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 史 试 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良渚文化、红山文化与安徽凌家滩文化并列为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良渚文化的“暨尤”环与红山文化玉猪龙相似,凌家滩出土的玉猪龙兼有红山文化因素,良渚文化玉器汲取了凌家滩的传统并加以创新。这反映了( )
A. 母系氏族普遍使用玉器 B.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C. 原始人群已有区域交流 D. 华夏认同观念已逐渐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材料,良渚文化的“暨尤”环与红山文化玉猪龙相似,凌家滩出土的玉猪龙兼有红山文化因素,良渚文化玉器汲取了凌家滩的传统,也即良渚文化、红山文化与安徽凌家滩文化之间存在关联性,反映新石器时代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影响,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B项正确;仅根据良渚文化、红山文化与安徽凌家滩文化使用玉器,不能断定普遍使用玉器,排除A项;良渚文化、红山文化与安徽凌家滩文化已经进入母系氏族社会,排除C项;通常认为,华夏族群的形成和华夏观念的逐渐确立是在西周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2. 如表为古代中国社会救济的部分记载。据此可知( )
时间 史料 出处
春秋 所谓老老者,凡国,都皆有掌老……所谓慈幼者,凡国,都皆有掌幼……所谓恤孤者,凡国,都皆有掌孤。 《管子·人国》
宋 民有疾病,州府置施药局于戒子桥西,委官监督。 吴自牧《梦粱录》
明 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 《大明律》
A. 儒学思想深刻影响社会救济行为 B. 政府在社会救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C. 大一统国家助推社会救济的发展 D. 古代中国已形成完善的救济体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本题的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凡国,都皆有掌老”、“州府置施药局于戒子桥西”、“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我们可知,在古代社会救济中,政府发挥主导作用,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救济的主体是政府,没有体现儒家思想的影响,排除A项;宋朝并未完成大一统,无法说明大一统对救济的作用,排除C项;“完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3. 《史记》 《汉书》中有记载:“买田宅,为富人”“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臣卖田百亩,以供车马”“多买田至四百顷”。这些表述反映了汉代( )
A. 自耕农经济持续衰退 B. 贫富分化现象严重
C. 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 D.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据材料“买田宅”“卖田宅”“卖田百亩”“多买田宅至四百顷”等,说明汉代土地买卖现象较为普遍,说明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C项正确;材料为体现自耕农经济衰退,排除A项;材料强调土地买卖现象普遍,未涉及贫富分化现象严重,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
4. 如表为北宋若干时期江南与全国农村劳动力的变动情况(单位:户、人)。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 江南地区 全国 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比重(%)
户数 农村劳动力人数 户数 农村劳动力人数
980年 349283 890672 6418500 16367175 5.4%
1078年 1120331 2856844 16603954 42340082 6.7%
1102年 1265762 3227693 18113945 46190560 6.9%
A. 个体农耕规模扩大 B. 宋代经济重心南移进程已完成
C. 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D. 劳动力增长支撑江南经济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时期的中国。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北宋时期江南农村劳动力人数上升,有助于江南农业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D项正确;材料仅展示了户数比重变化和劳动力人数变化,看不出自耕农发展和土地兼并情况,排除A、C两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并非北宋,排除B项。故选D项。
5. 元朝不仅版图辽阔,而且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统治,辽阔疆域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这是前代大一统王朝没有做到的。元朝成功治理边疆的经验有( )
①发动西征,设立四大汗国
②在澎湖设置巡检司,以经略台湾
③在东北、云南等地设行省,征发赋投
④对于吐蕃地区,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宜政院进行管理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⑧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元朝在澎湖设置巡检司,以经略台湾,加强了 对台湾地区的管理;元朝在东北、云南等地设行省,征发赋役,有助于边疆管理;对于吐蕃地区,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宜政院进行管理,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以上都是元朝边疆治理的成功经验,②③④正确,D项正确;发动西征,设立四大汗国,这不属于边疆治理,①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6. 下表为清代不同年份山东地区人均耕地情况(单位:亩)。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山东地区( )
年份 顺治十八年 (1661年) 康熙二十四年 (1685年) 雍正二年 (1724年) 乾隆三十一年 (1766年) 嘉庆十七年 (1812 年)
人均耕地 8.69 9.04 4.74 3.77 3.39
A.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持续增长 B. 农耕经济陷入停滞
