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简单机械实验专题 (答案)

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简单机械实验专题 (含答案)
考点一: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如图是小明利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每个钩码重0.5N)
(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端调节,直到杠杆在______位置平衡;
(2)在A点悬挂两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需在B点悬挂______个钩码;取走悬挂在B点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拉,使杠杆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______N;若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之斜向右上方,杠杆仍然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利用轻质杠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杠杆静止时如图甲所示,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2)如图乙所示,在A点挂4个钩码,在B点挂______个钩码,仍可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
(3)用弹簧测力计代替钩码,如图丙所示,不断改变弹簧测力计的作用点和力的大小,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与其力臂l1的图像如图丁所示。图像中每个点与两坐标轴围成的方形面积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等”),其原因是______。
3.如图所示,小叶同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使用的实验器材有铁架台、带有刻度的杠杆、弹簧测力计、细线、若干钩码(每个钩码重均为0.5N)等。
(1)实验前,小叶观察到杠杆静止时如图1所示,他应将杠杆两侧的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
(2)实验过程中,应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测量_______。如图2所示,在A点挂3个钩码,应在B点挂______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平衡后在A、B两点各增加1个钩码,则杠杆_______端(选填“左”或“右”)下降;
(3)如图2所示,小叶用弹簧测力计替代钩码,首先在B点竖直向下拉,然后将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要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逐渐________,原因是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力臂_______了(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在实验中,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得到多组数据的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B.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4.图甲是某实验小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挂钩码前,杠杆在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此时杠杆处于 ___________(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要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接下来应将杠杆两端的螺母向 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侧调节;
(2)图乙是一个平衡的杠杆,此时若推动右侧钩码的悬线(如图丙所示),就会发现杠杆 ___________(选填“左端下沉”、“仍然平衡“或“右端下沉”);
(3)在探究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_____;
(4)某同学提出,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该小组利用图丁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在杠杆O点处挂上2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A点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___________N。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F1,钩码处绳子拉力为阻力F2,多次改变动力作用点的位置进行实验发现:当杠杆水平平衡时,F1l1总是 _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F2l2,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
5.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在实验时,应使杠杆在_____位置平衡,其目的是可以直接在杠杆上_____;
(2)若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杠杆静止在图甲所示位置,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适当调节;
(3)实验中共有6个钩码,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调节好杠杆后,在杠杆左边、离支点2格的A处挂有3个钩码,如图乙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在杠杆右边挂上钩码,你的方法是_____(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4)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用同样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实验,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寻找_____。
6.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每个钩码重相同。
(1)实验前,发现杠杆向左倾斜,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节,使杠杆在______平衡,其目的是便于______;
(2)如图甲所示,在杠杆A点挂2个钩码,B点挂______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多次实验后,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______;
(3)小致看到爸爸利用图乙的“帮手”抬起大花盆,取出托水盘清洗。为了抬起花盆时更省力,他建议爸爸将支架向______移动一些距离。
7.“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实验前,杠杆处于静止状态如图甲所示,此时杠杆______平衡状态(是/不是),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
(2)如图乙所示,在A点挂2个重力均为0.5N的钩码,在B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N;
(3)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使杠杆从水平位置缓慢转过一定角度(不考虑杠杆重心位置的变化),如图丙所示,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4)若要使图丙状态下的弹簧测力计读数减小,可将弹簧测力计绕B点______(顺时针/逆时针)方向转动一个小角度;
