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讲 医疗与公共卫生
【课程标准】 1.知道古代历史上疫病的流行与影响。2.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和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3.了解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知识点一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1.历史上的疫病
(1)表现
天花 ①古埃及时期,天花席卷尼罗河沿岸 ②18世纪时,欧洲天花肆虐 ③在清朝初年传播
鼠疫 ①6世纪时,地中海沿岸暴发鼠疫 ②14世纪时,欧洲鼠疫大流行,被称为“黑死病”
(2)影响: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导致政治、经济的变动。
(3)防治
①古代
②近代
英国 18世纪晚期,英国詹纳发明牛痘接种法,使天花的发病率大大降低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改变了人类对细菌传染束手无策的状态
法国 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创立的巴氏消毒法,被广泛应用到医学领域
2.中医药的成就
(1)战国时:扁鹊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
(2)战国至西汉间:《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大量的医家经验,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3)东汉晚期
①华佗:创制“麻沸散”以及健身方法“五禽戏”。
②张仲景: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著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4)唐朝
(5)明朝: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①总结临床经验,整理中医典籍,开发中成药制剂。
②屠呦呦等专家研究团队,分离出青蒿素。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助学助考
学习聚焦——辨正误
①疫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但人们在疫病的防治上也积累了大量经验。(√)
②疫病是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③疫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但不会影响国家政治、经济变动。(×)
④“药食同源”是中医迥异于西医的重要观点,不利于传统的养生保健观念的发展。(×)
⑤《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被称为“东方药学巨典”。(×)
⑥近代以来,西医开始传入中国。(×)
⑦西医传入中国,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也改变了国人的健康观念,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⑧澳门白马行医院创办于1569年,是中国第一家西式医院。(√)
挖掘教材——学思用
①明末清初,吴有性的家乡江苏吴县“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口仅存”。(摘自教材P82)材料主要阐述了一种什么现象?
提示 疫病的严重危害。
②意大利作家薄伽丘描述了14世纪中期意大利佛罗伦萨瘟疫的大流行:从前达官贵妇出入如云,现在却十室九空,连一个最低微的仆从都找不到了!……到了夜里,已到另一个世界去陪他们的祖先吃晚饭了。(摘自教材P82)该现象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提示 历史背景:欧洲鼠疫大流行。
③天花是中国古代一种危害很广的传染疾病。中国清朝皇帝康熙也得过,被天花传染的普通百姓不计其数。(摘自选择性必修2教材P82)中国古代曾经发明了一种防治天花的方法是什么?
提示 人痘接种法。
必考概念——拓视野
人痘接种法:古代取天花患者痘痂制浆,接种于健康儿童,使之产生免疫力,以预防天花的方法。18世纪末,受中国人痘接种术的启发,英国医生詹纳发明了牛痘接种法。
知识点二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1.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1)体系构成:包括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与医疗保障体系等。
(2)体系建设
①西方国家
内容 具体成就
西方国家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立 各层级医疗机构建立;公共卫生监督工作取得进展;威胁人类健康的麻疹、百日咳等重大传染病得到控制
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药品供应得到基本保障;城乡居民都享有一定的医疗服务权利
二战后推广现代医疗保障制度 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发挥重要作用;北欧国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②现代中国
内容 具体成就
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立 搭建起覆盖全国的医疗网络;推行计划免疫,积极防治传染病
医疗服务职能扩大 逐步把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等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药品供应体系不断完善,国家规范药品收费标准,加大医疗扶贫力度
2.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1)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①西方发达国家的基础医学突飞猛进,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增长。
②中国医疗技术发展迅速,中国人均寿命达到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注重公共卫生的建设,培养个人卫生习惯。
(3)强化全民的卫生意识,公共卫生观念日益深化。讲卫生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注重精神卫生,普及精神医学知识。
助学助考
学习聚焦——辨正误
①建立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对保障人类的健康起到关键作用。(√)
②注射疫苗是现代医学中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
③计划免疫是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进展,人民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⑥世界卫生组织是联合国下属的专门机构,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加。中国是世界卫生组织创始国之一。(√)
挖掘教材——学思用
①阅读教材P89“学思之窗”:两首《送瘟神》表达了毛泽东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 表达了毛泽东心系人民的伟大情怀,表达了他对人民健康事业的高度关注,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充分肯定。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承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相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摘自教材P89)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提示 材料说明了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发挥有效作用,体现了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视。
主题一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5年4考]
1.中医药的成就——青蒿素 (2023·浙江1月选考,10)
2.疫病与中医理论创新的关系 (2021·重庆高考,6)
3.晚清民族强健意识的增强 (2021·河北高考,7)
4.近代卫生观念与疫病防治 (2020·海南高考,8)
视角 世界疫病的传播
史料 “我们只能在死去的印第安人的尸体与头颅之间行走……墨西哥死去的人实在太多……散发的恶臭令人无法忍受。”印第安人大多数是因为无法抵抗传染病而死。……这样大规模的死亡惨剧造成了印第安人的恐慌,他们认为是天神的复仇而丧失了对殖民者的抵抗意志,使之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西]贝尔纳尔·迪亚斯·德尔·
卡斯蒂略《征服新西班牙信史》等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疫病传播的新特点及影响。
提示 新特点: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带来了疫病全球一体化。
影响:造成大量印第安人因疫病而死亡;造成印第安人的恐慌和信仰危机,进而导致其失去了对殖民者的抵抗。
视角 中国古代疫病的防治
史料 中华民族繁衍数千年的历史,也是与疾疫抗争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能辨别出伤寒、疟疾、痒疥疾等传染病,抗击传染病的措施也已出现,进而以“制天命而用之”的昂扬精神,鼓舞民众防治疫病的信心。疫情发生后,本着“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的思想,历代政府会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救灾措施。唐大和六年春,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流传疫疾,文宗责成地方官员亲自下乡送药,向老百姓传播防治疫病的知识。发生疫情后,历代政府均要求地方官吏必须及时如实上报灾情,并且对上报灾情的时间和内容作了详细的规定。
——摘编自邓铁涛《中国防疫史》等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古代防治疫病的主要特点。
提示 历史悠久;政府重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政府防治疫病以民本思想为指导;受儒家思想影响;国家抗疫程序制度化。
唯物史观——古代社会疫病流行的影响因素
社会政 治局势 一般情况下,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人们的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疫病流行会有所缓解,反之亦然
战争 战争对疫病流行往往都有推波助澜的作用,疫病的流行可直接发生在人口密集、精神紧张、卫生条件极差的征战军营中,极大影响军队的战斗力甚至战争的结局
地理 环境 一般情况下,干旱而寒冷地区较少发生大规模疫病,湿润而温暖地区,易使多种病原菌、中间宿主、媒介生物滋生,从而进一步流行
交通 条件 古代社会早期,因为交通不便,疫病流行地区往往局限。后期随着交通发展,流行地区也趋于广泛。交通发达地区疫病流传速度更快,感染人群更多
自然 灾害 水、旱、风、蝗、地震、海啸等各种自然灾害均可增加疫病流行的机会,灾荒之后的疫病流行屡见不鲜
社会 习俗 古代中国各种落后的社会习俗,如问疾、送葬及求神逐鬼使疫病流行中缺乏必要的隔离措施。浅埋、弃尸荒野等错误的尸体处理方法造成传染源的扩散,促进疫病的传播
主题二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5年5考]
1.现代中国医疗卫生体系 (2023·浙江6月选考,9)
2.新中国成立初期爱国卫生运动 (2022·海南高考,8)
3.国际卫生防疫体系的建立 (2021·辽宁高考,15)
4.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种痘运动 (2020·江苏高考,12)
5.中国公立医院改革进程 (2020·海南高考,25)
视角 美国医疗体系发展
史料 北美地区早期的医院是居民个人出于非营利的目的自愿筹建的。……1798年,美国联邦政府真正介入卫生保健领域。19世纪中叶,美国出现的城市化和移民浪潮加剧了传染病和流行病的蔓延,从1866年开始,纽约等许多城市和州建立了卫生委员会,担负公共卫生方面的责任。1873年,美国各种类型的医院仅有178所,1993年,这个数字增加到5 579所。
——摘编自冯文《美国医院发展史》
思考 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医疗体系发展的趋势及影响。
提示 趋势:由私人筹建逐渐扩展到政府主导;医院数量、类型不断增多。
影响:推动了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有利于保障国民健康;增强了国家治理能力,缓和了社会矛盾;增加政府财政负担。
视角 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事业
史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卫生体系十分薄弱。从1953年起,在国家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通过行政、立法等手段,到21世纪初形成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国卫生工作采用了以预防为主的低投入高产出的公共卫生模式,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公共卫生保障,这种“中国模式”取得了巨大成果。通过6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传染病大规模的暴发、流行减少。进入21世纪,我国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要成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医疗保障体系的全覆盖。
——摘编自李立明《新中国公共卫生
60年的思考》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公共卫生建设的意义。
提示 意义:改变了旧中国卫生事业落后的局面;保障了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提高了国民的身体素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
