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一、 选择题
1. (2023·南京六校联合体8月调研)下图所示的内容是某学者的著作中一个章节里的子目录。据此判断,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的是( )
战争促发革命 “印度重新发现了自己” 印度尼西亚独立风云 缅甸的新生 西亚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 以色列的诞生 印支三国的浴血抗战
A. 第三世界现代化建设的浪潮
B. 一战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兴起
C. 世界性的民族解放运动的爆发
D. 二战后亚洲殖民体系的崩溃
2. (2022·高邮12月学情调研)20世纪50年代,美国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同时认为欧洲决不能成为美苏以外的“第三势力”,而应被永远纳入“更广泛的大西洋合作的框架之中”。这说明美国支持欧洲一体化意在( )
A. 扩大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范围
B. 消除北约内部对美国的不满情绪
C. 保持在西方世界中的领导地位
D. 使西欧成为足以对抗苏联的力量
3. (2023·海门高三期末)某学者认为,冷战既不是苏联决策者也不是美国决策者制造的;既不是苏联的革命热情也不是美国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必然结果。冷战最后还是发生了,这是因为战后的国际体系使苏联和美国决策者都感到对自己不利,他们都感到自己的国家安全受到自己所不能控制的力量的威胁。材料关于冷战的起源的看法是( )
A. 冷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B. 两极格局的形成导致了冷战爆发
C. 国家利益是冷战发生的根源
D. 冷战源于美苏领导人缺乏安全感
4. (2023·苏锡常镇二模)下图所示为美国漫画家Herblock创作的题为《让我们为这东西加把锁》的漫画,1962年11月发表于华盛顿邮报,图片下方的“NUCLEAR WAR”意为“核战争”。该漫画反映出( )
让我们为这东西加把锁
A. 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攻势
B. 美苏处理核威胁走向理性
C. 追求国际和平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D. 核威胁改变了大国博弈的关系实质
5. (2023·苏州高三调研)下表所示的内容为20世纪60年代坦桑尼亚中学历史试卷的问题设计。其变化主要有利于( )
1967年前 1967年后
①人们普遍认为古希腊文明为现代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请解释原因。 ②简述如下各项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性:雅典、游牧民族、新石器时代、神圣罗马帝国、伽利略 ①我们可以从古代非洲帝国学到什么? ②讨论1957年加纳独立对非洲其他国家的影响。 ③评价“津巴布韦是非洲人的成就”这一说法
A. 增进国民对非洲文化的认同
B. 否定西方的文化和意识形态
C. 动员民众支持非洲独立运动
D. 推动与其他非洲国家的团结
6. (2022·泰州四模)1945年4月,杜鲁门就任总统一周后,即召集相关官员和专家商讨对苏政策问题。因战争尚未结束,杜鲁门此时还赞同与苏联继续合作,但同时表示:他在对苏关系方面“准备采取坚定的态度”。由此可见( )
A. 杜鲁门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B. 当时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
C. 美苏对抗根源是意识形态差异
D. 美国是二战后冷战的主要制造者
7. (2023·泰州高三期末)1950年,联合国拉美经济委员会发布一份报告指出,拉美乃至整个第三世界国家的不发达状态,源于国际经济秩序中的“中心—外围”结构,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以及不平等的贸易关系,使得拉美国家无法进行资本积累,而资本积累恰恰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的首要动力。该报告( )
A. 指出冷战是影响拉美发展的重要因素
B. 认为拉美无法完成工业化任务
C. 从历史与现实角度分析拉美落后原因
D. 强调西方国家应承担一定义务
8. (2022·南通新高考基地学校四联)下图所示的内容截取自《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世纪的世界史》的目录,其中第二节的标题应为( )
A. 东西方冷战的开始
B. 战后苏联的历史进程
C. 冷战在欧洲的加剧
D. 第三世界的兴起
9. (2023·常州高三期初)20世纪70年代末,新加坡发起的全国范围的“文化再生运动”,融合了东方的儒家理念、印度人的气质、马来西亚人的风俗以及西方的理性精神,使得各民族的文化传统都能够在新加坡文化中有所体现。此举意在( )
A. 抵制外来文化侵袭
B. 维系移民社会安定
C. 消除不同民族差异
D. 确立儒家正统地位
10. (2023·金陵中学高三模拟)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美苏两国都建立了足够毁灭对方的核武器库。一些欧洲人认为既然美国也无法逃脱核武器的毁灭,可能就不会再愿意保护他们。在此背景下,法国总统戴高乐公开呼吁西欧在军事和防务上扮演更加独立的角色。由此可见( )
