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40分钟 7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3·连云港调研)1928年,美、英、德、日等国签订《非战公约》,规定:缔约各国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缔约国之间不用和平之外的方法解决任何国家纠纷。这些规定( )
A.维护了世界长期和平
B.保障了所有缔约国的安全
C.促进了国际法的发展
D.消弭了缔约国之间的矛盾
【解析】选C。据材料“1928年,美、英、德、日等国签订《非战公约》”“缔约各国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缔约国之间不用和平之外的方法解决任何国家纠纷”得出,这是首次以缔约的方式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故选C;据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活动违背了《非战公约》的规定,排除A; 据所学可知,《非战公约》并没有对侵略者以及违反条约者规定必要的惩罚措施,因而在实践上没有起到有效的作用,排除B;据所学可知,签署《非战公约》的国家包括一战的战胜国和战败国,这些国家之间的矛盾始终存在,排除D。
2.(2023·常州模拟)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向帝国主义过渡中,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经济实力与殖民地占有面积“倒挂”。例如,德国这一时期发展速度欧洲第一,但是所夺取的土地尚不及英国的十一分之一。这一现象( )
A.直接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B.加剧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激发后起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
D.推动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解析】选B。经济实力与殖民地占有面积“倒挂”反映出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使得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不断激化,故选B;萨拉热窝事件直接导致了一战的爆发,而不是题干所述现象,排除A;题干所述现象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时出现的,C与题干因果关系倒置,排除C;题干所述现象导致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激化,之后引发了一战,但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无直接关联,排除D。
3.大洋彼岸的美国人抓住欧洲人自相残杀提供的历史机遇,迅速实现经济腾飞。美国和英国的地位开始发生颠倒,国际金融中心开始由伦敦逐渐向纽约转移,美元上升为最受欢迎的世界货币。美国经济的这一发展状况出现于( )
A.1914—1919年 B.1929—1933年
C.1941—1945年 D.1945—1971年
【解析】选A。据材料“欧洲人自相残杀”可知,欧洲人自相残杀主要发生于一战时期,这一时期,美国大发战争财,开始超越英国成为全球霸主,一战发生于1914—1918年,故选A;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波及全球,美国也受到极大影响,排除B;1941—1945年处于二战时期,且这一时期美国也参与战争,并非仅仅欧洲人自相残杀,而是全球大多数国家参与其中,排除C;1945—1971年处于冷战时期,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相互对立,美国参与其中,且欧洲人并未自相残杀,排除D。
4.1917年7月19日,德国国会以212票对126票通过了《和平决议》,在奥匈帝国,1917年11月21日,年轻皇帝查理继位后,开始了秘密议和,同时在英国,前外交大臣兰斯多恩提出若不采取某种方法结束冲突,西方文明将崩溃。这说明( )
A.同盟国集团的最终失败
B.战争灾难引发厌战情绪
C.美国参战改变力量对比
D.俄国退战产生连锁反应
【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一战后期,德国国会通过《和平决议》,奥匈帝国皇帝开始秘密议和,英国前外交大臣希望结束冲突等,说明战争灾难引发厌战情绪,故选B;直到1918年11月,同盟国集团才最终失败,且英国属于协约国集团,排除A;美国参战改变力量对比与英国前外交大臣忧心“西方文明将崩溃”不符,排除C;俄国退出一战是在191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
5.19世纪80年代起,德国的几家大银行投资土耳其铁路建设。为争取巴格达铁路的修筑权,德皇威廉二世于1898年访问土耳其,并在演讲中称自己是土耳其苏丹至死不渝的朋友。1899年,德国与土耳其签订科尼亚—巴格达—波斯湾铁路租借权的“初步协议”。德国的上述举措( )
A.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B.体现了德国军国主义思想滋长
C.反映了欧洲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意在推动土耳其的工业化进程
【解析】选A。据材料“自己是土耳其苏丹至死不渝的朋友”可知德国通过铁路投资密切了与土耳其之间的合作,但是俄国与土耳其之间围绕着巴尔干和黑海问题矛盾尖锐,德国的这一做法进一步激化了俄德矛盾,故选A;“为争取巴格达铁路的修筑权”说明德国向土耳其示好是为了经济合作,而不是军事扩张,排除B;欧洲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欧洲列强之间,土耳其在当时属于落后的亚洲国家,排除C;德国加强与土耳其的合作主要在于谋求经济利益,同时加强对近东地区的争夺,遏制俄罗斯势力的扩张,排除D。