历史解释——新时期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特点和意义
(1)特点:逐步推行,渐进改革;简政放权,扩大医院自主权;探索多种运行机制;政府直接投入减少,医疗服务市场化;城乡兼顾,覆盖范围日渐扩大。
(2)意义:增强了医疗卫生机构的活力,调动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缓解了医患供需矛盾;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有利于深化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为建立新的医疗卫生体系打下基础。
【练·教材改编题//固基础】
1.(据选择性必修2教材P85“历史纵横”改编)中医认为,如果患者的病不严重,就不用药,而是用五谷、果蔬等调理,它反映了中医迥异于西医的特点。该观点强调( )
A.把脉问诊 B.药食同源
C.标本兼治 D.阴阳平衡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如果患者的病不严重,就不用药,而是用五谷、果蔬等调理”可知中医具有药食同源的特点,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医理论而非中医诊断,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标本兼治,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食物治疗,并未提及阴阳平衡,排除D项。
2.(据选择性必修2教材P87“学习拓展”改编)“药王”孙思邈在谈及行医准则时指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自古明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这反映出孙思邈的行医准则( )
A.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B.重在对病人心理的教化
C.浸润了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D.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答案 C
3.(据选择性必修2教材P89“学思之窗”改编)1958年7月,江西省余江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巨大成功,毛泽东欣然写道:“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据此可知,该词( )
A.歌颂了青蒿素对防治疫病的巨大作用
B.反映了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成就
C.表达了对人民安全和健康的高度关注
D.体现了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正式建立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1958年7月,江西省余江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巨大成功”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疫病防治,高度关注人民安全和健康,C项正确;青蒿素治疗的是疟疾,排除A项;1958年属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血吸虫病的防治,无法说明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正式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4.(据选择性必修2教材P90“教材知识”改编)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80年的62.8岁增长到2019年的72.6岁,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增加到2019年的77.3岁,达到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主要得益于我国( )
A.把防疫工作视为重中之重
B.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
C.乡村医生业务水平的提高
D.对食品药品的严格监管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及所学可知,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增加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故选B项;疫情只是影响身体健康的一个方面,不能总体概括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排除A项;乡村医生业务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表现,但是不能总体概括材料,排除C项;对食品药品的严格监管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表现,但是不能总体概括材料,排除D项。
【练·高考真题//明考向】
1.(2021·河北高考,7)20世纪初,清政府对城市清洁、防疫检疫等公共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对个人卫生也提出了要求,疫情期间要求更加严格,居民如患病应积极向医院或主管机构上报。对此,时人多有微词,而有识之士不仅积极支持,更是大力提倡。有识之士旨在( )
A.推动政府政治改革
B.促进民主思想传播
C.提升居民个体素质
D.唤起民族强健意识
答案 D
解析 面对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东亚病夫”等蔑称给国人带来心理上的巨大冲击,有识之士积极支持清政府的防疫要求,有利于唤起民众卫生意识,进而增强民族强健意识,故选D项;材料是政府卫生改革,而不是政治改革,排除A项;促进民主思想传播与“对城市清洁……机构上报”不符,排除B项;对个人卫生、防疫的要求,不一定能提升居民个体素质,排除C项。
2.(2020·天津高考,4)1910—1911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颇有影响的《大公报》刊载了天津官医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报刊宣传( )
A.加速了清朝防疫体系的建立
B.开启了对疫情的专业研究
C.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
D.控制了疫情的暴发和扩散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大公报》对鼠疫相关事项的宣传和开设专栏宣传防疫知识的做法,有利于推动民众形成预防鼠疫、加强公共卫生的思想观念,因此报刊宣传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C项正确。报刊开设防疫专栏宣传鼠疫预防知识不能等同于政府建立防疫体系,A项错误,排除;报刊从属于舆论宣传,而对疫情的专业研究应归属于医疗卫生机构,B项错误,排除;对疫情相关知识的宣传有利于增强民众应对鼠疫的能力,但不能达到控制疫情的效果,D项错误,排除。
3.(2021·辽宁高考,15)1851年欧洲国家召开第一次国际卫生大会,1907年国际公共卫生办公室建立,尔后,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相继成为疫病防治领域技术咨询者和跨国行动计划的倡导者、领导者、协调者和实施者。在此过程中,国际卫生防疫体系( )
A.经历了从区域到全球的转变
B.阻止了流行病在全球传播
C.顺应了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D.始终是以欧洲国家为主体
答案 A
课时精练
一、选择题
1.(2024·北京东城区模拟)下表统计了古代中国部分朝代的疫灾状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西汉 东汉 魏晋 南朝 隋唐 五代 北宋 南宋 元朝 明朝 清朝
历时年 数(年) 211 196 370 380 168 150 98 277 268
疫灾年 数(年) 18 28 75 41 34 50 30 169 218
疫灾频 度(%) 8.5 14.3 20.3 10.8 20.2 33.3 30.6 61.0 81.3
A.政治状况与疫灾数量无关
B.疫灾的频度总体上趋向增高
C.各朝代疫灾历时年数均衡
D.疫灾年数与朝代年数成正比
答案 B
解析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从西汉到清朝疫灾频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故选B项;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政治腐败、贫富分化、阶级矛盾尖锐,统治危机出现,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疫灾的暴发和传播,故政治状况与疫灾数量无关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明清时期疫灾年数较多,其余时期相对较少,故“均衡”说法错误,排除C项;隋唐五代时期历时年数380年,疫灾年数41年,清朝时期历时年数268年,疫灾年数218年,故D项说法错误,排除。
2.(2023·山东聊城高三期中)西汉时期,每遇蝗灾旱灾,都要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南齐时期设立了“六疾馆”用以隔离病人;隋唐时期有“病坊”,一些寺院也收治病人。这说明,古代防疫活动开展的主要保障是( )
A.传统中医学的发展 B.治理机制的延续发展
C.外来宗教大力援助 D.社会救治机构的建立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中国古代,防疫活动的开展主要有以下措施:西汉要“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南齐设立专门机构“用以隔离病人”,隋唐时期的“病坊”也用来隔离病人,一些寺院也承担起该项任务,据此可知,一些治理机制的延续发展是中国古代开展防疫活动的保障,故选B项。
3.(2024·河北邢台模拟)723年,唐玄宗“亲制《广济方》,颁示天下”。后敕令郡县长官从中选取药方公布于村坊重要路口,并委任采访使负责,以防出现偏差。唐玄宗此举旨在( )
A.增强百姓疫病自救能力
B.规范民间医学发展
C.加强对地方的道德教化
D.提升基层自治水平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后敕令郡县长官从中选取药方公布于村坊重要路口,并委任采访使负责,以防出现偏差”可知唐玄宗亲自向百姓推广药方,强化地方官员对百姓取药的保障,有利于增强百姓应对疫病的自救能力,故选A项。
4.(2023·北京西城区期末)苏轼任杭州知州时,当地发生瘟疫,他创建“安乐坊”收治患者,医好大量病人,得到朝廷的认可,继而买田收租、以租金维持安乐坊的日常支出。后来,北宋朝廷在各地设置类似机构,并大量为穷人治病。据此可知当时( )
A.地方政府享有很大的自主权
B.确立了中医治疗学基础
C.政府重视对民众的医疗救助
D.存在着尖锐的社会矛盾
答案 C
5.(2023·河北石家庄高三考试)《痘疹定论》记载:宋代丞相王旦,因苦于自己的孩子们均有出天花之疾,遂请峨眉山医师为其幼子王素种痘。王素种痘7日后发热,12日后结痂。这是史料记载的最早的一次天花疫苗人痘接种获得成功的案例。由此可知宋代( )
A.佛教兴起推动中医发展
B.对于瘟疫防治有所认知
C.经济发展推动医疗进步
D.医疗卫生水平领先世界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王素种痘7日后发热,12日后结痂。这是史料记载的最早的一次天花疫苗人痘接种获得成功的案例”,可知宋代已经出现种痘防疫的案例,说明对于瘟疫防治已有所认知,故选B项;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兴起,而且材料并未提到中医与佛教的关系,排除A项;峨眉山医师实施天花疫苗接种,与经济发展无关,排除C项;材料并未对比其他地区,无法说明医疗水平领先世界,排除D项。
6.(2023·湖南天壹名校联盟5月大联考)元朝忽思慧,担任太医,撰写了世界上最早的饮食卫生营养专著《饮膳正要》。该书卷一讲各类食物禁忌;卷二讲原料、饮料和食疗;卷三讲粮食、蔬菜、各种肉类和水果等。早年传往日本,明清两代曾多次翻印,广为流传。这反映出( )
A.蒙古人生活全面中原化
B.理学修身催生中医养生
C.元朝饮食文化丰富多彩
D.药食同源观念影响广泛
答案 D
解析 药食同源是中医迥异于西医的特点,材料反映了这一观点,无论是在皇宫,还是在日本,以及明清的流传,说明其观念获得广泛认同,故答案选D项。材料是皇宫太医的秘本,无法反映蒙古人的整体生活,更无法体现出“全面中原化”,排除A项;中医养生古已有之,“催生”一词不妥,排除B项;饮食安全和文化多彩是不同概念,明清新物种引进后饮食更呈现丰富多样性,排除C项。
7.(2024·河北邯郸调研)魏晋名医葛洪的著作《肘后备急方》,对外感温病的认识不仅受到《黄帝内经》《伤寒论》的影响,也吸收了华佗、王叔和等医学家的成果,在结合前人理论与自身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对前人理论有所发展。这体现出( )
A.魏晋时期具有承上启下作用
B.中医学具有传承与创新特征
C.古代医学薪火相传治病救人
D.医学的发展基于诊疗的实践
答案 B
解析 结合题意可知葛洪的医学成就源自前代的医学成果和他自己的临床经验,体现了传承与创新的发展特征,B项正确。A项说法正确,但是无法从葛洪的医学成就中得到全方位验证,故排除;C项说法正确,但是没有体现葛洪对医学的发展,排除;D项说法不全面,排除。
8.(2023·浙江十校联盟2月联考)1902年,中国部分地区遭遇了瘟疫,《大公报》给予极大关注,在社会各界人士投递的稿件中出现了“微生物”等词。1910—1911年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大公报》刊载了天津官医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这表明大众传媒( )
A.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方式
B.成为探究生命科学研究的理论阵地
C.促使科学的卫生观念在防治疫病中传播
D.彻底改变了人们观察世界的角度和方法
答案 C
解析 在遭遇瘟疫的时候,大众传媒《大公报》宣传相关卫生防疫知识和方法,这会促使科学的卫生观念在防治疫病过程中得以传播,故选C项。
9.(2024·江苏苏锡常镇四市调研)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缺医少药,边区政府号召“中医科学化,西医大众化”,成立防疫总委员会,成立中西医药研究会,组建八路军卫生材料厂,组织中西医疗队下乡诊治活动。“我军使用的中药制剂,自制的竟占了全部用药的三分之一”。这说明( )
A.国家重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
B.陕甘宁边区的疫情日益严重
