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 学科核心素养调研试题
高二年级 历史
考试时间:7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题 3 分,共 48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并把答案填 涂在答题卡上)
1 .北京地名能够反映不同时期的历史。阅读下表,对应正确的是( )
区名及历史 反映的信息
A 平谷:西汉高祖置平谷县,属渔阳郡 西汉地方行政制度为州、 郡、县三级制
B 顺义:唐代以归附契丹置弹汗州,“ 顺其土俗 ” ,开元 时移至今顺义,更名为归顺州 唐代设置羁縻州管理少数 民族
C 通州:金代取 “ 漕运通济 ” 之意命名 京杭大运河裁弯取直以沟 通南北
D 延庆:明太祖时置隆庆卫(后改延庆卫),领五千户所, 属北平都司 明朝通过建立卫所制度开 拓边疆
2 .1968 年英国常任文官人数约为 76 万人,1984 年文官人数约 63 万人,1998 年文官人数 约 50 万人,并建立了公务员绩效评估制度,进行市场取向改革。这种变化表明英国( )
A .社会就业形势严峻
C .文官制度最终确立
B .政府行政效率提高
D .国家治理模式调整
3 .在吸收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商法成果的基础上,1904 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大清商 律》,这是清末第一部独立的商法典,标志着中国从传统的农业社会法制向现代商事法制 的转变。这一法典的颁布( )
A .为后来法律的制订积累了经验 B .实现了外来法律成果的本土化
C .扫除了经济发展的束缚和障碍 D .使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4 .一战前,国际法认为战争权是国家主权的一个重要特征。十月革命后,国际法中出现 了新规定: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发动战争的国家与自然人应承担责任。这一变化( )
A .消弥了大国之间的冲突对立 B .促进了世界经济秩序的重塑
C .顺应了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 D .助推了国际人道主义的发展
5 .自 1965 年起,美国黄金储备的不断下降,引发起国际社会怀疑其能否有支付美元债务 的能力。1971 年 8 月 15 日尼克松宣布实行“ 新经济政策” ,其主要内容为:要求国会削减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学科核心素养调研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第 1页 共 7页】
联邦开支,停止外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对进口商品增收 10%的附加税,对 外援助减少 10%。该材料反映出( )
A .美国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 B .美国的经济总量在不断下降
C .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渐走向崩溃 D .美元丧失世界主流货币地位
6 .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户籍的编制和管理。明朝收贮黄册的玄武湖成为禁地,由户部派 官员专门管理,一般人不得轻易进入;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此后政府只按 照一定的组织制度登记人口数量。这一变化折射出( )
A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 .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C .流民问题日益严重 D .基层民众自我管理的强化
7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厅厅长南汉宸以调查材料为依据,得出了 “ 革命前人民负 担=政府公款十地主地租+官吏贪污+土劣剥削+土匪骚扰,革命后人民负担=政府公款 —政府帮助” 的结论。这表明陕甘宁边区( )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巩固 B . 民众抗日积极性高
C .政府积极维护民众利益 D .土地改革落实到位
8 .唐朝置羁縻州,授予各民族首领都督、刺史,皆得世袭。此外,“ 贡赋版籍,多不上户 部”“ 全其部落,归其土俗”。这说明,羁縻州制度的推行( )
A .导致了唐朝政府收入减少 B .体现了边疆管理与内地的一体化
C .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D .反映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要求
9 .考古发现,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多分布于山麓和松嫩平原东部地区。随着时 间推移,遗址分布总体上逐渐由东南部向西北部、低海拔向高海拔拓展;至旧石器时代晚 期,大兴安岭地区和东北平原中西部地区出现了史前遗址。这表明,东北地区( )
A .先民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提升 B .人类具备较强社会组织能力
C .农耕生产已经取代采集渔猎活动 D .区域内文明发展呈现相似性
10 .汉代早期坞堡的作用单一 ,是为保护民众和军队而修建的军事防御场所。到魏晋十六 国时期,坞堡出现变化, 一是北方地区坞堡逐渐壮大,二是坞堡逐渐移植民间,成为一个 集军事、经济、文化为一体的多功能单位。这一变化缘于( )
A .边境危机的解除 B .社会环境的变化
C .豪强大族的崛起 D .庄园经济的兴盛
11 .19 世纪以前,英国很多文学作品描绘了一种理想的田园牧歌式生活:但进入 19 世纪 后,许多文学家则将英国社会刻画成一个冷酷无情的世界,如狄更斯的《雾都孤儿》。这 一变化表明( )
A . 民众生活方式发生改变 B .过度工业化带来新问题
C .英国走向衰落无法避免 D . 自然环境遭到极大破坏
12 .明朝前期官方役使匠户、民夫开矿。但到了清朝,雇工生产使得官营矿场成本提高, 因此,全国大体上没有真正的官营矿场,朝廷不得不放宽对民营矿场的限制。这一变化折 射出清朝( )
A . 民众赋税负担减轻 B .雇佣劳动助推技术迭代
C .矿业生产趋于没落 D .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削弱
13 .16 世纪,葡萄牙将甘蔗引进巴西,广为种植。 1513 年,为展示自己所获得的威权和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学科核心素养调研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第 2页 共 7页】
