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甘肃省陇南州成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分)在美国学者麦克 哈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 名人排行榜》一书中,隋文帝位列其中。下列属于隋文帝功绩的是( )
A.正式确立了科举制
B.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开创了“开元盛世”
D.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2.(2分)贞观五年,礼部官员拟定在二月为皇太子行冠礼。而唐太宗则认为,二月农事最急,并将日期改为了十月。这反映出唐太宗( )
A.以史为鉴 B.虚心纳谏 C.知人善任 D.以民为本
3.(2分)在学习《盛唐气象》一课后,某同学整理了如下学习笔记,据此判断▲处应填写( )
A.多彩的文学艺术 B.开明的民族政策
C.开放的社会风气 D.繁荣的经济景象
4.(2分)唐玄宗统治后期,一场叛乱揭开唐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争斗的序幕。这场叛乱( )
A.使唐朝由盛转衰
B.是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C.最终导致唐朝灭亡
D.打破了统一的历史潮流
5.(2分)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变法涉及经济、军事等领域。经济方面实行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 )
A.背景 B.目的 C.措施 D.影响
6.(2分)力劝宋真宗亲征的宰相是( )
A.房玄龄 B.魏征 C.寇准 D.姚崇
7.(2分)南宋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体现了南宋统治者怎样的心态( )
A.立志北伐,收复中原 B.一心求和,与金对峙
C.偏安江南,不思进取 D.发展经济,向往和平
8.(2分)宋朝瓷器以其古朴深沉、素雅简洁,同时又千姿百态、各竞风流的气象为中国劳动人民在世界工艺发展史上矗立起一座让世人景仰的丰碑。由此可知,宋朝( )
A.农业发达 B.瓷器生产水平高
C.瓷器产量世界第一 D.商业繁荣
9.(2分)与方框中历史信息直接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统一蒙古草原 建立蒙古政权 1227年灭西夏
A.耶律阿保机 B.完颜阿骨打
C.成吉思汗 D.努尔哈赤
10.(2分)如图蹴鞠(足球运动)铜镜和杂剧陶俑,表明当时( )
A.制陶技术高超 B.女性地位提高
C.娱乐生活丰富 D.尚武风气盛行
11.(2分)历史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物的资料,其研究的主题是( )
A.宋词 B.唐诗 C.元曲 D.小说
12.(2分)隋唐时期的雕版印刷术刻板费工费时,而且刻好的版只能印刻一种书籍。北宋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他用胶泥刻字,又可以再次排版。由此可见,活字印刷术( )
A.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B.提高了印刷效率
C.促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
D.便利了交通运输
13.(2分)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在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 )
A.强化皇权 B.发展经济
C.镇压农民起义 D.加强民族交往
14.(2分)“操练雄兵,抗倭驱虏,壮志凌云扬剑气,造械撰书,宏才酬国尽衷心。”上述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戚继光抗倭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郑成功收复台湾
15.(2分)明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这说明长城的功能是( )
A.展示民族智慧结晶
B.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C.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D.防御北方匈奴族的南侵
16.(2分)建构历史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关于示意图中“?”的主题表达最恰当的是( )
A.吴三桂降清 B.皇太极继续进攻明朝
C.李自成起义 D.崇祯帝自缢
17.(2分)毛泽东曾评论说:“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以下事件不是发生在康熙皇帝在位时的是( )
A.平定回部贵族叛乱
B.平定噶尔丹叛乱
C.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D.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侵略
18.(2分)乾隆年间,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的商帮是( )
A.晋商 B.徽商 C.苏商 D.浙商
19.(2分)清朝一秀才晨读,见风吹翻书页,作诗一句“清风不识字( )
A.闭关锁国政策 B.设特务机构
C.大兴文字狱 D.八股取士
20.(2分)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者进入成熟阶段,其中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二、列举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内容。
21.(2分)北宋兴起的江西 ,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22.(2分)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 体的通史巨著。
23.(2分) 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24.(2分)1684年,清朝设置 管理台湾隶属福建省。
25.(2分)清朝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地方特色,以后就被称为“ ”。
三、简答题(共14分)
26.(6分)概括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原因。农业生产的发展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7.(8分)研究中国古代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对于今天有重要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唐朝嫁入吐蕃的两位公主。
(2)澶渊之盟发生在北宋和哪个政权之间?该政权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
(3)灭亡北宋的政权是什么?该政权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
(4)请你就如何发展民族关系写一句宣传语。
四、材料分析题(共26分)
28.(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若论制度,宋代大体都沿袭着唐旧。只因宋初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澎湖)岛分三十有六,巨细相间……至无间,以周岁额办盐课中统钱钞一十锭二十五两,别无科差。
——摘编自汪大渊《岛夷志略》
材料四:
(1)材料一所指的是什么制度?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宋太祖是如何“把相权拿归自己”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时在澎湖岛设置了什么机构,其设置有何意义?
