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五中八下历史第一学月测试题
试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2015·湖南衡阳)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始于( )
A. 中国共产党成立 B. 抗日战争胜利
C. 新中国成立 D. 三大改造的完成
2. 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不包括( )
A. 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B. 制定并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D. 将北平改名为北京
3. 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正式签字,此协议的执行标志着( )
A. 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 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C.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D. 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4. 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根据图中的内容,你认为最适当的标题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B.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C.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5.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住……”一首激荡人心的电影插曲《我的祖国》,它是电影中志愿军战士克服缺粮、缺水、缺氧的严重困难,坚持坑道作战时唱的歌,其背景是下列哪次战役( )
A. 渡江战役 B. 百团大战 C. 上甘岭战役 D. 辽沈战役
6. 2020年9月26日中午,第七批在韩中国志愿军烈士遗骸及遗物装殓仪式在韩国仁川一处遗骸临时安置所举行。此次韩方共向中方移交117位志愿军烈士遗骸及遗物,是2014年第一批(437位)之后近年来韩方单年度发掘及向中方交接最多一次。回顾历史,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 )
①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 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国家④捍卫了新中国安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7. 1952年土改完成后,我国广大农民获得的最重要的权利是对土地的
A. 所有权 B. 使用权 C. 管理权 D. 经营权
8. 自1950年冬起,我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到1.63亿吨,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到285.2公斤,这表明
A. 土地改革促进国家工业化建设 B. 生产关系变革推动生产力发展
C. 我国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 D. 生产力的发展巩固了新生政权
9. 学习历史,应该分清哪些是历史史实,哪些是历史解释。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 1953年初,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 一五计划期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C. 一五计划期间先后施工了1万多个工业项目
D. 一五计划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汽车工业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出新中国制造的第一辆汽车诞生于
A.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 “大跃进”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11.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的界定有三个基本要素:公有制、计划经济、民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在哪一时间段在我国建立的?( )
A 1949—1952年 B. 1953—1956年
C. 1956—1966年 D. 1966—1976年
12. 2018年3月21日新华社北京报道: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1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主持并监誓。我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于哪次会议?
A. 中共一大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13. 板书是浓缩的教学案。见下图板书设计,其标题应为( )
A. “一五”成就 B. 三大改造 C. 平均地权 D. 国有企业改革
14. 之所以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主要是因为三大改造的完成
A. 使生产资料公有制在我国占据了主导地位 B. 标志着我国成为社会主义强国
C. 标志着“一五”计划的任务提前完成 D. 标志着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被消灭
15.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的是( )
A. 赎买政策 B. 廉价收购
C. 实行股份制 D. 无偿没收
16.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这次会议( )
A. 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B. 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 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 基本完成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
17. “文化大革命”中,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含冤去世。这突出表明文革期间( )
A. 党内出现了叛徒内奸 B. 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C.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D. 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18. “两弹元勋”邓稼先、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铁人”王进喜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
A.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 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
C. 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D. 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19. 2018年1月1日习近平发表新年贺词: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将改革进行到底。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以下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叙述正确的是( )
①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③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
④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0.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转折”体现在( )
A.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B. 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C.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二、材料题
21. 【政权巩固】
材料一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
——毛泽东
材料二 这次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我国出兵朝鲜的军队名称叫什么?当时率军参战的司令员是谁?抗美援朝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法律依据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件事情的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4)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件事情重大意义?
22. 【取得成就和失误】
材料一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1954某部法律文献
材料三 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材料四 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事。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五 1958年8月初,(南海)大镇乡人民公社率先成立,到9月初,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
(1)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计划?请在交通运输业方面举两例这一时期的成就?
(2)写出材料二中的法律文献的名称、该法律文献的性质是什么、用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我国什么根本政治制度?
