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三十二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单元练习题(答案)--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

第三十二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一、选择题
题组一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1.(2024·江苏无锡期末)南京博物馆收藏的甲骨文共有3 000余片,经古文字专家研究,上面所记载的商朝帝王世系与《史记·殷本纪》中的相关记载基本一致。这表明(  )                
A.出土文物验证了传世文献的可信度
B.考古界对商王顺序一直存在着争议
C.文献承载的史料价值远远高于实物
D.文献与文物比对可推出真实的历史
2.(2024·山东德州联考)元代以前,书院的山长是民间人士,私人聚众讲学。元代时,由政府任命山长,并委派“直学”掌管书院财政,书院的学生经“守令举荐”“台宪考核”后,可“用为教官,或取为吏属”。这些现象体现出元代(  )
A.教育体制的创新
B.书院的官学化趋势
C.书院功能的改变
D.文化思想发展繁荣
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制定《高等学校课程草案——文法理工学院各系》,规定社会发展史、新民主主义论、政治经济学为各系的公修课,三门课每周要演讲3小时,讨论及自学6小时。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意识形态
B.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C.确立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教育的领导地位
D.维护国家高等教育的权威性
4.宋代民间印书的书坊遍及全国各地,许多书商在精刻本刊行时呈准官府保护,要求官府颁布禁止翻刻的法令。据此可知,当时(  )
A.商业和城市繁荣
B.理学形成和发展
C.活字印刷术普及
D.经济重心加快南移
5.(2024·山东泰安联考)在明清时期的江南,私人藏书数千卷的情况较为普遍,少数藏书家收藏的书籍甚至超过万卷,其中最重要的两家是宁波的丰家和上海的郁家,丰家的藏书后被宁波范家购得并成为范家天一阁藏书的主要部分。这表明当时(  )
A.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传承
B.出版自由助推典籍积累
C.重学风气提升文人素养
D.教育发展扩大识字群体
6.1933年,上海市立动物园建成开放,游人如织。游客参观后,有的叹谓:“始知天地浩荡,动物纷繁”;有的感慨:“今之世界,非帝国主义世界乎……亦犹虎豹之在山林,横行无忌”。这表明动物园(  )
A.维护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B.注重宣传进化论思想
C.促进了世界物种的交换
D.承载了社会教育功能
7.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东道主通常会为与会领导人提供定制的当地传统服装,在宣传介绍东道主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体现“亚太大家庭”的理念。在每次会议上,“穿什么”总成为媒体津津乐道的话题。这反映出(  )
A.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精神深入人心
B.文化借助特定的载体得到了传播
C.文化活动促进了世界的和平发展
D.贸易往来推动了文化交融和认同
8.(2023·江苏南京期末)18世纪,法国涌现出大量图书机构为公众阅读提供了方便。1784年,巴黎以拥有18座图书馆名列榜首,在法国有20多座城市至少拥有一座公立图书馆。除此之外,还有各种阅览室和各种书店,在那里人们可以尽情阅读而无须购买。这些图书机构(  )
A.促进了自然科学的传播
B.忽视了图书文献的保护
C.彰显了服务公众的职能
D.注重对文字资料的收藏
9.(2023·江苏淮安期末)亚历山大博物馆里边大约收藏了70万件著作,阿基米德、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希波克拉底等的亲笔书稿和著作全存放于此。它吸引了无数的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医学家聚集于此,他们利用希腊和东方文化的成果进行科学创造与知识传播。据此可知,该博物馆(  )
A.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
B.推动了西方文化的普及
C.具有鲜明的近代特征
D.直接引发文艺复兴运动
题组二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10.(2023·辽宁部分高中联考)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了《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1982年,全国人大以此为基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新增了流散文物、馆藏文物、奖励与惩罚等15条新内容。这些做法(  )
A.完善了我国的文物市场体系
B.体现了消灭文物犯罪的决心
C.推动了文保工作法治化进程
D.扩大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范围
11.(2023·福建泉州期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强调国人应重视文物搜集,“以考进化之据”“以证吾国之文明”。20世纪20年代以后,学术界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发掘,推翻了西方学者“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谬论。这深刻反映了近代我国文物观念(  )
A.强调文物的搜集研究与保护
B.注重文化自信关注国家命运
C.促进国人民主意识开始觉醒
D.倡导民众与文物近距离接触
12.(2023·广东珠海期末)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从2008年起,通过互联网发布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文化遗产,包括受冰川融化威胁的南极洲的斯科特小屋,受海平面上涨侵蚀的复活节岛石像。这说明,文化遗产保护(  )
