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
1.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统一南北 B.三征辽东 C.开通大运河 D.创立科举制
2.武则天的统治被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对科举制的贡献是( )
A.开始用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 B.创立科举制
C.创立殿试制度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3.下图是唐朝长安城的平面图。据此可知( )
①长安城街道整齐划一 ②长安城是国际性大都市
③长安城中坊、市分离 ④长安城人口众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开元盛世”中也潜伏着危机,最终被“安史之乱”葬送了。从这一遗憾中得到的重要启示是( )
A.统治者要爱惜民力 B.统治者要严防腐败的发生
C.地方官吏必须听命中央 D.要防止农民的暴动
5.“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合十忘生死,宏愿心中藏,普渡众生……”这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部有关唐朝高僧的电视剧片尾曲。这部电视剧的主人公是( )
A.玄奘 B.鉴真 C.阿倍仲麻吕 D.郑和
6.五代时期武人得势,士卒可以拥立帝王,视文人“初等职官”。宋朝初年,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这一变化反映了宋朝( )
A.民族关系发展 B.摆脱统治危机
C.实现富国强兵 D.重文轻武政策
7.下图为女真进士题名碑拓片(局部)。碑文字体方正,是女真政权仿照汉字革新的一种文字。该题名碑可用来研究( )
A.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 B.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
C.民族政权间文化交流 D.元昊创制了西夏文字
8.以下是对11世纪初的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和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的比较,它们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
A.推广了占城稻的种植
B.维持了一定时期的和平
C.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
D.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9.下面是七年级历史小组收集到的一组诗词,从中可以反映出( )
①愿与儿孙,尽老今生,祝寿遐昌,年年共同守岁。——晁补之《失调名》 ②月华灯影光相射,还是元宵也。 ——扬无咎《人月圆》 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④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A.诗词数量多,空前繁荣 B.都市生活的繁荣
C.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 D.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10.据考证,杭州小笼包源自开封灌汤包,西湖醋鱼与开封糖醋鱼的做法几近相同。这一现象的发生可能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 )
A.安史之乱 B.澶渊之盟 C.靖难之役 D.靖康之变
11.中国古代某皇帝颁旨:贩运海货到泉州港对外交易,完成或超过规定的交易额,可得到重奖和官位。此事最可能发生在(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12.元朝在河南、陕西、四川等地设置了10个行省,并将大都附近地区划归中书省直辖: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在西域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军政事务。这表明元朝行省制度的推行( )
A.体现民族关系平等 B.体现地方治理因地制宜原则
C.体现边疆地区实行自治 D.体现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13.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观察下图所示的宋元时期政权更替图,据此可知,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4.《棉花帝国》一书中提到:“对于棉花,我们既熟悉又陌生。我们将它的恒久存在视为理所应当。”在中国历史上,江淮和川蜀一带对棉花的“熟悉”开始于(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5.“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久歇。有几个,如公成就,丰功伟烈。拔剑光寒倭寇胆,拨云手指天心月。到于今,遗饼纪征东,民怀切。”郁达夫的这首《满江红·三百年来》称颂的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戚继光抗倭 D.郑和下西洋
16.以下连环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③④ D.③①④②
17.“15世纪初的明代,一位中国著名航海家,从刘家港出发……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依靠的不是舰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材料所述史事( )
A.郑和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
B.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C.开创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D.促进了明朝经济的发展,使明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18.明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尤其是商业方面,商品经济相当活跃。下面史实中最能印证商品经济活跃的是( )
A.苏湖熟,天下足 B.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业中心
C.出现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 D.从越南引进了占城稻
19.明朝学者顾炎武曾指出说:“明末吴中之民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十九。”此话虽有所夸张,但苏南一带盛行租佃制是事实。这反映出当时苏南( )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皇室内部钩心斗角
C.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D.农产品商品化加快
20.古代科技文化领先世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下列入物与成就对应正确的是( )
①阎立本——《步辇图》 ②宋应星——《农政全书》
③吴承恩——《西游记》 ④李时珍——《本草纲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1.如图是历史学习小组策划“明清科技展”时找到的图片,该图片可能出自( )
提花机图
A.《大唐西域记》 B.《资治通鉴》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22.康熙皇帝在位61年(1661-1722),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假如你是《康熙大帝》剧本的作者,剧本中可能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
①册封格鲁派首领“班禅额尔德尼” ②平定噶尔丹叛乱
③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23.以下图片、文字材料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
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个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
锦衣卫印 军机处外景 八股文
A.科举制度的发展 B.军事决策的优化
C.监察体系的完善 D.君主专制的强化
24.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可填( )
A.设置台湾府 B.签订《尼布楚条约》
C.平定噶尔丹叛乱 D.实行金瓶掣签制
25.他是即将步入近代的中国人的启蒙者,意识革新的先驱者。他曾这样评价自己的著作:“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他的著作取名《石头记》,文中的“他”是
A.徐光启 B.汤显祖 C.施耐庵 D.曹雪芹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
26.唐宋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清明——正气】
材料一 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税繁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安用重法邪?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微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太宗甚吾其言。
——选自《贞观政要》
(1)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治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经济繁荣——底气】
材料二 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那时候,黄河、长江以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商业日益繁荣,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时间也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做草市;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当时市场上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下
(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开封和唐朝长安的不同之处?
