的直接干涉,故选D项;“马歇尔计划”主要是用于经济重建,大量军备物资主要用于国内战争,排除A项;美国对华“赠送”军备物资是为了支持蒋介石政府进行内战,是干涉中国内政的体现,不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排除B项;美国对华经济侵略主要体现在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武器“赠送”不属于经济侵略的范畴,排除C项。
B
3.(2023·安徽A10联盟高三11月测试)南京国民政府在十四年抗战中已成为民族存亡的重要象征,但华东、华北及东北等沦陷区的人们对于重新归来的国民党的热情在短短几个星期内就迅速冷却了,这些地区人民的幻灭感显得尤为强烈。这反映出( )
A.国民政府已丧失了人民的支持 B.国民党的沦陷区收复举措失当
C.民众和平与民主梦想彻底幻灭 D.社会民生深陷通货膨胀的泥潭
解析 据材料可知,在抗战时曾经对国民党抱有很大希望的原沦陷区人民,很快对其感到极端的失望,其原因就是国民党政府派出的官员到原沦陷区接收时,把接收变成了“劫收”,大发国难财,以及制定不合理的货币兑换政策,公开掠夺沦陷区人民的财富,故选B项;材料只涉及华东、华北及东北等沦陷区的人民对国民政府的失望,不能说“国民政府已丧失了人民的支持”,排除A项;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内战,使民众和平、民主的愿望最终落空,排除C项;D项只是沦陷区人民失望的原因之一,不能完整解释材料,排除。
C
4.(2024·广东高州模拟)重庆谈判中,国共双方均认为应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应邀集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共商国是,在谈判结束后,应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据此可知,重庆谈判( )
A.扩大了国民党统治基础 B.国共双方均有谈判诚意
C.有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 D.旨在解决国共双方分歧
解析 据材料“重庆谈判中,国共双方均认为应实施宪政,应邀集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共商国是”可知,重庆谈判主张实行宪政,和平民主建国,有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故选C项;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统治基础并未发生变化,排除A项;国民党谈判是为内战争取时间,排除B、D项。
D
5.(2024·北京西城区调研)1947年3月,中共中央作出决定:一方面成立中央前敌委员会,由毛泽东等主持,仍留陕北,同敌“兜圈子、扭辫子”并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同时成立中央工作委员会,撤出陕北后“经五台往太行”疏散,负责“中央委托之工作”。这些调整( )
A.促进了土地改革群众运动的高涨
B.成功开辟了国统区内的第二条战线
C.是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具体实践
D.有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解析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这与题干中“1947年3月,中共中央作出决定:一方面成立中央前敌委员会,由毛泽东等主持,仍留陕北”“(中央工作委员会)撤出陕北后‘经五台往太行’疏散”相合,可知这些调整有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故选D项。
D
6.(2024·河北衡水模拟)1946年12月底到1947年1月初,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天津、上海、南京、开封、重庆、昆明、武汉、广州、杭州、苏州等几十个大中城市的群众举行示威,要求美军退出中国,要求国民党政府改善人民生活、停止内战。这些行动( )
A.与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交相呼应 B.说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
C.反映阶级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D.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行动
解析 据材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要求美军退出中国,要求国民党政府改善人民生活、停止内战”可知解放战争时期,党在国统区通过开辟第二条战线开展反战运动,冲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秩序,有力地配合了解放军在前线的战略行动,故选D项。
A
7.(2023·湖北名校联盟3月联测)1947年10月3日,毛泽东致电华野陈毅、粟裕:“现应确定一个月至两个月内只打小仗不打大仗。各纵应划定地境,每纵几个县……建立政权,实行土改……此种工作看似不甚重要,实则具有伟大战略意义。”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
A.动员群众推进民主革命的进程 B.积极推进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
C.实行减租减息以扩大统一战线 D.揭开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解析 据材料可知,当时毛泽东强调解放军要调整战略,进行土地改革,关注动员群众,建立政权,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调整战略,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故选A项;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在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排除B项;“减租减息”政策实行的时间为抗日战争时期,排除C项;揭开解放战争战略进攻序幕的是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排除D项。
