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第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照片承载了丰富的信息,见证了伟大的历史。对下图的解释,下列说法中恰当的是( )
A.标志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B.毛泽东当选人民政府主席
C.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D.西藏和平解放实现大团结
2.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C.1957年,我国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D.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3.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分六集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下列是其前四集的名称,其中“新中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可能集中在( )
A.《千年巨变》 B.《峥嵘岁月》 C.《中国新生和巩固》 D.《伟大转折》
4.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建设新生政权作出了一系列的努力,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③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②③①
5.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签订,这标志着( )
A.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封建制度彻底被消灭 D.祖国完全获得统一
6.71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当时他们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与敌人浴血奋战,最终取得战争胜利。此次战争影响有( )
①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②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③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④使中国开始成为社会主义强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7.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关系正确的是( )
A.新中国成立——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制度形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 D.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8.《长津湖》《水门桥》系列电影的上映,让我们感受到志愿军将士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此处“钢少气多”中的“气”凸显的是( )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勤政精神 B.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C.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D.自力更生、勇于攀登的探究精神
9.为深入学习和研究土地改革运动,新营中学八年级(5)班同学们搜集到了下列资料,其中最有价值的是( )
A.以土地改革为题材的电影《辽远的农村》 B.亲历土地改革运动的老人写成的回忆录
C.从互联网检索获取的土地改革运动的评论 D.市博物馆保存的土地改革运动的档案
10.某班同学正在编排历史情景剧:“1951年,青年杨某某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踊跃参军,赴朝作战。战争胜利后,他回国并被部队安排到西藏,积极投入到川藏公路的建设,因表现优异,荣获部队表彰。”该剧中杨某某经历的历史事件有( )
A.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 B.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
C.第一个五计划、三大改造 D.抗美援朝、第一个五计划
11.2020年“新冠肺炎、宅在家、戴口罩”成了最热门词汇,1958年可能出现的热门词汇是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改革开放、四个全面、公私合营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D.阶级斗争、深圳特区、和平发展
12.“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建立了许多新的工业部门,包括飞机、汽车、新式机床、发电设备和矿山设备以及合金钢、重要有色金属冶炼等,工业材料和设备的自给率有了很大提高。这说明“一五”计划( )
A.改善了我国的工业布局 B.实现了我国的国防现代化
C.促进了工农业协调发展 D.提高了我国工业生产能力
13.1961年,刘小奇曾说:“想要快一点,结果是跌了大跤,反而慢了。看来,搞社会主义建设光有好的道德、好的感情、好的干劲不行,还要适应客观规律。”“跌了大跤”的表现是(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国民经济的调整 D.“文化大革命”的进行
二、填空题
14.周恩来曾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第二个“天安门”指的是 (事件)。
15.中国人民志愿军中 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前进的道路。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 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16.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规定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7.1951年, 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1952年, 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三、综合题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当雄伟的天安门,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历史的耳畔,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材料二:
材料三: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1)诗歌描述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事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中图一、图二分别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对于新政权的巩固,图一起到了怎样的国际影响?
(3)材料中农民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得力于国家哪一项措施的采取?写出采取这一措施后我国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依据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时间+事件)?该事件的国内意义是什么?
材料二: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材料二中指的是什么事件?改事件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3)观察上表,我国土地所有者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事件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结合上述材料归纳它们的共同作用。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化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20世纪50年代,我国通过“一化三改”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
材料二 从1956-1966年的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即有良好的开端,也出现了一些严重的失误;甚至在1966-1976年还出现了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
(1)为了实现材料一中“工业化”,我国在建国初期实行哪一措施?列举一项该措施取得的成就。
(2)材料一中的“三改”是指对什么的改造?这一变革的完成对我国有什么标志性意义?
(3)材料二中“良好的开端”和“一些严重的失误”指的是哪些事件?材料中“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20多年的艰辛探索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哪些经验教训?
