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 近代西方的文官制度与国际法的形成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3·无锡模拟)1854年,英国议员向议会建议将政务分成机械工作(例行工作)和智力工作,机械工作录用的学历标准为中学文化水平,智力工作指的是带有政治性质或者是行政管理性质的工作,需要由大学文化水平的人员担任。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机械工作不需要考试录用
B.政务分工有利于科学管理
C.文官选拔受到了议会的操控
D.智力工作重要性超过机械工作
2.1694年,英国政府公布法律,限制印花税局的服务人员成为议会议员,1699年,议会规定将此法律推广到其他各部。英国政府此举( )
A.减少了营私舞弊现象的出现
B.推动了两官分途原则的确立
C.防止平庸之辈占据国家要职
D.降低裙带关系对政治的影响
3.(2023·南通模拟)1868年,自由党人格莱斯顿就任内阁首相。他在调查中发现1855年以来所录用的9 826名文官中,完全经过公开竞争考试的仅28人。为此,格莱斯顿绕开议会颁布枢密院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委员会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这一事件( )
A.确保了文官政治中立
B.避免了政党分肥现象发生
C.有利于减少政治腐败
D.促成了文官与内阁共进退
4.国际法院成立之初被视为联合国系统中最不成功的机构,认为它为发达国家的霸权地位合法化提供了法律保障。20世纪70年代,国际法院重申法官背景的多元化,进行诉讼程序的改革,并尽可能减少大国政治对于司法的影响。国际法院的改革( )
A.推动大国一致原则的形成
B.利于推进国际社会法治化
C.确立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
D.表明美国构建单极世界遭到抵制
5.1618—1648年,欧洲“新教联盟”和“天主教联盟”之间爆发“三十年战争”。战后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神圣罗马帝国诸邦的“国家主权”,规定荷兰(联合省共和国)和瑞士获得独立地位。这表明该和约( )
A.有助于推动民族国家的发展
B.推动了欧洲均势局面形成
C.促进了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
D.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
6.《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每一个神圣罗马帝国的邦国都享有主权,可以独立地从事对外交往,包括宣战和媾和。这些内容逐渐演变成了国家主权原则。但在欧洲,经常上演小国被瓜分的剧目,比如波兰就三次被周围的三个大国瓜分。这些现象表明( )
A.国际治理体系已经形成
B.社会达尔文主义已出现
C.国际体系遭遇现实挑战
D.国家主权原则缺乏基础
7.1815年,欧洲各国在维也纳召开会议,首次提出了“国际河川”的概念;确立了国际自由航行的原则、国际河流共有共管原则,设置了国际管理机构,认定了国际河流管理章程的法律地位。这一规定( )
A.确保了国际河流的和平开发利用
B.奠定了欧洲国际关系的基础
C.有利于构建大国协调的国际关系
D.推动了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
8.1648年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时,欧洲新涌现的大国如瑞典和荷兰共和国,得到了诸如法国和奥地利等老牌大国享受的礼遇。凡是国王,一律称为“陛下”;凡是大使,一律称为“阁下”。这彰显了( )
A.自由民主的启蒙观念
B.否定等级制度的思想
C.欧洲国家至上的理论
D.主权国家平等的理念
9.1648年,法国与哈布斯堡王朝(统治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使用法语和德语两个版本;1714年,法国与奥地利签订《拉什塔特和约》,法语是唯一文本语言;1919年,《凡尔赛和约》所有文件都是法语和英语两种文本。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 )
A.文化认同的趋同
B.政治格局的变化
C.一体化进程起步
D.统一市场的形成
10.美国历史学家帕尔默·科尔顿曾如此评价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在此的外交家们代表着不承认有任何上级或公共约束的独立势力。再没有一个人能说欧洲在宗教、政治或其他方面具有任何有意义的统一。”这说明当时( )
A.教皇权力的彻底丧失
B.各国主权意识的增强
C.近代外交体制的确立
D.欧洲均势局面的形成
11.在中世纪,条约的缔结需要教会的高级代表直接参加或事后确认,并进行宗教宣誓;而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对条约的必须遵守以及违反处罚作了成文规定,如和约规定:“努力使任何人不以任何借口予以违反。”这一变化( )
A.推动了世界近代外交制度的确立
B.印证国家统一发展的时代趋势
C.使得解决国际争端更具可操作性
D.表明天主教会权力的彻底丧失
12.英美的文官制度在建立后都经历了一些改革。美国于1923年对文官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改革,首次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文官的职位分类制度。英国在1968年根据《富尔顿报告》进行了大规模改革,旨在解决等级过于森严、雇员不易提升、专家过少、文官缺乏训练等问题。这些改革( )
A.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需要
B.对民选政府形成了有效制约