(4)清朝疆域辽阔,为了加强统治,清王朝采取了许多措施。材料四中图1、图2反映的措施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29.(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长安、洛阳等城市,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材料二:郑和作为明朝的使者,每到一地,都代表明朝皇帝拜会当地国王或酋长,向他们表示通商友好的诚意。据统计,明成祖在位22年,盛况空前。
——据《从郑和下西洋到海上丝绸之路的崛起》
材料三:清初,为了切断海上抗清势力与东南沿海人民的联系,厉行海禁,强迫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设界不得逾越。沿海人民的生活和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严格限制外商的活动。这些政策妨碍了清朝正常的对外交往。
(1)根据材料一,唐朝时期有两位高僧曾经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请写出他们的主要事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郑和下西洋取得成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期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有何影响?
2023-2024学年甘肃省陇南州成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分)在美国学者麦克 哈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 名人排行榜》一书中,隋文帝位列其中。下列属于隋文帝功绩的是( )
A.正式确立了科举制
B.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开创了“开元盛世”
D.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隋文帝的主要功绩,隋文帝的主要贡献是完成统一,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长期的分裂与对峙局面,开创了隋唐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解答】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年号开皇。589年,结束了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局面。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经济和文化交流,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是隋炀帝的贡献;开创了“开元盛世”与唐玄宗有关。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隋文帝的主要功绩,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2分)贞观五年,礼部官员拟定在二月为皇太子行冠礼。而唐太宗则认为,二月农事最急,并将日期改为了十月。这反映出唐太宗( )
A.以史为鉴 B.虚心纳谏 C.知人善任 D.以民为本
【分析】本题考查贞观之治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A.材料未涉及以史为鉴的相关信息,排除A。
B.材料未涉及唐太宗虚心纳谏的相关信息,排除B。
C.知人善任属于唐太宗用人的特点,排除C。
D.根据材料“唐太宗则认为,二月农事最急,并将日期改为了十月”可知,减少对农民干扰,D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贞观之治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3.(2分)在学习《盛唐气象》一课后,某同学整理了如下学习笔记,据此判断▲处应填写( )
A.多彩的文学艺术 B.开明的民族政策
C.开放的社会风气 D.繁荣的经济景象
【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的社会风气,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开元通宝、曲辕犁、国际性大都会、青瓷、唐三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生产、商业发展等方面,可以判断▲处应填写的是繁荣的经济景象;题干中的关键词并未提及文学艺术方面的内容、文学作品等;题干中的内容主要反映的是唐代的经济繁荣和手工业发展,排除B项,而非社会风气的描述。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社会风气的相关史实。
4.(2分)唐玄宗统治后期,一场叛乱揭开唐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争斗的序幕。这场叛乱( )
A.使唐朝由盛转衰
B.是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C.最终导致唐朝灭亡
D.打破了统一的历史潮流
【分析】本题考查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后期,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安史之乱是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至763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国力锐减;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黄巢起义最终导致唐朝灭亡;907年,唐朝灭亡,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安史之乱的影响。
5.(2分)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变法涉及经济、军事等领域。经济方面实行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 )
A.背景 B.目的 C.措施 D.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知道材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措施。
【解答】材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措施。1069年。王安石变法的措施有、方田均税法。军事方面。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2分)力劝宋真宗亲征的宰相是( )
A.房玄龄 B.魏征 C.寇准 D.姚崇
【分析】本题以力劝宋真宗亲征的宰相为切入点,考查澶渊之盟。
【解答】1004年,辽军打到澶州城下,在主战派宰相寇准的力劝下,宋军军心大振,1005年,规定双方撤军;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
故选:C。
【点评】本题以澶渊之盟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7.(2分)南宋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体现了南宋统治者怎样的心态( )
A.立志北伐,收复中原 B.一心求和,与金对峙
C.偏安江南,不思进取 D.发展经济,向往和平
【分析】本题考查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表现的相关史实。诗中的“杭州”在当时的名称应是临安,是南宋的都城。
【解答】“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直把杭州当汴州”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只想偏安一隅。故诗歌体现了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表现的相关史实。
8.(2分)宋朝瓷器以其古朴深沉、素雅简洁,同时又千姿百态、各竞风流的气象为中国劳动人民在世界工艺发展史上矗立起一座让世人景仰的丰碑。由此可知,宋朝( )
A.农业发达 B.瓷器生产水平高
C.瓷器产量世界第一 D.商业繁荣
【分析】本题考查宋代手工业发展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A.材料未涉及宋代农业发展的相关信息,排除A。
