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目 录
模拟·基础演练.............................................................................................................1
重难·创新演练.............................................................................................................4
真题·实战演练.............................................................................................................7
1.【局部抗战】1935 年,蒋介石在一次讲演中说:“四川远处西陲,形势天成,估计当时敌人的实力,决
不能深入到四川来……因此本人仍认为四川为抗战唯一的根据地。”1936 年,蒋介石将“四川作为总根据
地”的构想,正式以公文的形式写进了《国防计划大纲草案》。这表明南京国民政府( )
A.旨在防止中共经略四川 B.开始重视四川地区
C.尚未实现对四川的管理 D.具有持久抗战意识
2.【局部抗战】1936 年 8 月,中国共产党致国民党的信中,呼吁“恢复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三民主义精神,
重振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与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中国共产党此举旨在( )
A.重申革命统一战线重要性 B.以三民主义为奋斗目标
C.适应民族革命战争新形势 D.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全国抗战的开始】1937 年 5 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的报告中指出:“和那些在现时愿意
保持和平而反对新的侵略战争的帝国主义国家建立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关系。”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
主张( )
A.构建世界反法西斯阵线 B.开辟反抗法西斯的东方战场
C.揭示帝国主义国家本质 D.坚决抵抗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4.【全国抗战的开始】毛泽东指出,“我们过去的政府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府,从现
在起,除了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外,还要加上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要
把‘工农共和国’口号改为‘人民共和国’口号。”这发生在( )
A.国民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
5.【日本侵华暴行】下面是日本作家森村诚一对日本 731 部队在撤退之前毁灭罪证时的场景的描述(局
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那座利用特殊钢材和近 50 公分厚的水泥墙盖起来的特设监狱,十分牢固……部队人员拿着铁镐和铁锹走进
特设监狱单人牢房的一刹那,都吓得呆立不动了……他们发现在单人牢房墙上闪耀着黑紫色的大字:“打
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每个字约为 20厘米见方。监狱里根本无法搞到笔墨,一看便知
道那是用鲜血写成的。一个个黑紫色的字迹,像高压电流般地冲击着这些慌忙进行战败处理的 731 部队人
员的大脑,使他们麻木了
A.材料类型单一尚未形成有效证据链 B.印证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
C.文字记载的主观性限定了历史解读 D.史料记载无法还原历史真相
6.【日本侵华暴行】1943 年 5 月,伪上海市政府发布公告:“为取缔市区押当,限每日下午七时熄灯停业”;
8 月,又要求“所有饭馆酒肆每日只准下午五时至十一时为售酒时间,所有舞场每晚不得过午夜十二时,下
午茶舞,仅以星期六、星期日及其他国庆例假之日为限,自此以外,绝对禁止”。这些举措旨在( )
A.保障战时管理体制的推行 B.应对日益恶化的战争形势
C.促进沦陷区社会经济恢复 D.构建厉行节约的社会风气
7.【正面战场的抗战】1937 年 8 月 2 日,空军飞行员张锡祜在给父亲张伯苓的家书中写道:“男等现已奉命
出发…此次出发非比往常,生死早置度外…因沿海各省一旦开战将无一片静土!”12 天后,张锡祜在抗击日
寇的征途中殉国。家书中提及的战役( )
A.取得抗战爆发以来的首次胜利 B.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典型
C.粉碎日军“三月亡华”的妄想 D.发生在对日作战的相持阶段
8.【正面战场的抗战】20 世纪 30 年代末,重庆街道的公厕、垃圾箱、果皮箱、痰盂和功能简易的垃圾处理
场等设施由少到多。1942 年至 1943 年,市警察局还新制了木质废物箱和木质石灰痰盂各 1000 多个。这一
时期,重庆公共卫生的改善直接得益于( )
A.长江上游优越的区位优势 B.社会和经济重心整体西移
C.近代以来城市文化的积淀 D.西南地区通商口岸的开设
9.【敌后战场抗战】1942 年 3 月,毛泽东在中央学习组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报告,全面阐述了学习研
究党史的立场、方法、原则、分期,开列了学习研究所需的具体书单,号召全党重视党史的学习和研究。
这一号召( )
A.体现出党中央战略重心的转变 B.旨在厘清近代历史的脉络
C.有利于进一步凝聚全党的共识 D.表明党重视吸取历史教训
10.【敌后战场抗战】1940 年 11 月,国民政府完全停发中共方面的抗日军饷,对海外华侨和后方进步人士
的捐款也停止向边区汇兑。这样,外援断绝,边区财政遇到了空前的困难。在严峻的情势下,党中央发出“自
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掀起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这一举措( )
A.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促使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C.巩固了抗日民主联合政府 D.坚定了中国共产党抗战决心
11.【抗日战争的胜利】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东北是个极其重要的区域……现在我们这样一点根据地,
被敌人分割得相当分散,各个山头、各个根据地都是不巩固的。没有工业,有灭亡的危险。……如果我们
有了一大块整个的根据地,包括东北在内,就全国范围来说,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有了基础,有了坚固的基
础。”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总路线 B.宣示工作重心发生重要转移
C.重视区域对革命全局的影响 D.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方案
12.【抗日战争的胜利】1901—1911 年涌现出的女子结社与团体多达四十余个,多数团体既热衷于妇女解放
也热衷于政治斗争。1924 年国民党一大后,国共两党分别确立了妇女运动方针,妇女运动被纳入了国民革
命的轨道。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成立了妇女联合会、妇女抗日救国会等妇女团体,这些团体担当了
在广大农村组织妇女参加抗战的重任,也是推动妇女运动发展的巨大动力。据此可知( )
A.西方民主平等思想对个人产生较大影响
B.新文化运动促进妇女解放等口号的提出
C.中国妇女运动坚持与政治斗争紧密相连
D.“癸卯学制”的实施解放了妇女的思想
13.【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944年春夏之交,美军在太平洋战场遭到日军的顽强抵抗。此时,出于政治和军事方面的考虑,
美国政府认为有必要使国共双方实现某种形式的联合。1944年 7、8月间,美国派出军事观察组到延安访问,
从而开始了美国官方与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接触。1944年 9月,中共派使者会见史迪威,表达了共同反抗法
西斯的意愿。使团向美国政府发出报告较客观和真实地反映了中共根据她的情况,呼吁美国政府应该在政
治、军事上支援延安,认为美国的援助能制止内战,并能防止中共倒向苏联一边。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迅
速接近最后胜利,基于构建战后世界秩序的想法,美国认为必须加强蒋介石的统治,扶助蒋介石统一中国
1945年 4月,赫尔利在华盛顿公开发表声明,美国政府只同国民党合作,不同共产党合作。
——据胡大泽《评述抗战时期美国对中共政策的变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后期美国对中共政策的变化,并简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抗战时期美国对中共的政策。
14.【全面内战的爆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陇东,是土地革命时期的老根据地、陕甘宁边区的组成部分,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光荣革命
斗争历史。在这块红色土壤上孕育、产生的陇东歌谣,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艺术魅力。
陇东优秀歌谣节选
传统歌谣 《八大家》 八大家,心太馋,地租债利重如山;又开当铺又开店,穷人血汗要咂干。
土地革命 喝的山泉水,吃的糜子饭,睡的五孔窑,穿的羊毛毡。上山去种地,下山把
《五孔窑》
时期 书念,敌人来“围剿”,勒马和他干。
抗日战争 新谷子,黄又黄,新糜子,香又香,收毕了庄稼,大家喜洋洋,今年要多交
《交公粮》
时期 些救国公粮。
解放战争 《反对打内
边区军民齐动员,拿起刀枪保家园;反动分子来进攻,消灭他个王八蛋。
时期 战》
新中国成 《十唱太阳满
十唱太阳满天红,建设祖国靠工农,全国团结一条心,人民江山万年春。
立初期 天红》
——摘编自高文、巩世锋、高寒《陇东革命歌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陇东革命歌谣提出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
严密,表达清晰。)
15.【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危机与机遇总是同生并存,克服了危即是机。回望历史,中国的民主革命从来都不是一帆风
顺的,而是在“挑战—应战”中不断向前发展的。能否在历史关键节点上发现和利用战略机遇,对一个国
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决定性影响。
——摘编自王峰《改革开放彰显伟大历史主动精神》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危’与‘机’”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
(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达清晰。)
1.1932 年,《国闻周报》在《我们的希望》一文中对南京政府表示“我们希望以对外的“镇静’功夫来对内,
以对内的强硬态度来对外;我们希望以对外的‘涵养’功夫来对内,以对内的勇猛精神来对外”。这篇文章
( )
A.回应了攘外必先安内的要求 B.表达了团结御侮的民族意志
C.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D.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精神基础
