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展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一些俄国贵族青年军官参加了1812年打败拿破仑的战争,他们并没有因胜利而欢欣鼓舞,反而在看到法国拥有更自由的社会和更富足的生活后,开始反思俄国的落后,成为俄国最早一代的革命者。这反映出拿破仑战争( )
A.实现了欧洲社会思潮的转向 B.促进了东西欧文明间的交流
C.推动了进步思想在俄国传播 D.加速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兴起
2.拿破仑战争时期,他试图以征服与占领让欧洲的君主国接受革命的某些理念,由“法国化”而实现“自由化”。下图为拿破仑最大势力范围。据此可知,拿破仑战争( )
A.推动了欧洲统一的实现 B.引发了欧洲各国的反抗
C.强化了欧洲的民族意识 D.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
3.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 “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激,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作者旨在说明拿破仑战争( )
A.遭到意大利的顽强抵抗 B.瓦解了维也纳国际体系
C.有利于欧洲的联合自强 D.激发了意大利民族意识
4.英国在殖民印度期间,大力发展英语教育,推广英语,奠定了英语在印度的有利地位。经过200多年的传播,英语逐渐成为各邦之间交流的工具,代表着先进的知识文化、优先就业机会及较高的社会地位。这说明( )
A.国家独立缺乏政治基础 B.殖民地深受西方文化影响
C.政治精英注重语言改革 D.殖民地本土语言逐渐消亡
5.对于鸦片战争,马克思怀着极大的义愤,从人道主义情怀出发,痛斥英国资产阶级对“天朝帝国”海盗式的掠夺行为和虚伪面孔。但同时马克思又写道:“历史好像是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能把他们从世代相传的愚昧状态中唤醒似的。”这体现( )
A.伦理原则与历史尺度的统一 B.东西方发展的巨大差距
C.不同立场影响对事件的评价 D.西方中心主义评价标准
6.1950年,印度宣布独立时把英语和印地语共同作为官方语言。后来印度国内曾有过废除英语官方地位的意见,但因为印地语在印度国内的接受程度始终不高,如果把英语废除,印度会面临国内真正没有通用语的局面。这一现象反映出印度( )
A.在二战后民族意识高涨 B.被英国殖民扩张改变了族群结构
C.民族文化认同的迫切性 D.由受过英式教育的上层精英统治
7.18世纪末,法国人民渴求建立一个能够保障人民的自由、平等和其他人权的民族国家。为保卫大革命成果而进行的反对各国君主的战争很快就变成了解放、吞并和对别国的征服。最终促使各国集合起来,共同反对法国。拿破仑掀起了各国的民族性,而民族性又吞没了拿破仑自己。这主要说明拿破仑战争( )
A.失败源于不得民心 B.激发欧洲民族意识
C.起因有一定正义性 D.巩固了大革命成果
8.1807年,葡萄牙因拒绝参加拿破仑的大陆封锁体系而遭到法国军队入侵。1808年,法国又借口西班牙内乱,派兵占领了西班牙很多地方,还让拿破仑的哥哥当上了西班牙国王。这一局势( )
A.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兴起 B.造成了拿破仑帝国由盛而衰
C.助力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 D.导致了欧洲政治文化的重构
9.1967年,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在美国召开,在小组讨论中与会学者展开学术研讨,下表是部分学者的发言统计。这表明他们旨在( )
发言者 主题或主要观点
阿根廷学者提安纳 前西班牙美洲医学的东方元素
华裔美国学者刘敦励 中华文化对哥伦布之前美洲文化的影响
匈牙利学者巴迪尼 匈牙利语和苏美尔语有着“同一性”
A.扩大苏联社会主义影响力 B.抵制美国的“金元外交”政策
C.推动亚非拉国家走向联合 D.反对传统的西方中心主义学说
10.20世纪初,以德国杜里舒(1867—1941)、法国柏格森(1859—1941)等为代表的哲学家,从生物科学实践立场,反对唯物主义所提倡的理性,进而提倡用意志、情感充实理性的作用。这一思想在当时流传甚广。这表明( )
A.理性主义遭到全面批判 B.战乱与危机引发人文反思
C.自然科学出现理论创新 D.唯心主义有着强大生命力
11.1905—1911年伊朗宪政运动期间,伊朗形成了共同反对国王专制的政党组织。这些政党组织包括温和派代表的伊朗传统社会群体的既得利益者,成员有教士、商人、地主和酋长;民主派则是由接受了资产阶级思想的激进人士组成,他们主张平等自由的选举。据此可推知,伊朗( )
A.立宪革命失败具有一定必然性 B.民族民主意识的不断觉醒
C.民主共和体制建立过程的曲折 D.宪政运动有广泛社会基础
12.1947年2月,英国殖民大臣在给非洲殖民总督的通报中宣布:把许多分散的土著行政单位合并,选举产生村、地区、县以至省的地方政府,逐步取代土著当局;同时选举吸收知识分子、新兴中产阶级和农民参加地方政府。英国此举旨在( )
A.推动非洲非殖民地化进程 B.促进殖民地区的文明开化
C.密切与殖民地联系的纽带 D.培养殖民地民主民族意识
13.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帝国后,参照波斯的仪式,要求属下将领跪拜自己。这些将领认为依照马其顿风俗,只有在敬神时才用跪拜礼,因此拒绝跪拜亚历山大。最终,亚历山大作出让步,马其顿的将土可以不跪拜自己。这一事件可以说明( )
A.东西方文明有激烈冲突 B.长期征战激化君臣矛盾
C.亚历山大帝国根基薄弱 D.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影响
14.郭嵩焘在1875年《条议海防事宜》中谈及“立富强之基”时指出:“闻西洋各国置备兵船,多或数百,少或数十,商贾轮船必数倍之,贫富强弱之势即于此分。……窃谓各海口官商制造轮船,宜略仿宋元遗制,设市舶司领之,而稍变通其法……自古国家大利之所在。”郭嵩焘意在强调( )
A.奉行抑商的重要性 B.思想启蒙的必要性
