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月考 历史模拟试卷
时间:70分钟 满分:75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每小题2分,共30分)
1.隋文帝是隋朝的开国之君,也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主。下列不属于他在位时期功绩的是( )
A.创新制度,发展经济 B.开凿隋朝大运河
C.社会安定繁荣,人民安居乐业 D.鼓励垦荒,减免赋税
【答案】B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可知“开凿隋朝大运河”不属于隋文帝在位时期功绩的,选项B符合题意;
选项ACD属于隋文帝在位时期功绩的,但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 本题考查隋文帝的历史功绩。隋文帝是隋朝的开国之君。
2.毛泽东曾经说过:“唐明皇(唐玄宗)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毛主席说“前半辈会做”是基于唐明皇统治前期的( )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贞观遗风 D.开元盛世
【答案】D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A.开皇之治,不符合题意;
B.贞观之治,不符合史实;
C.贞观遗风,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题脂前期,励精图治,当时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开元盛世。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这是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3.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外交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列体现“开明的民族政策”的事件是( )
A.日本遣唐使来华 B.文成公主入藏
C.玄奘西行 D.鉴真东渡
【答案】B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A. 日本遣唐使来华 ,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应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请求,唐太宗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文化交流,体现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故选项B符合题意;
C.玄奘西行,不符合题意;
D.鉴真东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民族政策”,细心分析备选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即可,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4.唐宋元对外政策的共同特征是( )
A.对外扩张 B.对外开放 C.资本输出 D.闭关自守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朝政府推行的是比较开放的外交政策,与世界许多国家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宋朝也是一个十分开放的朝代,因为宋朝没有唐朝时期的版图,失去了河西走廊,所以只能依靠海上发展,鼓励海外贸易;元朝的版图巨大,控制了中亚到欧洲的贸易道路,元朝的贸易十分发达,也自然十分开放,所以唐宋元对外政策的共同特征是对外开放,B项符合题意;A项符合元朝,不符合唐宋两朝;CD 两项说法错误。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唐宋元时期的对外政策。本题难度适中。
5.下列图片中,能反映五代十国社会生活的是( )
A.《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B.《契丹人引马图》
C.《弈棋仕女图》(局部)
D.西夏货币
【答案】A
【知识点】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解析】《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绘画作品,描绘了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此画绘写的就是一次完整的韩府夜宴过程,故A符合题意;
《契丹人引马图》描述的是与北宋南北对峙的辽国的绘画,与五代十国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弈棋仕女图》是唐代绘画,与材料描述的五代十国时期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与材料中的五代十国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五代十国的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此后五十多年,黄河流域先后建立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称为五代。于此同时,南方地区先后出现了吴越、南唐等九个政权,连同山西的北汉,史称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的继续和发展。
6.宋代社会的基础是文官政治。文人拥有较高社会地位,武将权力受到严格限制,与宋朝实施的哪一国策相关( )
A.科举制 B.重文轻武 C.分化事权 D.重视人才
【答案】B
【知识点】重文轻武的政策
【解析】A.科举制,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这就使得文人拥有较高社会地位,武将权力受到严格限制,这就是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分化事权 ,不符合题意;
D. 重视人才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最好的办法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这样能够记得准记得牢。
7.宋太祖为防止宰相专权,采取下列哪一措施来削弱相权( )
A.分化事权 B.重文轻武 C.尚武轻文 D.改革科举
【答案】A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建立之后, 宋太祖为防止宰相专权,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故选项A符合题意;
B.重文轻武,不符合题意;
C. 尚武轻文 ,不符合史实;
D. 改革科举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类知识点学生往往不感兴趣,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8.12世纪强大起来的金政权先后灭掉的两个政权是( )
A.北魏、西夏 B.辽、北宋 C.辽、西夏 D.西夏、北宋
【答案】B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靖康之变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第一子目靖康之变中的内容:“1115年,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1125年辽天祚帝做了金军的俘虏,辽朝灭亡。”“1126年,金军乘大雪攻破北宋都城汴京。第二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及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北去,并掠夺走宫廷仪仗、天下府州图、典籍、天文仪器、乐器以及大批珍宝器物,北宋灭亡。”可知,金政权先后灭掉辽和北宋,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靖康之变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靖康之变的时间和影响。
9.两宋时期,对我国北部和西部边疆地区的开发做出重大贡献的政权有( )
①辽 ②西夏 ③元 ④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契丹族与党项族;女真族的崛起
