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历史冲刺试卷2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满分50分)
1.有学者指出,从后世的历史看,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废弃了早先在诸侯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而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能说明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
A.秦颁行小篆 B.汉武帝创办太学
C.锺繇创立楷书 D.西晋设立书博士
2.下列哪项不属于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而采取的措施?( )
A.铸造五铢钱
B.实行盐铁专卖
C.统一文字
D.“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3.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下列对唐朝出现这种现象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强盛的国力 B.开明宽容的民主政策
C.广泛的对外交流 D.男女平等的思想理念
4.宋代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出现了福建等三大印刷中心。这种状况表明( )
A.经济重心南移到珠江流域
B.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
C.选官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
D.手工行业分工呈现精细化趋势
5.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的理由最有可能是( )
A.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B.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
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6.如图为李明同学记录某一历史事件的课堂笔记,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
7.公车上书失败后,宣传变法影响最大的报刊是( )
A.《时务报》与《国闻报》 B.《民报》
C.《青年杂志》 D.《新青年》
8.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A.《每周评论》的创刊 B.《青年杂志》的创刊
C.《科学》杂志的创刊 D.《天演论》的发表
9.近代社会政治革新与风俗的变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列不能反映辛亥革命后社会风尚变化的是( )
A.披件西装,穿双西式履
B.见面握手,嘘寒问暖
C.夫妻婚姻自由合
D.小脚一双三寸莲,作揖跪拜大人前
10.观察如图所示,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 )
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B.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C.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D.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11.红军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提出放弃与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这就是长征史上著名的( )
A.遵义会议 B.通道转兵
C.四渡赤水 D.巧渡金沙江
12.1937年9月18日左权写给叔父左铭三的家书中写道:“卢沟桥事件后,迄今已两个多月了。日本已动员全国力量来灭亡中国。中国政府为自卫应战亦已摆开了阵势,全面的战争已打响了……红军们已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并改编为第八路……我们将以游击运动战的姿势,出动于敌人之前后左右各个方面,配合友军粉碎日敌的进攻……”。从这段话中我们不能够读到的信息有( )
A.中华民族开始进入全面抗日阶段
B.红军更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C.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
D.八路军在敌后开展游击战
13.板书是浓缩的教学案,如图的板书设计,该课题应是( )
A.北伐战争 B.皖南事变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14.如图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导致甲到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开展“大跃进”运动
C.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5.2018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组织好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基更加坚实、纽带更加牢固。这就要坚持和完善(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
D.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16.对改革开放前大家在服装方面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
B.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
C.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
D.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7.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下列事件能够体现我国国际地位提高的有( )
①承办APEC会议 ②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 ③香港、澳门回归 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8.据统计,1世纪时,罗马全年的节庆娱乐日为66天;2世纪时,节庆娱乐日有123天;4世纪时,节庆娱乐日增至175天。在节日里,奴隶角斗、斗兽、戏剧、赛车等活动皆由国库开支。这反映了( )
A.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
B.完备法学系统得以构建
C.罗马帝国版图不断扩张
D.享乐之风加剧财政负担
19.中世纪欧洲特许状一般由国王或者城市原本所辖的封建领主颁发,主要内容有:允许城市有制定法律、建立城市机关、拥有商业行会等权力;确认市民人身自由,并赋予市民享有使用城市土地、管理市场、从事商业活动、加入行会组织等权利。材料主要反映的是( )
A.雅典实施民主政治 B.封君与封臣制度
C.城市的自由与自治 D.大学的自治地位
20.有学者认为,欧洲于15世纪重新兴起的肖像画使“近代图像史完成了从圣像到肖像,即从圣人的面容到正在通过目光注视世界的个体的脸的转变”。出现这种转变的原因是( )
A.封君封臣制的确立 B.西欧庄园制繁荣
C.人文主义思潮流行 D.殖民扩张的推动
21.马克思的《资本论》说:“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材料认为,地理大发现的重要意义在于( )
A.世界各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
B.世界开始连成一体
C.促进了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D.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2.土地是农民的生命,19世纪60年代俄国农民获得土地的方式是( )
A.农民向政府交付10美元获得土地
B.农民可从地主手中赎买一块份地
C.政府无偿分配土地
D.农民家庭联产承包土地
23.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一,在巴黎和会上要求收回一战前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利。结果《凡尔赛和约》却将这些权利转交给日本。这表明( )
①一战后中国仍处于被宰割地位
②德、日在巴黎和会上处于主导地位
③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列强分赃的会议
④《凡尔赛和约》无视弱小民族的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1945年前后,英国颁布了《国民保险法》《社会保险法》《国民卫生保障服务法》《家庭补助法》等一系列法案。这表明当时英国致力于( )
A.发展垄断资本主义 B.加入北约组织
C.建设社会保障制度 D.筹建欧洲共同体
25.2016年7月,二十国集团(G20)贸易部长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达成历史上首份G20贸易部长会议声明,对外一致表明了世界上最主要的20个经济体对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持有共同坚定立场的态度。这表明( )