C. 粮食种植结构可能发生变化 D. 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清代山东人口急剧增加,导致人均耕地减少,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是提高亩产量,在此背景下,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在山东推广和大规模种植,导致粮食种植结构出现新的变化,C项正确;清代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口的膨胀,故不能得出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持续增长,排除A项;清代农耕经济继续发展而非陷入停滞,排除B项;清代耕地面积有所增加,排除D项。故选C项。
7. 如图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1921—1926年)的经济举措。据此可知,此时中国共产党( )
◆改正协定关税制,取消列强在华各种治外特权,清偿铁路借款,完全收回管理权。 ◆废除丁漕等重税,规定全国土地税则:废除厘金及一切额外税则,规定累进率所得税,规定限制田租率的法律。 ◆反对土豪劣绅,反对征收钱粮,拒交不法征收,取消苛捐杂税,加征殷富捐所得税等。 ◆推翻土豪乡绅政权、耕地农有、平均耕地。
A. 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税收制度 B. 革命根据地财政思想渐趋成熟
C. 改革经济体制成为中心工作 D. 积极执行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1年至1926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改正协定关税制取消列强在华各种治外特权,清偿铁路借款,完全收回管理权”“推翻土豪乡绅政权、耕地农有、平均耕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取消列强在华特权是反帝的表现,打土豪、分田地是反封建的表现,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经济举措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D项正确;材料中的经济举措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但并未明确表述中国共产党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税收制度,排除A项;革命根据地是在1927年建立的,排除B项;材料中的经济举措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材料并未对改革经济体制问题展开论述,排除C项。故选D项。
8. 下表所示为 1941年太行山各区村参选公民社会身份的统计情况。由此推知,这一选举( )
项目 村别 参选公民数/人 参选公民比例/%
地主 富农 中农 贫农 地主 富农 中农 贫农
上虎峪村 33 19 63.5 36.5
下虎峪村 2 14 34 4 28 68
京上 2 17 72 36 16 13.4 56.7 28.3
西马全 2 29 9 5 72.5 22.5
下白岩 5 30 82 4.3 25.6 70
A. 巩固了土地革命的社会基础 B. 消除了封建剥削基础
C. 推动了民主联合政府的成立 D. 有利于团结抗日力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41年抗日根据地。据题干及所学可知,1941年太行山区村参选公民中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都占有一定的比例,这有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抵抗日本的侵略,D项正确;全国抗战时期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没有继续开展土地革命,而是实行减租减息政策,排除A项;“消除封建剥削基础”这一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1944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排除C项。故选D项。
9. 古代雅典公民大会所通过的法令都刻在石碑上,然后公布于广场之上。公民大会和500人议事会的决议,以及收支账目都存放于此,以供公民们监督。帕特农神庙修建工程的预算和开支也都被刻在石头上,供城邦公民监督。这说明( )
A. 监督体现权力来源 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法律服从民众意愿 D. 雅典实行轮番而治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据材料信息可知,雅典城邦将法令、公民大会和五百人议事会的决议,以及收支账目俱都存放于广场之上,实行公务公开、透明,供公民们查询,强调的是城邦的民主受到公民的监督,监督体现权力来源于公民,A项正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人人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不允许任何人享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法令向公民公开无法说明法律服从民众意愿,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公民大会、500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等政治机构组成实行抽签选举,排除D项。故选A项。
10. 曼彻斯特的棉织工厂里,空气中经常弥漫着混杂机油的棉尘……为了开夜工,要用大量的蜡烛,但是几乎完全没有通风设备。因此,在工厂里经常能够闻到人身上发出的汗臭味,以及机油、棉尘,还有夜晚蜡烛发出的恶浊气味。这可用来说明( )
A. 工业生产的社会环境较为恶劣 B. 工业资产阶级缺乏人文关怀
C. 受自然条件限制电力供应不足 D. 不断开拓国内市场成为必然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由材料信息可知,工业革命时期,工人的劳动环境非常恶劣,这是资产阶级无限追求利润,残酷剥削工人的体现,说明资产阶级缺乏人文关怀,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工厂的生产环境恶劣,并不是工业的社会环境恶劣,排除A项;电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B项。
11. 如表为美国宪法修正案节选。这些修正案( )
序号 时间 条文节录
4 1791年 人民的人身、住宅、文件和财产不受无理搜查和扣押的权利,不得侵犯
10 1791年 本宪法所未授予合众国或未禁止各州行使之权力,皆由各州或人民保留之
15 1870年 合众国或其任何一州,不得因种族、肤色或前此曾为奴隶之关系而拒绝或剥夺合众国公民之投票权
22 1951年 无论何人,当选担任总统职务不得超过两次
