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第二中学2023-2024八年级4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巴市二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月考
初二年级历史试题
说明: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为6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第Ⅰ卷答案应涂在答题卡上,考试完毕后,只交第Ⅱ卷和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30×2分)
1. 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下,胜利而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被永久地载入了共和国的光辉史册。对本次政协会议的影响理解正确的是( )
A. 中国人民终于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B. 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它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始了一个新时代
D. 中国的命运,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项正确;ACD项是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排除ACD项。故选B项。
2. “一九四九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不仅是一个政权代替另一个政权,而且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材料中评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中华民国成立 B. 抗日战争胜利 C.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的“一九四九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不仅是一个政权代替另一个政权,而且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D项正确;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排除A项;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是1945年,排除B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时间是1956年,排除C项。故选D项。
3.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中国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是(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B. 开国大典
C. 抗日战争的胜利 D. 西藏和平解放
【答案】D
【解析】
【详解】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当时香港还被英国占领,直到1997年回归祖国,澳门被葡萄牙占领,直到1999年回归祖国,西藏的和平解放,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紧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牢固,D项正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基,为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作了全面的准备,排除A项;开国大典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排除B项;抗日战争的胜利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排除C项。故选D项。
4. 1950年美国侵犯我国主权的行动有( )
①出兵朝鲜 ②美军轰炸我国东北边境
③美军越过“三八线” ④美军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
A. 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1950年美国侵犯我国主权的行动”和所学可知,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美国出兵朝鲜没有侵犯我国主权,①不符合题意;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②符合题意;朝鲜内战爆发初期,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没有侵犯我国主权,③不符合题意;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④符合题意。②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5. 1950年国防费用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41.1%,次年增至43.0%,为建国后的最高峰。直至1952年,经济建设费才略微超过了国防费。引发国防费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解放西藏的需要 B. “一五”计划对国防的重视
C. 科技强军战略的提出 D. 抗美援朝的需要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1950年国防费用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41.1%,次年增至43.0%,为建国后的最高峰。直至1952年,经济建设费才略微超过了国防费。”可知,材料中建国初期国防费用高涨的主要原因是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6. 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在他们身上着重表现了( )
①刻苦钻研精神 ②艰苦奋斗精神 ③爱国主义精神 ④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如黄继光、邱少云等。③④B项正确;抗美援朝与刻苦钻研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没有直接的关系,①②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7. 1950年6月,刘少奇指出:“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据此,中央人民政府决定( )
A.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发动“大跃进”运动 D.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干“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基础,故A符合题意;B使农民走上了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CD是经济建设领域的左倾错误,故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8.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这里的“二十八年”是指( )
A. 1842——1870年 B. 1911——1939年
C. 1919——1947年 D. 1921——1949年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奋斗了28年,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所以答案是D。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9. 关于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 )
A. 农民甲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B. 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C. 农民丙说:“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
D. 农民丁说:“实行土地承包,收成比往年高很多!”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结合所学知识,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身做了土地的主人,“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符合土地改革的作用,A项正确;“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对应的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排除B项;“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对应的是1953-1956年三大改造时期的农业合作化,排除C项。“实行土地承包,收成比往年高很多!”属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0.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唱出的时代是( )
A. 决战平津瓮中捉鳖 B. 转战陕北斗智斗勇
C.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D. 渡江战役一往无前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1950年10月新中国派遣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雄起起,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即出自《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C项正确;“决战平津、我中捉鳖”对应的是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中的平津战役,排除A项;“转战陕北、斗智斗勇“对应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粉碎国民党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排除B项; “渡江战役、勇往直前“对应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排除D项。故选C项。
11. 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先后开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集中在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 交通运输等领域。这样安排的用意在于
