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一、 选择题
1. (2022·南京三模)1985年以后,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1987年,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1991年,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裁军取得重要进展;后来,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同意两德统一等。这一系列行动表明( )
A.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B. 美国的高压控制
C. 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D. 苏联的妥协退让
2. (2023·南通一模)英国学者理查德·克罗卡特在他的冷战研究著作中指出:在一些重要方面,这次干涉背离了苏联在第三世界的常规。军事卷入的规模空前,苏联谋求直接控制该国政府,认为这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如同墨西哥之对美国利益一样。 英国学者提及的“这次干涉”最有可能是指,苏联( )
A. 封锁西柏林
B. 在古巴部署导弹
C. 入侵阿富汗
D. 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3. (2022·苏州一模)某学者指出,地理大发现之后,国际贸易和交流面临着货币体系、信用体系、制度标准、跨境壁垒、宗教文化等差异带来的风险,行为准则影响商品流动的地理范围,商业规则影响商品流动的自由度和便利性。由此可见,全球化所能达到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 )
A. 合理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
B. 规范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
C. 稳定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D. 自由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
4. (2023·海门高三期末)1990年,法德两国联合提议,就有关“政治联盟”问题举行一个会议。这一倡议,遭到英国撒切尔夫人的抨击。同年,欧洲理事会决定于1994年开始经济与货币联盟第二阶段。英国拒绝“单一货币”计划,主张“共同货币”与各国货币一起使用。这些事例表明( )
A. 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B. 英国反对欧洲联盟发行欧元
C. 英国正在酝酿脱欧公投
D. 欧洲经济开始了多领域合作
5. (2022·南京、盐城二模)下图所示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示意图,苏联、美国、英国等国于1968年7月1日签署了该条约。中国于1992年3月递交加入书。1995年5月,联合国召开缔约国大会,决定无限期延长该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 )
A. 基本上消除了核武器扩散的风险
B. 改变了全球治理体制的基本规则
C. 涵盖了全球大多国家和国际组织
D. 是世界政治格局发展演变的产物
6. (2022·南通高三期末)1976年,日本外务省制定的《对东南亚政策》指出:“从经济实力上来看,不管我们愿意与否,我国客观上已经被视为大国,有责任为促进世界稳定秩序的形成积极贡献力量。在国际政治中,东南亚地区之于日本,如同拉美之于美国,为了维护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我国需要更加积极地贡献力量。”这说明( )
A. 日本经济崛起并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B. 日本在外交上依旧唯美国马首是瞻
C. 日本提出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目标
D. 日本反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7. (2022·泰州四模)下图所示的内容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执行自由贸易协定的情况。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执行自由贸易协定的情况
A. 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数量最多
B. 发达国家已失去经济全球化的主导权
C.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贸易减少
D.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贡献增多
8. (2022·南京、盐城一模)墨西哥作为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员,是发展中国家参与一体化的代表。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智利,开始积极寻求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机会,其他拉美国家也不断加强与墨西哥的经贸关系,以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靠拢。上述现象反映了( )
A. 世界贸易体系趋于成熟
B.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C. 发达国家占据优势地位
D. 贸易保护成抬头之势
9. (2022·江苏百校第二次联考)下表所示为经济全球化大事年表(部分)。下列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份 大事
1947年 关贸总协定建立
1989年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
1991年 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992年 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1994年 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1999年 欧元正式问世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 经济全球化从少数国家提倡到所有国家普遍接受
B. 世界贸易从原则和理念发展到制度化、体系化
C.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贸易发展,消除了贸易壁垒
D.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得到发展且获利最丰
10. (2023·南京、盐城一模)某学者指出:“资本主义发动了全球化,却不能真正完成全球化,反而因其负面性和发展局限性阻碍了全球化进一步向前发展。资本主义招致的全球性问题的根本解决无法依靠资本主义本身。”该观点( )
A. 论证了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的依存关系
B. 否定了资本主义对全球化的推动作用
C. 指出了全球化进程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D. 揭示了全球化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11. (2023·无锡高三期末)冷战结束后,美国制造了一系列“文明优劣论”“历史终结论”,并向全世界广泛推销。1996 年,首届亚洲儿童权利与传媒会议通过的《马尼拉宣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亚太地区的大众传媒应尊重和保护亚洲社会的传统文化,向各国儿童提供富有亚洲特色的节目。这一宣言的出台可以印证( )
A. 反对霸权成为全球共识
B. 文明的多样性受到重视
C. 亚太地区一体化的加速
D. 亚洲儿童权利屡遭侵犯
12. (2023·连云港一模)21世纪初,通过信息技术和知识来创造价值的“新经济”依然是一种“富国现象”。全球收入最高国家的五分之一人口拥有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86%和互联网用户的93%,而收入最低国家的五分之一人口只拥有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1%和互联网用户的0.2%。这从侧面反映出社会信息化是( )
A. 新兴国家振兴的必由之路
B. 发展中国家的机遇和挑战
C. 全球贫富差距扩大的根源
D. 发达国家掠夺世界的手段
二、 非选择题
13. (2022·泰州高三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时代和世界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是对当前国际形势的一个重大和科学的概括。“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乃多对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呈现为下表所示的六个方面:
1 世界地缘经济与政治重心“东升西降”,“东西矛盾”由过去的“西强东弱、西主东从”转向如今的“东西平视”,这堪称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 国际体系主导权“南升北降”,“南北矛盾”由过去的“北强南弱、北主南从”转向“南北对等”
3 国际关系行为体“非(国家)升国(家)降”,这堪称近四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4 世界经济增长与科技创新的动能“新旧转换、新陈代谢”
5 中西互动趋于“平起平坐”,“中西矛盾”与力量对比由过去的“西强中弱”“西攻中守”转向如今的“中西互有攻守”,这堪称一百年和近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6 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与美国单边主义共同作用,令全球治理供给严重不足,“治理赤字”明显增大,“供求矛盾”凸显