C.解决了权力分立与制衡带来的弊端
D.冲击了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
13.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彭德尔顿法》,强调公开竞争考试和择优录取的原则,把文官的任用建立在“功绩制”的基础上,禁止文官参加党派政治,不与总统共进退。该法案的颁布( )
A.遏制了政治腐败的现象
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缓和了党派之间的冲突
D.体现了行政中立的原则
14.《唐宁街岁月》一书中指出: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效率。材料强调文官制度( )
A.导致了政党分肥制现象的出现
B.是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建立的
C.有利于政府对政党的监督制衡
D.有利于保证政府工作的连续性
15.1848年英国议会批准对行政开支进行调查。财政部高级官员查尔斯·屈维廉在向特别委员会汇报时指出,财政部问题的症结并不在于财政本身。他批评了政府官员晋升中论资排辈现象,主张要从受过高等教育或有突出才干的人中选调官员。这反映当时英国亟待( )
A.扩大议会权力 B.发展高等教育
C.解决经济危机 D.改革文官制度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题,共30分。
16.(2023·苏州调研)(1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9年制定的四个日内瓦公约,是国际人道主义法的重要部分,是约束战争中敌对双方的权威法律文件,其前后的发展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862年,瑞士人亨利·杜南在他的书中描述了1859年法、意对奥战争中的惨状,以唤起世人对战时救护伤病员问题的注意。1863年,杜南等人发起成立“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在该组织倡导下,1864年,瑞士政府召集法、意、西等12国参会,签署了《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及病者境遇的公约》,即最早的日内瓦公约。此后,日内瓦公约经过了多次修订和补充(见下表),缔约国也不断增加,至2014年,世界上有196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其缔约方。
日内瓦公约修订情况一览表(至1949年)
时间 内容
1864年 订立了改善战地伤病境遇的公约
1906年 制定了《改善海上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及遇船难者境遇的日内瓦公约》,弥补了1864年日内瓦公约只能适用于陆战的不足
1929年 对1906年日内瓦公约加以修正和补充,新订了一个关于战俘待遇的公约
1949年 制定了四个公约,前三个都是关于作战人员,第四个是新制定的保护平民的公约
——摘编自朱文奇《何谓“国际人道法”》
(1)据材料,分析日内瓦公约订立并多次修订的原因。(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内瓦公约的作用。(9分)
1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82年3月,伊藤博文受日本政府派遣,率领“宪法考察团”赴欧洲考察宪政状况与官制,1885年,日本第一届内阁建立,这时便分出了文部。在实施内阁制过程中,日本近代的文官制度逐步完善起来,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考核和任用制度。随后,有关官吏考试和任用等方面的规定和纲要陆续出台。1887年,日本的明治政府实行《文官考试试补及见习规则》,对高级文官和普通文官的人员任用都进行了限定,确认了国立大学学历的重要性。1893年,明治政府颁布《文官任用令》和《文官考试规则》,对文官的任用进行规定,强调必须以考试合格为前提,从此以后,学校的考试制度更加严格,考试内容更加充实和丰富。后来,日本政府又颁布《文官分限令》和《文官惩戒令》,从此时起,日本官吏相关的所有的制度,都已有较完备的制度。此后越来越多的平民依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实际的能力与学问进入政府担任官职,经过严格考试的检测和考核,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官员。清末民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以日本为“偶像”,纷纷求学于日本。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模仿日本文官制度实行了官制改革……
——摘编自姚春海
《日本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启示》
(1)据材料,概述近代日本公务员制度发展进程中所呈现出的特点。(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在政治建设方面的影响。(9分)三十八 近代西方的文官制度与国际法的形成
(40分钟 7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3·无锡模拟)1854年,英国议员向议会建议将政务分成机械工作(例行工作)和智力工作,机械工作录用的学历标准为中学文化水平,智力工作指的是带有政治性质或者是行政管理性质的工作,需要由大学文化水平的人员担任。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机械工作不需要考试录用
B.政务分工有利于科学管理
C.文官选拔受到了议会的操控
D.智力工作重要性超过机械工作
