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第四中学2023-2024八年级4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标准化阶段训练(一)八年级历史(下册)
说明:
1.全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8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号码的标号涂黑。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回收。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
A. 通过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B. 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 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D.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夜,人民解放军所到之处,驻扎在那里的外国军队被迫完全撤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各种特权被一一取消。这直接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A. 提高了人民地位 B. 完成了国家统一
C. 加速了民族独立 D. 建成了社会主义
3. 2016年9月30日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等来到北京天安门广场,出席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并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哪一会议上决定的
A. 中共七大
B.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共八大
4.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其“新”主要体现在( )
A.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 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 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
D. 中国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建立起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从根本上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劳动人民真正成了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材料主要强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A. 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
C. 使广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D. 使人民的社会政治地位发生根本变化
6.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从此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我们国歌中为什么还保留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呢?用成语表达是( )
A. 学以致用 B. 居安思危
C. 知耻后勇 D. 奋发图强
7. 电影《长津湖》重现了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东线战场上那场惊心动魄的战役,其中的经典台词“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的后辈就不用打了”不仅深深戳中观众泪点,更是一语道出了这场战争的重要意义。这句台词最能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
A. 国内发展创造了和平环境
B. 维护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独立
C. 保卫了亚洲和全世界的和平
D. 彻底改变了中国落后的面貌
8. 据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回忆,他在欧洲旅行,人们常对华人持歧视态度,在1953年以后,西欧海关人员一见华人都肃然起敬。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我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贡献
B. 中国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
C.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D. 土地改革让我国农民翻了身
9.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中国先后从苏联接收和进口各种火炮4000余门,观测指挥器材也初步配套,并新组建了防坦克歼击炮兵师、火箭炮兵师。这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 )
A. 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 B. 使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 捍卫了中国的国际安全 D. 推动了中国的国防建设
10. 在异常残酷的战争中,志愿军涌现出30多万英雄模范和功臣,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汇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包括美、苏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感到必须重新估计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分量。材料表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A. 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B. 使中美关系正常化
C.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标志中国成为世界强国
11.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黄继光、邱少云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 )
A. 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的红船精神 B. 坚定信念、不畏牺牲的长征精神
C.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抗战精神 D. 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抗美援朝精神
12. 1951年1月,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决定捐赠一架战斗机。此后,北京石景山钢厂职工捐赠了一架“石景山钢厂号”战斗机,玉门油田捐赠了一架“石油工人号”,北京工商界集资捐赠一架,中国儿童团捐赠一架,简阳县棉农捐献两架“棉农号”,爱国商人荣家一口气捐赠了12架……大家纷纷捐赠战斗机是为了支持( )
A. 工业化建设 B. 抗美援朝战争
C 三大改造 D. 第一个五年计划
13. 20世纪50年代初,农民们高兴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农民说此话的主要原因是( )
A. 开国大典 B. 农业合作化高潮的掀起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4. 在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全家人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1951年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家具齐全,全年有米吃。陈友汉一家的生活变化得益于( )
A. 土地革命 B. 土地改革
C. 三大改造 D. 农业合作化运动
15. 1951年,著名民主人士梁漱溟参加西南地区土地改革之后对毛泽东说:“土地改革是深得民心之举,很必要,也很及时。”同时,他也谈到土改有过火现象。毛泽东说:“你说的情况别的地方也有发生……关键是土改工作队的干部,只要他们能执行好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差。”这表明
A. 土地改革只在西南地区进行
B. 梁漱溟极力反对土地改革
C. 毛泽东对土改工作充满信心
D. 各地土改没出现任何偏差
16. 1950—195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土地改革、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战争。这一系列事件产生的共同作用是
A. 祖国统一 B.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 D.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17. 下列各项中,能说明新中国社会性质的是(  )