A.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加强
B.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C.贸易保护主义成为阻碍世界经济发展唯一因素
D.世界经济呈现低速发展趋势
二.材料题(共3小题,满分50分)
26.中国古代人口的地理分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初并天下,就徙各地豪杰和富有的人家于都城咸阳,这一下就徙了12万户。接着又南征北伐,南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迁徙有罪的人50万,南戍五岭,和越民杂处。又北伐匈奴,悉收河南地,筑44县,并迁徙有罪的人到那里去居住。
——摘编自史念海《我国历史上人口的迁徙》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秦朝时期人口迁徙的目的。
材料二: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
——摘编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
材料三:中国古代有三次大的人口迁徙,第一次是南北朝时期的“永嘉南迁”,第二次是唐朝时的“安史之乱”,第三次是“靖康之变”。这几次南迁带给中国历史的影响不只是人口重心的变化,更导致了文化和经济重心的变化。优秀的北方人去到南方,不仅带去了优秀的文化,而且将那块未开化的地方变成了经济的重心,直到今日还处于中国经济的领先地位。
——摘编自刘建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十六讲》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人口迁徙带来的影响。
27.复习中国现代史时,同学们按照版块对部分内容进行了归类和整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在请你参与进来,按照所列版块完成下列问题。
【理想的国度】
材料一:他用浓重的湘音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亲自按动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将那伟大、庄严、团结的气氛推向高潮。
【创新的制度】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崇拜的人物】
材料三:
【先进的理论】
材料四:……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材料描述了什么重大事件?
(2)材料二反映我国实行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1954年哪一次重要会议的召开标志该制度确立?
(3)图一人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期间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他就是?图二人物因对中国和世界性饥饿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而被人铭记,他曾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
(4)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什么?
28.经济体制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简述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目的。
材料二 主张不加干预的政策其结果将加深危机而不是缓减危机。新政实施最重要的后果是度过了严重经济危机,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新政实施时,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主要危险是法西斯主义的威胁……由于新政排除了美国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的可能性,美国最终站在反法西斯阵线一边,从而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格局。
﹣﹣黄安年《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的原因。并根据材料二概括其影响。
材料三 如表是李华同学整理的“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简表”
时间 1978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78.7 18667.8 100280.1 401512.8 1015986
(3)在进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国政府不断探索市场的作用,积极与世界交流合作。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新时期中国发挥市场作用并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三个关键步骤。你如何理解“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历史冲刺试卷2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有学者指出,从后世的历史看,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废弃了早先在诸侯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而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能说明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
A.秦颁行小篆 B.汉武帝创办太学
C.锺繇创立楷书 D.西晋设立书博士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知识,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而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
【解答】根据题干“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废弃了早先在诸侯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而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是秦始皇统一文字。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解决“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对政令推行和各地区文化交流造成的障碍,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统一全国文字。秦统一文字,对于中央集权国家政令的统一,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A项正确;汉武帝创办太学是董仲舒提倡儒家学说的情况下,创办太学,重点培养一批治国安邦的优秀人才,排除B项;锺繇创立楷书、西晋设立书博士体现了书法艺术的发展,与“废弃了早先在诸侯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而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不符,排除CD项。
故选:A。
2.下列哪项不属于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而采取的措施?( )
A.铸造五铢钱
B.实行盐铁专卖
C.统一文字
D.“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分析】本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考查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统一文字。统一文字是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统一铸造五铢钱;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大兴儒学教育,加强思想统治。
故选:C。
3.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下列对唐朝出现这种现象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强盛的国力 B.开明宽容的民主政策
C.广泛的对外交流 D.男女平等的思想理念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盛唐社会气象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唐朝是一个开拓进取、兼容并蓄的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唐朝时期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科技、文化繁荣,并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和开明的对外政策,唐太宗对各民族“爱之如一”,整个社会激荡着为国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还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少数民族的人也可以做官和参加科举考试,所以ABC是正确的描述;D选项唐朝不存在男女平等的思想理念,符合题意。