(3)材料三中的三大改造是指哪三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其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5)材料四和材料五反映了当时农村出现了哪两大运动?分析这两场运动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3.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围绕下列图片提炼一个观点,任选其中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泸县五中八下历史第一学月测试题
试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2015·湖南衡阳)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始于( )
A. 中国共产党成立 B. 抗日战争胜利
C. 新中国成立 D. 三大改造的完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 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不包括( )
A. 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B. 制定并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D. 将北平改名为北京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是在开国大典上,而不是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故选A;BCD中的内容都是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的,不符合题意,排除。
3. 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正式签字,此协议的执行标志着( )
A. 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 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C.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D. 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同年,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B项正确;土地改革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排除C项;1949年,渡江战役后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
4. 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根据图中的内容,你认为最适当的标题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B.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C.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图中结合课本所学: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第二节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巩固了新生的政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第三节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满足了农民土地要求,农民成立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由此图中事件得出标题: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B项符合题意,A排除;从1956年三大改造我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道路,C排除;抗美援朝没有体现民族团结,D排除。故选择B。
5.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住……”一首激荡人心的电影插曲《我的祖国》,它是电影中志愿军战士克服缺粮、缺水、缺氧的严重困难,坚持坑道作战时唱的歌,其背景是下列哪次战役( )
A 渡江战役 B. 百团大战 C. 上甘岭战役 D. 辽沈战役
【答案】C
【解析】
【详解】题干“唱到: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反映的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我的祖国》中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战争在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安全的情况下,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所以其目的是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C项正确;综合以上分析,材料反映的是抗美援朝,与ABD项战役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6. 2020年9月26日中午,第七批在韩中国志愿军烈士遗骸及遗物装殓仪式在韩国仁川一处遗骸临时安置所举行。此次韩方共向中方移交117位志愿军烈士遗骸及遗物,是2014年第一批(437位)之后近年来韩方单年度发掘及向中方交接最多一次。回顾历史,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 )
①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 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国家④捍卫了新中国安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指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朝军民战胜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①②④说法正确,B项正确;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的是新中国成立,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7. 1952年土改完成后,我国广大农民获得的最重要的权利是对土地的
A. 所有权 B. 使用权 C. 管理权 D. 经营权
【答案】A
【解析】
【详解】1950年我国开始了土地改革,1952底年完成了土改。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消灭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民获得了对土地的所有权,A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BC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A。
8. 自1950年冬起,我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到1.63亿吨,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到285.2公斤,这表明
A. 土地改革促进国家工业化建设 B. 生产关系变革推动生产力发展
C. 我国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 D. 生产力的发展巩固了新生政权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我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可知,新中国进行的土地改革,使生产关系发生了变革。由题干“到1952年底,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到1.63亿吨,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到285.2公斤”说明土地改革促进了粮食的增长。本质反映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B正确;“土地改革促进国家工业化建设”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A排除;三大改造完成,促使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C排除;题干材料能反映生产力的发展,但是没有涉及到巩固政权。D排除;故选B。
9. 学习历史,应该分清哪些是历史史实,哪些是历史解释。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 1953年初,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 一五计划期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C. 一五计划期间先后施工了1万多个工业项目
D. 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属于历史解释,故D正确;历史史实是历史上实际发生的事情,ABC属于历史史实,故ABC错误。综上故选D。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汽车工业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出新中国制造的第一辆汽车诞生于
A.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 “大跃进”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落后,为此国家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故A正确;BCD与题意不符,排除。综上答案A。
11.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的界定有三个基本要素:公有制、计划经济、民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在哪一时间段在我国建立的?( )
A. 1949—1952年 B. 1953—1956年
C. 1956—1966年 D. 1966—1976年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实行三大改造,三大改造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故选B;A是巩固政权,恢复经济时期,排除;C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排除;D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排除。
12. 2018年3月21日新华社北京报道: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1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主持并监誓。我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于哪次会议?
A. 中共一大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3. 板书是浓缩的教学案。见下图板书设计,其标题应为( )
A. “一五”成就 B. 三大改造 C. 平均地权 D. 国有企业改革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中的板书设计所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板书设计主要介绍了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资本主义工商业通过被赎买而实行公私合营,我国通过这些做法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的任务,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它的标题应该为三大改造,B项符合题意;在题干的板书设计中没有涉及“一五”成就、平均地权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就的内容。由此可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 之所以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主要是因为三大改造的完成
A. 使生产资料公有制在我国占据了主导地位 B. 标志着我国成为社会主义强国
C. 标志着“一五”计划的任务提前完成 D. 标志着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被消灭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正确;BCD表述不对,排除;故选A。
15.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的是( )
A. 赎买政策 B. 廉价收购
C. 实行股份制 D. 无偿没收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和所学可知,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实行公私合营,在改造过程中,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种改造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A项正确;廉价收购和无偿没收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不符,排除BD项;实行股份制是对国有企业改革时实行的方式,排除C项。故选A项。
16.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这次会议( )
A. 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B. 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 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 基本完成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A项正确;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排除B项;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在1958年的八大二次会议,排除C项;1961年,针对经济困难,党和政府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调整和恢复国民经济,排除D项。故选A项。
17. “文化大革命”中,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含冤去世。这突出表明文革期间( )
A. 党内出现了叛徒内奸 B. 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C.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D. 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被迫害致死,成为了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这突出表明“文化大革命”使民主法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C项正确;党内出现了叛徒内奸,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B项;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8. “两弹元勋”邓稼先、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铁人”王进喜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
A.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 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
C. 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D. 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两弹元勋”邓稼先一生从事原子弹研究,为了保守国家机密,一直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为国铸剑,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做好事不留名,“铁人”王进喜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大庆油田的井喷,体现了艰苦创业的精神,由此可知,这些英雄人物身上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的时代精神值得我们永远传承并发扬,D项正确;最能体现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精神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改革开放的实行,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保家卫国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目的,革命英雄主义是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之一,B项内容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反映了解放战争的历史,最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9. 2018年1月1日习近平发表新年贺词: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将改革进行到底。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以下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叙述正确的是( )
①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③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
④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且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及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①③正确;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②④排除。故选C。
20.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转折”体现在( )
A.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B. 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C.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 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冲破了长期以来“左” 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可知“转折”体现在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项正确;五四运动,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与题干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不符,排除A项;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开始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与题干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不符,排除B项;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与题干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二、材料题
21. 【政权巩固】
材料一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
——毛泽东
材料二 这次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我国出兵朝鲜的军队名称叫什么?当时率军参战的司令员是谁?抗美援朝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法律依据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件事情的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4)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件事情的重大意义?
