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四十三 近代西方人口迁徙和文化的扩张与交融 (含解析)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习

四十三 近代西方人口迁徙和文化的扩张与交融
(25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3·佛山模拟)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各利益集团经过反复地激烈争论后,促使国会确立了旨在限制移民人数、控制民族来源的移民限额制度。该制度以美国人口中各民族集团的人口数量为基础,规定每年的移民限额和各地区移民来源,彻底结束了建国以来自由放任的移民政策。这项政策推行的主要原因是 (  )
A.保证美国人有足够的就业机会
B.减少政府在移民福利方面的支出
C.美国国内人口的增加速度过快
D.科学发展使得劳动力的需求减少
【解析】选D。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助推美国经济快速发展,而此时美国国会对移民额度进行限制,说明了科技发展使得劳动力的需求减少,D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科技发展对劳动力的影响,没有体现保障美国人的就业机会,排除A;材料与减少政府在移民福利方面的支出无关,排除B;美国国内人口增长是影响因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
2.如图是澳大利亚5澳元的样币,其上印的头像一直为英国已故国家元首伊丽莎白二世,虽然英国查尔斯三世已经继位,但其并未“自动”替换。这表明 (  )
A.女王成为英澳关系走向的关键
B.英国脱欧严重影响其国际形象
C.澳大利亚摆脱英联邦意志坚定
D.澳大利亚有被英国殖民的烙印
【解析】选D。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澳大利亚有被英国殖民的历史,时至今日,澳大利亚依然是英联邦组成部分,其货币上的英女王头像就是这一历史烙印的表现,D正确;英澳关系走向取决于两国的国家根本利益,排除A;“英国脱欧严重影响其国际形象”夸大了其影响,比较片面,排除B;材料中“并未‘自动’替换”无法表明澳大利亚想要摆脱英联邦,排除C。
3.(2023·揭阳模拟)目前能找到的最早的两个关于北美奴隶制的法律实践的记录如下表
1 1640年,弗吉尼亚三名契约劳工移民一起逃离种植园被捕,其中的两名欧洲白人被判延长劳役,黑人约翰·庞奇被判终身为奴
2 1653年,弗吉尼亚黑人契约劳工移民约翰·卡索起诉黑人雇主,以契约到期为由拒绝继续服务。但因未能出示契约原件,历经多轮诉讼,最终于1655年被判终身为奴
据表可知 (  )
A.当地司法背离普通法传统
B.北美劳动奴役的起始时间
C.黑人的人权意识逐渐觉醒
D.劳力需求刺激奴隶制发展
【解析】选D。根据材料“北美奴隶制的法律实践的记录”“1640年……黑人约翰·庞奇被判终身为奴”“1653年,弗吉尼亚黑人契约劳工移民约翰·卡索起诉黑人雇主……历经多轮诉讼,最终于1655年被判终身为奴”可知,北美早期的法律实践记录显示,17世纪的北美,黑人奴隶经最后审判后,基本都被判终身为奴,终身为种植园奴隶主劳作,这说明17世纪的北美对劳动力的需求刺激奴隶制的发展,D正确;根据材料中的法律实践的记录,无法判定当地司法是否背离普通法传统,排除A;材料提供的是两个法律实践,但根据实践无法判定北美劳动奴役的起始时间,排除B;材料主要信息讲的是黑人奴隶被判终身为奴,与人权意识觉醒无关,另外,在北美奴隶制下,黑人奴隶根本没有人权可言,排除C。
4.1611年,西班牙殖民者要求居住在菲律宾的非基督教华人,每人每年必须缴付8比索的贡税。1615年,西班牙殖民者共征收贡税53 832比索,1635年共征收116 916比索。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20年间居住在菲律宾的华人人数已增加了一倍多,仅1635年就有14 614名华人缴纳贡税,这些还没有包括贫穷的免税者和偷漏税者。这一状况 (  )
A.源于海外贸易的兴旺发达
B.折射东西方文化的冲突
C.导致明政府厉行海禁政策
D.解决了中国的人地矛盾
【解析】选A。根据材料“20年间居住在菲律宾的华人人数已增加了一倍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商船不但为菲律宾提供了物美价廉的日常生活用品,而且更重要的是运来了大帆船贸易的主要商货:中国丝绸和瓷器。以后的几十年,马尼拉的西班牙殖民者继续把更多的畅销中国货运往墨西哥,从大帆船贸易中获得高额利润,所以在菲律宾的华人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海外贸易的兴旺发达,A正确;材料未体现出东西方文化的冲突,排除B;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是政治上对日本经济封锁,打击倭寇,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处于主导地位,思想上传统儒家思想保守落后,海洋观念意识淡薄,上述历史事件不是明政府厉行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排除C;菲律宾华人数量的增加无法解决中国的人地矛盾,排除D。