A. 美苏战略态势演变推动欧洲自主
B. 资本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C.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 欧盟崛起威胁美国霸权
11. (2023·扬州中学模拟)1946年,英国宣布结束对约旦的委任统治,承认约旦独立;1947年6月,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即《印度独立法案》,8月15日,英国殖民当局分别向国民大会党和穆斯林联盟移交权力;1948年,锡兰(斯里兰卡)独立,成为英联邦的一个自治领。这些事件( )
A. 表明英国殖民政策随形势进行相应调整
B. 反映了社会主义力量的进一步增强
C. 推动了帝国主义在亚洲殖民体系的瓦解
D. 促使亚非民族独立运动进入新阶段
12. (2023·南京、盐城二模)美国的《新闻周刊》曾生动地描述了“新殖民者”的形象,他们手拿的是计算器而不是枪支,他们穿的是上班的服装而不是战斗服装,他们宣传的是自由市场经济的福音而不是传教的福音。“殖民者”形象的转变是由于( )
A. 旧国际秩序的长期存在
B. 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瓦解
C. 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D. 欧美国家实力普遍衰落
二、 非选择题
13. (2023·镇江高三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下表所示:
年份 美国总统 外交观点
1796年 华盛顿 奉行不与任何国家结盟,不卷入任何洲的列强纷争,完全独立地处理国际事务的孤立主义外交原则
1823年 门罗 “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已经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美国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也不容许欧洲列强干预美洲的事务
1918年 威尔逊 “为永远是我们自己国家生活基础的原理与理想而战。我正在试图给世界送去自由和良知以及无私服务于世界的礼物。”
1947年 杜鲁门 “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国自由人民,他们正在抵制武装的少数人集团或外来压力所实行的征服行动。”
——岳西宽《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及其演变》
综合以上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1. D 解析:据材料可知,“印度重新发现了自己”“印度尼西亚独立风云”“缅甸的新生”“西亚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以色列的诞生”“印支三国的浴血抗战”体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和亚洲殖民体系的崩溃,D项正确,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殖民体系的崩溃,而不是第三世界现代化建设的浪潮,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亚洲地区,而不是整个世界,排除C项。
2. C 解析:据材料“而应被永远纳入‘更广泛的大西洋合作的框架之中’”可知,美国支持欧洲一体化,但必须在美国的可控范围内,这说明美国想要保持在西方世界中的领导地位,C项正确;材料与北约无关,排除A、B两项;D项不是材料主旨,不符合题意。
3. D 解析:据材料“他们都感到自己的国家安全受到自己所不能控制的力量的威胁”可知,冷战爆发的原因是美苏两国领导人认为本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故D项正确;该学者认为冷战的起源只有国家安全一种因素,而非“多种因素作用”,排除A项;冷战爆发后,两极格局逐渐形成,排除B项;C项与材料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
4. B 解析:据漫画内容及标题可知,美苏两国共同为核武器加把锁,这说明两国都认识到了核战争的威胁,因此他们不轻易使用核武器,这反映出两国处理核威胁逐渐走向理性,故B项正确。
5. A 解析:据材料可知,1967年前问题设计主要体现的是对欧洲问题的关注,1967年后则更多的是对非洲自身的关注,这是非洲民族意识觉醒后,民族凝聚力增强的表现,故A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对于非洲文化更多的关注与肯定,未明确对于西方文化的具体态度,排除B项;文化认同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独立,但材料仅涉及试卷问题的内容变化,未明确对于民众动员的具体措施,也未明确各国间的具体关系与态度,排除 C、D两项。
6. D 解析:据材料“1945年4月,杜鲁门就任总统一周后,即召集相关官员和专家商讨对苏政策问题”可知,美国在二战期间就萌生了对苏联的遏制政策,D项正确;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1945年4月,美苏同盟关系还未破裂,排除B项;美苏对抗的根源是国家利益的冲突,排除C项。