6.19世纪后期,恩斯特·海克尔把达尔文进化论引入德国,并进行了最热情的欢迎和宣传。他认为人类的历史必须根据人的生物本性来重新考察,人类社会是由竞争法则所控制的,民族是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的生命体。这一理论( )
A.发展和完善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B.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人的价值观念
C.助推了德国军国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D.揭示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本质属性
【解析】选C。据材料恩斯特·海克尔认为“人类社会是由竞争法则所控制的,民族是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的生命体”,他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应用到社会领域,认为人类社会也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同时强调民族作为斗争的生命体,主张国家通过对外扩张的方式牺牲其他民族的利益来争取自身民族利益,契合了此时德国军国主义的发展,故选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适用的范围是生物领域,恩斯特·海克尔将生物进化论应用到人类社会领域,属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范畴,不属于对生物进化论的完善,排除A;恩斯特·海克尔将进化论引入德国,材料并未体现其影响范围扩展到整个欧洲,且启蒙运动后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等思想深刻影响了欧洲人的价值观念,社会达尔文主义对其并没有发生根本上的改变,这夸大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作用,排除B;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现象存在于人类社会,只有强者才能生存,弱者只能接受灭亡的命运,这不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属性,排除D。
7.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这说明( )
A.产业高度重合带来英德激烈竞争
B.英德两国殖民地的范围大体相当
C.经济竞争是导致战争的重要因素
D.英国在英德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
【解析】选C。据材料“19 世纪末,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可知有学者认为,德国和英国的商人在世界市场进行竞争,这些问题最终将会导致世界大战的爆发,说明经济竞争是导致战争的重要因素,故选C;材料“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仅说明德国和英国在市场中的经济竞争,没有涉及产业高度重合,无法得出产业高度重合带来英德激烈竞争,排除A;据所学可知英国的殖民范围比德国的大,因此“英德两国殖民地的范围大体相当”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材料“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仅说明德国和英国在市场中的经济竞争,没有涉及英国在英德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的信息,无法得出英国在英德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排除D。
8.如图是1901年4月刊登于美国时政周刊《PUCK》的漫画。现实中的美国刚刚在美西战争中获胜,画中的“美国”正在尝试扮演新角色,对镜试戴一顶轮船样式的帽子,轮船炮筒上分别写着“陆军”和“海军”,喷出的黑烟写着“扩张”。材料直接反映出美国( )
A.推行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
B.要求重新瓜分海外殖民地
C.成为超越英国的工业强国
D.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解析】选B。据题干“轮船炮筒上分别写着‘陆军’和‘海军’,喷出的黑烟写着‘扩张’”并结合所学可知,美西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美国新角色”反映美国要求积极扩军与扩张,故选B;美国的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主要针对19世纪的拉丁美洲,而美西战争是美国要求在世界范围内瓜分殖民地,排除A;“工业强国”不合逻辑,题干侧重美国的军事扩张,排除C;“维护”不合时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于一战后,排除D。
9.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1905年,德国就制定了相关作战计划,取道比利时迅速攻入法国,直捣巴黎,在几周内战败法国,然后,挥师东进,三至四个月击溃俄国,结束战争。这表明当时德国( )
A.存有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
B.拥有战胜协约国的综合国力
C.幻想以局部冲突战胜对手
D.力图缓和与英国的利益冲突