【解析】两宋时期,辽在我国的北部,西夏在我国的西北部,女真在我国的北部,它们都对我国的边疆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故选B。元朝对我国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做出重大贡献主要是在元朝时期,不是在两宋时期,故ACD不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我国北部和西部边疆地区的开发做出重大贡献的民族政权。
10.下表是科举考试在不同时期南北方状元人数的对比(单位:个)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朝代 地区 唐 五代 北宋 南宋 明 清
北方 40 6 28 6 11 10
南方 17 10 27 74 78 88
A.南方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B.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
C.统治者更重视南方人才 D.南方社会环境比较安定
【答案】B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A. 南方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从北宋时期一直到清朝,南方地区的状元人数远远大于北方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我国宋朝时期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文化的大发展,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统治者更重视南方人才 ,不符合题意;
D. 南方社会环境比较安定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现依据表格内容,看出变化趋势,再结合其中的时间,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1.“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当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以下是小明在对这段材料进行探究后得出有关宋朝的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水稻是一种在全国普遍种植的粮食作物
B.只有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种植水稻
C.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水稻产量最高
D.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答案】B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南方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从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由于宋朝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大力推广。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因此,B项不符合史实,是错误的,故选B项;ACD项符合史实,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
12.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的作者是著名的( )
A.“反清复明”将领 B.民族英雄
C.抗金英雄 D.抗元英雄
【答案】D
【知识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A. “反清复明”将领 ,不符合题意;
B.民族英雄,不符合史实;
C.抗金英雄,不符合史实;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的作者是南宋末期的抗元英雄文天祥,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先依据材料判断出人物,之后依据所学知识回答,注意对民族英雄的理解,指的是抗击外来侵略的,国内的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政权属于中华民族大家庭,属于内部的斗争,不是民族英雄。
13.识读疆域图是培养历史时空观念的基本方法之一,从如图的元朝疆域图中可以直接获取的信息有( )
①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②山西是由中书省直接管辖 ③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四 ④台湾、西藏在元朝的版图之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知识点】行省制度及其影响;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由宣政院管辖西藏各项事务;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从图中看不出来,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进行分析回答,注意这类题目,一定要紧扣题干信息即图片来回答,从图片中看不出来的,就不能回答。
14.中央电视台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展示了中国诗词的无穷魅力。词在宋代文坛占统治地位,与唐诗前后相互辉映。宋词的繁荣( )
A.是宋人素质提高的反应 B.导致诗歌逐渐走向衰落
C.得益与国家统一的完成 D.根源于商业经济的发展
【答案】D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文化——宋词、元曲、资治通鉴
【解析】A. 是宋人素质提高的反应 ,不符合题意;
B. 导致诗歌逐渐走向衰落 ,不符合史实;
C. 得益与国家统一的完成 ,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经济繁荣,商业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反映市民阶层的文化形式词得到极大的发展,因此宋词的繁荣根源于商业经济的发展,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细心分析备选项,细心辨别比对备选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本题有难度,要特别细心分析理解。
15.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发明的是( )
A.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C.火药和雕版印刷术 D.指南针和造纸术
【答案】B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诗集和日历等,所以A、D项不符合。火药是唐末开始用于战争,宋元广泛用于战争,但雕版印刷术是隋唐的,C项不符合。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早在战国时期,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广泛用于航海。故选B项。
【点评】本题考查宋元出现的科技成就这一识记知识点。此题难易适中,考察四大发明的时间,侧重知识的综合和学生的分析能力。还可从四大发明的影响考察。
二、简答题(本大题1个小题,共10分)
16.阅读下面材料:
岳飞墓坐落在杭州西湖畔的栖霞岭。墓碑上刻有“宋岳鄂王墓”五个字,向墓而跪的有几个铁铸人像,他们就是陷害岳飞的秦桧等人。
图宋岳鄂王墓 图害死岳飞的秦桧等铁铸人像
完成(1)~(2)题:
(1)岳家军打胜仗的原因是什么 (5分)
(2)岳飞的事迹为什么能够流传至今 (5分)
【答案】(1)人民群众的支持、友军的配合、岳飞个人的谋略和他的指挥才能。