A
8.(2024·浙江金华十校调研)1947年,毛泽东亲自起草电文,指示刘伯承、邓小平:“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肃清民团,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吸引敌人向我进攻打运动战。”该军事行动( )
A.直接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 B.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C.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D.彻底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解析 据题干“刘伯承、邓小平”“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等内容,可知该军事行动是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它直接威胁到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故选A项。
A
9.(2024·广东惠州模拟)1947年,毛泽东在十二月会议上提交的报告中阐明了党的政治纲领:“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纲领( )
A.体现了新民主主义原则
B.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延续
C.推动了战略进攻的开展
D.为党工作中心的转移做好了准备
解析 材料中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党的政治纲领是组成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这体现出新民主主义的原则,故选A项。1947年12月为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破裂,故排除B项。1947年6月战略进攻已经开展,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党的政治纲领,并没有涉及工作重心的转移,故排除D项。
D
10.(2023·天津河西区三模)1948年,南京国民政府被迫进行币制改革,先发行金圆券,但是,金圆券的发行量就像洪水决堤,迅速膨胀。当时市场上黄金、银元、外币,甚至是清朝铜币都能自由流通。这最可能说明( )
A.抗战胜利后国家经济恢复
B.国民党军事失败导致金融崩溃
C.官僚资本用金融手段搜刮民财
D.通货膨胀严重破坏了国家金融秩序
解析 材料“金圆券的发行量就像洪水决堤,迅速膨胀”和“当时市场上黄金、银元、外币,甚至是清朝铜币都能自由流通”表明金圆券的过量发行使得通货膨胀的局面出现,最终导致市面上币制混乱,故选D项;币制混乱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不能表明国家经济恢复,且战后国家经济初步恢复是在1952年,排除A项;是金圆券的发行过量导致的金融市场混乱而非战争失败导致,排除B项;金圆券的发行是国民政府的行为,不能简单定义为官僚资本,排除C项。
A
11.(2023·河北张家口三模)1948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重印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第二章前言的通知中提出“人民民主专政”概念:列宁在本书中所说的,是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今天在我们中国,则不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而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
A.积极探索新政权建设方向 B.致力于维护革命统一战线
C.全面借鉴苏俄的革命经验 D.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解析 由题干可知,1948年正处于国共内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这为未来成立的新政权指明了方向,故选A项;这一时期并不是革命统一战线,而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排除B项;中共提出的是人民民主专政,而不是列宁提出的无产阶级专政,所以这并不是在借鉴苏俄的革命经验,排除C项;题干中的这一理论是关于建立新政权的,并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组成部分,排除D项。
C
12.(2023·辽宁沈阳三模)1949年3月,长春市内公私营铁工业工人赶制出军用锅 4 021个、军用铁锹22 230把、军用镐15 000把;12个靴鞋生产合作社仅二十几天就生产出25 000双鞋。这种高涨的生产热情( )
A.加快了辽沈战役的胜利进程 B.利于解放区国民经济的恢复
C.是解放战争胜利的有力保障 D.稳定了东北地区的政治局势
解析 据材料时间“1949年3月”并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打响,东北解放军参战,长春人民的生产热情有力地支持了解放军南下作战,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有力保障,故选C项;辽沈战役时间为1948年9月至11月,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信息主要涉及军事用品,B、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A
13.(2024·天津和平区调研)1949年2月,美国《时代》杂志介绍某期封面人物:“毛泽东,正引领着中国加入世界共产主义阵营。对西方而言,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它是自苏联革命以来最大的胜利;对绝大多数中国百姓而言,则意味着和平。”材料能反映的事实是( )
A.中国内战局势发生重大转变 B.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即将取胜
C.美国在华反共立场有所改变 D.中共工作重心已经发生转移
