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 近代西方的商业贸易与社会生活
(25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3·揭阳模拟)1650年,从荷兰到爪哇运输香料的航程需要一年的时间,到1850年时,在适宜风向下的航行却只需要3个月;1700年以前的远程贸易主要涉及的是香料、蔗糖和丝绸等一些贵重商品,到1800年,烟草、鸦片、棉花、茶叶等商品的大批量运输也具有了商业价值。上述变化主要说明( )
A.香料是远程贸易的主要商品
B.新航路开辟催生了商业革命
C.大批量商品运输更有利可图
D.技术的进步密切了世界联系
【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从17世纪到19世纪,远程贸易由贵重商品开始向经济作物转变,这主要是因为工业革命的进行,交通工具的改善,说明技术的进步密切了世界联系,D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远程贸易由贵重商品开始向经济作物转变,没有体现香料是远程贸易的主要商品,排除A;新航路开辟的时间是在15-16世纪之交,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材料未涉及贵重商品及经济作物之间的利润对比,排除C。
2.(2023·佛山模拟)1813—1844年,印度输出的原棉由4 000多吨猛升至4万吨;1813—1828年,从加尔各答出口的生丝激增近17倍;同时,罂粟的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这表明印度( )
A.对华贸易量的激增
B.棉纺织业迅速发展
C.经济殖民地化加深
D.自由贸易走向繁荣
【解析】选C。材料体现的是印度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其中出口的原料体现出印度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原料产地,说明印度经济殖民地化加深,C正确;由材料无法得出这些原料是否流入中国或者其他地区,A排除;B与材料无关,排除;当时印度成为英国的经济附庸,D排除。
3.蒸汽机被发明后,其动力优势逐渐显露,英国工厂主们发现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工厂可以选择建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城镇,不需要像以水力机为动力的工厂那样只能建在河边,而这摧毁了工业乡村的优势,使得人口逐渐向工业城镇聚集成为可能。这说明( )
A.技术进步破坏乡村生态环境
B.蒸汽动力优势改变产业结构
C.生产方式变化促进人口增长
D.工业革命助推了城市化进程
【解析】选D。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根据材料可知,蒸汽机的优势使得工厂主们可以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城镇建厂,乡村人口也逐渐向城镇聚集,这推动了城市化进程,D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推动,并未体现乡村生态环境被破坏、产业结构出现变化和人口增长,排除A、B、C。
4.(2023·广州模拟)19世纪的伦敦共暴发过四次大型的霍乱。某学者注意到,由某几家水务公司供水的地区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他在1849年发表的一篇关于霍乱传播模式的文章中提出了水传播疾病的理论。由此可见,19世纪伦敦霍乱的流行( )
A.导致伦敦的城市人口急剧下降
B.促进了传染病研究的跨区域合作
C.凸显了城市化急速发展的恶果
D.是实现工业化必然要付出的代价
【解析】选C。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的英国。根据材料“19世纪的伦敦共暴发过四次大型的霍乱。某学者注意到,由某几家水务公司供水的地区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他在1849年发表的一篇关于霍乱传播模式的文章中提出了水传播疾病的理论”可知,该学者认为,英国伦敦霍乱传播模式主要是水传播疾病,这是工业革命开始后城市化急速发展的结果,C正确;材料描述的是霍乱的传播,没有体现人口的死亡以及下降,排除A;材料没有描述传染病研究的跨区域合作,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霍乱是实现工业化必然要付出的代价,排除D。
5.19世纪中叶以来,闽江上游的茶叶生产使福州成为“世界茶都”,厦门则是当时最大的契约劳工出洋中心。这体现了当时( )
A.中国传统商业经营形式的变化
B.列强加紧对华的商品输出
C.国人积极加入全球劳动力市场
D.世界市场国际分工的需要
【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近代以来福州成为“世界茶都”,厦门成为“劳工出洋中心”,这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有着密切的关系,工业革命之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国际分工空前加深,部分国家供给初级原料,而另一部分国家供给制成品,福州和厦门就是在这种影响下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故选D。
6.德国历史学家恩里希·马克斯在《现代的帝国主义思想》中写道:“这个世界变得更为严酷,更为好战和更具专一性;与往昔不同的是,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整体,所有一切都在这一整体中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以及互相碰撞地冲突。”这说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最终形成