C.边区加强公共医疗卫生建设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扩大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边区政府成立防疫总委员会,成立中西医药研究会,组建八路军卫生材料厂,组织中西医疗队下乡诊治活动”可知,边区政府构建防疫体系,中西医结合防治疫病,这些举措加强了陕甘宁边区的公共医疗卫生建设,故选C项。
10.(2023·江苏决胜新高考5月联考)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组织群众先后开展以清洁大扫除、反对美国“细菌战”和“除四害”为中心的三次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经过十余年的努力,鼠疫、天花、血吸虫病等烈性和急性传染病陆续被消灭。当时有群众由衷地发出“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治好了我的血吸虫病,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感叹。由此可知,新中国初期的疫病防治( )
A.夯实了人民政权的社会基础
B.形成了完整的卫生医疗体系
C.突出以意识形态斗争为核心
D.消除了传染病对人民的威胁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当时有群众由衷地发出‘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感叹”可知中共的爱国卫生运动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提高了党的威信,夯实了人民政权的社会基础,故选A项;新中国初期的疫病防治是卫生医疗体系的初创时期,不能说形成了完整的卫生医疗体系,排除B项;据材料“反对美国‘细菌战’”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爱国卫生运动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但并不是材料的核心内容,排除C项;疫病防治能够减轻传染病对人民的威胁但不能消除,排除D项。
11.(2024·浙江宁波调研)查士丁尼是拜占庭帝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在位期间他雄心勃勃地企图恢复罗马帝国的版图。为此从533年起他先后派兵远征北非和意大利,恢复了帝国在北非和大部分意大利的统治。但542年,查士丁尼却被迫停止对外的征伐,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帝国本土遭到阿拉伯人的攻击
B.鼠疫的暴发使帝国人口锐减
C.封君封臣制度造成了封建割据
D.遭到“教皇国”的激烈反抗
答案 B
解析 据所学,6世纪时,地中海沿岸暴发鼠疫,大量人口死亡,造成拜占庭帝国人口锐减一半,据此可以判断,鼠疫的暴发导致了查士丁尼被迫停止对外的征伐,故选B项;据所学,阿拉伯帝国是中古时期时阿拉伯人所建立的帝国,建立于8世纪中期,排除A项;封君封臣制度是中世纪欧洲国家所实行的政治制度,排除C项;查士丁尼统治拜占庭帝国是在6世纪,而教皇国始于法兰克国王丕平献土(756年),排除D项。
12.(2023·广西北海期末)14世纪开始的黑死病把欧洲变成了人间地狱。意大利各地纷纷出台城市的公共卫生法,组建市政健康委员会,保护公众健康。到了16世纪,欧洲大部分中心城市重视公共健康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由此可见,黑死病的发生( )
A.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B.提升了公共卫生建设水平
C.导致了政治秩序的混乱
D.健全了欧洲城市行政体制
答案 B
13.(2023·浙江四校5月联考)瘟疫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等级观念,也冲击了现实中的等级制度。瘟疫造成人口大量减少……雇主不得不用提高工资方式来招募劳动力,这样一来,不仅构成了劳动力的转移,而且使农民与封建主之间的依附关系向货币关系转化,从而加速了庄园经济的衰落与瓦解。结合所学知识,对该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
A.黑死病客观上促进欧洲人文精神的复苏
B.这场瘟疫削弱了教会的权威性
C.庄园经济的衰落与瓦解导致了西欧城市的兴起
D.黑死病的流行促进了西欧农奴制的解体
答案 C
解析 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耕地面积增加,风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比较有效的利用;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14.(2024·河北邯郸调研)1838年普鲁士通过雇主责任制法案以强化雇主在工伤事故中的责任;1845年《工业法典》规定对疾病和生活困难者提供福利基金制度,并授权地方当局对工人实行疾病保险;1861年《商业保险法》把店员一年内连续生病三个月期间工资照发作为明文规定的一项权利。这表明( )
A.德意志率先进行济贫制度的尝试
B.工业革命成为贫富分化的主要因素
C.工人运动是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催化剂
D.德意志具有实行社会保障的优良传统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意志的统一时间是1871年且统一过程中由普鲁士王国主导,因此,题干中普鲁士的社会保障措施为未来德意志统一后的社会保障体系奠定了基础,D项正确。率先建立济贫制度的是英国,故A项错误,排除;B、C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与材料强调社会保障的内容不符,排除。
15.(2024·河北唐山模拟)1918年大流感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流行病之一。当时,“大流感”被冠以许多名称:“法国流感病”“那不勒斯士兵病”“战争瘟疫”“佛兰德斯感冒”“德国瘟疫”“布尔什维克病”等。这一现象说明( )
A.意识形态对峙影响疫情防控
B.敌对情绪造成疫情的污名化宣传
C.战争局面导致传染病的流行
D.国际社会对病毒缺乏科学的认知
答案 B
解析 一战时期的流感是流行病之一,但是在战时被冠以敌对方的名称,这说明敌对情绪影响了人们对流行病的认识,造成疫情的污名化宣传,故选B项;题干中的法国和德国在意识形态上是一致的,而且材料也未涉及疫情防控问题,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流行病的污名化,而非战争加速流行病的传播,排除C项;流感这一名称的出现意味着当时国际社会对这一病毒有一定的科学认识,排除D项。
16.(2023·湖北七市3月调研)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在2018年发布的“全球医疗质量排行榜”显示,北欧、北美、大洋洲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医疗能力最强,其次则是拉美、东欧、阿拉伯地区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处于医疗质量水平末端的国家主要分布在非洲、东南亚、南亚等地区。这体现出( )
A.经济发展的水平影响医疗质量程度
B.医疗能力越强人民生活水平就越高
C.西方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D.亚非拉国家医疗卫生体系普遍落后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医疗能力越强,这说明医疗水平的高低跟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故选A项;医疗水平的高低不能代表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排除B项;仅仅从《柳叶刀》发布的信息并不能看出整个西方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的情况,排除C项;“亚非拉国家医疗卫生体系普遍落后”表述太绝对,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7.(2023·江苏基地校4月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至15世纪,黑死病多次大规模地席卷英国,教会提出黑死病是上帝因世人的罪孽而降临的惩罚。中世纪的英国政府虽是在上帝的光环下存在,但还是采取了诸多应对措施。在黑死病期间,英国政府颁布大量特许状,支持教会在伦敦等地开辟墓地来掩埋大量的死亡人口。在偏远的乡村地区,疫病事宜则多半由政府行政官员及其隶属的相应部门处理。英国政府积极地选拔得力官员填补因疫病造成的空缺,黑死病来临之前需要数个月的时间才能得到审批的事务,在黑死病发生之后,往往一周甚至一日之内就可以完成。1350年,国王发布公告,没有特许不得放任何人出境,如有违者,立即逮捕,所有财物一律充公。政府还通过专门的立法,要求居民保持街道的整洁,控制屠宰场散发出来的臭气等。
——摘编自刘黎《中世纪英国政府对黑死病
的反应及应对措施》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逐步开展大规模的血吸虫病防治运动。面对广大农村群众长期缺医少药,生病只求神拜佛的情况,各地方政府展开了多种形式的卫生宣传工作。一些党员干部还总结出了工作经验,比如对老人应该重点谈论对后代儿孙的好处,对青年重点谈论理想和前途,使群众“看到了自己的伟大前途”。根据中央的指示,各地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方式调节血防与生产之间的矛盾。例如浙江海宁县就动员了5 000人,在完成全县灌溉渠道的同时,完成了全县的500万平方千米的灭螺任务,从而减少了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随着血防工作的深入开展,大批病人获得了新生,过去血吸虫病肆虐的洞庭湖区、江汉平原、长江三角洲等地现如今都已经成长为重要的农副产品基地和国家重要的经济引擎。
——摘编自窦国纬《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治理
血吸虫病的社会动员能力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面对疫情时相似的不利局面,归纳中英两国防控疫病的相同策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两国疫病防控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答案 (1)不利局面:医疗技术水平低下;迷信思想浓厚;疫病传染力强,危害大。
基本策略:增强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率;控制传染源,限制人员流动;提高民众的健康卫生意识;动员民众参与疫病防控。
(2)意义:扩大了政府的社会责任;推动民众思想观念的更新;保护民众生命健康,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增强民众对国家和政府的认同;积累了防疫经验。第54讲 医疗与公共卫生
【课程标准】 1.知道古代历史上疫病的流行与影响。2.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和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3.了解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知识点一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1.历史上的疫病
(1)表现
天花 ①古埃及时期,天花席卷尼罗河沿岸 ②18世纪时,欧洲天花肆虐 ③在清朝初年传播
鼠疫 ①6世纪时,地中海沿岸暴发鼠疫 ②14世纪时,欧洲鼠疫大流行,被称为“________”
(2)影响: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导致政治、经济的变动。
(3)防治
①古代
②近代
英国 18世纪晚期,英国詹纳发明________接种法,使天花的发病率大大降低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________,改变了人类对细菌传染束手无策的状态
法国 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创立的______________,被广泛应用到医学领域
2.中医药的成就
(1)战国时:扁鹊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
(2)战国至西汉间:《____________》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大量的医家经验,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3)东汉晚期
①华佗:创制“________”以及健身方法“五禽戏”。
②张仲景: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著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________的基础。
(4)唐朝
(5)明朝:李时珍著成《____________》,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①总结临床经验,整理中医典籍,开发中成药制剂。
②屠呦呦等专家研究团队,分离出________。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助学助考
学习聚焦——辨正误
①疫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但人们在疫病的防治上也积累了大量经验。( )
②疫病是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
③疫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但不会影响国家政治、经济变动。( )
④“药食同源”是中医迥异于西医的重要观点,不利于传统的养生保健观念的发展。( )
⑤《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被称为“东方药学巨典”。( )
⑥近代以来,西医开始传入中国。( )
⑦西医传入中国,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也改变了国人的健康观念,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
⑧澳门白马行医院创办于1569年,是中国第一家西式医院。( )
挖掘教材——学思用
①明末清初,吴有性的家乡江苏吴县“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口仅存”。(摘自教材P82)材料主要阐述了一种什么现象?
试答
②意大利作家薄伽丘描述了14世纪中期意大利佛罗伦萨瘟疫的大流行:从前达官贵妇出入如云,现在却十室九空,连一个最低微的仆从都找不到了!……到了夜里,已到另一个世界去陪他们的祖先吃晚饭了。(摘自教材P82)该现象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试答
③天花是中国古代一种危害很广的传染疾病。中国清朝皇帝康熙也得过,被天花传染的普通百姓不计其数。(摘自选择性必修2教材P82)中国古代曾经发明了一种防治天花的方法是什么?
