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二单元 政治制度和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强化训练(答案)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政治制度和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一、选择题
1.[2023·河南郑州高三开学考试]明代实行“一条鞭法”较早的地区是南直隶(与今江苏省、安徽省以及上海市相当)、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和广西,在1561~1572年的十多年间,才逐渐向全国推广。这些地区较早实行“一条鞭法”的主要原因在于(  )
A.隆庆开海推动沿海贸易发展B.赋役折银加重了百姓负担
C.南方地区人口数量增长迅速D.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了中国
2.[2023·湖南岳阳高三统考]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与寒门等级森严,“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唐初,三品以上高官“欲共衰代旧门为亲,纵多输钱帛,犹被偃仰(随俗应付)”,唐太宗特地下诏“禁卖婚”,以打击旧士族。南宋史家郑樵云:“自五季(五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上述材料表明,魏晋之后(  )
A.科举取士制度趋于完善B.妇女社会地位日益上升
C.门阀士族势力逐渐衰落D.社会成员实现身份平等
3.[2023·湖南长沙高三模拟预测]一战以前,英国文官的分类只有第一级与第二级以及两者之间的中间级的划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主持文官体制改革的委员会建议把文官结构分成五级,这一建议被1920年的政府政组文官的方案所采纳。这反映了(  )
A.贵族传统的延续B.官员地位的降低
C.党派干预的加强D.政府职能的扩大
4.[2023·福建厦门高三模拟预测]新中国成立后,经过1953年的普选,妇女参政人员逐步增多,参加机关工作的女干部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据统计,从1952年到1953年,区级以上专职妇女工作干部,由634名增加到1189名。材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后(  )
A.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B.真正地实现了男女平等
C.妇女的政治地位提高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5.[2023·陕西安康高三模拟预测]20世纪40年代初,山东抗日根据地政府在《山东省战时施政纲领》中提出“保障一切抗日人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思想、信仰之自由,保障一切抗日党派、抗日团体之政治自由及合法权利”“保障人权”“健全司法机关和公安机关,贯彻法治精神”。这些规定(  )
A.体现了根据地政权的统一战线性质B.旨在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C.表明共产党历来重视基层民主建设D.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拥护
6.[2023·四川南充高三统考二模]有学者指出,在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国王虽然只是虚君,但超越党派政治代表国家权威,使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可以落到实处。执政的首相只有权力,没有权威,国家一旦发生政治危机,也只是权力危机,国家的权威不会动摇。该观点意在强调英国政治体制(  )
A.限制了国王权力B.体现了民众意愿C.维护了国家稳定D.避免了公权失控
7.[2023·云南昆明高三统考]每一个贵族都有军事扈从,这些扈从会向他宣誓效忠,将其视为自己的领主。同时,每一个自由民也都曾向国王宣誓——802年,查理曼详尽地规定了誓言——国王也确实把这些人视作他自己的人。这种情况说明中世纪西欧(  )
A.封君封臣制度的等级性B.封建专制王权不断强化
C.封建权力的网络化特征D.契约关系得到广泛认同
8.[2023·辽宁沈阳高三三模]《元史·百官志》记载,户部掌“天下户口、钱粮、田土之政令”,而宣徽院掌管诸王宗戚、蒙古万户的粮食和差发;刑部“掌天下刑名法律”,但大宗正府掌管诸王驸马的刑事诉讼;兵部和枢密院分掌屯田和兵甲征调,但无法介入诸王驸马私属军队的管领。由此可见当时(  )
A.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B.因俗而治分配合理
C.官制设置有职能重叠D.汉化程度不断提高
9.英国是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美国在1883年建立了文官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建立了文官制度。资本主义国家文官制度建立的先后次序说明文官制度(  )
A.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产物
B.促进了国家管理专业化的发展
C.杜绝了官员腐败现象的发生
D.已经触及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10.1902年的科举考试共有顺天、浙江、江西等12省开考,顺天府试题为“各国选将用兵皆出学校,其要旨若何策”;浙江试题为“各国改用金币始于何时,金价日增其故何在,主之者何人”。在考试顺序上,将“各国政治艺学策”提升到头两场进行考试。这反映了(  )
A.经济发展推动科举制度革新
B.科举制度不再重视传统伦理
C.教育改革适应了时代潮流
D.科举制度推动了社会转型
1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国家管理中的问题更加复杂,原来的“国家干部”缺乏科学分类,出现大量外行管内行的现象,用人缺乏法治,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这说明我国推行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原因是 (  )
A.旧有干部制度的废除
B.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
C.融入国际社会的必然
D.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选择