(5)如图丁,用支点使一根胡萝卜水平平衡后,沿支点处将胡萝卜切分为A、B两部分,其重力分别为GA、GB,由杠杆原理可知GA______GB(大于/小于/等于)。
8.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是已经平衡的杠杆,若在两侧的钩码下再各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杠杆会失去平衡,那么只需将______(选填下列序号),杠杆就会重新平衡;
A.左侧钩码向左移动4个格
B.右侧钩码向左移动2个格
C.平衡螺母向左适当调节
(2)小明改用弹簧测力计做实验,如图乙所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______(填字母,多选);
A.便于直接读出拉力的大小
B.便于提供不同方向的拉力
C.便于正确认识力臂
D.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
(3)实验中,若用如图丙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建议同学不宜采用这种方式,该种方式的不足主要是因为______;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力臂与杠杆不重合
C.力和力臂数目过多,不易得出结论
D.杠杆受力不平衡
(4)若按如图丁所示进行实验,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N;将弹簧测力计沿虚线A方向拉,仍然使杠杆在原来的位置平衡,此时拉力的力臂将______,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后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小明按如图戊所示实验,操作方法正确,数据记录准确,但分析实验数据后发现,得不到教材中的“杠杆的平衡条件”,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______。
考点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钩码重G/N 4 4 6
钩码上升高度h/m 0.1 0.1 0.1
绳端拉力F/N 1.8 1.6 1.8
绳端移动距离s/m 0.3 0.4
机械效率η 74.1% 62.5%
(1)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第2次实验是用______(选填“甲”或“乙”)图所示装置做的实验。
(2)通过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动滑轮的质量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选填“越高”、“不变”或“越低”)。
(3)小组同学在用第2次实验中使用的装置做第3次实验,表中第3次实验中绳端移动距离s漏记,但仍然计算出第3次的机械效率η=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丽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的物体,如图甲、乙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物重G/N 提升高度h/m 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3 0.1 2.0 0.3 50%
2 6 0.1 ① 0.3 ②
(1)实验中要沿竖直方向,向上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升高;
(2)表格中①处数据为图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则表格中②处数据应为______;
(3)根据实验次数1、2初步得到结论:______;
(4)小牛又做了图丙实验,并与图甲进行比较,其目的是______。
3.李伟和邵壮两位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他们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图甲中钩码的重力G,再按图乙的连接方式组装好滑轮组,并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起始位置。
(1)在图乙实验中,为了测量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李伟同学在缓慢匀速提升时读数,邵壮同学在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数,则李伟同学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邵壮同学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此次实验中,李伟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________(用所给字母F和G表示)。
4.探究利用动滑轮提升重物,“动滑轮的机械效率跟动滑轮所受重力是否有关?”的实验时,小明选用带横杆的铁架台、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细绳,另外还有钩码一盒,质量不等的滑轮2个,滑轮的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很小,可忽略不计。
(1)以下是他的部分实验步骤,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①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对一个钩码的拉力、一个动滑轮所受的重力,分别用T、表示。如图所示组装实验器材,用弹簧测力计___________拉绳子自由端,绳子自由端所受拉力用F表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用s表示,钩码上升的高度用h表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F,用刻度尺分别测出s、h,并把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另一动滑轮所受重力G动,保证__________不变,仿照步骤①分别测量对应的T、G动、F、s、h,并把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2)利用公式,计算两次实验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由η1_______η2(选填“=”或“≠”),可以得出“动滑轮的机械效率跟动滑轮所受重力有关”。
5.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钩码的方法,分别做了甲、乙、丙三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次数 钩码 重/N 钩码上升 的距离/m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弹簧测力计 上升的距离/m 机械 效率
第1次 2 0.05 1 0.15 66.7%
第2次 4 0.05 1.7 0.15
第3次 6 0.05 0.15 83.3%
(1)在实验操作中应该使用钩码缓慢__________上升;
(2)求进行第2次测量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3)进行第3次测量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_____N,克服物重做的有用功是_____J;
(4)分析实验数据,实验小组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若提起同样的重物,用轻质塑料动滑轮代替实验中的铁质动滑轮,则机械效率变__________。
6.测量如图所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钩码重力 钩码上升高度 拉力 绳端移动距离 机械效率
1 1.0 5 15 55.6%
2 1.5 5 0.8 15
3 2.0 5 1.0 15 66.7%
4 2.0 10 1.0 30 66.7%
(1)实验过程中,应______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第1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为______N。
(2)第2次实验时所做的有用功为______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