B.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C.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明显加剧
D.第二次工业革命效果显著
【解析】选A。据材料“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整体”可知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故选A;材料主要强调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排除B;材料不涉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情况,排除C;材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作用,而不是效果显著,排除D。
【加固训练】
1857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破产企业多达4 900家,损失资本3亿美元之多。经济危机很快波及英国,大量银行和企业经不住危机的冲击而纷纷破产。接着,危机又蔓延到德国、俄国、奥地利、意大利和北欧国家。该危机具有“世界性”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市场逐步形成
B.美国经济实力最强
C.资本主义矛盾尖锐
D.欧美之间关系密切
【解析】选A。1857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之所以波及资本主义世界,主要原因在于国际市场逐步形成,资本主义各国之间联系紧密,A正确;B、D与史实不符,排除;C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7.1172年,威尼斯采取崭新的融资方式,即发行公债;17世纪初,世界上第一个证券交易所在阿姆斯特丹成立;19世纪,伦敦的银行发展模式深深地影响了世界;20世纪中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这反映了( )
A.世界经济中心的兴替转移
B.贸易发展推动金融的创新
C.资本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
D.自由主义思想的有效实践
【解析】选B。材料中“崭新的融资方式”“证券交易所”“银行”体现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推动了商贸方式的转变,如出现新的融资方式、金融机构等,“布雷顿森林体系”体现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世界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故选B;世界经济中心是由具体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经济实力决定的,不能以金融体系的某一创新反映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排除A;材料不能体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曲折,排除C;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二战后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接受,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时凯恩斯主义流行,排除D。
8.下图为甲午中日战争前外国直接投资情况(1894年,单位:万元)。据此可知,当时( )
A.资本输出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B.中国近代航运业市场竞争力提高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畸形发展
D.产业投资主要为进出口贸易服务
【解析】选D。根据图表材料数据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前,外国在华直接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船舶航运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此时西方列强不断加大对中国的侵略,列强在华投资与其掠夺世界市场相配合,故选D;甲午中日战争后,资本输出才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材料仅涉及外国在华直接投资的产业,没有明确中国近代航运业的具体发展情况,故“中国近代航运业市场竞争力提高”与材料不符,排除B;材料仅涉及外国投资情况,没有明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具体状况,故“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畸形发展”与材料不符,排除C。
9.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时期的国际金融中心。下列符合国际金融中心转移顺序的是( )
A.①④③② B.④②③①
C.②④③① D.④③②①