A.取决于互联网关注度
B.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C.在新时期面临全新挑战
D.更偏重于近代遗产保护
13.近年来,中国召开一些关于遗产保护的国际研讨会,如“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国际会议”“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等,通过了《北京共识》《无锡建议——注重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工业遗产保护》。据此可以看出,中国(  )
A.文化遗产居于世界的前列
B.加大遗产保护资金的投入
C.积极与国际遗产保护接轨
D.加强了立法保护文化遗产
14.(2023·浙江温州期末)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某古城遗址挖掘报告中可知,前山、里山、扁担山等众多遗址中琮、璧、钺等重要玉器的分布极其不均衡,中小型墓葬陪葬品中玉器比重明显偏少,有的则完全没有玉器。该遗址(  )
A.说明了中国营建城市已形成制度
B.最早种植玉米并掌握养蚕缫丝技术
C.见证农业产生后生产关系的变化
D.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二、非选择题
15.(2023·江苏无锡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维新运动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了建立博物馆的主张。1905年,禀着“图地方人民知识之增进,亦必先有实现之处所”的想法,张謇率先在他的家乡兴建了南通博物苑。博物苑南馆楼下展出动植物标本,楼上则陈列历史文物。北馆陈列着鲸鱼骨架和书画作品等。到了1913年,博物苑已初具规模,成为一座占地2.6公顷,融植物园、动物园于一体的园林式的综合性博物馆。
——摘编自王栋云《南通博物苑的百年历程》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文物征集运动,使大量文物迅速集中到文物保管机构。中央人民政府设立文物局,全国各地也相继成立文物博物馆管理机构。1956年文化部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著名的博物馆“三性两务”理论。……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博物馆转向现代化大馆的建设发展,多样化的专题博物馆也发展迅速。随着中国恢复在国际博物馆界的席位,中国得以汲取国际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推动了中国博物馆的新发展。
——摘编自苏东海《新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南通博物苑的主要特色,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创建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中国博物馆发展的有利条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现代博物馆功能的认识。
1.A 【解析】《史记·殷本纪》中有关商王世系的记载与殷墟甲骨文的记载基本一致,出土文物与文献史料相互印证,这有利于验证传世文献的可信度,A项正确;材料说明殷墟甲骨文和《史记·殷本纪》中对商王世系的记载基本上是一致的,并没有提及考古界对商王顺序的态度,排除B项;文献与文物都是史料,价值没有高低之分,排除C项;文献记载与出土文物可以互证史实,不是通过比对可推出真实的历史,排除D项。
2.B 【解析】元代以前,书院的山长是民间人士,私人聚众讲学,而到元代,由政府任命山长,并委派“直学”掌管书院财政,书院的学生经考核后可以任命官职,这说明元朝的书院官学化趋势明显,B项正确;材料仅涉及书院的变化,无法判断出整个元代教育体制的变化,排除A项;书院仍是教书育人与传播文化的场所,功能没有变化,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元代文化思想的繁荣,排除D项。
3.A 【解析】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制定的草案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为教学内容,有助于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意识形态,A项正确;政治经济学等内容不属于思想政治教育,排除B项;当时还处于过渡时期,未建立社会主义,排除C项;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制定的是高校课程草案,与高等教育权威性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
4.A 【解析】宋代民间书市活跃,甚至出现了翻刻等“盗版”现象,主要原因是市场活跃,即商业和城市经济发展,A项正确;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不利于材料所述书商的发展,排除B项;宋代印刷业以雕版印刷为主,活字印刷术尚未普及,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南北方比较的情况,无法得出经济重心加快南移,排除D项。
5.A 【解析】明清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繁荣,富有之家藏书千卷甚至万卷表明他们相当重视文化传承,A项正确;古代君主专制统治下,出版受到各种限制,没有实现自由,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江南私人藏书的情况,无法体现“提升文人素养”,排除C项;私人藏书与一般教育不同,只是部分富有之家的行为,无法体现教育发展扩大识字群体,排除D项。
6.D 【解析】上海市立动物园的建成开放,让人们了解了动物世界,也让人们对当时的世界有了更多的认识,说明动物园承载了社会教育功能,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进化论思想,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世界物种的交换,排除C项。