A. 破坏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B.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 消除了种族歧视的问题 D. 促进政治制度不断完善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91年至1951年的美国。据材料可知,美国宪法逐渐加强了对“人民某些个人权利、地方各州权力”的保障,逐渐“减少了种族歧视”,进一步“限制了总统权力 ”,结合所学可知,这样做促进了美国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资本主义统治,D项正确;据材料“保障地方各州权力”“进一步限制了总统权力 ”可知宪法修正案仍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排除A项;修正案中“保障地方各州权力”不能说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排除B项;种族歧视现象在美国依然存在,排除C项。故选D项。
12. 1847年,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简·爱》广受赞誉,女主人公简·爱对其爱慕的贵族罗切斯特说:“你以为我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吗?你想错了!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简·爱的心声折射出( )
A. 英国贵族政治日趋衰落 B. 宗教观念影响世俗生活
C. 启蒙精神已经深入人心 D. 女权意识觉醒与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847年。根据材料“你以为我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吗?你想错了!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及所学可知,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心地纯洁、善于思考的女性,她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尽磨难。但她有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说明此时启蒙精神已经深入人心,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英国贵族政治日趋衰落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宗教观念与世俗生活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女权意识的觉醒与发展,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3. 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的法国对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被谋以这样的政策来征服,就是它几乎仅仅是被法国的观念、模式、文化、政治和经济来指导”。然而这种政策也产生了“种瓜得豆”的效应——在殖民者看来,“犯罪曲线”和欧洲教育的曲线同时上升。这表明( )
A. 印支社会进步受到殖民政策阻碍 B. 资本主义制度与殖民地文化冲突加剧
C. 法国殖民统治方式呈现出多样性 D. 文化殖民客观上推动殖民地民族觉醒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世界)。据材料可知,法国通过“观念、模式、文化、政治和经济”对印度支那进行殖民统治,但是却激起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据材可以判断,文化殖民客观上推动殖民地民族觉醒,D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殖民政策促使民族觉醒,没有描述阻碍信息,排除A项;材料没有描述殖民国家与殖民地文化的冲突,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是殖民政策促使民族觉醒,而非殖民统治方式多元化,排除C项。故选D项。
14. 下表是世界时发展的大事记
1870年 美国学者查尔斯·多德教授首次提出,按经度线将全国划分为若干时区,每个时区自东向西依次相差1小时
1884年 25国家的代表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决定使用统一的国际标准时间,将通过格林尼治天文台子午仪中心的子午线定为本初子午线
1912年 为避免单一时区授时带来误差,国际时间局开始在巴黎天文台运行
1930年 采用了世界时的格林尼治测定的修正为-0.021s
可见,世界时的发展( )
A. 助推西方生产活动的标准化 B. 体现了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C. 反映了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 D. 凸显了英美国家力量的消长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1870-1930年(世界)。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世界各地人员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往来范围不断扩大,对制定国际标准时间的需求日益迫切。因此世界时的发展反映了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C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世界时的发展历程,而非其影响。世界时的发展完成了世界时间的统一,而非助推生产活动的标准化,排除A项;英国在确定标准时间和推动其国际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英国是当时政治、经济大国,在全球拥有众多殖民地,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不能看出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和美国崛起,排除B项、D项。故选C项。
15. 下图反映了二战以来关税与世界贸易总额变化的概况。图示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B.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D. 建立机制保障贸易自由
【答案】D
【解析】
【详解】解题】由材料可知,世界贸易总额和关税呈现反比效应,关税降低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建立的关贸总协定和1995年建立的世界贸易组织提倡减少关税,倡导自由贸易,使得世界贸易总额大幅度增长,故D项正确;国家干预政策与关税的降低无必然联系,排除A项;布雷顿森林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崩溃,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科技革命的发展与关税降低无必然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16题15分,17题14分,18题14分,19题12分,共55分。
16. 【古代东西方的地方治理】
材料 罗马帝国“从安东尼边墙和北部边界达西亚到阿特拉斯山和北回归线的宽度便超过2000英里,而从西海洋到幼发拉底河的长度则更超过3000英里”。罗马时代的旅行,“从陆路由意大利去西班牙可能要用一个月,去亚历山大里亚,很可能需要两个月”。中国到汉武帝时代,东西距离3800余千米,南北距离约5480千米。首都长安地处偏远,对辽东、越南北部等边疆地区而言,尤其如此。