财富,葡萄牙国王用蔗糖制作一尊等身大的雕像,四周围绕的三百根高 1.2 米的蜡烛,也 全都用蔗糖制成,这些蔗糖全是从非洲掠夺来的奴隶所生产。这体现了( )
A .美洲作物外传的影响 B .葡萄牙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 .西方国家的殖民掠夺 D .蔗糖消费带来的社会转型
14 .帝国时期的罗马住宅开始向高处发展,出现了多层楼板叠加组合而成的集体住宅,被 称为 “ 复合式公寓” ,一层为店面,二层以上租给百姓或外来人员。这类住宅( )
A .适应了人口剧增的住房需要 B .普遍采用木构抬梁结构
C .标志着富人的居住形式变化 D .使用了钢筋混凝土技术
15 .敦煌出土文献《沙州都督府图经(地图及说明)》是唐朝长官府的档案,其中驿路条 记录了丝绸之路在敦煌域内的 19 所驿站,如新井驿、广显驿、乌山驿等。该材料可以佐 证唐朝( )
A .西域都护府的建立 B .政府重视边疆地区的管理
C . 民间书信传递频繁 D .敦煌域内基层治理的完善
16 .如图所示为 1947 年天津《卫生工程》杂志封面要目,这说明( )
A .国人卫生思想发生质变
C .基础设施建设臻于完善
B .天津自来水厂广泛设立
D .公共卫生研究承古纳新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学科核心素养调研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第 3页 共 7页】
二、非选择题
17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4 分) 材料
秦汉至明清秘书名称及其职责列表
朝代 秘书的名称及其职责
秦朝 御史大夫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
汉朝 “ 尚书台 ” 掌管奏章,参与决策;“ 主簿 ”“ 书佐 ” 为中下层秘书,保管文书、 写公文
两晋 设 “ 秘书寺 ” ,下设 “ 秘书卿 ”“ 秘书少卿 ”“ 秘书丞 ”“ 主簿官 ” ,形成完整的 秘书机构
隋朝 避讳 “ 忠 ” ,中书省改为 “ 内史省 ” ,中书监改为 “ 内史监 ” ,门下省改为 “ 纳 言 ”
唐朝 中书省 “ 出令 ” ,门下省 “ 审议 ” ,尚书省负责执行。唐玄宗时,“ 翰林学士 ” “ 内相 ” 是学术型秘书
宋朝 只有 “ 中书省 ” 参与机密,设 “ 枢密院 ”
元朝 秘书工作分为枢密院秘书和中书省秘书,设有“ 中书省左丞 ” 和“ 中书省右丞 ” , 其下设“ 参议府 ”“ 承发 司 ”“ 管勾司 ”“ 检校司 ”“ 照磨所 ”“ 时政科 ” 等机构; 此外,也有蒙古翰林学士,汉族翰林学士等
明朝 “ 内阁 ”“ 六科 ”“ 通政司 ”“ 六书房 ” ,后期有 “ 司礼监 ”
清朝 清初,设内阁,但已经式微;主要职责转到“ 南书房 ”“ 军机处 ”。清末,纯粹 以 “ 秘书 ” 命名秘书工作
——根据吕宗力《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编制
( 1 )根据材料,概括从秦汉到明清中国古代秘书机构发展呈现出的特点。( 6 分)
( 2 )根据材料,分析明清时期秘书机构的变化所反映的政治趋势,并加以说明。( 8 分)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学科核心素养调研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第 4页 共 7页】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 分) 材料一
在希腊,人民是自由的,他们在国家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城市生活是开放的,任何 人都有机会进行宗教活动、体育竞技、演说、诗歌音乐会等活动。这些都是希腊文明中关 于自由精神的体现。在此影响下,集体参与政治生活就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这 就促进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其中,城市广场是城市公共空间最重要的元素。广场是城 市的中心,充分体现了人神共形的宗教思想和民主体制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广场的形 式自由不规整,立面造型并不突出,均有公共建筑围绕布置。
等级制与王权礼制架构出中国古代最典型的城市形态:严格的遵循社会等级体系的布 局,军事防御与社会管制功能大大高于商业和社会交往的功能,由此形成了城市的内向型 发展。市民生活被控制在里坊内,城市道路只为帝王和军队服务。城市没有真正意义上的 公共空间,所谓的公共空间都是相对的,例如宫城内皇帝举行统治活动的宫廷广场,或应 宗教、贸易、文化等需要而产生的寺庙集市广场。他们均服务于部分群体,只有作为中国 古代城市商业活动灵魂的 “ 市 ” 才能承担部分城市公共空间的职能。
——摘编自张哲、周艺《文化的力量——中西方古代城市公共空间对比与分析》 材料二
近代以来,城市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空间出现诸多不同于以往的特征。首先, 租界与租借地等“ 国中之国 ” 式殖民地的产生,导致城市总体格局割裂。第二,城市建设 与建筑工程技术有了较大提高,城市空间的尺度与规模等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三,原有的 城市公共空间被压缩,迫使人们考虑如何才能让城市科学健康的发展。第四,城市公共空 间逐渐受到重视,广场与公园由私有转为公有,成为一个标志性的转折点。这也许就是所 谓具有现代意义的 “ 城市流动空间 ” 的开始。
——摘编自郭建《中国近代城市规划文化研究》
(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方古代城市公共空间的不同。( 8 分)
(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城市空间变化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6 分)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学科核心素养调研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第 5页 共 7页】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材料
下图为《新中国外交年轮丛书》所包含的部分书目的名称。
《新中国外交年轮丛书》
第一卷《崛起在 1949 》 第二卷《迈步在 1955 》 第三卷《破冰在 1964 》 第四卷《胜利在 1971 》 第五卷《解冻在 1972 》 第六卷《启航在 1979 》
从上述书目中提取两卷内容,结合中国现代史知识,指出其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并予 以简要阐述。(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书目及对应的历史事件,对历史事件的阐述要准 确全面)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材料