【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国际金融中心的转移深受国际贸易、殖民霸权和工业生产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前,世界贸易的中心位于地中海东岸的意大利,再加上资本主义萌芽最先产生在意大利,所以④排在第一位;17世纪荷兰凭借发达的远洋贸易和造船技术,成为世界殖民霸主,所以③排在第二位;18、19世纪的英国凭借“日不落帝国”和“世界工厂”的地位,长期垄断世界海洋贸易和工业制造的首要地位,所以②排在第三位;20世纪初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后来居上,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逐渐取代欧洲成为世界霸主,所以①排在第四位;D符合题意。
10.1859年,随着加利福尼亚、澳大利亚和西伯利亚的日渐繁荣,黄金年均产量达到275吨,是18世纪年均产量的10倍。尽管关于黄金大幅增加和物价上涨的警告不绝于耳,但除了19世纪末很短的一段时间,欧美通货膨胀并未发生。这主要是由于( )
A.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
B.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金本位
C.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D.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并用
【解析】选B。根据材料“1859年”“黄金大幅增加……欧美通货膨胀并未发生”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市场的扩大促进了金本位制的普遍实行,金本位制下金币可以自由流通,且不易贬值,又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促使通货膨胀并未发生,故选B;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与欧美各国的通货膨胀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且对外殖民使欧洲列强获得大批黄金、白银等,更容易引发通货膨胀,排除C;欧美国家普遍推行国家宏观调控是在二战后,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D。
11.下图统计的是1800年至2010年经济发展状况。符合数据描述的选项是( )
A.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
B.美国工业就业人口的占比
C.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所占比例
D.英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占比
【解析】选A。据所学可知,从19世纪到21世纪经济持续增长,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故选A;20世纪中后期,美国经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科技发展推动生产力发展,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排除B;二战后,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排除C;二战削弱了英国的实力,因此二战后英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占比下降,排除D。
12.中世纪的英国,对病人的救治是围绕宗教礼仪展开的。到了近代早期,随着人文主义的兴起,这种陈旧的方式逐渐被抛弃了,医院中的神职人员越来越少且不再参与具体的医疗活动,医疗由医院雇来的专业医生负责。这一变化反映了英国( )
A.人文主义精神兴起促进医疗近代化
B.医疗卫生发展摆脱了宗教观念影响
C.近代医院组织管理方式趋于制度化
D.科学革命发展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
【解析】选A。据材料“随着人文主义的兴起……神职人员越来越少且不再参与具体的医疗活动,医疗由医院雇来的专业医生负责”可得出人文主义精神兴起促进医疗活动的科学化、专业化和近代化,A正确;“摆脱了”说法绝对,排除B;材料主要涉及医院的从业人员,未涉及组织管理方式,排除C;材料未提及科学革命发展,排除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题,共14分。
13.(14分)(2023·惠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51年,为了打破荷兰人在商业上的垄断地位,在英荷谈判破裂后,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该条例规定:从欧洲国家进口产品只准英国船只或原产国船只载运;从亚洲、非洲或美洲进口的物品,只能由英国船只或有关的殖民地船只运送到英国。爱尔兰或英国的殖民地出口产品只准英国船只运送。通过三次英荷战争,英国胜利,荷兰接受“航海条例”,丧失其在国际贸易上的霸权。
——摘编自岳恒《试析英国历史上的“航海条例”》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起,日本和美国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从最初的纺织品到后来的钢铁、彩电、汽车、半导体等领域。1985年,日本对美出口额占日本出口总额的比重达37.1%,对美贸易顺差高达1987亿美元。80年代中期,日本半导体产业全球领先,美国则以反倾销、反投资、反并购等手段打压,使得日本半导体产业一蹶不振。美国以维护“国家安全”和解决“知识产权”为借口,在贸易摩擦过程中迫使依赖出口的日本不断做出各种妥协,以日本陷入“失去的二十年”而告终。