故选:D。
4.宋代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出现了福建等三大印刷中心。这种状况表明( )
A.经济重心南移到珠江流域
B.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
C.选官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
D.手工行业分工呈现精细化趋势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活字印刷术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材料可知,从雕版印刷术到活字印刷术体现了技术进步,依据材料“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可知,说明社会进步,印刷术的发明、书籍的生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因此技术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促进技术的进步,故B项正确。
故选:B。
5.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的理由最有可能是( )
A.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B.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
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分析】本题考查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解答】明太祖即位后,就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把丞相的权力分给六部,清朝入关后,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
故选:A。
6.如图为李明同学记录某一历史事件的课堂笔记,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及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解答】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至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由此,可以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洋务运动。
故选:A。
7.公车上书失败后,宣传变法影响最大的报刊是( )
A.《时务报》与《国闻报》 B.《民报》
C.《青年杂志》 D.《新青年》
【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了解维新派创办的主要刊物。
【解答】维新人士创办的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据所学知,近代中国许多报纸、杂志在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创办《时务报》。《时务报》主要宣传了维新思想。1897年10月26日,严复在天津创立《国闻报》,它所宣传的是维新变法思想。
故选:A。
8.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A.《每周评论》的创刊 B.《青年杂志》的创刊
C.《科学》杂志的创刊 D.《天演论》的发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解答】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B。
9.近代社会政治革新与风俗的变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列不能反映辛亥革命后社会风尚变化的是( )
A.披件西装,穿双西式履
B.见面握手,嘘寒问暖
C.夫妻婚姻自由合
D.小脚一双三寸莲,作揖跪拜大人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后社会风尚的变化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近代中国的大门被资本主义列强打开,但同时欧风美雨也把世界创造的文明带到中国。近代中国人在社会生活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交通方面,出现了火车、轮船,大大加快了人们的出行速度。文化生活方面,照相技术开始出现,人们可以拍照片、看电影、看报纸等。通讯上,19世纪70 年代,中国开始有了有线电报,后来有了电话,使人们远距离的联系变得非常便捷。社会习俗上,辛亥革命后,人们剪辫子,穿新式服装,女子废止缠足,采用新式礼仪和称呼。选项D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社会风尚变化。
故选:D。
10.观察如图所示,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 )
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B.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C.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D.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解答】1919年初,英法美等国召开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派出代表参加会议,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取消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提案,遭到和会拒绝。会议竟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侵占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举国震惊,五四运动爆发。在全国人民的强大压力下,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等人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故选:B。
11.红军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提出放弃与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这就是长征史上著名的( )
A.遵义会议 B.通道转兵
C.四渡赤水 D.巧渡金沙江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相关史实的掌握情况。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1934年12月,中央红军长征途经通道境内时,曾召开一次生死攸关的重要会议,史称“通道会议”。按照通道会议的精神,放弃了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方针,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使蒋介石在湘西消灭红军的企图破灭。
故选:B。
12.1937年9月18日左权写给叔父左铭三的家书中写道:“卢沟桥事件后,迄今已两个多月了。日本已动员全国力量来灭亡中国。中国政府为自卫应战亦已摆开了阵势,全面的战争已打响了……红军们已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并改编为第八路……我们将以游击运动战的姿势,出动于敌人之前后左右各个方面,配合友军粉碎日敌的进攻……”。从这段话中我们不能够读到的信息有( )
A.中华民族开始进入全面抗日阶段
B.红军更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C.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
D.八路军在敌后开展游击战
【分析】本题以题干材料为依托,考查抗日战争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知识点。从题干中“卢沟桥事件后,……全面的战争已打响了”可得出A信息,“红军们已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并改编为第八路”可得到B项信息,“我们将以游击运动战的姿势”得到D项信息,而卢沟桥事变后,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国共开始了第二次合作,而非第一次合作,C项是题干中不能得到的信息。
故选:C。
13.板书是浓缩的教学案,如图的板书设计,该课题应是( )