①《共同纲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性质的规定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
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18. 有位历史学家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希望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贫困农民大众的地位以消除社会古老的上下阶层的分岭。”这两个梦想实现的标志是
A. 抗战胜利、三大改造 B. 开国大典、土地改革完成
C 中共七大召开、土地革命 D. 开国大典、三大改造
19. 1950年美国人均钢产量为538.3千克,人均发电量为2949千瓦时。而1952年的中国人均钢产量为2.37千克,人均发电量为2.76千瓦时。面对这一巨大的差距,我国采取的措施是( )
A. 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实行“一五”计划
C. 进行三大改造 D. 掀起“大跃进”运动
20. 如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6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 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C. 工业项目均衡发展 D. 已成为工业化强国
21. 到1957年底,我国过去没有的一些工业,包括飞机、汽车、发电设备、重型机器、新式机床、精密仪表、电解铝、无缝钢管、合金钢、塑料、无线电等,从无到有地建设起来,从而改变了我国工业残缺不全的状况,增加了基础工业实力。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41亿元,比1952年增长67.8%。材料说明了(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中国基础工业薄弱
B. 我国借鉴了苏联经济成功的经验
C. “一五”计划使我国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D. 我国国防实力的提高
22. 随着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展开,加强国家政治、法律上层建筑领域的建设,更好地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成为迫切需要。为此,新中国( )
A. 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 颁布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3. 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全国各地共选出500多万名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产生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许多工业、农业和其他方面的优秀人才被选为人大代表。这一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
A. 人民政权的巩固 B.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C.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
24. 1949年,在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占比70%,工业占比30%,而其中现代性工业产值只占17%。这表明当时中国( )
A. 工农业发展水平低下 B. 亟待实现工业化
C. 已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D. 农业生产较为发达
25. 如图是1953年12月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漫画《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该漫画反映的内容旨在说明( )
A. 进行农业合作化的必要性 B. 必须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
C. 进行土地改革的紧迫性 D. 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26. 1953年作家柳青决定辞去长安县委副书记的职务,扎根农村,创作小说《创业史》。小说以年轻党员梁生宝发展互助组为故事主线,展示了农村正在发生的巨大变革。请你推测小说中梁生宝发展互助组参加了( )
A. 土地改革 B. 农业生产合作社
C. 第一个五年计划 D. 全行业公私合营
27. 如图为20世纪50年代九江大旅社的电话收费证。它最早可能出现于( )
A. 1953年 B. 1954年 C. 1955年 D. 1956年
28. 1956年天津市盛锡福帽厂公私合营后挂上新招牌,工人们聚集在门前互相祝贺。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
A. 成立合作社 B. 实行赎买政策 C. 无偿没收 D. 实现和平过渡
29. 上海水泥厂实行公私合营后,还是原有的设备,但最高产量从之前的不到设计能力的90%上升到超过设计能力的40%。材料表明,公私合营( )
A. 提高了生产技术 B. 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C. 满足了市场需求 D. 保障了资本家的权益
30. 下表反映的是“入社农户占全国农民比重”情况,表格中数据变化是由于( )
1955年10月 32.5%
1956年3月 803%
1956年12月 96.2%
A. 土地改革 B. 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C. “一五”计划 D. 三大改造
二、问答题。(第31题13分,第32题13分,第33题14分。共40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历史,既是屈辱的历史,也是抗争的历史,探索的历史,要解决的问题是独立、民主、富强,即反帝反封建和实现近代化(现代化)。近代社会的变革,……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的。
——摘自《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变革》
材料二1949年9月,毛泽东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说:“……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摘编自人民出版社《复兴之路》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20世纪头20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革(至少两项)?
(2)材料二中“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这个事件有哪些重大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说说“民族独立”与“民族复兴”之间的关系。
32. 发展工业是新中国的迫切要求。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例 行业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材料三 祖国的大陆被滚滚的江水隔断,南北交通在这里受到阻挡……1955年2月,组成了以茅以升为核心的技术委员会,还邀请苏联桥梁专家组成一个28人的专家组,提供技术指导。1955年9月1日,工程正式动工,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来自全国各地的工程技术人员齐聚此地为之奋斗,当地的十万干部群众,也纷纷到工地参加义务劳动。1957年10月15日,大桥正式通车。
——1954年2月6日《人民日报》社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953—1957年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有何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我国工业化建设能够取得重大成就原因。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工业化建设有哪些认识。
3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历史学家费正清
材料二 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所用的方法是和平的方法。对于这种方法,过去在共产党内和共产党外,都有许多人表示怀疑。但是去年夏季以来,由于农村合作化运动的高潮和最近几个月以来城市中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他们的疑问已经大体解决了。
——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1956年1月25日)
材料三 公私合营,当时对于很多资本家来说,好比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痛。自己几辈人辛辛苦苦创办的家业就这样交出去,心里真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
材料四 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杰出代表荣毅仁
(1)为实现第二种梦想,20世纪50年代党和人民为“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做出了哪些积极的努力?