——摘编自杜婷婷《美日贸易摩擦的历史回顾及经验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英荷贸易摩擦的影响。(6分)
【解析】第(1)题影响:依据材料“通过三次英荷战争,英国胜利,荷兰接受‘航海条例’,丧失其在国际贸易上的霸权”并结合所学可知,促进了英国航海业发展;适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打击了荷兰海上霸主地位;依据“从亚洲、非洲或美洲进口的物品,只能由英国船只或有关的殖民地船只运送到英国。爱尔兰或英国的殖民地出口产品只准英国船只运送”并结合所学可知,损害殖民地人民的利益。
答案:(1)影响:促进了英国航海业发展;适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打击了荷兰海上霸主地位;损害殖民地人民的利益。(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下半叶美日贸易摩擦升级的原因。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认识。(8分)
【解析】第(2)题原因:依据材料“1985年,日本对美出口额占日本出口总额的比重达37.1%,对美贸易顺差高达1 987亿美元”并结合所学可知,日本对美国出口过于集中和对美贸易顺差持续扩大是美日贸易摩擦升级的直接原因;日本产品逐渐在美国市场获得竞争优势,挑战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依据“日本半导体产业全球领先,美国则以反倾销、反投资、反并购等手段打压,使得日本半导体产业一蹶不振”可知,半导体等核心技术的争夺是贸易摩擦升级的重要助推器;依据“美国以维护‘国家安全’和解决‘知识产权’为借口,在贸易摩擦过程中迫使依赖出口的日本不断做出各种妥协”并结合所学可知,日本在美国贸易强权主义面前处于被动防御地位。认识: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英荷贸易摩擦和美日贸易摩擦的原因和影响分析,如出口过度集中可能引发进口国反制(贸易摩擦);一味地妥协配合无法阻止贸易摩擦。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2)原因:日本对美国出口过于集中和对美贸易顺差持续扩大是美日贸易摩擦升级的直接原因;日本产品逐渐在美国市场获得竞争优势,挑战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半导体等核心技术的争夺是贸易摩擦升级的重要助推器;日本在美国贸易强权主义面前处于被动防御地位。认识:出口过度集中可能引发进口国反制(贸易摩擦);一味地妥协配合无法阻止贸易摩擦。(8分)
【备选题】
1.(2023·揭阳模拟)哥伦布曾对其踏上的新大陆表示遗憾,认为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所说的那样“黄金遍地,香料盈野”。由此可见( )
A.“发现”美洲完全出于历史的偶然
B.哥伦布远洋航行是为寻找印度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D.新航路开辟有深刻的经济动因
【解析】选D。哥伦布为新大陆上没有“黄金遍地,香料盈野”而感到遗憾,说明其开辟新航路有经济动因,即寻找黄金和香料,D正确;题干与“发现”美洲本身无关,排除A;题干显示哥伦布远洋航行的目的是寻找黄金和香料,而非寻找印度,排除B;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尚未形成,而且题干内容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无关,排除C。
2.(2023·广州模拟)1819年,印度官方报纸上刊登了一封署名为“英国人维伦邦”的来信,强调印度古代医神檀梵陀利的文献中记载了牛痘接种法。印度地方官员用梵文写了一首关于牛痘接种的短诗,且故意写在旧纸上,称其来自印度古代文献。上述行为( )
A.弘扬了印度的传统医学成果
B.弥合了殖民地和宗主国的矛盾
C.减小了牛痘接种法的传播阻力
D.说明亚洲的觉醒已较为深入
【解析】选C。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早期的印度。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19世纪早期,印度政府借用古代印度的文字、医神名义、古代文献等,宣传牛痘接种法,易于民众接受,减小了牛痘接种法的传播阻力,C正确;据所学,牛痘接种法是近代英国而非古代印度的医学成果,排除A;借用古代印度传统文化宣传、推动牛痘接种法,并不能弥合殖民地和宗主国的矛盾,排除B;据所学,亚洲的觉醒指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排除D。
3.(2023·茂名模拟)1892年7月15日-8月24日,德国不来梅参议院连续采取一系列防疫措施,如建立霍乱专门医院,向市民宣传霍乱预防知识,关闭市场和舞会等,霍乱基本没有给不来梅带来冲击;德国汉堡市政当局则拒绝公开承认汉堡暴发了霍乱,最终共有16 944例霍乱病例,死亡8 594 人。这反映了( )
A.帝国防疫制度有待完善
B.两地疫情程度不同
C.州政府权力高于联邦政府
D.疫情造成巨大损失
【解析】选A。根据材料“不来梅参议院连续采取一系列防疫措施……汉堡市政当局则拒绝公开承认汉堡暴发了霍乱”可知,德国不来梅参议院连续采取一系列防疫措施,防止疫病的危害,而德国汉堡市政当局则拒绝公开承认汉堡暴发了霍乱,说明德意志帝国卫生防疫制度有待完善,A正确;两地疫情的结果有所差别的主要原因不是疫情程度不同,而是采取的措施得当与否,排除B;材料中未涉及州政府权力与联邦政府权力关系的问题,排除C;疫情造成巨大损失的是汉堡,不是不来梅,D表述不全面,排除D。
