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期中模拟测试卷(答案)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期中模拟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 )1.林则徐曾上奏道光帝:“窃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土二 万余箱,在粤销毁。”与这奏书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金田起义 C.义和团运动 D.武昌起义
( )2.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轨迹是 U 字形路线。其基本特
征是“沉沦”和“上升”。中国近代历史的“沉沦”开始于
A.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3.下表是“1843 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口货物税率变化表”,导致表
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由英国进口的贸易额 对英国出口的贸易额
(
广州
1
550
6
80
4
00
3
60
) (
广州
1
790
9
90
6
50
2
90
) (
上海
230
8
00
1
330
1
990
) (
1
844
1
850
1
853
1
855
)上海
250
390
390
340
A.通商口岸的开放
C.纺织工业的发展
B.小农经济的破产
D.协定关税的影响
( )4.下表是“1844— 1855 年中国经由广州和上海与英国进出口贸易
额统计表”(单位:万美元),据表中内容可知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棉纱 13.38 5.56
斜纹布 14.92 5.56
A.英国成为中国的最大贸易国 B.上海的外贸地位不断提高
C. 中国在外贸中处于出超地位 D. 中国外贸总体呈下滑趋势
( )5.下图为《1842— 1854 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示意图》,该图
所示现象
A.表明中国处于贸易顺差的地位
B.表明传统自然经济未发生变化
C.表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较缓慢
D.成为列强再次扩大侵华的原因
( )6.1861 年,法国作家雨果说:“(英法联军)抢劫已成为一种日常
行为, 小至小资家庭的钱匣, 大至富丽堂皇的圆明园, 直到被塞满的裤子不堪重
负,坠至脚踝处。”英法联军的这一掠夺行为出现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 )7.下图是漫画艺术家朱根华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一幅漫画。
该漫画意在揭示
A. 中国成为鸦片的主要倾销市场
B.侵略者武力逼迫百姓吸食鸦片
C.清政府成为西方列强的“代理人”
D.西方侵略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
( )8.下图是某史书第五章的目录,其中“天国”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 )9.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
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以下
相关史实中,属于“自我疗伤”的是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 )10. “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思想。下列史实与结
论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结论
A
《南

条约》签订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B
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


天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C
北洋舰队建

中国

防近代化逐渐发展起来
D

启超发表《变法通议》


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
( )11.1882 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写道:“统
计结果表明, 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 400 万两白银, 当然, 法国的轮
船公司也大致如此。 照这样下去, 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
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 ”这则材料反映了上海轮船招
商局的创办
A.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使中国开始走上富强道路
C.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 )12.某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制作了下列表格, 该表格主要反映

(



门销烟

门血战
黄海捐躯
壮烈
殉国


1
839

1
841

1
894

1
900

人物
林则徐

天培
邓世

聂士

)
A.西方列强侵华战争的不断扩大
B.近代民族英雄反侵略的英勇斗争
C.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最终取胜
D. 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
( )13.下表显示的是列强在中国办厂数目的变化, 导致列强办厂数目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列强
办厂数目
(

)
) (
1
898

8
00
)1900 年
1 231
A.开辟五口通商
B.清政府赔偿白银 4.5 亿两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增开汉口、南京等 10 处为通商口岸 ( )14.从下图展示的时代强音中可以领悟到那个时代的一大特征是
A.屈辱与抗争 B.落后与变革 C.变法与图强 D. 内忧与外患
( )15.梁启超提出:“三代(夏商周)以后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
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其主要政治意图是
A.主张自强求富
C.宣扬三民主义
B.倡导维新变法
D.鼓吹民主科学
( )16.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近代的系统
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变法失败而消失,
相反更加深入人心,体现在变法
A.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推翻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统治
C.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虽最终失败但挽救了中华民族危机
( )17.1958 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
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②轻视阶段(184
0— 1905)……④赞赏阶段(1937— 1945)……⑥敌对时期(1949—▲)。在“②轻视
阶段”,美国直接参与了下列哪一次侵华战争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8.学习历史可以知往鉴今。 1901 年当丧权辱国的某条约签订后,
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
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该条约是
A. 《瑷珲条约》 B. 《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 )19.孙中山出身于农民家庭, 从小同情农民。 在联络会党发动武装
起义的过程中, 他开始感觉到农民是革命的重要力量, 初步意识到革命的知识分
子只有和农民“分头合作”,才能实现革命目的。基于这种认识,孙中山提出了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 D.土地私有
( )20.下图是作家叶圣陶 1911 年日记的部分内容,这反映出
A.辛亥革命的原因
C.辛亥革命的胜利
B.辛亥革命的发展
D.北伐战争的进程
( )21.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这 是蔡元培先生为孙中山先生书写的挽联中的上联, 其中 “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 局”是指
A.结束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B.结束了民族民主革命
C.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 )22.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 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清朝之藩
篱,必先去清朝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 )23.武昌起义后初期的军需、 官饷和建设的款项亟缺, 独立的各省
大量发行军用钞票以应急。 湖北军政府发行银圆票 1 种,湖南官私银行发行银圆 票、银两票与铜票 6 种,广东银圆票、银毫与铜仙 10 种,各省总计不下百种。
这种现象
A.解决了民国政府的财政危机
B.完全断了清政府的经济来源
C.为后来的军阀割据埋下隐患
D.使货币出现严重的通货紧缩
( )24.历史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史料信息。下表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
主张

