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南充市高坪区2024年春季九年级诊断性考试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文科综合试卷包括道德与法治、历史两部分,满分200分。其中道德与法治100分,历史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1.答题前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所有解答内容均须涂、写在答题卡上。
3.客观题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相应题号对应选项涂黑,若需改动,需擦净另涂。
4.非选择题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位置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秦灭六国后,在地方上废除以血缘纽带为基础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理的郡、县二级行政机构。秦朝实行这一举措是为了( )
A. 加强中央集权 B. 扩大统治范围 C. 促进民族融合 D. 增进文化认同
2. 据考证两宋藏书家的人数应不少于 340 人。其中有 80 余人藏书万卷以上,这样的私人藏书数 量是宋朝以前从未有过的。宋朝时期私家藏书之风盛行主要得益于( )
A. 社会读书风气浓厚 B. 转轮排字法的推广
C. 中外文化交流加强 D.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3. 1872—1875年清政府共派遣120名幼童赴美留学,数年后又唯恐留美幼童全盘接受西方文化,对儒学孔教失去兴趣,遂将其全部撤回。这表明清政府派遣幼童留学的根本目的是( )
A. 维护清王朝统治 B. 学习西方先进制度 C. 实现国家的独立 D. 培养一批新式人才
4. 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图1 谭嗣同遇难 图2 义和团团旗 图3 一二九运动
A. 列强侵略的加剧 B. 政治制度的变革 C. 救亡图存的探索 D. 农民阶级的抗争
5. “辛亥革命为中国社会的精神面貌和价值理念带来巨大变化,创造了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条件和良好契机。”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
A.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 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C. 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D. 促进了民主科学思想传播
6. 五四运动后,众多报刊在不同程度上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也开始深入到工厂、农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这反映了( )
A. 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革命进入新阶段 B.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 马克思主义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觉醒 D.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表现出强大的革命性
7. 彭德怀曾在 1928 年赋诗:“惟有润之工农军,跃上井冈旗帜新。我欲以之为榜样,或依湖泊或山区。”彭德怀意在强调( )
A. 井冈山道路的正确性 B. 城市武装起义的迫切性
C. 反围剿斗争的必然性 D. 建立人民军队的必要性
8. 下表是1949—1952年农民货币收入及购买力统计数据表,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项目 1949 年 1950 年 1951 年 1952 年
农民净货币收入/亿元 68.5 87.4 111.4 127.9
农民消费品购买力/亿元 65.3 80.7 102.0 117.5
A. 新中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完成 C. 三大改造完成 D. 一五计划实施
9.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战略决策和思想路线,改变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命运,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前途未来。这次会议确定的重大战略决策是( )
A. 实行改革开放 B. 确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C. 加入世贸组织 D.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场接力跑,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这说明中国梦的实现必须( )
A. 坚持中国道路 B. 全面依法治国 C. 弘扬中国精神 D. 凝聚中国力量
11. 从15世纪后期开始,航海家们开辟出的海外扩张之路,使整个欧洲获得了领先世界其他地区的优势。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 )
A. 促使欧洲商贸中心转移 B. 推动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
C. 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D. 加强欧亚非之间的商业联系
12. 文件重申了正统的政府必须依法而治这一古老的思想,还规定议会是英国政府中最高权力的拥有者,议会制定的法律是国内最高法。该文件体现的政治原则是( )
A. 议会至上 B. 天赋人权 C. 三权分立 D. 君权神授
13. 法国大革命是一次规模宏大、斗争曲折复杂的资产阶级革命,把这次革命推向高潮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攻占巴士底狱 B. 颁布《人权宣言》 C. 处死路易十六 D. 雅各宾派掌权
14. “这本书是向资本者脑袋发射的最厉害的炮弹,在理论方面给资产阶级一个使它永远翻不了身的打击……对于工人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有关“这本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成为欧美各国民法的参照蓝本 B. 沉重打击欧洲封建势力
C. 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D.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15. 彼得一世即位后,全面推行改革。到1725年,俄国已有240多个近代工场,工场内有较细的 分工,而且不少工场的规模是比较大的。这表明彼得一世改革( )
A. 推动俄国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B. 开启俄国近代化进程
C. 改变了欧洲原有的政治格局 D. 促使农奴获得了自由
16. 社会转型指人类历史上发生的结构性或根本性的社会变动,是超越原有社会模式的全方位、革命性的变革。下列事件属于“社会转型”的是( )
A. 倒幕运动 B. 二月革命 C. 巴黎公社 D. 明治维新