【解析】选A。据材料“1905年,德国就制定了相关作战计划,取道比利时迅速攻入法国,直捣巴黎,在几周内战败法国,然后,挥师东进,三至四个月击溃俄国,结束战争”可知,1905年德国制定了“速决战”战略。结合所学可知,“一战”中西线战场,德法马恩河战役,德国战败,标志着“速决战”破产。因此德国制定的军事计划没有实现,表明德国存有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故选A;材料未涉及德国的综合国力,事实上德国实力无法与英法两国相抗衡,排除B;“一战”前已经形成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德法战争不是局部冲突,排除C;“一战”前英德矛盾逐渐激化,材料反映德国为了避免两线作战的不利而制定快速决战,不是为了缓和与英国的矛盾,排除D。
10.有学者就一战期间各国媒体的宣传指出:整个战争中一个最惊人的事情就是一个政府很容易用近代技术使人民相信谎话,尽管这个民族是有理智的,是有自由主义和民主化背景的。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战争摧毁了民主和自由主义
B.近代技术助推了歪曲的宣传
C.群众意志决定了战争的进程
D.媒体宣传促进民族主义兴起
【解析】选B。据材料“一个政府很容易用近代技术使人民相信谎话”可知该学者认为一战时期,各国媒体利用近代技术手段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通过歪曲事实将人民推向了战争的深渊,故选B;一战时期歪曲事实的宣传只是服务于某些战争集团的利益,并不具有普遍性,也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无法摧毁现实中的民主和自由主义,排除A;战争进程深受自然环境、武器装备、突发事件、群众意志和大国选择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排除C;近代欧洲民族主义在宗教改革、拿破仑战争时期已经兴起,排除D。
11.1914—1918年,英国女汽车驾驶员从1 700人增加到28 900人;1914年,伍尔维奇兵工厂仅雇佣了125名女工,到1917年上升至28 000人。这反映了( )
A.战争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结构
B.工人运动增加女性就业机会
C.政治地位的提高激发女性就业动力
D.重工业的发展促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解析】选A。据材料时间“1914—1918年”可知为一战时期,材料中女汽车驾驶员的数量和工厂雇佣女工数量的急剧增长,体现了在战争期间,男性大量进入战场,女性在劳动力结构中所占比例上升,故选A;材料中女性就业机会增加是因为战争,并非工人运动,排除B;一战期间女性的政治地位并未提高,1918年年满30岁且拥有财产权的英国女性被赋予选举权,政治地位有所提高,排除C;此时推动女性大量进入工厂的原因是战争期间劳动力的缺乏,并非重工业的发展对劳动力需求增加,排除D。
12.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美国代表主张根据1916年海军拨款法案扩建海军实力,以达到美英海军力量均等的目的。英国代表则提出美国减少3艘战列舰,使英美比例为33∶20,在驱逐舰上是13∶6,美国海军力量只能是英国的60%,英国应保持其海军力量相当于美国和法国之和。这表明当时( )
A.美英两国军备竞赛升级
B.英美综合实力趋于平衡
C.《非战公约》遭到了破坏
D.美英角逐海上霸主地位
【解析】选D。本题考查巴黎和会。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美两国对于海军力量各有自己的考虑,希望在竞争中保持优势,说明战胜国之间角逐海上霸主地位,故选D。材料中美军想扩充军备的主张,遭到了英国的反对,所以无法得出军备竞赛升级的结论,排除A;材料是英美两国军备的诉求,无法判断两国综合实力的关系,排除B;《非战公约》签订于1928年,排除C。
13.有学者指出,一战后,各个阶层都不约而同地使用“崩溃”来描述战争的惨状,但一种全新的历史正在徐徐展开,中东欧国家相继独立,创造了许多新兴的民族国家,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英国女性获得了普选权,福利国家逐渐出现。该学者意在说明,一战( )
A.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
B.奠定了现代国际治理体系的基础
C.拓展了文明发展的道路
D.强化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解析】选C。在一战的冲击之下,中东欧出现了新兴民族国家,苏联建立了新型政治国家,英国注重福利国家的建设,故选C;殖民体系的瓦解应体现为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但材料中还包含“苏联……英国女性获得了普选权”等信息,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一战对世界带来的影响,如殖民体系、政治制度等,而非“治理体系”,排除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排除D。
14.(2023·常州模拟)一战之后,德国丧失了战前领土的13%,人口的10%,耕地的15%,铁矿藏的75%。协约国还要求德国在66年内赔偿1 320亿金马克。“这意味着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人的孙子辈们也得为他们的先辈们的‘战争罪责’进行赔偿。”此种状况( )
A.刺激了纳粹主义兴起
B.导致两次柏林危机
C.反映国联有效制止侵略
D.影响马歇尔计划出台
【解析】选A。据材料“一战之后”并结合所学可知,战胜国对战败的德国进行了异常严厉的制裁,这激起了整个德意志民族的强烈复仇心理,使得德国社会各阶层中蔓延着极端民族主义和持续高涨的复仇主义,故选A;柏林危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在德国的较量,与题中时间不符,排除B;国联是一战后成立的由英法操纵的、维护战胜国的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外交工具,不能有效制止侵略,排除C;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援助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欧国家的经济政策,而非对德国的处罚,“影响马歇尔计划出台”与题干主旨不相符,排除D。