2.1937 年 10 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以在苏区居住的经历为题材撰写并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1938
年 2 月,该书中译本改名为《西行漫记》,在短短的十个月内就印行 4 版,轰动了海内外。该书名变化的原
因是( )
A.减少发行的阻力 B.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争取美国的支持 D.促进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3.在东北,日本关东军特务部专门成立了“采金事业调查部”,开始勘查东北的金矿。下面是国家地质局出
版的关于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华地质矿产探查时空分布记录情况。日本的这些举措( )
A.表明中国矿业开采技术落后于日本 B.说明太平洋战争爆发阻断日本能源补给
C.是为了满足日本“以战养战”的需求 D.折射出国民政府政治统治的腐朽与无能
4.如图为民国时期“闯关东”移民流向变动图。据此可知( )
A.1912-1928 年迁入数持续上升原因是东北生存条件良好
B.1928-1932 年移民留住数大幅下降主要受局部抗战影响
C.1938-1942 年迁入数波动变化受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影响
D.1945-1949 年影响回返数值根本原因是安土重迁的思想
5.下图为 2006-2016 年《人民日报》“九一八”记忆高频词汇统计。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九一八”记忆的
主要动机是( )
A.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B.对民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C.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D.强化中华民族共同意识
6.如图为民国三十五年画家郭钧在《新华日报》上刊登一幅政治漫画(注:秤的两边为日军与美军)。漫
画反映的主题是( )
A.蝇营狗苟,沆瀣一气 B.蚕食鲸吞,瓜分豆剖
C.磨刀霍霍,包藏祸心 D.狼前虎后,接踵而来
7.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行政委员会在“以农业为主”和“农业第一”方针的指引下,进行了
一系列有益探索,取得显著成效。上述方针提出的主要背景是( )
A.政权建设和社会治理的探索 B.建立和巩固东北解放区的要求
C.配合辽沈战役的战略性需要 D.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已然开启
8.1948 年 5 月,国民政府开始在山西实行所谓“平民经济”政策, 一半工资以贱价的小米计价。政策实施
后,太原市内的工人间便流传开一则顺口溜:“(工资)米麦各半,加工另算,打(碎)灯泡罚你四万,你
要(鸣)不平,送你(去)前线打仗。”这一现象的出现( )
A.得益于共产党对群众的动员 B.说明国统区金融体系已崩溃
C.缘于国民党军投入战略决战 D.暴露了国民政府的反动面目
9.1949 年 3 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根据毛泽东的提议通过了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六条规定:“一、不做寿;
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
列。”“六条规定”的通过( )
A.鼓舞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B.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体系
C.表明中国共产党在为全国执政做准备 D.为开展战略决战奠定干部基础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的大会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开会的:中国人民在其对于日本侵略者作了将近入年的坚决的
英勇的不屈不挠的奋斗,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和自我牺牲之后,出现了这样的新局面——整个世界上反
对法西斯侵略者的神圣的正义的战争,已经取得了有决定意义的胜利,中国人民配合同盟国打败日本侵略
者的时机,已经迫近了。但是中国现在仍然不团结,中国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
该怎样做呢?毫无疑义,中国急需把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的代表人物团结在一起,成立民主的临时的联合
政府,以便实行民主的改革,克服目前的危机,动员和统一全中国的抗日力量,有力地和同盟国配合作战,
打败日本侵略者,使中国人民从日本侵略者手中解放出来。然后,需要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之上,召开国民
代表大会,成立包括更广大范围的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在内的同样是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
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一句话,走
团结和民主的路线,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写作《论联合政府》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政权建设进行评述。
1.(2024·全国甲卷)下图表(表)为 1943 年陕甘宁边区佳县城关区各阶层公粮负担情况。
阶层 户数 人口 总收入(石) 公粮(石) 公粮占收入%
地主 16 91 462.0 104.70 22.6%
富农 40 356 679.5 92.09 13.5%
中农 244 1352 1481.8 120.95 8.1%
贫农 588 2498 1376.8 30.34 2.1%
雇农 64 235 58.8 — —
其他 37 214 111.3 2.92 2.6%
合计 989 4746 4170.2 351.00 8.4%
这一现象体现了( )
A.社会阶级间的差距的扩大 B.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满足
C.中国共产党阶级基础扩大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
2.(2024·湖北卷)大学生杨静远曾坚持“我一个学文学的,对政治根本不发生兴趣”。1944 年豫湘桂战役后,
她开始意识到“国家真是每个人的”,决意“要把自己献给我的国家”,主动了解中共政纲,进而走上革命道路。
杨静远的转变折射出( )
A.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B.中共中流砥柱作用得到认可
C.国民党政权深陷统治危机 D.和平建国成为人民共同愿望
3.(2024·辽宁卷)1947 年,河北景县流传着歌谣:“吃八路,穿八路,住八路,为什么不去当八路。”南宫
县的新兵说:“好日子是毛主席给的,不打老蒋是没心肝的,所以我要坚决打老蒋。”肥乡县的农民说:“我
得报恩,我老了,我送我儿子参军。”这反映出( )
A.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 B.减租减息激发了革命热情
C.国民政府陷入统治危机 D.土地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4.(2024·浙江卷 1 月)1949 年 4 月 20 日,英国“紫石英”号军舰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双方发生激烈
炮战,该舰被击伤后搁浅。当时的《纽约先驱论坛报》评论道:“这个日子很有可能永垂史册,因为在这天……
中共炮手轻蔑地把英国皇家海军搁到了一边,这一天标志着已经破产的中国旧政权终于被迫承认自己的无
能。”7 月 30 日,“紫石英”号灰溜溜地逃走了。“紫石英”号事件表明( )
A.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 B.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统治的覆灭
C.人民解放军取得战略决战的完全胜利 D.百余年来旧中国屈辱外交的结束
5.(2023·重庆卷)1938 年 4 月 24 日,上海舞女界救济难民游艺大会在新光大戏院举行,其中话剧《舞女
泪》主要表达了舞女姐妹们的悲惨遭遇。她们通过游艺的方式来组织社会各界人士捐款,将所得款项送给
难胞,余下的捐给前方将士。这一事件表明( )
A.妇女解放进入新阶段 B.全民族抗战已经形成
C.话剧演出趋于商业化 D.沦陷区民众生活无望
6.(2023·广东卷)“三十年代初组织起来的左翼文化运动,已经冲破了原来左派的圈子,抗日救亡、反对内
战、反对华北自治……等等口号,已经把成千上万的中小资产阶级和上层爱国人士吸引到我们的阵营中来
了。”上述现象反映了( )
A.九一八事变使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C.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全面抗战开始 D.国共合作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7.(2023·辽宁卷)1939 年 6 月,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除积极加紧生产以谋自给外”,各机关部队和所有公营
企业的收支“不得于未报解中财经部以前,自行开支”,并“想各种办法节省”。此举旨在( )
A.促进军民团结 B.完善财经制度 C.巩固苏区政权 D.坚持长期抗战
8.(2023·北京卷)1944 年,太行区抗日根据地召开第一届“杀敌英雄和劳动英雄大会”。评选出杀敌英雄 31
名,劳动英雄 39 名。邓小平在大会上指出:“今年机关、部队自己生产两月或三月的食粮和全年的菜蔬,
还要依靠自己生产来贴补油盐,计算起来,减轻了人民十万石公粮的负担。如果把办公杂支和节约统统计
算起来,大约减轻了人民二十万石公粮的负担。这是一件多么重大的事情!"这一材料反映出( )
①大生产运动取得了明显效果 ②敌后抗日根据地规模不断扩大
③劳动英雄与杀敌英雄同样受到尊重 ④根据地为反“围剿”做好了物资储备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9.(2023·山东卷)1938 年 7 月,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正式成立。剧团演出时,会在戏台两边挂起“中国气
派,民族形式,工农大众,喜闻乐见;明白世理,尽情尽理,有说有笑、红火热闹”的对联民众剧团常年在
边区巡回演出,深受欢迎。该剧团的主要任务是( )
A.创新民族文化宣传方式 B.团结工农建设边区政权
C.动员民众投身民族民主革命 D.落实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10.(2023·湖北卷)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来到太行山区,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贫苦农民李顺达得以翻身。
1943 年,李顺达组织六户贫困农民成立农业劳动互助组。1950 年,他参加了全国工农兵劳动英雄代表大会。
1951 年,李顺达互助组发起生产竞赛,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据此可知( )
A.根据地的经验延续至新中国 B.农业互助组是主要生产组织形式
C.劳模示范推动技术领域创新 D.互助合作推动三大改造顺利开展
11.(2023·全国甲卷)1943 年,中共中央指出,“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达到解放
的道路,亦须从经济丰裕与经济独立入手”。这一决定的实施( )
A.促进妇女彻底摆脱封建束缚 B.有利于抗日根据地政权巩固
C.扩大了陕甘宁边区阶级基础 D.适应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需要