古代罗马和秦汉帝国都面临着如何整合国内不同地区风俗与文化,以使之适应中央王朝统治需要的问题。不管是秦汉帝国还是罗马帝国,境内都存在众多不同文化的地区。甚至同一行省内部,也存在地位不同的共同体。
罗马帝国皇帝的集权很大程度上限于罗马。在地方上,罗马帝国统治的基本单位是行省和自治的城市。罗马总督可以独立发布相关命令,是行省最高的军事、行政和司法长官。自治市都有自己的官员、议事会和公民大会,决定有关城市的一般事务,只有在城市觉得自己无力解决时,才会求之于总督。通过把治理责任委托到地方,罗马人有效地削减了行政成本,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仅用数百名官员就维持了庞大帝国的运转。
——摘编自晏绍祥《与距离斗争:波斯、罗马与秦汉帝国的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与秦汉帝国在地方治理上存在的共同难题,并说明秦汉帝国为克服上述难题采取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秦汉帝国比,罗马帝国在地方治理上的不同之处,并简析罗马帝国“仅用数百名官员就维持庞大帝国运转”其他重要原因。
【答案】(1)难题:疆域辽阔,中央直接控制区域有限;自然经济分散性,难以形成统一市场;交通不便;地区间风俗与文化差异大。
举措:建立和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地方实行郡县制;修建驰道,完善交通,建立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车同轨、书同文;焚书坑儒和独尊儒术;设立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实施乡里制度加强基层管理。
(2)不同之处:实行总督制;地方独立性更强;没有庞大的官僚集团。
原因:罗马法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解析】
【小问1详解】
难题: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罗马与秦汉帝国。根据材料“从安东尼边墙和北部边界达西亚到阿特拉斯山和北回归线的宽度便超过2000英里,而从西海洋到幼发拉底河的长度则更超过3000英里”“中国到汉武帝时代,东西距离3800余千米,南北距离约5480千米”可知,疆域辽阔,中央直接控制区域有限;根据材料“从陆路由意大利去西班牙可能要用一个月,去亚历山大里亚,很可能需要两个月”“首都长安地处偏远,对辽东、越南北部等边疆地区而言,尤其如此”可知,交通不便;根据材料“古代罗马和秦汉帝国都面临着如何整合国内不同地区风俗与文化,以使之适应中央王朝统治需要的问题。不管是秦汉帝国还是罗马帝国,境内都存在众多不同文化的地区。甚至同一行省内部,也存在地位不同的共同体”可知,地区间风俗与文化差异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然经济分散性,难以形成统一市场。举措: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汉帝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汉帝国为克服上述难题采取的举措包括建立和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地方实行郡县制;修建驰道,完善交通,建立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车同轨、书同文;焚书坑儒和独尊儒术;设立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实施乡里制度加强基层管理等等。
【小问2详解】
不同之处: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罗马帝国。根据材料“在地方上,罗马帝国统治的基本单位是行省和自治的城市。罗马总督可以独立发布相关命令,是行省最高的军事、行政和司法长官”可知,实行总督制;根据材料“自治市都有自己的官员、议事会和公民大会,决定有关城市的一般事务,只有在城市觉得自己无力解决时,才会求之于总督”可知,地方独立性更强;没有庞大的官僚集团。 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罗马帝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帝国“仅用数百名官员就维持庞大帝国运转”其他重要原因是罗马法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代中央政权,大都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因俗而治”的政策,即在实现政治统一的前提下,保持民族地区原有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形态。汉朝在今中国新疆地区设立的西域都护府,唐朝在这一地区设立的安西和北庭两大都护府,都只管理军政要务。清朝中央政权针对不同民族地区的特点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措施:蒙古族地区实行盟旗制度;对西藏则派驻藏大臣,通过册封达赖和班禅两大活佛实行政教合一制度;在新疆维吾尔族最集中的地区实行伯克制度;对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则实行土司制度。
——摘编自《〈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国务院新闻办)
材料二 18世纪,狄德罗对于民族的定义是:“作为一个集合名词,民族指代的是相当大的一群人,他们居住在一片有明确限定的国家范围之内,并且遵从同一个政府的命令。”法国大革命后正如《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宣称的:“所有主权在根本上属于国民。任何团体或个人都不得行使非直接来自于国民授予的权力”。这里的“国民”二字在英文中使用的是“nation”,当法国的革命者们使用它的时候,所指显然超过了国王与贵族的范畴。此时的民族意识与反对封建争取平等与自由的意识相一致。德意志民族主义产生于欢呼法国革命和反对革命法国的斗争中,德意志知识分子和开明领袖痛感必须有某种统一。普鲁士承担了这种责任,同时也将“强权原则”、国家利益至上主义推向极致。
——摘编自陈乔一《法国大革命至19世纪中叶的欧洲民族主义及民族历史书写》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族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民族政策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国民族主义对欧洲政治文化的影响。
【答案】(1)特点: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尊重各民族差异;强调政治统一,维护统治秩序;设置机构,采取“怀柔羁縻”政策。积极影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有利于增进少数民族的向心力和认同感;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有利于开发边疆和促进经济发展。