四、论述题
21.请结合下列图片中人物的活动和所处的时代,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紧扣人物与所处时代的关系;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材料图片可知,这是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之际,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新中国成立的场面,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C项正确;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排除A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排除B项;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排除D项。故选C项。
2.A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反映的是对新中国成立的认识,属于历史观点,A项正确;BCD项都是对历史事实的陈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BCD项。故选A项。
3.C
【详解】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分六集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复兴之路》第三集中的《中国新生和巩固》是指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史的阶段,包括新中国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社会主义改造等。根据题意,C项正确;《复兴之路》第一集中的《千年巨变》是指中国近代史的阶段,包括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等,排除A项;《复兴之路》第二集中的《峥嵘岁月》是指中国革命史的阶段,包括中国共产党成立、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等,排除B项;《复兴之路》第四集中的《伟大转折》是指中国改革开放史的阶段,包括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等,排除D项。 故选C项。
4.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藏和平解放是在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于1953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是在1952年,因此,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为:①③②,B项正确。故选B项。
5.A
【详解】据所学可知,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签订,这标志着中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A项正确;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排除B项;封建制度彻底被消灭是到1952年土改完成,排除C项;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怀抱,不能说祖国完全获得统一,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①②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B项不全面,排除B项;使中国开始成为社会主义强国不是抗美援朝胜利的影响,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④的AD项。故选C项。
7.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D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A项史实与结论关系不正确,排除A项;1949年政协会议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制度形成;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B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8.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因此此处的“气”凸显的是捍卫国家和平的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B项正确;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勤政精神与抗美援朝无关,排除A项;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与抗美援朝无关,排除C项;自力更生、勇于攀登的探究精神与抗美援朝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市博物馆保存的土地改革运动的档案,属于第一手资料。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土地改革的全貌,最有价值。D项正确;ABC项内容均是第二手资料,可供参考,排除ABC项。故选D项。
10.D
【详解】根据“赴朝作战”可知,杨某某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根据“战争胜利后,他回国并被部队安排到西藏”,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1953年我国开始第一个五计划,修建了川藏公路,D项正确;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不符合“战争胜利后,他回国并被部队安排到西藏”,排除AB项;根据“赴朝作战”可知,杨某某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该剧中杨某某经历的第一个历史事件是抗美援朝,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均发生在1978年及1978年后,排除;B项改革开放发生在1978年后,四个全面提出在21世纪初期,公私合营发生在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中,排除;D项深圳特区建立于1980年,排除。故选C。
12.D
【详解】根据材料“我国建立了许多新的工业部门……工业材料和设备的自给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分析可知,材料讲述了“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建立了许多新的工业部门,工业材料和设备的自给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说明“一五计划”提高了我国工业生产能力,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工业布局、国防的内容,排除AB项;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详解】根据材料“想要快一点,结果是跌了大跤,反而慢了。看来,搞社会主义建设光有好的道德、好的感情、好的干劲不行,还要适应客观规律。”结合所学可知刘少奇认为经济建设要适应客观规律,而我国在1958年提出了不切合实际的计划指标,并开始大办人民公社,实行“大跃进”运动,有的虚报水稻亩产65127公斤,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破坏了环境,国家财政出现了赤字,“大跃进”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是前进中遭遇的重大挫折。,是“跌了大跤”,B项正确;“一五计划”的实施取得较大成就,我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排除A项;1961年国民经济的调整是因为“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加上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后进行的经济调整,排除C项;文化大革命是1966—1976年,排除D项。故选B项。
14.新中国的成立(开国大典)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所以五四运动是第一个天安门;1949年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所以新中国的成立时第二个天安门。
15. 黄继光 邱少云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人民志愿军中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前进的道路。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在新解放区,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进行土地改革。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因此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7. 西藏 土地改革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18.(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3)土地改革;由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详解】(1)由“当雄伟的天安门,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历史的耳畔,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根图一“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历史事件是抗美援朝战争。根据图二“毛主席会见西藏地方代表”可知,图二反映的是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为新中国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3)据材料三“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农民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得力于国家在1950--1952年进行的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1)标志: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国内意义:开辟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2)事件:抗美援朝战争;积极影响: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获得了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变化:广大贫农、中农获得了绝大多数的土地,富农和地主所占土地比重大幅度下降。
原因: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影响: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4)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等。
【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是,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它开辟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可知,这就是抗美援朝战争;它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获得了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表格可知,这体现的变化是,广大贫农、中农获得了绝大多数的土地,富农和地主所占土地比重大幅度下降。这是因为,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它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4)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它们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等。
20.(1)措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修筑青藏、川藏和新藏公路,新建宝成、鹰厦等30余条铁路,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2)行业: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事件:良好的开端:中共八大;严重的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标志: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4)教训:坚持党的正确领导,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
【详解】(1)措施: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实现工业化,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成就:结合所学知识,一五计划的成就有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修筑青藏、川藏和新藏公路,新建宝成、鹰厦等30余条铁路,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2)行业:结合所学知识,“三改”指的是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意义:结合所学知识,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事件:结合所学知识,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属于“良好的开端”;1958年,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一些严重的失误”。
标志:结合所学知识,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4)教训:综合新中国的建设历程,我们得知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
21.题目:不能忘却的国家英雄。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离不开英烈们的牺牲,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他们。黄继光烈士是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他在身受重伤、手榴弹用尽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邱少云烈士的牺牲同样可歌可泣,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他严守潜伏纪律,在大火烧身的情况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不惧生死的牺牲,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他们!
【详解】论述: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拟定观点,然后结合史实进行论述。根据材料所给人物黄继光、邱少云参加抗美援朝的英雄事迹,可确立观点:不能忘却的国家英雄。然后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他们的英雄事迹:黄继光烈士是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他在身受重伤、手榴弹用尽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邱少云烈士的牺牲同样可歌可泣,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他严守潜伏纪律,在大火烧身的情况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最后总结得出结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不惧生死的牺牲,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他们!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贵州省铜仁市第十一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