【对外开放——大气】
材料三 唐朝的对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大进”是指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表现在朝鲜和日本的变化。
——张宏梅《试论唐代对外开放的特点及对今天的启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举体现唐朝“大进”“大出”史实两例。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唐朝时期和各国保持频繁交往的原因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能从唐宋的繁荣中汲取哪些经验和智慧?
27.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明清两朝的统治”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自洪武十三年明太祖改制——皇帝集中了统治权与行政权,成为绝对专制君主,标志着中国绝对专制君主的出现。——摘自全根先《试论中国古代皇帝制度》
材料二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努力经营边疆地区。清廷统一台湾后,在此设府县,派兵驻守。……
——摘编自马汝珩、赵云田《清代边疆民族政策论》
材料三
明清时期,随着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商业化的市镇经济逐渐兴起,并且开始出现区域性的商业中心,如松江、杭州等城市,使得大批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进入市场,其种类多样非前代所能比,并且市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统一的联系网,商人之间可以互通联结,他们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壮大势力,结成联盟。——摘编自姚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新思考》
材料四 明清世情小说继承了宋、元话本的现实主义传统,作家们对世俗社会十分关注。在作品中,反映了他们的思想与情绪,塑造了一批市井人物形象,为文学史画廊增添了新的内容。
——摘编自冯保善《明清小说与明清江苏经济》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太祖在中央是如何集中“统治权与行政权”的?图A机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前期康熙、雍正两位皇帝为巩固边疆而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期加强对边疆的管辖有何重大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图B与清朝推行的哪一政策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对中国的发展有什么重要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图所示的“四大名著”中任选一部,对其进行简要介绍。(提示:可从名著的作者、成书时间、特点、内容及反映的主要思想等方面作答)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
28.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唐宋元明清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文学、艺术各个方面成就卓然。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中不可住,惟观星斗前迈。若晦暝(天气昏暗),则用指浮针以揆(推测)南北。
——《宜和奉使高丽图经》
材料二 “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三
材料四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说唱脸谱》
(1)材料一所说的“指浮针”是指什么?中国的海船上何时开始使用“指浮针”?指出这项发明对世界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材料二中的发明是指什么?是由哪个科学家发明的?
(3)写出材料三年代尺上①②处代表性文学表现形式,并分别举出一个对应的代表作品。
(4)材料四歌中所述的戏曲形式是我国的“国粹”之一,被称为“国剧”,请说出该剧种名称,该剧种诞生于哪个皇帝时期?