C.强国御侮的可行性 D.全盘西化的危害性
15.“战争给普鲁士带来了深刻变化。这便是施太因和哈登堡改革。这个改革通过颁布的法令先后废除了贵族的某些特权,禁止了农奴制;各城市获得了自治权”。这场战争是( )
A.1618年的德意志宗教战争 B.拿破仑战争
C.普法战争 D.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西方民族主义是在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产生的,其形成过程就是从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的转型。由于每个国家所处的历史条件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主义,而不同的民族主义使得各个国家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民族主义作为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和精神武器,是一面革命的旗帜,具有很大的历史进步性。民族主义本身却带有不可克服的狭隘性和排他性,使它的“视野”无法越出本民族利益的范围,往往把本民族的利益和文化建立在践踏其他民族的利益和文化的基础之上,同时,民族主义还具有潜在的、强烈的扩张性,一旦国家间有矛盾,民族主义便会膨胀为大民族主义。如泛日耳曼主义、泛斯拉夫主义等,帝国主义包括殖民主义、大国沙文主义、军国主义等,一定程度上是其衍生物。正因如此,“当西欧民族国家建成之后,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为一种带有侵略性的殖民侵略和扩张的学说”。民族主义逐渐蜕变为欧美列强对外扩张、争夺霸权的理论根据和精神动力。
——摘编自赵文亮《民族主义与二十世纪的战争》
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在民族危机中孕育,在西方民族主义传入后产生,在一次次民族觉醒中发展,经历了清末民初、五四时期和抗日救亡运动几个主要发展阶段。中国近代以来的民族主义思潮,有过大汉族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排外主义等负面因素。譬如“义和团”的“盲目排外”行为,就是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达于顶点、社会衰落跌入谷底的极端之举;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人士在对待国内民族问题上也有过民族复仇主义和大汉族主义思想;近代以来民族分裂主义势力长期存在并与境外干涉势力勾结,这也是中国人民不得不长期进行维护民族团结与统一斗争的重要原因;中华民族在追求民族独立与复兴、追赶世界先进的长期奋斗中,守旧复古逆流也时沉时浮,等等,但这些绝对不是主流。近代以来,中国民族主义更没有对其他民族构成威胁、带来危害,中华民族骨子里就没有走极端的特性和文化基因。在世界范围内,要说扩张地进攻的民族主义,最典型的莫过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
——摘编自舒迎香《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成与特征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民族主义形成和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近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形成原因,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中华民族骨子里就没有走极端的特性和文化基因”。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0—1868年,福泽谕吉三游欧美,他发现:现代世界以欧洲各国和美国为最文明的国家,土耳其、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为半开化的国家……是野蛮的国家。欧洲目前的文明经过从野蛮进入半开化,从半开化进入文明。汲取西洋文明时应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国体),按照由难而易的顺序酌情取舍。谋求文明涉及到国体、政统、皇统等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文明前进一步,政治也随着前进一步,使文明和政治步调一致。西洋文明的特点在于对人与人的交往问题看法不一、最后融为一体,产生“民主自由”。文明的国家应当靠侵略、奴役别国来推行文明。
——摘编自【日】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
材料二 1918—1920年,梁启超游历欧美,他意识到:我们素来认为天经地义尽美尽善的代议政治,今日竞会从墙脚上筑筑摇动起来。他的寿命,竟没有人敢替他保险。自从机器发明工业革命以还,生计组织起一大变动,从新生出个富族阶级来。科学愈昌,工厂愈多,社会遍枯亦愈甚。富者益富,贫者益贫。科学万能说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但科学依然在他自己范围内继续进步。泰西思想界,现在依然是浑沌过渡时代,他们正在那里横冲直撞寻觅曙光。许多先觉之士正想把中国、印度文明输入,图个东西调和。这种大业只怕要靠我们才得完成。我们青年将来要替全世界人类肩起这个大责任。
——摘编自梁启超《欧游心影录》
(1)据材料一、二、比较福泽谕吉与梁启超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不同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两人的西方文明观。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尽管18世纪读过有关中国的书和报道的欧洲文化名人和启蒙大师对中国的看法各有不同,但对中国是一个更古老、更伟大的文明的看法,他们却是完全一致的。有不少人认为,中华文明是更开明的文明。有不少可学的东西,正是在这种认识的背景下,欧洲掀起了一股“中国热”。孟德斯鸠、狄德罗等人都提到过中国的考试制度,他们认为中国的竞争性考试,使官吏地位人人皆可争取,并非生而有之,欧洲不能与之相比,应加以采用。伏尔泰对比欧洲宗教仇视异端的残酷性,认为中国是伦理道德最好的民族,他欣赏中国对各种宗教的宽容。莱布尼茨由于对德意志分裂割据、战乱不止极端厌恶,因而对于中国的“大一统”秩序十分向往。