12.(2023·浙江卷 1 月)中国共产党某次代表大会的会场布置:主席台最上方的石拱上有红色美术字“在毛
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台前还摆放着多盆从山里采集来的野生花草。会场两边的墙上,各安装着 3 个代
表胜利的“V”字形旗座,每个旗座插有 4 面党旗,24 面党旗象征中国共产党 24 年的奋斗历程。这次大会的
历史性贡献有( )
A.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明确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C.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D.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
13.(2024·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1947年上海工业分行业资本占比情况
1947年,上海有工厂 7738家、工人 367433人,分别占全国 12个主要城市工厂、工人总数的 60%、
61%。上海解放前夕,外国资本控制了全市 90%以上的电力供应,73%的自来水供应,97%的煤气供应,100%
的电话和电车经营。官僚资本企业拥有的炼钢炉占全市总数的 85.7%,钢产量占 89.3%;拥有的纱锭和布
机分别占全市总数的 38.5%和 59.2%
——摘编自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
材料二 1949—1957年上海轻、重工业产值和占比变化情况
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的工业品绝大部分供应全国,不少工厂为国家重点建设的 156个项目生产配套
设备。1953—1957年,上海共有 272家轻纺类工厂内迁。整个五十年代,上海支援各地的机器设备计有 6000
多台。1956年,上海进行了第一次工业大改组,全市 2万多个工厂分行业成立了 83个行政性专业工业公司
——摘编自《上海统计年鉴》等
提取材料信息,以“上海·缩影”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
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4.(2024·辽宁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百年历史中,有许多东北地区的革命
事件、奋进精神等东北元素。某课题组拟建立“党史中的东北元素资料库”,特向社会征集党史中具有重大
意义的东北元素。
请围绕“党史中的东北元素”,结合所学知识,向该课题组推荐一个专题,自拟专题题目,并阐明推荐理由。
(要求:题目明确且包含时间尺度,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第 16 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目 录
模拟·基础演练.............................................................................................................1
重难·创新演练.............................................................................................................9
真题·实战演练...........................................................................................................15
1.【局部抗战】1935 年,蒋介石在一次讲演中说:“四川远处西陲,形势天成,估计当时敌人的实力,决
不能深入到四川来……因此本人仍认为四川为抗战唯一的根据地。”1936 年,蒋介石将“四川作为总根据
地”的构想,正式以公文的形式写进了《国防计划大纲草案》。这表明南京国民政府( )
A.旨在防止中共经略四川 B.开始重视四川地区
C.尚未实现对四川的管理 D.具有持久抗战意识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1935-1936 年(中国)。材料中蒋介石认为四川是抗战唯一的根据地,并将“四川作为总根据
地”的构想写进《国防计划大纲草案》,这说明他认识到当时中国在抗战中处于劣势,中国抗战任重而道远,
需要以四川为基地,进行持久抗战,D 项正确;蒋介石重视四川有防止中共在四川发展壮大的意图,但材
料强调的是四川在抗战中的战略地位,排除 A 项;材料表明蒋介石对四川战略地位的重视,但不能由此得
出国民政府“开始”重视四川地区,排除 B 项;1928 年,东北易帜之后,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全国,排
除 C 项。故选 D 项。
2.【局部抗战】1936 年 8 月,中国共产党致国民党的信中,呼吁“恢复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三民主义精神,
重振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与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中国共产党此举旨在( )
A.重申革命统一战线重要性 B.以三民主义为奋斗目标
C.适应民族革命战争新形势 D.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近代(中国)。1936 年中共为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对国民党作出重要妥协,以适应民族
革命战争新形势,C 项正确;大革命结束,国共的革命统一战线就已经破裂,排除 A 项;中共以马克思主
义为奋斗目标,排除 B 项;此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尚未形成,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3.【全国抗战的开始】1937 年 5 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的报告中指出:“和那些在现时愿意
保持和平而反对新的侵略战争的帝国主义国家建立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关系。”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
主张( )
A.构建世界反法西斯阵线 B.开辟反抗法西斯的东方战场
C.揭示帝国主义国家本质 D.坚决抵抗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
空是 1937 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人在日本侵华后,为了抗击日本侵略,主张全世界反法西斯
力量联合起来,构建世界反法西斯阵线,A 项正确;反法西斯东方战场的开辟是在二战全面爆发后,二战
全面爆发是在 1939 年,时间不符,排除 B 项;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主张揭示帝国主义国家本质,
排除 C 项;日本在七七事变后,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D 项时间不符合,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4.【全国抗战的开始】毛泽东指出,“我们过去的政府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府,从现
在起,除了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外,还要加上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要
把‘工农共和国’口号改为‘人民共和国’口号。”这发生在( )
A.国民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从现在起,除了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外,还要加上一切其他阶级中愿
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要把‘工农共和国’口号改为‘人民共和国’口号”可知,此时要团结一切可
以团结的力量。通过口号的变化可以看出是要淡化阶级斗争的意识。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应该是抗日战争时
期,要动员全民族的力量共同抗战,B 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并不团结所有的阶级,如北洋军阀是要打击的
对象,排除 A 项;解放战争不属于民族革命,与“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不符,排除 C 项;新中国成
立初期已经不存在大规模的民族革命和阶级革命,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5.【日本侵华暴行】下面是日本作家森村诚一对日本 731 部队在撤退之前毁灭罪证时的场景的描述(局
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那座利用特殊钢材和近 50 公分厚的水泥墙盖起来的特设监狱,十分牢固……部队人员拿着铁镐和铁锹走进
特设监狱单人牢房的一刹那,都吓得呆立不动了……他们发现在单人牢房墙上闪耀着黑紫色的大字:“打
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每个字约为 20 厘米见方。监狱里根本无法搞到笔墨,一看便知
道那是用鲜血写成的。一个个黑紫色的字迹,像高压电流般地冲击着这些慌忙进行战败处理的 731 部队人
员的大脑,使他们麻木了
A.材料类型单一尚未形成有效证据链 B.印证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
C.文字记载的主观性限定了历史解读 D.史料记载无法还原历史真相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军侵华细菌战是人类文明史上令人发指的黑暗一页。材料从
日本文献记载的角度出发,再现了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民族先锋力量,始终满怀坚定的信仰,站在反
抗日军暴行的最前线,以血肉筑起捍卫国家的长城,以生命换来民族独立的希望,B 项正确;日本 731 部队
对中国人民进行了惨无人道的人体活体实验,犯下反人类的滔天罪行,其恶行铁证如山,不容否认和抵赖,
且材料类型并不单一,排除 A 项;文字记载的方式具有客观性,只是人们对文字记载的解读才具有主观性,
才会限制历史解读的边界,排除 C 项;D 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故选 B 项。
6.【日本侵华暴行】1943 年 5 月,伪上海市政府发布公告:“为取缔市区押当,限每日下午七时熄灯停业”;
8 月,又要求“所有饭馆酒肆每日只准下午五时至十一时为售酒时间,所有舞场每晚不得过午夜十二时,下
午茶舞,仅以星期六、星期日及其他国庆例假之日为限,自此以外,绝对禁止”。这些举措旨在( )
A.保障战时管理体制的推行 B.应对日益恶化的战争形势
C.促进沦陷区社会经济恢复 D.构建厉行节约的社会风气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943 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作为日本侵略者的傀儡政府,伪上海政府对社会娱乐性的商业活
动逐渐予以严格限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3 年日军处于太平洋、东南亚和中国的三线作战状态,深陷
战争泥沼,资源日趋匮乏,伪上海政府的这些举措旨在减少社会资源浪费,满足军事需要,以应对日益恶
化的战争形势,B 项正确;A 项并非这些举措的根本目的,排除 A 项;日伪政权的举措与战争形势有关,