(2)影响: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推动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有利于推动欧洲各民族国家的建立;滋生了民族沙文主义;加快了列强侵略扩张的步伐。
【解析】
【小问1详解】
特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中国历代中央政权,大都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因俗而治’的政策,即在实现政治统一的前提下,保持民族地区原有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形态”可知,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尊重各民族差异;强调政治统一,维护统治秩序;根据材料“汉朝在今中国新疆地区设立的西域都护府,唐朝在这一地区设立的安西和北庭两大都护府,都只管理军政要务。清朝中央政权针对不同民族地区的特点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措施:蒙古族地区实行盟旗制度;对西藏则派驻藏大臣,通过册封达赖和班禅两大活佛实行政教合一制度;在新疆维吾尔族最集中的地区实行伯克制度;对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则实行土司制度”可知,设置机构,采取“怀柔羁縻”政策。
积极影响: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中国历代中央政权,大都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因俗而治’的政策,即在实现政治统一的前提下,保持民族地区原有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形态”“清朝中央政权针对不同民族地区的特点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措施”和所学知识,可从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有利于增进少数民族的向心力和认同感;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有利于开发边疆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
小问2详解】
影响: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法国)。根据材料“18世纪,狄德罗对于民族的定义是:‘作为一个集合名词,民族指代的是相当大的一群人,他们居住在一片有明确限定的国家范围之内,并且遵从同一个政府的命令。’法国大革命后正如《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宣称的:‘所有主权在根本上属于国民。任何团体或个人都不得行使非直接来自于国民授予的权力’”“当法国的革命者们使用它的时候,所指显然超过了国王与贵族的范畴”可知,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根据材料“德意志民族主义产生于欢呼法国革命和反对革命法国的斗争中,德意志知识分子和开明领袖痛感必须有某种统一”可知,推动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有利于推动欧洲各民族国家的建立;根据材料“普鲁士承担了这种责任,同时也将‘强权原则’、国家利益至上主义推向极致”可知,滋生了民族沙文主义;加快了列强侵略扩张的步伐。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统治者为鼓励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不仅取消了家庭出身和门第限制,做到了“英雄不问出处”,甚至连恶霸、慈吏的子弟及以屠杀为业者都准许应考。宋代录取的人数众多,达到36131人,加上各科等总数则达到11万余人。宋代创新制度,在考卷管理上实行糊名、誊录制,以杜绝考官“容私之弊”。王安石出任宰相期间,对科举考试内容进行了全面改革,更侧重考生的能力见解及实际应用,体现出宋代科举制服务于解决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积弊问题。宋代以文立国,服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在参与殿试后不需要再进行吏部考试,可以直接上任。宋太祖还规定在考试及第之后所有人只能成为天子门生,不可对他人称师门。南宋后还需皇帝宣布登科进士的名次。并踢宴后各个朝代纷纷效仿。成为定制。
——摘编自张希娟《宋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及特点分析》
材料二 纵观整个民国时期,只有南京国民政府制定公布的公务员考试法规数量众多,可以说是民国文官考试法规的集大成者。1928年,国民政府硕布《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考试院为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掌理考选栓叙事宜”,明确地把考试权独立行使。1929年颁布的《考试法》中取消了妇女不得参加考试的规定,大量出身卑微的女性进入了公务员行列。考试内容与现代科学相关联,更注重考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但事实上南京国民政府为将公务员队伍牢牢控制在国民党手中,加强国民党专制统治,此外亦通过“甄别审查”及“从政考试”的途径,为党员进入政府公务员系统提供便利。在实践中面试权之行使缺乏有力的法律约束,因此实际任用的效果也不理想。
——摘编自张峰翠《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考试制度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制度发展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考试制度。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建设提出合理的建议。
【答案】18. 主要表现:减少考生资格限制,扩大录取人数;规范考试管理,追求公平公正;考试内容丰富,注重经世致用;改革创新制度,强化君主专制。
19. 评价:积极:考试权独立在制度层面得到保障;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公务员选拔的法制化进程;公务员选拔注重公平与择优原则;公务员考试内容具有鲜明的现代性。
不足:考试与任用服务于国民党一党专政;公务员考试的面试程序未能得到应有重视;公务员考试录取人员的实际任用不理想。
建议:进一步完善公务员招考录用机制的公平公正;坚持有法必依原则;积极借鉴和综合多方经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公务员制度。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中国)。