12.伏尔泰盛赞中国的科举制度,“人民很难想象有比它更好的政府”“这个政府的成员只有经过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能被录用”。上述材料反映出(  )
A.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B.科举制度是英国文官制度诞生的根源
C.中国的政治制度受到了欧洲的普遍认同
D.当时欧洲的政治体制较落后
二、非选择题
13.[2023·陕西咸阳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自秦朝以来,在中国社会治理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这与西方中世纪政治分裂、王权势微的状况截然不同。中央集权的核心是君主专制。秦汉以后,主权集中成为中国政治的一大趋势。到清代,主权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君主独裁成为清朝的“祖制”“家法”,神圣不可侵犯,即所谓“天下大事,皆朕一人独任”。
——摘编自高翔《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传统》
材料二 中世纪早期,君主实际上只能在自己直辖的领地行使主权,同时还受到教会的制约;而教皇既统驭世俗领袖,又管辖着教会的僧侣。“君权神授”和“政教合一”论是世俗国王必须服从教会和教皇的确凿的理论依据。
进入中世纪后期,王权在与教权的合作与斗争的制度化进程中走向强大,而教权则日渐没落。从12世纪起,西欧城市发展迅速,商品经济繁荣。王权最终能取得胜利要归因于在王权与教皇的斗争中,西欧各国的民族意识开始了最初的萌动。12、13世纪开始的西欧王权的加强,以及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形成运动,到15、16世纪大体完成。这一漫长过程的结束,终结了教会在中古盛期所确立的“万流归宗”的地位,王权的加强、民族国家的胜利必然意味着教皇势力的衰落。
——摘编自蒋承勇《西方文学“人”的母题研究》《欧洲中世纪的双剑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汉、明朝、清朝时期加强“君权”的措施及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中世纪王权地位变化的趋势,并指出变化原因及其历史意义。(12分)
政治制度和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一、选择题
1.[2023·河南郑州高三开学考试]明代实行“一条鞭法”较早的地区是南直隶(与今江苏省、安徽省以及上海市相当)、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和广西,在1561~1572年的十多年间,才逐渐向全国推广。这些地区较早实行“一条鞭法”的主要原因在于(  )
A.隆庆开海推动沿海贸易发展B.赋役折银加重了百姓负担
C.南方地区人口数量增长迅速D.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了中国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葡萄牙人经营的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海上贸易网络,西班牙经营的横跨太平洋的贸易网络,推动了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这对16世纪以后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中国赋税制度变革的现实依据和重要动因。从全球视野下审视中国—世界的互动,如果没有白银大量流入,赋役折银可能不会实行,D项正确;隆庆开海使得东南沿海民间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地位,隆庆开海仅仅是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途径之一,排除A项;赋役折银加重了百姓负担侧重于一条鞭法的结果或影响,排除B项;南方人口数量增长迅速无史实依托,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2.[2023·湖南岳阳高三统考]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与寒门等级森严,“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唐初,三品以上高官“欲共衰代旧门为亲,纵多输钱帛,犹被偃仰(随俗应付)”,唐太宗特地下诏“禁卖婚”,以打击旧士族。南宋史家郑樵云:“自五季(五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上述材料表明,魏晋之后(  )
A.科举取士制度趋于完善B.妇女社会地位日益上升
C.门阀士族势力逐渐衰落D.社会成员实现身份平等
解析:时空是魏晋之后(中国)。据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与寒门等级森严,选官的依据是门第,唐朝出台政策打击旧士族的权益,说明魏晋之后,门阀士族势力逐渐衰落,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门阀士族的衰落,无法得出科举取士的逐渐完善,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排除B项;“实现”,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3·湖南长沙高三模拟预测]一战以前,英国文官的分类只有第一级与第二级以及两者之间的中间级的划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主持文官体制改革的委员会建议把文官结构分成五级,这一建议被1920年的政府政组文官的方案所采纳。这反映了(  )
A.贵族传统的延续B.官员地位的降低
C.党派干预的加强D.政府职能的扩大
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时期的英国。结合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初,英国实行品位分类制度,是两次工业革命后,政府职能扩大、事务繁杂的结果,D项正确;品位分类法官阶不变即相应地位不变,没有体现贵族传统的延续,排除A项;英国文官制度的确立就是为了解决贵族和党派更替影响政府工作效率和廉洁问题等,没有涉及官员地位的降低,排除B项;文官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政治中立,因此没有体现党派干预的加强,排除C项。故选D项。
4.[2023·福建厦门高三模拟预测]新中国成立后,经过1953年的普选,妇女参政人员逐步增多,参加机关工作的女干部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据统计,从1952年到1953年,区级以上专职妇女工作干部,由634名增加到1189名。材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后(  )
