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一、选择题
题组一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1.(2023·山东德州联考)人们借助考古发现更新世(距今约258万年至1万年)末期的遗址中,一般很难见到炭化的粮食作物遗存。而全新世(大约距今1万年)以后的许多遗址中,都有一些完整的炭化粮食遗存。炭化粮食遗存的发现反映出当时( )
A.古代农业耕作技术发展显著
B.古代粮食保存技术日益进步
C.人类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D.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2.(2023·江苏淮安期末)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使新石器时代的村庄取代了旧石器时代的流浪团体,进而产生了早期城市,形成了最早的阶级和等级社会,并出现了最早的国家组织,创造出各种文字、法律,造就了历史上第一批劳心者,结束了长达200多万年的原始社会。由此可见,人类文明( )
A.产生以后人类走向定居生活
B.产生标志是新石器时代的到来
C.产生时间在各地区基本相同
D.产生前提是农业和畜牧业出现
3.(2023·广东湛江模拟)下图是古埃及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时间为公元前1279年—公元前1213年)时期的墓葬壁画《森尼杰姆夫妇在田野上》,壁画描绘了森尼杰姆夫妇耕地播种、收割稻谷等的场面。这反映了当时埃及( )
A.文明起源和农业间的关系
B.农业经营呈现多元化特色
C.灌溉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
D.百姓过着较为富裕的生活
4.(2023·山东泰安联考)除了自由民和奴隶的差别之外,又出现了富人和穷人的差别——随着新的分工,社会又有了新的阶级划分。各个家庭家长之间的财产差别,炸毁了各地迄今一直保存着的旧的共产制家庭公社。材料旨在说明贫富差别的出现( )
A.对社会生产关系的冲击
B.随着生产力发展会消失
C.源于农业和手工业分离
D.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社会
题组二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5.(2023·江苏徐州联考)以1492年为界,此前,地球上的动植物体系基本上被割裂为各自独立的生态领域;此后,全球生态系统开始走向交错融合,玉米、马铃薯、甘薯、辣椒等成为全球性产物。这说明( )
A.全球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
B.农业商品化生产开始兴起
C.洲际粮食运输业出现繁荣
D.人类食物结构走向全球化
6.(2023·江苏苏州联考)据《金薯传习录》记载: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间,陈振龙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据《凤冈陈氏族谱》记载:万历庚辰,陈益泛舟安南,贿于酋奴,获薯种,伺间遁归。上述材料可以说明( )
A.甘薯的原产地尚待考证
B.甘薯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
C.甘薯溯源工作史料丰富
D.甘薯在明万历年间始传中国
7.(2023·江苏泰州联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
注:按传统社会人均年需求原粮696市斤计算(摘自李小云等《中国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机制》)
A.秦至明供大于需,引发民族冲突
B.清朝粮食供小于需,导致高产作物引进
C.秦汉至宋元人均粮食占有量波动剧烈
D.生产力停滞使明清人均粮食占有量下降
8.下表是清朝地方志中关于玉米种植情况的记载(部分)。这表明清朝( )
内容
徽州山多地少,棚民(闽浙等地的流民)租垦山场由来已久……棚民亦因垦地成熟后,布种苞芦(玉米)
(乾隆年间)山民、棚民自赣、粤等省到闽北者骤增。焚山而植,掘根株而种苞谷(玉米)
玉蜀黍,一名苞谷,州境初无,有山左种薯者于嘉庆中携来数粒,种园圃中,土人始得其种,愈种愈多,居然大田之稼矣
A.洲际物种交流较为频繁
B.流民加剧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C.玉米成为主要经济作物
D.移民推动了玉米的传播和种植
9.(2023·山东淄博联考)在美洲,小麦是欧洲移民的主食,传教士需用面粉制作面包。1776年,《美国农业》记载:我们在原先种烟草的土地上继续种小麦等作物,再适当施肥,便可获得丰收。从当地农民口中可知,小麦收割后,被大量卖到里沃德岛、新西兰等地。这说明小麦在美洲的传播( )
A.改变了美洲居民的饮食习惯
B.打通了欧亚间的新商路
C.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D.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兴起
10.(2023·河北邯郸联考)牛、山羊、猪和马引入美洲后,为美洲印第安人提供了皮革和羊毛以及新的动物蛋白质来源;马和牛提供了重要的畜力,使人们可以在美洲土地上开垦耕种;有轮子的车辆和更多种类的驮畜也提高了交通运输的可能性。由此可见,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 )
A.导致了美洲人口数量的激增
B.是以动物物种交流为主
C.影响了美洲地区的社会生活
D.导致美洲自然经济解体
题组三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11.(2023·河北沧州联考)下表所示是英国普通工人食物消费状况变化的统计,其中能体现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是( )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食物 很少有肉类,以马铃薯为主,水果消费很少 马铃薯减少,家庭蔬菜量增加 香蕉消费普及,罐头、冷冻肉大量增加
A.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B.食物储备的现代化
C.食品安全的现代化
D.耕作技术的现代化
12.(2024·江苏扬州中学阶段检测)1993年,我国推动粮食流通商品化、经营市场化,但因国内供需紧张,当时规定小麦、大米、大豆、玉米等大宗粮食仍由国有粮食部门独家收购,限价销售。直到2000年,国内储备粮充足及市场平稳后才放开销售。这些举措意在( )
A.确保改革不操之过急
B.逐步地改革统购统销的政策
C.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3.有学者指出,食品生产日渐集约化,食品加工业越来越配合耐久性消费品产业所设立的模式,供给变得机械化,配销经过重组,用餐时间随着工作模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该学者意在说明( )
A.全球化转变了人们的饮食观念
B.食品多元化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C.工业化改变了食品生产方式
