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1分)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蒙曼博士说:“隋朝之所以兴盛有四个原因,第一是统一,第二是制度,第四是国际秩序。”这里的“统一”指的是( )
A.隋朝灭陈 B.开通大运河
C.创立科举制 D.开创繁荣时代
2.(1分)“隋唐大运河是中国运河开创性成就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古代运河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文明繁荣发展与传承的重要见证。”该材料是评价大运河的( )
A.开通原因 B.历史地位 C.开凿经过 D.开凿作用
3.(1分)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把唐朝称为“最具有世界色彩的朝代”。下列人物能说明这一特色的是( )
A.王羲之 B.文成公主
C.屈原 D.鉴真
4.(1分)一个国家可能在积贫积弱的情况下走向衰落,也有可能在国力强盛的情况下走向崩溃。使唐朝在国力强盛的情况下走向崩溃的是( )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隋朝灭亡 D.安史之乱
5.(1分)“他不畏艰险,历经磨难,到达天竺;学成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 )
A.张骞出使西域
B.文成公主入藏
C.玄奘西行
D.耶律阿保机学习汉族文化
6.(1分)在当今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场景、物品、情节等“穿帮”镜头。电视剧《大唐荣耀》摄制组布置了一个书房场景,会导致“穿帮”的道具是( )
A.椅子上放着一件蜀锦质地的衣服
B.桌子上有一首没有抄完的李白的诗
C.墙上挂有一幅画《送子天王图》
D.书架上放着一部文天祥的诗歌总集
7.(1分)唐朝灭亡后出现了延续藩镇割据局面的历史时期,称为( )
A.五代十国 B.安史之乱 C.开元盛世 D.贞观之治
8.(1分)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宋王室的一个历世相传的家训,厥为优待士大夫,永远让文人压在武人的头上。”这反映了宋朝的治国策略是( )
A.强干弱枝 B.分解相权 C.民贵君轻 D.重文轻武
9.(1分)“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踏破贺兰山缺。”这首词的作者为南宋抗金名将,曾在郾城大败金军( )
A.岳飞 B.苏轼 C.辛弃疾 D.霍去病
10.(1分)《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都城开封店铺林立,“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每一交易,动辄千万( )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兴盛
C.文化的昌盛 D.商业贸易的繁荣
11.(1分)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
A.秦朝的圆形方孔钱 B.唐朝的开元通宝
C.汉朝的五铢钱 D.北宋的交子
12.(1分)外国人以一个地方的原名“昌南”的发音来代表瓷器和中国,并且此地在宋代已成为闻名天下的“瓷都”,此地是( )
A.海南岛 B.湖州 C.景德镇 D.泉州
13.(1分)北宋编撰《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该书所记述的历史起止时间位于图中( )
A.A B.B C.C D.D
14.(1分)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元朝时也非常重视“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御史台 D.中书省
15.(1分)“历史上郑和下西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推行经贸和文化交流,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打击海盗。”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是( )
A.次数多 B.弘扬国威 C.时间长 D.和平交往
16.(1分)历史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示意图中①处应填的是( )
A.开创世袭制 B.实行重文轻武
C.设立军机处 D.取消行中书省
17.(1分)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前期统治者加强对该地区治理的史实包括( )
①册封达赖和班禅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设置伊犁将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8.(1分)如表材料反映的主题是( )
A.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的推行
B.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成就
19.(1分)康熙帝曾指出:“国家要务,莫如贵粟重农。”乾隆帝即位后,也极力推行“重农贵粟( )
A.鼓励精耕细作 B.推行垦荒政策
C.关心人民疾苦 D.重视农业生产
20.(1分)在一次“你说我猜”历史活动中,李晓说出了“世界文化宝库中的文学名著”“思想性强、艺术性高”“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等词语。据此得出该名著是( )
A.《史记》 B.《红楼梦》
C.《天工开物》 D.《水浒传》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中图一所示大运河开通于哪个朝代?开通它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2)材料中图二所示长城是哪个朝代修筑的?它的东西两端分别是哪里?