【解析】选B。据材料信息可知,英国议员建议将政务分为机械工作和智力工作,并制定不同的录取标准,这主要是由于智力工作需要更高的知识水平,这体现政务分工有利于科学管理,故选B;“不需要”说法错误,排除A;文官选拔不受议会的操控,实行政治中立原则,排除C;二者并无重要性的差别,只是分工不同,排除D。
2.1694年,英国政府公布法律,限制印花税局的服务人员成为议会议员,1699年,议会规定将此法律推广到其他各部。英国政府此举( )
A.减少了营私舞弊现象的出现
B.推动了两官分途原则的确立
C.防止平庸之辈占据国家要职
D.降低裙带关系对政治的影响
【解析】选B。根据材料“1694年,英国政府公布法律,限制印花税局的服务人员成为议会议员,1699年,议会规定将此法律推广到其他各部”可得出,其强调的是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分开,推动了两官分途原则的确立,故选B;材料内容有利于减少营私舞弊现象的出现,但这并非题干主旨,排除A;“防止平庸之辈占据国家要职”说的是官员素质,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材料内容没有提及对政治的影响因素,所以“降低裙带关系对政治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排除D。
3.(2023·南通模拟)1868年,自由党人格莱斯顿就任内阁首相。他在调查中发现1855年以来所录用的9 826名文官中,完全经过公开竞争考试的仅28人。为此,格莱斯顿绕开议会颁布枢密院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委员会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这一事件( )
A.确保了文官政治中立
B.避免了政党分肥现象发生
C.有利于减少政治腐败
D.促成了文官与内阁共进退
【解析】选C。据材料“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委员会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可知格莱斯顿颁布枢密院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这有利于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减少政治腐败,故选C;材料“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反映文官的选拔方式,与政治中立无关,并且“确保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避免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西方文官制度特点之一是政治中立,排除D。
4.国际法院成立之初被视为联合国系统中最不成功的机构,认为它为发达国家的霸权地位合法化提供了法律保障。20世纪70年代,国际法院重申法官背景的多元化,进行诉讼程序的改革,并尽可能减少大国政治对于司法的影响。国际法院的改革( )
A.推动大国一致原则的形成
B.利于推进国际社会法治化
C.确立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
D.表明美国构建单极世界遭到抵制
【解析】选B。据材料“国际法院重申法官背景的多元化……减少大国政治对于司法的影响”可知,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法院改革,推动了法官背景的多元化,使发展中国家人员也有机会担任法官,减少大国对司法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国际关系平等,侧面体现了国际社会法治化的推进,故选B;1945年通过的《联合国宪章》推动了大国一致原则的形成,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A;1945年通过的《联合国宪章》确定成立联合国,并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排除C;冷战结束后,美国致力于构建单极世界,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D。
5.1618—1648年,欧洲“新教联盟”和“天主教联盟”之间爆发“三十年战争”。战后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神圣罗马帝国诸邦的“国家主权”,规定荷兰(联合省共和国)和瑞士获得独立地位。这表明该和约( )
A.有助于推动民族国家的发展
B.推动了欧洲均势局面形成
C.促进了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
D.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
【解析】选A。据材料“确立了神圣罗马帝国诸邦的‘国家主权’,规定荷兰(联合省共和国)和瑞士获得独立地位”并结合所学可知,该和约承认了荷兰和瑞士的独立,这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故选A;材料信息是确立国家主权,未涉及欧洲各国政治力量的对比,无法得出“推动了欧洲均势局面形成”,排除B;据所学,17 世纪欧洲国家的君主不满足派遣使者与他国联系,而是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在此基础上,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1815年维也纳体系建立,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材料未体现相关内容,排除C;《战争与和平法》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排除D。