(3)分析1、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物重力越______(选填“大”或“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分析3、4次实验的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钩码上升的高度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4)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下列选项中也可提高机械效率的是______。
A.增大绳重 B.减轻动滑轮重 C.减轻定滑轮重 D.加快物体提升的速度
7.小华用图甲装置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次数 钩码重/N 钩码上升距离/cm 弹簧测力计示数/N 弹簧测力计上升距离/cm 机械效率
1 2 10 30 66.7%
2 3 10 1.4 30 71.4%
3 6 10 2.5 30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画出甲图滑轮组的绕线;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实验中应竖直向上___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第1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拉力是___________N,第3次实验的机效率为___________%;
(3)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提高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结论推测,使用该滑轮组再次将重8N的物体匀速提升10cm,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为___________(选填字母)
A.71.6% B.82.4% C.92.1%
(5)若不计摩擦,在图甲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动滑轮,改为图丙所示的装置,提升同一物体,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考点三: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1.小强同学设计了一个高度可调节的斜面来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他首先测出小车重,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拉动小车,调节斜面倾斜角θ的大小多次测量,得到下表所示的数据:
斜面倾斜角θ 小车重G/N 斜面高h/m 斜面长 s/m 拉力F/N 有用功W有/J 总功W总/J 机械效率η
12° 5 0.2 1 2.1 1 2.1 48%
30° 5 0.5 1 3.6 2.5 3.6 69%
45° 5 0.7 1 4.3 3.5 4.3 81%
(1)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斜面倾斜角θ越___________,斜面越省力,斜面的机械效率越___________;
(2)若想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则要保持斜面倾斜角度θ不变、小车的重不变,只改变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探究影响斜面机械效率因素的实验装置,物体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匀速向上运动。实验准备的器材有:三个质量不同的木块A,三条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B,三个高度不同的长方体铁块C,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1)下面是小红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时记录的有关数据:
通过分析数据,你可以得出结论:   。
(2)上述实验中,保持斜面长度不变,将斜面升高到0.2m,把一个重3N物体沿斜面匀速向上拉时,所需拉力为1.0N,则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此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   (选“变大”,“变小”或“不变”)。
(3)小红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还与斜面的倾斜程度和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小红想研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于是小红将三条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放置成相同的倾斜程度,并将这三个不同物重的物体同时沿斜面匀速拉动相同的长度,测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较它们的机械效率,这种方法   (选“能”,“不能”)得出结论,原因是   。
3.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在生活和生产中使用斜面的好处是可以省力,如:   。那么斜面的省力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使用斜面的省力情况可以通过比较沿斜面拉力F与物体重力G的比值大小来判定,比值越小,越省力)
小明做了如下猜想:
猜想1:与斜面的表面材料有关;
猜想2: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猜想3:与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有关。
小明为验证上述猜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实验中所用的物块材料及其表面粗糙程度相同,在沿斜面拉力的作用下,在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相关的记录如表。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斜面倾角 θ θ θ θ θ1(θ1>θ2) θ2(θ2>θ1)
斜面的表面材料 木板 毛巾 木板 木板 木板 木板
物块重G/N 2.0 2.0 4.0 6.0 2.0 2.0
沿斜面拉力F/N 1.35 1.52 2.70 4.05 1.52 1.70
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对比实验   中的数据可知,使用斜面省力的情况与斜面的表面材料有关;
(2)通过对比实验1、5、6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
(3)为验证猜想3,小明做了实验   (填写实验序号),分析实验数据后,小明认为这几次实验省力情况相同,依据是   。
【拓展】完成实验后,小明沿斜面用1.8N的拉力,将重为4.5N的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了顶端。已知斜面长1.2m、高0.3m,则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把重物直接提升0.3m所做的功作为有用功)
2023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简单机械实验专题参考答案
考点一: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如图是小明利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每个钩码重0.5N)
(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端调节,直到杠杆在______位置平衡;
(2)在A点悬挂两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需在B点悬挂______个钩码;取走悬挂在B点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拉,使杠杆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______N;若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之斜向右上方,杠杆仍然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左 水平 3 0.75 变大