(3)图一和图二都具有“纽带”的作用,请分别说明它们各自发挥了什么样的“纽带”作用。
22.(6分)自古以来,“考试”是选拔人才的有效手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门第
——柏扬《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贞观时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的措施,在政治上,……增加科举考试科目;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
——摘自初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进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而且升迁迅速。
——摘自初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四: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都有严格的规定……因此称为“八股文”。
(1)材料一所说的隋朝选官的制度叫什么?这种制度的创立有何重要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武则天在科举制方面创立了一种什么制度?
(3)材料三中宋代科举制的发展,根据其改革措施,归纳实行这种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回答,明朝时这种制度的主要变化所导致的不良后果是什么?
23.(6分)唐朝以来,经济繁荣,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阅读材料
材料一:如图三幅图是唐代民众生活场景
材料二: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勾栏”。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令人眼花缭乱。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2017年1月《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写道:“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
材料四: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清代的戏剧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受到大众的喜爱。当时,观看戏剧已成为城乡民众的一种主要的文化活动。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的三幅图反映了唐朝民众怎样的社会生活风气?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市民生活的特点。
(3)材料三中提到的传统节日在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请结合材料分析国家提出振兴中国传统节日的现实意义。
(4)根据材料四指出清朝时期的戏剧创作有何特点?请写出当时两个最有影响的剧种。
24.(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民谚:“苏湖熟,天下足”。
——摘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下教科书
材料三:全书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桑蚕、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是明代末期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摘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下教科书
材料四:清朝开荒执照
——出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下教科书
(1)材料一所示农具发明于哪个朝代?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材料二“民谚”反映了什么?它出现于哪个朝代?当时跃居粮食作物首位的农作物是什么?
(3)材料三所述巨著是什么?作者是谁?请写出一种明代引进的高产粮食作物。
(4)材料四反映出当时推行的什么政策?所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5)请为以上探究拟定一个主题。
25.(5分)请根据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之间的比较)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1分)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蒙曼博士说:“隋朝之所以兴盛有四个原因,第一是统一,第二是制度,第四是国际秩序。”这里的“统一”指的是( )
A.隋朝灭陈 B.开通大运河
C.创立科举制 D.开创繁荣时代
【分析】本题以蒙曼博士的一段话为切入点,考查隋朝统一的相关知识。
【解答】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统一”指的是隋朝灭陈,隋文帝灭掉陈朝,A项正确,指的是开通大运河;材料里的制度,排除C项,指的是隋朝的繁荣时代。
故选:A。
【点评】注意识记隋朝建立和统一的相关知识。
2.(1分)“隋唐大运河是中国运河开创性成就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古代运河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文明繁荣发展与传承的重要见证。”该材料是评价大运河的( )
A.开通原因 B.历史地位 C.开凿经过 D.开凿作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隋朝大运河的历史地位,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隋唐大运河是中国运河开创性成就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古代运河的杰出代表,材料表明大运河的地位,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对中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大运河开通的原因是隋炀帝为了加强统治;材料没有涉及运河的开凿经过;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材料无关。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隋朝大运河的历史地位。
3.(1分)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把唐朝称为“最具有世界色彩的朝代”。下列人物能说明这一特色的是( )
A.王羲之 B.文成公主
C.屈原 D.鉴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真的相关史实,“把唐朝成为‘最具有世界色彩的朝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据题干“……把唐朝称为‘最具世界色彩的朝代’”可知,题干材料体现的观点是唐朝的对外关系比较活跃。据所学知识可知,高僧鉴真为弘扬佛法,六次东渡,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D项正确,排除A项,嫁给了松赞干布,排除B项、政治家。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鉴真的相关史实。
4.(1分)一个国家可能在积贫积弱的情况下走向衰落,也有可能在国力强盛的情况下走向崩溃。使唐朝在国力强盛的情况下走向崩溃的是( )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隋朝灭亡 D.安史之乱
【分析】本题考查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解答】使唐朝在国力强盛的情况下走向崩溃的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安史之乱的影响。
5.(1分)“他不畏艰险,历经磨难,到达天竺;学成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 )
A.张骞出使西域
B.文成公主入藏
C.玄奘西行