而不是为促进经济恢复,排除 C 项;D 项与日伪政府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7.【正面战场的抗战】1937 年 8 月 2 日,空军飞行员张锡祜在给父亲张伯苓的家书中写道:“男等现已奉命
出发…此次出发非比往常,生死早置度外…因沿海各省一旦开战将无一片静土!”12 天后,张锡祜在抗击日
寇的征途中殉国。家书中提及的战役( )
A.取得抗战爆发以来的首次胜利 B.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典型
C.粉碎日军“三月亡华”的妄想 D.发生在对日作战的相持阶段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
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7 年(中国)。家书中有以下信息:1937 年 8 月,飞行员张锡祜参加的战役,沿海
各省。据此判断该战役是淞沪战役,国军激战三月,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C 项正确;
首次胜利是太原会战的平型关战斗的胜利,排除 A 项;国共合作抗日典型是太原会战,排除 B 项;相持阶
段是 1938 年 10 月之后,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8.【正面战场的抗战】20 世纪 30 年代末,重庆街道的公厕、垃圾箱、果皮箱、痰盂和功能简易的垃圾处理
场等设施由少到多。1942 年至 1943 年,市警察局还新制了木质废物箱和木质石灰痰盂各 1000 多个。这一
时期,重庆公共卫生的改善直接得益于( )
A.长江上游优越的区位优势 B.社会和经济重心整体西移
C.近代以来城市文化的积淀 D.西南地区通商口岸的开设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942 至 1943 年(中国)。据材料可知,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迁至重庆,沿海城市的大批工
厂、学校和平民纷纷西迁,社会与经济重心整体西移,从而使重庆城市化快速发展,也促使重庆重视公共
卫生的改善,B 项正确;地理区位并不会导致公共卫生的改善,排除 A 项;城市文化的积淀是历史因素,
不是直接原因,排除 C 项;1895 年《马关条约》增开重庆为通商口岸客观上有利于重庆城市化发展,但与
材料所涉及时期的卫生改善没有关联,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9.【敌后战场抗战】1942 年 3 月,毛泽东在中央学习组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报告,全面阐述了学习研
究党史的立场、方法、原则、分期,开列了学习研究所需的具体书单,号召全党重视党史的学习和研究。
这一号召( )
A.体现出党中央战略重心的转变 B.旨在厘清近代历史的脉络
C.有利于进一步凝聚全党的共识 D.表明党重视吸取历史教训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
是:1942 年(中国)。据材料可知,毛泽东号召全党学习研究党史,这有利于进一步凝聚全党的共识,C 项
正确;当时党的“战略重心”仍然是抗击日本侵略,并未转变,排除 A 项;旨在厘清近代历史的脉络中的
“厘清近代历史的脉络”并非“旨在”,排除 B 项;材料没有讲述党重视吸取历史教训,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0.【敌后战场抗战】1940 年 11 月,国民政府完全停发中共方面的抗日军饷,对海外华侨和后方进步人士
的捐款也停止向边区汇兑。这样,外援断绝,边区财政遇到了空前的困难。在严峻的情势下,党中央发出“自
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掀起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这一举措( )
A.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促使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C.巩固了抗日民主联合政府 D.坚定了中国共产党抗战决心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940 年(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敌后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壮大了中共的经济实力,
坚定了中国共产党抗战决心,D 项正确;这一举措坚定了中国共产党抗战决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题
干无关,排除 A 项;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发生在 1949 年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不符合材料,排除 B 项;中共
并未参与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也谈不上是民主政权,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1.【抗日战争的胜利】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东北是个极其重要的区域……现在我们这样一点根据地,
被敌人分割得相当分散,各个山头、各个根据地都是不巩固的。没有工业,有灭亡的危险。……如果我们
有了一大块整个的根据地,包括东北在内,就全国范围来说,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有了基础,有了坚固的基
础。”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总路线 B.宣示工作重心发生重要转移
C.重视区域对革命全局的影响 D.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方案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的这段话,明确指出了东北对于中国革命
事业的重要性。他强调了如果中国共产党能够拥有一大块包括东北在内的整个根据地,那么中国革命胜利
的基础就会更加坚固。这表明中国共产党重视区域对革命全局的影响,C 项正确;社会主义工业化总路线是
在建国后提出的,与材料中 1945 年中共七大时间不符,排除 A 项;工作重心发生重要转移是在七届二中全
会上指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B 项;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方案,但材料
中未涉及,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2.【抗日战争的胜利】1901—1911 年涌现出的女子结社与团体多达四十余个,多数团体既热衷于妇女解放
也热衷于政治斗争。1924 年国民党一大后,国共两党分别确立了妇女运动方针,妇女运动被纳入了国民革
命的轨道。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成立了妇女联合会、妇女抗日救国会等妇女团体,这些团体担当了
在广大农村组织妇女参加抗战的重任,也是推动妇女运动发展的巨大动力。据此可知( )
A.西方民主平等思想对个人产生较大影响
B.新文化运动促进妇女解放等口号的提出
C.中国妇女运动坚持与政治斗争紧密相连
D.“癸卯学制”的实施解放了妇女的思想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 20 世纪上半期的中国。据题干“1901—1911 年、1924 年国民党一大后、抗日战争时期”妇女团体
纷纷出现,妇女成为政治斗争(包括革命斗争、抗日斗争)的重要力量,可得出,中国妇女运动坚持与政
治斗争紧密相连,C 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妇女运动兴起的原因,且材料涉及的是妇女团体,不是个人,排除
A 项;新文化运动开始于 1915 年,不能解释“1901—1911 年”的现象,排除 B 项;“癸卯学制”没有承认
女子教育的地位,不准设立女子学堂,故“癸卯学制”的实施不利于解放妇女思想,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3.【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944年春夏之交,美军在太平洋战场遭到日军的顽强抵抗。此时,出于政治和军事方面的考虑,
美国政府认为有必要使国共双方实现某种形式的联合。1944年 7、8月间,美国派出军事观察组到延安访问,
从而开始了美国官方与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接触。1944年 9月,中共派使者会见史迪威,表达了共同反抗法
西斯的意愿。使团向美国政府发出报告较客观和真实地反映了中共根据她的情况,呼吁美国政府应该在政
治、军事上支援延安,认为美国的援助能制止内战,并能防止中共倒向苏联一边。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迅
速接近最后胜利,基于构建战后世界秩序的想法,美国认为必须加强蒋介石的统治,扶助蒋介石统一中国
1945年 4月,赫尔利在华盛顿公开发表声明,美国政府只同国民党合作,不同共产党合作。
——据胡大泽《评述抗战时期美国对中共政策的变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后期美国对中共政策的变化,并简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抗战时期美国对中共的政策。
【答案】(1)变化:从联共抗日转变为扶蒋反共。原因:二战即将结束,美国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减小;
美国着眼于构建战后世界秩序,建立亚洲霸权的需要;国民党准备发动内战,争取美国的援助;中共坚持
独立自主,走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
(2)评价:根本上看是为其自身利益服务。联共政策有利于增强中国抗日力量,加速对日作战的胜利;扶
蒋反共政策对国民党发动内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解析】(1)本题是对比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战后期(中国)。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扶助
蒋介石统一中国 1945 年 4 月,赫尔利在华盛顿公开发表声明,美国政府只同国民党合作,不同共产党合
作......扶助蒋介石统一中国 1945 年 4 月,赫尔利在华盛顿公开发表声明,美国政府只同国民党合作,
不同共产党合作”可知,美国对中国政策经历了由联共抗日到扶蒋反共的转变。第二小问原因,从美国和
中国两个角度来解释;据材料“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迅速接近最后胜利”可得出,二战即将结束,美国在
太平洋战场的压力减小;据材料“基于构建战后世界秩序的想法”可得出,美国着眼于构建战后世界秩序,
建立亚洲霸权的需要;据所学可得出,国民党准备发动内战,争取美国的援助;中共坚持独立自主,走新
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
(2)本题是认识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在评价美国政策时,要明确指出其实
质,即服务于美国国家利益,而并非单纯为了中国的抗日战争,然后辩证分析其不同影响;据材料“出于
政治和军事方面的考虑......基于构建战后世界秩序的想法”和所学可知,根本上看是为其自身利益服务;
据材料“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迅速接近最后胜利”和所学可知,联共政策有利于增强中国抗日力量,加速
对日作战的胜利;据所学可知,扶蒋反共政策对国民党发动内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给中国人民带来
深重灾难.