2.利用轻质杠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杠杆静止时如图甲所示,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2)如图乙所示,在A点挂4个钩码,在B点挂______个钩码,仍可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
(3)用弹簧测力计代替钩码,如图丙所示,不断改变弹簧测力计的作用点和力的大小,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与其力臂l1的图像如图丁所示。图像中每个点与两坐标轴围成的方形面积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等”),其原因是______。
【答案】左 6 相等
3.如图所示,小叶同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使用的实验器材有铁架台、带有刻度的杠杆、弹簧测力计、细线、若干钩码(每个钩码重均为0.5N)等。
(1)实验前,小叶观察到杠杆静止时如图1所示,他应将杠杆两侧的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
(2)实验过程中,应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测量_______。如图2所示,在A点挂3个钩码,应在B点挂______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平衡后在A、B两点各增加1个钩码,则杠杆_______端(选填“左”或“右”)下降;
(3)如图2所示,小叶用弹簧测力计替代钩码,首先在B点竖直向下拉,然后将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要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逐渐________,原因是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力臂_______了(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在实验中,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得到多组数据的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B.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答案】左 力臂 2 右 变大 变小 B
4.图甲是某实验小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挂钩码前,杠杆在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此时杠杆处于 ___________(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要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接下来应将杠杆两端的螺母向 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侧调节;
(2)图乙是一个平衡的杠杆,此时若推动右侧钩码的悬线(如图丙所示),就会发现杠杆 ___________(选填“左端下沉”、“仍然平衡“或“右端下沉”);
(3)在探究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_____;
(4)某同学提出,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该小组利用图丁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在杠杆O点处挂上2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A点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___________N。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F1,钩码处绳子拉力为阻力F2,多次改变动力作用点的位置进行实验发现:当杠杆水平平衡时,F1l1总是 _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F2l2,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
【答案】平衡 左 左端下沉 排除实验偶然性,得出普遍结论 2.3 大于 杠杠所受重力作用对实验有影响
5.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在实验时,应使杠杆在_____位置平衡,其目的是可以直接在杠杆上_____;
(2)若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杠杆静止在图甲所示位置,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适当调节;
(3)实验中共有6个钩码,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调节好杠杆后,在杠杆左边、离支点2格的A处挂有3个钩码,如图乙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在杠杆右边挂上钩码,你的方法是_____(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4)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用同样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实验,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寻找_____。
【答案】水平 读出力臂 右 在右侧第3个格的位置挂上2个钩码 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6.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每个钩码重相同。
(1)实验前,发现杠杆向左倾斜,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节,使杠杆在______平衡,其目的是便于______;
(2)如图甲所示,在杠杆A点挂2个钩码,B点挂______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多次实验后,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______;
(3)小致看到爸爸利用图乙的“帮手”抬起大花盆,取出托水盘清洗。为了抬起花盆时更省力,他建议爸爸将支架向______移动一些距离。
【答案】右 水平位置 测量力臂 1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右
7.“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实验前,杠杆处于静止状态如图甲所示,此时杠杆______平衡状态(是/不是),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
(2)如图乙所示,在A点挂2个重力均为0.5N的钩码,在B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N;
(3)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使杠杆从水平位置缓慢转过一定角度(不考虑杠杆重心位置的变化),如图丙所示,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4)若要使图丙状态下的弹簧测力计读数减小,可将弹簧测力计绕B点______(顺时针/逆时针)方向转动一个小角度;
(5)如图丁,用支点使一根胡萝卜水平平衡后,沿支点处将胡萝卜切分为A、B两部分,其重力分别为GA、GB,由杠杆原理可知GA______GB(大于/小于/等于)。
【答案】是 左 1.5 不变 顺时针 大于
8.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是已经平衡的杠杆,若在两侧的钩码下再各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杠杆会失去平衡,那么只需将______(选填下列序号),杠杆就会重新平衡;
A.左侧钩码向左移动4个格
B.右侧钩码向左移动2个格