D.耶律阿保机学习汉族文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玄奘西行,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贞观年间,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天竺,玄奘遍游各地,研习佛法,他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写成《大唐西域记》、历史、风土人情介绍到中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C项正确,公元前138年,为发展与西域各国友好关系,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和内地之间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他仰慕中原文化。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641年,带去了蔬菜种子、丝绸、医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派遣掌握各种专业技能的工匠,排除B项,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他建立契丹政权,后来改国号为辽。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玄奘西行,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
6.(1分)在当今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场景、物品、情节等“穿帮”镜头。电视剧《大唐荣耀》摄制组布置了一个书房场景,会导致“穿帮”的道具是( )
A.椅子上放着一件蜀锦质地的衣服
B.桌子上有一首没有抄完的李白的诗
C.墙上挂有一幅画《送子天王图》
D.书架上放着一部文天祥的诗歌总集
【分析】本题考查了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的水平。纺织业品种繁多,其中蜀锦以色彩艳丽;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表现出蔑视权贵,他的诗飘逸洒脱,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后世尊称他为“画圣”,风格奔放,《送子天王图》是其代表作之一;文天祥是南宋时期的抗元将领。电视剧《大唐荣耀》摄制组布置的书房场景中。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时期的手工业、诗歌、绘画、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
7.(1分)唐朝灭亡后出现了延续藩镇割据局面的历史时期,称为( )
A.五代十国 B.安史之乱 C.开元盛世 D.贞观之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五代十国的相关史实。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解答】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晋、后周五个政权、南唐、前蜀、楚、闽、南汉,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A项正确,排除BC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五代十国的相关史实。
8.(1分)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宋王室的一个历世相传的家训,厥为优待士大夫,永远让文人压在武人的头上。”这反映了宋朝的治国策略是( )
A.强干弱枝 B.分解相权 C.民贵君轻 D.重文轻武
【分析】本题考查宋代的重文轻武,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宋王室的一个历世相传的家训,厥为优待士大夫,这反映了宋朝的治国策略是重文轻武,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宋代的重文轻武,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9.(1分)“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踏破贺兰山缺。”这首词的作者为南宋抗金名将,曾在郾城大败金军( )
A.岳飞 B.苏轼 C.辛弃疾 D.霍去病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岳飞抗金的相关史实。1140年,岳飞率领岳家军取得了郾城大捷,打败金军的主力。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初年,南宋军民奋起抵抗,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并乘胜追击,在有望收复中原之时,危及他们的统治,下令岳飞班师。BC是宋朝词人,辛弃疾没有参加过郾城大战;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将领。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岳飞抗金的相关史实。
10.(1分)《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都城开封店铺林立,“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每一交易,动辄千万( )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兴盛
C.文化的昌盛 D.商业贸易的繁荣
【分析】本题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每一交易,动辄千万,当时北宋都城开封商业活动规模巨大,故选D,不是农业的发展,排除AB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1分)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
A.秦朝的圆形方孔钱 B.唐朝的开元通宝
C.汉朝的五铢钱 D.北宋的交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钱币的熟知程度,重点知道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解答】宋代由于商品济的发展,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满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北宋前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A、B。
故选:D。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熟知并掌握不同时代的货币使用情况,熟记即可。
12.(1分)外国人以一个地方的原名“昌南”的发音来代表瓷器和中国,并且此地在宋代已成为闻名天下的“瓷都”,此地是( )
A.海南岛 B.湖州 C.景德镇 D.泉州
【分析】本题以外国人以一个地方的原名“昌南”的发音来代表瓷器和中国为切入点,考查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南宋时,江南地区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河南汝窑、浙江哥窑。其中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北宋兴起的景德镇。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
13.(1分)北宋编撰《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该书所记述的历史起止时间位于图中( )
A.A B.B C.C D.D
【分析】本题考查《资治通鉴》记述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解答。
【解答】北宋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将近三百卷,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把握司马光的成就,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14.(1分)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元朝时也非常重视“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御史台 D.中书省