14.【全面内战的爆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陇东,是土地革命时期的老根据地、陕甘宁边区的组成部分,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光荣革命
斗争历史。在这块红色土壤上孕育、产生的陇东歌谣,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艺术魅力。
陇东优秀歌谣节选
传统歌谣 《八大家》 八大家,心太馋,地租债利重如山;又开当铺又开店,穷人血汗要咂干。
土地革命 喝的山泉水,吃的糜子饭,睡的五孔窑,穿的羊毛毡。上山去种地,下山把
《五孔窑》
时期 书念,敌人来“围剿”,勒马和他干。
抗日战争 新谷子,黄又黄,新糜子,香又香,收毕了庄稼,大家喜洋洋,今年要多交
《交公粮》
时期 些救国公粮。
解放战争 《反对打内
边区军民齐动员,拿起刀枪保家园;反动分子来进攻,消灭他个王八蛋。
时期 战》
新中国成 《十唱太阳满
十唱太阳满天红,建设祖国靠工农,全国团结一条心,人民江山万年春。
立初期 天红》
——摘编自高文、巩世锋、高寒《陇东革命歌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陇东革命歌谣提出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
严密,表达清晰。)
【答案】参考观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陇东革命歌谣积极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陇东革命歌谣具有明显的时代性﹔陇东革
命歌谣反映人民心声;陇东革命歌谣有利于宣传革命教育民众;陇东革命歌谣是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
重要史料;陇东革命歌谣是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
参考示例:
观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陇东革命歌谣积极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
阐释︰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陇东是土地革命时期
的老根据地,《五孔窑》激发了民众进行根据地建设和积极配合中国共产党进行反围剿的革命热情;抗日战争
时期,民族危机加深,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交公粮》反映了人民群众以保家卫国、抗日救亡为
己任的革命觉悟,彰显了民族大义和爱国精神;解放战争时期,面对蒋介石集团悍然挑起的内战,中共提出
了武装自卫的号召,《反对打内战》体现了边区军民上下一心,反对内战、争取和平前途的信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陇东红色革命歌谣的革命化建构与表达,服务于党领导革命战争的需要。经过革命
歌谣的传播,宣传了党的革命理论,坚定了民众革命必胜的信念,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成为推动革
命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精神武器。
【解析】本题第一小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关于围
绕陇东革命歌谣提出观点,据材料“边区军民齐动员,拿起刀枪保家园;反动分子来进攻,消灭他个王八
蛋。”可知,陇东革命歌谣反映了人民心声;据材料“喝的山泉水,吃的糜子饭,睡的五孔窑,穿的羊毛毡。
上山去种地,下山把书念”可知,陇东革命歌谣有利于宣传革命教育民众;据所学可知,文化是对政治经
济的反映,陇东革命歌谣一定程度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治经济等的反映,研究陇东革命歌谣有助于
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其本身是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们在陇东革命歌谣的影响
下积极投身革命,陇东革命歌谣积极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
本题第二小问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首先,阅读材料,材料
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部分陇东歌谣的内容,题干要求围绕陇东革命歌谣提出观点,并予以阐述,
这里选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陇东革命歌谣积极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这个观点,论题拟定为:新民主主
义革命时期,陇东革命歌谣积极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
其次,结合史实阐述,据所学可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苏区人民打土豪、分田地,陇东
是土地革命时期的老根据地,《五孔窑》调动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民进行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的热情;抗
日战争时期,中国社会最主要的任务是击败日本帝国主义,《交公粮》反映了人民群众以保家卫国、抗日救
亡为己任的革命觉悟,彰显了民族大义和爱国精神;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公开撕毁《双十协定》的协议,
挑起内战,《反对打内战》体现了边区军民上下一心,反对内战、争取和平前途的信念。
最后,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陇东革命歌谣源于革命斗争需要而出现,这些革命歌谣不仅宣传了中国共
产党的主张还坚定了民众革命必胜的信念,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成为推动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
精神武器。
15.【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危机与机遇总是同生并存,克服了危即是机。回望历史,中国的民主革命从来都不是一帆风
顺的,而是在“挑战—应战”中不断向前发展的。能否在历史关键节点上发现和利用战略机遇,对一个国
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决定性影响。
——摘编自王峰《改革开放彰显伟大历史主动精神》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危’与‘机’”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
(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达清晰。)
【答案】示例:
论题: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论证: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决
定用武装起义来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1927 年,中国共产党相继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
州起义;在“八七会议”上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1927 年 9 月毛泽东领导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
据”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34
年 10 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被迫进行长征。1935 年中共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确
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红军,
挽救了中国革命。1937 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
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的抗战。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坚持抗战,发挥
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战胜利后,为了实现中国人民“和平建国”
的强烈愿望,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了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946 年 6 月,国民党发动了全面内战,中
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三年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总之,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历经艰难,领导
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中国。设问是围绕“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危’与
‘机’”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首先,根据材料“危机与机遇总是同生并存,克服了危
即是机。回望历史,中国的民主革命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挑战—应战’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及所学可得出论题: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别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八七会议”的历史意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红军长征的原因及过程;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意义等方面说明,例如: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
重要性。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决定用武装起义来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1927 年,中国共产
党相继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在“八七会议”上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纠正了右
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1927 年 9 月毛泽东领导建立了井
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
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34 年 10 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1935 年中共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
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1937 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
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的抗战。中
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坚持抗战,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
战胜利后,为了实现中国人民“和平建国”的强烈愿望,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了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946 年 6 月,国民党发动了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三年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
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后,总结升华,明确主旨,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
实践结合起来,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历经艰难,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注
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1932 年,《国闻周报》在《我们的希望》一文中对南京政府表示“我们希望以对外的“镇静’功夫来对内,
以对内的强硬态度来对外;我们希望以对外的‘涵养’功夫来对内,以对内的勇猛精神来对外”。这篇文章
( )
A.回应了攘外必先安内的要求 B.表达了团结御侮的民族意志
C.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D.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精神基础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932 年(中国)。根据材料“我们希望以对外‘镇静’工夫来对内,以对内强硬态度来对外”和所
学可知,当时国民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遭到了媒体舆论的谴责,要求其转变策略一致对外,表达了团
结御侮的民族意志,B 项正确;“回应了攘外必先安内的要求”并非文章的主旨,排除 A 项;1935 年 12 月
在北平爆发的"一二九"爱国运动,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标志着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排除 C 项;报刊中的内容只代表一个媒体舆论的态度,不可能有“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精神基础”如此重大
的影响,而且 1932 年才开始局部的抗日,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2.1937 年 10 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以在苏区居住的经历为题材撰写并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1938
年 2 月,该书中译本改名为《西行漫记》,在短短的十个月内就印行 4 版,轰动了海内外。该书名变化的原
因是( )