C.平衡螺母向左适当调节
(2)小明改用弹簧测力计做实验,如图乙所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______(填字母,多选);
A.便于直接读出拉力的大小
B.便于提供不同方向的拉力
C.便于正确认识力臂
D.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
(3)实验中,若用如图丙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建议同学不宜采用这种方式,该种方式的不足主要是因为______;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力臂与杠杆不重合
C.力和力臂数目过多,不易得出结论
D.杠杆受力不平衡
(4)若按如图丁所示进行实验,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N;将弹簧测力计沿虚线A方向拉,仍然使杠杆在原来的位置平衡,此时拉力的力臂将______,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后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小明按如图戊所示实验,操作方法正确,数据记录准确,但分析实验数据后发现,得不到教材中的“杠杆的平衡条件”,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B BC C 1.8 变小 变大 杠杆自重对平衡有影响
考点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钩码重G/N 4 4 6
钩码上升高度h/m 0.1 0.1 0.1
绳端拉力F/N 1.8 1.6 1.8
绳端移动距离s/m 0.3 0.4
机械效率η 74.1% 62.5%
(1)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第2次实验是用______(选填“甲”或“乙”)图所示装置做的实验。
(2)通过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动滑轮的质量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选填“越高”、“不变”或“越低”)。
(3)小组同学在用第2次实验中使用的装置做第3次实验,表中第3次实验中绳端移动距离s漏记,但仍然计算出第3次的机械效率η=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乙 越低
2.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丽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的物体,如图甲、乙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物重G/N 提升高度h/m 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3 0.1 2.0 0.3 50%
2 6 0.1 ① 0.3 ②
(1)实验中要沿竖直方向,向上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升高;
(2)表格中①处数据为图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则表格中②处数据应为______;
(3)根据实验次数1、2初步得到结论:______;
(4)小牛又做了图丙实验,并与图甲进行比较,其目的是______。
【答案】匀速 62.5% 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物体时,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大 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滑轮组的绕线方式是否有关
3.李伟和邵壮两位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他们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图甲中钩码的重力G,再按图乙的连接方式组装好滑轮组,并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起始位置。
(1)在图乙实验中,为了测量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李伟同学在缓慢匀速提升时读数,邵壮同学在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数,则李伟同学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邵壮同学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此次实验中,李伟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________(用所给字母F和G表示)。
【答案】小于
4.探究利用动滑轮提升重物,“动滑轮的机械效率跟动滑轮所受重力是否有关?”的实验时,小明选用带横杆的铁架台、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细绳,另外还有钩码一盒,质量不等的滑轮2个,滑轮的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很小,可忽略不计。
(1)以下是他的部分实验步骤,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①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对一个钩码的拉力、一个动滑轮所受的重力,分别用T、表示。如图所示组装实验器材,用弹簧测力计___________拉绳子自由端,绳子自由端所受拉力用F表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用s表示,钩码上升的高度用h表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F,用刻度尺分别测出s、h,并把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另一动滑轮所受重力G动,保证__________不变,仿照步骤①分别测量对应的T、G动、F、s、h,并把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2)利用公式,计算两次实验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由η1_______η2(选填“=”或“≠”),可以得出“动滑轮的机械效率跟动滑轮所受重力有关”。
【答案】竖直向上匀速 钩码所受重力 ≠
5.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钩码的方法,分别做了甲、乙、丙三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次数 钩码 重/N 钩码上升 的距离/m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弹簧测力计 上升的距离/m 机械 效率
第1次 2 0.05 1 0.15 66.7%
第2次 4 0.05 1.7 0.15
第3次 6 0.05 0.15 83.3%
(1)在实验操作中应该使用钩码缓慢__________上升;
(2)求进行第2次测量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3)进行第3次测量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_____N,克服物重做的有用功是_____J;
(4)分析实验数据,实验小组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若提起同样的重物,用轻质塑料动滑轮代替实验中的铁质动滑轮,则机械效率变__________。
【答案】匀速 78.4% 2.4 0.3 略 大
6.测量如图所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钩码重力 钩码上升高度 拉力 绳端移动距离 机械效率
1 1.0 5 15 55.6%
2 1.5 5 0.8 15
3 2.0 5 1.0 15 66.7%
4 2.0 10 1.0 30 66.7%
(1)实验过程中,应______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第1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为______N。
(2)第2次实验时所做的有用功为______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