主要表现:根据材料“宋代统治者为鼓励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不仅取消了家庭出身和门第限制,做到了‘英雄不问出处’,甚至连恶霸、慈吏的子弟及以屠杀为业者都准许应考。宋代录取的人数众多,达到36131人,加上各科等总数则达到11万余人。”可知,减少考生资格限制,扩大录取人数;根据材料“宋代创新制度,在考卷管理上实行糊名、誊录制,以杜绝考官‘容私之弊’”可知,规范考试管理,追求公平公正;根据材料“王安石出任宰相期间,对科举考试内容进行了全面改革,更侧重考生的能力见解及实际应用,体现出宋代科举制服务于解决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积弊问题”可知,考试内容丰富,注重经世致用;根据材料“宋代以文立国,服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在参与殿试后不需要再进行吏部考试,可以直接上任”可知,改革创新制度,强化君主专制。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
评价:积极:根据材料“1928年,国民政府硕布《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考试院为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掌理考选栓叙事宜’,明确地把考试权独立行使”可知,考试权独立在制度层面得到保障,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公务员选拔的法制化进程;根据材料“1929年颁布的《考试法》中取消了妇女不得参加考试的规定,大量出身卑微的女性进入了公务员行列。考试内容与现代科学相关联,更注重考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可知,公务员选拔注重公平与择优原则,公务员考试内容具有鲜明的现代性。
不足:根据材料“纵观整个民国时期,只有南京国民政府制定公布的公务员考试法规数量众多,可以说是民国文官考试法规的集大成者”可知,考试与任用服务于国民党一党专政;根据材料“通过‘甄别审查’及‘从政考试’的途径,为党员进入政府公务员系统提供便利。在实践中面试权之行使缺乏有力的法律约束,因此实际任用的效果也不理想”可知,公务员考试的面试程序未能得到应有重视,公务员考试录取人员的实际任用不理想。
建议:结合现阶段中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实际,借鉴近现代经验,可以从进一步完善公务员招考录用机制的公平公正;坚持有法必依原则;积极借鉴和综合多方经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公务员制度等角度进行建议。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身与外部世界
观点一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
观点二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 —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自身与外部世界相互交织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结合15—19世纪欧洲崛起的史实,评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
【答案】材料一认为欧洲的崛起是欧洲自身发展的成果(而亚非拉作用微不足道)。此观点是片面的。
材料二认为欧洲的崛起(不仅是欧洲自身发展的结果〉而亚非拉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该观点看到了欧洲自身作用,又看到了外部作用,是正确的。
我认为,欧洲崛起首先是自身发展成果。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科学在推动思想解放的同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等。
欧洲的崛起不仅是自身发展的结果,亚非拉文明也发挥了重大作用。东方文明的传入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如四大发明等,近代以来东方国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和市场等。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自身和外部相互作用、内因和外因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5—19世纪欧洲。首先,分析材料内容,观点一描述了欧洲崛起主要是欧洲自身发展的结果,观点二描述了欧洲崛起是自身发展与亚非拉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15—19世纪欧洲崛起的史实,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自身与外部世界相互交织的过程”的角度,评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结合史实可知,材料二是正确的,结合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殖民扩张、四大发明、世界市场的形成等相关史实,进行评析。要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最后,对所评析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荆州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 史 试 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良渚文化、红山文化与安徽凌家滩文化并列为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良渚文化的“暨尤”环与红山文化玉猪龙相似,凌家滩出土的玉猪龙兼有红山文化因素,良渚文化玉器汲取了凌家滩的传统并加以创新。这反映了( )
A. 母系氏族普遍使用玉器 B.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C. 原始人群已有区域交流 D. 华夏认同观念已逐渐形成
2. 如表为古代中国社会救济的部分记载。据此可知( )
时间 史料 出处
春秋 所谓老老者,凡国,都皆有掌老……所谓慈幼者,凡国,都皆有掌幼……所谓恤孤者,凡国,都皆有掌孤。 《管子·人国》
宋 民有疾病,州府置施药局于戒子桥西,委官监督。 吴自牧《梦粱录》
明 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所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 《大明律》
A. 儒学思想深刻影响社会救济行为 B. 政府在社会救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C. 大一统国家助推社会救济的发展 D. 古代中国已形成完善的救济体系
3. 《史记》 《汉书》中有记载:“买田宅,为富人”“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臣卖田百亩,以供车马”“多买田至四百顷”。这些表述反映了汉代( )
A. 自耕农经济持续衰退 B. 贫富分化现象严重
C. 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 D.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4. 如表为北宋若干时期江南与全国农村劳动力的变动情况(单位:户、人)。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 江南地区 全国 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比重(%)