4.从1861年至1910年,上海对外贸易值从0.74亿海关两增长到3.78亿海关两,但其占全国外贸总值的比重却从60%下降至45%左右。这一变化折射出( )
A.中国民族工业获得长足发展
B.时局变化冲击了上海的对外贸易
C.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所放缓
D.中国经济与世界市场的日益密切
【解析】选D。据题干可知,自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上海的对外贸易额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其占全国外贸总值的比重却不断下降,这就从侧面说明中国其他的地区也参与到对外贸易当中,说明中国的经济在该时期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故选D;据所学,中国的民族工业在该时期并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排除A;据题干可知,1861-1910年上海的对外贸易额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说明时局的变化对上海的对外贸易额影响并不大,排除B;据所学,自鸦片战争后,列强一步一步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排除C。
5.(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蔗糖·世界
材料 有别于对世界史的整体叙述,20世纪中叶以来,众多学者将研究的目光聚焦于棉花、茶叶、蔗糖、丝绸、白银等专门的物种或商品,其中对蔗糖史的研究成果丰硕。多数学者认为甘蔗起源于印度,后被引入中国和东南亚等地种植。甘蔗制糖技术也起源于印度,后传入中国、波斯、大食等地,唐太宗就曾派使臣到印度学习熬糖技术。由于日本严重缺糖,所以明清时期的中日贸易中,运往日本最大宗的商品就是糖,然后从日本换回大量白银和铜。新航路开辟后,甘蔗又被引入美洲殖民地。甘蔗种植和熬糖所需劳动力巨大,所以非洲黑人奴隶填补了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所带来的劳动力短缺。源源不断的廉价蔗糖从美洲运往欧洲,糖成为工人阶级卡路里的廉价来源,从而降低了劳动成本,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葛兆光《历史解释为什么有力量
——一种食品、一场战争、一部文献和一幅地图》
结合材料,概括蔗糖史对我们认识世界历史的意义,并说明理由。
【解析】由材料“有别于对世界史的整体叙述,20世纪中叶以来,众多学者将研究的目光聚焦于棉花、茶叶、蔗糖、丝绸、白银等专门的物种或商品,其中对蔗糖史的研究成果丰硕”可知,蔗糖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专门史角度看世界史的新视角。借助材料和所学可知,得出以上结论的依据为,蔗糖史不是从整体的视角看待世界史,而是从甘蔗、蔗糖这一物种和商品的专门视角去透视其所体现的世界史;据材料“多数学者认为甘蔗起源于印度,后被引入中国和东南亚等地种植。甘蔗制糖技术也起源于印度,后传入中国、波斯、大食等地,唐太宗就曾派使臣到印度学习熬糖技术”可概括得出,蔗糖史研究是世界物种和文化传播与交流史的缩影,依据为甘蔗和熬糖技术均起源于印度,然后向周边地区及全世界传播;据材料“日本严重缺糖,所以明清时期的中日贸易中,运往日本最大宗的商品就是糖,然后从日本换回大量白银和铜”可得出,蔗糖史是世界经济发展史的缩影,理由为蔗糖使大量白银和铜流入中国,促进了明清时期中国白银的货币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据材料“新航路开辟后,甘蔗又被引入美洲殖民地。甘蔗种植和熬糖所需劳动力巨大,所以非洲黑人奴隶填补了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所带来的劳动力短缺。源源不断的廉价蔗糖从美洲运往欧洲,糖成为工人阶级卡路里的廉价来源,从而降低了劳动成本,推动了工业的发展”可概括得出,蔗糖也促进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蔗糖史能够体现世界殖民扩张史,其依据主要是新航路开辟后,伴随着列强的殖民扩张,甘蔗被引入美洲殖民地,并导致了罪恶的黑人奴隶贸易;据材料“新航路开辟后,甘蔗又被引入美洲殖民地。甘蔗种植和熬糖所需劳动力巨大,所以非洲黑人奴隶填补了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所带来的劳动力短缺。源源不断的廉价蔗糖从美洲运往欧洲,糖成为工人阶级卡路里的廉价来源,从而降低了劳动成本,推动了工业的发展”还可概括得出,蔗糖史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发展的缩影。其依据为,蔗糖推动了奴隶贸易、商品贸易等的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
答案:蔗糖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专门史角度看世界史的新视角。蔗糖史不是从整体的视角看待世界史,而是从甘蔗、蔗糖这一物种和商品的专门视角去透视其所体现的世界史。蔗糖史是世界物种和文化传播与交流史的缩影。甘蔗和熬糖技术均起源于印度,然后向周边地区及全世界传播。
蔗糖史是世界经济发展史的缩影。蔗糖使大量白银和铜流入中国,促进了明清时期中国白银的货币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样,蔗糖也促进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蔗糖史能够体现世界殖民扩张史。新航路开辟后,伴随着列强的殖民扩张,甘蔗被引入美洲殖民地,并导致了罪恶的黑人奴隶贸易。