——摘编自马克毒《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就外国人所编译的书籍而言,其内容大致可分为宗教传布、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三大类。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凡是思想比较开明、领导和参加过社会变革活动的官员、绅士和知识分子,几乎都受到过西学的影响。林则徐、魏源等通过阅读传教士译着的西方史地书籍成为了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奕 、曾国藩、张之洞等都不同程度地阅读过中译西书。李鸿章甚至在1889年用培根、达尔文学说考试学生。戊戌变法后,出现了中国人自主译着西学书籍的高湖,译书的重点转向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学说和革命史。
——摘编自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欧洲学者推崇中华文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国翻译西方著作发生的变化。
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历山大出发时,其身份是马其顿国王,不久后成为希腊联军统帅。经过十年征伐,他的国家的统治区域扩展到尼罗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还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他每到一地就自称是当地原来统治者的继承人。他崇尚威严赫赫的东方宫廷礼节,穿波斯、米底君王的衮服,要求人们向他行匍匐礼。亚历山大的统治基本上沿袭了波斯帝国的行省制,但由当地人担任的总督一般只管民政,军队和财政另由马其顿人或希腊人掌握。他在埃及拜谒阿蒙神庙,为女神伊西丝建庙;在巴比伦向当地的主神马都克献祭,下令重建被毁的马都克神庙。他在远征中亚时与当地贵族女子罗克珊结婚,同时,他的80个战友也采用波斯礼仪与当地贵族的女儿结婚。他的远征军中有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拿破仑当权后,用不断的战争来代替不断的革命。1805年,拿破仑击溃第三次反法同盟,签订《普莱斯堡和约》,占据了莱茵河左(西)岸及许多小邦国。在那里,他赶跑了封建的王公贵族和主教,取消了各种徭役和封建贡赋及教会的什一税,消灭了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宣布公民享有平等与自由。后来建立的莱茵同盟,有16个邦国加入。他们普遍实行了资产阶级改革,推行了《法国民法典》。同时,拿破仑还使德意志由三百多个分裂的小邦合并成为30多个大邦。正如恩格斯所说:“拿破仑清扫了德国的奥吉亚斯牛圈,修筑了文明的交通大道。”
——摘编自张淑贤《略论拿破仑战争的国际影响》
(1)概括亚历山大远征与拿破仑对外战争产生影响的异同。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战争与文化的交锋”为题,结合世界历史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论据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初欧洲。据材料“一些俄国贵族青年军官参加了1812年打败拿破仑的战争,……开始反思俄国的落后,成为俄国最早一代的革命者”,可知拿破仑战争客观上推动了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在俄国贵族青年中的传播,C项正确;仅凭一批俄国军官受到影响,不能断定整个欧洲实现了社会思潮的转向,排除A项;材料反映拿破仑战争传播进步思想,未提及俄罗斯文化影响西欧,“东西欧文明交流”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所述起义的领导者是俄国贵族青年军官,而非资产阶级,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9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有限,资产阶级革命尚未兴起,排除D项。故选C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拿破仑战争时期(欧洲)。根据材料“他试图以征服与占领让欧洲的君主国接受革命的某些理念,由‘法国化’而实现‘自由化’”和所学知识可知,17-18世纪,欧洲大多数国家仍处于封建统治下。拿破仑通过战争建立庞大帝国,传播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受到各国革命者欢迎,D项正确;拿破仑战争没有实现欧洲统一,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强调拿破仑战争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未体现引发欧洲各国的反抗,排除B项;材料强调拿破仑战争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强化了欧洲的民族意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据材料“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并结合所学可知,意大利在反抗拿破仑侵略的斗争中,民族民主意识高涨,D项正确; “意大利的顽强抵抗”不合题意,材料侧重拿破仑战争的积极影响,排除A项; “瓦解了”不合时空,维也纳体系建立于1815年,排除B项;欧洲的联合自强出现于二战后,与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和现代印度。