(3)分析1、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物重力越______(选填“大”或“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分析3、4次实验的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钩码上升的高度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4)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下列选项中也可提高机械效率的是______。
A.增大绳重 B.减轻动滑轮重 C.减轻定滑轮重 D.加快物体提升的速度
【答案】匀速竖直 0.6 0.075 62.5% 大 无关 B
7.小华用图甲装置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次数 钩码重/N 钩码上升距离/cm 弹簧测力计示数/N 弹簧测力计上升距离/cm 机械效率
1 2 10 30 66.7%
2 3 10 1.4 30 71.4%
3 6 10 2.5 30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画出甲图滑轮组的绕线;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实验中应竖直向上___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第1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拉力是___________N,第3次实验的机效率为___________%;
(3)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提高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结论推测,使用该滑轮组再次将重8N的物体匀速提升10cm,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为___________(选填字母)
A.71.6% B.82.4% C.92.1%
(5)若不计摩擦,在图甲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动滑轮,改为图丙所示的装置,提升同一物体,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匀速 1 80 增加物重 B 变小
考点三: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1.小强同学设计了一个高度可调节的斜面来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他首先测出小车重,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拉动小车,调节斜面倾斜角θ的大小多次测量,得到下表所示的数据:
斜面倾斜角θ 小车重G/N 斜面高h/m 斜面长 s/m 拉力F/N 有用功W有/J 总功W总/J 机械效率η
12° 5 0.2 1 2.1 1 2.1 48%
30° 5 0.5 1 3.6 2.5 3.6 69%
45° 5 0.7 1 4.3 3.5 4.3 81%
(1)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斜面倾斜角θ越___________,斜面越省力,斜面的机械效率越___________;
(2)若想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则要保持斜面倾斜角度θ不变、小车的重不变,只改变___________。
【答案】小 低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探究影响斜面机械效率因素的实验装置,物体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匀速向上运动。实验准备的器材有:三个质量不同的木块A,三条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B,三个高度不同的长方体铁块C,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1)下面是小红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时记录的有关数据:
通过分析数据,你可以得出结论:   。
(2)上述实验中,保持斜面长度不变,将斜面升高到0.2m,把一个重3N物体沿斜面匀速向上拉时,所需拉力为1.0N,则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此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   (选“变大”,“变小”或“不变”)。
(3)小红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还与斜面的倾斜程度和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小红想研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于是小红将三条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放置成相同的倾斜程度,并将这三个不同物重的物体同时沿斜面匀速拉动相同的长度,测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较它们的机械效率,这种方法   (选“能”,“不能”)得出结论,原因是   。
【答案】
(1)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重无关;(2)0.25N;75%;变大;(3)能;机械效率的大小与物重无关,只需控制斜面的倾斜程度相同。
3.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在生活和生产中使用斜面的好处是可以省力,如:   。那么斜面的省力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使用斜面的省力情况可以通过比较沿斜面拉力F与物体重力G的比值大小来判定,比值越小,越省力)
小明做了如下猜想:
猜想1:与斜面的表面材料有关;
猜想2: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猜想3:与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有关。
小明为验证上述猜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实验中所用的物块材料及其表面粗糙程度相同,在沿斜面拉力的作用下,在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相关的记录如表。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斜面倾角 θ θ θ θ θ1(θ1>θ2) θ2(θ2>θ1)
斜面的表面材料 木板 毛巾 木板 木板 木板 木板
物块重G/N 2.0 2.0 4.0 6.0 2.0 2.0
沿斜面拉力F/N 1.35 1.52 2.70 4.05 1.52 1.70
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对比实验   中的数据可知,使用斜面省力的情况与斜面的表面材料有关;
(2)通过对比实验1、5、6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
(3)为验证猜想3,小明做了实验   (填写实验序号),分析实验数据后,小明认为这几次实验省力情况相同,依据是   。
【拓展】完成实验后,小明沿斜面用1.8N的拉力,将重为4.5N的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了顶端。已知斜面长1.2m、高0.3m,则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把重物直接提升0.3m所做的功作为有用功)
【答案】盘山公路;(1)1和2;(2)其他条件相同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小,提升物体越省力;(3)1、3、4;根据1、3、4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的重力变为原来的几倍,拉力会变为原来的几倍,即沿斜面的拉力F与物体的重力G的比值大小相等;【拓展】62.5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简单机械实验专题 (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