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高二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卷
测试试题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C A A A C D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D D D D C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8分)
修改一:在"举孝廉"之后应该添加"九品中正制"。
理由: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先秦时期的世卿世禄制、汉初的察举制、魏晋南
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科举制,故在"举孝廉"之后添
加"九品中正制"。
修改二:将"朝廷掌握官员的任命权"改为"地方豪强把持举孝廉通道"。
理由:汉朝采取察举制,选官的标准是品行,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门第作
为选官的标准,这些选拔方式都是举荐,特别是九品中正制下,世家大族掌
握了选官的权力,而到了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科举制选拔方式是通过考试,
标准是才学,这才是将选官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所以此处应该改为"地
方豪强把持举孝廉通道"。
第1页
{#{QQABIYyQogiAABIAAAgCEwUACEOQkBACAIoGBFAEIAABwAFABAA=}#}
8—7分 修改建议观点正确,理由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6—4分 修改建议观点较正确,理由论证较充分,表述较清晰。
3—0分 观点错误或无观点,理由论证不充分,表述不清晰。
18.【答案】(15分)
(1)宗旨:洋务派注重对外宣传,维新派强调政治属性。
任务:洋务派强调披露洋人之事务,维新派倡导为维新变法服务。
目的:洋务派意在维护朝廷并警示洋人,维新派强调利用报纸传播新思
想,改变国人的精神面貌。(一点三分)
(2)逐步冲破封建专制的言禁,拓展了国人视野;进行了救国图存和启蒙思
想的宣传,有助于开启民智;为社会变革作了舆论准备。(一点两分)
19.【答案】(17分)
(1)基础:人民主权和三权制衡;人民和“人民代表”的区别;宪法高于国
会普遍立法。(9分,一点三分)
(2)影响:最高法院获得了宪法终极解释权;确立了司法审查制度;宪法的
至上权威效力获得切实保障;完善了三权分立与制衡制度。(8
分,一点两分)
20.【答案】(12分)
示例
论题:中国古代盛世之下统治者的制度革新。
阐述:在中国古代,一些朝代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出现了很多盛世景象,如:“开皇
之治”“康乾盛世”等。在隋朝的“开皇之治”时,隋文帝建立隋朝后,在中央为削
弱相权,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地方上确定州县两级制;同时为加强对百姓的管理,实
行大索貌阅;又开通漕运,同时减轻百姓的负担,形成了“开皇之治”的盛世景象。
清朝时,“康乾盛世”之下,康熙帝平定三藩,雍正时,实行摊丁入亩,中央设立了
军机处,到乾隆时设特科取士,始修《四库全书》,从而形成了“康乾盛世”的景象。
总之,在中国古代盛世之下,统治者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革新,加强了自身的封建统
治,形成了古代的诸多的盛世景象。
第2页
{#{QQABIYyQogiAABIAAAgCEwUACEOQkBACAIoGBFAEIAABwAFABAA=}#}南平市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 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卷
考试时间: 75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1 .西周分封制下, 诸侯国君爵位由高到低称为公、侯、伯、子、男。楚国先祖在西周初被封
以“子男之田”,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称霸中原,争当华夏盟主,孔子编撰
《春秋》,仍坚持称楚王为“楚子”。孔子此举目的是
A . 实录历史事实 B . 提升周王权威
C . 维护等级秩序 D . 强调文化差异
2 .《汉书》记载“开国承家,有法有制”,认为国家应关注礼制和法律。唐代有士人说:“礼 法二事,皆王教之端。”宋代以后,儒学士人以乡约教化乡里。到了明清,乡约与法律逐
渐合流。这些治理方式旨在
A . 推诚辅君,效功百姓 B . 灭私徇公,坚守直道
C . 守道与德, 思退刑罚 D . 威制天下,以案刑狱
3 .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 坐镇地方,手握重权。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 邸,集中安置诸王, 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此后,唐朝沿用
该制度。由此可知, 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
A . 削弱了藩镇势力 B . 强化了分封体制
C . 凸显了专制集权 D . 动摇了宗法制度
4 .据下表可知
时间 事件
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 废除九品中正制
隋炀帝大业二年(606) 始置进士科
唐高祖武德七年(624) 恢复九品中正制
唐太宗贞观初年(627) 再度废除九品中正制
第1页
A . 世家大族没落
C . 门阀观念强化