B.据材料“宋朝瓷器以其古朴深沉、素雅简洁、各竞风流”可知,故B正确。
C.材料无法得出宋代瓷器产量世界第一的结论,排除C。
D.材料未涉及宋代商业繁荣的信息,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宋代手工业发展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9.(2分)与方框中历史信息直接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统一蒙古草原 建立蒙古政权 1227年灭西夏
A.耶律阿保机 B.完颜阿骨打
C.成吉思汗 D.努尔哈赤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思考解答。
【解答】由题干材料判断是成吉思汗。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1206年,建立蒙古政权。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蒙古统一、元朝的建立与统一巩固的相关知识。
10.(2分)如图蹴鞠(足球运动)铜镜和杂剧陶俑,表明当时( )
A.制陶技术高超 B.女性地位提高
C.娱乐生活丰富 D.尚武风气盛行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元社会生活,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据题干图片“蹴鞠(足球运动)铜镜和杂剧陶俑”和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市的繁荣,“瓦子”“勾栏”内有各种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反映宋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杂技、傀儡等技艺在内,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元杂剧传入南方,为广大民众所喜爱,C项正确,排除A项,排除B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元社会生活,要求具备阅读、理解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运用的能力。
11.(2分)历史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物的资料,其研究的主题是( )
A.宋词 B.唐诗 C.元曲 D.小说
【分析】本题考查宋代词人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苏轼、辛弃疾都是宋朝时期的词人;唐诗是唐朝的文学主流形式,排除B项,与题干反映的宋词名人不符合;小说是明清时期的主流文学形式,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宋代词人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2.(2分)隋唐时期的雕版印刷术刻板费工费时,而且刻好的版只能印刻一种书籍。北宋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他用胶泥刻字,又可以再次排版。由此可见,活字印刷术( )
A.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B.提高了印刷效率
C.促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
D.便利了交通运输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元时期的科技,尤其是活字印刷术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在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解答】据材料“隋唐时期的雕版印刷术刻板费工费时,而且刻好的版只能印刻一种书籍,他用胶泥刻字,又可以再次排版”可知,活字印刷术可以很快的拆开重组,提高了印刷的效率;火药推动了欧洲社会变革,排除A项,与印刷术无关;便利了交通运输,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学会分析材料和加强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识记宋元时期的科技,尤其是活字印刷术的相关史实。
13.(2分)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在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 )
A.强化皇权 B.发展经济
C.镇压农民起义 D.加强民族交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知道这些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强化皇权。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在中央废除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朱元璋废除丞相的根本目的是强化皇权、镇压农民起义,排除BC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朝废丞相,撤中书省的根本目的。
14.(2分)“操练雄兵,抗倭驱虏,壮志凌云扬剑气,造械撰书,宏才酬国尽衷心。”上述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戚继光抗倭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郑成功收复台湾
【分析】本题考查戚继光抗倭的相关知识。明朝中期,东南沿海倭寇猖獗,戚继光到浙东抗倭。戚继光组建“戚家军”荡平了浙江的倭寇。他又剿灭了福建和广东的倭寇。戚继光淡泊名利,作为民族英雄永载史册。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操练雄兵,抗倭驱虏,可知与戚继光抗倭相关,明朝时期,他们由日本的武士,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他率领戚家军,取得了抗倭的重大胜利、广州抗倭,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指的是南宋的岳飞抵抗金国的进攻,排除B项,宋元战争末期重要战役之一,排除C项,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与“抗倭驱虏”没有联系。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把握戚继光抗倭的相关知识。
15.(2分)明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这说明长城的功能是( )
A.展示民族智慧结晶
B.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C.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D.防御北方匈奴族的南侵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明长城的功能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材料反映的是长城在民族交往上的作用,无法展示民族智慧结晶;
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属于明朝修建长城的目的,材料并未涉及;
根据材料“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各民族的交往和交流作出了贡献,C项正确;
匈奴是秦汉时期的少数民族,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长城的功能等知识。
16.(2分)建构历史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关于示意图中“?”的主题表达最恰当的是( )
A.吴三桂降清 B.皇太极继续进攻明朝
C.李自成起义 D.崇祯帝自缢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的直接原因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的相关史实。