蔗糖史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发展的缩影。蔗糖推动了奴隶贸易、商品贸易等的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12分)四十二 近代西方的商业贸易与社会生活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3·揭阳模拟)1650年,从荷兰到爪哇运输香料的航程需要一年的时间,到1850年时,在适宜风向下的航行却只需要3个月;1700年以前的远程贸易主要涉及的是香料、蔗糖和丝绸等一些贵重商品,到1800年,烟草、鸦片、棉花、茶叶等商品的大批量运输也具有了商业价值。上述变化主要说明( )
A.香料是远程贸易的主要商品
B.新航路开辟催生了商业革命
C.大批量商品运输更有利可图
D.技术的进步密切了世界联系
2.(2023·佛山模拟)1813—1844年,印度输出的原棉由4 000多吨猛升至4万吨;1813—1828年,从加尔各答出口的生丝激增近17倍;同时,罂粟的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这表明印度( )
A.对华贸易量的激增
B.棉纺织业迅速发展
C.经济殖民地化加深
D.自由贸易走向繁荣
3.蒸汽机被发明后,其动力优势逐渐显露,英国工厂主们发现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工厂可以选择建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城镇,不需要像以水力机为动力的工厂那样只能建在河边,而这摧毁了工业乡村的优势,使得人口逐渐向工业城镇聚集成为可能。这说明( )
A.技术进步破坏乡村生态环境
B.蒸汽动力优势改变产业结构
C.生产方式变化促进人口增长
D.工业革命助推了城市化进程
4.(2023·广州模拟)19世纪的伦敦共暴发过四次大型的霍乱。某学者注意到,由某几家水务公司供水的地区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他在1849年发表的一篇关于霍乱传播模式的文章中提出了水传播疾病的理论。由此可见,19世纪伦敦霍乱的流行( )
A.导致伦敦的城市人口急剧下降
B.促进了传染病研究的跨区域合作
C.凸显了城市化急速发展的恶果
D.是实现工业化必然要付出的代价
5.19世纪中叶以来,闽江上游的茶叶生产使福州成为“世界茶都”,厦门则是当时最大的契约劳工出洋中心。这体现了当时( )
A.中国传统商业经营形式的变化
B.列强加紧对华的商品输出
C.国人积极加入全球劳动力市场
D.世界市场国际分工的需要
6.德国历史学家恩里希·马克斯在《现代的帝国主义思想》中写道:“这个世界变得更为严酷,更为好战和更具专一性;与往昔不同的是,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整体,所有一切都在这一整体中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以及互相碰撞地冲突。”这说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最终形成
B.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C.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明显加剧
D.第二次工业革命效果显著
【加固训练】
1857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破产企业多达4 900家,损失资本3亿美元之多。经济危机很快波及英国,大量银行和企业经不住危机的冲击而纷纷破产。接着,危机又蔓延到德国、俄国、奥地利、意大利和北欧国家。该危机具有“世界性”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市场逐步形成
B.美国经济实力最强
C.资本主义矛盾尖锐
D.欧美之间关系密切
7.1172年,威尼斯采取崭新的融资方式,即发行公债;17世纪初,世界上第一个证券交易所在阿姆斯特丹成立;19世纪,伦敦的银行发展模式深深地影响了世界;20世纪中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这反映了( )
A.世界经济中心的兴替转移
B.贸易发展推动金融的创新
C.资本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
D.自由主义思想的有效实践
8.下图为甲午中日战争前外国直接投资情况(1894年,单位:万元)。据此可知,当时( )
A.资本输出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B.中国近代航运业市场竞争力提高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畸形发展
D.产业投资主要为进出口贸易服务
9.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时期的国际金融中心。下列符合国际金融中心转移顺序的是( )
A.①④③② B.④②③①
C.②④③① D.④③②①
10.1859年,随着加利福尼亚、澳大利亚和西伯利亚的日渐繁荣,黄金年均产量达到275吨,是18世纪年均产量的10倍。尽管关于黄金大幅增加和物价上涨的警告不绝于耳,但除了19世纪末很短的一段时间,欧美通货膨胀并未发生。这主要是由于( )
A.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
B.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金本位
C.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D.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并用