17. 1750年英国城市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 16%,1851年城市人口占比达到总人口的54%,而到了1870年,英国城市人口占比上升至70%。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贫富分化加剧 B. 工业化的发展 C. 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D. 人民向往城市生活
18. 达尔文依据进化论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研究领域驱逐了出去;他以“万有引力定律” 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了出去。“他”是( )
A. 牛顿 B. 梵高 C. 巴尔扎克 D. 列夫·托尔斯泰
19. 比较法是学习历史重要方法。九年级三班某同学在学习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相关知识后,发现这两次会议的共同点有( )
①都被英美等大国所操纵 ②都长久的维护了世界和平
③都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 ④都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0. 某历史研究微信公众号推送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专题栏目系列资料,其中史实与结论相符合的是( )
A 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标志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B.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 诺曼底登陆扭转了苏德战场形势,是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D.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
二、材料分析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21.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始终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同命运、与人民心连心。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 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二 日本在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后,又于 1935 年策动了“华北事变”,在这一严峻 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底“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以中华民族利益的大局为重,确定了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随后,国民党于1937年9 月22日发表了中共中央递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 抗美援朝战争沉重打击了不可一世的帝国主义,粉碎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中国的国威军威,大大提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威望和中国的国际地位。
——摘编自刘秀忠、杨瑞《抗美援朝精神的时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共二大制定奋斗目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确立该目标的现实国情。
(2)根据材料二,归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美援朝的目的。根据材料三归纳抗美援朝的意义。
22. 美国是一个历史短暂的国家,但又是一个迅速成长的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真正成为独立的州,并联合起来建立了一个新国家……这是独立战争的最重要和最伟大的成果,是美国日后自立于大国之林的基础和起点。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第2卷)》
材料二 南北战争爆发后,林肯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公开表示:“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要保住联邦,而不是废除奴隶制。如果解放黑人奴隶就能够保住联邦我会那样做;假如不这样做也能达到目标,那我就不解放他们;如果只解放一部分奴隶而同样能取得成效的话,我也会照此办理。”
——摘编自陈建生《美国南北战争为何而战》
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时期,国会授权政府建立工程振兴局,到1943年该局雇佣了近330万人,共主办25万个工程项目,给美国疲弱的经济注入活力,刺激了购买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经济的复兴。国会还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保障了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恢复。
——摘编自沈亚男《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现代化新模式》
(1)根据材料一概括独立战争最伟大的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指出林肯政府在南北战争中的终极目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实现该目标在战争中颁布的两个文献。
(3)材料三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哪些具体措施。并根据材料三概括新政的作用。
23.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便于人民行使自己的权力,便于团结和组织全国人民决定国家大事,参加国家管理,从而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制度上保证了各少数民族都能 平等地参与政治,从而促进了民族团结,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利于整个国家的发展。
——摘编自许崇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
材料二 它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让人们把关注的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图说天下:中世纪的觉醒》
材料三 19世纪的欧美大学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源头……众多科学家在大学实验室中刻苦研究,反复实践,在电磁学、化学和热力学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发明成果在生产实践中被不断转化为生产技术……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摘编自元鹏《大学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标志。
(2)材料二中的“它”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指出该事件使人们思想发生哪些变化?