(2)材料二中的“社会主义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材料三中“公私合营”是新中国政府对哪个行业采取的改造方式?
(4)材料四反映了荣毅仁对社会主义改造持什么态度?这一态度是因为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什么政策?
(5)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资本家在社会主义改造时的态度变化,并概括改造成功的原因。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标准化阶段训练(一)八年级历史(下册)
说明:
1.全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8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号码的标号涂黑。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回收。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
A. 通过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B. 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 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D.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筹建新中国,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主要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大会制定了《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C项正确;通过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会议是1954年的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排除A项;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在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后,排除B项;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胜利召开,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这部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至此,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排除D项。故选C项。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夜,人民解放军所到之处,驻扎在那里的外国军队被迫完全撤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各种特权被一一取消。这直接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A. 提高了人民地位 B. 完成了国家统一
C. 加速了民族独立 D. 建成了社会主义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因此,题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夜,人民解放军所到之处,驻扎在那里的外国军队被迫完全撤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各种特权被一一取消。”直接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加速了民族独立。选项C符合题意;提高了人民地位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A不符合题意;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时候,中国还未完成国家统一。故B不符合题意;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1956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解题关键是认识题干的“人民解放军所到之处,驻扎在那里的外国军队被迫完全撤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各种特权被一一取消。”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夜,中国即将赢得民族独立,这直接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加速了民族独立。
3. 2016年9月30日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等来到北京天安门广场,出席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并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哪一会议上决定的
A. 中共七大
B.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共八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纪念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牺牲的人民群众。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4.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其“新”主要体现在( )
A.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 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 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
D. 中国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其“新”主要体现在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D项正确;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排除A项;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排除B项;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指的是抗日战争,排除C项。故选D项。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建立起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从根本上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劳动人民真正成了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材料主要强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A. 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
C. 使广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D. 使人民的社会政治地位发生根本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从根本上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劳动人民真正成了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可知,由被剥削到主人,这体现出政治地位的巨大变化,D项正确;“劳动人民真正成了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这是说人民地位的改变,不能体现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排除A项;1950年到1952年的土地改革,是完成新民主主义的遗留任务,因此,新中国成立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有遗留任务,排除B项;1950年到1952年的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排除C项。故选D项。
6.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从此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我们国歌中为什么还保留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呢?用成语表达是( )
A. 学以致用 B. 居安思危
C. 知耻后勇 D. 奋发图强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国歌创作的背景是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影响和平的因素仍然存在,国际上仍有不少反华势力,所以今天国歌表达的是不忘历史教训,居安思危的思想。故选B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7. 电影《长津湖》重现了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东线战场上那场惊心动魄的战役,其中的经典台词“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的后辈就不用打了”不仅深深戳中观众泪点,更是一语道出了这场战争的重要意义。这句台词最能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
A. 为国内发展创造了和平环境
B. 维护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独立
C. 保卫了亚洲和全世界的和平
D. 彻底改变了中国落后的面貌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的后辈就不用打了”的描述说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和尊严,A项正确;材料的描述说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与是否维护了朝鲜的独立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对中国的影响,没有体现保卫了亚洲和全世界的和平的信息,排除C项;抗美援朝为国内发展赢得稳定和平环境,但是没有实现彻底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排除D项。故选A项。