(2)因为岳飞做的事情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有益于人民群众的事情,同时由于岳飞在抗金斗争中的功劳特别大,因此,他的事迹能够流传至今。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史实的识记。第(1)问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第二子目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中的内容:“南宋建立以后,金军不断向南进攻。岳飞是当时著名的抗金将领,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岳飞与另一抗金将领韩世宗奉命北伐,很快收复了一些被金军占领的州县。黄河沿岸人民积极支援岳家军。”可知,岳家军打胜仗的原因有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友军的配合;人民群众的支持;岳飞个人的谋略和他的指挥才能。第(2)问依据“岳飞等人领导的抗金斗争,有效地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可知,岳飞的事迹能够流传至今主要是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广大人民的意愿,因此赢得广大人民的尊敬。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的概况、代表和影响。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中日关系成为近年来较热的中国外交问题,在久远的唐朝,中日关系在曾有过和谐友好,中国也曾是日本的老师。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材料二: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鉴真是如何“传道艺”的?(2分)
(2)根据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古代怎样的外交传统?你从这位高僧身上学到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人眼中的唐朝是什么样的。为此日本采取了哪些做法?(2分)
(4)钓鱼岛问题把中日关系推到风口浪尖。对此我们应该怎样做?(2分)
(5)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2分)
【答案】(1)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还把唐朝的文化介绍到日本,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对外开放,友好往来,顽强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为完成使命不畏艰辛。
(3)法度完备,文明发达,是值得珍视和学习的国家。多次派出遣唐使,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
(4)力争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领土问题;日本应该正视历史,勇于承认错误;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是我们中华民族每位公民的义务。
(5)只有提高综合国力,国家才能富强;维护国家主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东渡日本弘扬佛法,还把唐朝的文化介绍到日本,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了我国古代对外开放,友好往来的外交传统;鉴真应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从这位高僧身上学到顽强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为完成使命不畏艰辛。
(3)根据材料二“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人眼中的唐朝是法度完备,文明发达,是值得珍视和学习的国家。为此日本多次派出遣唐使,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钓鱼岛问题把中日关系推到风口浪尖。对此我们应该力争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领土问题;日本应该正视历史,勇于承认错误;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是我们中华民族每位公民的义务。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从中认识到只有提高综合国力,国家才能富强;维护国家主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点评】本题考查鉴真东渡日本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鉴真为发展中日交往做出的贡献,学习鉴真百折不挠的精神,为完成使命不畏艰辛的高尚品德。
18.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A、B、C分别代表哪三个政权?
(3分)
(2)图二与图一相比,在政权名称上发生了变化。图二中的A、B、C分别代表哪三个政权?
(3分)
(3)从结束图二这种局面到实现图三这种局面,是由哪一个政权完成的?这一政权在政治制度上有何重大创新?图三这种统一局面的实现有什么重要意义?
(4分)
【答案】(1) A.辽B.西夏C.北宋。
(2) A.金B.西夏C.南宋。
(3)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创立了行省制度。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女真族的崛起;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1)依据材料的图一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代表的政权是辽,B代表的政权是西夏,C代表的政权是北宋。
(2)依据材料的图二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与图一相比,在政权名称上发生了变化,图二中的A代表的政权是金,B代表的政权是西夏,C代表的政权是南宋。
(3)依据材料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结束图二这种局面到实现图三这种局面,是由蒙古建立的元朝完成的,这一政权在政治制度上创立了行省制度,创立了行省制度。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点评】 本题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宋金和议、元朝的建立,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四、探究题(本大题1个小题,共15分)
19.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唐朝的盛衰”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贞观之治”】
材料一: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为历代政治家所推崇。唐太宗统治时期,人民安居乐业,百姓丰衣足食,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这一时期商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新的商业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当时世界出名的商业城市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国。唐太宗任用少数民族做官,准许少数民族内迁,被拥戴为各族的“天可汗”。
——摘编自《显赫于青史,影响于后世--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材料二:开元八年以后,经济上已出现了“五谷丰殖,物阜民安,百姓无事,与能共化”的局面。开元年间唐朝的各种法规典章格式,形成了一个洋洋大观的完整体系。开元晚期,大唐王朝的盛世达到高峰。
——摘编自《中国历史十五讲》
【王朝的衰落】
材料三:公元755年,安禄山伙同他的同乡兼部下史思明,打着诛灭奸臣杨国忠的旗号,在范阳起兵,反叛唐朝,掀起了滔天巨浪!这场变乱严重破坏了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大量人口避乱江南,大大促进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
材料四:唐朝后期,黄巢领导农民起义军采用流动作战的战术,前后转战十二省,往返15000余里,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1)根据材料概括“贞观之治”局面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太宗的哪些优秀品质促使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
(4分)
(2)材料二中“大唐王朝的盛世达到高峰”是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实现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位皇帝的哪些改革措施推动了“这一高峰”的到来?