英国在殖民印度期间,大力发展英语教育,奠定了英语在印度的有利地位,对印度的社会、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这说明殖民地深受西方文化影响,B项正确;印度在二战后实现了国家独立,“国家独立缺乏政治基础”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讲英语在印度的影响,未提及政治精英主张语言改革,排除C项;英语推广不必然意味着印度本土语言消亡,且仅凭印度的个例不足以得出所有殖民地本土语言都逐渐消亡了,排除D项。故选B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和中国)。由材料可知,对于鸦片战争,马克思既同情中国,但是又认为于落后社会形态的东方国家面对属于先进的社会形态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冲击,会带来旧的制度的解体和社会的进步,这是理性地从历史角度去看问题,反映出马克思始终坚持从价值观与历史观相结合的角度评价东方国家及其历史命运,坚持伦理道德原则与历史尺度怀的统一,A项正确;B选项解释的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材料反映的是对鸦片战争的评价,与材料不吻合,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了马克思的观点,没有不同立场,排除C项;马克思以全人类解放为己任的,突破“西方中心主义”,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的印度。材料“因为印地语在印度国内的接受程度始终不高,如果把英语废除,印度会面临国内真正没有通用语的局面”体现的是受英国殖民影响,印度本土语言印地语在国内通用度并不高,强调的是民族文化认同的迫切性,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印度自身的民族文化认同问题,非民族意识高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印度族群结构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与印度的统治阶层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据材料“促使各国集合起来”“拿破仑掀起了各国的民族性,而民族性又吞没了拿破仑自己”及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战争中对欧洲其他国家的征服使得其他国家联合起来,反对法国,进而激发了欧洲的民族意识,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拿破仑战争推动了欧洲民族意识的激发,排除A项;材料虽然涉及拿破仑战争起因的正义性,但材料强调的是拿破仑战争对其他国家的征服进而激发了欧洲其他国家的民族意识,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拿破仑战争对欧洲文化重构的影响,没有涉及其对大革命成果的巩固,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19世纪初欧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拉丁美洲主要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拿破仑入侵和控制西班牙、葡萄牙,削弱了殖民国家的力量,为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提供了有利时机,C项正确;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兴起始于16世纪,材料主旨不是拿破仑战争促进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排除A项;远征俄国的失败造成了拿破仑帝国由盛而衰,排除B项;拿破仑入侵和控制西班牙、葡萄牙主要是改变政治格局,且对欧洲的影响是局部的,不足以导致整个欧洲文化重构,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1967年的美国。根据材料“前西班牙美洲医学的东方元素”“中华文化对哥伦布之前美洲文化的影响”“匈牙利语和苏美尔语有着‘同一性’”可知,这些学者强调了中华文化对美洲文化的影响,以及两河流域文明对欧洲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西方中心论是西方随中华文明近代落伍通过殖民化全球后逐步形成的优等心理,是对文明文化和历史的误解。由此可见,这些主张意在反对传统的西方中心主义学说,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苏联的相关内容,无法得出扩大苏联社会主义影响力的结论,排除A项;金元外交是美国用经济扩张手段来控制拉美等地区的经济,使各国日益依附于美国,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亚非拉国家走向联合的相关信息,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的世界。材料指出,20世纪初,西方哲学界出现了一种从自然科学视角出发,反思自然理性,倡导情感意志作用的思想,且产生一定影响力。这说明面对不断加剧的贫富分化和不断出现的战乱,人们的思想世界开始系统反思理性主义带来的问题,从而强调人文精神的发展,B项正确;哲学家们立足自然科学,反对自然理性,只是反对理性主义某些观念,并非全面否定,排除A项;这是哲学理论的一种创新,排除C项;仅就生命哲学的基本观念而言,不能单纯说其为唯心哲学,排除D项。故选B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5—1911年的伊朗。