A.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B.真正地实现了男女平等
C.妇女的政治地位提高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解析:根据材料“从1952年到1953年,区级以上专职妇女工作干部,由634名增加到1189名”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开展普选,女干部数量大幅度增加,表明新中国成立后妇女的政治地位逐步提高,C项正确;三大改造标志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排除A项;仅仅依据女干部数量增加,没有具体的男女数据比较,无法得出真正地实现男女平等,排除B项;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C项。
5.[2023·陕西安康高三模拟预测]20世纪40年代初,山东抗日根据地政府在《山东省战时施政纲领》中提出“保障一切抗日人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思想、信仰之自由,保障一切抗日党派、抗日团体之政治自由及合法权利”“保障人权”“健全司法机关和公安机关,贯彻法治精神”。这些规定(  )
A.体现了根据地政权的统一战线性质B.旨在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C.表明共产党历来重视基层民主建设D.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拥护
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40年代抗日根据地。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20世纪40年代,山东抗日根据地政府颁布《山东省战时施政纲领》,提出保障一切抗日的个人和党派、团体的自由合法权利,健全司法公安机关和贯彻法治。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期间,国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根据地政权在团结抗日力量和保障抗日力量的合法权益下,巩固统一战线,A项正确;抗日根据地政府依据三三制原则组建,因此不是无产阶级专政,排除B项;材料反映根据地政权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没有提到基层民主建设,排除C项;“社会各界一致拥护”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6.[2023·四川南充高三统考二模]有学者指出,在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国王虽然只是虚君,但超越党派政治代表国家权威,使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可以落到实处。执政的首相只有权力,没有权威,国家一旦发生政治危机,也只是权力危机,国家的权威不会动摇。该观点意在强调英国政治体制(  )
A.限制了国王权力B.体现了民众意愿C.维护了国家稳定D.避免了公权失控
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89年以来(英国)。材料表明,英国国王虽然是虚君,但是国家权威的象征,既可以使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落到实处,又能够保持国家权威而有利于化解权力危机,说明英国的政治体制维护了国家稳定,C项正确;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确实受到限制,但是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材料体现的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维护了国家稳定,排除;D项错在“避免”说法绝对化,材料也没有涉及公权失控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7.[2023·云南昆明高三统考]每一个贵族都有军事扈从,这些扈从会向他宣誓效忠,将其视为自己的领主。同时,每一个自由民也都曾向国王宣誓——802年,查理曼详尽地规定了誓言——国王也确实把这些人视作他自己的人。这种情况说明中世纪西欧(  )
A.封君封臣制度的等级性B.封建专制王权不断强化
C.封建权力的网络化特征D.契约关系得到广泛认同
解析:据材料“每一个贵族都有军事扈从,这些扈从会向他宣誓效忠,将其视为自己的领主。同时,每一个自由民也都曾向国王宣誓……”说明中世纪西欧存在多重身份且由多重权力组成,也正如此,形成了权力制约、制衡的网络状态,这正是封建主义的本质含义,C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等级性,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多种阶层成分,并未单指封建王权,排除B项;“广泛认同”的表述太过夸大,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3·辽宁沈阳高三三模]《元史·百官志》记载,户部掌“天下户口、钱粮、田土之政令”,而宣徽院掌管诸王宗戚、蒙古万户的粮食和差发;刑部“掌天下刑名法律”,但大宗正府掌管诸王驸马的刑事诉讼;兵部和枢密院分掌屯田和兵甲征调,但无法介入诸王驸马私属军队的管领。由此可见当时(  )
A.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B.因俗而治分配合理
C.官制设置有职能重叠D.汉化程度不断提高
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元朝在财富钱粮管理方面、刑事方面以及军事方面,同一职能都由多个机构掌管,可见当时官制机构的职能重叠,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元朝中央实行一省制,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央官僚机构的职能,与因俗而治无关,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汉化程度提高,排除D项。故选C项。
9.英国是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美国在1883年建立了文官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建立了文官制度。资本主义国家文官制度建立的先后次序说明文官制度(  )