5.(2023·汕头模拟)16世纪初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地区印加帝国统治时期的印第安人至少有600万人,到了17世纪人口已减少到60万人。这一变化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
A.使拉丁美洲长期落后
B.西班牙失去海上霸权
C.在欧洲引发价格革命
D.非洲损失大量劳动力
【解析】选D。根据材料“……印第安人至少有600万人,到了17世纪人口已减少到60万人”可知印第安人人口减少,导致劳动力短缺,大量非洲劳动力被贩卖到南美洲,D正确;三角贸易使非洲长期落后,排除A;导致西班牙失去海上霸权的事件是英西战争,排除B;新航路开辟在欧洲引发价格革命,排除C。
6.(2023·深圳模拟)移民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例如15世纪以后的几个世纪内欧洲大量人口自愿迁往美洲新大陆;19世纪美国西部开发阶段东部人口大规模向国家西部迁移;20世纪初在政府的鼓励下俄国大量人口自愿迁往东部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山、西伯利亚、南部草原地区和森林草原地区等地区。三次移民的共同特点在于 (  )
A.政府的鼓励和动员作用
B.世界市场形成的结果
C.推动迁入地经济的发展
D.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
【解析】选B。题目主要问的是三次移民的共同特点,材料中只有20世纪初俄国人口的迁移是由政府鼓励和动员的,故A不是共同特点,排除;由三次移民的时间段可以看出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有关,故选B;材料中没有提到移民的结果和作用,故C与题意不符,排除;第一次移民的时间在工业革命开始之前,故D也不是共同特点,排除。
7.18世纪末以来饮茶之风深入俄罗斯社会,与中国饮茶时的儒雅之风有所不同,由于气候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俄罗斯人往往需要在饮茶时增加热量,比如放糖、蜂蜜等甜料,有的人干脆将饮茶作为三餐中的一餐。这反映出 (  )
A.茶文化在传播中发展
B.茶文化重构俄罗斯社会
C.文化传播具有地域性
D.文化传播具有时代特色
【解析】选A。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末以来的俄罗斯。根据材料可知,中国茶文化具有儒雅之风,而俄罗斯茶文化受到本地气候的影响,发展出了自身的特点,体现了茶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发展,A正确;“重构”说法夸大,排除B;材料反映出茶文化在传播中发展,没有反映文化传播的地域性,排除C;材料反映出茶文化在传播中发展,从材料看不出时代特色,排除D。
8.(2023·广州模拟)19世纪20年代以后,下午茶逐渐成为英国人的生活习惯。之前,英国人的食物以肉类为主,现在则是以面包等茶点为主,辅以少量的肉类。下午茶进入英国人的生活之后,晚饭推迟到了19点以后。这主要反映了 (  )
A.工业化时代奢靡风气的盛行
B.不同饮食文化的交流融合
C.英国茶叶消费量的增加
D.普通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解析】选B。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20年代以后的英国。据材料“下午茶逐渐成为英国人的生活习惯。之前,英国人的食物以肉类为主,现在则是以面包等茶点为主,辅以少量的肉类”,可以看出19世纪20年代后,英国人的生活习惯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增加了下午茶等东方特色,说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B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英国人生活习惯的变化,不能得出奢靡风气的盛行,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英国人生活习惯的变化,无法得知英国茶叶消费量的变化,排除C;仅从生活习惯的变化,无法得知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排除D。
9.(2023·广州模拟)2019年,国际图联发布了《国际图联开展数字化联合项目指南》,倡导通过“数字统一”,整合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各类机构的不同类型资源,实现数字化联合,解决濒危文化遗产原始载体流散各地的严峻问题。由此可知,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际图联强调 (  )
A.重视民间力量的作用
B.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
C.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
D.维护文化遗产真实性