——陈向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在哪?》
材料二 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直接影响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据官方统计,2017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达到3 752亿美元,占美国全部货物贸易逆差的46%。以此为由,特朗普政府针对中国对美出口和投资,出台了多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在特朗普的压力下,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已岌岌可危,而新关税措施很可能是压倒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最后一根稻草。
——人民日报社论《贸易战解决不了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表现。
(2)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美两国面对国际变局作出的改变。
1. D 解析:据材料“后来,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同意两德统一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经济负担的加重,苏联作出适当的妥协退让,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排除A项;美国的高压控制并不是苏联妥协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国际新秩序在逐渐建立中,排除C项。
2. C 解析:据材料“军事卷入的规模空前,苏联谋求直接控制该国政府”可知,英国学者所指的“军事卷入”和“直接控制”与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情形吻合,故C项正确;苏联封锁西柏林时不想控制西德政府,只是希望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作出让步,排除A项;古巴导弹危机最终以外交和谈的方式结束,苏联导弹主动撤离了古巴,排除B项;捷克斯洛伐克不属于第三世界国家的范畴,排除D项。
3. C 解析:据材料可知,国际贸易中的文化差异、行为准则和商业规则等都会影响贸易的稳定性,因此全球化的深度和广度主要取决于稳定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C项正确。
4. 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3年欧盟成立,进而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1999年欧元问世,欧洲合作进一步深入,故A项正确;据材料“主张‘共同货币’与各国货币一起使用”可知,英国不反对欧元的发行,排除B项;“正在酝酿脱欧公投”不符合史实,英国脱欧公投是在2016年,排除C项;早在20世纪60年代,欧洲经济就开始了多领域合作,排除D项。
5. D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渐加强,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了各国之间的依存度,核武器的扩散与当前的世界发展趋势不符,这必然推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无限期延长,这是世界政治格局发展演变的产物,D项正确;“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未改变当前不合理的治理体制,排除B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主要针对的是主权国家而非国际组织,排除C项。
6. A 解析:材料“从经济实力上来看,不管我们愿意与否,我国客观上已经被视为大国”体现的是伴随着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日本同美国在外交上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与日本提出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目标的说法无关,且日本提出该要求也是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日本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态度,排除D项。
7. D 解析:据材料可知,发展中国家的比重增长迅速,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贡献增多,D项正确;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数量最多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发达国家并未失去主导权,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状况,排除C项。
8. B 解析:据材料“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智利,开始积极寻求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机会,其他拉美国家也不断加强与墨西哥的经贸关系,以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靠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推动国家间经济联系不断密切,由此诞生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发展中国家积极寻求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表现,B项正确;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说明世界贸易体系趋于成熟,排除A项;材料主要涉及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措施,未体现发达国家占据优势,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贸易保护主义,排除D项。
9. B 解析:据材料可知,从关贸总协定发展到世界贸易组织,这表明世界贸易从原则和理念发展到制度化、体系化,B项正确;经济全球化并未被所有国家普遍接受,排除A项;“消除了贸易壁垒”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经济全球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但发达国家是最大受益者,排除D项。
10. C 解析:据材料“资本主义发动了全球化”“反而因其负面性和发展局限性阻碍了全球化进一步向前发展”可知,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据材料“资本主义招致的全球性问题的根本解决无法依靠资本主义本身”可知,资本主义自身解决不了这一问题,由此可以推断出全球化进程面临的现实困境,故选C项。
11. B 解析:据材料“亚太地区的大众传媒应尊重和保护亚洲社会的传统文化,向各国儿童提供富有亚洲特色的节目”可知,《马尼拉宣言》与美国“文明优劣论”“历史终结论”针锋相对,目的是维护亚太地区多样的传统文化,故选B项;反对霸权主义是爱护和平国家的共识,也是非霸权主义国家的共识,排除A项;亚洲儿童权利与传媒会议不属于任何区域合作组织,这无法体现亚太地区一体化的加速,排除C项;《马尼拉宣言》是针对美国文化霸权主义的回击,未涉及具体的儿童侵权问题,排除D项。
12. B 解析:据材料可知,在社会信息化时代,发达国家占据着明显的优势,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大挑战;但同样的,发展中国家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知识去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这也是重要机遇,故B项正确;“必由之路”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全球贫富差距扩大的根源是利益的驱动和市场决定的发展模式,社会信息化只是推动因素,排除C项;据材料“通过信息技术和知识来创造价值的‘新经济’依然是一种‘富国现象’”可知,社会信息化是发达国家发展经济进行全球掠夺的一种手段,这与材料考查角度“侧面反映出”不符,排除D项。
13. (1) 表现:亚太地区的崛起,发展中国家力量增强;国际组织作用增大,政治、经济多极化加速发展;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空前地把世界联系在一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在世界舞台上的话语权增强;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美国等西方国家单边主义势力抬头,影响全球治理。(任答四点即可)
(2) 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加各种国际组织并发挥积极作用(或者具体的联合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发展科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任答四点即可)
美国:推行单边主义,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破坏国际贸易秩序。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28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同步练习(答案)--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二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