A.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产物
B.促进了国家管理专业化的发展
C.杜绝了官员腐败现象的发生
D.已经触及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文官制度建立的先后次序,可知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确立的时间先后与文官制度确立的时间先后是基本吻合的,故A项正确。B项表述正确,但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文官制度无法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也没有触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C、D两项错误。
10.1902年的科举考试共有顺天、浙江、江西等12省开考,顺天府试题为“各国选将用兵皆出学校,其要旨若何策”;浙江试题为“各国改用金币始于何时,金价日增其故何在,主之者何人”。在考试顺序上,将“各国政治艺学策”提升到头两场进行考试。这反映了(  )
A.经济发展推动科举制度革新
B.科举制度不再重视传统伦理
C.教育改革适应了时代潮流
D.科举制度推动了社会转型
解析:题干材料说明1902 年的科举考试已经关注各国政治、经济和军事,这反映了中国科举制度在时代潮流的影响下进行改革,故C项正确。
1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国家管理中的问题更加复杂,原来的“国家干部”缺乏科学分类,出现大量外行管内行的现象,用人缺乏法治,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这说明我国推行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原因是 (  )
A.旧有干部制度的废除
B.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
C.融入国际社会的必然
D.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选择
解析:公务员制度是改革和进一步完善干部制度的产物,旧有的干部制度没有被废除,A项排除。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国家管理需要大量专业化的优秀人才,这是公务员制度建立的根源所在,B项正确。融入国际社会是推行公务员制度的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C项排除。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12.伏尔泰盛赞中国的科举制度,“人民很难想象有比它更好的政府”“这个政府的成员只有经过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能被录用”。上述材料反映出(  )
A.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B.科举制度是英国文官制度诞生的根源
C.中国的政治制度受到了欧洲的普遍认同
D.当时欧洲的政治体制较落后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介绍到西方后,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23·陕西咸阳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自秦朝以来,在中国社会治理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这与西方中世纪政治分裂、王权势微的状况截然不同。中央集权的核心是君主专制。秦汉以后,主权集中成为中国政治的一大趋势。到清代,主权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君主独裁成为清朝的“祖制”“家法”,神圣不可侵犯,即所谓“天下大事,皆朕一人独任”。
——摘编自高翔《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传统》
材料二 中世纪早期,君主实际上只能在自己直辖的领地行使主权,同时还受到教会的制约;而教皇既统驭世俗领袖,又管辖着教会的僧侣。“君权神授”和“政教合一”论是世俗国王必须服从教会和教皇的确凿的理论依据。
进入中世纪后期,王权在与教权的合作与斗争的制度化进程中走向强大,而教权则日渐没落。从12世纪起,西欧城市发展迅速,商品经济繁荣。王权最终能取得胜利要归因于在王权与教皇的斗争中,西欧各国的民族意识开始了最初的萌动。12、13世纪开始的西欧王权的加强,以及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形成运动,到15、16世纪大体完成。这一漫长过程的结束,终结了教会在中古盛期所确立的“万流归宗”的地位,王权的加强、民族国家的胜利必然意味着教皇势力的衰落。
——摘编自蒋承勇《西方文学“人”的母题研究》《欧洲中世纪的双剑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汉、明朝、清朝时期加强“君权”的措施及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中世纪王权地位变化的趋势,并指出变化原因及其历史意义。(12分)
答案:(1)措施:西汉时期,任用尚书令、侍中,参与决策,削弱相权,集中了皇权;明朝时期,废除丞相,设内阁,皇权进一步强化;清朝时期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影响:巩固了国家统一,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但容易形成暴政,滋生腐败;钳制人的思想,阻碍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
(2)变化趋势:由从属于神权到逐步独立于神权之外。
原因:西欧城市发展迅速,商品经济繁荣;西欧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国家逐步形成;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壮大了早期资产阶级的力量。
历史意义:有力打击了罗马教会,保护了民族利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高了欧洲的民族观念(意识);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发展和人们的思想解放。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二单元 政治制度和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强化训练(答案)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