【解析】选B。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2019年的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国际图联倡导通过“数字统一”,实现各类机构不同类型资源的数字化联合,解决濒危文化遗产原始载体流散各地的严峻问题,这说明其强调发挥现代科技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B正确;材料未体现民间力量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提及民众的保护意识,C不符合题意,排除;“维护文化遗产真实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
10.19世纪后期,英国招募的华工主要在澳大利亚、南非、东南亚等地采矿,美国也大量引进华工修筑铁路或在种植园从事繁重的劳动。这些华工 (  )
A.对当地的开发作出重要贡献
B.推动了当地人口结构的改变
C.成为当地社会的主要劳动力
D.为清政府赚取了大量的外汇
【解析】选A。由“主要在澳大利亚、南非、东南亚等地采矿”“修筑铁路或在种植园从事繁重的劳动”可以看出,这是近代外国人对中国劳动力的掠夺,华工在澳大利亚、美国等地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促进了当地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故选A;题干所述为华工在国外参与劳动和开发,而不是华工对当地人口结构的作用,排除B;题干并未将华工和当地其他劳动力作比较,所以不能得出华工成为当地社会主要劳动力的结论,排除C;题目主旨是讲华工为当地开发所作出的贡献,并未提到华工的报酬和所得,所以不能得出为清政府赚取大量外汇的结论,排除D。
11.(2024·长沙模拟)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欧洲各地先后出现了免费为公众服务的公共图书馆运动,如英国公共图书馆由1851年的4所增加到1860年的28所,到1900年则增加到了360所。这一时期的公共图书馆运动 (  )
A.有利于文化知识传播
B.保障了工业化的完成
C.促进了启蒙运动兴起
D.推动了文化的多样性
【解析】选A。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公共图书馆免费向公众开放有利于人们在图书馆学习文化知识,从而加速了文化知识的传播,A正确;19世纪中期英国的工业化已经完成,排除B;启蒙运动发生于17-18世纪,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C;文化的多样性指多种不同属性文化的共存,材料信息并未体现,排除D。
12.1913年,德国外交部用于支持海外学校的预算拨款达150万马克;1920年,法国外交部将国外法语学校与著作办公室升格为法语著作司;1934年英国对外关系委员会成立,负责推进英国的海外利益的“特别文化使命”。这表明三国 (  )
A.把争夺文化霸权列为首要任务
B.文化输出与世界扩张同步
C.实现国家战略以文化手段为主
D.文化传播由自发进入自觉
【解析】选B。据材料内容可知,英国、法国、德国三国都注重文化的对外推广,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积极对外扩张,表明三国文化输出与世界扩张同步,故选B。三国都注重对外输出本国文化,但材料不能说明它们争夺文化霸权,排除A;实现国家战略的方式包括军事扩张、经济扩张、文化输出等方式,材料中没有对这几种方式进行对比,故无法判断以哪种方式为主,排除C;材料中文化的对外输出主要依靠政府的支持,排除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题,共14分。
13.(14分)(2023·汕头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社会学家统计,1846—1924年间,总共有4 800万移民离开欧洲,约为欧洲1900年总人口的12%,其中英国向外移民占1900年英国人口的41%,其他欧洲国家依次是挪威36%,葡萄牙30%,意大利29%,西班牙23%,瑞典22%,丹麦14%,瑞士13%,芬兰13%,奥匈帝国10%,德国8%,比利时3%,俄罗斯和波兰各2%,法国1%。这些移民85%前往阿根廷、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和美国,其中单只美国就吸收了总数的60%。
材料二 2000年,全世界在出生国以外居住一年以上者,其人数已达到1.75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3%。移民人数比1970年增加了一倍多。目前,全世界移民的60%居住在较发达区域,40%居住在较不发达区域,其中欧洲外来移民5 600万人,约占欧洲总人口的7.7%;北美外来移民4 100万人,约占北美总人口的13%;澳洲外来移民占其总人口的19.1%;亚洲外来移民5 000万人,但因亚洲人口众多,移民只占其总人口的约1%;非洲外来移民占总人口的2%,拉丁美洲为1%。
——据联合国人口署《2002年国际移民报告》
和国际移民组织《2003年世界移民报告》
(1)根据材料一提出一个有关1846—1924年国际移民趋势的结论,并运用材料数据及所学知识予以说明。(7分)