解析 结合时间1949年2月,可知三大战役已经结束,基本摧毁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因而会出现材料中“对西方而言,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它是自苏联革命以来最大的胜利;对绝大多数中国百姓而言,则意味着和平”,故选A项。
B
14.(2023·福建南平三模)1949年1月,中共中央的一次会议指出:“全党大多数干部,在过去几年,特别是一九四八年,有系统地学会了在农村工作中,在城市工作中和在军事工作中的各项具体的政策和策略……这是一个最伟大和最根本的胜利。”这( )
A.提供了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依据 B.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
C.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D.指明了新生政权建设的根本方向
解析 据材料“1949年1月……‘学会了在农村……在城市工作中和在军事工作中……’”可知,此时处于解放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积极筹划将来国家建设工作,为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做了准备,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故选B项。
C
15.(2024·北京丰台区调研)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以“不当李自成”为主题,在党内立了六条规矩:不祝寿,不送礼,不敬酒,不鼓掌,不准用党的领导人名字作地名,不要把中央领导同志与马恩列斯并列。这六条规矩( )
A.展现了中国命运的光明前景 B.彰显了党内团结的重要意义
C.体现了革命胜利前夕的警醒 D.确立了独立自主的施政方针
解析 结合所学,在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总结了李自成农民起义的深刻历史教训,定下六条规矩,即不祝寿,不送礼,不敬酒,不鼓掌,不准用党的领导人名字作地名,不要把中央领导同志与马恩列斯并列,其目的在于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防止个人崇拜,继续保持优良的作风,体现出在革命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人的自我警醒,故选C项。
D
16.(2024·山西运城调研)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统计,在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部队起义、投诚以及改编的部队总数近178万人,约占国民党作战军队总数的22%,被人民解放军俘虏的国民党军队总数为458万人。这说明( )
A.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了胜利 B.国共之间力量对比得到根本扭转
C.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 D.正确斗争策略加速战争胜利进程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采取了军事进攻与政治引导相结合、分化瓦解敌方势力与区别对待敌方阵营相结合、必须接受和平条件与宽大处置相结合的政策,使大量的国民党军队最终站在了中共及人民一边,大大削弱了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内战的军事实力和战斗力,客观上使战争走势利于人民解放军,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
17.(2024·重庆一中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1年11月,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暂行财政条例》,要求税收由国家财政部门征收,地方政府不许自行其是。1932年,邓子恢出任中央财政部部长,他把统一财政当作“当头的重要工作”,指出:“只有把一切财政开支统一起来,……由中央作有计划的支配,才能把不必要的用款通通节省下去,拿去供给红军。”9月,财政部颁布训令:“各级政府必须按照中央颁布之财政条例,坚决执行。”他还要求各级财政部“必须尽量指导和帮助各种合作社组织……之建立与发展”。到1933年9月,据江西、福建两省17个县的统计,各种合作社共有1 423个。
——摘编自苏俊才《中央苏区财经建设的若干问题》
材料二 1947年1月,党中央采纳了晋察冀中央局的建议,决定召开华北各解放区财政经济会议,要求统一各区步调,克服本位主义,合用各区一切财经条件和资源。3月,会议正式开始。最后通过了《华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工作会议综合报告》。报告强调:“要努力发展各种生产,奖励人民发家致富,在公营经济还不能大量发展并占有主要地位的时候,应该注意发展私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4月,华北财政经济办事处成立,负责统筹管理华北各个解放区财政经济。1948年4月,华北各解放区金融贸易会议在石家庄召开,进一步制定统一的政策和行动计划。会议强调华北各解放区除有部分地区仍在进行战争外,一般应以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1948年5月党中央决定取消华北财政经济办事处,成立中央财政经济部。
——摘编自薛暮桥《解放战争时期华北解放区的财经工作》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央苏区和华北解放区财经工作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解放战争时期华北解放区财经工作调整的意义。
答案 (1)同:强调财经工作的统一领导;都重视发展集体经济。
异:中央苏区财经工作主要服务于军事斗争,华北多数解放区强调发展生产是工作中心;华北解放区还重视发展私营经济。
(2)意义:促进了解放区经济发展,巩固了解放区政权;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为新中国成立后的财经管理奠定了重要基础。
本节内容结束
Thanks!