15.下图是一幅反映国际联盟的漫画作品,题为《THE GAP IN THE BRIDGE》。其意在说明( )
A.美国竭力操纵欧洲事务
B.凡尔赛体系难长久维持
C.国际联盟内部矛盾重重
D.国联运转机制的脆弱性
【解析】选D。从漫画中可以看到,一根细小的石梁支撑起一座石桥,给人随时可能坍塌的感觉,说明国际联盟这座大桥是非常脆弱的。漫画表现的是,如果把“关键之石”放到桥梁中间,桥梁就显得结实坚固,而事实上美国没有参加国际联盟,所以,漫画明确告诉读者,没有美国的参加,国际联盟的作用非常有限。一战后建立的国际联盟被英法控制,美国始终不是国联成员,国联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由此体现了国联运转机制的脆弱性,故选D;美国没有加入国联不能体现它竭力操纵欧洲事务,排除 A 项,国联仅仅是凡尔赛体系的部分组成内容,据此不能得出凡尔赛体系难以长久维持的结论,排除B;“国际联盟内部矛盾重重”需要展现不同国家为满足自身利益需求,在解决问题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致使彼此相互冲突,而漫画只能反映出国联之桥的脆弱,排除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题,共30分。
16.(2023·苏锡常镇四市模拟)(1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反映了一战之前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 论题: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战的深层原因。(2分)
论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纷纷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掀起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但是老牌强国英法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速度放缓,后起的德国在统一之后迅速崛起,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德国开始寻求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与英国矛盾逐渐激化,为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竞相扩军备战。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相继参战,战争全面爆发。
综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加剧,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13分)
【解析】首先,据图一“1870—1913年英法德美工业增长倍数”和图二“1914年欧洲列强占有殖民地数量对比”结合所学得出论题: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战的深层原因。其次,据图一、图二结合所学得出论述:据图一“1870—1913年英法德美工业增长倍数”结合所学得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纷纷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掀起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但是老牌强国英法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速度放缓,后起的德国在统一之后迅速崛起,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据图二“1914年欧洲列强占有殖民地数量对比”结合所学得出德国开始寻求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与英国矛盾逐渐激化,为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竞相扩军备战。结合所学得出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相继参战,战争全面爆发。最后,总结升华,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加剧,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1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联盟约规定了“委任统治”制度。德国和土耳其把所属的前殖民地和属地交给国联,由国联委托受任国进行统治。国联盟约把委任统治地分为三类。委任统治地区的面积达125万平方英里,人口1 900万,都由国联授给了几个战胜国统治。列宁曾评价该制度说:“我们非常了解,人们所谓分配殖民地委任统治权,就是分配被委托去盗窃和抢劫的权利,分配地球上一小撮人对大多数人进行剥削的权利。”十月革命后在被压迫民族反帝斗争风起云涌的形势之下,战胜国列强不得不把对这些殖民地的直接统治改为间接统治,表示这是受托管理,直到这些殖民地和领地能够自主为止。
——摘编自张建华
《世界现代史(1900—2000)》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联出台“委任统治”制度的背景。(8分)