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伊朗宪政运动期间,伊朗虽然形成了现代政党派别,其具有共同的目标即反对国王专制统治”,但是两个政党派别在意识形态和阶级利益上却存在极大的区别。因此,当伊朗宪政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以后,两派便出现矛盾,最终导致伊朗立宪革命的失败,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民族民主意识的不断觉醒,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1905—1911年伊朗立宪革命目标是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伊朗宪政运动期间政党组织的分歧,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年(非洲)。根据材料“选举产生村、地区、县以至省的地方政府”、“同时选举吸收知识分子、新兴中产阶级和农民参加地方政府”可知英国在非洲实行殖民统治并非进行简单原始的进行殖民掠夺,而是采取英国近代模式进行管理,让殖民地人民对英国模式和价值观产生认同,使英国和殖民地的联系更加紧密,磨灭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意识,C项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非洲很多国家已经沦为英国殖民地,推动非洲非殖民地化进程说法错误,排除A项;英国对非洲殖民地采取英国模式进行治理目的在于强化殖民地对英国的价值观认同,并不是促进殖民地区的文明开化,排除B项;培养殖民地民主民族意识不符合英国利益需求,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亚历山大帝国时期。根据材料,马其顿将士不认为君主是神,因此遵循传统礼仪不跪拜亚历山大,体现了他们的人文思想,亚历山大也没有用自己的权势强迫马其顿将士服从,体现了对他们的尊重,这些都是人文精神的表现,D项正确;东西方文明之间存在着差异,但并非存在激烈的冲突,排除A项;亚历山大最后作出让步,君臣矛盾并未激化,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亚历山大和自己将领之间的关系,不能体现亚历山大帝国根基薄弱,排除C项。故选D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中国。据材料“海防事宜”“立富强之基”“商贾轮船”“市舶司”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郭嵩焘阐明了“重视商业和船只”对国家富强、抵抗列强侵略能够发挥重要作用,C项正确;材料只强调重视“商业和船只”,而不是抑商,排除A项;材料只强调重视“商业和船只”,不涉及“思想启蒙”和“全盘西化”,排除BD项。故选C项。
1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拿破仑战争时期的世界。据材料“先后废除了贵族的某些特权,禁止了农奴制”并结合所学,在仍然处于分裂状态的德意志,其北方大邦普鲁士在与拿破仑战争中战败,失去了大量土地,不得不进行废除农奴制的改革,B项正确;1618年的德意志宗教战争,是德意志的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爆发战争,与普鲁士农奴制改革无关,排除A项;普法战争是德意志统一战争,没有引起改革,排除C项;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已经统一了,不存在普鲁士的改革,排除D项。故选B项。
16.(1)特点:民族意识逐渐增强;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转型道路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民族国家;反教会到反封建王权;根源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狭隘性和潜在的扩张性。
影响:有利于推动民族国家的建立,增强国家凝聚力;有利于促进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发展,推动历史的进步;国家间利益的争夺,易引发殖民侵略和扩张。
(2)理解:中华文化的“天下”“和平”“和谐”“和合”等观念浓厚;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催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民族主义的丰富意涵和发展方向起到了规范和导向作用;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自卫性质或求解放的民族主义;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凸显了强烈的自我反思意识和批判精神等。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西方。
特点:据材料一“其形成过程就是从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的转型”并结合所学可得出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民族意识逐渐增强;据材料一“由于每个国家所处的历史条件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主义”可得出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转型道路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民族国家;据材料一“民族主义作为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和精神武器”并结合所学“欧洲资产阶级反对的封建势力包括王权、教会等”可得出近代西方民族主义反教会到反封建王权以及根源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据材料一“民族主义还具有潜在的、强烈的扩张性”可得出具有狭隘性和潜在的扩张性。