(4分)
(3)材料三中“这场变乱”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4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黄巢起义的影响。(3分)
【答案】(1)表现:人民安居乐业,百姓丰衣足食;社会风气良好;商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商业城市兴起;民族关系和睦。(答出任意两点即可)优秀品质: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2)皇帝:唐玄宗(或李隆基)。措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3)历史事件:“安史之乱”。历史影响: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促使大量人口南迁,促进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4)影响: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解析】(1)根据材料“唐太宗统治时期,人民安居乐业,百姓丰衣足食,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这一时期商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新的商业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当时世界出名的商业城市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国。"可知“贞观之治”局面的具体表现是人民安居乐业,百姓丰衣足食;社会风气良好;商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商业城市兴起;民族关系和睦。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他的优秀品质促使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
(2)材料二中“大唐王朝的盛世达到高峰”是在唐玄宗(或李隆基)时期实现的。唐玄宗时出现开元盛世的局面,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唐玄宗统治前期整顿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从而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3)材料三中“这场变乱”指的是安史之乱。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康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由强感转向衰弱的标志是安史之乱。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故答案为:
(1)表现:人民安居乐业,百姓丰衣足食;社会风气良好;商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商业城市兴起;民族关系和睦。(答出任意两点即可)优秀品质: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2)皇帝:唐玄宗(或李隆基)。措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3)历史事件:“安史之乱”。历史影响: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促使大量人口南迁,促进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4)影响: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一般,让学生正确认识唐朝的兴衰,难度一般。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第三次月考 历史模拟试卷
时间:70分钟 满分:75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每小题2分,共30分)
1.隋文帝是隋朝的开国之君,也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主。下列不属于他在位时期功绩的是( )
A.创新制度,发展经济 B.开凿隋朝大运河
C.社会安定繁荣,人民安居乐业 D.鼓励垦荒,减免赋税
2.毛泽东曾经说过:“唐明皇(唐玄宗)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毛主席说“前半辈会做”是基于唐明皇统治前期的( )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贞观遗风 D.开元盛世
3.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外交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列体现“开明的民族政策”的事件是( )
A.日本遣唐使来华 B.文成公主入藏
C.玄奘西行 D.鉴真东渡
4.唐宋元对外政策的共同特征是( )
A.对外扩张 B.对外开放 C.资本输出 D.闭关自守
5.下列图片中,能反映五代十国社会生活的是( )
A.《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B.《契丹人引马图》
C.《弈棋仕女图》(局部)
D.西夏货币
6.宋代社会的基础是文官政治。文人拥有较高社会地位,武将权力受到严格限制,与宋朝实施的哪一国策相关( )
A.科举制 B.重文轻武 C.分化事权 D.重视人才
7.宋太祖为防止宰相专权,采取下列哪一措施来削弱相权( )
A.分化事权 B.重文轻武 C.尚武轻文 D.改革科举
8.12世纪强大起来的金政权先后灭掉的两个政权是( )
A.北魏、西夏 B.辽、北宋 C.辽、西夏 D.西夏、北宋
9.两宋时期,对我国北部和西部边疆地区的开发做出重大贡献的政权有( )
①辽 ②西夏 ③元 ④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下表是科举考试在不同时期南北方状元人数的对比(单位:个)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朝代 地区 唐 五代 北宋 南宋 明 清
北方 40 6 28 6 11 10
南方 17 10 27 74 78 88
A.南方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B.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
C.统治者更重视南方人才 D.南方社会环境比较安定