试答
必考概念——拓视野
人痘接种法:古代取天花患者痘痂制浆,接种于健康儿童,使之产生免疫力,以预防天花的方法。18世纪末,受中国人痘接种术的启发,英国医生詹纳发明了牛痘接种法。
知识点二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1.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1)体系构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与医疗保障体系等。
(2)体系建设
①西方国家
内容 具体成就
西方国家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立 各层级医疗机构建立;公共卫生监督工作取得进展;威胁人类健康的________、百日咳等重大传染病得到控制
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药品供应得到基本保障;城乡居民都享有一定的医疗服务权利
二战后推广现代医疗保障制度 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发挥重要作用;北欧国家宣布建成“________”
②现代中国
内容 具体成就
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立 搭建起覆盖全国的医疗网络;推行____________,积极防治传染病
医疗服务职能扩大 逐步把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等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药品供应体系不断完善,国家规范药品收费标准,加大医疗扶贫力度
2.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1)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①西方发达国家的____________突飞猛进,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增长。
②中国医疗技术发展迅速,中国人均寿命达到了______________国家水平。
(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注重__________的建设,培养个人卫生习惯。
(3)强化全民的卫生意识,公共卫生观念日益深化。________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注重精神卫生,普及精神医学知识。
助学助考
学习聚焦——辨正误
①建立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对保障人类的健康起到关键作用。( )
②注射疫苗是现代医学中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 )
③计划免疫是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
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进展,人民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
⑥世界卫生组织是联合国下属的专门机构,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加。中国是世界卫生组织创始国之一。( )
挖掘教材——学思用
①阅读教材P89“学思之窗”:两首《送瘟神》表达了毛泽东怎样的思想感情?
试答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承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相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摘自教材P89)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试答
主题一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5年4考]
1.中医药的成就——青蒿素(2023·浙江1月选考,10)
2.疫病与中医理论创新的关系(2021·重庆高考,6)
3.晚清民族强健意识的增强(2021·河北高考,7)
4.近代卫生观念与疫病防治(2020·海南高考,8)
视角1 世界疫病的传播
史料 “我们只能在死去的印第安人的尸体与头颅之间行走……墨西哥死去的人实在太多……散发的恶臭令人无法忍受。”印第安人大多数是因为无法抵抗传染病而死。……这样大规模的死亡惨剧造成了印第安人的恐慌,他们认为是天神的复仇而丧失了对殖民者的抵抗意志,使之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西]贝尔纳尔·迪亚斯·德尔·
卡斯蒂略《征服新西班牙信史》等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疫病传播的新特点及影响。
试答
视角2 中国古代疫病的防治
史料 中华民族繁衍数千年的历史,也是与疾疫抗争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能辨别出伤寒、疟疾、痒疥疾等传染病,抗击传染病的措施也已出现,进而以“制天命而用之”的昂扬精神,鼓舞民众防治疫病的信心。疫情发生后,本着“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的思想,历代政府会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救灾措施。唐大和六年春,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流传疫疾,文宗责成地方官员亲自下乡送药,向老百姓传播防治疫病的知识。发生疫情后,历代政府均要求地方官吏必须及时如实上报灾情,并且对上报灾情的时间和内容作了详细的规定。
——摘编自邓铁涛《中国防疫史》等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古代防治疫病的主要特点。
试答
唯物史观——古代社会疫病流行的影响因素
社会政 治局势 一般情况下,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人们的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疫病流行会有所缓解,反之亦然
战争 战争对疫病流行往往都有推波助澜的作用,疫病的流行可直接发生在人口密集、精神紧张、卫生条件极差的征战军营中,极大影响军队的战斗力甚至战争的结局
地理 环境 一般情况下,干旱而寒冷地区较少发生大规模疫病,湿润而温暖地区,易使多种病原菌、中间宿主、媒介生物滋生,从而进一步流行
交通 条件 古代社会早期,因为交通不便,疫病流行地区往往局限。后期随着交通发展,流行地区也趋于广泛。交通发达地区疫病流传速度更快,感染人群更多
自然 灾害 水、旱、风、蝗、地震、海啸等各种自然灾害均可增加疫病流行的机会,灾荒之后的疫病流行屡见不鲜
社会 习俗 古代中国各种落后的社会习俗,如问疾、送葬及求神逐鬼使疫病流行中缺乏必要的隔离措施。浅埋、弃尸荒野等错误的尸体处理方法造成传染源的扩散,促进疫病的传播
主题二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5年5考]
1.现代中国医疗卫生体系(2023·浙江6月选考,9)
2.新中国成立初期爱国卫生运动(2022·海南高考,8)
3.国际卫生防疫体系的建立(2021·辽宁高考,15)
4.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种痘运动(2020·江苏高考,12)
5.中国公立医院改革进程(2020·海南高考,25)
视角1 美国医疗体系发展
史料 北美地区早期的医院是居民个人出于非营利的目的自愿筹建的。……1798年,美国联邦政府真正介入卫生保健领域。19世纪中叶,美国出现的城市化和移民浪潮加剧了传染病和流行病的蔓延,从1866年开始,纽约等许多城市和州建立了卫生委员会,担负公共卫生方面的责任。1873年,美国各种类型的医院仅有178所,1993年,这个数字增加到5 579所。——摘编自冯文《美国医院发展史》
思考 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医疗体系发展的趋势及影响。
试答
视角2 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事业
史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卫生体系十分薄弱。从1953年起,在国家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通过行政、立法等手段,到21世纪初形成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国卫生工作采用了以预防为主的低投入高产出的公共卫生模式,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公共卫生保障,这种“中国模式”取得了巨大成果。通过6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传染病大规模的暴发、流行减少。进入21世纪,我国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要成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医疗保障体系的全覆盖。
——摘编自李立明《新中国公共卫生
60年的思考》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公共卫生建设的意义。
试答
历史解释——新时期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特点和意义
(1)特点:逐步推行,渐进改革;简政放权,扩大医院自主权;探索多种运行机制;政府直接投入减少,医疗服务市场化;城乡兼顾,覆盖范围日渐扩大。
(2)意义:增强了医疗卫生机构的活力,调动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缓解了医患供需矛盾;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有利于深化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为建立新的医疗卫生体系打下基础。
【练·教材改编题//固基础】
1.(据选择性必修2教材P85“历史纵横”改编)中医认为,如果患者的病不严重,就不用药,而是用五谷、果蔬等调理,它反映了中医迥异于西医的特点。该观点强调( )
A.把脉问诊 B.药食同源
C.标本兼治 D.阴阳平衡
2.(据选择性必修2教材P87“学习拓展”改编)“药王”孙思邈在谈及行医准则时指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自古明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这反映出孙思邈的行医准则( )
A.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B.重在对病人心理的教化
C.浸润了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D.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3.(据选择性必修2教材P89“学思之窗”改编)1958年7月,江西省余江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巨大成功,毛泽东欣然写道:“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据此可知,该词( )
A.歌颂了青蒿素对防治疫病的巨大作用
B.反映了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成就
C.表达了对人民安全和健康的高度关注
D.体现了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正式建立
4.(据选择性必修2教材P90“教材知识”改编)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80年的62.8岁增长到2019年的72.6岁,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增加到2019年的77.3岁,达到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主要得益于我国( )
A.把防疫工作视为重中之重
B.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
C.乡村医生业务水平的提高
D.对食品药品的严格监管
【练·高考真题//明考向】
1.(2021·河北高考,7)20世纪初,清政府对城市清洁、防疫检疫等公共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对个人卫生也提出了要求,疫情期间要求更加严格,居民如患病应积极向医院或主管机构上报。对此,时人多有微词,而有识之士不仅积极支持,更是大力提倡。有识之士旨在( )
A.推动政府政治改革 B.促进民主思想传播
C.提升居民个体素质 D.唤起民族强健意识
2.(2020·天津高考,4)1910—1911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颇有影响的《大公报》刊载了天津官医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报刊宣传( )
A.加速了清朝防疫体系的建立
B.开启了对疫情的专业研究
C.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
D.控制了疫情的暴发和扩散
3.(2021·辽宁高考,15)1851年欧洲国家召开第一次国际卫生大会,1907年国际公共卫生办公室建立,尔后,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相继成为疫病防治领域技术咨询者和跨国行动计划的倡导者、领导者、协调者和实施者。在此过程中,国际卫生防疫体系( )
A.经历了从区域到全球的转变
B.阻止了流行病在全球传播
C.顺应了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D.始终是以欧洲国家为主体
:课后完成 训练54(共61张PPT)
第
54
讲
医疗与公共卫生
1.知道古代历史上疫病的流行与影响。
2.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和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
3.了解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课程标准】
整合教材 夯实必备知识
命题探究 提升关键能力
随堂演练 热考命题对接
课时精练
目
录
整合教材 夯实必备知识
学什么
1
黑死病
知识点一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1.历史上的疫病
(1)表现
天花 ①古埃及时期,天花席卷尼罗河沿岸
②18世纪时,欧洲天花肆虐
③在清朝初年传播
鼠疫 ①6世纪时,地中海沿岸暴发鼠疫
②14世纪时,欧洲鼠疫大流行,被称为“________”
(2)影响: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导致政治、经济的变动。
(3)防治
①古代
人痘接种
②近代
英国 18世纪晚期,英国詹纳发明________接种法,使天花的发病率大大降低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________,改变了人类对细菌传染束手无策的状态
法国 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创立的______________,被广泛应用到医学领域
牛痘
青霉素
巴氏消毒法
2.中医药的成就
(1)战国时:扁鹊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
(2)战国至西汉间:《____________》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大量的医家经验,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3)东汉晚期
①华佗:创制“________”以及健身方法“五禽戏”。
②张仲景: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著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________的基础。
黄帝内经
麻沸散
临床学
药王
本草纲目
青蒿素
3.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心血运动论
微生物
实验药理学
自来水
学习聚焦——辨正误
①疫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但人们在疫病的防治上也积累了大量经验。( )
②疫病是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
③疫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但不会影响国家政治、经济变动。( )
④“药食同源”是中医迥异于西医的重要观点,不利于传统的养生保健观念的发展。( )
⑤《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被称为“东方药学巨典”。( )
⑥近代以来,西医开始传入中国。( )
⑦西医传入中国,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也改变了国人的健康观念,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
⑧澳门白马行医院创办于1569年,是中国第一家西式医院。( )
助学助考
√
√
×
×
×
√
√
×
挖掘教材——学思用
①明末清初,吴有性的家乡江苏吴县“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口仅存”。(摘自教材P82)材料主要阐述了一种什么现象?
提示 疫病的严重危害。
②意大利作家薄伽丘描述了14世纪中期意大利佛罗伦萨瘟疫的大流行:从前达官贵妇出入如云,现在却十室九空,连一个最低微的仆从都找不到了!……到了夜里,已到另一个世界去陪他们的祖先吃晚饭了。(摘自教材P82)该现象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提示 历史背景:欧洲鼠疫大流行。
③天花是中国古代一种危害很广的传染疾病。中国清朝皇帝康熙也得过,被天花传染的普通百姓不计其数。(摘自选择性必修2教材P82)中国古代曾经发明了一种防治天花的方法是什么?