6.《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每一个神圣罗马帝国的邦国都享有主权,可以独立地从事对外交往,包括宣战和媾和。这些内容逐渐演变成了国家主权原则。但在欧洲,经常上演小国被瓜分的剧目,比如波兰就三次被周围的三个大国瓜分。这些现象表明( )
A.国际治理体系已经形成
B.社会达尔文主义已出现
C.国际体系遭遇现实挑战
D.国家主权原则缺乏基础
【解析】选C。据题干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中关于国家主权的规定逐渐演变成国家主权原则,但在现实中欧洲却经常出现大国无视小国主权的情况,由此可知国际关系体系遭遇现实情况的挑战,故选C;据材料“在欧洲,经常上演小国被瓜分的剧目,比如波兰就三次被周围的三个大国瓜分”,即大国无视小国国家主权,所以不能说国际治理体系已经形成,排除 A;据所学可知,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在19世纪出现,而三次瓜分波兰是在1772—1795年,时间不符,排除B;据所学可知,国家主权原则并非缺乏基础,而是被一些大国无视,排除D。
7.1815年,欧洲各国在维也纳召开会议,首次提出了“国际河川”的概念;确立了国际自由航行的原则、国际河流共有共管原则,设置了国际管理机构,认定了国际河流管理章程的法律地位。这一规定( )
A.确保了国际河流的和平开发利用
B.奠定了欧洲国际关系的基础
C.有利于构建大国协调的国际关系
D.推动了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
【解析】选C。据材料“首次提出了‘国际河川’的概念;确立了国际自由航行的原则、国际河流共有共管原则,设置了国际管理机构,认定了国际河流管理章程的法律地位”可知维也纳会议对国际河流作出了相关规定,提出了“国际河川”的概念和相关的原则,并设置了相关的机构,这些规定有利于构建大国协调的国际关系,故选C;“确保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奠定了近代欧洲国际关系的基础,排除B;17世纪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时间不符,排除D。
8.1648年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时,欧洲新涌现的大国如瑞典和荷兰共和国,得到了诸如法国和奥地利等老牌大国享受的礼遇。凡是国王,一律称为“陛下”;凡是大使,一律称为“阁下”。这彰显了( )
A.自由民主的启蒙观念
B.否定等级制度的思想
C.欧洲国家至上的理论
D.主权国家平等的理念
【解析】选D。据材料“凡是国王……一律称为‘阁下’”可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主权与独立原则,彰显了主权国家平等的理念,故选D;自由民主的启蒙观念与材料无关,排除A;当时欧洲大部分国家还是封建国家,等级制度仍然存在,排除B;欧洲国家至上与“瑞典……老牌大国享受的礼遇”不符,且瑞典、荷兰、法国等都是欧洲国家,排除C。
9.1648年,法国与哈布斯堡王朝(统治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使用法语和德语两个版本;1714年,法国与奥地利签订《拉什塔特和约》,法语是唯一文本语言;1919年,《凡尔赛和约》所有文件都是法语和英语两种文本。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 )
A.文化认同的趋同
B.政治格局的变化
C.一体化进程起步
D.统一市场的形成
【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1648年欧洲各国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时使用法语和德语,侧面反映了当时法国和德国在欧洲大陆实力最强,而一战后签署《凡尔赛和约》使用法语和英语,反映了英、法主导《凡尔赛和约》,因而和约签订文本使用语言的变化体现了欧洲政治格局的变化,故选B;材料中三次和约签订虽都有法语,但英语、德语也参与其中,“文化认同的趋同”无从体现,排除A;欧洲一体化进程起步于二战后,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C;二战后欧洲才逐步建立统一市场,排除D。
10.美国历史学家帕尔默·科尔顿曾如此评价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在此的外交家们代表着不承认有任何上级或公共约束的独立势力。再没有一个人能说欧洲在宗教、政治或其他方面具有任何有意义的统一。”这说明当时( )
A.教皇权力的彻底丧失
B.各国主权意识的增强
C.近代外交体制的确立
D.欧洲均势局面的形成
【解析】选B。《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各国强调主权和独立,沉重打击了教皇的势力,故B正确,A错误;近代外交体制是建立在常驻外交使节和使团的基础上,故排除C;19世纪的维也纳体系建立起以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故排除D。
11.在中世纪,条约的缔结需要教会的高级代表直接参加或事后确认,并进行宗教宣誓;而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对条约的必须遵守以及违反处罚作了成文规定,如和约规定:“努力使任何人不以任何借口予以违反。”这一变化( )
A.推动了世界近代外交制度的确立
B.印证国家统一发展的时代趋势
C.使得解决国际争端更具可操作性
D.表明天主教会权力的彻底丧失
【解析】选C。据材料“对条约的必须遵守以及违反处罚作了成文规定”可知,相对中世纪注重神权对国际条约的认可,近代西方的国际条约更多以成文法的形式规定了国际条约的遵守和处罚问题,这一变化使得近代国际法对解决国际争端的指向性更加明确和规范,故选C;近代外交制度是建立在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的基础上,排除A;《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只是规范了国与国之间的国际争端问题,与“印证国家统一发展的时代趋势”无关,排除B;材料只能说明教会的国际外交权力受到了明显的限制,“彻底丧失”说法太过绝对,排除D。