答案:(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协约国战胜同盟国;国联成为英法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战胜国对殖民地的激烈争夺;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8分)
【解析】第(1)题背景:据材料“国联盟约”“委任统治”“战胜国统治”等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结束,协约国战胜同盟国;据材料“委任统治地区的面积达125万平方英里,人口1 900万,都由国联授给了几个战胜国统治”可知国联成为英法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据“人们所谓分配殖民地委任统治权……分配地球上一小撮人对大多数人进行剥削的权利”可知战胜国对殖民地的激烈争夺;据“十月革命后在被压迫民族反帝斗争风起云涌的形势之下”可知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联的“委任统治”制度。(7分)
答案:(2)评价:“委任统治”制度实质上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瓜分战败的帝国主义国家殖民地的隐蔽形式,其本质是维护殖民体系;它满足了少数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的要求,损害了被压迫民族的主权和利益;将对殖民地直接统治改为间接统治,是帝国主义迫于被压迫民族反抗斗争的让步,在客观上是历史的进步。(7分)
【解析】第(2)题评价:据材料“委任统治地区的面积达125万平方英里,人口1 900万,都由国联授给了几个战胜国统治”可知该制度实质上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瓜分战败的帝国主义国家殖民地的隐蔽形式,其本质是维护殖民体系;据“我们非常了解……分配地球上一小撮人对大多数人进行剥削的权利”可知它满足了少数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的要求,损害了被压迫民族的主权和利益;据“十月革命后在被压迫民族反帝斗争风起云涌的形势之下……直到这些殖民地和领地能够自主为止”可知将对殖民地直接统治改为间接统治,是帝国主义迫于被压迫民族反抗斗争的让步,在客观上是历史的进步。四十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3·连云港调研)1928年,美、英、德、日等国签订《非战公约》,规定:缔约各国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缔约国之间不用和平之外的方法解决任何国家纠纷。这些规定( )
A.维护了世界长期和平
B.保障了所有缔约国的安全
C.促进了国际法的发展
D.消弭了缔约国之间的矛盾
2.(2023·常州模拟)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向帝国主义过渡中,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经济实力与殖民地占有面积“倒挂”。例如,德国这一时期发展速度欧洲第一,但是所夺取的土地尚不及英国的十一分之一。这一现象( )
A.直接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B.加剧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激发后起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
D.推动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大洋彼岸的美国人抓住欧洲人自相残杀提供的历史机遇,迅速实现经济腾飞。美国和英国的地位开始发生颠倒,国际金融中心开始由伦敦逐渐向纽约转移,美元上升为最受欢迎的世界货币。美国经济的这一发展状况出现于( )
A.1914—1919年 B.1929—1933年
C.1941—1945年 D.1945—1971年
4.1917年7月19日,德国国会以212票对126票通过了《和平决议》,在奥匈帝国,1917年11月21日,年轻皇帝查理继位后,开始了秘密议和,同时在英国,前外交大臣兰斯多恩提出若不采取某种方法结束冲突,西方文明将崩溃。这说明( )
A.同盟国集团的最终失败
B.战争灾难引发厌战情绪
C.美国参战改变力量对比
D.俄国退战产生连锁反应
5.19世纪80年代起,德国的几家大银行投资土耳其铁路建设。为争取巴格达铁路的修筑权,德皇威廉二世于1898年访问土耳其,并在演讲中称自己是土耳其苏丹至死不渝的朋友。1899年,德国与土耳其签订科尼亚—巴格达—波斯湾铁路租借权的“初步协议”。德国的上述举措( )
A.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B.体现了德国军国主义思想滋长
C.反映了欧洲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意在推动土耳其的工业化进程
6.19世纪后期,恩斯特·海克尔把达尔文进化论引入德国,并进行了最热情的欢迎和宣传。他认为人类的历史必须根据人的生物本性来重新考察,人类社会是由竞争法则所控制的,民族是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的生命体。这一理论( )
A.发展和完善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B.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人的价值观念
C.助推了德国军国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D.揭示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本质属性
7.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这说明( )