【解析】第(1)题结论与说明:首先阅读材料一,选择一个角度,梳理国际移民趋势,如根据材料一中“1846—1924年间,总共有4 800万移民离开欧洲”“85%前往阿根廷、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和美国,其中单只美国就吸收了总数的60%”,可得出空间趋势——自欧洲迁往美洲、大洋洲;然后,运用材料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如用工业革命的影响和相关数据说明,欧洲国家加快对外殖民扩张,大量人口自欧洲迁往殖民地及美国,4 800万移民离开欧洲,85%前往阿根廷、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和美国;也可从时间和类型等角度,分析这一时期国际移民趋势。
答案:(1)供参考的结论:空间角度:①趋势:自欧洲迁往美洲、大洋洲。说明:工业革命后欧洲国家加快对外殖民扩张,大量人口自欧洲迁往殖民地及美国;这一时期有4 800万移民离开欧洲,85%前往阿根廷、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和美国。②趋势:自发达国家和地区迁往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说明: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西方资本在世界加速扩张,人口自发达国家和地区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迁移,这一时期有4 800万移民离开欧洲,85%前往阿根廷、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和美国。
时间角度:趋势:移民数量不断增加;说明:工业革命后欧洲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大量底层人民因政治、经济原因为改善自身生活状况而向外迁出,这一时期欧洲向外移民占1900年总人口的12%,英国向外移民人口占1900年英国人口的41%。(一例即可,7分)
(2)根据以上材料,与1846—1924年相比,2000年国际移民趋势发生了哪些变化 请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7分)
【解析】第(2)题变化:根据材料二中“欧洲外来移民5 600万人”“北美外来移民4 100万人”“澳洲外来移民占其总人口的19.1%”“亚洲外来移民5 000万人”“非洲外来移民占总人口的2%,拉丁美洲为1%”等信息,对比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亚洲成为主要迁入地区,移民主要流向发达地区,移民增长速度更快。原因: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和国际关系等方面分析可知,二战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移民趋势加快且多流向亚欧较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原因有,二战以来国际分工不断发展,贸易形式变化,国际投资和劳务承包结合,推动了国际移民增长,经济全球化推动劳动力的全球流动和跨国公司发展等,推动了移民增加,欧洲一体化及欧亚经济的迅速发展,增强了地区吸引力,相对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拥有较高的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体系,对现代移民有吸引力,南北问题日益突出,国际间贫富分化加剧,导致人口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冷战期间和苏联解体后世界部分地区仍动荡不安,大量难民流向周边国家和发达国家等。
答案: (2)变化:欧洲、亚洲成为主要迁入地区;移民主要流向发达地区;移民增长速度更快。(2分)原因:二战以来国际分工不断发展;贸易形式变化,国际投资和劳务承包结合,推动了国际移民增长;经济全球化发展,推动劳动力的全球流动和跨国公司发展,也推动了移民增加;欧洲一体化推动欧洲经济发展,二战后亚洲经济发展迅速,增强了地区吸引力;发达国家拥有较高的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体系,对现代移民有吸引力;南北问题日益突出,国际间贫富分化加剧,也导致人口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冷战期间和苏联解体后世界部分地区仍动荡不安,大量难民流向周边国家和发达国家等。(5分)
【备选题】
1.读如表相关信息。材料可用于说明 (  )
国别 作家 作品 出版时间 特点
英国 康拉德 《台风》 1903年 都选取近代华工在拉丁美洲的活动作为写作主题
美国 克里斯蒂娜·加西亚 《猎猴》 2003年
古巴 玛尔塔·罗哈斯 《黄色行李》 2009年
A.欧美文学家对中国市场的关注
B.近代西方列强掠夺中国劳动力
C.近现代中外文学交流日益增多
D.拉丁美洲是华工主要流散方向
【解析】选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署的《北京条约》,使华工出国合法化,西方列强通过种种手段欺骗华工出国,出国的华工辗转流散到拉丁美洲,因此材料中的文学作品都以近代华工在拉丁美洲的活动为写作主题就是这一事实的反映,B正确;材料不能反映欧美文学家对中国市场的关注,排除A;材料中没有反映中外文学的交流,排除C;D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2.16世纪中期以来,收藏轻薄漂亮的中国瓷器成为欧洲王室和上层贵族的一种风潮。法国国王亨利二世收集了很多中国瓷器。德意志地区的费迪南德二世大公收藏中国瓷器达233件。法王路易十四兴建“中国宫”,到处都摆上了中国瓷器、绸帐。据此可知 (  )