A. 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B. 完成“两弹一星”的研制
C. 夯实工业发展基础 D. 便于实施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集中在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 交通运输等领域”体现了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的基本任务,C项正确;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属于轻工工业、商业、农业领域的发展,排除A项;“两弹一星”属于国防尖端技术,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完成与六七十年代,与一五计划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B项;社会主义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
12. 开着解放牌汽车,奔驰在武汉长江大桥上,这种情景会出现在
A. “一五”计划完成时 B. 抗美援朝时期
C. 土地改革时期 D. 新中国成立时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开着一辆解放牌汽车,奔驰在武汉长江大桥上,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一五”计划完成时。故A符合题意。抗美援朝时期、土地改革时期、新中国成立时均在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完成以前,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 下列对新中国建立初期土地改革的意义,描述最准确的是( )
①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③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④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因此①②③符合题意;到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建立了土地公有制,排除④。故选组合,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
14.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指出,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 B.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依法治国的方略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代表了人民的意志,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B项只针对民族自治区,排除B项;D项不能体现“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
15. 我国所进行的“三大改造”是指对哪三个方面的改造
①农业 ②工业 ③交通运输业 ④手工业 ⑤资本主义工商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④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故①④⑤符合题意;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不属于三大改造的内容,故②③不符合题意。故选D。
16. 下图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建设投资分配比例图”。该图反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点是
A. 各经济部门分配平均 B. 强调多种所有制发展
C. 以铁路交通建设为主 D. 以工业化建设为重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建设投资分配比例图”可知工业部门所占的比例最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以工业化建设为重点,结果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D项正确;依据题干可知工业部门所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运输邮电部门,再是文化教育和卫生部门等,由此可见各经济部门分配并不平均,排除A项;题干涉及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比例,没有体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排除B项;依据题干可知一五计划以工业化建设为重点,而不是以铁路交通建设为主,排除C项。故选D项。
17. 面对总路线造成的严重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于1961年制定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八字方针”的具体内容是
A. 调整改革建设提高 B. 巩固提高开拓进取
C. 调整整顿充实提高 D.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八字方针”的基本内容是: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主要是农轻重、工业内部、生产与基建、积累与消费等比例关系;巩固已经取得的经济建设成果;充实那些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手工业品的生产,发展塑料、化纤等新兴工业;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企业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故D符合题意;“八字方针”的具体内容没有改革建设,故A不符合题意;“八字方针”的具体内容不涉及开拓进取,故B不符合题意;“八字方针”的具体内容没有整顿,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8. 北京同仁堂是创建于康熙八年的著名中药老字号,1954年响应党和国家号召,顺利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请问同仁堂是用哪种方式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
A. 公私合营
B. 参加合作社
C. 参加人民公社
D. 走集体化道路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53年---1956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进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包括通过和平赎买,公私合营的方式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19.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其主要依据是( )
A.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 “一五”计划的实施
C. 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D. 土地改革的完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项正确;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1953年7月,排除A项;“一五”计划的实施是1953年,排除B项;土地改革的完成是1952年底,排除D项。故选C项。
20. 有资料表明,十年“文革”时期国民收入损失了5000亿元,这超过了建国后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
A. 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B. 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 各级政府机构瘫痪 D. 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史料的能力。从题文中“国民收入损失了5000亿元”可以推断出这段史实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使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故答案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21. 阅读下图“某地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单位:斤/亩)”。导致1958年数据异常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 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盛行
D. 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的“某地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可以看出1958年水稻亩产量超过2500斤,这是1958年“大跃进”运动时期农业生产中粮食产量严重浮夸的表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22. 习近平称赞道:“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勿改英雄气!”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A. 焦裕禄 B. 袁隆平 C. 邱少云 D. 邓稼先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故A正确;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故B错误;邱少云是最可爱的人,故C错误;邓稼先一生从事原子弹研究,故D错误。综上答案A。
23.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王进喜、雷锋、焦裕禄、邓稼先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精神是
A. 大庆精神
B. “两弹一星”精神
C 长征精神
D. 艰苦奋斗精神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等,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无私奉献精神。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24. 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是当今世界上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中国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是在( )
