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2023-2024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2024年全市高二年级学年联考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2024.7
评分说明:
非选择题部分,若考生答案与本答案不完全相同,但言之有理,
题号
2
3
4
6
9
10
11
12
答案
B
C
A
C
D
C
A
B
B
D
B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3
24
答案
0
A
C
D
B
D
D
A
A
可酌情给分,但不得超过该题所分配的分数。
25.(14分)
(1)(6分)特点:创新性;职能明确、多样;为皇权服务;充
分发挥乡里老人的基层治理作用:以惩恶扬善、宣扬教化为主线;道
德说教与刑罚制裁相结合。(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得6分)
(2)(8分)作用:把儒家纲常礼仪作为控制和教化百姓的首要
工具,有利于加强皇权:充分发挥乡里老人的社会作用,有利于降低
基层治理成本:有利于乡风净化,稳定基层秩序和社会和谐:是中国
古代基层自治的一大创制,为后世基层治理制度的发展提供重要经验。
(每点2分,任答四点即可得8分)
26.(12分)
(1)(6分)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整体国力
下降,国际地位整体衰落:战后国际格局变化,社会主义力量发展:
由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殖民
体系逐渐瓦解:战后和平主义思潮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传媒技
-1
术发展。(每点2分,任答三点可得6分)
(2)(6分)应对:继承、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正视、借鉴
西方先进文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塑造现代民族文化:强化媒介
公共属性,为人民群众发展谋福利。(每点2分,任答三点可得6分)
27.(14分)
(1)(6分)原因:中国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南方经济的
持续开发:学习引进先进的制糖技术(或答中外文化交流):政府政
策支持: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糖的社会需求旺盛。(每点2分,
任答三点即可得6分)
(2)(8分)解释:新航路开辟前,随着古代帝国的扩张和交流,
甘蔗的种植区域从印度逐渐扩展至西亚、北非及欧洲等地,促进了文
明间的交流。但受气候、商路及制糖技术的限制,此时的蔗糖是典型
的奢侈消费品,主要流通于上流社会和富裕阶层。
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扩张进一步扩大了甘蔗的种植范围。随
着美洲甘蔗种植园经济的发展及奴隶贸易的兴盛,甘蔗的产量大幅提
高,蔗糖的全球贸易量随之增长,世界蔗糖生产和贸易中心转移
至美洲。到17、18世纪,糖开始成为普通家庭的必备消费品。
工业革命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甘蔗
的种植范围及蔗糖的贸易进一步向全球扩散,蔗糖消费更加大众化。
总之,甘蔗与蔗糖的全球传播,既是一部种蔗制糖技术的全球传
播史、文明交流史,又是一部甘蔗实现跨国、关联、互动的全球史。
甘蔗的传播与蔗糖贸易深刻影响了欧、非、美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
(分为3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的历史解释得2分,总结2分,共8
分)
—2保密★启用前
5.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日:“朕每夜恒思百姓间事,或至夜半不寐。唯恐都督、刺史堪
2024年赤峰市高二年级学年联考试卷
养百姓以否…朕居深宫之中,视听不能及远,所委者惟都督、刺史。此辈实治乱所系。
尤须得人。”这主要体现了


2024.7
A,统治者忧虑地方官吏信息蒙蔽
B.唐朝内轻外重的政治格局
C.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D.地方史治关系国家的安定
注意事项:
6.北宋“南市(杭州)沿江数万家,廛闹(街道里巷)甚盛,列肆如栉,酒炉楼栏尤壮丽,
1.本试卷分I卷、Ⅱ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外郡未见其比。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夕可尽”。而与此同时,又存在“公私上下并苦乏钱,百货不通,人情窘迫”的情况。北
3.选择题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照,
未的这种现象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本试卷上,否则
A.体现了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B.证明了金属货币不利于商业发展
无效。
C.反映了货币形式亟需变革
D.引发了中央政府严重的财政危机
7.神册初年,辽太祖欲祭祀“有大功德者”、召问大臣。左右侍臣都说奉祀佛祖释伽牟尼,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而辽太祖却说:“佛非中国教。”此时,深知其父且精通儒学的皇太子说:“孔子大圣,万
1,《尚书·康诰》记载,康叔往封于殷之旧地,周公告诫康叔,要遍求殷先哲王安治人民
世所尊,宜先。”太祖大悦,当即下诏在上京建孔子庙。这可以说明
之道。《尚书·酒诰》中周公又说“在昔殷先哲王迪(践行)畏天显小民,经德秉哲”。这
A.少数民族政权的文化认同
B.儒学成为辽国的正统思想
些记载反映了
C.辽国统治者对宗教的疑虑
D.民族交融有利于国家统·
A.周人完伞继承了殷商的治国理念
B.商周天命观存在关联
8,明弘治年问,湖北的地方州县开始对运往京库的部分田赋折银。至嘉靖年间,湖北部分
C.殷人“徒恃天命以为生”的观念
D.商周紧密的制度传承
州县,役的银差与力差已实规全部折银;田赋的征收以“一条鞭”的形式展开;夏税秋粮
2.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对大变革的回应:秦汉时期的儒学正统则是中
折银的比重也相应增加,存留本地的部分己多过起运京师的部分。湖北地方州县的这一举
华文化对大一统诉求的回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与佛学是中华文化对文化填补与魏晋

动荡的回应:宋明时期的新儒学则是对佛教与道教的正面回应。这反映了中华文化
A.是“一条鞭法”的具体实践
B.反映了白银货币化对赋役制度的冲击
A.是中华民族的思想源泉
B.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C.减少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D.是明朝赋役制度自上而下变草的开始
C,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D.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9.图1为3000年来中国疫灾频度的朝代变化图,对此频度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3.汉简《二年律令·捕律》记载,抓到诸侯国奸细的人可以拜爵一级,赐钱二万,不能拜
爵的也赏赐数量不等的金钱;奸细则处以严酷的磔刑。这一记载可以佐证
A.中央对诸侯国的防范心理
B.西汉实行严刑峻法
C,西汉初年的地方势力强大
D.中央集权尚未实现
4.魏晋时期“举贤良”通过皇帝降诏开科、举主选拔推荐、策试评定等第并分等授官的模
0
式,面向各阶层选拔有政略文才的士人。策试“兼有考察才艺和征询政见的双重目的”,
-8-7-6-5-4-3-2-1123456789101121314156171819
晋武帝就曾在策题中征询有关水早灾异、北方边忠的应对办法。据此可知,魏晋时期
图13000年来中国疫灾频度的朝代变化
世纪
A.科举考试已经出现
B.上族门阀失去了政治优势
A.战乱不断导致疫病频发
B.人口增长与疫灾频度成正相头
C.重视实干人才选拔
D.主流选官制度的瓦解倾向
C.人口流动加速疫病传播
D.经济发展有利于减少疫病爆发
高二历史第1页共8页
高二历史第2页共8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2023-2024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