影响:据材料一“近代西方民族主义是在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产生的”可得出有利于推动民族国家的建立,增强国家凝聚力;据材料一“民族主义作为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和精神武器”可得出有利于促进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发展,推动历史的进步;据材料一“民族主义还具有潜在的、强烈的扩张性,一旦国家间有矛盾,民族主义便会膨胀为大民族主义”“当西欧民族国家建成之后,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为一种带有侵略性的殖民侵略和扩张的学说”可得出国家间利益的争夺,易引发殖民侵略和扩张。
(2)本题是背景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二“中华民族骨子里就没有走极端的特性和文化基因”并结合所学“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以和为贵”等知识可得出,中华文化的“天下”“和平”“和谐”“和合”等观念浓厚;据材料二“守旧复古逆流也时沉时浮,但这些绝对不是主流”“中国民族主义更没有对其他民族构成威胁、带来危害”等信息可得出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催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民族主义的丰富意涵和发展方向起到了规范和导向作用;据材料二“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在民族危机中孕育”可得出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自卫性质或求解放的民族主义;据材料二““守旧复古逆流也时沉时浮,但这些绝对不是主流”等信息可得出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凸显了强烈的自我反思意识和批判精神等。
17.(1)不同点
福泽谕吉:肯定西方文明程度最高;梁启超:冷静看待西方文明。
(2)评析
福泽谕吉:19世纪60年代起,西方国家开启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日本在内忧外患中开始明治维新,因此,福泽谕吉主张依据国情学习西方文明寻求国家出路,具有进步性,促进了日本近代化进程;但是福泽谕的西方文明先进论和文明侵略论带有美化民主自由的倾向,为侵略战争寻求借口。
梁启超:20世纪初,西方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但经历一战,西方文明的诸多弊端暴露,梁启超重新审视西方文明,肯定科学仍具有进步性,是近代中国人对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理性思考。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日)。据材料“现代世界以欧洲各国和美国为最文明的国家,土耳其、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为半开化的国家……是野蛮的国家”,得出福泽谕吉:肯定西方文明程度最高;据材料“许多先觉之士正想把中国、印度文明输入,图个东西调和。这种大业只怕要靠我们才得完成”,得出梁启超:冷静看待西方文明。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日)。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分析,得出19世纪60年代起,西方国家开启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日本在内忧外患中开始明治维新,因此,福泽谕吉主张依据国情学习西方文明寻求国家出路,具有进步性,促进了日本近代化进程;据材料“文明的国家应当靠侵略、奴役别国来推行文明”,得出福泽谕的西方文明先进论和文明侵略论带有美化民主自由的倾向,为侵略战争寻求借口。
梁启超:据材料“我们素来认为天经地义尽美尽善的代议政治,今日竞会从墙脚上筑筑摇动起来。他的寿命,竟没有人敢替他保险”,结合一战分析,得出20世纪初,西方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但经历一战,西方文明的诸多弊端暴露,梁启超重新审视西方文明,肯定科学仍具有进步性,是近代中国人对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理性思考。
18.(1)背景: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交流扩大;启蒙运动的开展;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社会处于变革转型时期;古代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独特价值。
(2)变化:译书的主体由外国传教士转向中国人;翻译的内容由以自然科学为主转向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世纪(欧洲)。从新航路开辟的角度分析,得出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交流扩大;据材料“18世纪读过有关中国的书和报道的欧洲文化名人和启蒙大师对中国的看法各有不同”,得出启蒙运动的开展;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分析,得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社会处于变革转型时期;据材料“但对中国是一个更古老、更伟大的文明的看法,他们却是完全一致的。有不少人认为,中华文明是更开明的文明。有不少可学的东西”,得出古代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独特价值。