A. 一五计划期间 B. 三大改造时期
C.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根据所学可知,1956- -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大庆油田建成,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自给,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C项正确;ABD项时间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25.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共同反映出的时代主题是( )
A.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 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D.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不断探索的表现,有正确的,也有失误的,B项正确;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大跃进在三大改造之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也与大跃进有关,排除AC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之后,排除D项。故选B项。
26.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制定和颁布了(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颁布了《共同纲领》,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故B符合题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无关,故AD不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B。
27. 时代特征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例如钱文革、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四人中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 周跃进、孙建国、钱文革、刘援朝 B. 刘援朝、钱文革、孙建国、周跃进
C. 钱文革、周跃进、刘援朝、孙建国 D. 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钱文革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钱文革是1966—1976年的文革期间出生的;孙建国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出生的;刘援朝是指1950—1953年抗美援朝时期出生的;周跃进是指1958年大跃进时出生的,根据出生的时间顺序为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钱文革,D项正确;ABC项不符题意,排除。故选D项。
28.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B. 刘少奇冤案平反 C.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D. 四五运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 表中央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A项正确;1980 年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1971 年“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是1976年4月发生的反对“四人帮”的全国性群众抗议运动。BCD项都不是标志,排除BCD项。故选A项。
29. 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1958年总路线提出②“文化大革命”爆发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④抗美援朝
A. ③④①② B. ③④②① C. ③②①④ D. ③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①1958年总路线提出;②“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是1966年;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1949年;④抗美援朝是1950年。③④①②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30. 在历史学习中,“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土地改革完成,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C. 第一届政协会议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D. 1954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完成,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属于对土地改革的评价,是历史结论,A项正确;BCD项都属于历史叙述,并没有评价的内容,因此不属于结论,排除BCD项。故选A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材料解析题(共40分,31题12分,32题16,33题12分)
31. 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土地情况调查表
阶级成分 占人口(%) 占土地(%)
地主、富农 10 70—80
贫农、中农、雇农 90 20—30
农民拔除地主的界碑
材料三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的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第二种梦想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
(2)材料二中的表格反映了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什么社会问题?
(3)材料二中的图片反映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法律依据是什么?
(4)材料三中“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为此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一举措?
【答案】(1)标志性事件:开国大典;方式:土地改革。
(2)社会问题:反映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实行,地主、富农人口少,占有土地多;农民人口多,占有土地少。
(3)变化:由封建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到农民的土地私有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4)举措:抗美援朝;
【解析】
【小问1详解】
标志性事件:根据“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知,是指新中国成立,即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国大典),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方式:根据材料“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和所学可知,是指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小问2详解】
社会问题:根据材料的数据可知,材料反映了由于旧社会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实行,地主、富农人口少,占有土地多;农民人口多,占有土地少。
【小问3详解】
变化和依据:根据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因此,土地所有制变化:由封建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到农民的土地私有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小问4详解】
举措:根据材料“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可知,中国政府采取的举措是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32. 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七十三个春秋,回首七十多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引发我们深深地思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
年份 粮食(亿吨) 棉花(百万吨) 煤(亿吨) 钢(百万吨)
1952年 1.64 1.30 0.66 1.35
1957年 1.95 1.64 1.31 5.35
材料三 资本主义工商业对恢复和发展我国国民经济起了积极作用,但是在私人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所有制和社会主义所有制等诸多矛盾不利于国家整个的有计划经济建设的进行……
材料四
20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表
年份、比例、成分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0
(1)材料一反映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
(2)材料二中195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增加的原因?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一例这一时期重工业方面的成就?
(4)1953到1957,民主政治建设在加紧进行。这时期法制建设的成就是什么?
(5)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了什么独创性政策?
(6)材料四表格中国营经济的数据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7)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使我国进入哪一阶段?