A.减少发行的阻力 B.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争取美国的支持 D.促进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 1937 年至 1938 年(中
国)。据材料“1938 年 2 月,该书中译本改名为《西行漫记》,在短短的十个月内就印行 4 版,轰动了海内
外”,结合所学可知,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以在苏区居住的经历为题材撰写的作品,轰动海内外,由于考
虑在敌占区和国统区发行的缘故,将其改为《西行漫记》,A 项正确;该书并没有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排除 B 项;仅从该书的发行,不能得出争取美国的支持,排除 C 项;一二九运动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
涨,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3.在东北,日本关东军特务部专门成立了“采金事业调查部”,开始勘查东北的金矿。下面是国家地质局出
版的关于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华地质矿产探查时空分布记录情况。日本的这些举措( )
A.表明中国矿业开采技术落后于日本 B.说明太平洋战争爆发阻断日本能源补给
C.是为了满足日本“以战养战”的需求 D.折射出国民政府政治统治的腐朽与无能
【答案】C
【解析】本题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目的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20 世纪 30 年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成立采金事业部并对
中国进行矿产探查,这些举措的根本意图是日本想通过“以战养战”满足不断扩大的战争需求,C 项正确;
材料不涉及采矿技术,排除 A 项;九一八事变时太平洋战争尚未爆发,排除 B 项;材料体现不出国民政府
政治统治的腐朽,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4.如图为民国时期“闯关东”移民流向变动图。据此可知( )
A.1912-1928 年迁入数持续上升原因是东北生存条件良好
B.1928-1932 年移民留住数大幅下降主要受局部抗战影响
C.1938-1942 年迁入数波动变化受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影响
D.1945-1949 年影响回返数值根本原因是安土重迁的思想
【答案】C
【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民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
以看出,1938-1942 年“闯关东”的人数回落,这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实行全民族抗战,国人响应号召,因
此人口回流,C 项正确;1912-1928 年迁入数持续上升原因是关内地区政局动荡,而非东北地区生存条件良
好,排除 A 项;1928-1932 年移民留住数大幅下降主要受日本侵略影响,而非局部抗战影响,排除 B 项;
1945-1949 年影响回返数值根本原因是东北地区率先解放,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5.下图为 2006-2016 年《人民日报》“九一八”记忆高频词汇统计。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九一八”记忆的
主要动机是( )
A.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B.对民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C.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D.强化中华民族共同意识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近现代(中国)。据材料 21 世纪初《人民日报》“九一八”记忆高频词汇统计,人民、民族、历史
居于前列,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通过集体记忆不断深化国家认同和民族
认同,这是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要动机,D 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日军”与“军国主义”等频率
较少,无法得出“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的结论,排除 A 项;材料主旨是“中华民族共同意识”,这一
时期的“九一八”记忆的主要动机是强化中华民族共同意识,而不是“爱国主义教育”,与材料主旨不符,
排除 B 项;“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与“精神”出现频率较差的信息不符,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6.如图为民国三十五年画家郭钧在《新华日报》上刊登一幅政治漫画(注:秤的两边为日军与美军)。漫
画反映的主题是( )
A.蝇营狗苟,沆瀣一气 B.蚕食鲸吞,瓜分豆剖
C.磨刀霍霍,包藏祸心 D.狼前虎后,接踵而来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946 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可知,日美都是侵略者,威胁中国利益。“狼前虎后”指的
是前门赶走狼,后门来了虎,比喻坏人接踵而来,民国三十五年是 1946 年,1945 年打败日本侵略者,抗日
战争胜利后,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所以漫画反映的主题是“狼前虎后,接踵而来”,D 项正确;“蝇营
狗苟,沆瀣一气”意思是为了追逐名利,不择手段,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1946 年,美日没有联合,
排除 A 项;“蚕食鲸吞,瓜分豆剖”比喻国土被分割侵占,此时抗日战争已经胜利,所以,漫画反映的主题
不是“瓜分”,排除 B 项;“磨刀霍霍,包藏祸心”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心里藏着害人的主意,此
时已经打败日本侵略者,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磨刀霍霍,包藏祸心”只能体现美国包藏祸心,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7.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行政委员会在“以农业为主”和“农业第一”方针的指引下,进行了
一系列有益探索,取得显著成效。上述方针提出的主要背景是( )
A.政权建设和社会治理的探索 B.建立和巩固东北解放区的要求
C.配合辽沈战役的战略性需要 D.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已然开启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行政委员会在‘以农业为主’和‘农业第一’方针的指引下,
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取得显著成效”和所学可知,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行政委员会
在东北“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建设和探索,为东北解放区的建立和巩固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建设经验,B
项正确;材料没有明确涉及“政权建设”,且 A 项更倾向于材料所设活动的积极影响而非背景,排除;1948
年 9 月到 11 月的辽沈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后期,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 C 项;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则开
始于建国后一五计划的实施,同样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8.1948 年 5 月,国民政府开始在山西实行所谓“平民经济”政策, 一半工资以贱价的小米计价。政策实施
后,太原市内的工人间便流传开一则顺口溜:“(工资)米麦各半,加工另算,打(碎)灯泡罚你四万,你
要(鸣)不平,送你(去)前线打仗。”这一现象的出现( )
A.得益于共产党对群众的动员 B.说明国统区金融体系已崩溃
C.缘于国民党军投入战略决战 D.暴露了国民政府的反动面目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原因题,时空是 1948 年的中
国。根据材料“(工资)米麦各半,加工另算,打(碎)灯泡罚你四万,你要(鸣)不平,送你(去)前线
打仗。”及所学可知,国民政府在国统区民生日益艰难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体现了其反
动面目,D 项正确;工人流传的顺口溜是对当时国民政府反动政策的控诉,不同于共产党进行革命动员的
口号,排除 A 项;“国统区金融体系已崩溃”与滥发金圆券,强制兑换百姓手中的黄金有关,但与材料不符,
排除 B 项;1948 年 5 月,辽沈战役尚未打响,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9.1949 年 3 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根据毛泽东的提议通过了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六条规定:“一、不做寿;
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
列。”“六条规定”的通过( )
A.鼓舞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B.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体系
C.表明中国共产党在为全国执政做准备 D.为开展战略决战奠定干部基础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1949 年的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于 1949 年召开,当时解放战争的胜利
局面已定,材料中的六条规定是为中共在全国执政做好准确,C 项正确;抗日战争在 1945 年已取得胜利,
排除 A 项;1949 年 6 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体系,排除 B 项;战略
决战此时基本完成,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的大会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开会的:中国人民在其对于日本侵略者作了将近入年的坚决的
英勇的不屈不挠的奋斗,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和自我牺牲之后,出现了这样的新局面——整个世界上反
对法西斯侵略者的神圣的正义的战争,已经取得了有决定意义的胜利,中国人民配合同盟国打败日本侵略
者的时机,已经迫近了。但是中国现在仍然不团结,中国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
该怎样做呢?毫无疑义,中国急需把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的代表人物团结在一起,成立民主的临时的联合
政府,以便实行民主的改革,克服目前的危机,动员和统一全中国的抗日力量,有力地和同盟国配合作战,
打败日本侵略者,使中国人民从日本侵略者手中解放出来。然后,需要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之上,召开国民
代表大会,成立包括更广大范围的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在内的同样是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
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一句话,走
团结和民主的路线,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写作《论联合政府》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政权建设进行评述。
【答案】(1)抗日战争即将取得完全胜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追求人民民主;中国共产党践行统一战
线的方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独裁。
(2)示例: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一直追求民主。1937 年 7 月,《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
提到“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陕甘宁边区以“三三制”为原则,实行“普遍、民主、直接、
平等”的选举制度。其他敌后抗日根据地也仿照陕甘宁边区,实行民主选举。1945 年 5 月,中共中央批准
颁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提出民主政治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首要的、根本的任务,抗日民主政权普
遍采取民主集中制,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的领导人都经过人民选举产生。中共七大上,中国共产党重申
了我党对民主政治的追求,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保障人民的权利。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政权建设继承了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体现了统一战线思想,加强了各
阶层人民的团结,有利于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借鉴。(原因、影响共 2 分,言
之有理即可)
【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由材料“中国人民在其对于日本侵略者作
了将近入年的坚决的英勇的不屈不挠的奋斗,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和自我牺牲之后,出现了这样的新局
面——整个世界上反对法西斯侵略者的神圣的正义的战争,已经取得了有决定意义的胜利,中国人民配合
同盟国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时机,已经迫近了。”可得出抗日战争即将取得完全胜利;由材料“中国急需把各
党各派和无党无派的代表人物团结在一起,成立民主的临时的联合政府,以便实行民主的改革”可得出中
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追求人民民主;由材料“需要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之上,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成立包括