(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国)。据材料“林则徐、魏源等通过阅读传教士译着的西方史地书籍成为了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得出译书的主体由外国传教士转向中国人;据材料“戊戌变法后,出现了中国人自主译着西学书籍的高湖,译书的重点转向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学说和革命史”,得出翻译的内容由以自然科学为主转向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
19.(1)相同:都通过战争扩大帝国疆域;都对占领区造成侵犯和破坏;都推动了本国(或地区)文明向外传播;均促进了区域文明联系的加强。
不同:亚历山大远征积极吸收占领区既有制度文化,拿破仑对外战争着力摧毁占领区的落后制度文化。
(2)范例:战争与文化交锋每个时代的战争起因不同,奴隶社会和封建时代的人们通过战争开疆拓土,建立帝国;资本主义兴起后,各大国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而进行的战争曾发展为世界大战。这些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破坏了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发展;但是战争又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人们在认知外来文化和反思本土文化的阵痛中,或被动或主动地对文化进行选择与重构,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发展。例如古代亚历山大东征,严重破坏了被征服地区,但客观上推动了被征服地区逐步接受希腊文化;近代拿破仑战争奴役了欧洲各民族,但也传播了启蒙思想,促进欧洲民族民主意识觉醒,先后出现19世纪二三十年代革命、1848年欧洲革命,欧洲文化重构。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但民族自决原则和十月革命影响了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新兴民族国家独立后文化发展,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亚历山大帝国时期、近代欧洲。
相同:据材料一“经过十年征伐,他的国家的统治区域扩展到尼罗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还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和材料二“占据了莱茵河左(西)岸及许多小邦国......拿破仑还使德意志由三百多个分裂的小邦合并成为30多个大邦”可知,都通过战争扩大帝国疆域;据材料一“被毁的马都克神庙”和材料二“占据了莱茵河左(西)岸及许多小邦国”可知,都对占领区造成侵犯和破坏;据材料一“他崇尚威严赫赫的东方宫廷礼节,穿波斯、米底君王的衮服,要求人们向他行匍匐礼”和材料二“推行了《法国民法典》”可知,都推动了本国(或地区)文明向外传播;据材料一“他在远征中亚时与当地贵族女子罗克珊结婚,同时,他的80个战友也采用波斯礼仪与当地贵族的女儿结婚”和材料二“拿破仑还使德意志由三百多个分裂的小邦合并成为30多个大邦”可知,均促进了区域文明联系的加强。
不同:据材料一“亚历山大的统治基本上沿袭了波斯帝国的行省制,但由当地人担任的总督一般只管民政,军队和财政另由马其顿人或希腊人掌握。他在埃及拜谒阿蒙神庙,为女神伊西丝建庙;在巴比伦向当地的主神马都克献祭”可知,亚历山大远征积极吸收占领区既有制度文化;据材料二“他赶跑了封建的王公贵族和主教,取消了各种徭役和封建贡赋及教会的什一税,消灭了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可知,拿破仑对外战争着力摧毁占领区的落后制度文化。
(2)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古代、近代(世界)。要求:论据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首先,以“战争与文化的交锋”为题,结合世界历史写一篇小论文,可以从原因、影响两个纬度,按时间顺序组织史料,具体概括为古代战争、近代战争和现代战争。如:战争与文化交锋每个时代的战争起因不同,奴隶社会和封建时代的人们通过战争开疆拓土,建立帝国;资本主义兴起后,各大国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而进行的战争曾发展为世界大战。这些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破坏了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发展;但是战争又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人们在认知外来文化和反思本土文化的阵痛中,或被动或主动地对文化进行选择与重构,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发展。例如古代亚历山大东征,严重破坏了被征服地区,但客观上推动了被征服地区逐步接受希腊文化;近代拿破仑战争奴役了欧洲各民族,但也传播了启蒙思想,促进欧洲民族民主意识觉醒,先后出现19世纪二三十年代革命、1848年欧洲革命,欧洲文化重构。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但民族自决原则和十月革命影响了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新兴民族国家独立后文化发展,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展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