A.东西方的商业贸易扩大
B.欧洲民族国家实力增强
C.人文精神影响封建君主
D.饮茶之风盛行亟须瓷器
【解析】选A。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据材料“收藏轻薄漂亮的中国瓷器成为欧洲王室和上层贵族的一种风潮”“收藏中国瓷器达233件”“到处都摆上了中国瓷器、绸帐”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引起商业革命,东西方商业贸易扩大,A正确;材料主旨是东西方商业贸易扩大,B不是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中还有“上层贵族”,“封建君主”的说法以偏概全,且材料没有体现“人文精神”,排除C;材料体现的是“收藏”瓷器,而不是把瓷器当日常用品,D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
3.18世纪以来,西欧“潘趣酒文化”盛行。贵族喜欢参加潘趣酒会,用定制于中国、绘有十三行等中国元素图案的巨型潘趣碗(下图),将调制好的酒分享给同伴并送上祝福。“潘趣酒文化”的盛行反映了 (  )
A.西欧殖民范围不断扩大
B.明清对外贸易繁荣兴盛
C.启蒙思想得以广泛传播
D.中西方文化存在着交流
【解析】选D。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以来的中国、西欧。据材料信息概括得出主要结论:18世纪以来,西欧“潘趣酒文化”盛行,潘趣酒会使用的巨型碗名叫潘趣碗,潘趣碗带有中国元素,据此可知,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交流,D正确;材料不能体现西欧的殖民扩张情况,材料仅涉及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排除A;题干涉及时间是18世纪以来,此时中国是清朝,不涉及明朝,排除B;材料不涉及启蒙思想对外传播的情况,排除C。
4.(12分)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在客观上也造成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恩格斯说:“对拿破仑的胜利就是欧洲的君主国对法国革命的胜利。”然而,法国大革命所开辟的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并不会因为拿破仑帝国的覆灭而停止前进的步伐。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战争与文化的交锋”为题,结合世界史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论据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50字左右)
【解析】依据题干“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在客观上也造成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可从战争的原因、影响以及文化的交融方面进行阐述。分析每个时代的战争起因,得出“奴隶社会和封建时代的人们通过战争开疆拓土,建立帝国;资本主义兴起后,各大国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而进行的战争曾发展为世界大战”。战争产生的影响是双重的:破坏性和建设性,得出“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破坏了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发展;但是战争又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再从文化交融的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范例 战争与文化的交锋
每个时代的战争起因不同,奴隶社会和封建时代的人们通过战争开疆拓土,建立帝国;资本主义兴起后,各大国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而进行的战争曾发展为世界大战。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破坏了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发展;但是战争又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人们在认知外来文化和反思本土文化的阵痛中,或被动或主动地对文化进行选择与重构,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发展。例如古代亚历山大东征,严重破坏了被征服地区,但客观上推动了被征服地区逐步接受希腊文化;近代拿破仑战争奴役了欧洲各民族,但也传播了启蒙思想,促进了欧洲民族民主意识觉醒,先后出现了19世纪二三十年代革命、1848年欧洲革命,欧洲文化得以重构。