自强”“求富”
变法革新

主共和

主科学


1
861

1
898

1
911

1
915




国藩
康有为

中山

独秀
)
A.进行近代化探索
C.赢得了民族独立
B.摆脱了民族危机
D.实现了国家富强
( )25.袁世凯为了建立独裁统治, 复辟帝制,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针对他的倒行逆施,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革新运动。 这 场运动提倡
A. 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三民主义 D. 民主科学
( )26. “老梅牢骚发了,老胡哈哈大笑。且请平心静气,这是什么论 调。文字没有古今,却有死活可道。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古人叫
做‘至’,今人叫做‘到’。”上述诗歌说明胡适主张

A.宣扬民主科学
C.提倡文学革命
B.抨击封建礼教
D.追求男女平等
( )27.制作学习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 下面的学习卡片记
录的历史事件是
(

间:
1919

5

4

口号: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
主权,内除国贼。

果:北洋政府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
A.一二 ·九运动
C.义和团运动
B.五四运动
D.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 )28.李大钊先生曾说: 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 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
回望历史,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书写了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1919 年,就是这样
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章。“一个时代”是
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 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社会主义革命时代
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 )29.下表中刊登的广告是《新青年》 的广告内容(部分),这有助于
(

共产党宣言》《列宁全书》等
《共产党》月刊、《向导》等

籍广告
报刊广

)
A.社会习俗的革新
C.实业救国的兴起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共和政体的产生
( )30. “红船精神”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
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红船精神”来源
A.五四运动 B.遵义会议 C.井冈山会师 D. 中国共产党诞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 3 小题, 31 题 14 分, 32 题 14 分, 33 题 12 分, 共 40 分)
31.康有为,戊戌变法重要代表人物。历史上,人们对他与维新变法的认识 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科第 2 甲 46 名进士“康有为,广东广州府南海县人”。 ——摘编自李周望《明清历科进士题名碑录》
“康有为,字广夏,号更生,原名祖诒,广东南海人。光绪二十一年进士, 用工部主事。”
——摘编自赵尔巽 《清史稿》
材料二 关于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
(


分析
兄长(推行变法)规模太大,
包揽太多,
参与人员太少……皇



实权,变法如何能够成功
1
898
年康有为只有
40
岁,而他的主要支持者梁启超才
25
岁,
两人以前都没
有在政府供职的经验。
康有为对现实政治没有太
多认识,也没有运用过政治权

人物
康广仁(康有为之弟)
徐中

)
材料三 1899 年康有为回忆“公车上书”时说:“5 月 1 日联合十八省举 人上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但 5 月 2 日都察院以条约已盖皇帝玉玺印, 无法挽回, 却不收。 ”……当代学者茅海建查阅清朝军机处《上谕档》 《电报档》 《宫中电报电旨》等档案研究认为,康有为组织的十八行省公车联名上书,并非 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送。
——摘编自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1)根据材料,提取两则材料中关于康有为的相同信息。 (4 分)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两个人物关于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 (4 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关于“公车上书”事件记述的矛盾之处,结合材料及 所学知识分析哪种记述更为可靠。 (4 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历史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2 分)
32. “她”,这个词直到近代中国才被确立为专指第三人称女性代词。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22 年,第一个来华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对“she” 字的解释如下
“SHE,the female pronoundemonstrative,has no corresponding word in Ch inese,ta(他),is he,she ,or it. ” (注: female—女性;pronoundemonstrative— 指示代词;corresponding—符合的)
——摘编自 1822 年版《英华字典》
材料二 五四时期自由平等、 妇女解放的观念深入人心, 女子问题是当时社 会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这样的“女权”形势下, 具有思想史意义的“她”字呼之 欲出。 “她”字成为女性的专用字, 也是刘半农第一次从文化上将妇女从男性的 附庸中解放出来, 显示了妇女的独立性。 “她”字的出现是女性解放、 男女平等 的思想史的里程碑。
——摘编自滑晓寒《近三十年“她”字研究综述》
材料三 “她”字的出现开启了现代文学的新局面……鲁迅所成功塑造的 三个现代不朽的女性文学形象即《祝福》中的祥林嫂, 《伤逝》中的于君和《离 婚》 中的爱姑, 如果离开了“她”字的穿插勾连, 这些女性文学形象还能否如此 清晰、鲜明、生动、自然和典型化 我以为都是值得怀疑的,起码要打些折 扣……“她”字的诞生与实践,无疑创造了更多的文学和文化空间。
——摘编自黄兴涛 《“她”字的文化史:女性新代词的发明与认同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传教士马礼逊这样解释“she”字的原 因。 (4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她”字产生的背景。列举一例史实说明这一时期女性 地位的变化。 (4 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她”字产生的历史作用。 (4 分)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她”字产生与发展的认识。 (2 分)
33.探寻复兴之路,铸造新的辉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陈旭麓先生提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陈旭麓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 君与民共议 一国之政法也。 立行宪法, 大开国会议以庶政与国民共之, 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 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 孙中山认为, 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 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
——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选修 4
材料四
(
19
1
8
年至
1919
年元旦,李大钊先后发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布尔什维主义的