8. 据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回忆,他在欧洲旅行,人们常对华人持歧视态度,在1953年以后,西欧海关人员一见华人都肃然起敬。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我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贡献
B. 中国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
C.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D. 土地改革让我国农民翻了身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他在欧洲旅行,人们常对华人持歧视态度,在1953年以后,西欧海关人员一见华人都肃然起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出兵朝鲜并取得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因此题干表明这场战争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C项正确;二战在1945年就已经结束,我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贡献,但题干反映的是“在1953年以后”欧洲人对华人态度的改变,不符题意,排除A项;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但不是欧洲人对华人态度的改变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土地改革让我国农民翻了身,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但不是欧洲人对华人态度的改变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9.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中国先后从苏联接收和进口各种火炮4000余门,观测指挥器材也初步配套,并新组建了防坦克歼击炮兵师、火箭炮兵师。这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 )
A. 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 B. 使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 捍卫了中国的国际安全 D. 推动了中国的国防建设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中国先后从苏联接收和进口各种火炮4000余门,观测指挥器材也初步配套,并新组建了防坦克歼击炮兵师、火箭炮兵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推动了中国的国防建设,D项正确;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题干内容无法涉及,排除A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并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项;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捍卫了新中国安全,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与题干内容反映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0. 在异常残酷的战争中,志愿军涌现出30多万英雄模范和功臣,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汇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包括美、苏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感到必须重新估计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分量。材料表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A. 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B. 使中美关系正常化
C.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标志中国成为世界强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在异常残酷的战争中,志愿军涌现出30多万英雄模范和功臣,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汇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包括美、苏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感到必须重新估计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分量”可得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项正确;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与题干强调的国际影响不符,排除A项;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与题干涉及的抗美援朝战争不符,排除B项;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标志中国成为世界强国”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11.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黄继光、邱少云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 )
A. 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的红船精神 B. 坚定信念、不畏牺牲的长征精神
C.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抗战精神 D. 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抗美援朝精神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黄继光、邱少云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壮烈牺牲。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抗美援朝精神,D项正确;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的红船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相关,与题干信息“黄继光、邱少云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没有联系,排除A项;坚定信念、不畏牺牲的长征精神,与红军长征相关,与题干信息“黄继光、邱少云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没有联系,排除B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抗战精神,与抗日战争相关,与题干信息“黄继光、邱少云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没有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
12. 1951年1月,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决定捐赠一架战斗机。此后,北京石景山钢厂职工捐赠了一架“石景山钢厂号”战斗机,玉门油田捐赠了一架“石油工人号”,北京工商界集资捐赠一架,中国儿童团捐赠一架,简阳县棉农捐献两架“棉农号”,爱国商人荣家一口气捐赠了12架……大家纷纷捐赠战斗机是为了支持( )
A. 工业化建设 B. 抗美援朝战争
C. 三大改造 D. 第一个五年计划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50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对中国造成威胁;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保家卫国,1951年1月,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决定捐赠一架战斗机,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心声,B项正确;一五计划大幅度超额完成,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时间上不符,排除C项; 第一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3. 20世纪50年代初,农民们高兴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农民说此话的主要原因是( )
A. 开国大典 B. 农业合作化高潮的掀起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过去头顶地主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民说此话的主要原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农民通过土地改革获得了土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C项正确;开国大典是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举行的,与题干“20世纪50年代初”,排除A项;1955年,农业合作化高潮的掀起,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项;1954年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题干涉及的土地改革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4. 在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全家人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1951年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家具齐全,全年有米吃。陈友汉一家的生活变化得益于( )