本
节内
容
结
束训练20 人民解放战争
一、选择题
1.(2023·江苏南通三模)194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告诫各根据地“为了战胜国民党的进攻,要加紧减租和生产”,务使整个解放区在冬春两季发动一次大的减租运动,强调“目前我党方针,仍然是减租而不是没收土地”。这一指示意在( )
A.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B.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发动群众保卫解放区
D.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2.(2023·山西大同三模)1946年6月,美国国会决定延长对中国的租借法案期限。根据租借法案,美国移让给国民党政府的物资总值达7亿8千100万美元。7月,美国国会授权总统将总数不超过271艘的舰艇及船坞器材等“赠送”给国民政府。这些举措反映了( )
A.美国计划推进亚洲版“马歇尔计划”
B.反法西斯战争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C.美国成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主要国家
D.美国扶蒋反共干涉中国内政的意图
3.(2023·安徽A10联盟高三11月测试)南京国民政府在十四年抗战中已成为民族存亡的重要象征,但华东、华北及东北等沦陷区的人们对于重新归来的国民党的热情在短短几个星期内就迅速冷却了,这些地区人民的幻灭感显得尤为强烈。这反映出( )
A.国民政府已丧失了人民的支持
B.国民党的沦陷区收复举措失当
C.民众和平与民主梦想彻底幻灭
D.社会民生深陷通货膨胀的泥潭
4.(2024·广东高州模拟)重庆谈判中,国共双方均认为应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应邀集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共商国是,在谈判结束后,应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据此可知,重庆谈判( )
A.扩大了国民党统治基础
B.国共双方均有谈判诚意
C.有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
D.旨在解决国共双方分歧
5.(2024·北京西城区调研)1947年3月,中共中央作出决定:一方面成立中央前敌委员会,由毛泽东等主持,仍留陕北,同敌“兜圈子、扭辫子”并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同时成立中央工作委员会,撤出陕北后“经五台往太行”疏散,负责“中央委托之工作”。这些调整( )
A.促进了土地改革群众运动的高涨
B.成功开辟了国统区内的第二条战线
C.是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具体实践
D.有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6.(2024·河北衡水模拟)1946年12月底到1947年1月初,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天津、上海、南京、开封、重庆、昆明、武汉、广州、杭州、苏州等几十个大中城市的群众举行示威,要求美军退出中国,要求国民党政府改善人民生活、停止内战。这些行动( )
A.与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交相呼应
B.说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
C.反映阶级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D.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行动
7.(2023·湖北名校联盟3月联测)1947年10月3日,毛泽东致电华野陈毅、粟裕:“现应确定一个月至两个月内只打小仗不打大仗。各纵应划定地境,每纵几个县……建立政权,实行土改……此种工作看似不甚重要,实则具有伟大战略意义。”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
A.动员群众推进民主革命的进程
B.积极推进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
C.实行减租减息以扩大统一战线
D.揭开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8.(2024·浙江金华十校调研)1947年,毛泽东亲自起草电文,指示刘伯承、邓小平:“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肃清民团,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吸引敌人向我进攻打运动战。”该军事行动( )
A.直接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
B.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C.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D.彻底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9.(2024·广东惠州模拟)1947年,毛泽东在十二月会议上提交的报告中阐明了党的政治纲领:“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纲领( )
A.体现了新民主主义原则
B.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延续
C.推动了战略进攻的开展
D.为党工作中心的转移做好了准备
10.(2023·天津河西区三模)1948年,南京国民政府被迫进行币制改革,先发行金圆券,但是,金圆券的发行量就像洪水决堤,迅速膨胀。当时市场上黄金、银元、外币,甚至是清朝铜币都能自由流通。这最可能说明( )
A.抗战胜利后国家经济恢复
B.国民党军事失败导致金融崩溃
C.官僚资本用金融手段搜刮民财
D.通货膨胀严重破坏了国家金融秩序
11.(2023·河北张家口三模)1948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重印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第二章前言的通知中提出“人民民主专政”概念:列宁在本书中所说的,是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今天在我们中国,则不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而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
A.积极探索新政权建设方向
B.致力于维护革命统一战线
C.全面借鉴苏俄的革命经验
D.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12.(2023·辽宁沈阳三模)1949年3月,长春市内公私营铁工业工人赶制出军用锅4 021个、军用铁锹22 230把、军用镐15 000把;12个靴鞋生产合作社仅二十几天就生产出25 000双鞋。这种高涨的生产热情( )