(5)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提出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
1.【答案】B
【详解】“光芒四射”反映的是隋朝做出的历史贡献。隋炀帝三征辽东,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引发隋末农民起义,B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隋朝灭掉陈,使南北重归统一、隋炀帝创立科举制鹤开通大运河,都是隋朝重要的贡献,体现了隋朝的“光芒四射”,AC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2.【答案】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对科举制的贡献是创立殿试制度和武举,C项正确;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排除A项;隋炀帝正式创立科举制,排除B项;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排除D项。
3.【答案】C
【详解】观察唐朝长安城的平面图可知,①长安城街道笔直,街道整齐划一 故①正确;②图片没有显示长安城中有外国人,因此不能说明长安城是国际性大都市,故②错误;③长安城中有东市和西市,与住宅区坊是分离状态,故③正确;④图片没有显示长安城人口数量,故④错误,①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4.【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这是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B项正确;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与统治者是否爱惜民力无关,排除A项;材料所述内容的主要启示统治者要严防腐败的发生,而不是地方官吏听从中央,排除C项;材料内容体现了统治者要严防腐败的发生,不是防止农民的暴动,排除D项。故选B项。
5.【答案】B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东瀛即日本,唐朝时期高僧鉴真为了弘扬佛法,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B项正确;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天竺(古印度)取经,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排除A项;阿倍仲麻吕是唐朝时期来到中国学习中华文化的日本遣唐使,排除C项;郑和是明朝时期的外交家、航海家,曾七次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文人“初等职官——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可知,对文人从不重视到非常重视,这体现的宋朝的国策是重文轻武政策,D项正确;材料是说,对文人态度的变化,不是说民族关系、统治危机、富国强兵,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金的建立。1115年女真族首领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阿骨打就是金太祖。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颁行女真文字,促进金政权进一步发展,同时推动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故“女真政权仿照汉字革新的一种文字”体现了民族政权间文化交流。故选C。
知识点2 金灭辽及北宋
8.【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澶渊之盟”和宋金和议均维持了一定时期的和平局面。故选B。
9.【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守岁、元宵、共婵娟、清明”可知,这体现的是除外、元宵节、中秋节、清明节,诗人写诗纪念,体现出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C项正确;四首不能体现诗词数量多,排除A项;“路上行人欲断魂”,是写路上,不能体现 都市生活,排除B项;清明节上坟,体现的是风俗,不能体现市民生活,排除D项。故选C项。
10.【答案】D
【详解】据材料“杭州小笼包源自开封灌汤包,西湖醋鱼与开封糖醋鱼的做法几近相同”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北方开封的食品南传,究其原因是1127年北宋灭亡(靖康之变),南宋建立,都城设立在今天的杭州,当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故有北方吃法传到南方,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安史之乱是发生在唐朝时期,使唐朝由盛转衰,排除A项;澶渊之盟是宋辽之间签订,维持了双方之间相对安定的局面,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靖难之役是发生在明朝的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1.【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贩运海货到泉州港”、“可得重奖和官位”,并结合所学可知,两宋时期的海外贸易十分发达,北宋时,西夏占据了河西地区,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被阻断,宋代对外贸易的重心不得不从陆路转移到了海上。到了南宋时期,海外贸易甚至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政府鼓励商业发展,因此宋朝是最有可能的,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开通大运河,贯通南北,加强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排除A项;唐朝依旧实行十分严苛的重农抑商政策,所以因商业奖励官位的可能性比较小,排除B项;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限制海运,排除D项。故选C项。
12.【答案】B
【详解】据题干“在河南、陕西、四川等地设置了10个行省,并将大都附近地区划归中书省直辖;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在西域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军政事务”和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B项正确;材料强调元朝对不同地区的治理方式,未提及民族关系内容,而且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而不是民族关系平等团结,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强调不同的地区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未提及边疆地区实行自治的内容,排除C项;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专制主义达到顶峰,排除D项。故选B项。
13.【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宋元时期我们民族关系复杂,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关系发展,宋元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国家的财政收入依仗南方,所以这一时期的主流与朝代特征是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D项正确;夏商周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排除A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B项;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是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C项。故选D项。
14.【答案】A
【详解】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A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BC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A。
15.【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拔剑光寒倭寇胆”可知,这是说,明朝时,倭寇严重,戚继光抗倭胜利,保卫了人民利益,C项正确;玄奘西行加强了中印文化交流,鉴真东加强了中日文化交流,郑和下西洋提高了明朝的国威,排除ABD项。故选C项。
16.【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澶渊之盟是公元1005年(宋真宗景德二年、辽圣宗统和二十三年)在澶州订立的盟约;李自成起义是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陈桥兵变发生在960年,经陈桥兵变,北宋建立;岳飞抗金是南宋初年。依据时间先后顺序排序,③①④②符合题意,D项正确;ABC项排序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17.【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依靠的不是舰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可知,题干意在强调郑和下西洋的和平友好性质,强调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的历史作用,B项正确;郑和远航,时间长,规模大,但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开创了太平洋西岸和北印度洋之间的航线,不是开创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排除C项;明朝经济发展,是当时世界上的强国,这是郑和下西洋的背景,而不是结果,排除D项。故选B项。