利》《新纪元》等文章,开始向国人系统

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并预言“试看将来


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改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
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


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1915
年)
)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 步”的主要表现。 (2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主张。 (2 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两个主义”是指什么 为何 当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了 (4 分)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 1918 年后,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有了什么 新的变化 (2 分)
(5)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基本特点。 (2
分)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期中模拟测试卷
1.A 2.A 3.D 4.B 5.D 6.B 7.D 8.A 9.B 10.C
11.D 12.B 13.C 14.A 15.B 16.A 17.D 18.D 19.C
20.B 21.D 22.B 23.C 24.A 25.D 26.C 27.B 28.D
29.B 30.D
31.(1)相同信息: ①康有为广东南海人; ②康有为考中光绪二十一年进士。(一 点 1 分,共 2 分)
(2)康广仁:①维新派改革涉及范围广(规模太大或包揽太多);②缺乏群众基 础(或参与人员少; 没有充分发动群众);③光绪皇帝软弱无权(或皇帝无实权; 维 新派手中无实权;维新派力量弱小);④对政治形势认识不清。 (任答两点即可, 一点 1 分,共 2 分)
徐中约:康有为等人缺乏政治实践经验 (或康梁没有政府供职经验;康有为 对现实政治没有太多认识; 康有为没运用过政治权势; 康有为、 梁启超两人没有 从政经验) 。(2 分)
(3)矛盾之处:康有为个人回忆反映当时都察院拒收联名上书,而学者茅海 建通过档案研究认为,康有为根本没送十八行省公车联名上书。 (2 分)
分析示例一: 康有为个人回忆更可靠。 理由: 回忆录是记述者本人作为亲历 者,对历史事件的记载,对研究记述者或史实均有较高史料价值。 (言之有理即 可, 2 分)
分析示例二:茅海建档案研究更可靠。理由:档案是原始性的第一手资料, 客观性和真实性较高,与具有记述者立场的回忆录相比,更为可靠。 (言之有理 即可, 2 分)
(4)因素:①时代背景的变化;②研究者的立场;③掌握史料的类型、来源 不同; ④对历史研究的不断深入; ⑤研究者所处的时代; ⑥研究者的角度; 等等。 (任答两点即可,一点 1 分,共 2 分)
32.(1)原因:①中国封建时代女性社会地位低;②中国封建社会女性处于从 属地位。 (一点 2 分,共 4 分)
(2)背景:①五四运动时期提倡男女平等、个性解放;②妇女地位的提高; ③白话文发展的需要。 (任答两点即可,一点 1 分,共 2 分)
史实:①民国政府成立后,颁布劝禁缠足的法令;②教育方面,提倡男女同 校;③1920 年春,北京大学首次招收 9 名女生入学旁听。 (任举一例即可, 2 分)
(3)历史作用:①开启了现代文学的新局面;②使文学人物的形象得到升华; ③创造了更多的文学和文化空间。 (任答两点即可,一点 2 分,共 4 分)
(4)认识:①“她”字的产生与发展反映了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②“她” 字逐渐成为第三人称女性代词,改变并丰富了中国的文学。 (一点 1 分,共 2 分)
33.(1)表现: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 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 分)
(2)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2 分)
(3) “两个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2 分)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 朝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2 分)
(4)新变化:由宣传民主、科学转向宣传马克思主义。 (2 分)
(5)基本特点: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政 治制度, 再到学习西方先进思想;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坚持实事求是, 一切从 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 (一点 1 分,共 2 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期中模拟测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