A.加快了辽沈战役的胜利进程
B.利于解放区国民经济的恢复
C.是解放战争胜利的有力保障
D.稳定了东北地区的政治局势
13.(2024·天津和平区调研)1949年2月,美国《时代》杂志介绍某期封面人物:“毛泽东,正引领着中国加入世界共产主义阵营。对西方而言,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它是自苏联革命以来最大的胜利;对绝大多数中国百姓而言,则意味着和平。”材料能反映的事实是( )
A.中国内战局势发生重大转变
B.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即将取胜
C.美国在华反共立场有所改变
D.中共工作重心已经发生转移
14.(2023·福建南平三模)1949年1月,中共中央的一次会议指出:“全党大多数干部,在过去几年,特别是一九四八年,有系统地学会了在农村工作中,在城市工作中和在军事工作中的各项具体的政策和策略……这是一个最伟大和最根本的胜利。”这( )
A.提供了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依据
B.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
C.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D.指明了新生政权建设的根本方向
15.(2024·北京丰台区调研)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以“不当李自成”为主题,在党内立了六条规矩:不祝寿,不送礼,不敬酒,不鼓掌,不准用党的领导人名字作地名,不要把中央领导同志与马恩列斯并列。这六条规矩( )
A.展现了中国命运的光明前景
B.彰显了党内团结的重要意义
C.体现了革命胜利前夕的警醒
D.确立了独立自主的施政方针
16.(2024·山西运城调研)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统计,在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部队起义、投诚以及改编的部队总数近178万人,约占国民党作战军队总数的22%,被人民解放军俘虏的国民党军队总数为458万人。这说明( )
A.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了胜利
B.国共之间力量对比得到根本扭转
C.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
D.正确斗争策略加速战争胜利进程
二、非选择题
17.(2024·重庆一中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1年11月,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暂行财政条例》,要求税收由国家财政部门征收,地方政府不许自行其是。1932年,邓子恢出任中央财政部部长,他把统一财政当作“当头的重要工作”,指出:“只有把一切财政开支统一起来,……由中央作有计划的支配,才能把不必要的用款通通节省下去,拿去供给红军。”9月,财政部颁布训令:“各级政府必须按照中央颁布之财政条例,坚决执行。”他还要求各级财政部“必须尽量指导和帮助各种合作社组织……之建立与发展”。到1933年9月,据江西、福建两省17个县的统计,各种合作社共有1 423个。
——摘编自苏俊才《中央苏区财经建设的若干问题》
材料二 1947年1月,党中央采纳了晋察冀中央局的建议,决定召开华北各解放区财政经济会议,要求统一各区步调,克服本位主义,合用各区一切财经条件和资源。3月,会议正式开始。最后通过了《华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工作会议综合报告》。报告强调:“要努力发展各种生产,奖励人民发家致富,在公营经济还不能大量发展并占有主要地位的时候,应该注意发展私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4月,华北财政经济办事处成立,负责统筹管理华北各个解放区财政经济。1948年4月,华北各解放区金融贸易会议在石家庄召开,进一步制定统一的政策和行动计划。会议强调华北各解放区除有部分地区仍在进行战争外,一般应以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1948年5月党中央决定取消华北财政经济办事处,成立中央财政经济部。
——摘编自薛暮桥《解放战争时期华
北解放区的财经工作》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央苏区和华北解放区财经工作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解放战争时期华北解放区财经工作调整的意义。
训练20 人民解放战争
1.C [根据材料“为了战胜国民党的进攻”“目前我党方针,仍然是减租而不是没收土地”并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内乱危机,中共延续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是旨在稳定群众,以获得群众支持,保卫解放区,故选C项;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进攻,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抗日战争此时已经胜利,排除B项;新民主主义革命此时尚未完成,也就不存在革命遗留任务,排除D项。]
2.D [材料中美国将大量物质和军备武器以租借法案的方式“赠送”国民政府,实质上是公开实施扶蒋反共的政策,支持国民政府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是对中国内政的直接干涉,故选D项;“马歇尔计划”主要是用于经济重建,大量军备物资主要用于国内战争,排除A项;美国对华“赠送”军备物资是为了支持蒋介石政府进行内战,是干涉中国内政的体现,不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排除B项;美国对华经济侵略主要体现在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武器“赠送”不属于经济侵略的范畴,排除C项。]
3.B [据材料可知,在抗战时曾经对国民党抱有很大希望的原沦陷区人民,很快对其感到极端的失望,其原因就是国民党政府派出的官员到原沦陷区接收时,把接收变成了“劫收”,大发国难财,以及制定不合理的货币兑换政策,公开掠夺沦陷区人民的财富,故选B项;材料只涉及华东、华北及东北等沦陷区的人民对国民政府的失望,不能说“国民政府已丧失了人民的支持”,排除A项;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内战,使民众和平、民主的愿望最终落空,排除C项;D项只是沦陷区人民失望的原因之一,不能完整解释材料,排除。]
4.C [据材料“重庆谈判中,国共双方均认为应实施宪政,应邀集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共商国是”可知,重庆谈判主张实行宪政,和平民主建国,有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故选C项;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统治基础并未发生变化,排除A项;国民党谈判是为内战争取时间,排除B、D项。]