【分析】本题以习近平的话语为依托,考查元朝巩固统一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元朝时非常重视“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具体履行这一职责的是御史台,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户、礼、兵、刑、工六部;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蒙古统一、元朝的建立与统一以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15.(1分)“历史上郑和下西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推行经贸和文化交流,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打击海盗。”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是( )
A.次数多 B.弘扬国威 C.时间长 D.和平交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郑和下西洋的特点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和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1405﹣1433年,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据“历史上郑和下西洋,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打击海盗,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是和平交往;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郑和下西洋的特点的相关史实。
16.(1分)历史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示意图中①处应填的是( )
A.开创世袭制 B.实行重文轻武
C.设立军机处 D.取消行中书省
【分析】本题考查清朝加强君主集权的措施。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解答】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它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B是宋朝的政策。
故选:C。
【点评】掌握清朝加强君主集权的措施和影响。
17.(1分)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前期统治者加强对该地区治理的史实包括( )
①册封达赖和班禅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设置伊犁将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了清朝加强对新疆地区管辖的措施。
【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清朝前期统治者加强对新疆治理的史实。乾隆帝时,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大;清朝设置伊犁将军。册封达赖和班禅。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清朝对新疆与西藏的管辖措施。
18.(1分)如表材料反映的主题是( )
A.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的推行
B.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成就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平定准噶尔分裂势力等的相关史实。掌握清朝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解答】1661年郑成功率领将士,包围赤嵌楼;金奔巴瓶反映了清朝与西藏地区的关系,这些关键信息反映的主题是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材料未涉及文化专制政策,AD排除,没有提及社会经济的发展。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朝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9.(1分)康熙帝曾指出:“国家要务,莫如贵粟重农。”乾隆帝即位后,也极力推行“重农贵粟( )
A.鼓励精耕细作 B.推行垦荒政策
C.关心人民疾苦 D.重视农业生产
【分析】本题考查了清朝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荒芜的土地得到开垦。
【解答】依据题干“国家要务,莫如贵粟重农”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薄赋轻徭”指的是减轻赋税,题干表清朝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顺治、雍正,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清朝鼓励精耕细作和关心人民疾苦在题干信息未体现。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清朝前期的经济的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0.(1分)在一次“你说我猜”历史活动中,李晓说出了“世界文化宝库中的文学名著”“思想性强、艺术性高”“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等词语。据此得出该名著是( )
A.《史记》 B.《红楼梦》
C.《天工开物》 D.《水浒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红楼梦》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我国的四大文学名著的相关史实。
【解答】《红楼梦》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人物众多,但作者以严谨的结构、精练而生动的语言,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艺术性高的小说问世以后,但在民间却流传开来。至今,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红楼梦》的相关史实。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中图一所示大运河开通于哪个朝代?开通它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2)材料中图二所示长城是哪个朝代修筑的?它的东西两端分别是哪里?
(3)图一和图二都具有“纽带”的作用,请分别说明它们各自发挥了什么样的“纽带”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1)材料中图一所示大运河开通于隋朝。目的:从所学知识可知,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材料中图二所示长城是明朝修筑的。明朝建立以后,先后18次修筑长城、西至嘉峪关。
(3)大运河通航以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文化联系的纽带,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行洪等作用;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
故答案为:
(1)朝代:隋朝。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
(2)朝代:明朝。两端:东起鸭绿江边。
(3)大运河通航以后,成为南北政治、文化联系的纽带。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2.(6分)自古以来,“考试”是选拔人才的有效手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门第
——柏扬《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贞观时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的措施,在政治上,……增加科举考试科目;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
——摘自初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进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而且升迁迅速。
——摘自初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四: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都有严格的规定……因此称为“八股文”。
(1)材料一所说的隋朝选官的制度叫什么?这种制度的创立有何重要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武则天在科举制方面创立了一种什么制度?