12.英美的文官制度在建立后都经历了一些改革。美国于1923年对文官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改革,首次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文官的职位分类制度。英国在1968年根据《富尔顿报告》进行了大规模改革,旨在解决等级过于森严、雇员不易提升、专家过少、文官缺乏训练等问题。这些改革( )
A.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需要
B.对民选政府形成了有效制约
C.解决了权力分立与制衡带来的弊端
D.冲击了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
【解析】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英美文官制度改革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需要,故A正确。材料没有英美文官制度改革对民选政府形成有效制约的相关信息,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英美文官制度改革解决了权力分立与制衡带来的弊端,排除C;D表述与材料及史实均不相符,故而不选。
13.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彭德尔顿法》,强调公开竞争考试和择优录取的原则,把文官的任用建立在“功绩制”的基础上,禁止文官参加党派政治,不与总统共进退。该法案的颁布( )
A.遏制了政治腐败的现象
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缓和了党派之间的冲突
D.体现了行政中立的原则
【解析】选D。从材料可知,美国把文官的选拔和考核的原则以法律的形式进行规范,有利于文官选拔与管理的相对独立与公开公正,并且法案规定禁止文官参加党派政治,这些信息都体现了文官制度的中立原则,D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法案中规定的文官制度的原则,并未体现法案施行的效果,故排除 A、B;文官中立有利于公共行政的稳定性,与党派冲突无关,排除C。
14.《唐宁街岁月》一书中指出: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效率。材料强调文官制度( )
A.导致了政党分肥制现象的出现
B.是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建立的
C.有利于政府对政党的监督制衡
D.有利于保证政府工作的连续性
【解析】选D。据材料“文官制度……政府在交替过程中”“脱节减到最小”“保持最高效率”可知,文官制度有利于保证政府工作的连续性,故选D;根据所学,政党分肥制是文官制度产生的原因之一,而非结果,排除A;材料只谈及文官制度建立的影响,而非原因,工业革命推动文官制度产生是原因,排除B;文官制度下,事务官坚持政治中立,不监督政党,排除C。
15.1848年英国议会批准对行政开支进行调查。财政部高级官员查尔斯·屈维廉在向特别委员会汇报时指出,财政部问题的症结并不在于财政本身。他批评了政府官员晋升中论资排辈现象,主张要从受过高等教育或有突出才干的人中选调官员。这反映当时英国亟待( )
A.扩大议会权力 B.发展高等教育
C.解决经济危机 D.改革文官制度
【解析】选D。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政府官员中存在论资排辈现象,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无法得到重用,因此需要进行文官制度改革,故选D;材料强调的是有才干的人得不到重用,需要改革文官制度,而不是议会权力需要扩大,排除A;材料强调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无法得到重用,因此发展高等教育无法解决这一问题,排除B;材料主旨属于政治范畴,而解决经济危机属于经济范畴,排除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题,共30分。
16.(2023·苏州调研)(1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9年制定的四个日内瓦公约,是国际人道主义法的重要部分,是约束战争中敌对双方的权威法律文件,其前后的发展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862年,瑞士人亨利·杜南在他的书中描述了1859年法、意对奥战争中的惨状,以唤起世人对战时救护伤病员问题的注意。1863年,杜南等人发起成立“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在该组织倡导下,1864年,瑞士政府召集法、意、西等12国参会,签署了《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及病者境遇的公约》,即最早的日内瓦公约。此后,日内瓦公约经过了多次修订和补充(见下表),缔约国也不断增加,至2014年,世界上有196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其缔约方。
日内瓦公约修订情况一览表(至1949年)
时间 内容
1864年 订立了改善战地伤病境遇的公约
1906年 制定了《改善海上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及遇船难者境遇的日内瓦公约》,弥补了1864年日内瓦公约只能适用于陆战的不足
1929年 对1906年日内瓦公约加以修正和补充,新订了一个关于战俘待遇的公约