更广大范围的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在内的同样是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及所学可得出中
国共产党践行统一战线的方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的召开;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国民党实行一党
专政独裁。
(2)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设问是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政
权建设进行评述。首先,据材料“毫无疑义,中国急需把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的代表人物团结在一起,成
立民主的临时的联合政府,以便实行民主的改革,克服目前的危机,动员和统一全中国的抗日力量,有力
地和同盟国配合作战,打败日本侵略者,使中国人民从日本侵略者手中解放出来。”及所学可得出主题:中
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一直追求民主。其次,由材料“中国急需把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的代表人物团结
在一起,成立民主的临时的联合政府,以便实行民主的改革”及所学知识可知,分别从《中共中央为公布
国共合作宣言》的内容;实行“三三制”原则;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的内容;中共七大主张建立民主联合
政府等方面说明。例如:1937 年 7 月,《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提到“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
政权之统一”。陕甘宁边区以“三三制”为原则,实行“普遍、民主、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其他敌后
抗日根据地也仿照陕甘宁边区,实行民主选举。1945 年 5 月,中共中央批准颁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提出民主政治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首要的、根本的任务,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取民主集中制,各级抗日
民主政权机构的领导人都经过人民选举产生。中共七大上,中国共产党重申了我党对民主政治的追求,主
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保障人民的权利。最后,总结升华,明确主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政
权建设继承了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体现了统一战线思想,加强了各阶层人民的团结,有利于抗日战争
的胜利,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借鉴。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2024·全国甲卷)下图表(表)为 1943 年陕甘宁边区佳县城关区各阶层公粮负担情况。
阶层 户数 人口 总收入(石) 公粮(石) 公粮占收入%
地主 16 91 462.0 104.70 22.6%
富农 40 356 679.5 92.09 13.5%
中农 244 1352 1481.8 120.95 8.1%
贫农 588 2498 1376.8 30.34 2.1%
雇农 64 235 58.8 — —
其它 37 214 111.3 2.92 2.6%
合计 989 4746 4170.2 351.00 8.4%
这一现象体现了( )
A.社会阶级间的差距的扩大 B.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满足
C.中国共产党阶级基础扩大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
1943 年(中国)。据材料可知,1943 年陕甘宁边区佳县政府征收除了雇农之外各阶层的公粮,地主缴纳公
粮占收入最多,不同层次的农民缴纳相对较少。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双减双交政
策,团结了各个阶层力量来共同抗日,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各阶层负担公粮,缓和了矛盾,凝聚
了抗日力量,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 项正确;各阶层的公粮负担是有差异,但不能得出差距在扩大,
排除 A 项;材料体现了各阶层缴纳公粮的情况,不能得出农民生产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排除 B 项;中国共
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和农民,地主并不是中共的阶级基础,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2.(2024·湖北卷)大学生杨静远曾坚持“我一个学文学的,对政治根本不发生兴趣”。1944 年豫湘桂战役后,
她开始意识到“国家真是每个人的”,决意“要把自己献给我的国家”,主动了解中共政纲,进而走上革命道路。
杨静远的转变折射出( )
A.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B.中共中流砥柱作用得到认可
C.国民党政权深陷统治危机 D.和平建国成为人民共同愿望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944 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44 年,正值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豫湘桂战役
大溃败,豫湘桂战役使部队大部丧失抵抗信心和战斗力,是其军事上的溃败,也是其政治上腐败的表现。
而此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正成为抗战的主战场,由此形成鲜明对比,大学生杨静远逐渐由
对政治不感兴趣到主动认识中共政纲,进而走上革命道路,这折射出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得到认可,B 项正
确;1935 年华北事变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进入新高潮,排除 A 项;国民党政权深陷统治危机是解放战争后
期,排除 C 项;和平建国成为人民共同愿望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3.(2024·辽宁卷)1947 年,河北景县流传着歌谣:“吃八路,穿八路,住八路,为什么不去当八路。”南宫
县的新兵说:“好日子是毛主席给的,不打老蒋是没心肝的,所以我要坚决打老蒋。”肥乡县的农民说:“我
得报恩,我老了,我送我儿子参军。”这反映出( )
A.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 B.减租减息激发了革命热情
C.国民政府陷入统治危机 D.土地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947 年(中国)。根据材料“吃八路,穿八路,住八路”“好日子是毛主席给的”“我得报恩”可知,
老百姓感恩共产党、报恩共产党,主要是由于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解
放,这是土地改革的结果,D 项正确;1948 年秋陆续开始的三大战役是国共两党的战略决战,排除 A 项;
减租减息政策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排除 B 项;国民党统治危机包括经济、政治困局等,材料仅仅
呈现的是共产党土地改革的效果,体现了共产党得民心,扩大群众基础的一面,国民陷入统治危机与材料
主旨不符,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4.(2024·浙江卷 1 月)1949 年 4 月 20 日,英国“紫石英”号军舰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双方发生激烈
炮战,该舰被击伤后搁浅。当时的《纽约先驱论坛报》评论道:“这个日子很有可能永垂史册,因为在这天……
中共炮手轻蔑地把英国皇家海军搁到了一边,这一天标志着已经破产的中国旧政权终于被迫承认自己的无
能。”7 月 30 日,“紫石英”号灰溜溜地逃走了。“紫石英”号事件表明( )
A.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 B.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统治的覆灭
C.人民解放军取得战略决战的完全胜利 D.百余年来旧中国屈辱外交的结束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据材料“英国军舰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双方发生激烈炮战,该舰被击
伤后搁浅”“灰溜溜地逃走了”直接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A 项正确;1949 年 4 月 23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标志着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统治的覆灭,排除 B 项;截止到 1949 年 1 月份,
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取得战略决战的完全胜利,排除 C 项;百余年来旧中国屈辱外交结束
于新中国成立,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5.(2023·重庆卷)1938 年 4 月 24 日,上海舞女界救济难民游艺大会在新光大戏院举行,其中话剧《舞女
泪》主要表达了舞女姐妹们的悲惨遭遇。她们通过游艺的方式来组织社会各界人士捐款,将所得款项送给
难胞,余下的捐给前方将士。这一事件表明( )
A.妇女解放进入新阶段 B.全民族抗战已经形成
C.话剧演出趋于商业化 D.沦陷区民众生活无望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 1938 年。根据“她们通过游艺的方式来组织社会各界人士捐款,将所得款项送给难胞,余下的捐给
前方将士”可知,上海的舞女也进行募捐来支持抗日前线的将士,说明社会各阶层都投入到抗日战争中,
反映了全民族抗战已经形成,B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上海的舞女通过募捐支持抗日,不是进行妇女的解放,
更不是说明话剧趋于商业化,排除 AC 项;上海的舞女募捐支持抗战不代表沦陷区民众生活无望,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6.(2023·广东卷)“三十年代初组织起来的左翼文化运动,已经冲破了原来左派的圈子,抗日救亡、反对内
战、反对华北自治……等等口号,已经把成千上万的中小资产阶级和上层爱国人士吸引到我们的阵营中来
了。”上述现象反映了( )
A.九一八事变使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C.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全面抗战开始 D.国共合作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20 世纪 30 年代初(中国)。1935 年 12 月 9 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高呼“援助绥远抗战”“各党派联合起来”
等口号,史称一二·九运动。由材料“反对内战、反对华北自治”,可知左翼文化运动阵营的扩大与一
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有关,B 项正确;1931 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但尚未有反对华
北自治的口号,排除 A 项;卢沟桥事变即 1937 年的七七事变,排除 C 项;材料没有体现国共合作建立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的信息,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7.(2023·辽宁卷)1939 年 6 月,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除积极加紧生产以谋自给外”,各机关部队和所有公营
企业的收支“不得于未报解中财经部以前,自行开支”,并“想各种办法节省”。此举旨在( )
A.促进军民团结 B.完善财经制度 C.巩固苏区政权 D.坚持长期抗战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
空是 1939 年 6 月(中国)。根据材料“除积极加紧生产以谋自给外”“不得于未报解中财经部以前,自行开
支”“想各种办法节省”可知,中共中央要求各地加强经济建设,坚持长期抗战,D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
军民团结,排除 A 项;材料没有涉及财经制度,排除 B 项;据材料时间可以判断当时是抗日战争时期,据
材料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要求各地加强经济建设,这是着眼于抗战的需要,并非是巩固苏区政权,
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8.(2023·北京卷)1944 年,太行区抗日根据地召开第一届“杀敌英雄和劳动英雄大会”。评选出杀敌英雄 31
名,劳动英雄 39 名。邓小平在大会上指出:“今年机关、部队自己生产两月或三月的食粮和全年的菜蔬,
还要依靠自己生产来贴补油盐,计算起来,减轻了人民十万石公粮的负担。如果把办公杂支和节约统统计
算起来,大约减轻了人民二十万石公粮的负担。这是一件多么重大的事情!"这一材料反映出( )
①大生产运动取得了明显效果 ②敌后抗日根据地规模不断扩大
③劳动英雄与杀敌英雄同样受到尊重 ④根据地为反“围剿”做好了物资储备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减轻了人民十万石公粮的负担”“减轻了人民二
十万石公粮的负担”可知,大生产运动减轻了人民负担,效果明显,①正确;材料强调太行区抗日根据地
的机关、部队自己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不涉及根据地规模的扩大,排除②;根据材料可知,杀敌和劳动都
被评为英雄,都为抗战作出了贡献,都受到了尊重,③正确;材料时间为 1944 年,处于国共合作抗战时期,
而反“围剿”是国共十年内战时期,排除④,综上,A 项正确,排除 BCD 项。故选 A 项。
9.(2023·山东卷)1938 年 7 月,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正式成立。剧团演出时,会在戏台两边挂起“中国气
派,民族形式,工农大众,喜闻乐见;明白世理,尽情尽理,有说有笑、红火热闹”的对联民众剧团常年在
边区巡回演出,深受欢迎。该剧团的主要任务是( )
A.创新民族文化宣传方式 B.团结工农建设边区政权
C.动员民众投身民族民主革命 D.落实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中国气派,民族形式,工农大众,喜闻乐见;明白世理,尽情尽理,