A. 土地革命 B. 土地改革
C. 三大改造 D. 农业合作化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51年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家具齐全,全年有米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在新解放区,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可知陈友汉一家的生活变化得益于土地改革,B项正确;土地革命,特指1927年至1937年期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和土地改革,这一时期,党的土地政策从最初的减租减息,逐渐发展为更具深远影响的土地革命,其目标是废除封建剥削,实现农民的土地要求,与题干信息没有联系,排除A项;农业合作化运动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中对农业改造采取的主要的形式,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
15. 1951年,著名民主人士梁漱溟参加西南地区土地改革之后对毛泽东说:“土地改革是深得民心之举,很必要,也很及时。”同时,他也谈到土改有过火现象。毛泽东说:“你说的情况别的地方也有发生……关键是土改工作队的干部,只要他们能执行好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差。”这表明
A. 土地改革只在西南地区进行
B. 梁漱溟极力反对土地改革
C. 毛泽东对土改工作充满信心
D. 各地土改没出现任何偏差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土地改革是深得民心之举,很必要,也很及时”和“关键是土改工作队的干部,只要他们能执行好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差”的信息可知,1950-1952年底,我国进行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是符合基本国情的改革,符合农民的利益,毛泽东认为,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只要土改工作队的干部能执行好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差,他对土地改革工作充满了信心,C项符合题意;ABD项说法本身都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很必要,也很及时”“就出不了大的偏差”,结合课本关于土地改革的内容解答本题,土地改革符合我国的国情,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利益,毛泽东对土地改革是十分有信心的,他认为只要土改干部能够执行好政策,不出偏差,土改一定能成功。
16. 1950—195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土地改革、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战争。这一系列事件产生的共同作用是
A. 祖国统一 B.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 D.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土地改革、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战争都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这是三者的共同作用,D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都具有片面性,不符合题意;故选D。
17. 下列各项中,能说明新中国社会性质的是(  )
①《共同纲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性质的规定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
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1949年9月一届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性质;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故B. ①③符合题意;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题意无关,故含有②④的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新中国社会性质”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
18. 有位历史学家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希望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贫困农民大众的地位以消除社会古老的上下阶层的分岭。”这两个梦想实现的标志是
A. 抗战胜利、三大改造 B. 开国大典、土地改革完成
C. 中共七大召开、土地革命 D. 开国大典、三大改造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希望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贫困农民大众的地位以消除社会古老的上下阶层的分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中国实现了民族解放,国家独立;1950-1952年,中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由此可知,B符合题意;ACD三项的事件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B。
19. 1950年美国人均钢产量为538.3千克,人均发电量为2949千瓦时。而1952年的中国人均钢产量为2.37千克,人均发电量为2.76千瓦时。面对这一巨大的差距,我国采取的措施是( )
A. 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实行“一五”计划
C. 进行三大改造 D. 掀起“大跃进”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50年美国人均钢产量为538.3千克,人均发电量为2949千瓦时。而1952年的中国人均钢产量为2.37千克,人均发电量为2.76千瓦时”,可知我国人均发电量,远远落在美国后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我国工业水平基础十分薄弱,十分落后,远远不如发达国家,同时也落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从1953年起开始实行“一五”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因此面对这一巨大的差距,我国采取的措施是实行“一五”计划,B项正确;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与题干内容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的措施不符,排除A项;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与题干内容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的措施不符,排除C项;掀起“大跃进”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浮夸风”盛行,与题干内容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的措施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0. 如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6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 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C. 工业项目均衡发展 D. 已成为工业化强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可以看出,重工业占得比例多,这表明当时我国大力发展重工业,A项正确;1956年—1966年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而不是一五计划期间,排除B项;题干涉及的各项目占比差距大,“均衡发展”说法错误,排除C项;一五计划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而不是已成为工业化强国,排除D项。故选A项。
21. 到1957年底,我国过去没有的一些工业,包括飞机、汽车、发电设备、重型机器、新式机床、精密仪表、电解铝、无缝钢管、合金钢、塑料、无线电等,从无到有地建设起来,从而改变了我国工业残缺不全的状况,增加了基础工业实力。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41亿元,比1952年增长67.8%。材料说明了(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中国基础工业薄弱
B. 我国借鉴了苏联经济成功的经验
C. “一五”计划使我国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D. 我国国防实力的提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到1957年底我国过去没有的一些工业,包括飞机、汽车、发电设备、重型机器、等,从无到有地建设起来,从而改变了我国工业残缺不全的状况.增加了基础工业实力、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67.8%” 可知,一五计划使我国工业得到迅速发展。1953---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C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中国基础工业薄弱与题干所示取得工业化成就不符,排除A项;我国借鉴了苏联经济成功的经验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我国国防实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国防军事科技,与材料中工业成就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2. 随着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展开,加强国家政治、法律上层建筑领域的建设,更好地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成为迫切需要。为此,新中国( )
