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 A
3. A
4. B
5. A
6. C
7. B
8. D
9. B
10. C
11. A
12. D
13. A
14. B
15. D
16. C
17. A
18. B
19. C
20. C
21. D
22. C
23. D
24. A
25. B
二、非选择题
26. (1)新现象:铁农具的使用;牛耕的推广。
(2)改革措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原因:西晋推动农业复兴;北方战乱,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南方水利工程的不断修筑。
27. (1)历史功绩:统一六国。
(2)史料类型:材料一属于文献史料;材料二属于实物史料。
措施: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3)问题:诸侯王势力强大,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措施: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
(4)主题:秦汉时期的统一与发展。
28. (1)有利条件:秦汉“大一统”政治格局;有利的政治、文化环境和广阔的地理空间。
(2)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主要措施:改鲜卑姓为汉姓;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3)体现: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农耕技术;生活方式上,汉族学习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文化艺术上,各民族相互学习、交流。
(4)认识:我国古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民族交融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进步;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柳州市2023-2024学年度七年级(上)期末质量监测试题
历史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请从各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迄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将其字母填入相应的答案栏里。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考古学者在元谋人遗址中发掘出一些粗糙的石器(人工痕迹清晰)。由此可知元谋人能够
A.钻木取火
B.直立行走
C.制作工具
D.从事农耕
2.河姆渡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因此,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是
3.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出现的华夏族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其首领被后人尊奉为“人文初祖”的是
A.黄帝和炎帝
B.炎帝和蚩尤
C.黄帝和蚩尤
D.尧、舜、禹
4.“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上述历史歌谣反映出了
A.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B.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
C.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D.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
5.赵光贤在《周代社会辨析》里说到:“(周王)大封同姓兄弟、异姓亲戚为诸侯,在全国各重要地点建立封国,帮助周王室镇抚各被征服部落。"这是描述西周的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刺史制
D.县制
6.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利簋,腹内铭文记述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过程,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文字记载。由此可见,该青铜器
A.制作工艺高超
B.铭文内容丰富
C.具有史料价值
D.数量逐渐增多
7.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
8.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九鼎,以后一些诸侯竞相效仿。这种情况反映出
A.诸侯间兼并战争即将上演
B.诸侯完全取代周天子的地位
C.各诸侯国的势力逐渐衰落
D.诸侯势力崛起,王室衰微
9.公元前256年,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该水利工程是
A.灵渠
B.都江堰
C.秦长城
D.秦始皇陵
10.春秋后期,某学派提出“仁者爱人”,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该学派是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11.秦朝能够集中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完成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和兵马俑等重大工程的修建,主要原因是
A.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B.儒家思想的影响
C.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
D.统一六国的需要
12.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县以下设乡、里等基层组织,郡守、县令由朝廷直接任免。上述措施反映了秦朝的
A.法律严苛
B.经济改革
C.文化专制
D.制度创新
13.“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此号召下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农民起义是指
A.大泽乡起义
B.牧野之战
C.楚汉之争
D.黄巾起义
14.西汉文景时期,废除了肉刑等严刑峻法,减免田赋。同时,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这反映了当时
A.摒弃了秦朝政治制度
B.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
生国得到了解决
D.学已居于主导地位
15.杰出人物推动历史的发展。汉朝时期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进人了鼎盛时期。这位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16.“汉武诸将,首推卫青、霍去病,一身一甥,其出身相同,其立功又同,亦汉史中之一奇也”。卫青、霍去病二人相同的“立功“是
A.开凿灵渠
B.平定叛乱
C.北击匈奴
D.修筑长城
17.西汉时,西域的核桃等农作物逐渐在中原栽培;龟兹的胡琴等乐器进人汉族的生活:汉朝军队使用的“坎儿井”技术在新疆逐渐推广。上述现象的出现直接得益于
A.张出使西域
B.班超出使西域
C.实行和亲政策
D.设置西域都护
18.2023年是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勃勃生机。西汉时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的起点是
A.洛阳
B.长安
C.开封
D.大都
19.某同学为了解一位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在网上搜索了“医圣”“坐堂医生”“治未病”,由此可判断这位同学要了解的人物是
A.扁鹊
B.张衡
C.张仲景
D.华佗
20.美国学者德克·卜德评论道:“它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材料中的“它”是指
A.“麻沸散”
B.印刷术
C.造纸术
D.指南针
21.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A.沉水之战
B.官渡之战
C.长平之战
D.赤壁之战
22.魏、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不断向黄河中下游迁徙,甘肃地区的民族也在甘、陕间移动。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A.北方各民族的大交融
B.北方社会动荡不安
C.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D.少数民族起兵反抗
23.割圆术是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计算方法。用此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的科学家是
A.蔡伦
B.司马迁
C.顾恺之
D.祖冲之
24.北魏贾思勰总结了北方农业生产的经验,强调要掌握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依据天时地利的具体特点,合理使用人力,谋求事半功倍。下列能反映这一思想的作品是
A.《齐民要术》
B.《大明历》
C.《伤寒杂病论》
D.《水经注》
25.曹魏时期钟繇的楷书《宣示表》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全篇324字,一气呵成,凡重复的字,每个写法都不相同;北魏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这体现了
A.石碑艺术的发展
B.书法艺术的多彩
C.绘画成就的高超
D.不同字体的演变
二、非选择题(26题16分,27题16分,28是题18分,共50分)
26.(16分)农业发展是古代中国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领域出现的新现象。(4分)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田间纵横的小路),急(积极)耕战(耕织和战功)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灭亡)邻国而雄(称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摘编自《汉书·食货志》
(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君”在经济领域的改革措施。(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方面改革的影响。(2分)
材料三:西晋承续曹魏遗产,推动农业复兴。然而不久政局动荡,内乱频仍,胡变蜂起,晋室被迫南渡,此后即倚江南为立国根本。北人相继南移,同时携来高级载培技术,南方灌溉、贮水防洪、运河等水利工程不断修筑,终始江南的经济力量趋于壮盛
——摘编自邹纪万《魏晋南北朝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6分)
27.(16分)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时期。同学们对秦汉时期历史开展了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任务一 史料探史】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
(1)材料一的诗歌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历史功绩 (2分)
材料二:
(2)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根据其表现形式可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图像史料、口述史料。请据此分别说出材料一、材料二所属的史料类型。(4分)材料二的史料能印证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两项措施 (4分)
【任务二 图表析史】
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 (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的措施。(2分)
【任务三 主题归纳】
材料四:秦汉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政治上,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巩国;经济上,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民族关系上,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
——摘编自乔嫦关《秦皇汉武奠基大统一》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围绕国家的发展进程,为这一探究性学习内容提炼一个主题。(2分)
28.(18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历史的一脉相承,又是新时代的与时俱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汉“大一统"政治格局为中国古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文化环境和广阔的地理空间……各民族在日益增强的互动、交融中相互依赖,共同发展,逐渐加深了感情,加强了认同。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有利条件。(2分)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改革?(2分)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改革的主要措施。(4分)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归纳魏晋南北朝以来,我国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体现在哪些方面 (6分)
(4)综上所述,请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认识。(4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2023-2024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答案)