有说有笑,红火热闹”的对联并结合所学可知,此对联反映了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将毛泽东提出的“中国
气派”落到实处,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形式发出党的声音,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政治影响,人民深受
鼓舞,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卫边区,保卫党中央,解放全中国,据此可知,该剧团的主要任务是动员民
众投身民族民主革命,C 项正确;剧团是进行民族文化宣传的形式,并没有体现出“创新”之意,排除 A
项;据题干“1938 年”可知,该剧团的主要任务是动员人民群众进行抗日战争,而不是“建设边区政府”,
排除 B 项;题干所述能够体现出该剧团落实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但并不是其“主要任务”,排除 D 项。
故选 C 项。
10.(2023·湖北卷)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来到太行山区,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贫苦农民李顺达得以翻身。
1943 年,李顺达组织六户贫困农民成立农业劳动互助组。1950 年,他参加了全国工农兵劳动英雄代表大会。
1951 年,李顺达互助组发起生产竞赛,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据此可知( )
A.根据地的经验延续至新中国 B.农业互助组是主要生产组织形式
C.劳模示范推动技术领域创新 D.互助合作推动三大改造顺利开展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材料“1943 年,李顺达组织六户贫困农民成立农业劳动互助组。1950 年,
他参加了全国工农兵劳动英雄代表大会。1951 年,李顺达互助组发起生产竞赛,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可知,
在全面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把发展生产作为群众运动和改善民生工作的中心,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
础。抗日根据地时期的互助合作运动的经验和措施,也为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经济的恢复和日后要进行的
三大改造积累了经验,故根据地的经验延续至新中国,A 项正确;材料只涉及了农业互助组这一种生产组
织形式,无法得出农业互助组是主要生产组织形式,排除 B 项;材料未涉及技术领域创新的内容,排除 C
项;1953 年至 1956 年开展了三大改造,材料未涉及三大改造的内容,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1.(2023·全国甲卷)1943 年,中共中央指出,“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达到解放
的道路,亦须从经济丰裕与经济独立入手”。这一决定的实施( )
A.促进妇女彻底摆脱封建束缚 B.有利于抗日根据地政权巩固
C.扩大了陕甘宁边区阶级基础 D.适应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需要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
可知准确时空是:1943 年(中国)。根据材料“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达到解放的
道路,亦须从经济丰裕与经济独立入手。”并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后期,通过土地改革,妇女的经济地
位得到提高,这有利于动员广大妇女投身抗战,这有助于巩固抗日根据地,推动抗日战争的胜利,B 项正确;
“彻底摆脱封建束缚”的表述太过绝对,排除 A 项;陕甘宁边区的阶级基础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
外,还包括了其他一切愿意抗日的阶级、阶层,妇女包含在内,故陕甘宁边区的阶级基础并未扩大,排除 C
项;1949 年解放战争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将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回到城
市,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2.(2023·浙江卷 1 月)中国共产党某次代表大会的会场布置:主席台最上方的石拱上有红色美术字“在毛
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台前还摆放着多盆从山里采集来的野生花草。会场两边的墙上,各安装着 3 个代
表胜利的“V”字形旗座,每个旗座插有 4 面党旗,24 面党旗象征中国共产党 24 年的奋斗历程。这次大会的
历史性贡献有( )
A.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明确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C.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D.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24 面党旗象征中国共产党 24 年的奋斗历程”可知,毛
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次会议的时间是 1945 年。结合所学可知,1945 年 4 月,中国共产党召
开的七大。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A 项正确;B 是 1949 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排除 B
项;C 是 1927 年八七会议提出的,排除 C 项;D 是 1937 年洛川会议提出的,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3.(2024·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1947年上海工业分行业资本占比情况
1947年,上海有工厂 7738家、工人 367433人,分别占全国 12个主要城市工厂、工人总数的 60%、
61%。上海解放前夕,外国资本控制了全市 90%以上的电力供应,73%的自来水供应,97%的煤气供应,100%
的电话和电车经营。官僚资本企业拥有的炼钢炉占全市总数的 85.7%,钢产量占 89.3%;拥有的纱锭和布
机分别占全市总数的 38.5%和 59.2%
——摘编自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
材料二 1949—1957年上海轻、重工业产值和占比变化情况
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的工业品绝大部分供应全国,不少工厂为国家重点建设的 156个项目生产配套
设备。1953—1957年,上海共有 272家轻纺类工厂内迁。整个五十年代,上海支援各地的机器设备计有 6000
多台。1956年,上海进行了第一次工业大改组,全市 2万多个工厂分行业成立了 83个行政性专业工业公司
——摘编自《上海统计年鉴》等
提取材料信息,以“上海·缩影”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
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答案】论题:上海·缩影。
论述:上海既是旧中国遭受殖民侵略落后挨打的缩影,也是新中国翻天覆地发展腾飞的缩影。旧中国曾遭
受外国列强侵略,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之中,政治长期动荡、
经济畸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落后。图 9 中 1945—1947 年上海工业分行业资本占比情况可知,上海解放前
夕,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占据并控制了全市主要行业和重点行业。体现了上海在旧中国具有浓厚半封建半
殖民色彩。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百废待兴,党领导人民,通过土地改革、鼓励工商
业发展、统一财经、稳定物价等措施恢复发展经济,又通过一五计划奠定了工业化基础,我国开始改变工
业落后面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三大改造完成对生产关系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翻天覆地的变
化。图 10 中 1949—1957 年上海轻、重工业产值和占比变化情况可知,上海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全国经
济中心之一,经过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后,上海经济秩序稳定,轻重工业稳步提升,比例合理调整,经过
改造,上海经济获得新生。
总之,上海在解放前,遭受外国侵略、经济畸形发展,是旧中国落后挨打的缩影,而新中国成立后,上海
在国民经济恢复、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等过程中,经过一系列变革,迎来新生,是新中国发展腾飞的缩影。
【解析】本题是论述题历史短文撰写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上海。首先解读材料,材料主要讲述了
上海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经济结构、经济比例和经济发展情况,材料要求提取材料信息,以“上海·缩影”
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通过前后对比可知,上海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上海既是旧
中国遭受殖民侵略落后挨打的缩影,也是新中国翻天覆地发展腾飞的缩影。
其次根据“上海·缩影”为主题,围绕上海既是旧中国遭受殖民侵略落后挨打的缩影,也是新中国翻天覆
地发展腾飞的缩影。进行史实对比论证。旧中国曾遭受外国列强侵略,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
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之中,政治长期动荡、经济畸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落后。图 9 中 1945—1947
年上海工业分行业资本占比情况可知,上海解放前夕,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占据并控制了全市主要行业和
重点行业。体现了上海在旧中国具有浓厚半封建半殖民色彩。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百废待兴,党领导人民,通过土地改革、鼓励工商业发展、统
一财经、稳定物价等措施恢复发展经济,又通过一五计划奠定了工业化基础,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三大改造完成对生产关系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图 10 中
1949—1957 年上海轻、重工业产值和占比变化情况可知,上海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全国经济中心之一,
经过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后,上海经济秩序稳定,轻重工业稳步提升,比例合理调整,经过改造,上海经
济获得新生。
最后总结提升:总之,上海在解放前,遭受外国侵略、经济畸形发展,是旧中国落后挨打的缩影,而新中
国成立后,上海在国民经济恢复、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等过程中,经过一系列变革,迎来新生,是新中国
发展腾飞的缩影。
14.(2024·辽宁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百年历史中,有许多东北地区的革命
事件、奋进精神等东北元素。某课题组拟建立“党史中的东北元素资料库”,特向社会征集党史中具有重大
意义的东北元素。
请围绕“党史中的东北元素”,结合所学知识,向该课题组推荐一个专题,自拟专题题目,并阐明推荐理由。
(要求:题目明确且包含时间尺度,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
专题:局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东北人民不屈的抗争
阐述:1931 年日本关东军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在日军铁蹄践
踏下,东北山河破碎。东北人民就自发组织义勇军抗击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立即发出武装反抗日本帝
国主义侵略的号召,遭到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同时派人到东北领导抗日斗争,由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
民革命军,1936 年抗日部队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落后的武器与装备精良的日军开
展游击战争,沉重打击和牵制了日本侵略者,其中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英雄模范人物的精神成为我
们宝贵的财富。东北人民的英勇斗争,极大鼓舞了全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上占
有不容抹杀的地位。
【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选题观点阐述题。首先,阅读材料要围绕党史中的东北元素,根据材料“在中国
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百年历史中”可知,时空确定为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战、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国有企业改革、新时代东北振兴。例如:可以拟
定专题为局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东北人民不屈的抗争。然后,结合所学从所选取时期的重要史实的
内容、意义来阐述。例如,选取局部抗战时期,结合所学从东北人民自发组织义勇军反抗、中国共产党领
导下的抗联抵抗、英雄模范人物的精神、东北人民的抗战打击和牵制日本侵略者、东北人民的抗战在抗日
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等角度来阐述。最后归纳总结,例如:东北人民的英勇斗争,极大鼓舞了全中国人民
的抗日斗志,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上占有不容抹杀的地位。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16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练习)( 含解析)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