观点一 近代国际金融治理体系的建立、发展、变迁的脉络,无时无刻不与危机应对、 风险防范、体系改革紧密相关
观点二 近代以来国际金融体系不断演变,它的演变与各国的经济实力和贸易地位联 系密切
观点三 随着时代的发展,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金融工具的标准和形式、金融服 务的组织方式、金融机构的种类、金融市场的覆盖范围等也都发生了革命性 的变化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学科核心素养调研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第 6页 共 7页】
——摘编自盛斌、黎峰《世界格局变迁中的金融体系变革》等
根据材料整体或部分观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史论结合, 论题正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学科核心素养调研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第 7页 共 7页】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A D C B C C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D C A B D
二、非选择题
17 .【答案】
( 1 )特点:机构不断发展,从秦朝只有单一的御史大夫到明清时期发展出较为复杂 的机构体系;名称不断变化,如隋朝因避讳改变中书省等名称;职责逐 渐细化和专业化,如元朝秘书机构下设多个具体部门;权力和地位有所 变化,如唐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职责分工明确,宋朝中书省权 力集中等。(每点 2 分,共 6 分,任答三点即可)
( 2 )政治趋势:皇权不断强化,逐渐达到顶峰。( 2 分)
说明:明朝的秘书机构内阁,后来权力虽然逐渐增大,但始终为非法定机构, 受到皇帝的严格控制,使皇权得到加强;清朝秘书机构内阁权力下降, 新的机构军机处的建立,使皇权达到顶峰。(每点 3 分,共 6 分)
18 .【答案】
( 1 )西方:空间较大;主要服务民众;以广场为主要形式;文化功能为主;体现民 主和自由,具有开放性。
中国:空间较小;主要服务官僚贵族;以街市为主要形式;政治功能为主;体 现等级和礼制,具有封闭性。( 8 分,1 点 2 分,中西方任意各 2 点即可, 但必须属于同一对比角度有可比性)
( 2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化进程加快(或城市化进程加快);国 民思想逐渐进步(或城市发展的问题意识增强、关注城市科学健康发展);社会 走向文明开化(或注重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6 分,1 点 2 分,任答 3 点即可)
19 .【答案】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学科核心素养调研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第 4页 共 6页】
书目:迈步在 1955。( 1 分) ·
事件:1955 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2 分)
阐述:1955 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在大会发言,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主要讨论了民族独立和主权,反帝反殖民斗争,世界和平以及与会各国经济和文化合 作等问题。求同存异方针为各国普遍接受,为会议成功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开展同 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新的进展。( 3 分)
书目:启航在 1979。( 1 分)
事件:1979 年,中国与美国国建交。( 2 分)
阐述:20 世纪 70 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苏联扩张政策引起中国警惕,改 革开放的步伐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1979 年 1 月 1 日,中美两国在华盛顿和北京分 别举行了建交仪式。中美两国建交为两国关系发展奠定基础,双方在经济、文化、科 技等领域搭建了合作平台,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美建交改变了冷战时期的国际格 局,中美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与对话,为后来的多极化世界奠定基础。( 3 分)
20 .【答案】 示例:
论题:世界近现代史上国际金融体系随时代变化而不断变化。( 2 分)
阐述:1816 年,英国凭借强大经济实力使其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实 行金本位制。1929 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美国首先禁止黄金出口,导致金本位制崩 溃。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英、法、美等国在金融领域各自为 政。二战严重削弱了西欧国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1944 年,由美国主导 的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取得了在资本主义货币体系中的霸主 地位。20 世纪 70 年代,由于经济衰退,美国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 系瓦解。进入 21 世纪以来,虽然以美元为核心的世界货币体系依然主导着全球经济, 但是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货币的国际影响力也在逐步上升。( 8 分)
结论:综上所述,近代以来,国际金融体系因时代不同而呈现出阶段性特征。( 2
分)
评分说明:"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依据。考生若从其他角度作 答,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岭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2024-2025高二下学期核心素养调研历史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