B . 科举制存在严重弊端
D . 九品中正制仍可延续
5 .宋朝在州府设通判, 重要州府设两名, 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 则必置。 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 与知州(府) 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 则专
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A . 规范地方行政 B . 防止武人干政
C . 提升军事能力 D . 削弱州府权力
6 .明朝时期, 朝廷除对各地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外,还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时据实上报御史
巡按地方时有无铺张浪费以劳州县等情况。这些规定旨在
A . 保证监察规范有效 B . 限制监察御史权力
C . 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D . 拓宽对地方的监察渠道
7 . 1898 年, 某书商慨叹废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后来发现“经学书犹有人买”,其损失
并不如以前估计之大,而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
A . 儒学地位颠覆 B . 列强侵略加剧
C . 政局变化迅速 D . 西学深入民心
8 .抗战时期, 冀中根据地的公粮征收经历了从摊派、村合理负担到统一累进税的过程。根据
对各阶层的调查,1941 年统一累进税负担占家庭总收入的比率为: 贫农 3.81%,中农
9.76%,富农 29.65%,经营地主 21.77%,平均负担水平 21.70%。统一累进税的实施
A . 是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重大举措 B . 大大减轻了农民阶级的税负压力
C . 为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最早尝试 D . 比较合理地分配了各阶层的负担
9 .下图为 1978 年和 1987 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各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图示占比变化
反映出
第2页
A .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
C . 计划管理调控作用的增强
B . 民众就业观念的转变
D . 经济结构调整的完成
10.下表说明,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中国在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
件时, 着力于
通过年份 文件名称
1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1997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200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2005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
2005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A . 加强政治制度建设 B .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C . 探索民主管理机制 D . 完善相关法制体系
11.公元前 427 年,希腊小邦密提林背叛了雅典, 投靠斯巴达。雅典民情激愤,公民大会迅速
作出决议, 将密提林成年男子全部处死, 妇女儿童罚作奴隶。第二天, 民众情绪趋于平
静,公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据此可知, 在古代
A . 希腊小邦缺乏政治自主权 B . 公民决定雅典城邦重大决策
C . 大邦争霸阻碍了希腊统一 D . 雅典公民大会有时违背民意
12.中世纪西欧的国王和世俗政府被置于上帝和神法之下,逐渐形成了国王要在法律下统治的 观念。学者们不断总结阐述这一观念,最终在中世纪形成了法律限制王权的传统。这一传

A.来源于中世纪神法权威 B.旨在推翻西欧的封建专制
C.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兴起 D.为政治制度转型奠定基础
13.据钱乘旦等所著《世界现代化进程》记载,德国皇帝威廉二世(1859~1941)在位 20 多 年,却从来没有读过宪法,也不了解宪法。威廉二世曾说:“把德意志帝国锤炼出来的是
士兵和军队,而不是议会的决议。”这反映出
A .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尚未确立 B . 德国仍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C . 普鲁士未占据帝国统治地位 D . 资产阶级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
第;页
(
保举、 军功、征士
) (
举孝廉
) (
选官
制度
) (
推动士大夫阶层形成
朝廷掌握官员任命权
) (
“以客出仕”
冲击世官制
)14 . 1874 年美国选举之后,民主党控制了众议院,立即开始搜集关于执政的共和党腐败的资
料,总统格兰特的许多内阁成员因此被迫辞职。由此可知,当时美国
A . 总统享有的权力受到限制 B . 两党秉持不同阶级立场
C . 议会开始成为权力的中心 D . 两党制体现了制衡原则
15 . 20 世纪初,英国建立文官分类管理制度,采用品位分类的办法。品即官阶, 代表等级、