【答案】(1)经济状况:工业基础薄弱。
(2)原因:我国完成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完成;
(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
(4)成就: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政策:赎买政策。
(6)变化:国营经济的比例增加;原因: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7)阶段: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析】
【小问1详解】
经济状况:根据材料“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可知,当时我国工业基础薄弱;
【小问2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中时间、种类和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我国完成一五计划,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同时也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小问3详解】
成就:根据题干“重工业方面”和所学可知,反映的是一五计划期间重工业方面的成就: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小问4详解】
成就:根据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在1954年一届人大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小问5详解】
政策:根据所学可知,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小问6详解】
变化:根据表格中各种所有制比例的数据可知,国营经济的比例增加;
原因:根据所学可知,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础建立。
小问7详解】
阶段:根据一五计划及三大改造的影响可知,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3. 劳动模范是国家授予优秀劳动者的荣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50年党和国家首次表彰劳动模范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与祖国同成长、与时代齐奋进,……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实现中国梦伟大进程中拼搏奋斗、争创一流、勇攀高峰,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发挥了主力军作用,……谱写了“中国梦·劳动美”的新篇章。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哪两位劳动模范分别为中国的农业和医学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2)阅读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至少3个)论述内容不局限于材料。
【答案】(1)劳动模范:农业:袁隆平;医学:钟南山。
(2)观点:共和国的脊梁。
论述: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不缺少脊梁与担当,每个时代都有这样的楷模。生活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对当今时代楷模更是非常熟悉。王进喜带领钻井队参加石油大会战,当井喷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当搅拌机,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两弹元勋邓稼先带领他的团队研制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于1964年爆炸成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常年工作在田间,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84岁的钟南山,2003年奋战在抗击“非典”第一线,如今再战防疫最前线,有院士的专业,更有国士的担当。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满腔责任为国为民。他们是中国脊梁,他们具有国士的担当。
【解析】
【小问1详解】
劳动模范:根据所学可知,在农业上,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解决了我国的吃饭问题和粮食安全,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在医学方面,钟南山在抗击新冠疫情中作出突出贡献,荣获“共和国勋章”。
【小问2详解】
论述: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综合上述材料拟定观点,然后根据所给人物的事迹进行论述即可。围绕材料主题提炼观点为:王进喜带领钻井队参 加石油大会战,当井喷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当搅拌机,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两弹元勋邓稼先带领他的团队研制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于1964年爆炸成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常年工作在田间,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84岁的钟南山,2003年奋战在抗击“非典”第一线,如今再战防疫最前线,有院士的专业,更有国士的担当。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满腔责任为国为民。最后总结得出结论:他们是中国脊梁,他们具有国士的担当。巴市二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月考
初二年级历史试题
说明: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为6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第Ⅰ卷答案应涂在答题卡上,考试完毕后,只交第Ⅱ卷和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30×2分)
1. 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下,胜利而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被永久地载入了共和国的光辉史册。对本次政协会议的影响理解正确的是( )
A. 中国人民终于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B. 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它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始了一个新时代
D. 中国的命运,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 “一九四九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不仅是一个政权代替另一个政权,而且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材料中评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中华民国成立 B. 抗日战争胜利 C.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中国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是(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B. 开国大典
C. 抗日战争的胜利 D. 西藏和平解放
4. 1950年美国侵犯我国主权的行动有( )
①出兵朝鲜 ②美军轰炸我国东北边境
③美军越过“三八线” ④美军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
A. 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5. 1950年国防费用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41.1%,次年增至43.0%,为建国后的最高峰。直至1952年,经济建设费才略微超过了国防费。引发国防费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解放西藏的需要 B. “一五”计划对国防的重视
C. 科技强军战略的提出 D. 抗美援朝的需要
6. 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在他们身上着重表现了( )
①刻苦钻研精神 ②艰苦奋斗精神 ③爱国主义精神 ④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③
7. 1950年6月,刘少奇指出:“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据此,中央人民政府决定( )
A.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发动“大跃进”运动 D.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8.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这里的“二十八年”是指( )
A. 1842——1870年 B. 1911——1939年
C. 1919——1947年 D. 1921——1949年
9. 关于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 )
A. 农民甲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B. 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C. 农民丙说:“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