A.北伐战争 B.皖南事变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分析】本题以为板书是浓缩的教学案切入点,考查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示意图粉碎敌人进攻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之后进行三大战役主力的决战,最后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可以看出这是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故选:C。
14.如图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导致甲到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开展“大跃进”运动
C.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识图能力。
【解答】从材料可以年出从1952年后到1957年前,我国的农业呈稳步快速发展趋势。依据所学,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完成于1952年,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故ABC排除。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逐步克服农业同工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从1954年起,中共中央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业合作社,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极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故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5.2018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组织好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基更加坚实、纽带更加牢固。这就要坚持和完善(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
D.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制度,目前已建立5个省级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些民族自治区域分别聚居着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回族、壮族等很多兄弟民族。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2018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组织好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基更加坚实、纽带更加牢固。这就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故选:B。
16.对改革开放前大家在服装方面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
B.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
C.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
D.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前,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所穿的服装的特点是: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中山装或蓝解放装,所以不符合题意的是D。
故选:D。
17.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下列事件能够体现我国国际地位提高的有( )
①承办APEC会议 ②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 ③香港、澳门回归 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体现我国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解题关键是掌握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解答】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2001年在上海召开的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1997年香港顺利回顾,1999年澳门顺利回归。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上内容都体现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故选:D。
18.据统计,1世纪时,罗马全年的节庆娱乐日为66天;2世纪时,节庆娱乐日有123天;4世纪时,节庆娱乐日增至175天。在节日里,奴隶角斗、斗兽、戏剧、赛车等活动皆由国库开支。这反映了( )
A.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
B.完备法学系统得以构建
C.罗马帝国版图不断扩张
D.享乐之风加剧财政负担
【分析】本题考查罗马帝国的建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可知,从1世纪到4世纪,罗马全年的节庆娱乐日数量不断的增加,说明享乐的社会风气日益蔓延,而节日中奴隶角斗等活动都接由国库开支,说明助长了罗马帝国的享乐之风,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故D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导致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法学系统的完备,排除B;材料体现罗马节日中的娱乐活动皆由国库开支,反映不出版图不断扩张,排除C。
故选:D。
19.中世纪欧洲特许状一般由国王或者城市原本所辖的封建领主颁发,主要内容有:允许城市有制定法律、建立城市机关、拥有商业行会等权力;确认市民人身自由,并赋予市民享有使用城市土地、管理市场、从事商业活动、加入行会组织等权利。材料主要反映的是( )
A.雅典实施民主政治 B.封君与封臣制度
C.城市的自由与自治 D.大学的自治地位
【分析】本题考查自由自治的城市,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根据题意,中世纪欧洲特许状一般由国王或者城市原本所辖的封建领主颁发,允许城市有制定法律、建立城市机关、拥有商业行会等权力可知,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城市的自由与自治,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实施民主政治是在奴隶社会时期,中世纪欧洲已经入封建社会,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意中并未涉及封君封臣制度,排除B项;题意中未提及大学,排除D项。
故选:C。
20.有学者认为,欧洲于15世纪重新兴起的肖像画使“近代图像史完成了从圣像到肖像,即从圣人的面容到正在通过目光注视世界的个体的脸的转变”。出现这种转变的原因是( )
A.封君封臣制的确立 B.西欧庄园制繁荣
C.人文主义思潮流行 D.殖民扩张的推动
【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欧洲于15世纪重新兴起的肖像画使‘近代图像史完成了从圣像到肖像,即从圣人的面容到正在通过目光注视世界的个体的脸的转变’”并结合所学可知,出现这种转变的原因是人文主义思潮流行。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对教会宣扬的苦行禁欲、追求死后进入天堂的生活态度渐生异议,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这种被称为人文主义的思潮逐渐流行,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故C符合题意;题干现象出现的原因与封君封臣制的确立、西欧庄园制繁荣、殖民扩张的推动无关,排除ABD。
故选:C。
21.马克思的《资本论》说:“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材料认为,地理大发现的重要意义在于( )
A.世界各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
B.世界开始连成一体
C.促进了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D.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解答】此类题目选择时要把握一定的技巧,四个选项都是正确的,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学生要选择出最重要的一项。ABC三项可以推出其最重要的影响,即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故选:D。
22.土地是农民的生命,19世纪60年代俄国农民获得土地的方式是( )
A.农民向政府交付10美元获得土地
B.农民可从地主手中赎买一块份地
C.政府无偿分配土地
D.农民家庭联产承包土地