7. C 解析:据材料“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以及不平等的贸易关系”可知,该报告从历史角度分析了拉美地区落后的原因;据材料“而资本积累恰恰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的首要动力”可知,该报告认为拉美国家因为缺少资本积累而缺乏工业化动力,这从现实角度分析了拉美国家落后的原因,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冷战对拉美发展的影响,排除A项;“无法完成”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未明确西方国家应承担的义务,排除D项。
8. D 解析:据第九章的标题可知,本章内容是多极化趋势,而两大阵营的分化意味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即第三世界的兴起,D项正确;冷战开始是在两大阵营分化之前,排除A项;战后苏联的历史进程与多极化的演变无关,排除B项;冷战在欧洲的加剧是在两大阵营分化之前,排除C项。
9. B 解析:据材料“新加坡发起的全国范围的‘文化再生运动’”可知,此运动的主导方为新加坡政府;据材料“使得各民族的文化传统都能够在新加坡文化中有所体现”可知,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民族的移民国家;因此,此运动的目的是为尊重各个移民民族的文化传统,维系社会稳定,故B项正确;据材料“新加坡发起的全国范围的‘文化再生运动’”可知,新加坡政府主动接纳外来文化以促进国家的发展,排除A项;新加坡是具有移民社会特征的城市国家,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处是其独特之处,排除C项;据材料“融合了东方的儒家理念、印度人的气质、马来西亚人的风俗以及西方的理性精神”可知,儒家理念只是新加坡倡导的文化之一,并未确立儒家的正统地位,排除D项。
10. A 解析:据材料“法国总统戴高乐公开呼吁西欧在军事和防务上扮演更加独立的角色”可知,在美苏冷战背景下,法国为了国防安全,号召西欧要更多地保持独立,推动欧洲自主,故选A项;20世纪70年代,西欧和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阵营开始瓦解,排除B项;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刚刚出现;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是在苏联解体后,即20世纪90年代,排除C项;欧盟成立于1993年,排除D项。
11. C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约旦、印度、锡兰纷纷获得民族独立,帝国主义国家在亚洲构建的殖民体系逐渐瓦解,故C项正确。
12. C 解析:据材料“他们手拿的是计算器而不是枪支,他们穿的是上班的服装而不是战斗服装,他们宣传的是自由市场经济的福音而不是传教的福音”可知,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新兴独立国家建立,因此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科技优势进行产业转移,对新兴独立国家进行“殖民”,掠夺新兴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市场等资源,对新兴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等,故C项正确。
13. 示例:
观点:美国外交从奉行孤立主义到谋求世界霸权。(或美国随着实力的增强,其霸权野心不断扩大)
论述:独立之初的美国,由于政治局势不稳定,经济、军事实力较弱;美国把保持中立、不卷入外界军事冲突(孤立主义)作为主要外交政策,为美国的发展创造了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
19世纪前期,随着美国实力的增强和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美国外交推行门罗主义,不容许欧洲列强干涉美洲事务,企图把美洲纳入其势力范围。
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实力增强;一战后提出“威尔逊主义”,企图领导世界,对之后美国的外交政策产生深刻影响。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与苏联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的冲突日益加剧;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企图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美国通过冷战,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造成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综上所述,美国随着实力的增强,其外交政策不断变化,反映其霸权野心的不断扩大。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26课 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同步练习(答案)--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二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