【解答】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怨声载道。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饥民遍野,催征如故,纷纷发动起义。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成为起义的主力军,但官府催征如故是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的直接原因;吴三桂降清,排除A,排除B,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的直接原因的相关史实。
17.(2分)毛泽东曾评论说:“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以下事件不是发生在康熙皇帝在位时的是( )
A.平定回部贵族叛乱
B.平定噶尔丹叛乱
C.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D.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侵略
【分析】本题考查清朝边疆问题。
【解答】A.乾隆时期,回部上层贵族大,乾隆帝下令讨伐,经过两年多的战斗。
B.康熙曾三次亲征,打败了噶尔丹,稳定了西北边疆地区。
C.康熙时,清军入藏平定扰乱地方的准噶尔蒙古势力,1713年册封格鲁派的另一位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D.1685、1686年,沙俄政府被迫统一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故选:A。
【点评】本题需识记清朝边疆问题。
18.(2分)乾隆年间,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的商帮是( )
A.晋商 B.徽商 C.苏商 D.浙商
【分析】本题考查清朝前期的著名商帮,明清商业兴盛,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清朝前期,它经济实力雄厚、食盐,又专门经营汇兑,在全国开设“票号”。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朝前期著名的商帮的相关史实。
19.(2分)清朝一秀才晨读,见风吹翻书页,作诗一句“清风不识字( )
A.闭关锁国政策 B.设特务机构
C.大兴文字狱 D.八股取士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的文字狱。
【解答】题干这一事件反映的是清朝的文字狱。为加强君主专制。康熙、乾隆三朝最盛,加以歪曲解释,罗织罪状。清朝的文字狱,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清朝的文字狱的含义及影响。
20.(2分)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者进入成熟阶段,其中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分析】本题考查了《红楼梦》的内容与地位。
【解答】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它描写了贾、王、史,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红楼梦》的内容与地位。
二、列举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内容。
21.(2分)北宋兴起的江西 景德镇 ,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分析】本题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宋代是我国制瓷业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景德镇。
故答案为:
景德镇。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有关内容。
22.(2分)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 编年 体的通史巨著。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北宋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将近三百卷,叙事明晰,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故答案为:
编年。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的相关史实。
23.(2分) 元朝 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分析】本题考查元朝时期的中外交往,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宋元时、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往返。
故答案为:
元朝。
【点评】本题考查元朝时期的中外交往,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4.(2分)1684年,清朝设置 台湾府 管理台湾隶属福建省。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时期为了加强对台湾的管辖而设置的机构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我国历朝历代对台湾的管辖的相关史实。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康熙年间,郑成功的后人投降,隶属福建省。
故答案为:
台湾府。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朝时期为了加强对台湾的管辖而设置的机构的相关史实。
25.(2分)清朝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地方特色,以后就被称为“ 京剧(京戏) ”。
【分析】本题考查了京剧。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1790年,乾隆80岁寿辰时,徽班一时誉满京城,徽调不断吸收昆曲、京调,加以创造和改进。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以后被称为“京戏”或“京剧”,又得到皇室的扶持,日臻完善,流传四方。
故答案为:
京剧(京戏)。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京剧的知识。
三、简答题(共14分)
26.(6分)概括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原因。农业生产的发展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原因以及起到的作用、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出现的新变化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康熙、乾隆诸位帝王,大力推行垦荒政策、淮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改进种植技术,推广玉米;经济作物的种植有了很大的发展。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
原因:统治者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耕地面积大大增加、淮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改进种植技术,推广玉米;经济作物的种植有了很大的发展。
作用:①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②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原因以及起到的作用、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出现的新变化等知识。
27.(8分)研究中国古代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对于今天有重要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唐朝嫁入吐蕃的两位公主。
(2)澶渊之盟发生在北宋和哪个政权之间?该政权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
(3)灭亡北宋的政权是什么?该政权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