A. 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 颁布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随着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展开,加强国家政治、法律上层建筑领域的建设,更好地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成为迫切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为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与题干信息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
23. 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全国各地共选出500多万名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产生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许多工业、农业和其他方面的优秀人才被选为人大代表。这一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
A. 人民政权的巩固 B.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C.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全国各地共选出500多万名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产生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许多工业、农业和其他方面的优秀人才被选为人大代表。”可知基层选举人大代表是为1954年全国人大的召开奠定基础,从材料可以看出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代表广大人民利益,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人大选举应纳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学习主题,B项正确;人民政权的巩固为土地革命和抗美援朝战争,排除A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从1956年开始,排除C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排除D项。故选B项。
24. 1949年,在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占比70%,工业占比30%,而其中现代性工业产值只占17%。这表明当时中国( )
A. 工农业发展水平低下 B. 亟待实现工业化
C. 已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D. 农业生产较为发达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1949年,在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占比70%,工业占比30%,而其中现代性工业产值只占17%。这表明当时中国工业基础薄弱,亟待实现工业化,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1949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和工业的占比,而不是强调工农业发展水平,排除A项;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实施,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强调新中国成立时工业基础薄弱,而且当时农业生产也不发达,排除D项。故选B项。
25. 如图是1953年12月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漫画《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该漫画反映的内容旨在说明( )
A. 进行农业合作化的必要性 B. 必须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
C. 进行土地改革的紧迫性 D. 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可知,把小农经济比作看鸭船,大轮船象征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对比中,体现出必须改造小农经济、进行农业合作化,A项正确;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排除B项;1953年,土地改革已经结束,因而不是体现土地改革的紧迫性,排除C项;材料是在体现小农经济的弊端,不是说工业化建设运动的必要性,排除D项。故选A项。
26. 1953年作家柳青决定辞去长安县委副书记的职务,扎根农村,创作小说《创业史》。小说以年轻党员梁生宝发展互助组为故事主线,展示了农村正在发生的巨大变革。请你推测小说中梁生宝发展互助组参加了( )
A. 土地改革 B. 农业生产合作社
C. 第一个五年计划 D. 全行业公私合营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53年”“发展互助组”和结合所学知识,1953年,通过引导个体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形式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项正确;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排除A项;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发展工业,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无关,排除C项;全行业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7. 如图为20世纪50年代九江大旅社的电话收费证。它最早可能出现于( )
A. 1953年 B. 1954年 C. 1955年 D. 1956年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图片“20世纪50年代九江大旅社的电话收费证”中“公私合营”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B项正确;1953年是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排除A项;三大改造的时间是1953—1956年底,1955年与题干“最早”时间不符,排除C项;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排除D项。故选B项。
28. 1956年天津市盛锡福帽厂公私合营后挂上新招牌,工人们聚集在门前互相祝贺。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
A. 成立合作社 B. 实行赎买政策 C. 无偿没收 D. 实现和平过渡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1956年”“公私合营”“创造性举措”,结合所学可知,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B项正确,成立合作社是对农业和手工业改造的方式,排除A项;无偿没收会影响资本家的积极性,排除C项;实现和平过渡是赎买政策创举的积极影响,而不是举措,排除D项。故选B项。
29. 上海水泥厂实行公私合营后,还是原有的设备,但最高产量从之前的不到设计能力的90%上升到超过设计能力的40%。材料表明,公私合营( )
A. 提高了生产技术 B. 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C. 满足了市场需求 D. 保障了资本家的权益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上海水泥厂实行公私合营后,还是原有的设备,但最高产量从之前的不到设计能力的90%上升到超过设计能力的4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影响下,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可知材料表明,公私合营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B项正确;生产技术、市场需求、资本家的权益,在题干内容中都没有涉及,题干内容反映的是“实行公私合营后,还是原有的设备,但最高产量从之前的不到设计能力的90%上升到超过设计能力的40%”,排除ACD项。故选B项。
30. 下表反映的是“入社农户占全国农民比重”情况,表格中数据变化是由于( )
1955年10月 32.5%
1956年3月 80.3%
1956年12月 96.2%
A. 土地改革 B. 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C. “一五”计划 D. 三大改造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入社农户占全国农民比重,1955年10月为32.5%,1956年3月为80.3%,1956年12月96.2%。”可知,这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农业合作化开始时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它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D项正确;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一五计划时间是1953年到1957年,优先发展重工业,与题干涉及的对农业改造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问答题。(第31题13分,第32题13分,第33题14分。共40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历史,既是屈辱的历史,也是抗争的历史,探索的历史,要解决的问题是独立、民主、富强,即反帝反封建和实现近代化(现代化)。近代社会的变革,……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的。
——摘自《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变革》
材料二1949年9月,毛泽东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说:“……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摘编自人民出版社《复兴之路》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20世纪头20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革(至少两项)?