7.B 【解析】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东道主通过提供会议服饰来宣传自己的传统文化,这种宣传通过媒体得到放大,这反映了文化借助特定的载体得到了传播,B项正确;开放包容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共存,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亚太经合组织是区域经济集团组织,没有维护世界和平的职能,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文化的交融与认同,而且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本身不是贸易行为,排除D项。
8.C 【解析】材料表明法国很多城市拥有公立图书馆为公众阅读提供了方便,并且还有还有各种阅览室和各种书店可以让公众免费阅读,由此可知这些图书机构彰显了服务公众的职能,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促进了自然科学的传播,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图书文物保护内容,排除B项;材料不是强调注重对文字资料的收藏,排除D项。
9.A 【解析】亚历山大博物馆藏有丰富的古希腊著作,吸引无数学者前来进行科学创造和知识传播,由此可知,该博物馆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A项正确;该博物馆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而非普及,排除B项;该博物馆属于古代世界,不具有近代特征,排除C项;意大利保存了古希腊罗马文化,是文艺复兴运动发生的客观因素,排除D项。
10.C 【解析】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了《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1982年,全国人大以此为基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说明我国文物保护工作走向法治化,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文物保护法,不是文物市场体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文物犯罪,排除B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本身就拥有立法权,排除D项。
11.B 【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等国人重视文物搜集,“以证吾国之文明”,20世纪20年代后,学术界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发掘,推翻了西方学者“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谬论,说明我国近代在文物观念上注重文化自信,并关注国家命运,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国人应重视文物搜集,进行考古发掘,推翻西方谬论,而文物的搜集研究与保护只是表象,而非深层反映,排除A项;近代我国文物观念与民主意识觉醒关系不大,排除C项;材料中描述的是学术界推翻西方学者的谬论,没有体现倡导民众与文物近距离接触,排除D项。
12.C 【解析】进入21世纪以后,气候变化对人类文化遗产的不利影响愈发受到关注,在相关组织重点关注的遗产名录中,甚至包括近代的遗迹,这说明气候变化给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C项正确;“取决于”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经济效益,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对近代遗产保护的偏重,排除D项。
13.C 【解析】近年来,中国召开一系列关于遗产保护的国际研讨会,反映了中国积极与国际遗产保护接轨,探寻新的文化遗产保护途径,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比较,不能得出“文化遗产居于世界的前列”,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中国积极与国际遗产保护接轨,未体现加大遗产保护资金的投入,排除B项;中国召开一些关于遗产保护的国际研讨会反映了中国积极与国际遗产保护接轨,与加强立法保护文化遗产无关,排除D项。
14.D 【解析】材料中遗址的贫富分化现象反映了其历史价值,所以该遗址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D项正确;玉器分布情况不能说明中国营建城市已形成制度,排除A项;玉米原产于美洲,明朝时传入中国,排除B项;仅凭材料无法判断该时期生产关系是否发生变化,排除C项。
15.(1)特色:展品丰富;分类合理;具有综合性。
背景:民族危机的加深;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维新变法运动的推动;西学的影响;张謇的个人努力。
(2)条件:国家的独立;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重视;管理机构的建立;相关理论和指导思想的确立完善;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的发展;汲取国际经验。
认识:近现代博物馆是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载体;近现代博物馆有利于提高民众科学和人文素养;等等。
第 页,共 页
试题资源网-凸飞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第 7 页,共 7 页
试题资源网-凸飞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三十二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单元练习题(答案)--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