1949年 制定了四个公约,前三个都是关于作战人员,第四个是新制定的保护平民的公约
——摘编自朱文奇《何谓“国际人道法”》
(1)据材料,分析日内瓦公约订立并多次修订的原因。(6分)
答案:(1)原因:有识之士和国际社会对战争灾难的反思;战争的不断扩大;对人权的重视。(6分)
【解析】第(1)题据材料“描述了1859年法、意对奥战争中的惨状,以唤起世人对战时救护伤病员问题的注意”可知,有识之士和国际社会对战争灾难的反思;据材料“是约束战争中敌对双方的权威法律文件”可知,战争的不断扩大;据材料“第四个是新制定的保护平民的公约”可知,对人权的重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内瓦公约的作用。(9分)
答案:(2)作用:有利于保护战争受难者;促进国际人道主义的传播;有利于制约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国际和平力量的壮大);推动国际法的发展。(9分)
【解析】第(2)题据材料“关于战俘待遇的公约”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有利于保护战争受难者;据材料“是国际人道主义法的重要部分”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促进国际人道主义的传播;据材料“是约束战争中敌对双方的权威法律文件”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有利于制约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国际和平力量的壮大);据材料“《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及病者境遇的公约》”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相关规定随着时间及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有利于推动国际法的发展。
1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82年3月,伊藤博文受日本政府派遣,率领“宪法考察团”赴欧洲考察宪政状况与官制,1885年,日本第一届内阁建立,这时便分出了文部。在实施内阁制过程中,日本近代的文官制度逐步完善起来,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考核和任用制度。随后,有关官吏考试和任用等方面的规定和纲要陆续出台。1887年,日本的明治政府实行《文官考试试补及见习规则》,对高级文官和普通文官的人员任用都进行了限定,确认了国立大学学历的重要性。1893年,明治政府颁布《文官任用令》和《文官考试规则》,对文官的任用进行规定,强调必须以考试合格为前提,从此以后,学校的考试制度更加严格,考试内容更加充实和丰富。后来,日本政府又颁布《文官分限令》和《文官惩戒令》,从此时起,日本官吏相关的所有的制度,都已有较完备的制度。此后越来越多的平民依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实际的能力与学问进入政府担任官职,经过严格考试的检测和考核,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官员。清末民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以日本为“偶像”,纷纷求学于日本。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模仿日本文官制度实行了官制改革……
——摘编自姚春海
《日本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启示》
(1)据材料,概述近代日本公务员制度发展进程中所呈现出的特点。(6分)
答案:(1)特点:借鉴西方;与全方位改革同行;依靠法律、制度做保障,逐步完善。(6分)
【解析】第(1)题特点:根据材料“1882年3月,伊藤博文受日本政府派遣,率领‘宪法考察团’赴欧洲考察宪政状况与官制”可知,借鉴西方;根据材料“在实施内阁制过程中……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考核和任用制度”可知,与全方位改革同行;根据材料“1893年,明治政府颁布《文官任用令》和《文官考试规则》,对文官的任用进行规定……后来,日本政府又颁布《文官分限令》和《文官惩戒令》”可知,依靠法律、制度做保障,逐步完善。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在政治建设方面的影响。(9分)
答案:(2)影响:结束了世袭制度,建立能力为上的用人机制;推动了官吏任用的制度化、规范化;为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官制改革提供了范例。(9分)
【解析】第(2)题影响:据材料“1893年,明治政府颁布《文官任用令》和《文官考试规则》……后来,日本政府又颁布《文官分限令》和《文官惩戒令》,从此时起,日本官吏相关的所有的制度,都已有较完备的制度”可知,推动了官吏任用的制度化、规范化;根据材料“清末民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以日本为‘偶像’,纷纷求学于日本。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模仿日本文官制度实行了官制改革”可知,为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官制改革提供了范例。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三十八 近代西方的文官制度与国际法的形成 (含解析)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课时专练(江苏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