【分析】本题以“19世纪60年代俄国农民获得土地的方式”为切入点,主要考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关史实。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法令规定:农民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快份地。因此,19世纪60年代俄国农民获得土地的方式是从地主手中赎买一块份地。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3.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一,在巴黎和会上要求收回一战前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利。结果《凡尔赛和约》却将这些权利转交给日本。这表明( )
①一战后中国仍处于被宰割地位
②德、日在巴黎和会上处于主导地位
③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列强分赃的会议
④《凡尔赛和约》无视弱小民族的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巴黎和会的认识。
【解答】①《凡尔赛和约》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正确;②在巴黎和会上处于主导地位的是英、法、美三国,错误。③巴黎和会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一次会议,正确;④《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约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无视弱小民族的利益,正确。
故选:C。
24.1945年前后,英国颁布了《国民保险法》《社会保险法》《国民卫生保障服务法》《家庭补助法》等一系列法案。这表明当时英国致力于( )
A.发展垄断资本主义 B.加入北约组织
C.建设社会保障制度 D.筹建欧洲共同体
【分析】本题考查西方福利制度,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二战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从1945年到1948年,英国政府先后颁布了《国民保险法》《社会保险法》《国民卫生保障服务法》《家庭补助法》等一系列法案。1948年,英国宣布成为“福利国家”,因此颁布的这些法律表明英国努力建成“福利国家”,建设社会保障制度,C项符合题意;材料和发展垄断资本主义无关,排除A;1949年英国加入北约,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1967年欧共体成立,且英国并没有加入,排除D。
故选:C。
25.2016年7月,二十国集团(G20)贸易部长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达成历史上首份G20贸易部长会议声明,对外一致表明了世界上最主要的20个经济体对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持有共同坚定立场的态度。这表明( )
A.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加强
B.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C.贸易保护主义成为阻碍世界经济发展唯一因素
D.世界经济呈现低速发展趋势
【分析】本题以2016年7月,二十国集团(G20)贸易部长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达成历史上首份G20贸易部长会议声明,对外一致表明了世界上最主要的20个经济体对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持有共同坚定立场的态度为依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2016年7月,二十国集团(G20)贸易部长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达成历史上首份G20贸易部长会议声明,对外一致表明了世界上最主要的20个经济体对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持有共同坚定立场的态度。这表明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加强。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发展趋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中国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承办各种经济组织会议,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故选:A。
二.材料题
26.中国古代人口的地理分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初并天下,就徙各地豪杰和富有的人家于都城咸阳,这一下就徙了12万户。接着又南征北伐,南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迁徙有罪的人50万,南戍五岭,和越民杂处。又北伐匈奴,悉收河南地,筑44县,并迁徙有罪的人到那里去居住。
——摘编自史念海《我国历史上人口的迁徙》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秦朝时期人口迁徙的目的。
材料二: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
——摘编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
材料三:中国古代有三次大的人口迁徙,第一次是南北朝时期的“永嘉南迁”,第二次是唐朝时的“安史之乱”,第三次是“靖康之变”。这几次南迁带给中国历史的影响不只是人口重心的变化,更导致了文化和经济重心的变化。优秀的北方人去到南方,不仅带去了优秀的文化,而且将那块未开化的地方变成了经济的重心,直到今日还处于中国经济的领先地位。
——摘编自刘建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十六讲》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人口迁徙带来的影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人口迁徙,要求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回答。
【解答】(1)目的:根据材料“秦始皇初并天下,就徙各地豪杰和富有的人家于都城咸阳”可知,把各地富豪人家迁徙到都城,是为了削弱和监视地方贵族势力;根据材料“南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迁徙有罪的人50万,南戍五岭,和越民杂处。又北伐匈奴,悉收河南地,筑44县,并迁徙有罪的人到那里去居住”可知,迁徙内地人到边疆与当地人民杂处是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从根本目的上分析可知,是为了巩固秦王朝统治。(答出两点即可)
(2)原因:根据材料“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可得出,北方地区寒冷;根据材料“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可得出,北方汉人人口增加;南方土地肥沃;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躲避战乱的需要;北方政权更迭频繁。(答出三条即可)
(3)影响:根据材料“这几次南迁带给中国历史的影响不只是人口重心的变化,更导致了文化和经济重心的变化。优秀的北方人去到南方,不仅带去了优秀的文化,而且将那块未开化的地方变成了经济的重心,直到今日还处于中国经济的领先地位”及所学知识,从北民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增加了南方的人口数量;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南方地区经济的开发;有利于优秀文化的传播;民族交融得到不断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等角度分析作答。(答出三点即可)
故答案为:
(1)目的:削弱地方贵族势力;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巩固秦王朝统治。(答出两点即可)
(2)原因:北方地区寒冷;北方汉人人口增加;南方土地肥沃;躲避战乱的需要;北方政权更迭频繁。(答出三条即可)
(3)影响:北民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增加了南方的人口数量;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南方地区经济的开发;有利于优秀文化的传播;民族交融得到不断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答出三点即可)
27.复习中国现代史时,同学们按照版块对部分内容进行了归类和整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在请你参与进来,按照所列版块完成下列问题。
【理想的国度】
材料一:他用浓重的湘音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亲自按动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将那伟大、庄严、团结的气氛推向高潮。
【创新的制度】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崇拜的人物】