提示 人痘接种法。
必考概念——拓视野
人痘接种法:古代取天花患者痘痂制浆,接种于健康儿童,使之产生免疫力,以预防天花的方法。18世纪末,受中国人痘接种术的启发,英国医生詹纳发明了牛痘接种法。
知识点二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1.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1)体系构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与医疗保障体系等。
(2)体系建设
①西方国家
内容 具体成就
西方国家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立 各层级医疗机构建立;公共卫生监督工作取得进展;威胁人类健康的________、百日咳等重大传染病得到控制
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药品供应得到基本保障;城乡居民都享有一定的医疗服务权利
二战后推广现代医疗保障制度 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发挥重要作用;北欧国家宣布建成“__________”
基本医疗卫生体系
麻疹
福利国家
②现代中国
内容 具体成就
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立 搭建起覆盖全国的医疗网络;推行____________,积极防治传染病
医疗服务职能扩大 逐步把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等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药品供应体系不断完善,国家规范药品收费标准,加大医疗扶贫力度
计划免疫
2.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1)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①西方发达国家的____________突飞猛进,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增长。
②中国医疗技术发展迅速,中国人均寿命达到了______________国家水平。
(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注重__________的建设,培养个人卫生习惯。
(3)强化全民的卫生意识,公共卫生观念日益深化。________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注重精神卫生,普及精神医学知识。
基础医学
世界中等发达
公共卫生
讲卫生
学习聚焦——辨正误
①建立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对保障人类的健康起到关键作用。( )
②注射疫苗是现代医学中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 )
③计划免疫是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
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进展,人民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
⑥世界卫生组织是联合国下属的专门机构,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加。中国是世界卫生组织创始国之一。( )
√
助学助考
√
√
√
√
√
挖掘教材——学思用
①阅读教材P89“学思之窗”:两首《送瘟神》表达了毛泽东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 表达了毛泽东心系人民的伟大情怀,表达了他对人民健康事业的高度关注,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充分肯定。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承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相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摘自教材P89)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提示 材料说明了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发挥有效作用,体现了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视。
命题探究 提升关键能力
考什么
2
主题一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5年4考]
主题二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5年5考]
主题一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5年4考]
1.中医药的成就——青蒿素 (2023·浙江1月选考,10)
2.疫病与中医理论创新的关系 (2021·重庆高考,6)
3.晚清民族强健意识的增强 (2021·河北高考,7)
4.近代卫生观念与疫病防治 (2020·海南高考,8)
视角
世界疫病的传播
史料 “我们只能在死去的印第安人的尸体与头颅之间行走……墨西哥死去的人实在太多……散发的恶臭令人无法忍受。”印第安人大多数是因为无法抵抗传染病而死。……这样大规模的死亡惨剧造成了印第安人的恐慌,他们认为是天神的复仇而丧失了对殖民者的抵抗意志,使之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西]贝尔纳尔·迪亚斯·德尔·卡斯蒂略《征服新西班牙信史》等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疫病传播的新特点及影响。
提示 新特点: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带来了疫病全球一体化。
影响:造成大量印第安人因疫病而死亡;造成印第安人的恐慌和信仰危机,进而导致其失去了对殖民者的抵抗。
视角
中国古代疫病的防治
史料 中华民族繁衍数千年的历史,也是与疾疫抗争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能辨别出伤寒、疟疾、痒疥疾等传染病,抗击传染病的措施也已出现,进而以“制天命而用之”的昂扬精神,鼓舞民众防治疫病的信心。疫情发生后,本着“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的思想,历代政府会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救灾措施。唐大和六年春,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流传疫疾,文宗责成地方官员亲自下乡送药,向老百姓传播防治疫病的知识。发生疫情后,历代政府均要求地方官吏必须及时如实上报灾情,并且对上报灾情的时间和内容作了详细的规定。
——摘编自邓铁涛《中国防疫史》等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古代防治疫病的主要特点。
提示 历史悠久;政府重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政府防治疫病以民本思想为指导;受儒家思想影响;国家抗疫程序制度化。
唯物史观——古代社会疫病流行的影响因素
社会政 治局势 一般情况下,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人们的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疫病流行会有所缓解,反之亦然
战争 战争对疫病流行往往都有推波助澜的作用,疫病的流行可直接发生在人口密集、精神紧张、卫生条件极差的征战军营中,极大影响军队的战斗力甚至战争的结局
地理 环境 一般情况下,干旱而寒冷地区较少发生大规模疫病,湿润而温暖地区,易使多种病原菌、中间宿主、媒介生物滋生,从而进一步流行
交通 条件 古代社会早期,因为交通不便,疫病流行地区往往局限。后期随着交通发展,流行地区也趋于广泛。交通发达地区疫病流传速度更快,感染人群更多
自然 灾害 水、旱、风、蝗、地震、海啸等各种自然灾害均可增加疫病流行的机会,灾荒之后的疫病流行屡见不鲜
社会 习俗 古代中国各种落后的社会习俗,如问疾、送葬及求神逐鬼使疫病流行中缺乏必要的隔离措施。浅埋、弃尸荒野等错误的尸体处理方法造成传染源的扩散,促进疫病的传播
主题二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5年5考]
1.现代中国医疗卫生体系 (2023·浙江6月选考,9)
2.新中国成立初期爱国卫生运动 (2022·海南高考,8)
3.国际卫生防疫体系的建立 (2021·辽宁高考,15)
4.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种痘运动 (2020·江苏高考,12)
5.中国公立医院改革进程 (2020·海南高考,25)
视角
美国医疗体系发展
史料 北美地区早期的医院是居民个人出于非营利的目的自愿筹建的。……1798年,美国联邦政府真正介入卫生保健领域。19世纪中叶,美国出现的城市化和移民浪潮加剧了传染病和流行病的蔓延,从1866年开始,纽约等许多城市和州建立了卫生委员会,担负公共卫生方面的责任。1873年,美国各种类型的医院仅有178所,1993年,这个数字增加到5 579所。
——摘编自冯文《美国医院发展史》
思考 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医疗体系发展的趋势及影响。
提示 趋势:由私人筹建逐渐扩展到政府主导;医院数量、类型不断增多。
影响:推动了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有利于保障国民健康;增强了国家治理能力,缓和了社会矛盾;增加政府财政负担。
视角
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事业
史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卫生体系十分薄弱。从1953年起,在国家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通过行政、立法等手段,到21世纪初形成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国卫生工作采用了以预防为主的低投入高产出的公共卫生模式,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公共卫生保障,这种“中国模式”取得了巨大成果。通过6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传染病大规模的暴发、流行减少。进入21世纪,我国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要成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医疗保障体系的全覆盖。
——摘编自李立明《新中国公共卫生60年的思考》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公共卫生建设的意义。
提示 意义:改变了旧中国卫生事业落后的局面;保障了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提高了国民的身体素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
历史解释——新时期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特点和意义
(1)特点:逐步推行,渐进改革;简政放权,扩大医院自主权;探索多种运行机制;政府直接投入减少,医疗服务市场化;城乡兼顾,覆盖范围日渐扩大。
(2)意义:增强了医疗卫生机构的活力,调动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缓解了医患供需矛盾;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有利于深化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为建立新的医疗卫生体系打下基础。
随堂演练 热考命题对接
练什么
3
B
1.(据选择性必修2教材P85“历史纵横”改编)中医认为,如果患者的病不严重,就不用药,而是用五谷、果蔬等调理,它反映了中医迥异于西医的特点。该观点强调( )
A.把脉问诊 B.药食同源 C.标本兼治 D.阴阳平衡
解析 由材料“如果患者的病不严重,就不用药,而是用五谷、果蔬等调理”可知中医具有药食同源的特点,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医理论而非中医诊断,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标本兼治,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食物治疗,并未提及阴阳平衡,排除D项。
【练 教材改编题//固基础】
2.(据选择性必修2教材P87“学习拓展”改编)“药王”孙思邈在谈及行医准则时指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自古明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这反映出孙思邈的行医准则( )
A.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B.重在对病人心理的教化
C.浸润了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D.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C