【答案】(1)军队名称:中国人民志愿军
司令员:彭德怀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历史事件:土地改革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4)重大意义: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解析】
【小问1详解】
军队名称:根据材料“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因此我国出兵朝鲜的军队名称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司令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总司令是彭德怀。
目的:根据材料“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出兵朝鲜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小问2详解】
历史事件:根据材料“这次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土地改革。
法律依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土地,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因此法律文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小问3详解】
土地所有制的变化:根据材料“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所有制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小问4详解】
重大意义:根据材料二“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2. 【取得成就和失误】
材料一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1954某部法律文献
材料三 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材料四 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事。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五 1958年8月初,(南海)大镇乡人民公社率先成立,到9月初,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
(1)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计划?请在交通运输业方面举两例这一时期的成就?
(2)写出材料二中的法律文献的名称、该法律文献的性质是什么、用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我国什么根本政治制度?
(3)材料三中三大改造是指哪三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其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5)材料四和材料五反映了当时农村出现了哪两大运动?分析这两场运动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行业:重工业发展最快
计划:“一五”计划
成就:武汉长江大桥顺利建成并通车;青藏公路
(2)法律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重大变化: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对国情认识不清,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解析】
【小问1详解】
行业:根据材料一“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可知,农业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是4.5%,轻工业为12.8%,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5.4%,因此可知,重工业发展最快。
计划: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党和政府实施“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的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从而促进重工业较快发展。
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交通运输业成果较多。武汉长江大桥顺利建成并通车;青藏公路、川藏、新藏公路简称;宝成铁路和鹰厦铁路等。本题要求列举两例,选择其中两个成就即可。
【小问2详解】
法律文献: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内容出自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因此这一法律文献名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性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称五四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政治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票通过五四宪法,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明确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以及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奠定基础。
【小问3详解】
三大改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指的是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农业和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实质:根据材料“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可知,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小问4详解】
重大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小问5详解】
运动:根据材料“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事。”和“1958年8月初,(南海)大镇乡人民公社率先成立,到9月初,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可知,材料四和材料五分别反映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失误的探索,体现了中国人民迫切改变落后的经济文化状况,由于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对国情认识不清,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23.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围绕下列图片提炼一个观点,任选其中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答案】题目: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论述:不同时期,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诞生了不同的民族精神。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朝人民英勇战斗,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了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精神等,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他们被誉为“最可爱的人”。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在全世界的不断发展,我国广大医生护士、科研人员、解放军战士,闻令而动,迎难而上,铸就了伟大的抗疫精神,那就是中国人民上下同心、团结协作、顽强斗争,充分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中国精神,凝聚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精神。
总结: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这些伟大的精神既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民族精神之光,将永远照耀看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道路。
【解析】
【详解】本文是开放性设问,围绕关键词论述,注意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图1黄继光和图2邱少云反映的是抗美援朝精神,图3雷锋则体现的是无私奉献的精神,王进喜是艰苦创业精神,焦裕禄则是党的好干部,因而可以拟定题目: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民族精神永流传)
论述:论述过程中要求结合图片中的精神进行阐述,同时也要做到历史核心素养的迁移,结合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时代精神进行阐述。不同时期,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诞生了不同的民族精神。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朝人民英勇战斗,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了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精神等,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他们被誉为“最可爱的人”。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在全世界的不断发展,我国广大医生护士、科研人员、解放军战士,闻令而动,迎难而上,铸就了伟大的抗疫精神,那就是中国人民上下同心、团结协作、顽强斗争,充分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中国精神,凝聚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精神;
总结:总结需要在观点和论述的基础上有所升华,做到和观点前后呼应。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这些伟大的精神既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民族精神之光,将永远照耀看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道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3-2024八年级4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