(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南充市高坪区2024年春季九年级诊断性考试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文科综合试卷包括道德与法治、历史两部分,满分200分。其中道德与法治100分,历史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1.答题前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所有解答内容均须涂、写在答题卡上。
3.客观题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相应题号对应选项涂黑,若需改动,需擦净另涂。
4.非选择题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位置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秦灭六国后,在地方上废除以血缘纽带为基础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理的郡、县二级行政机构。秦朝实行这一举措是为了( )
A. 加强中央集权 B. 扩大统治范围 C. 促进民族融合 D. 增进文化认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在地方上废除以血缘纽带为基础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理的郡、县二级行政机构”和所学知识可知,在地方上,秦朝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里、亭等基层组织。这样,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因此,其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郡县制只要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不具备开疆扩土的功能,无法得出扩大统治范围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相关的民族措施,无法得出促进民族融合等相关结论,排除C项;材料属于政治措施,无法得出文化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
2. 据考证两宋藏书家的人数应不少于 340 人。其中有 80 余人藏书万卷以上,这样的私人藏书数 量是宋朝以前从未有过的。宋朝时期私家藏书之风盛行主要得益于( )
A. 社会读书风气浓厚 B. 转轮排字法的推广
C. 中外文化交流加强 D.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据考证两宋藏书家的人数应不少于 340 人。其中有 80 余人藏书万卷以上,这样的私人藏书数 量是宋朝以前从未有过的”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时期由于活字印刷术发明,导致宋朝时期私家藏书之风盛行,D项正确;社会读书风气浓厚是原因之一,而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元朝时期发明的转轮排字法,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宋朝时期私家藏书之风盛行的主要原因,与中外文化交流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3. 1872—1875年清政府共派遣120名幼童赴美留学,数年后又唯恐留美幼童全盘接受西方文化,对儒学孔教失去兴趣,遂将其全部撤回。这表明清政府派遣幼童留学的根本目的是( )
A. 维护清王朝统治 B. 学习西方先进制度 C. 实现国家的独立 D. 培养一批新式人才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1872—1875年清政府共派遣120名幼童赴美留学,数年后又唯恐留美幼童全盘接受西方文化,对儒学孔教失去兴趣,遂将其全部撤回”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期间派遣留学生的史实,旨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统治,A项正确;洋务运动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并未学习西方制度,排除B项;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就是维护清王朝统治,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唯恐留美幼童全盘接受西方文化,对儒学孔教失去兴趣,遂将其全部撤回”,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4. 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图1 谭嗣同遇难 图2 义和团团旗 图3 一二九运动
A. 列强侵略的加剧 B. 政治制度的变革 C. 救亡图存的探索 D. 农民阶级的抗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图1谭嗣同殉难;图2义和团团旗;图3一二九运动”可知,材料分别反映的是戊戌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学生发起的一二九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三则图片均是体现人们对救亡图存的探索,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各阶层人们面对民族危机的探索,A项不符题意,排除A项;B项与图2、图3不符,排除B项;谭嗣同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一二九运动是学生运动,D项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5. “辛亥革命为中国社会的精神面貌和价值理念带来巨大变化,创造了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条件和良好契机。”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
A. 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B. 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C. 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D. 促进了民主科学思想传播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辛亥革命为中国社会的精神面貌和价值理念带来巨大变化,创造了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条件和良好契机”和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排除A项;辛亥革命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主科学思想传播,排除D项。故选B项。
6. 五四运动后,众多报刊在不同程度上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也开始深入到工厂、农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这反映了( )
A. 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革命进入新阶段 B.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 马克思主义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觉醒 D.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表现出强大的革命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五四运动后,众多报刊在不同程度上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也开始深入到工厂、农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后,众多报刊在和先进知识分子都在宣传马克思主义,体现了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革命,无法得出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革命进入新阶段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民族意识,无法得出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觉醒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工人阶级以及革命性。其革命性具备对原先事物、体制进行颠覆的性质,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7. 彭德怀曾在 1928 年赋诗:“惟有润之工农军,跃上井冈旗帜新。我欲以之为榜样,或依湖泊或山区。”彭德怀意在强调( )
A. 井冈山道路的正确性 B. 城市武装起义的迫切性
C. 反围剿斗争的必然性 D. 建立人民军队的必要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跃上井冈旗帜新”可知这是反映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所以彭德怀强调井冈山道路的正确性,A项正确;井冈山不是城市,排除B项;红军反“围剿”战争一般是指1930年-1934年,排除C项;1927年南昌起义已经建立了人民军队,排除D项。故选A项。
8. 下表是1949—1952年农民货币收入及购买力统计数据表,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项目 1949 年 1950 年 1951 年 1952 年
农民净货币收入/亿元 68.5 87.4 111.4 127.9
农民消费品购买力/亿元 65.3 80.7 102.0 117.5