11.“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当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以下是小明在对这段材料进行探究后得出有关宋朝的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水稻是一种在全国普遍种植的粮食作物
B.只有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种植水稻
C.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水稻产量最高
D.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12.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的作者是著名的( )
A.“反清复明”将领 B.民族英雄
C.抗金英雄 D.抗元英雄
13.识读疆域图是培养历史时空观念的基本方法之一,从如图的元朝疆域图中可以直接获取的信息有( )
①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②山西是由中书省直接管辖 ③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四 ④台湾、西藏在元朝的版图之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中央电视台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展示了中国诗词的无穷魅力。词在宋代文坛占统治地位,与唐诗前后相互辉映。宋词的繁荣( )
A.是宋人素质提高的反应 B.导致诗歌逐渐走向衰落
C.得益与国家统一的完成 D.根源于商业经济的发展
15.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发明的是( )
A.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C.火药和雕版印刷术 D.指南针和造纸术
二、简答题(本大题1个小题,共10分)
16.阅读下面材料:
岳飞墓坐落在杭州西湖畔的栖霞岭。墓碑上刻有“宋岳鄂王墓”五个字,向墓而跪的有几个铁铸人像,他们就是陷害岳飞的秦桧等人。
图宋岳鄂王墓 图害死岳飞的秦桧等铁铸人像
完成(1)~(2)题:
(1)岳家军打胜仗的原因是什么 (5分)
(2)岳飞的事迹为什么能够流传至今 (5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中日关系成为近年来较热的中国外交问题,在久远的唐朝,中日关系在曾有过和谐友好,中国也曾是日本的老师。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材料二: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鉴真是如何“传道艺”的?(2分)
(2)根据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古代怎样的外交传统?你从这位高僧身上学到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人眼中的唐朝是什么样的。为此日本采取了哪些做法?(2分)
(4)钓鱼岛问题把中日关系推到风口浪尖。对此我们应该怎样做?(2分)
(5)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2分)
18.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A、B、C分别代表哪三个政权?
(3分)
(2)图二与图一相比,在政权名称上发生了变化。图二中的A、B、C分别代表哪三个政权?
(3分)
(3)从结束图二这种局面到实现图三这种局面,是由哪一个政权完成的?这一政权在政治制度上有何重大创新?图三这种统一局面的实现有什么重要意义?
(4分)
四、探究题(本大题1个小题,共15分)
19.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唐朝的盛衰”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贞观之治”】
材料一: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为历代政治家所推崇。唐太宗统治时期,人民安居乐业,百姓丰衣足食,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这一时期商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新的商业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当时世界出名的商业城市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国。唐太宗任用少数民族做官,准许少数民族内迁,被拥戴为各族的“天可汗”。
——摘编自《显赫于青史,影响于后世--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材料二:开元八年以后,经济上已出现了“五谷丰殖,物阜民安,百姓无事,与能共化”的局面。开元年间唐朝的各种法规典章格式,形成了一个洋洋大观的完整体系。开元晚期,大唐王朝的盛世达到高峰。
——摘编自《中国历史十五讲》
【王朝的衰落】
材料三:公元755年,安禄山伙同他的同乡兼部下史思明,打着诛灭奸臣杨国忠的旗号,在范阳起兵,反叛唐朝,掀起了滔天巨浪!这场变乱严重破坏了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大量人口避乱江南,大大促进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
材料四:唐朝后期,黄巢领导农民起义军采用流动作战的战术,前后转战十二省,往返15000余里,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1)根据材料概括“贞观之治”局面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太宗的哪些优秀品质促使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
(4分)
(2)材料二中“大唐王朝的盛世达到高峰”是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实现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位皇帝的哪些改革措施推动了“这一高峰”的到来?
(4分)
(3)材料三中“这场变乱”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4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黄巢起义的影响。(3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西省版 七年级下学期 第三次月考 历史模拟试卷(一)(教师版 学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