18.【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明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尤其是商业方面,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和所学知识可知,晋商、徽商是明朝时兴起的商业集团,商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农业、手工业为基础而促进商业繁荣。商业繁荣促进商帮的出现。所以,商帮的出现最能印证商品经济活跃,C项正确;苏湖熟,天下足为宋朝经济表现,排除A项;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业中心,只能代表手工业,无法体现最能印证商品经济活跃,排除B项;从越南引进了占城稻为宋朝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19.【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明末吴中之民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十九”可知,苏南地区土地兼并严重,盛行租佃制,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苏南地区的土地兼并问题,与皇室内部钩心斗角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无关,排除BC项;明清是商品经济繁荣,农产品商品化加快,但与题干强调的土地兼并问题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0.【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画家阎立本的作品是《步辇图》,明朝的吴承恩著有《西游记》,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①③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政全书》的作者是明朝的徐光启,明朝的宋应星的著作是《天工开物》,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21.【答案】C
【详解】根据图片“提花机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了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的生产技术,包括谷类和棉麻作物栽培、食品加工、制盐、制糖、制陶、榨油、造纸、冶铸、兵器、舟车制造和珠玉采琢。观察题干图片“提花机图”可知,该图片可能出自《天工开物》,C项正确;《大唐西域记》是玄奘晚年的时候,他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写成的,把印度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士人情介绍到中国,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排除A项;《资治通鉴》是北宋的司马光主持编写的史学著作,排除B项;《本草纲目》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医药学著作,与题干“提花机图”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2.【答案】A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康熙时,清军入藏平定分裂势力,稳定了西藏的局势,并册封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康熙时,天山北地区称为“回部”路的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俄国的唆使下,发动叛乱,越过天山攻占回部,并向东进攻,占领了青海、蒙古的许多地区。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在多次战役中打败噶尔丹,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雅克萨之战是康熙年间驱逐盘踞在黑龙江流域雅克萨城的俄军的自卫反击战,最后中俄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保障了东北边疆的安定,因此,剧本中可能出现的历史事件是:①册封格鲁派首领“班禅额尔德尼” ②平定噶尔丹叛乱 ③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A项正确;乾隆时期,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形成割据势力,乾隆皇帝下令调兵讨伐,平定了叛乱,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与题意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23.【答案】D
【详解】根据图片“锦衣卫印”可知反映了朱元璋为监视官民而设立的特务机构。图二“军机处外景”可知反映了军机处的设置是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根据材料“八股文”可知反映了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综上所述图片、文字材料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君主专制的强化,D正确;科举制度的发展只适用于文字材料,排除A;图片、资料都没有涉及军事决策的优化,排除B;只有第一幅图涉及到监察体系,排除C。故选D。
24.【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清政府对台湾地区加强统治的措施。结合所学可知①处于中国东南方,同台湾地区相对应。清朝在此设置台湾府,以加强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故选A。
25.【答案】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这部长篇小说初名《石头记》,晚年,曹雪芹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进行小说的创作和修改,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来高鹗续写了后40回,题名《红楼梦》,在乾隆晚期时排印面世,故D正确;徐光启著作是《农政全书》,故A错误;汤显祖代表作是《牡丹亭》,故B错误;施耐庵著作是《水浒传》,故C错误。综上答案D。
26.【答案】(1)盛世局面:贞观之治。
原因: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等。
(2)表现:商业城市的兴起;店铺增加;商业活动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等。
不同之处:坊市界限打破。
(3)举例:大进:玄奘西行天竺求佛法;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唐朝。
大出: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法;新罗学习唐朝制度、典籍和医学等。
原因:唐朝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化制度先进;对外交通发达等。
(4)经验和智慧:政治清明,政权稳固;对外开放,兼收并蓄;社会开放,人才兴盛等。
【详解】(1)盛世局面: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是贞观之治,这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治较为清明。
原因:据材料“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安用重法邪?”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唐太宗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任人唯贤,知人善用;据材料“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可知,唐太宗在位时期开言路,虚心纳谏等。
(2)表现:据材料“那时候,黄河、长江以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商业城市的兴起;据材料“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商业日益繁荣,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可知,随着城市的发展,店铺增加;据材料“经商时间也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做草市”可知,商业活动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等。
不同之处:据所学可知,北宋开封和唐朝长安的不同之处是坊市界限打破,即唐朝时期坊和市有明显的限制和界限,而宋朝时期坊市制度被打破。
(3)举例:大进:据材料“‘大进’是指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并结合所学可知,玄奘西行天竺求佛法;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唐朝,这些都是“大进”的具体表现。
大出:据材料“‘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表现在朝鲜和日本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可知,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法;新罗学习唐朝制度、典籍和医学等均是大出的表现。
原因:据所学可从唐朝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化制度先进;对外交通发达等角度回答
(4)经验和智慧:据材料可知,唐朝出现盛世局面时期政治清明,政权稳固,对外关系方面,对外开放,兼收并蓄,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唐朝也社会开放,人才兴盛等角度回答。
27.【答案】(1)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主要职能:跪受笔录,传达各部执行。
(2)措施:统一台湾,设府县,派兵驻守。意义: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表现:商业化的市镇经济逐渐兴起,出现区域性的商业中心,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进入市场,市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统一的联系网,商人结成联盟。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4)《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罗贯中,成书于元末明初。该书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充分运用文学手段,生动地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也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成书于元末明初。该书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通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成功地塑造出一批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成书于明代中期。该书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突出刻画了孙悟空这一神话英雄。《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成书于清代。该书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任选一部即可)