A. 新中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完成 C. 三大改造完成 D. 一五计划实施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材料中的数据正是土地改革后农民货币收入及购买力的现状,B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提高了农民的地位,并不会提高农民的收入,排除A项;三大改造完成、一五计划实施都是1953年开始,排除CD项。故选B项。
9.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战略决策和思想路线,改变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命运,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前途未来。这次会议确定的重大战略决策是( )
A. 实行改革开放 B. 确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C. 加入世贸组织 D.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将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A项正确;确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体现不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战略决策,排除B项;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排除C项;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会议上提出的,排除D项。故选A项。
10.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场接力跑,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这说明中国梦的实现必须( )
A. 坚持中国道路 B. 全面依法治国 C. 弘扬中国精神 D. 凝聚中国力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场接力跑,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这说明中国梦的实现必须凝聚中国力量,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场接力跑,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而未涉及“中国道路”,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国梦的实现,没有涉及依法治国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国梦的实现问题,未涉及弘扬中国精神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11. 从15世纪后期开始,航海家们开辟出的海外扩张之路,使整个欧洲获得了领先世界其他地区的优势。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 )
A. 促使欧洲商贸中心转移 B. 推动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
C. 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D. 加强欧亚非之间的商业联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航海家们开辟出的海外扩张之路,使整个欧洲获得了领先世界其他地区的优势。”,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引发了殖民掠夺的狂潮,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的雄厚的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项正确;促使欧洲商贸中心转移强调商贸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推动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强调世界的联系性增强,而材料强调对欧洲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对欧洲的影响,无法说明加强欧亚非之间的商业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2. 文件重申了正统的政府必须依法而治这一古老的思想,还规定议会是英国政府中最高权力的拥有者,议会制定的法律是国内最高法。该文件体现的政治原则是( )
A. 议会至上 B. 天赋人权 C. 三权分立 D. 君权神授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文件重申了正统的政府必须依法而治这一古老的思想,还规定议会是英国政府中最高权力的拥有者,议会制定的法律是国内最高法”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689年英国颁布的《权利法案》,扩大了议会的权力,王权受到限制,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A项正确;材料强调议会至上,王权受限制,未涉及天赋人权等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强调王权受限制,而不是君权神授,排除D项。故选A项。
13. 法国大革命是一次规模宏大、斗争曲折复杂的资产阶级革命,把这次革命推向高潮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攻占巴士底狱 B. 颁布《人权宣言》 C. 处死路易十六 D. 雅各宾派掌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法国大革命是一次规模宏大、斗争曲折复杂的资产阶级革命”并结合所学可知,法国大革命中处死了国王路易十六,欧洲一些国家以此为借口侵略法国,法国国内形势动荡,巴黎人民再次起义,罗伯斯庇尔为代表的雅各宾派掌握了权力,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打退了外国军队的进攻,平息了国内的叛乱,把大革命推向了高潮,D项正确;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排除A项;1789年颁布的《人权宣言》,宣传了自由平等思想,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法国大革命中处死了国王路易十六,宣布法国为民主共和国,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4. “这本书是向资本者脑袋发射的最厉害的炮弹,在理论方面给资产阶级一个使它永远翻不了身的打击……对于工人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有关“这本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成为欧美各国民法的参照蓝本 B. 沉重打击欧洲封建势力
C. 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D.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在理论方面给资产阶级一个使它永远翻不了身的打击……对于工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可知“这本书”提出的指导工人运动的理论,结合所学可知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C项正确;《民法典》成为欧美各国民法的参照蓝本,排除A项;《共产党宣言》在理论方面给资产阶级一个使它永远翻不了身的打击,而不是对封建势力给予沉重的打击,排除B项;十月革命后苏维埃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15. 彼得一世即位后,全面推行改革。到1725年,俄国已有240多个近代工场,工场内有较细的 分工,而且不少工场的规模是比较大的。这表明彼得一世改革( )
A. 推动俄国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B. 开启俄国近代化进程
C. 改变了欧洲原有的政治格局 D. 促使农奴获得了自由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到1725年,俄国已建立起240多个近代工场,工场内部已有了较细的分工,而且有不少工场的规模是比较大的”可知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B项正确;彼得一世改革推动俄国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彼得一世改革并未改变欧洲原有的政治格局,排除C项;彼得一世改革使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排除D项。故选B项。
16. 社会转型指人类历史上发生的结构性或根本性的社会变动,是超越原有社会模式的全方位、革命性的变革。下列事件属于“社会转型”的是( )
A. 倒幕运动 B. 二月革命 C. 巴黎公社 D. 明治维新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社会转型指人类历史上发生的结构性或根本性的社会变动,是超越原有社会模式的全方位、革命性的变革”和结合所学可知,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D项正确;面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德川幕府束手无策,遭到越来越多人的反对。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倒幕运动。倒幕派粉碎了幕府的武力反扑,结束了幕府统治,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17年3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的一次伟大尝试,以失败告终,排除C项。故选D项。