D.城市化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14.2024年,我国冷库容量将达到2.6亿立方米。2022年,全国冷藏车市场保有量约为38万辆,同比增长10.79%,2024年预计将增至56万辆。这说明我国( )
A.食物生产集约化水平提高
B.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C.冷链市场的政策环境改善
D.食物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
15.“十三五”期间,中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2019年中国农作物耕种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升至95%,中国用不足世界7%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满足了占全球22%的人口的粮食需求。据此可知,我国( )
A.采取多种措施保障粮食安全
B.农民消费观念改变促进粮食生产
C.科技进步推动粮食结构改变
D.创新食品技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二、非选择题
16.(2023·江苏淮安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府官员、学者以及情报机构强调粮食的武器职能,视粮食为外交谈判的工具,输出其意识形态的载体,缓解农产品过剩的砝码。在农业全球生产体系中,美国产业控制力体现在产业资本形成对粮食以及农业的控制,资本推高粮食的价格,导致非洲和拉丁美洲许多国家粮食供给不足,使这些国家沦为美国的农业殖民地。美国借助市场和国际分工的无烟战争占有了他国的土地,出现土地资本化和粮食金融化的现象,危及全球的粮食安全。美国力图通过农业跨国公司实现对全球粮食、农业以及土地的控制和占有。
——摘编自李素琴《金融资本下美国粮食武器战略对全球农业控制研究》
材料二 “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科技支撑。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多措并举、凝聚合力、久久为功,才能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摘编自李浩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的粮食政策并分析其危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策支持和农业技术角度,概括现代中国应对粮食安全的举措。
1.D 【解析】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是在距今约1万年前,即材料中的更新世是旧石器时代,全新世是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开始从事原始农业,所以出现了完整的炭化粮食遗存,这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变的表现,D项正确;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从事原始农业,这一时期农业的耕作技术比较落后,排除A项;新石器时代,农业处在原始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粮食剩余少,因此粮食保存技术不会高,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新石器时代,人类农业取得一定进步,没有强调人类即将进入阶级社会,排除C项。
2.D 【解析】农业和畜牧业出现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社会分工与社会结构日益复杂,人类逐渐迈向文明时代,由此可知,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D项正确;农业出现后,人类走向定居生活,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A项;人类文明产生的标志有金属工具的出现、文字的产生、国家的形成等,而不是新石器时代的到来,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了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没有对各个地区文明出现的时间进行对比,排除C项。
3.C 【解析】材料中的绘画反映了古埃及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而且尼罗河流域是灌溉农业,C项正确;绘画反映了古埃及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没有涉及文明起源和农业间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农业经营多元化,而是强调古埃及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和尼罗河流域灌溉农业的发展状况,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百姓过着较为富裕的生活”,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4.A 【解析】商业贸易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后,家庭财产差距带来的私有制对社会生产关系的冲击导致了氏族公社的瓦解,A项正确;“随着生产力发展会消失”说法错误,排除B项;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是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材料重在强调贫富分化的出现对生产关系的影响,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5.D 【解析】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等被带到欧洲,后来又传播到亚洲、非洲等,从此全球性物种交流出现,这使人类食物结构突破了原区域的限制,走向全球化,D项正确;全球生态系统走向交错融合,不等于全球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全球动植物物种的交流,而不是农业生产的商品化,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物种交流,而不是洲际粮食运输,排除C项。
6.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甘薯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如“得藤苗及栽种之法”,还有通过行贿方式获得薯种等,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甘薯的原产地,排除A项;材料仅展示两份史料,不能得出史料丰富,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甘薯最早传入中国的时间,排除D项。