(4)请你就如何发展民族关系写一句宣传语。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嫁入吐蕃的两位公主、澶渊之盟、灭亡北宋的政权、女真族建立的金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的相关史实。
【解答】(1)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嫁到吐蕃的两位公主是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景龙四年(710年),嫁予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2)据所学知识可知,宋真宗时(1004年),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打退辽军,辽与宋议和,宋朝给辽岁币,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他建立契丹国,后来改国号为辽。
(3)据所学知识可知,1126年,1127年,北宋灭亡。10世纪时,后来完颜部统一了女真各部,继续领导抗辽斗争。1115年,建立金政权。
(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推动民族团结等方面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
(1)两位公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
(2)政权:辽;民族:契丹族。
(3)政权:金;民族:女真族。
(4)宣传语:民族团结,民族平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嫁入吐蕃的两位公主、澶渊之盟、灭亡北宋的政权、女真族建立的金的相关史实。
四、材料分析题(共26分)
28.(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若论制度,宋代大体都沿袭着唐旧。只因宋初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澎湖)岛分三十有六,巨细相间……至无间,以周岁额办盐课中统钱钞一十锭二十五两,别无科差。
——摘编自汪大渊《岛夷志略》
材料四:
(1)材料一所指的是什么制度?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宋太祖是如何“把相权拿归自己”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时在澎湖岛设置了什么机构,其设置有何意义?
(4)清朝疆域辽阔,为了加强统治,清王朝采取了许多措施。材料四中图1、图2反映的措施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制度:根据材料图表“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可得出,该制度是三省六部制。
(2)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宋朝的宰相往往不止一人,与宰相共同议政,分割宰相的军政。
(3)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加强对边疆的管理。
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澎湖巡检司的设立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4)作用:根据图1军机处外景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为确定活佛的转世,进一步加强了清政府对西藏的管理。
故答案为:
(1)制度:三省六部制。
(2)措施:宋朝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宋朝的宰相往往不止一人,与宰相共同议政,分割宰相的军政。
(3)机构:澎湖巡检司。
意义: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4)作用:图1清政府设立军机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
图2是金瓶掣签制度,进一步加强了清政府对西藏的管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29.(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长安、洛阳等城市,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材料二:郑和作为明朝的使者,每到一地,都代表明朝皇帝拜会当地国王或酋长,向他们表示通商友好的诚意。据统计,明成祖在位22年,盛况空前。
——据《从郑和下西洋到海上丝绸之路的崛起》
材料三:清初,为了切断海上抗清势力与东南沿海人民的联系,厉行海禁,强迫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设界不得逾越。沿海人民的生活和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严格限制外商的活动。这些政策妨碍了清朝正常的对外交往。
(1)根据材料一,唐朝时期有两位高僧曾经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请写出他们的主要事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郑和下西洋取得成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期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有何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了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古代对外交流,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1)主要事迹:结合所学可知,754年,他在日本传授佛经、文学、建筑。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遍访名寺,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主要事迹为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为中国佛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目的:根据材料二“郑和作为明朝的使者,每到一地,同他们互赠礼品。”结合所学可知,宣扬国威。
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可以从经济、航海技术,所以,明朝经济繁荣,成为世界强国,当时的统治者支持郑和下西洋。
(3)对外政策:根据材料三“乾隆年间又将通商口岸缩减为广州一处。对外贸易均有官府指定的广州十三行代理……又颁布了一系列规定,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两百年,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清廷故步自封,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故答案为:
(1)事迹: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大唐文化,研习佛法。
(2)目的:发展贸易,宣扬国威。
原因: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航海技术先进。
(3)对外政策:闭关锁国。
影响: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两百年,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但是,闭关自守。
【点评】本题考查了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古代对外交流,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4/7/21 23:59:15;用户:娄老师;邮箱:15225657626;学号:48669677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甘肃省陇南州成县2023-2024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