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但民族自决原则和十月革命影响了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新兴民族国家独立后文化发展,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12分)四十三 近代西方人口迁徙和文化的扩张与交融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3·佛山模拟)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各利益集团经过反复地激烈争论后,促使国会确立了旨在限制移民人数、控制民族来源的移民限额制度。该制度以美国人口中各民族集团的人口数量为基础,规定每年的移民限额和各地区移民来源,彻底结束了建国以来自由放任的移民政策。这项政策推行的主要原因是 (  )
A.保证美国人有足够的就业机会
B.减少政府在移民福利方面的支出
C.美国国内人口的增加速度过快
D.科学发展使得劳动力的需求减少
2.如图是澳大利亚5澳元的样币,其上印的头像一直为英国已故国家元首伊丽莎白二世,虽然英国查尔斯三世已经继位,但其并未“自动”替换。这表明 (  )
A.女王成为英澳关系走向的关键
B.英国脱欧严重影响其国际形象
C.澳大利亚摆脱英联邦意志坚定
D.澳大利亚有被英国殖民的烙印
3.(2023·揭阳模拟)目前能找到的最早的两个关于北美奴隶制的法律实践的记录如下表
1 1640年,弗吉尼亚三名契约劳工移民一起逃离种植园被捕,其中的两名欧洲白人被判延长劳役,黑人约翰·庞奇被判终身为奴
2 1653年,弗吉尼亚黑人契约劳工移民约翰·卡索起诉黑人雇主,以契约到期为由拒绝继续服务。但因未能出示契约原件,历经多轮诉讼,最终于1655年被判终身为奴
据表可知 (  )
A.当地司法背离普通法传统
B.北美劳动奴役的起始时间
C.黑人的人权意识逐渐觉醒
D.劳力需求刺激奴隶制发展
4.1611年,西班牙殖民者要求居住在菲律宾的非基督教华人,每人每年必须缴付8比索的贡税。1615年,西班牙殖民者共征收贡税53 832比索,1635年共征收116 916比索。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20年间居住在菲律宾的华人人数已增加了一倍多,仅1635年就有14 614名华人缴纳贡税,这些还没有包括贫穷的免税者和偷漏税者。这一状况 (  )
A.源于海外贸易的兴旺发达
B.折射东西方文化的冲突
C.导致明政府厉行海禁政策
D.解决了中国的人地矛盾
5.(2023·汕头模拟)16世纪初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地区印加帝国统治时期的印第安人至少有600万人,到了17世纪人口已减少到60万人。这一变化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
A.使拉丁美洲长期落后
B.西班牙失去海上霸权
C.在欧洲引发价格革命
D.非洲损失大量劳动力
6.(2023·深圳模拟)移民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例如15世纪以后的几个世纪内欧洲大量人口自愿迁往美洲新大陆;19世纪美国西部开发阶段东部人口大规模向国家西部迁移;20世纪初在政府的鼓励下俄国大量人口自愿迁往东部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山、西伯利亚、南部草原地区和森林草原地区等地区。三次移民的共同特点在于 (  )
A.政府的鼓励和动员作用
B.世界市场形成的结果
C.推动迁入地经济的发展
D.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
7.18世纪末以来饮茶之风深入俄罗斯社会,与中国饮茶时的儒雅之风有所不同,由于气候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俄罗斯人往往需要在饮茶时增加热量,比如放糖、蜂蜜等甜料,有的人干脆将饮茶作为三餐中的一餐。这反映出 (  )
A.茶文化在传播中发展
B.茶文化重构俄罗斯社会
C.文化传播具有地域性
D.文化传播具有时代特色
8.(2023·广州模拟)19世纪20年代以后,下午茶逐渐成为英国人的生活习惯。之前,英国人的食物以肉类为主,现在则是以面包等茶点为主,辅以少量的肉类。下午茶进入英国人的生活之后,晚饭推迟到了19点以后。这主要反映了 (  )
A.工业化时代奢靡风气的盛行
B.不同饮食文化的交流融合
C.英国茶叶消费量的增加
D.普通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9.(2023·广州模拟)2019年,国际图联发布了《国际图联开展数字化联合项目指南》,倡导通过“数字统一”,整合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各类机构的不同类型资源,实现数字化联合,解决濒危文化遗产原始载体流散各地的严峻问题。由此可知,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际图联强调 (  )
A.重视民间力量的作用
B.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
C.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
D.维护文化遗产真实性