D. 农民丁说:“实行土地承包,收成比往年高很多!”
10.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唱出的时代是( )
A. 决战平津瓮中捉鳖 B. 转战陕北斗智斗勇
C.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D. 渡江战役一往无前
11. 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先后开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集中在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 交通运输等领域。这样安排的用意在于
A. 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B. 完成“两弹一星”的研制
C. 夯实工业发展基础 D. 便于实施社会主义改造
12. 开着解放牌汽车,奔驰在武汉长江大桥上,这种情景会出现在
A. “一五”计划完成时 B. 抗美援朝时期
C. 土地改革时期 D. 新中国成立时
13. 下列对新中国建立初期土地改革的意义,描述最准确的是( )
①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③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④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4.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指出,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 B.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依法治国的方略
15. 我国所进行的“三大改造”是指对哪三个方面的改造
①农业 ②工业 ③交通运输业 ④手工业 ⑤资本主义工商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④⑤
16. 下图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建设投资分配比例图”。该图反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点是
A. 各经济部门分配平均 B. 强调多种所有制发展
C. 以铁路交通建设为主 D. 以工业化建设为重点
17. 面对总路线造成的严重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于1961年制定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八字方针”的具体内容是
A. 调整改革建设提高 B. 巩固提高开拓进取
C. 调整整顿充实提高 D.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8. 北京同仁堂是创建于康熙八年的著名中药老字号,1954年响应党和国家号召,顺利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请问同仁堂是用哪种方式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
A. 公私合营
B. 参加合作社
C. 参加人民公社
D. 走集体化道路
19.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其主要依据是( )
A.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 “一五”计划的实施
C. 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D. 土地改革的完成
20. 有资料表明,十年“文革”时期国民收入损失了5000亿元,这超过了建国后30年全国固定资产总和。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
A. 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B. 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 各级政府机构瘫痪 D. 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21. 阅读下图“某地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单位:斤/亩)”。导致1958年数据异常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 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盛行
D. 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22. 习近平称赞道:“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勿改英雄气!”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A. 焦裕禄 B. 袁隆平 C. 邱少云 D. 邓稼先
23.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王进喜、雷锋、焦裕禄、邓稼先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精神是
A. 大庆精神
B. “两弹一星”精神
C. 长征精神
D. 艰苦奋斗精神
24. 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是当今世界上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中国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是在( )
A. 一五计划期间 B. 三大改造时期
C.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25.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共同反映出的时代主题是( )
A.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 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D.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6.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制定和颁布了(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7. 时代特征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例如钱文革、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四人中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 周跃进、孙建国、钱文革、刘援朝 B. 刘援朝、钱文革、孙建国、周跃进
C. 钱文革、周跃进、刘援朝、孙建国 D. 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钱文革
28.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B. 刘少奇冤案平反 C.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D. 四五运动
29. 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1958年总路线提出②“文化大革命”的爆发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④抗美援朝
A. ③④①② B. ③④②① C. ③②①④ D. ③①②④
30. 在历史学习中,“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土地改革完成,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C. 第一届政协会议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D 1954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材料解析题(共40分,31题12分,32题16,33题12分)
31. 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土地情况调查表
阶级成分 占人口(%) 占土地(%)
地主、富农 10 70—80
贫农、中农、雇农 90 20—30
农民拔除地主的界碑
材料三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的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第二种梦想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
(2)材料二中的表格反映了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什么社会问题?
(3)材料二中的图片反映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法律依据是什么?
(4)材料三中“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为此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一举措?
32. 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七十三个春秋,回首七十多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引发我们深深地思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
年份 粮食(亿吨) 棉花(百万吨) 煤(亿吨) 钢(百万吨)
1952年 1.64 1.30 0.66 1.35
1957年 1.95 1.64 1.31 5.35
材料三 资本主义工商业对恢复和发展我国国民经济起了积极作用,但是在私人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所有制和社会主义所有制等诸多矛盾不利于国家整个的有计划经济建设的进行……
材料四
20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表
年份、比例、成分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0
(1)材料一反映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
(2)材料二中195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增加的原因?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一例这一时期重工业方面的成就?
(4)1953到1957,民主政治建设在加紧进行。这时期法制建设的成就是什么?
(5)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了什么独创性政策?
(6)材料四表格中国营经济数据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7)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使我国进入哪一阶段?
33. 劳动模范是国家授予优秀劳动者的荣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50年党和国家首次表彰劳动模范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与祖国同成长、与时代齐奋进,……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实现中国梦伟大进程中拼搏奋斗、争创一流、勇攀高峰,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发挥了主力军作用,……谱写了“中国梦·劳动美”的新篇章。
请回答:
(1)材料一哪两位劳动模范分别为中国的农业和医学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2)阅读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至少3个)论述内容不局限于材料。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第二中学2023-2024八年级4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