(5)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详解】(1)措施: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朱元璋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直接向皇帝负责。
主要职能:根据“图A军机处外景”结合所学可知,雍正年间,朝廷临时设立军机房,处理西北军务,不久改名军机,成为常设机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2)措施:根据材料二“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努力经营边疆地区。清廷统一台湾后,在此设府县,派兵驻守。”可得出,康熙、雍正时期,统一台湾,设府县,派兵驻守。
意义:结合所学可知,清朝统治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有利于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表现:根据材料三“随着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商业化的市镇经济逐渐兴起,并且开始出现区域性的商业中心”可知,商业化的市镇经济逐渐兴起,出现区域性的商业中心;根据材料三“使得大批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进入市场,其种类多样非前代所能比,并且市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统一的联系网,商人之间可以互通联结,他们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壮大势力,结成联盟。”可得出,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进入市场,市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统一的联系网,商人结成联盟。
政策:根据材料三“图B广州十三行”结合所学可知,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再者西方殖民者向东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因此清代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沿海内迁数十里,不准“片帆出海”。1757年,只开放广州一处通商口岸,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 ”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影响:结合所学可知,闭关锁国政策,使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4)简介:本题答案不唯一,根据题干要求,从名著的作者、成书时间、特点、内容及反映的主要思想等方面作答即可。如:
《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俗称《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这部小说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充分运用文学手段,生动地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也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全书结构宏伟,脉络细密,情节跌宕起伏。《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在这部小说之后,长篇说史的小说大量涌现出来。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另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作者是施耐庵。书中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通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成功地塑造出一批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水浒传》运用白话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洗练明快,生动传神。
《西游记》出现于明代中期,作者是吴承恩。这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突出刻画了胆大艺高、爱憎分明、满怀智慧的孙悟空这一神话英雄。作者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笔调,勾画出神奇光怪的情境,抒发了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小说的语言生动流畅,故事引人入胜。
《红楼梦》是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这部长篇小说初名《石头记》。晚年,曹雪芹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进行小说的创作和修改,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来高鹗(è)续写了后40回,题名《红楼梦》。《红楼梦》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作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红楼梦》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书中有姓名的就有700多人,但作者以严谨的结构、清晰的层次、精练而生动的语言,把故事的进展和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这部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小说问世以后,虽被统治者列为禁书,但在民间却流传开来,始终无法禁绝。至今,《红楼梦》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任选一部即可)
(5)特征:根据材料一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清朝的军机处、材料二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材料三闭关锁国政策等措施可知,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28.【答案】(1)指南针。北宋末年。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2)活字印刷术。毕昇。
(3)①:元曲,关汉卿的《窦娥冤》。②:小说,曹雪芹的《红楼梦》或吴承恩的《西游记》等。
(4)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
(5)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等。(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指浮针:据材料“洋中不可住,惟观星斗前迈。若晦暝(天气昏暗),则用指浮针以揆(推测)南北”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指浮针”指的是指南针。
朝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中国的海船上北宋末年开始使用“指浮针”。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这项发明对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是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2)发明:根据材料“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这项发明是指活字印刷术,且强调了其快速印刷大量文本的特点。
科学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的。
(3)①:根据在材料年代尺上信息“1279年至136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处处于元朝,代表性文学表现形式是元曲,代表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②:根据在材料年代尺上信息“1368年至1840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处处于明清时期,代表性文学表现形式是小说,代表作品如曹雪芹的《红楼梦》或吴承恩的《西游记》等。
(4)名称:据题干“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描述的是京剧。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之一,被称为“国剧”。
皇帝:根据所学可知,京剧原起于四个地方的剧种,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进北京后,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互相影响,逐渐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北京土语,逐渐融合发展,在道光帝时期,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5)建议:开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从继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强交流与合作等角度作答。如: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开学历史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