(3)材料三中宋代科举制的发展,根据其改革措施,归纳实行这种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回答,明朝时这种制度的主要变化所导致的不良后果是什么?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创立和发展演变,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制度名称:根据材料“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改用考试的方法,隋朝创立新的选官制度叫科举制,科举制的创立,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2)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亲自面试考生,扩大了统治基础。
(3)根据材料“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进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而且升迁迅速”及所学知识,提高文官地位,巩固封建统治
(4)根据材料四“因此称为‘八股文’。”及所学知识,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故答案为:
(1)制度:科举制。作用:科举制的创立,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2)殿试制度。
(3)重用文臣,提高文官地位,巩固封建统治
(4)禁锢思想,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创立和发展演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23.(6分)唐朝以来,经济繁荣,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阅读材料
材料一:如图三幅图是唐代民众生活场景
材料二: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勾栏”。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令人眼花缭乱。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2017年1月《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写道:“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
材料四: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清代的戏剧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受到大众的喜爱。当时,观看戏剧已成为城乡民众的一种主要的文化活动。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的三幅图反映了唐朝民众怎样的社会生活风气?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市民生活的特点。
(3)材料三中提到的传统节日在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请结合材料分析国家提出振兴中国传统节日的现实意义。
(4)根据材料四指出清朝时期的戏剧创作有何特点?请写出当时两个最有影响的剧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
【解答】(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是比较开放,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喜好骑马、拔河、弈棋等活动。
(2)特点:根据材料“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令人眼花缭乱”概括得出,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3)朝代:宋朝时中国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实意义:根据材料“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及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
(4)根据材料“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受到大众的喜爱”概括得出,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剧种:结合所学知识、京剧。
故答案为:
(1)开放的社会生活风气。
(2)特点: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3)宋朝。现实意义:可以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中丰富的优秀文化传统。(意思对即可)
(4)清代的戏剧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昆曲。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4.(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民谚:“苏湖熟,天下足”。
——摘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下教科书
材料三:全书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桑蚕、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是明代末期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摘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下教科书
材料四:清朝开荒执照
——出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下教科书
(1)材料一所示农具发明于哪个朝代?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材料二“民谚”反映了什么?它出现于哪个朝代?当时跃居粮食作物首位的农作物是什么?
(3)材料三所述巨著是什么?作者是谁?请写出一种明代引进的高产粮食作物。
(4)材料四反映出当时推行的什么政策?所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5)请为以上探究拟定一个主题。
【分析】本题以四则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唐朝农业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明清农业的发展。
【解答】(1)朝代:根据材料“曲辕犁示意图”“筒车示意图”,可知。共同作用:根据所学可知。
(2)反映:根据材料“苏湖熟,天下足”,“民谚”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出现于宋朝。”可知。
(3)巨著:根据材料“全书60卷,约70万字、田制、水利、树艺、种植、制造。是明代末期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材料三所述巨著是《农政全书》,《农政全书》也是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可知。粮食作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甘薯、花生和向日葵。
(4)政策: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四反映出当时推行的垦荒政策,垦荒政策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很多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地力下降。
(5)主题:综合上述材料可知,探究主题是古代农业的发展。
故答案为:
(1)朝代:唐朝。共同作用: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反映:经济重心南移。朝代:宋朝。
(3)巨著:《农政全书》。作者:徐光启、甘薯、花生和向日葵。
(4)政策:垦荒政策。后果:很多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地力下降。
(5)主题:古代农业的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记唐朝农业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明清农业的发展相关知识。
25.(5分)请根据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之间的比较)
【分析】本题考查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观察图片可知,图中人物是戚继光和郑成功。然后结合两个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论述即可,海防松弛,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纪律严明的“戚家军”,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到1565年。明朝后期。1661年,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台湾西海岸,经过激烈战斗,使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两位历史人物都是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
故答案为:
题目:中国古代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
论述: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纪律严明的“戚家军”,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到1565年。明朝后期。1661年,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台湾西海岸,经过激烈战斗,使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两位历史人物都是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应用能力,掌握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相关事迹。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4/7/21 23:58:38;用户:娄老师;邮箱:15225657626;学号:48669677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23-2024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