3.(据选择性必修2教材P89“学思之窗”改编)1958年7月,江西省余江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巨大成功,毛泽东欣然写道:“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据此可知,该词( )
A.歌颂了青蒿素对防治疫病的巨大作用
B.反映了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成就
C.表达了对人民安全和健康的高度关注
D.体现了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正式建立
C
解析 根据材料“1958年7月,江西省余江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巨大成功”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疫病防治,高度关注人民安全和健康,C项正确;青蒿素治疗的是疟疾,排除A项;1958年属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血吸虫病的防治,无法说明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正式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4.(据选择性必修2教材P90“教材知识”改编)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80年的62.8岁增长到2019年的72.6岁,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增加到2019年的77.3岁,达到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主要得益于我国( )
A.把防疫工作视为重中之重 B.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
C.乡村医生业务水平的提高 D.对食品药品的严格监管
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及所学可知,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增加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故选B项;疫情只是影响身体健康的一个方面,不能总体概括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排除A项;乡村医生业务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表现,但是不能总体概括材料,排除C项;对食品药品的严格监管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表现,但是不能总体概括材料,排除D项。
B
【练 高考真题//明考向】
1.(2021·河北高考,7)20世纪初,清政府对城市清洁、防疫检疫等公共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对个人卫生也提出了要求,疫情期间要求更加严格,居民如患病应积极向医院或主管机构上报。对此,时人多有微词,而有识之士不仅积极支持,更是大力提倡。有识之士旨在( )
A.推动政府政治改革 B.促进民主思想传播
C.提升居民个体素质 D.唤起民族强健意识
解析 面对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东亚病夫”等蔑称给国人带来心理上的巨大冲击,有识之士积极支持清政府的防疫要求,有利于唤起民众卫生意识,进而增强民族强健意识,故选D项;材料是政府卫生改革,而不是政治改革,排除A项;促进民主思想传播与“对城市清洁……机构上报”不符,排除B项;对个人卫生、防疫的要求,不一定能提升居民个体素质,排除C项。
D
2.(2020·天津高考,4)1910—1911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颇有影响的《大公报》刊载了天津官医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报刊宣传( )
A.加速了清朝防疫体系的建立 B.开启了对疫情的专业研究
C.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 D.控制了疫情的暴发和扩散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大公报》对鼠疫相关事项的宣传和开设专栏宣传防疫知识的做法,有利于推动民众形成预防鼠疫、加强公共卫生的思想观念,因此报刊宣传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C项正确。报刊开设防疫专栏宣传鼠疫预防知识不能等同于政府建立防疫体系,A项错误,排除;报刊从属于舆论宣传,而对疫情的专业研究应归属于医疗卫生机构,B项错误,排除;对疫情相关知识的宣传有利于增强民众应对鼠疫的能力,但不能达到控制疫情的效果,D项错误,排除。
C
3.(2021·辽宁高考,15)1851年欧洲国家召开第一次国际卫生大会,1907年国际公共卫生办公室建立,尔后,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相继成为疫病防治领域技术咨询者和跨国行动计划的倡导者、领导者、协调者和实施者。在此过程中,国际卫生防疫体系( )
A.经历了从区域到全球的转变
B.阻止了流行病在全球传播
C.顺应了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D.始终是以欧洲国家为主体
A
课时精练
B
一、选择题
1.(2024·北京东城区模拟)下表统计了古代中国部分朝代的疫灾状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西汉 东汉 魏晋 南朝 隋唐 五代 北宋 南宋 元朝 明朝 清朝
历时年数(年) 211 196 370 380 168 150 98 277 268
疫灾年数(年) 18 28 75 41 34 50 30 169 218
疫灾频度(%) 8.5 14.3 20.3 10.8 20.2 33.3 30.6 61.0 81.3
A.政治状况与疫灾数量无关 B.疫灾的频度总体上趋向增高
C.各朝代疫灾历时年数均衡 D.疫灾年数与朝代年数成正比
解析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从西汉到清朝疫灾频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故选B项;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政治腐败、贫富分化、阶级矛盾尖锐,统治危机出现,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疫灾的暴发和传播,故政治状况与疫灾数量无关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明清时期疫灾年数较多,其余时期相对较少,故“均衡”说法错误,排除C项;隋唐五代时期历时年数380年,疫灾年数41年,清朝时期历时年数268年,疫灾年数218年,故D项说法错误,排除。
B
2.(2023·山东聊城高三期中)西汉时期,每遇蝗灾旱灾,都要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南齐时期设立了“六疾馆”用以隔离病人;隋唐时期有“病坊”,一些寺院也收治病人。这说明,古代防疫活动开展的主要保障是( )
A.传统中医学的发展 B.治理机制的延续发展
C.外来宗教大力援助 D.社会救治机构的建立
解析 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中国古代,防疫活动的开展主要有以下措施:西汉要“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南齐设立专门机构“用以隔离病人”,隋唐时期的“病坊”也用来隔离病人,一些寺院也承担起该项任务,据此可知,一些治理机制的延续发展是中国古代开展防疫活动的保障,故选B项。
A
3.(2024·河北邢台模拟)723年,唐玄宗“亲制《广济方》,颁示天下”。后敕令郡县长官从中选取药方公布于村坊重要路口,并委任采访使负责,以防出现偏差。唐玄宗此举旨在( )
A.增强百姓疫病自救能力 B.规范民间医学发展
C.加强对地方的道德教化 D.提升基层自治水平
解析 据材料“后敕令郡县长官从中选取药方公布于村坊重要路口,并委任采访使负责,以防出现偏差”可知唐玄宗亲自向百姓推广药方,强化地方官员对百姓取药的保障,有利于增强百姓应对疫病的自救能力,故选A项。
C
4.(2023·北京西城区期末)苏轼任杭州知州时,当地发生瘟疫,他创建“安乐坊”收治患者,医好大量病人,得到朝廷的认可,继而买田收租、以租金维持安乐坊的日常支出。后来,北宋朝廷在各地设置类似机构,并大量为穷人治病。据此可知当时( )
A.地方政府享有很大的自主权
B.确立了中医治疗学基础
C.政府重视对民众的医疗救助
D.存在着尖锐的社会矛盾
B
5.(2023·河北石家庄高三考试)《痘疹定论》记载:宋代丞相王旦,因苦于自己的孩子们均有出天花之疾,遂请峨眉山医师为其幼子王素种痘。王素种痘7日后发热,12日后结痂。这是史料记载的最早的一次天花疫苗人痘接种获得成功的案例。由此可知宋代( )
A.佛教兴起推动中医发展 B.对于瘟疫防治有所认知
C.经济发展推动医疗进步 D.医疗卫生水平领先世界
解析 据材料“王素种痘7日后发热,12日后结痂。这是史料记载的最早的一次天花疫苗人痘接种获得成功的案例”,可知宋代已经出现种痘防疫的案例,说明对于瘟疫防治已有所认知,故选B项;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兴起,而且材料并未提到中医与佛教的关系,排除A项;峨眉山医师实施天花疫苗接种,与经济发展无关,排除C项;材料并未对比其他地区,无法说明医疗水平领先世界,排除D项。
D
6.(2023·湖南天壹名校联盟5月大联考)元朝忽思慧,担任太医,撰写了世界上最早的饮食卫生营养专著《饮膳正要》。该书卷一讲各类食物禁忌;卷二讲原料、饮料和食疗;卷三讲粮食、蔬菜、各种肉类和水果等。早年传往日本,明清两代曾多次翻印,广为流传。这反映出( )
A.蒙古人生活全面中原化 B.理学修身催生中医养生
C.元朝饮食文化丰富多彩 D.药食同源观念影响广泛
解析 药食同源是中医迥异于西医的特点,材料反映了这一观点,无论是在皇宫,还是在日本,以及明清的流传,说明其观念获得广泛认同,故答案选D项。材料是皇宫太医的秘本,无法反映蒙古人的整体生活,更无法体现出“全面中原化”,排除A项;中医养生古已有之,“催生”一词不妥,排除B项;饮食安全和文化多彩是不同概念,明清新物种引进后饮食更呈现丰富多样性,排除C项。
B
7.(2024·河北邯郸调研)魏晋名医葛洪的著作《肘后备急方》,对外感温病的认识不仅受到《黄帝内经》《伤寒论》的影响,也吸收了华佗、王叔和等医学家的成果,在结合前人理论与自身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对前人理论有所发展。这体现出( )
A.魏晋时期具有承上启下作用 B.中医学具有传承与创新特征
C.古代医学薪火相传治病救人 D.医学的发展基于诊疗的实践
解析 结合题意可知葛洪的医学成就源自前代的医学成果和他自己的临床经验,体现了传承与创新的发展特征,B项正确。A项说法正确,但是无法从葛洪的医学成就中得到全方位验证,故排除;C项说法正确,但是没有体现葛洪对医学的发展,排除;D项说法不全面,排除。
C
8.(2023·浙江十校联盟2月联考)1902年,中国部分地区遭遇了瘟疫,《大公报》给予极大关注,在社会各界人士投递的稿件中出现了“微生物”等词。1910—1911年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大公报》刊载了天津官医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这表明大众传媒( )
A.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方式
B.成为探究生命科学研究的理论阵地
C.促使科学的卫生观念在防治疫病中传播
D.彻底改变了人们观察世界的角度和方法
解析 在遭遇瘟疫的时候,大众传媒《大公报》宣传相关卫生防疫知识和方法,这会促使科学的卫生观念在防治疫病过程中得以传播,故选C项。
C
9.(2024·江苏苏锡常镇四市调研)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缺医少药,边区政府号召“中医科学化,西医大众化”,成立防疫总委员会,成立中西医药研究会,组建八路军卫生材料厂,组织中西医疗队下乡诊治活动。“我军使用的中药制剂,自制的竟占了全部用药的三分之一”。这说明( )
A.国家重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 B.陕甘宁边区的疫情日益严重
C.边区加强公共医疗卫生建设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扩大
解析 据材料“边区政府成立防疫总委员会,成立中西医药研究会,组建八路军卫生材料厂,组织中西医疗队下乡诊治活动”可知,边区政府构建防疫体系,中西医结合防治疫病,这些举措加强了陕甘宁边区的公共医疗卫生建设,故选C项。
A
10.(2023·江苏决胜新高考5月联考)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组织群众先后开展以清洁大扫除、反对美国“细菌战”和“除四害”为中心的三次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经过十余年的努力,鼠疫、天花、血吸虫病等烈性和急性传染病陆续被消灭。当时有群众由衷地发出“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治好了我的血吸虫病,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感叹。由此可知,新中国初期的疫病防治( )
A.夯实了人民政权的社会基础
B.形成了完整的卫生医疗体系
C.突出以意识形态斗争为核心
D.消除了传染病对人民的威胁