户数 农村劳动力人数 户数 农村劳动力人数
980年 349283 890672 6418500 16367175 5.4%
1078年 1120331 2856844 16603954 42340082 6.7%
1102年 1265762 3227693 18113945 46190560 6.9%
A. 个体农耕规模扩大 B. 宋代经济重心南移进程已完成
C. 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D. 劳动力增长支撑江南经济发展
5. 元朝不仅版图辽阔,而且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辽阔疆域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这是前代大一统王朝没有做到的。元朝成功治理边疆的经验有( )
①发动西征,设立四大汗国
②在澎湖设置巡检司,以经略台湾
③在东北、云南等地设行省,征发赋投
④对于吐蕃地区,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宜政院进行管理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⑧④ D. ②③④
6. 下表为清代不同年份山东地区人均耕地情况(单位:亩)。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山东地区( )
年份 顺治十八年 (1661年) 康熙二十四年 (1685年) 雍正二年 (1724年) 乾隆三十一年 (1766年) 嘉庆十七年 (1812 年)
人均耕地 869 9.04 4.74 3.77 3.39
A.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持续增长 B. 农耕经济陷入停滞
C. 粮食种植结构可能发生变化 D. 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7. 如图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1921—1926年)的经济举措。据此可知,此时中国共产党( )
◆改正协定关税制,取消列强在华各种治外特权,清偿铁路借款,完全收回管理权。 ◆废除丁漕等重税,规定全国土地税则:废除厘金及一切额外税则,规定累进率所得税,规定限制田租率的法律。 ◆反对土豪劣绅,反对征收钱粮,拒交不法征收,取消苛捐杂税,加征殷富捐所得税等。 ◆推翻土豪乡绅政权、耕地农有、平均耕地。
A. 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税收制度 B. 革命根据地财政思想渐趋成熟
C. 改革经济体制成为中心工作 D. 积极执行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
8. 下表所示为 1941年太行山各区村参选公民社会身份统计情况。由此推知,这一选举( )
项目 村别 参选公民数/人 参选公民比例/%
地主 富农 中农 贫农 地主 富农 中农 贫农
上虎峪村 33 19 635 36.5
下虎峪村 2 14 34 4 28 68
京上 2 17 72 36 1.6 13.4 56.7 28.3
西马全 2 29 9 5 72.5 22.5
下白岩 5 30 82 4.3 25.6 70
A. 巩固了土地革命的社会基础 B. 消除了封建剥削基础
C. 推动了民主联合政府的成立 D. 有利于团结抗日力量
9. 古代雅典公民大会所通过的法令都刻在石碑上,然后公布于广场之上。公民大会和500人议事会的决议,以及收支账目都存放于此,以供公民们监督。帕特农神庙修建工程的预算和开支也都被刻在石头上,供城邦公民监督。这说明( )
A. 监督体现权力来源 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法律服从民众意愿 D. 雅典实行轮番而治
10. 曼彻斯特的棉织工厂里,空气中经常弥漫着混杂机油的棉尘……为了开夜工,要用大量的蜡烛,但是几乎完全没有通风设备。因此,在工厂里经常能够闻到人身上发出的汗臭味,以及机油、棉尘,还有夜晚蜡烛发出的恶浊气味。这可用来说明( )
A. 工业生产的社会环境较为恶劣 B. 工业资产阶级缺乏人文关怀
C. 受自然条件限制电力供应不足 D. 不断开拓国内市场成为必然
11. 如表为美国宪法修正案节选。这些修正案( )
序号 时间 条文节录
4 1791年 人民的人身、住宅、文件和财产不受无理搜查和扣押的权利,不得侵犯
10 1791年 本宪法所未授予合众国或未禁止各州行使之权力,皆由各州或人民保留之
15 1870年 合众国或其任何一州,不得因种族、肤色或前此曾为奴隶之关系而拒绝或剥夺合众国公民之投票权
22 1951年 无论何人,当选担任总统职务不得超过两次
A. 破坏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B.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 消除了种族歧视的问题 D. 促进政治制度不断完善
12. 1847年,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简·爱》广受赞誉,女主人公简·爱对其爱慕的贵族罗切斯特说:“你以为我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吗?你想错了!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简·爱的心声折射出( )
A. 英国贵族政治日趋衰落 B. 宗教观念影响世俗生活
C. 启蒙精神已经深入人心 D. 女权意识的觉醒与发展
13. 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的法国对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被谋以这样的政策来征服,就是它几乎仅仅是被法国的观念、模式、文化、政治和经济来指导”。然而这种政策也产生了“种瓜得豆”的效应——在殖民者看来,“犯罪曲线”和欧洲教育的曲线同时上升。这表明( )
A. 印支社会进步受到殖民政策阻碍 B. 资本主义制度与殖民地文化冲突加剧
C. 法国殖民统治方式呈现出多样性 D. 文化殖民客观上推动殖民地民族觉醒
14. 下表是世界时发展的大事记
1870年 美国学者查尔斯·多德教授首次提出,按经度线将全国划分为若干时区,每个时区自东向西依次相差1小时
1884年 25国家的代表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决定使用统一的国际标准时间,将通过格林尼治天文台子午仪中心的子午线定为本初子午线
1912年 为避免单一时区授时带来误差,国际时间局开始在巴黎天文台运行
1930年 采用了世界时的格林尼治测定的修正为-0.021s
可见,世界时的发展( )
A. 助推西方生产活动的标准化 B. 体现了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C. 反映了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 D. 凸显了英美国家力量的消长
15. 下图反映了二战以来关税与世界贸易总额变化的概况。图示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B.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D. 建立机制保障贸易自由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16题15分,17题14分,18题14分,19题12分,共55分。