17. 1750年英国城市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 16%,1851年城市人口占比达到总人口的54%,而到了1870年,英国城市人口占比上升至70%。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贫富分化加剧 B. 工业化的发展 C. 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D. 人民向往城市生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英国城市人口在1751年—1870年迅猛增加,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B项正确;工业革命导致贫富分化加剧,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完成,排除C项;人民向往城市生活属于原因之一,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18. 达尔文依据进化论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了出去;他以“万有引力定律” 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了出去。“他”是( )
A. 牛顿 B. 梵高 C. 巴尔扎克 D. 列夫·托尔斯泰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他以‘万有引力定律’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了出去”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物理学家牛顿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在数学上创建了微积分,在天文学上发现了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A项正确;梵高是画家,其代表作有很多,如《夜间的咖啡馆》《向日葵》等,排除B项;巴尔扎克是文学作家,经典之作《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排除C项;俄国出现了一位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的小说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排除D项。故选A项。
19. 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九年级三班某同学在学习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相关知识后,发现这两次会议的共同点有( )
①都被英美等大国所操纵 ②都长久的维护了世界和平
③都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 ④都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都被英美等大国所操纵,充满矛盾斗争,都涉及到中国的问题,且侵犯了中国主权,都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因此,①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这两次会议都只是维系了短暂的和平,②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②的选项,排除ABD项。故选C项。
20. 某历史研究微信公众号推送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专题栏目系列资料,其中史实与结论相符合的是( )
A. 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标志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B.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 诺曼底登陆扭转了苏德战场形势,是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D.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D项正确;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标志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排除A项;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B项;斯大林保卫战扭转了苏德战场形势,是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排除C项。故选D项。
二、材料分析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21.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始终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同命运、与人民心连心。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 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二 日本在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后,又于 1935 年策动了“华北事变”,在这一严峻 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底“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以中华民族利益的大局为重,确定了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随后,国民党于1937年9 月22日发表了中共中央递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 抗美援朝战争沉重打击了不可一世的帝国主义,粉碎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中国的国威军威,大大提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威望和中国的国际地位。
——摘编自刘秀忠、杨瑞《抗美援朝精神的时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共二大制定的奋斗目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确立该目标的现实国情。
(2)根据材料二,归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美援朝的目的。根据材料三归纳抗美援朝的意义。
【答案】21. 奋斗目标: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现实国情: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国情。
22. 原因:日本在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后,又于 1935 年策动了“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过程:1936年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民族危机空前严重;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于发表了中共中央递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3. 目的:保家卫国。
意义:抗美援朝战争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为世界人民的反帝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打出来我国的军威,国威,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解析】
【小问1详解】
奋斗目标:据材料“ (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 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可知,中共二大制定的奋斗目标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现实国情:据所学可知,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在认真分析中国国情基础上,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即奋斗目标。当时认识到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国情。
【小问2详解】
原因:据材料“日本在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后,又于 1935 年策动了‘华北事变’,在这一严峻 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后,又于 1935 年策动了“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过程:据材料“1936年底“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以中华民族利益的大局为重,确定了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36年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据材料“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可知,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据材料“随后,国民党于1937年9 月22日发表了中共中央递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于发表了中共中央递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小问3详解】
目的:据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目的是保家卫国。