7.B 【解析】通过观察图表可知,以传统社会人均年需求原粮696市斤为标准,清朝时期粮食供应小于需求,反映出人地矛盾的尖锐,导致高产作物引进和粮食总产量增加,B项正确;秦至明供大于需并非民族冲突产生的原因,排除A项;与明清时期相比,秦汉至宋元人均粮食占有量波动相对较小,排除C项;明清时期人均粮食占有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加,当时生产力发展虽然缓慢,但未停滞,排除D项。
8.D 【解析】材料表明闽浙等地的流民在徽州种玉米,山民、棚民自赣、粤等省到闽北种植玉米,有山左种薯者于嘉庆中携来数粒,种园圃中使得州境内很多人种植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移民促进了玉米的传播和种植,D项正确;材料重点是玉米传入中国后在国内的传播,和洲际物种交流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反映“统治危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其他经济作物,仅据材料无法判断玉米成为主要经济作物,排除C项。
9.C 【解析】近代欧洲人把小麦带到美洲,扩大小麦种植面积,利用施肥技术增加粮食总供给量,并把小麦销售到其他地区,因此,小麦在美洲的传播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美洲居民的饮食结构,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打通了欧亚间新的贸易路线,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兴起,排除D项。
10.C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旧大陆的物种传入美洲后,促进了美洲物质生活的丰富以及农业和交通的进步,影响了美洲地区的社会生活,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美洲本土人口锐减,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涉及动植物多个方面,排除B项;材料强调物种交流对美洲生产生活的影响,无法说明导致美洲自然经济解体,排除D项。
11.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罐头、冷冻肉”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以来,食物储备技术在进步,促使人们的食物消费种类发生变化,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食物的生产过程,排除A项;食品安全问题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显示的是食物消费情况而不是耕作技术情况,排除D项。
12.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93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迈进,粮食流通制度由统购统销变为国家统一规定价格计划购销和按市场价格议购议销有机结合,由于市场供需紧张,国家对小麦等大宗粮食实行独家收购、限价销售,此举意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C项正确;这些举措意在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确保改革不操之过急不是目的,排除A项;材料内容就是逐步放开粮食销售,设问是逐步放开的目的,排除B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无法解释为什么要渐进式放开,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13.C 【解析】根据材料“食品生产日渐集约化……配销经过重组,用餐时间随着工作模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可知,食品生产日趋“工业化”,说明工业化改变了食品的生产方式,C项正确;人们饮食观念的变化与生活方式的多样化有关,与全球化关系不大,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食品多元化对人们物质生活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食品生产日趋“工业化”,未涉及城市化进程与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的关系,排除D项。
14.B 【解析】我国冷库和冷藏车数量大规模增长,冷链物流需要冷库和冷藏车,说明我国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食物生产,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政策,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智能化水平,排除D项。
15.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正在采取多种措施保障粮食安全,维护国家稳定,A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国家的一系列政策,没有体现农民消费观念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关于粮食结构改变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国家促进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没有关于食品技术的信息,排除D项。
16.(1)粮食政策:控制和占有全球粮食、农业和土地。
危害:推高了粮食价格;控制了部分国家的农业,导致许多国家粮食供给不足;土地资本化和粮食金融化威胁全球粮食安全。
(2)政策支持: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制定法律法规。
农业科技:大中小型相结合,提高农业机械化;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突破;提高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第 页,共 页
试题资源网-凸飞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第 9 页,共 9 页
试题资源网-凸飞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二十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单元练习题(答案)--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