16. 【古代东西方的地方治理】
材料 罗马帝国“从安东尼边墙和北部边界达西亚到阿特拉斯山和北回归线的宽度便超过2000英里,而从西海洋到幼发拉底河的长度则更超过3000英里”。罗马时代的旅行,“从陆路由意大利去西班牙可能要用一个月,去亚历山大里亚,很可能需要两个月”。中国到汉武帝时代,东西距离3800余千米,南北距离约5480千米。首都长安地处偏远,对辽东、越南北部等边疆地区而言,尤其如此。
古代罗马和秦汉帝国都面临着如何整合国内不同地区风俗与文化,以使之适应中央王朝统治需要的问题。不管是秦汉帝国还是罗马帝国,境内都存在众多不同文化的地区。甚至同一行省内部,也存在地位不同的共同体。
罗马帝国皇帝的集权很大程度上限于罗马。在地方上,罗马帝国统治的基本单位是行省和自治的城市。罗马总督可以独立发布相关命令,是行省最高的军事、行政和司法长官。自治市都有自己的官员、议事会和公民大会,决定有关城市的一般事务,只有在城市觉得自己无力解决时,才会求之于总督。通过把治理责任委托到地方,罗马人有效地削减了行政成本,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仅用数百名官员就维持了庞大帝国的运转。
——摘编自晏绍祥《与距离斗争:波斯、罗马与秦汉帝国的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与秦汉帝国在地方治理上存在共同难题,并说明秦汉帝国为克服上述难题采取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秦汉帝国比,罗马帝国在地方治理上的不同之处,并简析罗马帝国“仅用数百名官员就维持庞大帝国运转”其他重要原因。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代中央政权,大都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因俗而治”的政策,即在实现政治统一的前提下,保持民族地区原有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形态。汉朝在今中国新疆地区设立的西域都护府,唐朝在这一地区设立的安西和北庭两大都护府,都只管理军政要务。清朝中央政权针对不同民族地区的特点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措施:蒙古族地区实行盟旗制度;对西藏则派驻藏大臣,通过册封达赖和班禅两大活佛实行政教合一制度;在新疆维吾尔族最集中的地区实行伯克制度;对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则实行土司制度。
——摘编自《〈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国务院新闻办)
材料二 18世纪,狄德罗对于民族的定义是:“作为一个集合名词,民族指代的是相当大的一群人,他们居住在一片有明确限定的国家范围之内,并且遵从同一个政府的命令。”法国大革命后正如《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宣称的:“所有主权在根本上属于国民。任何团体或个人都不得行使非直接来自于国民授予的权力”。这里的“国民”二字在英文中使用的是“nation”,当法国的革命者们使用它的时候,所指显然超过了国王与贵族的范畴。此时的民族意识与反对封建争取平等与自由的意识相一致。德意志民族主义产生于欢呼法国革命和反对革命法国的斗争中,德意志知识分子和开明领袖痛感必须有某种统一。普鲁士承担了这种责任,同时也将“强权原则”、国家利益至上主义推向极致。
——摘编自陈乔一《法国大革命至19世纪中叶的欧洲民族主义及民族历史书写》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族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民族政策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国民族主义对欧洲政治文化的影响。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统治者为鼓励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不仅取消了家庭出身和门第限制,做到了“英雄不问出处”,甚至连恶霸、慈吏的子弟及以屠杀为业者都准许应考。宋代录取的人数众多,达到36131人,加上各科等总数则达到11万余人。宋代创新制度,在考卷管理上实行糊名、誊录制,以杜绝考官“容私之弊”。王安石出任宰相期间,对科举考试内容进行了全面改革,更侧重考生的能力见解及实际应用,体现出宋代科举制服务于解决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积弊问题。宋代以文立国,服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在参与殿试后不需要再进行吏部考试,可以直接上任。宋太祖还规定在考试及第之后所有人只能成为天子门生,不可对他人称师门。南宋后还需皇帝宣布登科进士的名次。并踢宴后各个朝代纷纷效仿。成为定制。
——摘编自张希娟《宋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及特点分析》
材料二 纵观整个民国时期,只有南京国民政府制定公布的公务员考试法规数量众多,可以说是民国文官考试法规的集大成者。1928年,国民政府硕布《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考试院为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掌理考选栓叙事宜”,明确地把考试权独立行使。1929年颁布的《考试法》中取消了妇女不得参加考试的规定,大量出身卑微的女性进入了公务员行列。考试内容与现代科学相关联,更注重考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但事实上南京国民政府为将公务员队伍牢牢控制在国民党手中,加强国民党专制统治,此外亦通过“甄别审查”及“从政考试”的途径,为党员进入政府公务员系统提供便利。在实践中面试权之行使缺乏有力的法律约束,因此实际任用的效果也不理想。
——摘编自张峰翠《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考试制度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制度发展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考试制度。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建设提出合理的建议。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身与外部世界
观点一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
观点二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 —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自身与外部世界相互交织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结合15—19世纪欧洲崛起的史实,评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湖北省荆州市重点中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