10.19世纪后期,英国招募的华工主要在澳大利亚、南非、东南亚等地采矿,美国也大量引进华工修筑铁路或在种植园从事繁重的劳动。这些华工 (  )
A.对当地的开发作出重要贡献
B.推动了当地人口结构的改变
C.成为当地社会的主要劳动力
D.为清政府赚取了大量的外汇
11.(2024·长沙模拟)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欧洲各地先后出现了免费为公众服务的公共图书馆运动,如英国公共图书馆由1851年的4所增加到1860年的28所,到1900年则增加到了360所。这一时期的公共图书馆运动 (  )
A.有利于文化知识传播
B.保障了工业化的完成
C.促进了启蒙运动兴起
D.推动了文化的多样性
12.1913年,德国外交部用于支持海外学校的预算拨款达150万马克;1920年,法国外交部将国外法语学校与著作办公室升格为法语著作司;1934年英国对外关系委员会成立,负责推进英国的海外利益的“特别文化使命”。这表明三国 (  )
A.把争夺文化霸权列为首要任务
B.文化输出与世界扩张同步
C.实现国家战略以文化手段为主
D.文化传播由自发进入自觉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题,共14分。
13.(14分)(2023·汕头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社会学家统计,1846—1924年间,总共有4 800万移民离开欧洲,约为欧洲1900年总人口的12%,其中英国向外移民占1900年英国人口的41%,其他欧洲国家依次是挪威36%,葡萄牙30%,意大利29%,西班牙23%,瑞典22%,丹麦14%,瑞士13%,芬兰13%,奥匈帝国10%,德国8%,比利时3%,俄罗斯和波兰各2%,法国1%。这些移民85%前往阿根廷、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和美国,其中单只美国就吸收了总数的60%。
材料二 2000年,全世界在出生国以外居住一年以上者,其人数已达到1.75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3%。移民人数比1970年增加了一倍多。目前,全世界移民的60%居住在较发达区域,40%居住在较不发达区域,其中欧洲外来移民5 600万人,约占欧洲总人口的7.7%;北美外来移民4 100万人,约占北美总人口的13%;澳洲外来移民占其总人口的19.1%;亚洲外来移民5 000万人,但因亚洲人口众多,移民只占其总人口的约1%;非洲外来移民占总人口的2%,拉丁美洲为1%。
——据联合国人口署《2002年国际移民报告》
和国际移民组织《2003年世界移民报告》
(1)根据材料一提出一个有关1846—1924年国际移民趋势的结论,并运用材料数据及所学知识予以说明。(7分)
(2)根据以上材料,与1846—1924年相比,2000年国际移民趋势发生了哪些变化 请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7分)
【备选题】
1.读如表相关信息。材料可用于说明 (  )
国别 作家 作品 出版时间 特点
英国 康拉德 《台风》 1903年 都选取近代华工在拉丁美洲的活动作为写作主题
美国 克里斯蒂娜·加西亚 《猎猴》 2003年
古巴 玛尔塔·罗哈斯 《黄色行李》 2009年
A.欧美文学家对中国市场的关注
B.近代西方列强掠夺中国劳动力
C.近现代中外文学交流日益增多
D.拉丁美洲是华工主要流散方向
2.16世纪中期以来,收藏轻薄漂亮的中国瓷器成为欧洲王室和上层贵族的一种风潮。法国国王亨利二世收集了很多中国瓷器。德意志地区的费迪南德二世大公收藏中国瓷器达233件。法王路易十四兴建“中国宫”,到处都摆上了中国瓷器、绸帐。据此可知 (  )
A.东西方的商业贸易扩大
B.欧洲民族国家实力增强
C.人文精神影响封建君主
D.饮茶之风盛行亟须瓷器
3.18世纪以来,西欧“潘趣酒文化”盛行。贵族喜欢参加潘趣酒会,用定制于中国、绘有十三行等中国元素图案的巨型潘趣碗(下图),将调制好的酒分享给同伴并送上祝福。“潘趣酒文化”的盛行反映了 (  )
A.西欧殖民范围不断扩大
B.明清对外贸易繁荣兴盛
C.启蒙思想得以广泛传播
D.中西方文化存在着交流
4.(12分)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在客观上也造成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恩格斯说:“对拿破仑的胜利就是欧洲的君主国对法国革命的胜利。”然而,法国大革命所开辟的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并不会因为拿破仑帝国的覆灭而停止前进的步伐。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战争与文化的交锋”为题,结合世界史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论据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50字左右)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四十三 近代西方人口迁徙和文化的扩张与交融 (含解析)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习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