A.产业高度重合带来英德激烈竞争
B.英德两国殖民地的范围大体相当
C.经济竞争是导致战争的重要因素
D.英国在英德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
8.如图是1901年4月刊登于美国时政周刊《PUCK》的漫画。现实中的美国刚刚在美西战争中获胜,画中的“美国”正在尝试扮演新角色,对镜试戴一顶轮船样式的帽子,轮船炮筒上分别写着“陆军”和“海军”,喷出的黑烟写着“扩张”。材料直接反映出美国( )
A.推行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
B.要求重新瓜分海外殖民地
C.成为超越英国的工业强国
D.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9.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1905年,德国就制定了相关作战计划,取道比利时迅速攻入法国,直捣巴黎,在几周内战败法国,然后,挥师东进,三至四个月击溃俄国,结束战争。这表明当时德国( )
A.存有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
B.拥有战胜协约国的综合国力
C.幻想以局部冲突战胜对手
D.力图缓和与英国的利益冲突
10.有学者就一战期间各国媒体的宣传指出:整个战争中一个最惊人的事情就是一个政府很容易用近代技术使人民相信谎话,尽管这个民族是有理智的,是有自由主义和民主化背景的。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战争摧毁了民主和自由主义
B.近代技术助推了歪曲的宣传
C.群众意志决定了战争的进程
D.媒体宣传促进民族主义兴起
11.1914—1918年,英国女汽车驾驶员从1 700人增加到28 900人;1914年,伍尔维奇兵工厂仅雇佣了125名女工,到1917年上升至28 000人。这反映了( )
A.战争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结构
B.工人运动增加女性就业机会
C.政治地位的提高激发女性就业动力
D.重工业的发展促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12.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美国代表主张根据1916年海军拨款法案扩建海军实力,以达到美英海军力量均等的目的。英国代表则提出美国减少3艘战列舰,使英美比例为33∶20,在驱逐舰上是13∶6,美国海军力量只能是英国的60%,英国应保持其海军力量相当于美国和法国之和。这表明当时( )
A.美英两国军备竞赛升级
B.英美综合实力趋于平衡
C.《非战公约》遭到了破坏
D.美英角逐海上霸主地位
13.有学者指出,一战后,各个阶层都不约而同地使用“崩溃”来描述战争的惨状,但一种全新的历史正在徐徐展开,中东欧国家相继独立,创造了许多新兴的民族国家,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英国女性获得了普选权,福利国家逐渐出现。该学者意在说明,一战( )
A.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
B.奠定了现代国际治理体系的基础
C.拓展了文明发展的道路
D.强化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14.(2023·常州模拟)一战之后,德国丧失了战前领土的13%,人口的10%,耕地的15%,铁矿藏的75%。协约国还要求德国在66年内赔偿1 320亿金马克。“这意味着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人的孙子辈们也得为他们的先辈们的‘战争罪责’进行赔偿。”此种状况( )
A.刺激了纳粹主义兴起
B.导致两次柏林危机
C.反映国联有效制止侵略
D.影响马歇尔计划出台
15.下图是一幅反映国际联盟的漫画作品,题为《THE GAP IN THE BRIDGE》。其意在说明( )
A.美国竭力操纵欧洲事务
B.凡尔赛体系难长久维持
C.国际联盟内部矛盾重重
D.国联运转机制的脆弱性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题,共30分。
16.(2023·苏锡常镇四市模拟)(1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反映了一战之前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1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联盟约规定了“委任统治”制度。德国和土耳其把所属的前殖民地和属地交给国联,由国联委托受任国进行统治。国联盟约把委任统治地分为三类。委任统治地区的面积达125万平方英里,人口1 900万,都由国联授给了几个战胜国统治。列宁曾评价该制度说:“我们非常了解,人们所谓分配殖民地委任统治权,就是分配被委托去盗窃和抢劫的权利,分配地球上一小撮人对大多数人进行剥削的权利。”十月革命后在被压迫民族反帝斗争风起云涌的形势之下,战胜国列强不得不把对这些殖民地的直接统治改为间接统治,表示这是受托管理,直到这些殖民地和领地能够自主为止。
——摘编自张建华
《世界现代史(1900—2000)》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联出台“委任统治”制度的背景。(8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联的“委任统治”制度。(7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四十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含解析)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课时专练(江苏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