意义:据材料“抗美援朝战争沉重打击了不可一世的帝国主义,粉碎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中国的国威军威,大大提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威望和中国的国际地位”可知,抗美援朝战争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为世界人民的反帝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打出来我国的军威,国威,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2. 美国是一个历史短暂的国家,但又是一个迅速成长的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真正成为独立的州,并联合起来建立了一个新国家……这是独立战争的最重要和最伟大的成果,是美国日后自立于大国之林的基础和起点。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第2卷)》
材料二 南北战争爆发后,林肯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公开表示:“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要保住联邦,而不是废除奴隶制。如果解放黑人奴隶就能够保住联邦我会那样做;假如不这样做也能达到目标,那我就不解放他们;如果只解放一部分奴隶而同样能取得成效的话,我也会照此办理。”
——摘编自陈建生《美国南北战争为何而战》
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时期,国会授权政府建立工程振兴局,到1943年该局雇佣了近330万人,共主办25万个工程项目,给美国疲弱的经济注入活力,刺激了购买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经济的复兴。国会还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保障了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恢复。
——摘编自沈亚男《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现代化新模式》
(1)根据材料一概括独立战争最伟大的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指出林肯政府在南北战争中的终极目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实现该目标在战争中颁布的两个文献。
(3)材料三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哪些具体措施。并根据材料三概括新政的作用。
【答案】(1)成果:美国独立;
性质:既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又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2)终极目标:维护联邦的统一;
文献:《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3)措施:建立应急救济机构,利用物资救济失业家庭;实行“以工代赈”;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作用:进一步缓解了社会矛盾,有助于美国渡过危机
【解析】
【小问1详解】
成果:根据材料“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真正成为独立的州,并联合起来建立了一个新国家……这是独立战争的最重要和最伟大的成果”可知,美国独立;
性质:结合所学美国独立战争相关知识可知,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又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小问2详解】
终极目标:根据材料“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要保住联邦”可知,维护联邦的统一;
文献:结合所学美国南北战争相关知识可知,为实现该目标在战争中颁布了《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小问3详解】
措施:根据材料“国会授权政府建立工程振兴局,到1943年该局雇佣了近330万人,共主办25万个工程项目”可知,建立应急救济机构,利用物资救济失业家庭;实行“以工代赈”;根据材料“国会还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可知,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作用:根据材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保障了社会劳动生产力恢复。”可知,进一步缓解了社会矛盾,有助于美国渡过危机。
23.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便于人民行使自己的权力,便于团结和组织全国人民决定国家大事,参加国家管理,从而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制度上保证了各少数民族都能 平等地参与政治,从而促进了民族团结,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利于整个国家的发展。
——摘编自许崇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
材料二 它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让人们把关注的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图说天下:中世纪的觉醒》
材料三 19世纪的欧美大学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源头……众多科学家在大学实验室中刻苦研究,反复实践,在电磁学、化学和热力学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发明成果在生产实践中被不断转化为生产技术……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摘编自元鹏《大学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标志。
(2)材料二中的“它”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指出该事件使人们思想发生哪些变化?
(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答案】(1)意义:便于人民行使自己的权力,便于团结和组织全国人民决定国家大事,参加国家管理,从而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制度上保证了各少数民族都能 平等地参与政治,从而促进了民族团结,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利于整个国家的发展。
标志: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历史事件:文艺复兴运动。
变化: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让人们把关注的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
(3)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在经济上,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在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 国的狂潮,加紧侵略中国边疆及邻国,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
【小问1详解】
意义:据材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便于人民行使自己的权力,便于团结和组织全国人民决定国家大事,参加国家管理,从而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便于人民行使自己的权力,便于团结和组织全国人民决定国家大事,参加国家管理,从而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据材料“从制度上保证了各少数民族都能 平等地参与政治,从而促进了民族团结,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利于整个国家的发展。”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各少数民族都能 平等地参与政治,从而促进了民族团结,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利于整个国家的发展。
标志:据所学可知,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小问2详解】
历史事件:据材料“它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让人们把关注的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运动,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
变化:据材料“它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让人们把关注的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可知,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让人们把关注的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
【小问3详解】
特点:据材料“这些发明成果在生产实践中被不断转化为生产技术……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影响:据所学可从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在经济上,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在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加紧侵略中国边疆及邻国,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方面回答。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