(2)材料二中“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这个事件有哪些重大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说说“民族独立”与“民族复兴”之间的关系。
【答案】(1)主题:反帝反封建;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或独立、民主、富强)。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重大意义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B.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C.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D.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民族独立是民族复兴的前提。
【解析】
【分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要解决的问题是独立、民主、富强,即反帝反封建和实现近代化(现代化)。”可知,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反帝反封建,实现近代化(现代化)。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头20年,中国社会发生的变革有: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等。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标志性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重大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独立是民族复兴的政治前提和基础,一个国家只有的独立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民族复兴。
32. 发展工业是新中国的迫切要求。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例 行业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材料三 祖国的大陆被滚滚的江水隔断,南北交通在这里受到阻挡……1955年2月,组成了以茅以升为核心的技术委员会,还邀请苏联桥梁专家组成一个28人的专家组,提供技术指导。1955年9月1日,工程正式动工,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来自全国各地的工程技术人员齐聚此地为之奋斗,当地的十万干部群众,也纷纷到工地参加义务劳动。1957年10月15日,大桥正式通车。
——1954年2月6日《人民日报》社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953—1957年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有何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我国工业化建设能够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工业化建设有哪些认识。
【答案】(1)最高利益:实现工业化。
规划:第一个五年计划。
(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成就: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原因:广大劳动者的主人翁精神,劳动热情空前高涨;国家对工业建设的重视;计划经济的优势等。
(4)认识:工业化建设要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国家独立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保障;广大人民的爱国热情推动了工业化建设。
【解析】
【小问1详解】
最高利益:根据材料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可得出,“最高利益”是指实现工业化。
规划:根据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是第一个五年计划。
【小问2详解】
特点:根据材料二“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小问3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三“1955年2月,组成了以茅以升为核心的技术委员会,还邀请苏联桥梁专家组成一个28人的专家组,……来自全国各地的工程技术人员齐聚此地为之奋斗,当地的十万干部群众,也纷纷到工地参加义务劳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广大劳动者、国家重视、计划经济等角度进行分析,因此,原因主要有广大劳动者的主人翁精神,劳动热情空前高涨;国家对工业建设的重视;计划经济的优势等。
【小问4详解】
认识:根据上述材料涉及的一五计划建设成就,给我的认识是工业化建设要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国家独立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保障;广大人民的爱国热情推动了工业化建设。
3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历史学家费正清
材料二 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所用的方法是和平的方法。对于这种方法,过去在共产党内和共产党外,都有许多人表示怀疑。但是去年夏季以来,由于农村合作化运动的高潮和最近几个月以来城市中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他们的疑问已经大体解决了。
——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1956年1月25日)
材料三 公私合营,当时对于很多资本家来说,好比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痛。自己几辈人辛辛苦苦创办的家业就这样交出去,心里真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
材料四 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杰出代表荣毅仁
(1)为实现第二种梦想,20世纪50年代党和人民为“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做出了哪些积极的努力?
(2)材料二中的“社会主义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材料三中“公私合营”是新中国政府对哪个行业采取的改造方式?
(4)材料四反映了荣毅仁对社会主义改造持什么态度?这一态度是因为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什么政策?
(5)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资本家在社会主义改造时的态度变化,并概括改造成功的原因。
【答案】(1)努力:开展土地改革、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历史事件:三大改造。
(3)行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4)态度:拥护与支持。
政策:赎买政策。 (5)变化:由恐慌担忧到积极支持。
原因:国家制定正确合理的政策;民族资本家配合支持改造。
【解析】
【小问1详解】
努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党和人民为“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开展了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土地,成为了土地主人;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等。
【小问2详解】
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所用的方法是和平的方法。对于这种方法,过去在共产党内和共产党外,都有许多人表示怀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革命”是指三大改造,实现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小问3详解】
行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私合营”是新中国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改造措施。
小问4详解】
态度:根据材料四“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可得出荣毅仁的态度是拥护与支持。
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态度是因为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赎买政策。
【小问5详解】
变化:根据材料三“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和材料四“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可得出态度是由恐慌担忧到积极支持。
原因:根据上述材料涉及的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改造可知,改造成功的原因是国家制定正确合理的政策;民族资本家配合支持改造。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第四中学2023-2024八年级4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