5.D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这与题干中“1947年3月,中共中央作出决定:一方面成立中央前敌委员会,由毛泽东等主持,仍留陕北”“(中央工作委员会)撤出陕北后‘经五台往太行’疏散”相合,可知这些调整有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故选D项。]
6.D [据材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要求美军退出中国,要求国民党政府改善人民生活、停止内战”可知解放战争时期,党在国统区通过开辟第二条战线开展反战运动,冲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秩序,有力地配合了解放军在前线的战略行动,故选D项。]
7.A [据材料可知,当时毛泽东强调解放军要调整战略,进行土地改革,关注动员群众,建立政权,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调整战略,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故选A项;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在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排除B项;“减租减息”政策实行的时间为抗日战争时期,排除C项;揭开解放战争战略进攻序幕的是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排除D项。]
8.A [据题干“刘伯承、邓小平”“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等内容,可知该军事行动是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它直接威胁到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故选A项。]
9.A [材料中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党的政治纲领是组成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这体现出新民主主义的原则,故选A项。1947年12月为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破裂,故排除B项。1947年6月战略进攻已经开展,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党的政治纲领,并没有涉及工作重心的转移,故排除D项。]
10.D [材料“金圆券的发行量就像洪水决堤,迅速膨胀”和“当时市场上黄金、银元、外币,甚至是清朝铜币都能自由流通”表明金圆券的过量发行使得通货膨胀的局面出现,最终导致市面上币制混乱,故选D项;币制混乱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不能表明国家经济恢复,且战后国家经济初步恢复是在1952年,排除A项;是金圆券的发行过量导致的金融市场混乱而非战争失败导致,排除B项;金圆券的发行是国民政府的行为,不能简单定义为官僚资本,排除C项。]
11.A [由题干可知,1948年正处于国共内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这为未来成立的新政权指明了方向,故选A项;这一时期并不是革命统一战线,而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排除B项;中共提出的是人民民主专政,而不是列宁提出的无产阶级专政,所以这并不是在借鉴苏俄的革命经验,排除C项;题干中的这一理论是关于建立新政权的,并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组成部分,排除D项。]
12.C [据材料时间“1949年3月”并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打响,东北解放军参战,长春人民的生产热情有力地支持了解放军南下作战,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有力保障,故选C项;辽沈战役时间为1948年9月至11月,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信息主要涉及军事用品,B、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3.A [结合时间1949年2月,可知三大战役已经结束,基本摧毁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因而会出现材料中“对西方而言,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它是自苏联革命以来最大的胜利;对绝大多数中国百姓而言,则意味着和平”,故选A项。]
14.B [据材料“1949年1月……‘学会了在农村……在城市工作中和在军事工作中……’”可知,此时处于解放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积极筹划将来国家建设工作,为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做了准备,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故选B项。]
15.C [结合所学,在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总结了李自成农民起义的深刻历史教训,定下六条规矩,即不祝寿,不送礼,不敬酒,不鼓掌,不准用党的领导人名字作地名,不要把中央领导同志与马恩列斯并列,其目的在于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防止个人崇拜,继续保持优良的作风,体现出在革命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人的自我警醒,故选C项。]
16.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采取了军事进攻与政治引导相结合、分化瓦解敌方势力与区别对待敌方阵营相结合、必须接受和平条件与宽大处置相结合的政策,使大量的国民党军队最终站在了中共及人民一边,大大削弱了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内战的军事实力和战斗力,客观上使战争走势利于人民解放军,故选D项。]
17.(1)同:强调财经工作的统一领导;都重视发展集体经济。
异:中央苏区财经工作主要服务于军事斗争,华北多数解放区强调发展生产是工作中心;华北解放区还重视发展私营经济。
(2)意义:促进了解放区经济发展,巩固了解放区政权;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为新中国成立后的财经管理奠定了重要基础。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高中历史2025届一轮复习第六单元第20讲 人民解放战争(课件 讲义 练习四份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