地位和报酬。位即职位, 代表权力、职资和任务。官阶不随职位变动而改变。这反映了
A . 贵族传统的延续 B . 官员地位的降低
C . 党派干预的加强 D . 政府职能的扩大
16 .大陆法系各国普遍不承认判例的效力,禁止“法官造法”,限制法官解释法律。对行政权 和立法权的监督也由至少在形式上不同于普通法院的机构来担任, 由此,产生了独立于普
通司法系统的行政法院。由此可见, 大陆法系的国家
A .以成文宪法为唯一的判决根据 B .行政干涉司法现象严重
C .法官的权威性和创造性受限制 D .司法判例没有参考价值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题,共 52 分, 17 题 8 分, 18 题 15 分, 19 题 17
分, 20 题 12 分。)
17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8 分)
材料
科举制度 学而优则仕
选官权力收归中央 扩大官吏来源 提升官僚队伍素质
——据朱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流变》等整理
材料反映了对古代中国选官制度发展演变历程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的修改建议,并说
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第4页
18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15 分)
材料一 夫西人设立新闻纸馆, 上以议国家之得失,下以评草野之是非,可以知四方之物价, 可以悉外国之情形,原为有益之举。今宜仿而行之,惟不准议朝廷得失。凡外国物价,外国情 形,及中国人而被外国人欺凌者,或传教不公道者,皆可写入新闻纸,布告各国,咸使闻知, 使归曲于彼;且以见中国百姓痛恨洋人,必将激而生变。庶彼君臣闻之,惕然知惧,必饬令彼
国公使领事,自行约束。
——《李鸿章附呈潘司丁日昌条说》(1867 年)
材料二 19 世纪 70 年代后,维新派开始办报。他们在办报实践中提出,报纸必须“宗旨高而 定”,“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严复强调办报须“一举足不能无方向,一 著论则不能无宗旨“。有维新人士倡言:“无古今中外, 变法必自空谈始。故今日中国将变未变 之际,以扩张报务为第一义。阅报之多寡,与爱力之多寡有正比例;与阻力之多寡有反比例。” 梁启超提出:“所贵乎报馆之著述者,能以语言文字开将来之世界也。”并说:“去塞求通, 厥道
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阅报愈多者, 其人愈智;报馆愈多者, 其国愈强。”
——摘编自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
(1)比较材料一、二, 概括指出洋务派与维新派在办报宗旨、任务、目的方面的认识有何不
同。(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前报纸在推动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作
用。(6分)
19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7 分)
材料一 在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 一些政治家认为,“人民”和“人民的代表”(国会)是不 同的;“人民”高于“人民的代表”;“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的”宪法高于“由政府制定、 政府能够更改的”普通法律;国会的立法如果违宪,“自然不能使之生效”。根据这些理论, 最 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和总统行政命令是否符合宪法。但是,1787年美国宪法没有相关规定, 即未建立起司法审查制度。在初期美国政府中,既无财权、军权又无民意基础的最高法院的地
位明显低于总统和国会。
——摘编自(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
第5页
材料二 1803 年, 最高法院对“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做出判决:法院不能行使宪法没有授予的 权力,国会通过的立法如果违背宪法则无效。该判例确立了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或总统
行政命令是否违宪的司法审查制度, 从而使最高法院足以与国会或总统相制衡。
——摘编自(美)伯纳德·施瓦茨《美国法律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创立司法审查制度的理论基础。(9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对于美国民主制度的影
响。(8分)
20.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开皇之治”大事简表(部分) “康乾盛世”大事简表(部分)
开皇元年, 行三省六部制。 开皇三年, 罢天下诸郡, 定州县二级制。 开皇五年, 诏令全国检括户口。 开皇七年, 于扬州开山阳渎,以通漕运。 开皇九年, 平陈,免陈朝旧境十年赋税。 开皇十二年,遣使均田。 ——据《隋书》等 康熙十五至二十年, 平定三藩之乱。 康熙二十三年, 巡视黄河。 雍正二年, 行摊丁入亩, 整顿保甲制。 雍正十年, 设军机处。 乾隆元年, 设特科取士。 乾隆三十八年, 始修《四库全书》。 ——据《清史稿》等
综合材料中的历史信息, 自拟论题,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 论
题明确,阐述充分, 论据准确, 逻辑清晰)(12 分)
第6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