解析 据材料“当时有群众由衷地发出‘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感叹”可知中共的爱国卫生运动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提高了党的威信,夯实了人民政权的社会基础,故选A项;新中国初期的疫病防治是卫生医疗体系的初创时期,不能说形成了完整的卫生医疗体系,排除B项;据材料“反对美国‘细菌战’”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爱国卫生运动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但并不是材料的核心内容,排除C项;疫病防治能够减轻传染病对人民的威胁但不能消除,排除D项。
B
11.(2024·浙江宁波调研)查士丁尼是拜占庭帝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在位期间他雄心勃勃地企图恢复罗马帝国的版图。为此从533年起他先后派兵远征北非和意大利,恢复了帝国在北非和大部分意大利的统治。但542年,查士丁尼却被迫停止对外的征伐,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帝国本土遭到阿拉伯人的攻击 B.鼠疫的暴发使帝国人口锐减
C.封君封臣制度造成了封建割据 D.遭到“教皇国”的激烈反抗
解析 据所学,6世纪时,地中海沿岸暴发鼠疫,大量人口死亡,造成拜占庭帝国人口锐减一半,据此可以判断,鼠疫的暴发导致了查士丁尼被迫停止对外的征伐,故选B项;据所学,阿拉伯帝国是中古时期时阿拉伯人所建立的帝国,建立于8世纪中期,排除A项;封君封臣制度是中世纪欧洲国家所实行的政治制度,排除C项;查士丁尼统治拜占庭帝国是在6世纪,而教皇国始于法兰克国王丕平献土(756年),排除D项。
B
12.(2023·广西北海期末)14世纪开始的黑死病把欧洲变成了人间地狱。意大利各地纷纷出台城市的公共卫生法,组建市政健康委员会,保护公众健康。到了16世纪,欧洲大部分中心城市重视公共健康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由此可见,黑死病的发生( )
A.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B.提升了公共卫生建设水平
C.导致了政治秩序的混乱
D.健全了欧洲城市行政体制
C
13.(2023·浙江四校5月联考)瘟疫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等级观念,也冲击了现实中的等级制度。瘟疫造成人口大量减少……雇主不得不用提高工资方式来招募劳动力,这样一来,不仅构成了劳动力的转移,而且使农民与封建主之间的依附关系向货币关系转化,从而加速了庄园经济的衰落与瓦解。结合所学知识,对该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
A.黑死病客观上促进欧洲人文精神的复苏
B.这场瘟疫削弱了教会的权威性
C.庄园经济的衰落与瓦解导致了西欧城市的兴起
D.黑死病的流行促进了西欧农奴制的解体
解析 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耕地面积增加,风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比较有效的利用;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D
14.(2024·河北邯郸调研)1838年普鲁士通过雇主责任制法案以强化雇主在工伤事故中的责任;1845年《工业法典》规定对疾病和生活困难者提供福利基金制度,并授权地方当局对工人实行疾病保险;1861年《商业保险法》把店员一年内连续生病三个月期间工资照发作为明文规定的一项权利。这表明( )
A.德意志率先进行济贫制度的尝试
B.工业革命成为贫富分化的主要因素
C.工人运动是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催化剂
D.德意志具有实行社会保障的优良传统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意志的统一时间是1871年且统一过程中由普鲁士王国主导,因此,题干中普鲁士的社会保障措施为未来德意志统一后的社会保障体系奠定了基础,D项正确。率先建立济贫制度的是英国,故A项错误,排除;B、C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与材料强调社会保障的内容不符,排除。
B
15.(2024·河北唐山模拟)1918年大流感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流行病之一。当时,“大流感”被冠以许多名称:“法国流感病”“那不勒斯士兵病”“战争瘟疫”“佛兰德斯感冒”“德国瘟疫”“布尔什维克病”等。这一现象说明( )
A.意识形态对峙影响疫情防控 B.敌对情绪造成疫情的污名化宣传
C.战争局面导致传染病的流行 D.国际社会对病毒缺乏科学的认知
解析 一战时期的流感是流行病之一,但是在战时被冠以敌对方的名称,这说明敌对情绪影响了人们对流行病的认识,造成疫情的污名化宣传,故选B项;题干中的法国和德国在意识形态上是一致的,而且材料也未涉及疫情防控问题,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流行病的污名化,而非战争加速流行病的传播,排除C项;流感这一名称的出现意味着当时国际社会对这一病毒有一定的科学认识,排除D项。
A
16.(2023·湖北七市3月调研)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在2018年发布的“全球医疗质量排行榜”显示,北欧、北美、大洋洲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医疗能力最强,其次则是拉美、东欧、阿拉伯地区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处于医疗质量水平末端的国家主要分布在非洲、东南亚、南亚等地区。这体现出( )
A.经济发展的水平影响医疗质量程度 B.医疗能力越强人民生活水平就越高
C.西方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D.亚非拉国家医疗卫生体系普遍落后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医疗能力越强,这说明医疗水平的高低跟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故选A项;医疗水平的高低不能代表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排除B项;仅仅从《柳叶刀》发布的信息并不能看出整个西方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的情况,排除C项;“亚非拉国家医疗卫生体系普遍落后”表述太绝对,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7.(2023·江苏基地校4月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至15世纪,黑死病多次大规模地席卷英国,教会提出黑死病是上帝因世人的罪孽而降临的惩罚。中世纪的英国政府虽是在上帝的光环下存在,但还是采取了诸多应对措施。在黑死病期间,英国政府颁布大量特许状,支持教会在伦敦等地开辟墓地来掩埋大量的死亡人口。在偏远的乡村地区,疫病事宜则多半由政府行政官员及其隶属的相应部门处理。英国政府积极地选拔得力官员填补因疫病造成的空缺,黑死病来临之前需要数个月的时间才能得到审批的事务,在黑死病发生之后,往往一周甚至一日之内就可以完成。1350年,国王发布公告,没有特许不得放任何人出境,如有违者,立即逮捕,所有财物一律充公。政府还通过专门的立法,要求居民保持街道的整洁,控制屠宰场散发出来的臭气等。
——摘编自刘黎《中世纪英国政府对黑死病的反应及应对措施》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逐步开展大规模的血吸虫病防治运动。面对广大农村群众长期缺医少药,生病只求神拜佛的情况,各地方政府展开了多种形式的卫生宣传工作。一些党员干部还总结出了工作经验,比如对老人应该重点谈论对后代儿孙的好处,对青年重点谈论理想和前途,使群众“看到了自己的伟大前途”。根据中央的指示,各地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方式调节血防与生产之间的矛盾。例如浙江海宁县就动员了5 000人,在完成全县灌溉渠道的同时,完成了全县的500万平方千米的灭螺任务,从而减少了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随着血防工作的深入开展,大批病人获得了新生,过去血吸虫病肆虐的洞庭湖区、江汉平原、长江三角洲等地现如今都已经成长为重要的农副产品基地和国家重要的经济引擎。
——摘编自窦国纬《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治理
血吸虫病的社会动员能力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面对疫情时相似的不利局面,归纳中英两国防控疫病的相同策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两国疫病防控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答案 (1)不利局面:医疗技术水平低下;迷信思想浓厚;疫病传染力强,危害大。
基本策略:增强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率;控制传染源,限制人员流动;提高民众的健康卫生意识;动员民众参与疫病防控。
(2)意义:扩大了政府的社会责任;推动民众思想观念的更新;保护民众生命健康,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增强民众对国家和政府的认同;积累了防疫经验。
本节内容结束
Thanks!
本
节内
容
结
束训练54 医疗与公共卫生
一、选择题
1.(2024·北京东城区模拟)下表统计了古代中国部分朝代的疫灾状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西汉 东汉 魏晋 南朝 隋唐 五代 北宋 南宋 元朝 明朝 清朝
历时年 数(年) 211 196 370 380 168 150 98 277 268
疫灾年 数(年) 18 28 75 41 34 50 30 169 218
疫灾频 度(%) 8.5 14.3 20.3 10.8 20.2 33.3 30.6 61.0 81.3
A.政治状况与疫灾数量无关
B.疫灾的频度总体上趋向增高
C.各朝代疫灾历时年数均衡
D.疫灾年数与朝代年数成正比
2.(2023·山东聊城高三期中)西汉时期,每遇蝗灾旱灾,都要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南齐时期设立了“六疾馆”用以隔离病人;隋唐时期有“病坊”,一些寺院也收治病人。这说明,古代防疫活动开展的主要保障是( )
A.传统中医学的发展 B.治理机制的延续发展
C.外来宗教大力援助 D.社会救治机构的建立
3.(2024·河北邢台模拟)723年,唐玄宗“亲制《广济方》,颁示天下”。后敕令郡县长官从中选取药方公布于村坊重要路口,并委任采访使负责,以防出现偏差。唐玄宗此举旨在( )
A.增强百姓疫病自救能力
B.规范民间医学发展
C.加强对地方的道德教化
D.提升基层自治水平
4.(2023·北京西城区期末)苏轼任杭州知州时,当地发生瘟疫,他创建“安乐坊”收治患者,医好大量病人,得到朝廷的认可,继而买田收租、以租金维持安乐坊的日常支出。后来,北宋朝廷在各地设置类似机构,并大量为穷人治病。据此可知当时( )
A.地方政府享有很大的自主权
B.确立了中医治疗学基础
C.政府重视对民众的医疗救助
D.存在着尖锐的社会矛盾
5.(2023·河北石家庄高三考试)《痘疹定论》记载:宋代丞相王旦,因苦于自己的孩子们均有出天花之疾,遂请峨眉山医师为其幼子王素种痘。王素种痘7日后发热,12日后结痂。这是史料记载的最早的一次天花疫苗人痘接种获得成功的案例。由此可知宋代( )
A.佛教兴起推动中医发展
B.对于瘟疫防治有所认知
C.经济发展推动医疗进步
D.医疗卫生水平领先世界
6.(2023·湖南天壹名校联盟5月大联考)元朝忽思慧,担任太医,撰写了世界上最早的饮食卫生营养专著《饮膳正要》。该书卷一讲各类食物禁忌;卷二讲原料、饮料和食疗;卷三讲粮食、蔬菜、各种肉类和水果等。早年传往日本,明清两代曾多次翻印,广为流传。这反映出( )
A.蒙古人生活全面中原化
B.理学修身催生中医养生
C.元朝饮食文化丰富多彩
D.药食同源观念影响广泛
7.(2024·河北邯郸调研)魏晋名医葛洪的著作《肘后备急方》,对外感温病的认识不仅受到《黄帝内经》《伤寒论》的影响,也吸收了华佗、王叔和等医学家的成果,在结合前人理论与自身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对前人理论有所发展。这体现出( )
A.魏晋时期具有承上启下作用
B.中医学具有传承与创新特征
C.古代医学薪火相传治病救人
D.医学的发展基于诊疗的实践
8.(2023·浙江十校联盟2月联考)1902年,中国部分地区遭遇了瘟疫,《大公报》给予极大关注,在社会各界人士投递的稿件中出现了“微生物”等词。1910—1911年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大公报》刊载了天津官医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这表明大众传媒( )
A.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方式
B.成为探究生命科学研究的理论阵地
C.促使科学的卫生观念在防治疫病中传播
D.彻底改变了人们观察世界的角度和方法
9.(2024·江苏苏锡常镇四市调研)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缺医少药,边区政府号召“中医科学化,西医大众化”,成立防疫总委员会,成立中西医药研究会,组建八路军卫生材料厂,组织中西医疗队下乡诊治活动。“我军使用的中药制剂,自制的竟占了全部用药的三分之一”。这说明( )
A.国家重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
B.陕甘宁边区的疫情日益严重
C.边区加强公共医疗卫生建设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扩大