材料三:
【先进的理论】
材料四:……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材料描述了什么重大事件?
(2)材料二反映我国实行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1954年哪一次重要会议的召开标志该制度确立?
(3)图一人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期间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他就是?图二人物因对中国和世界性饥饿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而被人铭记,他曾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
(4)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什么?
【分析】本题考查了新中国成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依据材料实际组织答案。
【解答】(1)根据“他用浓重的湘音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可知“他”指的是毛泽东;材料描述的是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下午,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确立了这一制度。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期间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是焦裕禄;因对中国和世界性饥饿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而被人铭记,曾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袁隆平。
(4)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故答案为:
(1)毛泽东;新中国的成立(开国大典的举行)。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焦裕禄;袁隆平。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8.经济体制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简述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目的。
材料二 主张不加干预的政策其结果将加深危机而不是缓减危机。新政实施最重要的后果是度过了严重经济危机,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新政实施时,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主要危险是法西斯主义的威胁……由于新政排除了美国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的可能性,美国最终站在反法西斯阵线一边,从而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格局。
﹣﹣黄安年《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的原因。并根据材料二概括其影响。
材料三 如表是李华同学整理的“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简表”
时间 1978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78.7 18667.8 100280.1 401512.8 1015986
(3)在进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国政府不断探索市场的作用,积极与世界交流合作。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新时期中国发挥市场作用并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三个关键步骤。你如何理解“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分析】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目的、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的原因以及影响、新时期中国发挥市场作用并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三个关键步骤、理解“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一“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可知,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目的是恢复和发展生产。新经济政策解决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政治经济危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和壮大工农联盟,推动社会发展,为苏俄过渡到社会主义创造了条件。
(2)根据材料二“主张不加干预的政策其结果将加深危机而不是缓减危机。新政实施最重要的后果是度过了严重经济危机,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可知,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的原因是由于受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度过了严重经济危机,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排除了美国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的可能性,美国最终站在反法西斯阵线一边,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格局。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新时期中国发挥市场作用并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三个关键步骤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所谓“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是说改革开放永远不会完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世界奇迹,年增长率保持9%以上,GDP总量排名世界第二。伴随着经济的腾飞.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制约发展的一个个难题逐渐破解。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声音量出特殊的份量。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不仅充分证明了40年来我们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而且为改革开放“再出发”提供了实践支撑和宝贵经验。
故答案为:
(1)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或通过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的方式,推动俄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
(2)原因:受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影响:使美国度过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排除了美国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的可能性。美国最终站在反法西斯阵线一边,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格局。
(3)三个关键步骤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理解:所谓“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是说改革开放永远不会完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世界奇迹,年增长率保持9%以上,GDP总量排名世界第二。伴随着经济的腾飞.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制约发展的一个个难题逐渐破解。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声音量出特殊的份量。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不仅充分证明了40年来我们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而且为改革开放“再出发”提供了实践支撑和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