11.下图统计的是1800年至2010年经济发展状况。符合数据描述的选项是( )
A.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
B.美国工业就业人口的占比
C.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所占比例
D.英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占比
12.中世纪的英国,对病人的救治是围绕宗教礼仪展开的。到了近代早期,随着人文主义的兴起,这种陈旧的方式逐渐被抛弃了,医院中的神职人员越来越少且不再参与具体的医疗活动,医疗由医院雇来的专业医生负责。这一变化反映了英国( )
A.人文主义精神兴起促进医疗近代化
B.医疗卫生发展摆脱了宗教观念影响
C.近代医院组织管理方式趋于制度化
D.科学革命发展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题,共14分。
13.(14分)(2023·惠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51年,为了打破荷兰人在商业上的垄断地位,在英荷谈判破裂后,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该条例规定:从欧洲国家进口产品只准英国船只或原产国船只载运;从亚洲、非洲或美洲进口的物品,只能由英国船只或有关的殖民地船只运送到英国。爱尔兰或英国的殖民地出口产品只准英国船只运送。通过三次英荷战争,英国胜利,荷兰接受“航海条例”,丧失其在国际贸易上的霸权。
——摘编自岳恒《试析英国历史上的“航海条例”》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起,日本和美国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从最初的纺织品到后来的钢铁、彩电、汽车、半导体等领域。1985年,日本对美出口额占日本出口总额的比重达37.1%,对美贸易顺差高达1987亿美元。80年代中期,日本半导体产业全球领先,美国则以反倾销、反投资、反并购等手段打压,使得日本半导体产业一蹶不振。美国以维护“国家安全”和解决“知识产权”为借口,在贸易摩擦过程中迫使依赖出口的日本不断做出各种妥协,以日本陷入“失去的二十年”而告终。
——摘编自杜婷婷《美日贸易摩擦的历史回顾及经验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英荷贸易摩擦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下半叶美日贸易摩擦升级的原因。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认识。(8分)
【备选题】
1.(2023·揭阳模拟)哥伦布曾对其踏上的新大陆表示遗憾,认为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所说的那样“黄金遍地,香料盈野”。由此可见( )
A.“发现”美洲完全出于历史的偶然
B.哥伦布远洋航行是为寻找印度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D.新航路开辟有深刻的经济动因
2.(2023·广州模拟)1819年,印度官方报纸上刊登了一封署名为“英国人维伦邦”的来信,强调印度古代医神檀梵陀利的文献中记载了牛痘接种法。印度地方官员用梵文写了一首关于牛痘接种的短诗,且故意写在旧纸上,称其来自印度古代文献。上述行为( )
A.弘扬了印度的传统医学成果
B.弥合了殖民地和宗主国的矛盾
C.减小了牛痘接种法的传播阻力
D.说明亚洲的觉醒已较为深入
3.(2023·茂名模拟)1892年7月15日-8月24日,德国不来梅参议院连续采取一系列防疫措施,如建立霍乱专门医院,向市民宣传霍乱预防知识,关闭市场和舞会等,霍乱基本没有给不来梅带来冲击;德国汉堡市政当局则拒绝公开承认汉堡暴发了霍乱,最终共有16 944例霍乱病例,死亡8 594 人。这反映了( )
A.帝国防疫制度有待完善
B.两地疫情程度不同
C.州政府权力高于联邦政府
D.疫情造成巨大损失
4.从1861年至1910年,上海对外贸易值从0.74亿海关两增长到3.78亿海关两,但其占全国外贸总值的比重却从60%下降至45%左右。这一变化折射出( )
A.中国民族工业获得长足发展
B.时局变化冲击了上海的对外贸易
C.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所放缓
D.中国经济与世界市场的日益密切
5.(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蔗糖·世界
材料 有别于对世界史的整体叙述,20世纪中叶以来,众多学者将研究的目光聚焦于棉花、茶叶、蔗糖、丝绸、白银等专门的物种或商品,其中对蔗糖史的研究成果丰硕。多数学者认为甘蔗起源于印度,后被引入中国和东南亚等地种植。甘蔗制糖技术也起源于印度,后传入中国、波斯、大食等地,唐太宗就曾派使臣到印度学习熬糖技术。由于日本严重缺糖,所以明清时期的中日贸易中,运往日本最大宗的商品就是糖,然后从日本换回大量白银和铜。新航路开辟后,甘蔗又被引入美洲殖民地。甘蔗种植和熬糖所需劳动力巨大,所以非洲黑人奴隶填补了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所带来的劳动力短缺。源源不断的廉价蔗糖从美洲运往欧洲,糖成为工人阶级卡路里的廉价来源,从而降低了劳动成本,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葛兆光《历史解释为什么有力量
——一种食品、一场战争、一部文献和一幅地图》
结合材料,概括蔗糖史对我们认识世界历史的意义,并说明理由。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四十二 近代西方的商业贸易与社会生活(含解析)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