10.(2023·江苏决胜新高考5月联考)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组织群众先后开展以清洁大扫除、反对美国“细菌战”和“除四害”为中心的三次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经过十余年的努力,鼠疫、天花、血吸虫病等烈性和急性传染病陆续被消灭。当时有群众由衷地发出“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治好了我的血吸虫病,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感叹。由此可知,新中国初期的疫病防治( )
A.夯实了人民政权的社会基础
B.形成了完整的卫生医疗体系
C.突出以意识形态斗争为核心
D.消除了传染病对人民的威胁
11.(2024·浙江宁波调研)查士丁尼是拜占庭帝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在位期间他雄心勃勃地企图恢复罗马帝国的版图。为此从533年起他先后派兵远征北非和意大利,恢复了帝国在北非和大部分意大利的统治。但542年,查士丁尼却被迫停止对外的征伐,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帝国本土遭到阿拉伯人的攻击
B.鼠疫的暴发使帝国人口锐减
C.封君封臣制度造成了封建割据
D.遭到“教皇国”的激烈反抗
12.(2023·广西北海期末)14世纪开始的黑死病把欧洲变成了人间地狱。意大利各地纷纷出台城市的公共卫生法,组建市政健康委员会,保护公众健康。到了16世纪,欧洲大部分中心城市重视公共健康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由此可见,黑死病的发生( )
A.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B.提升了公共卫生建设水平
C.导致了政治秩序的混乱
D.健全了欧洲城市行政体制
13.(2023·浙江四校5月联考)瘟疫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等级观念,也冲击了现实中的等级制度。瘟疫造成人口大量减少……雇主不得不用提高工资方式来招募劳动力,这样一来,不仅构成了劳动力的转移,而且使农民与封建主之间的依附关系向货币关系转化,从而加速了庄园经济的衰落与瓦解。结合所学知识,对该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
A.黑死病客观上促进欧洲人文精神的复苏
B.这场瘟疫削弱了教会的权威性
C.庄园经济的衰落与瓦解导致了西欧城市的兴起
D.黑死病的流行促进了西欧农奴制的解体
14.(2024·河北邯郸调研)1838年普鲁士通过雇主责任制法案以强化雇主在工伤事故中的责任;1845年《工业法典》规定对疾病和生活困难者提供福利基金制度,并授权地方当局对工人实行疾病保险;1861年《商业保险法》把店员一年内连续生病三个月期间工资照发作为明文规定的一项权利。这表明( )
A.德意志率先进行济贫制度的尝试
B.工业革命成为贫富分化的主要因素
C.工人运动是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催化剂
D.德意志具有实行社会保障的优良传统
15.(2024·河北唐山模拟)1918年大流感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流行病之一。当时,“大流感”被冠以许多名称:“法国流感病”“那不勒斯士兵病”“战争瘟疫”“佛兰德斯感冒”“德国瘟疫”“布尔什维克病”等。这一现象说明( )
A.意识形态对峙影响疫情防控
B.敌对情绪造成疫情的污名化宣传
C.战争局面导致传染病的流行
D.国际社会对病毒缺乏科学的认知
16.(2023·湖北七市3月调研)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在2018年发布的“全球医疗质量排行榜”显示,北欧、北美、大洋洲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医疗能力最强,其次则是拉美、东欧、阿拉伯地区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处于医疗质量水平末端的国家主要分布在非洲、东南亚、南亚等地区。这体现出( )
A.经济发展的水平影响医疗质量程度
B.医疗能力越强人民生活水平就越高
C.西方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D.亚非拉国家医疗卫生体系普遍落后
二、非选择题
17.(2023·江苏基地校4月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至15世纪,黑死病多次大规模地席卷英国,教会提出黑死病是上帝因世人的罪孽而降临的惩罚。中世纪的英国政府虽是在上帝的光环下存在,但还是采取了诸多应对措施。在黑死病期间,英国政府颁布大量特许状,支持教会在伦敦等地开辟墓地来掩埋大量的死亡人口。在偏远的乡村地区,疫病事宜则多半由政府行政官员及其隶属的相应部门处理。英国政府积极地选拔得力官员填补因疫病造成的空缺,黑死病来临之前需要数个月的时间才能得到审批的事务,在黑死病发生之后,往往一周甚至一日之内就可以完成。1350年,国王发布公告,没有特许不得放任何人出境,如有违者,立即逮捕,所有财物一律充公。政府还通过专门的立法,要求居民保持街道的整洁,控制屠宰场散发出来的臭气等。
——摘编自刘黎《中世纪英国政府对黑死病
的反应及应对措施》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逐步开展大规模的血吸虫病防治运动。面对广大农村群众长期缺医少药,生病只求神拜佛的情况,各地方政府展开了多种形式的卫生宣传工作。一些党员干部还总结出了工作经验,比如对老人应该重点谈论对后代儿孙的好处,对青年重点谈论理想和前途,使群众“看到了自己的伟大前途”。根据中央的指示,各地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方式调节血防与生产之间的矛盾。例如浙江海宁县就动员了5 000人,在完成全县灌溉渠道的同时,完成了全县的500万平方千米的灭螺任务,从而减少了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随着血防工作的深入开展,大批病人获得了新生,过去血吸虫病肆虐的洞庭湖区、江汉平原、长江三角洲等地现如今都已经成长为重要的农副产品基地和国家重要的经济引擎。
——摘编自窦国纬《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治理
血吸虫病的社会动员能力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面对疫情时相似的不利局面,归纳中英两国防控疫病的相同策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两国疫病防控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训练54 医疗与公共卫生
1.B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从西汉到清朝疫灾频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故选B项;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政治腐败、贫富分化、阶级矛盾尖锐,统治危机出现,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疫灾的暴发和传播,故政治状况与疫灾数量无关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明清时期疫灾年数较多,其余时期相对较少,故“均衡”说法错误,排除C项;隋唐五代时期历时年数380年,疫灾年数41年,清朝时期历时年数268年,疫灾年数218年,故D项说法错误,排除。]
2.B [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中国古代,防疫活动的开展主要有以下措施:西汉要“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南齐设立专门机构“用以隔离病人”,隋唐时期的“病坊”也用来隔离病人,一些寺院也承担起该项任务,据此可知,一些治理机制的延续发展是中国古代开展防疫活动的保障,故选B项。]
3.A [据材料“后敕令郡县长官从中选取药方公布于村坊重要路口,并委任采访使负责,以防出现偏差”可知唐玄宗亲自向百姓推广药方,强化地方官员对百姓取药的保障,有利于增强百姓应对疫病的自救能力,故选A项。]
4.C
5.B [据材料“王素种痘7日后发热,12日后结痂。这是史料记载的最早的一次天花疫苗人痘接种获得成功的案例”,可知宋代已经出现种痘防疫的案例,说明对于瘟疫防治已有所认知,故选B项;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兴起,而且材料并未提到中医与佛教的关系,排除A项;峨眉山医师实施天花疫苗接种,与经济发展无关,排除C项;材料并未对比其他地区,无法说明医疗水平领先世界,排除D项。]
6.D [药食同源是中医迥异于西医的特点,材料反映了这一观点,无论是在皇宫,还是在日本,以及明清的流传,说明其观念获得广泛认同,故答案选D项。材料是皇宫太医的秘本,无法反映蒙古人的整体生活,更无法体现出“全面中原化”,排除A项;中医养生古已有之,“催生”一词不妥,排除B项;饮食安全和文化多彩是不同概念,明清新物种引进后饮食更呈现丰富多样性,排除C项。]
7.B [结合题意可知葛洪的医学成就源自前代的医学成果和他自己的临床经验,体现了传承与创新的发展特征,B项正确。A项说法正确,但是无法从葛洪的医学成就中得到全方位验证,故排除;C项说法正确,但是没有体现葛洪对医学的发展,排除;D项说法不全面,排除。]
8.C [在遭遇瘟疫的时候,大众传媒《大公报》宣传相关卫生防疫知识和方法,这会促使科学的卫生观念在防治疫病过程中得以传播,故选C项。]
9.C [据材料“边区政府成立防疫总委员会,成立中西医药研究会,组建八路军卫生材料厂,组织中西医疗队下乡诊治活动”可知,边区政府构建防疫体系,中西医结合防治疫病,这些举措加强了陕甘宁边区的公共医疗卫生建设,故选C项。]
10.A [据材料“当时有群众由衷地发出‘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感叹”可知中共的爱国卫生运动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提高了党的威信,夯实了人民政权的社会基础,故选A项;新中国初期的疫病防治是卫生医疗体系的初创时期,不能说形成了完整的卫生医疗体系,排除B项;据材料“反对美国‘细菌战’”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爱国卫生运动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但并不是材料的核心内容,排除C项;疫病防治能够减轻传染病对人民的威胁但不能消除,排除D项。]
11.B [据所学,6世纪时,地中海沿岸暴发鼠疫,大量人口死亡,造成拜占庭帝国人口锐减一半,据此可以判断,鼠疫的暴发导致了查士丁尼被迫停止对外的征伐,故选B项;据所学,阿拉伯帝国是中古时期时阿拉伯人所建立的帝国,建立于8世纪中期,排除A项;封君封臣制度是中世纪欧洲国家所实行的政治制度,排除C项;查士丁尼统治拜占庭帝国是在6世纪,而教皇国始于法兰克国王丕平献土(756年),排除D项。]
12.B
13.C [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耕地面积增加,风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比较有效的利用;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14.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意志的统一时间是1871年且统一过程中由普鲁士王国主导,因此,题干中普鲁士的社会保障措施为未来德意志统一后的社会保障体系奠定了基础,D项正确。率先建立济贫制度的是英国,故A项错误,排除;B、C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与材料强调社会保障的内容不符,排除。]
15.B [一战时期的流感是流行病之一,但是在战时被冠以敌对方的名称,这说明敌对情绪影响了人们对流行病的认识,造成疫情的污名化宣传,故选B项;题干中的法国和德国在意识形态上是一致的,而且材料也未涉及疫情防控问题,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流行病的污名化,而非战争加速流行病的传播,排除C项;流感这一名称的出现意味着当时国际社会对这一病毒有一定的科学认识,排除D项。]
16.A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医疗能力越强,这说明医疗水平的高低跟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故选A项;医疗水平的高低不能代表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排除B项;仅仅从《柳叶刀》发布的信息并不能看出整个西方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的情况,排除C项;“亚非拉国家医疗卫生体系普遍落后”表述太绝对,排除D项。]
17.(1)不利局面:医疗技术水平低下;迷信思想浓厚;疫病传染力强,危害大。
基本策略:增强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率;控制传染源,限制人员流动;提高民众的健康卫生意识;动员民众参与疫病防控。
(2)意义:扩大了政府的社会责任;推动民众思想观念的更新;保护民众生命健康,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增强民众对国家和政府的认同;积累了防疫经验。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高中历史2025届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第54讲 医疗与公共卫生(课件 讲义 练习四份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